“真实是历史剧的品格”阅读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2020 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

部编版2020 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杂剧的名称,唐时已经有了。

李德裕在其所撰《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状》中述及南诏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时说:成都、华阳两县被驱掠的人中有杂剧丈夫两人。

这是杂剧名称见于记载之始。

南诏进攻成都,在唐文宗太和三年,当时已是唐代晚期。

文中所说“杂剧丈夫两人”,应是在成都演奏的伎工,则杂剧之兴当在其时之前;其盛行一时,则当在宋代。

北宋都城开封习于浅斟低唱。

柳永《鹤冲天》词中有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时风气实是如此,杂剧就不能不受影响。

宋室南渡,临安成为都城,杂剧继续发展。

南宋周密所撰《武林旧事》皆记临安城事,其末篇所记宋杂剧名目多至280种,可见一代盛况。

临安北距建康不远,南朝陈时的旧音历时悠久,临安其时也不能不受到影响。

因此临安的杂剧虽仍保持当年开封正声,恐也难于避免受到陈时旧音的影响,因而会使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富而多变化。

这一点前人似未多所道及。

金人南迁后,原来的中都开封为元代的大都所代替。

流行于中都的杂剧转而流行于大都。

由于金、元的倡导,杂剧到元代更有显著发展,达到高峰。

杂剧名家辈出,不断会集于大都,极一时之盛。

钟嗣成《录鬼簿》中有详备的记载。

大都和中都皆在北方,杂剧既由开封传来,就难免带有北方的音调。

据说当时用的是七声音阶,无入声,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

这样虽合乎北方人的口味,却为南人所不习用,因而就出现了南曲。

南曲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可能就是以临安为中心的语音。

据说当时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宛转,以箫笛伴奏,自然合于南人的口味。

可以说这样柔缓宛转的声调,自南朝以来大都如此,自然和北方的遒劲朴实的声调不能互相调节,只好改弦更张。

但无论北曲还是南曲,都并未超出杂剧的范畴。

元明之际有了传奇。

传奇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之处。

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虽不一,主唱却只有一个。

安徽省六安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六安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0分)(1)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5),飞镜又重磨。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7)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表达作者寂寞悲凉之情的句子是“,”。

(8)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的句子是“,”。

2.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13分)严贡生道:“后来倒也不常进去。

实不相瞒,小弟只是一个为人shuài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

汤父母容易不大喜会客,却也凡事心照。

就如前月县考,把二小儿取在第十名,叫了进去,细细问他从的先生是那个,又问他可曾定过亲事,着实关切。

”范举人道:“我这老师看文章是法眼,既然赏鉴令郎,一定是英才。

可贺!”严贡生道:“岂敢,岂敢!”又道:“我这高要,是广东出名县分,一年之中,钱粮耗美,花、布、牛、驴、渔、怒、田、房税,不下万金。

”又自拿手在桌上画着,低声说道:“像汤父母这个做法,不过八千金。

前任潘父母做的时节,实有万金。

他还有些枝叶,还用着我们几个要紧的人。

”说着,恐怕有人听见,把头别转来望着门外。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相瞒()shuài()真赏鉴()(2)下列词语的词性与“晓得”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关切B.英才C.门外D.细细(3)下列对称谓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庶民”“黎首”“黔首”是对百姓的称谓。

广安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广安市高中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 【原文】温客尤见信者,惟骆知祥、严可求,可 求善筹画,知祥长于财利,温尝以军旅问可求, 国用问知祥,吴人谓之“严、骆。”初随行密破 赵锽huáng,诸将皆争取金帛,温独据余囷qūn ,作粥以食饿者。十六年,温请隆演即吴王位, 遂建国改元。隆演卒,温越次立其弟溥pǔ。顺义 七年,温病卒,年六十六,追封齐王,谥曰武。 李昪biàn僭jiàn号,号温为义祖。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 7.答案:C • 【解析】“2017年进口电商交易情况远不及前几年”
理解错误,2017年的增加率虽降低了,但总量却在 增长。“发展态势不容乐观”是对材料信息的误判。
• 8.答案:A • 【解析】B.“必然会带动其……美好未来”是中国
市场开放的意义,不是首届进博会的意义。
• 11.答案:A • 【解析】考生既可以根据积累判断出错误信息
,也可以根据下文“战于临安”推断为是两个不 同的地方,既做到了考查文化常识,又不简单 诉诸考生的知识储备,提供了上下文语境进行 判断,这样的命题策略符合目前高考命题强调 情境化的命题趋势。
• 12.答案:A • 【解析】“担心钟章能力”错误,他担心的是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译文】杨隆演继立,徐温升迁为升州刺史,在金 陵训练水师。天祐十年(913),派遣招讨使李涛进 攻越军,会战于临安,副将曹筠投降越军,李涛战 败被俘。徐温暗中派人对曹筠说:“我任用你作将 领,你的军队有求于我,我没有供给,这是我的过 错。”并赦免曹筠的妻子儿女,不仅不杀,还厚待 他们。这年秋天,越人进攻毗陵,徐温与越人战于 无锡,曹筠被徐温以前的话所感动,临阵叛逃回来 ,于是打败了越军。天祐十二年(915),徐温被封 为齐国公。徐温筑城升州,设立大都督府。

2020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版含解析

2020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版含解析

考案1第一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本考案共六大题,16个小题,满分为120分,用时12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马身人首》(罗丹)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

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单元水平测试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年是话剧进入中国110周年。

话剧初入中国之时,启发民智,旁不可挡。

之后的几十年,话剧对现实产生巨大影响。

百余年来,话剧界涌现出众多优秀的艺术家、演出团体以及《雷雨》《北京人》《茶馆》等大批优秀的本土原创作品。

随着政府大力发展文化艺术,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了许多扶持政策,对于当代本土戏剧的发展助力很大,形貌多样的演出剧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各种鼓励原创的政策和措施激发了戏剧从业者的创作热情,盘活了演出市场。

同时,难免有各种力量争相加入戏剧的运作中,只为资助和奖励,而置艺术于不顾。

这也是全国上演的剧目数量虽多,但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能够引人思考的佳作依然稀少,在舞台技术和表演、导演技艺大幅提升的同时,很多戏剧作品的精神品质反而下滑的原因之一。

戏剧常常是社会的缩影,折射出世态人情。

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娱乐化的浪潮,近年来,戏剧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变化,戏剧乃至艺术的生存环境、审美情趣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尤其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放任票房、收视率成为作品效果唯一的衡量标准,功利主义对于制作方、创作者乃至观众的引导作用不可小觑。

一些原创剧目舍本逐末,追求外在呈现形式的新奇,却忽视作品的内涵和本质;一些剧目明知文本基础差、有硬伤,却由于种种原因仓促上马;盲目投资、拔苗助长等问题也陆续出现。

精美的舞台呈现配上严重缺失舞台剧特质的电视剧化、空洞、平庸的剧本,都阻碍着戏剧的进一步发展。

戏剧作品若是缺失了精神世界、丧失了思想的光芒,任何所谓的新技术、新方法甚至新形式都难逃被迅速遗忘和淘汰的命运。

在舞台技术性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戏剧返璞归真,加强剧作和演出的精神内涵越发显得迫切。

艺在于技,更在于心,如果创作者没有发自内心的创作冲动,戏剧人物的心灵碰撞与选择必然显得虚假。

创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敬业和操守是一切成长和发展的前提与保证。

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检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历史研究应以客观事实而非价值观为基础,这是中西方史学家长久以来共同追求的核心守则,实事才能求是。

理解或诠释,当然是史学研究的魅力所在,但发现与考订史实不仅是历史理解的基础,更是验证历史理解以及实现历史理论更新演进的关键所在。

当然不能简单地认为历史学的求真能够完整还原历史,真实是有限度的;但无论是扎实地历史还原,还是借助学术想象力的历史再现或认识,都必须在客观的原则下,借由史料的分析来开展。

今日的史学者普遍相信,受可掌握材料和研究者视野的限制,研究者无法简单地复原全部历史——研究者所展示的历史,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以至于当代中国史学专业大学生的官方教材里都非常明确地指出“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历史”和“史家纂写的历史”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

但史学家们同样明白,这不仅不可以被理解为史料无用,或者史学研究可以放弃史料,仅依靠想象价值观或任何预设的规律进行研究;反而是进一步告诫历史学家要更审慎更谦卑地对待史料,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史料,更科学更合理地利用史料——无论是建构新的历史解说,还是打破旧有陈论,都必须从旧史料新解或新史料发现出发。

因此,尽管文史哲都是人文学科,彼此间也确实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以求真为目的、为标准才使得历史学既不会是哲学,也不会是文学,反而在精神与方法上更接近科学。

史景迁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他曾经写过一部研究清初山东农村基层妇女生活状况的名著《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

尽管这是一部非常前沿且有趣的新文化史、微观史著作,但由于地方志等史料中缺乏基层妇女的生活材料,史氏一方面使用了《聊斋志异》等纯文学材料;另一方面又发挥文学想象,对王氏这位具体女性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诸多细致的细节联想。

显然,这部作品“不是妇人王氏的‘信史’”,它或可代表一种历史书写的方式,但不宜被看成历史研究的范本。

真实是历史剧的品格 阅读答案

真实是历史剧的品格 阅读答案

真实是历史剧的品格阅读答案真实是历史剧的品格毛佩琦国人大多都有一点历史癖,所以,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有广大的读者和观众。

在历史题材的作品中,史占多少,剧占多少?哪些史实可以剧化,哪些史实不可以剧化?史与剧怎样结合?等等。

其中一些讨论,与其说是认识上的分歧,不如说是在实践上操作的难题,分寸把握的难题。

讨论历史剧,首先要区分古装戏和历史剧。

古装戏不等于历史剧,古装戏的古装仅仅是一种假托,可能只是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均可虚构,剧中人可以穿着古装演现代故事,甚至可以移植外国故事。

仅仅以古代服装为道具的戏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

历史剧则不然。

历史剧要求真实。

真实是历史剧的基本品格。

那么,什么是历史剧的历史真实?我认为,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历史事实的真实,大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基本情节乃至服饰习俗等等细节都要符合真实的历史。

不能把虚假的、编造的故事当做历史,乃至不能把本不是历史时代的建筑、器物、服饰、习俗作为那一时代的东西向观众展示。

但是,仅仅有史实的真实就够了吗?显然不行,历史剧是对历史形象的解读,它通过艺术的手段告诉人们历史是什么,同时也告诉人们为什么。

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忠奸善恶,有的予以颂扬,有的予以鞭挞,也就是说,作品要表达一种理念,而这种理念应该是对历史本质正确的、准确的把握。

这就是我们对历史剧要求的另一方面的真实,把握历史本质的真实。

不允许对历史迸行曲解,不允许颠倒是非黑白,乃至不能够颂扬过侈,贬抑过度。

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与其它形式的历史读物一样,应该具备认知功能、益智功能,因此它不能说假历史,不能把错误的历史知识告诉读者或观众;历史剧同时还具有史鉴功能、教化功能。

但是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毕竟是文艺作品,还应该具有文艺作品的属性,应该可供观赏。

具有娱乐功能。

历史剧必须好看。

不能简单地说教,也不能罗列史事;不是历史解说图,也不是历史情景的复原。

它可以有适当的虚构和想象,可以移花接木,可以对历史事实进行提炼、使之更加集中更加深刻,其创作的基本原则与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无异。

上海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题

上海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功效主义陈嘉映①反思伦理生活,不妨从功效主义开始。

哲学家给了它很多赞誉:“现有伦理理论中最富雄心的”“在现代道德哲学的许多理论中,占优势的一直是某种形式的功效主义”“唯一自成体系的道德哲学”……我也许可以加上说,在伦理维度上反思生活,通常会先想到功效主义类型的见解。

功效主义的大本营是英国,其理论资源来自休谟、亚当·斯密等重要哲学家。

功效主义理论的创建人是边沁,此后在约翰·密尔、西季威克等人那里发展成熟。

二十世纪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黑尔等人。

②由于翻译的原因,这种来自英国的理论常被称作“功利主义”。

“利”和“功利”在汉语文化中颇多贬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功利主义”这个词平常用时也是贬义的: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不讲原则而只从功效方面考虑问题。

但这不是这一理论的主张。

为了不把这个理论错当成自私自利主义,我像另一些论者一样,采用“功效主义”这个译名。

③功效主义理论是后果论的:某一行为是否善好,要看这个行为带来什么后果。

在这一点上,它与道义论相反。

道义论注重行为所依的原则和行动者的动机——只要我用心良善,只要我按道德律令做事,我就是道德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没那么重要,甚至全无所谓。

例如,康德主张,不得说谎是不易的道德准则,即使我不骗过歹徒就会伤及无辜,我也不可说谎。

④作为两种相异乃至相反的理论,功效主义和道义论各有得失,而在实际生活中,从功效出发和从道义出发则更多是两种不同的态度。

从功效出发,多是冷静的,但易失于计较;从道义出发,则多带强烈的感情,如道德义愤。

我们也许应当把道德义愤视作一种重要的积极的“道德感情”,但不幸的是,在实际生活中,它多半不像自以为的那样充满道义,更多倒是把自己认可的东西上升到道义的高度,发展为狂热。

⑤功效主义有突出的好处,例如面对着装问题,我们要问:破洞裤对谁造成了伤害?如果它并不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伤害而你仍然觉得不好,那么这更多是个审美判断而非道德判断。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学者曾经提出过《红楼梦》的“两个世界”说,认为《红楼梦》有两个鲜明而对立的世界,即“乌托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

这个主张主要是针对索隐派“旧红学”和考据派“新红学”的积弊而发。

不论是索隐派苦苦追寻的“家国历史”之谜,还是考据派的“自叙传”说,都有将文学真实与历史真实、生活真实混淆之嫌。

如何更加完整、准确地把握《红楼梦》的文学世界,“两个世界”说无力解决这一根本问题。

笔者认为,《红楼梦》应该有三重世界:一是诗意的世界,二是现实的世界,三是哲学的世界。

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忽视其中任何一重世界的存在,对《红楼梦》的理解与阐释都将残缺不全,甚至走向谬误,对《红楼梦》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评判就会大打折扣。

“诗意的世界”主要指大观园之内的世界,它本身可能并没有那么完美,但在具有诗人气质的贾宝玉看来,处处充满了诗意;“现实的世界”主要指大观园之外的世界,伴随着贾宝玉的成长,大观园的诗意色彩渐渐消退,贾宝玉需要去直面更加现实的人生。

《红楼梦》通过吸收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的精华,从入世、出世两方面对人生进行了深入思考,从而形成了“哲学的世界”。

“诗意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之间并不是截然对立、互不搭界的关系,“哲学的世界”在它们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红楼梦》中,哲学的世界并非抽象的存在,而是通过神话、太虚幻境、一僧一道等艺术形象具体呈现出来的。

有学者认为“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这是没有认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将它们都归入了“理想的世界”。

事实上,以太虚幻境、警幻仙境等为代表的哲学世界高高在上,统摄着大观园之内与大观园之外的世界,是比大观园更高层次的存在,是在提醒读者透过生活的表象,认清生活的本质。

我们不妨借用老子的思想进一步加深对《红楼梦》哲学世界的认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汇编)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汇编)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汇编)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匀称.(chèn)归省.(xǐng)寻.思(xún)忍俊不禁.(jīn)B.嗔.怒(chēn)妖娆.(ráo)愧怍.(zuó)随声附和.(hè)C.琐屑.(xiè)哂.笑(xī)聒.噪(guō)忧心忡忡.(chōng)D.怂.恿(sǒng)凛.冽(lěn)阡.陌(qiān)惟妙惟肖.(xiāo)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冠免旁鹜断章取意一代天娇B.遵循恣睢富丽堂皇自吹自擂C.赃物亵读郑重其是红装素裹D.制栽糜下彬彬有礼相得益章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回首初中生活,同学们之间相敬如宾....,坦诚相待,想起来真让人留恋。

B.面对中高考改革的新挑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应未雨绸缪....。

C.漫步语文世界,你会遇见波涛喧腾的大海,还会遇见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

D.全市许多学校纷纷组织以“拥抱自然,感悟人生”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其势头如雨后春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第十三届省运会即将在衡阳举行,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扬水平,取得佳绩。

B.为了防止结核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眼前的油茶树含翠吐绿,摇曳生姿,把天堂山装点得生机盎然。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A.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C.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D.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6、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一个人的青春是平庸无奇还是璀璨夺目,“觉醒”堪称关键变量。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含解析)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含解析)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含解析)第四单元达标检测(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古典戏曲随着从元代杂剧到明代传奇的发展,以大团圆结尾的固定构成逐渐增多,尤其是进入明万历年间以后,以才子佳人恋爱为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并且形成了必定是才子科举合格得以与佳人团圆的固定模式。

据伊维德考证,明代刊印的元代戏曲,大部分都对原戏进行了改编,其中最重要的改编之一,就是把结尾都改成了大团圆。

这种“俗套”的结尾模式在当时就曾受到许多精英文人的批判,戏曲家卓人月说:“今演剧者,必始于穷愁泣别,而终于团圆宴笑,似乎悲极得欢而欢后更无悲也,死中得生而生后更无死也,岂不大谬也!”最早将戏曲艺术的大团圆结局与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挂钩的,大概是王国维,他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

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

”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精英知识分子,普遍认为“团圆的迷信”充分暴露出中国人不敢正视现实、直面矛盾,缺少悲剧意识的国民性弱点,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瞒和骗的文艺”。

不过,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的批判,与其说是出于审美的目的,不如说是出于启蒙的目的。

无论是启蒙文学还是革命文学,最重要的是必须确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主题,唯其不满,才有必要且有可能借助通俗文学形式唤醒民众,以激发其奋起改变其现状。

而大团圆故事却被认为是粉饰现实、麻痹斗志的文学,这是有悖于启蒙目的和革命目的的,因此遭到精英知识分子的嘲讽和批判,这一点也不奇怪。

还有一个吊诡的现象,往往越是生活富足的精英阶层,越是嫌腻大团圆故事;越是贫苦的下层百姓,越是热衷大团圆故事。

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看,越是理性的知识群体,越倾向于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越是感性的口头文学爱好者,越倾向于非现实的幻想故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素养水平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素养水平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素养水平检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既然历史记录难以拒斥文学叙事,那么作为虚构性产物的文学作品是否就完全没有真实、客观的历史叙事的因素呢?一般认为,小说是最具有虚构性的。

通常小说中最重要的元素如人物、情节、环境等大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属于文学叙事的范畴。

但是,如果随便考察一部小说,会发现哪怕是最荒诞的小说也能找到大量历史叙事的影子,也有历史事实作为基础。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想象力和虚构性的文学作品。

固然,《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自然是出于作者的想象,可是作者对各种妖魔鬼怪和超自然现象的想象,在一定程度上也集合了当时普通百姓的想象。

也就是说,吴承恩虚构的妖魔鬼怪世界也真实记录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是一种客观的思想史记录。

从中我们能窥探到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程度和思维模式,这其中其实已经隐藏了思想史叙事的影子。

另外,小说中的唐僧在三个近乎神仙的徒弟的帮助下去西天取经的情节是虚构的,但是众所周知,这个故事的原型是玄奘西域取经,这也是文学虚构中的事实。

唐僧经过女儿国无疑是杜撰的,但小说中讲述的穿越国界要获得通关文牒无疑是历史事实。

这些都是这部文学作品中历史叙事的踪影。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曾涉及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真实问题。

他指出《水浒传》中“鲁智深醉打山门”不是事实,但元朝以及明朝时罪犯得一度牒便可借佛门逃脱朝廷追捕却是事实。

《儒林外史》中的“胡屠户奉承新举人女婿”固然不是事实,但明清间乡曲人一旦金榜题名便成特殊阶层却是事实。

元杂剧《窦娥冤》中窦娥被杀后六月飞雪,三年大旱,直到她父亲窦天章任廉访使窦娥的冤才得以昭雪。

窦娥、窦天章等历史人物及其故事情节都是文学虚构的产物,但,根据研究,这些作品中提到的司法制度则是事实,它们也都属于历史叙事的范畴。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单元检测3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单元检测3

单元素养检测(三)(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这些年,大批作家积极投身历史剧的创作实践,虽然也有“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的“三无牌”历史剧,但也创作了不少佳作力作,《大秦帝国》《于成龙》等作品,与此前的《东周列国》《康熙王朝》等上百部巨作一起,组成了一道古代历史剧的文化景观,被称为中国文艺用电视艺术呈现的中国通史。

这些作品不仅帮助观众学习历史知识,也帮助观众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五千年中国社会演变和文明发展中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从而鉴古知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文艺家要用手中之笔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用文艺形式来反映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切实发挥文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功能。

只有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审美方式艺术地呈现“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我们的文艺才能真正具有时代精神,受到人民的喜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如果抛弃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选自《人民日报给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启示》,有删改)材料二:长期以来,受历史虚无主义和进步论的影响,国内外一些理论家、历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抱有否定的态度。

要么轻易否定我们很多关于历史的文学作品,要么肆意歪曲中国历史,或将中国历史庸俗化,或随意编造以迎合某种意识形态。

即便正面介绍中国历史的文艺作品,也经常因为受西方观念的框架约束,要么对其真正价值认识不足,要么用西方之尺削足适履。

整个中国历史在西方意识形态的笼罩下,就像是一个无处申辩的倒霉蛋。

2020-2021学年北京古城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北京古城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北京古城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3分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

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7.怎样理解“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一句的含义?(3分)8.这段文字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4分)9.文中画线的语句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7.这句话有两层含义:表面上是说年底这一段时间像节日一样热闹;实质上是说,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城乡的每一块土地,都是鬼神观念牢牢统治着的地方。

而这一点,往往是在旧历的年底显示得最充分,最集中。

8.文章开头几句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香。

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如用“沉重”的晚云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

9.画线的语句采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

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份,显示了鲁四老爷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的嘴脸。

试题解析:7.在这句话中,两个“年底”的含义不同,前者表示时间,后者表示热闹的节日。

而“年底”又是传统观念体现最明显的时候。

语文答案(1)学习资料

语文答案(1)学习资料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学科试卷答案1.答案A2.答案A3.答案D4.答案A5.答案C6.①材料二:历史剧的价值指向角度,结合近年清宫剧的弊病强调回归现实主义传统和求真务实的制作态度。

②材料三:历史观(历史思考)角度,强调历史剧可以适当虚构但应传递正确的历史观(或要有历史思考)。

③材料四:艺术水准(拍摄严谨与表演敬业)角度,主要包括对古代礼仪的高度还原(尊重历史)和演员的勤恳敬业(坚守匠心)。

7.答案D8.答案:明线:主人公哈里生命终结之前的时间进程(1分);暗线:哈里回忆自己过去的人生经历(1分)。

妙处: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集中展现其临终前的处境与心境(2分);补充人物经历,烘托人物形象,突显哈里由过去的堕落与迷惘转变到现在渴望灵魂的净化与超越。

(2分)9.“乞力马扎罗山”隐喻着不朽的精神追求。

乞力马扎罗山宽广无垠、高大雄伟。

哈里渴望通过接近这座高山的旅行来濯净他迷失的心,重拾作家敏锐的心性。

(2分)“雪”隐喻着精神世界的纯洁和美好。

“乞力马扎罗山常年积雪”,雪“白得令人难以置信”体现出哈里寻求的净化的灵魂、纯粹的精神世界。

(2分)“豹子”隐喻了追求精神境界的心志。

豹子因追求而被“风干冻僵”,体现哈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的坚定执着、勇敢无畏、努力向上。

(2分)“秃鹫”隐喻着死亡残忍、不可逃脱。

“秃鹫”在哈里临终前盘旋,体现哈里面对死亡的恐惧不安和即将死亡的现实。

(2分)10.A11.D12.B13.(1)你不在意进取,从来没有因为私事向朝廷请求,因此破格任用你。

(2)光化军叛乱士兵到处侵扰邻近州境,许州士兵有阴谋起事响应的,王举正暗中逮捕为首作恶的人,斩了他们。

14.B15.①对荀媪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

(1分)李白再三地推辞致谢,实在不忍心享用她的这一顿美餐表现他对荀媪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

②对自已落魄失意而无法报恩的惭愧之情。

(1分)荀媪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

2024年四川乐山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年四川乐山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年四川乐山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卷共32个小题,第1-16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第17-32题为历史试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人自称龙传人。

源于约8000年前的“龙”形,遍布中华大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直至今天,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图腾。

这最能体现的中华人文精神是( )A. 华夏认同 B. 革故鼎新C. 道法自然D. 和而不同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全国推行度量衡标准,制作颁行标准器,并且设立机构每年检查校正生产和商业活动中使用的度量衡。

这有利于( )A. 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B. 不同地域人民语言交流C. 方便各地的交通往来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3.唐朝时期,汉文在西域已成为一种盛行的语言文字。

下图是新疆地区出土的唐代文书,长538厘米,宽27厘米,内容是当地12岁学童卜天寿抄写的《论语》《千字文》及创作的诗歌等。

材料反映了( )A. 中原地区政局稳定B.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C. 西域商品经济发达D. 海上贸易高度繁荣4.科举制使出身平民阶层的人通过“十载寒窗”参与政权,进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好理想,的承续儒家的“济世”精神。

据此可知,要参加科举考试最应该( )A. 勤劳耕作 B. 积极参军C. 发愤读书D. 诚信经商5.关羽集忠、义、仁、勇、礼、智、信于一身,这些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令人敬仰的精神品格。

康熙年间,清政府尊关羽为夫子,将其与孔子并称。

此举主要目的是( )A 强化忠义观念B. 促进农业发展C. 维护海禁政策D. 镇压太平天国6.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单元综合测评 6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单元综合测评 6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评(六)(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理解(5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分)材料一: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其终极旨归应为“诗"。

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作家要艺术化地去处置现实,提升小说作为故事性文本的艺术含量,从而使其抵达更高层次的诗性彼岸。

过度地沉迷于故事性,便会遮蔽或者丧失其诗性,而堕入通俗性的歧途。

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综观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现状,诗性的缺失,正使其在背离葆有更高艺术含量的“纯文学”轨道上渐行渐远,而堕入了通俗性、庸俗化的平庸之境。

小说是当下最为繁荣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沉迷于叙述模式的借鉴和实验,陶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痴心于恢宏历史的展现,执着于玄妙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者漠视了小说诗性的构建。

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满诗魅的意象,而直露的现实、粗鄙的语言和意象的缺席,却占据了不小的空间。

而且,过度商业化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餐文化”的一分子.这并不是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全面否定。

中国当代小说中不乏富有诗性、艺术水准颇高的佳作,但这类作品似乎正在日益被通俗性的潮流冲刷、侵蚀。

(摘编自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材料二:海德格尔认为,文学是人们在天地之间创造出来的崭新的诗意的世界,是借文字展示的诗意生存的生命。

日常生活是非诗意的,我们只有通过文学的引领才能到达诗意,感受无限,领悟神圣.既然日常生活总是被非诗意遮蔽着,是庸常的、缺乏艺术质感的,而文学又必须是充满诗意的,那么,文学活动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对生活进行异质化处理,也就是把客观生活改造成能够体现人生的普遍经验的、心灵化和情态化了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诗意的生活.上述思想作为一种创作理念,与传统的强调文学与生活同质性的“模仿”和“再现"理论,有着较大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实是历史剧的品格国人大多都有一点历史癖,所以,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有广大的读者和观众。

在历史题材的作品中,史占多少,剧占多少?哪些史实可以剧化,哪些史实不可以剧化?史与剧怎样结合?等等。

其中一些讨论,与其说是认识上的分歧,不如说是在实践上操作的难题,分寸把握的难题。

讨论历史剧,首先要区分古装戏和历史剧。

古装戏不等于历史剧,古装戏的古装仅仅是一种假托,可能只是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均可虚构,剧中人可以穿着古装演现代故事,甚至可以移植外国故事。

仅仅以古代服装为道具的戏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

历史剧则不然。

历史剧要求真实。

真实是历史剧的基本品格。

那么,什么是历史剧的历史真实?我认为,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历史事实的真实,大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基本情节乃至服饰习俗等等细节都要符合真实的历史。

不能把虚假的、编造的故事当做历史,乃至不能把本不是历史时代的建筑、器物、服饰、习俗作为那一时代的东西向观众展示。

但是,仅仅有史实的真实就够了吗?显然不行,历史剧是对历史形象的解读,它通过艺术的手段告诉人们历史是什么,同时也告诉人们为什么。

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忠奸善恶,有的予以颂扬,有的予以鞭挞,也就是说,作品要表达一种理念,而这种理念应该是对历史本质正确的、准确的把握。

这就是我们对历史剧要求的另一方面的真实,把握历史本质的真实。

不允许对历史迸行曲解,不允许颠倒是非黑白,乃至不能够颂扬过侈,贬抑过度。

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与其它形式的历史读物一样,应该具备认知功能、益智功能,因此它不能说假历史,不能把错误的历史知识告诉读者或观众;历史剧同时还具有史鉴功能、教化功能。

但是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毕竟是文艺作品,还应该具有文艺作品的属性,应该可供观赏。

具有娱乐功能。

历史剧必须好看。

不能简单地说教,也不能罗列史事;不是历史解说图,也不是历史情景的复原。

它可以有适当的虚构和想象,可以移花接木,可以对历史事实进行提炼、使之更加集中更加深刻,其创作的基本原则与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无异。

历史剧应该比真实历史更生动、更感人。

历史剧讲述历史有历史书不具备的优势。

一方面,它可以把古人请出来。

让他们形象地现身说法;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把今人带到古人的时代环境里去感悟,去潜移默化。

历史剧是不可以用历史教科书或历史书籍取代的。

从长期的文艺实践看,历史剧的创作还应该避免两种倾向。

一是对历史剧的教化、借鉴作用片面化、庸俗化。

其结果导致说教,毫无艺术性可言。

而最忌讳的,对历史剧以至对社会伤害最大的,是在为政治现实服务的口号下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现实作简单比对和影射。

历史被当作特定的工具,史实必然要受到歪曲以削足适履;另一方面要避免或者坚决反对的就是对历史的戏说。

戏说历史的作品,不顾基本史实,任意胡编滥造,其终极目的是娱乐,是票房。

这种作品即使不祸乱人心,也会给观众传达错误的知识信息。

我概括历史剧的写作原则是:大事真实,细节精致,剪裁润饰,不失本质。

6. 下列各项中有关“历史剧的历史真实”的表述,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历史剧中所有的历史背景、人物、情节乃至建筑、器物、服饰、习俗等都必须符合真实的历史。

B.所谓历史剧的历史真实就是通过艺术的手段告诉人们历史是什么,同时也告诉人们为什么。

C.作者认为历史剧的真实是由史实的真实与对历史本质正确的、准确的把握构成的,惟其如此,它的认知功能、益智功能才得以彰显。

D.历史剧的历史真实是不许对历史进行曲解,不许颠倒是非,乃至褒贬过度。

7. 下列对历史剧文艺作品属性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剧应该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更感人。

B.历史剧应有观赏价值和娱乐功能,它必须好看。

C.历史剧适当的虚构和想象,或“移花接木”,或提炼历史史实,能够让历史剧更加深刻。

D.历史剧创作的原则与现实题材的文艺创作多少有点差异。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既能够让历史人物形象地现身说法,又能够带观众到历史时代环境里去潜移默化的历史剧,就是好的历史剧。

B.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简单地与现实比对是对历史剧乃至对社会的最大伤害。

C.对于历史剧的许多讨论,其实并不是认识上的分歧,而是在实践上操作的难题、分寸把握的难题。

D.历史剧在讲述历
史方面比历史教课书有更大的优势。

参考答案::2.6.C(A 项中说“所有的历史背景、人物、情节……”错,原文为“大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基本情节乃至服饰习俗等等细节都要符合真实的历史”;B项只是谈历史剧所采用的艺术手段,而非谈历史剧的历史真实;D项的表述也不全面)7.D(原文是“无异”,即应该完全一样8.B(A项是讲历史剧优于历史教科书的地方,但却不是评判历史剧好坏的标准;C项由原文中说“其中一些讨论,与其说是认识上的分歧,不如说……”可知,文章并未否认在有些问题上是有认识分歧的,并非全“是实践上操作的难题和分寸把握的难题”;D项由原文中说“历史剧讲述历史有历史书不具备的优势”可知,文章并没有讲历史剧更优于历史教科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