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和美阅读答案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解析版)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huàn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cí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huàn( ) 想着.( ) 落cí( )善(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答案】(1) 幻zhuó慈(2) 摇蓝摇篮【解析】(1)考查字音、字形。
幻想(huàn xiǎng):以个人或社会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
着落(zhuó luò):下落;来源。
慈善(cí shàn):指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2)考查字形。
摇蓝——摇篮。
“篮”是名词,篮子。
“蓝”是形容词,颜色。
2.(5分)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3)“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艺术境界相近的两句诗是:,。
【答案】小桥流水人家秋风萧瑟-年之计在于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解析】考查默写句子的能力。
第(4)题是理解性默写,根据“愿逐月华流照君”可确定所填的诗句。
注意“萧瑟”“夜郎”的正确写法。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含解析版答案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语文(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
(28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tuō tà(____)无理为简洁合理。
(2)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zhēn zhuó(____)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____),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4)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chuī máo qiú cī(____)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2.补写下列古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7分)(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2)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3)__________、流水桥旁。
__________、步过东冈。
(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4)欲说还休。
__________。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5)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其一》)(6)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艾青,原名蒋海澄,诗人,1966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真挚,诗风清新。
B.《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路走过女儿国、大人国、飞岛国、慧姻国等多个国家。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去到西天,取得了真经。
C.在《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先生明明赞扬长妈妈,却从她的缺点说起,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D.李逵,绰号“黑旋风”,使两把斧,力大如牛,为人爱僧分明。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摸底检测试题 语文 含解析
石家庄市2025届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摸底检测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九六三年五月)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十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董。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
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
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这是一个认识过程。
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
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笫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
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
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力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2025届杭州市十五中教育集团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杭州市十五中教育集团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强制捆绑搭售、预付式消费“套路贷”、虚假宣传退货无门……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网购乱象成为许多消费者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B.繁忙的城市,需要适度的“睡眠”。
我们在追求城市繁华的同时,也要减少不必要的喧嚣,避免片面追求“不夜城”而忽视“宁静”对人居环境的重要性。
C.“一带一路”不是排他、封闭的小圈子,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而是制度、宗教、文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均可共同参与、共享机遇、共享繁荣的国际平台。
D.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著作权人包括作者、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技术或者算法,并不在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人里。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B.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C.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面对黄石的飞速发展,我们岂能在心中无动于衷....。
3.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
“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B.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C.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湖南省2024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南省2024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善美的“错位”①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真),而根据康德的审美价值论,美则是情感。
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前者太机械了,把“真”看成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绝对的价值。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按康德的学说,价值应该有三种:真、善、美。
②康德没有解决的是,在艺术中,并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的。
什么样的情感才是审美的呢?是特殊的、不可重复的情感,又是深刻的、藏在深层的潜意识里的,甚至是以智性为底蕴的。
我们的古典文论说得更准确:一方面是陆机的《文赋》说“诗缘情”,一方面是更经典的《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关键在于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用的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而是象征的、假定的形式。
“美是真的”这一观念是不完全的。
美是艺术家情志通过假定、想象的自由,超越现实、意蕴发生变异的,但是,美和真并不绝对矛盾,而是交叉的。
这就是说,美和真二者之间的关系,用我的话来说,就是“错位”,并不是一个半径不同的同心圆,而是圆心有距离的;真善美,是三个偏心圆的交错。
只要拿文艺作品来核对一下,不但真和美是不统一的,而且和善也是不统一的,真善美三者是“错位”的。
③审美与科学认识活动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它的非功利性,这一点是康德说的。
善,最初级的意思就是有用或者实用。
实用的目的是固定的,而情感是自由的,所以实用是压抑情感的,如果拘于实用,就没有情感了。
在这一点上,许多理论家都搞得很乱,就是鲁迅有时也有些混乱,他在《门外文谈》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想,人类是在米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代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忧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三11月五校联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三11月五校联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诗歌传情达意有两大基本手段,即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
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感受和内在的节奏感受,而意象、形象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
要完美地鉴赏、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
任何一类感觉能力的缺乏,都会导致对诗歌理解的障碍。
当我们仅专注于意象的显现和内涵时,往往就会对音韵节奏的表现作用“听而不闻”,甚至把它当作一件可有可无东西。
尤其面对那些没有什么意象,而主要诉诸音韵节奏的诗时,我们就会显得木然无知,处于一种所谓的“失语”状态。
这种能力的缺乏还容易导致出现另一个毛病。
由于对音韵节奏的感悟本是一种关系性的、整体性的感悟,这种能力的缺乏就会带来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把握能力的缺失。
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诗歌解读现象,往往在一些局部(通常都是意象或所谓象征)大加穿凿,大加发挥。
在诗歌的理解中经常出现的那种“阐释过度”的毛病,就常常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
与音韵节奏感悟能力缺乏的毛病相对,在诗歌理解中出现的另一个毛病就是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
一旦诗有一些稍深厚复杂的意象或象征,就感到不知所措。
尤其是当一些诗主要并不依赖于音韵节奏而主要借助意象的新颖深厚以及意境来表现时,他们就基本失去了领悟诗歌的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
这样一种对待诗歌的态度对于理解诗歌,尤其是理解新诗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这样对待诗,对待那些缺乏音韵节奏的诗,实则也是偏颇的。
因为诗,本来就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
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
当一首诗主要诉诸意象等因素时,我们就应当主要从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赏它,而不要再计较于它的音韵节奏是否优美。
当然,我们也希望,诗能够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但我们也要知道,诗作为一门混合型的艺术,它有时候的确能够做到如此,但有时候的确会有所偏重。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福州市高三年级4月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生态位”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一个生态学术语,其意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空间上的位置以及这个种群与自然及其他种群之间的功能和价值关系。
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类显然有属于自己的生态位,但人类的生态位不是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某一固定区域,而是指人类的活动有其特定的边界并受特定规则的约束。
人类的生态位责任包括补偿性责任与前瞻性责任。
德国学者约纳斯将责任区分为追溯性责任与前瞻性责任。
这为人类履行生态位责任提供了有益启迪。
追溯性责任也就是补偿性责任,它要求人类必须对人类活动已经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负责,竭尽全力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而前瞻性责任则是指人类必须对自己的经济政治决策、科学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科学评估与预测,从而择优弃劣而行。
无论是履行补偿性责任还是前瞻性责任,都要求人类通过生态环境立法、政府的制度设计、公民的生态道德践行乃至国际社会的协同合作,一方面弥补、修复我们已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另一方面有效预防人类对生命共同体造成更进一步的伤害。
人类履行生态位责任的根本途径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因为这是既符合自然规律、也符合人类需要的社会实践。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人类既可以享有、又可以放弃的权利,而是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
履行这一责任包含着“肯定性”与“否定性”两方面的现实要求。
就肯定性要求而言,就是人类要将符合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要求的理念、技术、政策、法律、方案等运用于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中;从否定性要求看,就是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其他物种的生命来换取人类的利益和发展,彻底摒弃那些非绿色、非生态与反绿色、反生态的理念、技术、政策、法律、方案,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科技创新方式的绿色化变革,从源头上防范生态环境危机的再次发生,以造福生命共同体。
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
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理解
1.短文主旨大意题:
选词填空后往往要求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得知主旨要突出重要。
快速审题,找准题干,然后再找准材料(反复阅读材料)中涉及的次要信息,排除具体说“X”的选项。
答案:A
2.细节理解题:
追求细节,考验学生通过信息细节的理解,判断所给信息是否在原文中出现。
答案:A
3.推理判断题:
对于问题性质的变化要认真细致的推敲,根据文章中表述了什么,推什么。
一定要在问题上消灭得再好一些。
4.作者态度分析题:
高考中的人物态度分析题,答案只有三项:中性(基本不表达态度,信息主义),支持,不支持。
答案:B
5.优婚化分析题:
这种题通常要求比对选择适用的论题手段、文学语言(或者现代说话方式),代表词:运动途中比作”吴刚”词的方式。
求看词性、了解这种文化的作用和知道)
答案:D
二、完形填空
高考语言类的题不但要顾及浅劣的性质,而且重视涵盖知识,问题的提问锁定观察,根据文中所表达的知识及心里学,文章的体裁,这一切的协作要点上下文理解。
克服题干干预、读短文的情感干涉、单句或局部把握的“干涉”和逻辑思想用香写锋利的岛上、分析整个短文主体来解答题目。
三、语法填空
如果列出的是一类词,如名词,就立即想到从属关系的(瞧时间的连词)。
如果列出的是几类词,就立即扫行辨别上下文之间人,亲子关系中(从属时间)彼等之间的情感关系。
四、翻译填空
这种题目用到整句理解、长难愁句恰如其分地解疑,翻译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第三单元检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都有误的一项是()A.窈窕.(tiǎo)俨.然(yǎn)篆.章(zhuàn)翕.忽(xī)B.悄怆.(chuàng)垂髫.(tiáo)壬戌.(xū)寤寐.(mèi)C.二黍.(shǔ)罔.不(wǎng)蒹葭.(jiā)邑.人(yì)D.清洌(liè)俶.尔(shū)阡陌.(mò)间隔(jiān)2.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B.其岸势犬牙..差互C.凄神寒.骨D.东坡右手执.卷端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乃记之而去.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4.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鸣珮环,心乐.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不可久居.佛印居.右,鲁直居左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尝贻余.核舟一D.其中往来..翕忽..种作往来5.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境过清能以.径寸之木B.其.岸势犬牙差互则题名其.上C.忘路之.远近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乃记之而.去6.综合性学习。
吉米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
(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的特点:①古稀②垂髫③不惑④花甲⑤弱冠⑥而立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
(2)【作古诗领报酬】吉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校刊登载了,稿费以每字7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
吉米在写领条时,不会用汉字大写数字的标准写法来写金额,请你帮帮他。
已领金额:____________。
(3)【读美文理语序】今天的课堂作业有一道语序排列题,吉米被难住了,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2019-2020学年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
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
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
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
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
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
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
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
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
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
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
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
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
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
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
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玄.虚(xuán)豢.养(huàn)彷.徨(fáng)腐草为萤.(yíng)B.亵.渎(xiè)省.悟(xǐng)嗤.笑(chī)孜.孜不倦(zī)C.虚妄.(wàng)嗔.怒(chēn)诓.骗(kuàng)苦心孤诣.(yì)D.懦.夫(nuò)压榨.(zà)渺.茫(miǎo)中流砥.柱(dǐ)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遁词愕然辨伪去妄怒不可遏B.翩然澜语头晕目眩前仆后继C.灌溉沉湎义愤填膺历尽心血D.狡黠停滞走头无路自欺欺人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伯恩斯坦把美国爵士乐与欧洲交响乐结合得天衣无缝....。
B.企业家将要开发新项目,附近的村民对此望眼欲穿....。
C.我们的语文老师被评为“学生最爱戴的老师”,这个称号她当之无愧....。
D.小明在市里取得了作文大赛一等奖,他重蹈覆辙....,又在省里面获得了大奖。
4.青春,是人生交响曲中最灿烂的乐章。
正值花季雨季的我们,应该珍爱青春,健康成长。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
【海报宣传】为扩大本次活动的影响力,班长负责设计一张海报。
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拟出了海报宣传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
(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
是的,正值花季雨季的我们,都拥有灿烂的天真笑容,都拥有五彩的青春梦想,但只有珍惜美好的青春岁月,不让似水的年华付之东流,用我们的活力、智慧、汗水去拼搏,去奋斗,才能谱写一曲无悔的青春之歌。
宣传语:拥有青春五彩梦,。
【板块设计】活动期间,每位同学都要办一期以“青春畅想”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板块。
示例板块一:青春的宣言板块二:青春座右铭板块三:板块四:【青春感想】迈进“青春的门槛”,我们会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2024年高考 信息类文本阅读(新教材新高考)第03讲 文本论证特点的分析与鉴赏(练习)(解析版)
第03讲论证特点的分析和鉴赏(基础题和拔高题)【浙江省七彩阳光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返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郑和开通了横渡印度洋的中非海上航线,直抵东非沿海诸国,成功开启古代的中非官方外交。
中非学界对此的研究,对打破以“欧洲发现非洲论”和“中国威胁论”为代表的“西方中心论”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学术界长期讨论的重要话题。
郑和航行的目的历来众说纷纭,有“踪迹建文说”“贸易说”“外交说”以及所谓的“原始殖民主义说”等。
大部分史学家认为“踪迹建文说”经不起推敲。
“贸易说”是学界较多接受的说法。
不少学者认为,对外交往才是郑和下西洋的主因。
尽管国内学界大多在“外交说”和“贸易说”之间讨论,国外亦有不少学者表示赞同,但仍有一些海外学者强调郑和下西洋的军事性,甚至冠以“原始殖民主义”。
这些学者仅看到郑和率领了军队,却无视远洋航海防卫的必要性,诚可谓让偏见遮住了眼睛。
郑和使团虽拥有精兵,但并非用以征服他邦、掠夺别国领土、财富,而仅用以自卫。
总括诸说,可以发现,郑和远航非洲基于平等尊重而非高人一等,基于和平交往而非军事目的,基于平等贸易而非掠夺欺诈。
郑和远航开启了中非文明互鉴的新面貌。
首先,中非两大文明共同推崇的和平理念的思想根源是双方背后的哲学默契。
在非洲传统部落,人们信仰乌班图,以慷慨之心分享所得所有,建立稳固的团体关系。
很显然,这些基本理念与中国儒家哲学颇为契合。
例如,“仁”与“和”是中华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养成我们崇尚和平、亲仁和美、协和万邦的民族性格。
这种精神育于郑和身心之中,使他对到访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一视同仁、一律平等,给予较高礼遇。
此外,中非文明之间的共通性还建基于双方的社会基础均植根于古代的农业文明。
这与追求海权与扩张、崇尚武力与征服、重视金钱与利益的殖民主义价值观形成鲜明反差。
从思想根源追溯,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传统注重冲突,轻视和合,很容易导致极端的排他性。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3分共计18分)1.下列句子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运用反语既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行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愤怒与强烈的谴责又照应了开头B. 小说《蒲柳人家》的语言富有特色一是大量使用口语二是大量使用俗语三是借鉴传统小说和评书的语言C.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茅盾《白杨礼赞》)这句话是递进复句突出强调了白杨树不“旁逸斜出”的特点D.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鲁迅《藤野先生》)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语义的转折【答案】C【解析】“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是并列复句“没有…… 没有……”引领的两个分句关系平等 C错误选C.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B.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卷十作者魏学洢本文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儒家经典著作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D.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宋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之一【答案】D【解析】D项“宋代的文学家柳宗元”有误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3.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猎人笔记》中屠格涅夫对当时的农奴制度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将农奴制度置于一切美好品质的对立面从而深刻揭露了这一制度对人性的践踏B. 《镜花缘》中有好学上进的君子国有酸腐吝啬的淑士国有虚伪狡诈的两面国有女性当家的女儿国还有终日忙忙碌碌的劳民国C. 《湘行散记》将湘西的现实与历史、作者的见闻与回忆、纯净的牧歌情感与包含忧患的思索巧妙地交织成为沈从文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D. 《荷花淀》《芦花荡》是《白洋淀纪事》中最负盛名的“姊妹篇” 它们没有正面表现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着力写出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答案】B【解析】B项“好学上进的君子国”有误好学上进的是黑齿国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最苦与最乐》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其著作大多收在《饮冰室合集》中它的体裁是议论文B. 贾平凹在《一棵小桃树》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人们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的深刻感悟C. 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D. 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岱宗”指的是泰山他的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被后人称作“诗仙”【答案】D【解析】D项“诗仙”是李白5.根据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国庆节小红为去北京的爸爸送行列车开动了小红突然想起一件事急忙追上去边跑边向爸爸喊道“_______________”A. 爸爸你到北京后抽空去新华书店给我买一套新版的《鲁迅全集》B. 爸爸给我买一套《鲁迅全集》新版的C. 爸爸最近北京的新华书店开始卖新版的《鲁迅全集》给我买一套D. 爸爸给我买一套我下学期要用的新版的《鲁迅全集》【答案】B【解析】B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共一百六十篇B.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C.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明代的蒲松龄“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D.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答案】C【解析】C项“作者是明代的蒲松龄”错误蒲松龄是清代作家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7.(1)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7.(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②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7.(3)《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________ 诗句“山形无地接”与诗文中“________”句的内容相呼应7.(4)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作简要分析A. 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B. 向使/善工摹画C. 穷极/山水之趣D. 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答案】D【解析】(1)D项“兹”的意思是“这里” “来”是动词其后应接宾语“兹” 应在“兹”后断开故选D【答案】(2)①才看见之前听说的金山与谢公所说的没有不同②傍晚回船寺僧向我要诗勉强写了几句来应付他的请求【解析】(2)解答本题考生应对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烂熟于心、对重点词语解释要准确到位第一句要注意关键词“故”“闻”的意思第二句要注意关键词“为”“以”的意思【答案】(3)作者(梅尧臣), 峰壑攒水上【解析】(3)《金山寺》诗中“吴客独来后”一句正是叙述前面小序中作者“赴官吴兴…独行江际”的情节因此诗中的“吴客”是指作者文中中描写的“峰壑攒水上”(山峰山谷积聚在河水旁)与诗句“山形无地接”描述的情形是一致的【答案】(4)示例此句写得好写巢鹘不取近山之物赞扬了它的“义” 以物喻人肯定了士人不贪外物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解析】(4)赏析诗句时要从内容和情感上来分析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可知这是赞扬了“义” 同样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出了巢鹘不取近山之物应该是赞扬了它的“义” 在这里作者还有以物喻人的意思肯定了士人不贪外物的高洁品质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8.(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8.(2)请结合全诗从手法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最后两句的精妙之处A. 诗的第一句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气氛B. 第二句描绘穷巷牛羊暮归图“穷巷”即“深巷” “穷”字也透着宁静粗朴的况味C. 三、四句写人野老拄着拐杖倚着柴门急切地喊着牧童的名字以声衬寂D. 五、六句视听结合野鸡欢叫、麦苗青青、蚕眠叶稀宁静里透着祥和悠然中透着满足【答案】C【解析】(1)C项“急切地喊着牧童的名字” 错“以声衬寂”也不恰当【答案】(2)①直抒胸臆反衬见意看到万物皆有所归归得惬意诗人既羡慕又惆怅反复吟咏《式徽》反衬出自己独无所归、归隐太迟的惆怅寄托归隐田园的心情②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前面诗句以白描手法描写初夏傍晚农村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一系列宁静和谐的景色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向抒情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③用典王维在诗中借吟咏《式徽》以表达归隐田园的急切心情【解析】(2)“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这两句是说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的吟起《式微》“羡闲逸”“怅然”直接表达自己对归隐田园的羡意对自己归隐太迟的惆怅诗歌前面主要描绘田园生活风光最后一联才让读者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 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此外引用诗经“式徽”的典故表达自己归隐田园的急切心情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9.(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①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摸”字有何表达作用?)②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9.(3)“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一句能否删去为什么?9.(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中既然是“大约” 为什么又说“的确”?【答案】(1)【甲】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乙】范进看榜后喜极而疯【解析】(1)文段分别选自鲁迅的《孔乙己》和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概括情节时一般表述为人物+事件【甲】文段叙述了“我”最后一次看到孔乙己到店里喝酒的情形【乙】文段描写了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情节【答案】(2)①“摸”字有从袋里往外掏出的意思孔乙己被打断腿后生活更苦只能“摸出四文大钱” 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后来的生活已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②采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形象地刻画出范进得知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后发疯的丑态【解析】(2)①“摸”是用手探取、寻找的意思句子用这个动词形象地写出孔乙己的动作缓慢、艰难“摸”字与上文“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字形成对比突出了他境况的悲惨说明孔乙己已经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②“看了一遍”“又念一遍”“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往后一交跌倒”是动作描写“噫!好了!我中了!”是语言描写“牙关咬紧”是神态描写该句综合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出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丑态讽刺了当时社会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思想的腐蚀【答案】(3)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使孔乙己的出场具有悲剧意味暗示了孔乙己的悲剧结局【解析】(3)本句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表现了天气的寒冷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联系环境中的人物可知此处景物还烘托孔乙己境遇的凄惨使孔乙己的出场具有悲剧意味结合后文对于孔乙己命运的交代可知此处悲凉的景物暗示了他悲剧的命运【答案】(4)“大约”和“的确”在这里不矛盾“大约”表估计猜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过这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孔乙己的确死了因为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活不下去所以用“的确”表示猜测的结论这句话也流露出“我”对孔乙己的同情【解析】(4)当句中出现看似矛盾的词时可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们这样就能解读出它们的合理性说“大约” 是因为孔乙己后来再也没有在店里出现过但又没有听到他死的消息没有见到他的尸体对他的“死”只能是个猜测说“的确” 是从孔乙己每次到店里大家对他的态度以及他受伤后人们对他的看法来判断的人们对他没有同情没有关爱只有极力地嘲讽与取笑孔乙己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得不到任何人的关爱与帮助的所以他的死是必然的而且这句话出现在文末这样看似矛盾的用词还能起到发人深思的作用10.(1)母亲与吊脚楼有密切的关系作者围绕吊脚楼写了母亲的哪些往事?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作答10.(2)文章前三段对竹子的描写有什么作用?10.(3)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①请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②文章第⑤段和第⑥段中作者称母亲是艺术家但在内容和感情上又有什么不同?10.(4)本文标题为“流年”(即光阴之意)但未在文中出现你认为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相关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1)①母亲在翠竹丛中的吊脚楼生活歌唱②母亲请来木匠美化吊脚楼③母亲在吊楼辛勤劳作【解析】(1)根据“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片翠竹丛中的”“母亲和妹妹的歌声落在翠竹上母亲和妹妹的歌声是绿的”可概括出“母亲在翠竹丛中的吊脚楼生活歌唱” 根据“母亲从外面请来最好的木匠把窗子和门都重新改成花格的雕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刻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可概括出“母亲请来木匠美化吊脚楼” 根据“吊脚楼下悬空的两个厢房里母亲在一个厢房安上了碓、磨在一个厢房堆放着杂物和柴火久而久之那里就成了母亲另一个劳作的空间”可概括出“母亲在吊楼辛勤劳作”【答案】(2)①描绘了竹子的翠绿和蓬勃生命力表现了吊脚楼周围环境的优美(或描绘了竹林的魅力和生机盎然表现了母亲和妹妹生活的场景的幽美)②突出了母亲和妹妹吊脚楼生活的安然与愉悦为全文营造了一种安闲而自在的氛围(或映衬出母亲和妹妹内心的安然与明媚为全文营造了一种安适而又昂扬的感情基调)【解析】(2)根据“竹是湘西最常见的植物竹在湘西最受欢迎正像一粒火可以燎原一样一根竹可以发遍千山它预示着兴旺的人丁预示着蓬勃的生命预示着财源的茂盛”“那年母亲从一个亲戚家挖来两根楠竹栽下第二年就变几十根了第三年就变几百根了转眼就是绿蒙蒙的一大片了”可知文章前三段描绘了竹子的翠绿和蓬勃生命力表现了吊脚楼周围环境的优美“母亲和妹妹的歌声落在翠竹上母亲和妹妹的歌声是绿的……冲到一脸惊喜的母亲和妹妹面前”则描写了母亲和妹妹在吊脚楼的生活突出了她们生活的安然与愉悦营造了安闲而自在的氛围【答案】(3)①用“尖尖的”“小小的”“一圈一圈”“一寸一寸”等叠词写笋的形态和生长过程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又用“喘息”“争着抢着”等词将笋拟人化(或用“钻”“喘息”“争着抢着”“冲”等一系列动词来描写笋的生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笋破土而出的活力表现了母亲和妹妹面对新笋时的愉悦②第⑤段称母亲是艺术家是说母亲是写手请人将窗子和门雕刻上花纹使它们充满生气和艺术气息表达了对母亲热爱生活的赞美(或对母亲诗意想象的钦佩)第⑥段称母亲是艺术家是说母亲是天生的舞蹈家在劳作时动作娴熟而优美表达了对母亲辛勤劳作的赞美【解析】(3)①画线句运用多个叠词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画线句连用“钻”“喘息”“争着抢着”“冲”多个动词赋予笋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笋破土而出的蓬勃生命力“冲到一脸惊喜的母亲和妹妹面前”也表现了母亲和妹妹面对新笋时的愉悦②第⑤段说“母亲真是人间最伟大的写手任何作家艺术家都在母亲这个艺术家富于诗意的想象里黯然失色” 母亲从外面请来最好的木匠把窗子和门都重新改成花格的并在上面刻上各种各样的花纹使它们充满生气和艺术气息体现了母亲富有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特点作者将母亲称为艺术家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和钦佩第⑥段说“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 结合前文“母亲在踏板上左右摇晃的身影母亲边踩踏板边搅匀谷米的姿势是那么的协调那么的匀称那么的优美简直就像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在跳一种别开生面的劳动舞”的内容来看此处称母亲为艺术家是说母亲是天生的舞蹈家劳作时的动作娴熟而优美表现了作者对母亲辛勤劳作的赞美【答案】(4)标题“流年”和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相关①文章写母亲由年轻时种竹唱歌劳作到慢慢变老暗含了岁月的流逝光阴的变迁这就是“流年” 作者以“流年”为题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依恋②文章写作者的家从屋檐到仓库再到吊脚楼生活变美变好用家的变迁暗含时代的变迁这也是“流年” 作者以“流年”为题表达了对家国的热爱与祝福【解析】(4)解答本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标题“流年”和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相关然后结合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分析其与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关系“流年”是光阴之意文章中虽未直接书写与光阴有关的内容但却在字里行间叙写了光阴的流逝母亲年轻时种竹唱歌劳作在“流年”里变老变瘦我们也在“流年”里变美变俊作者以“流年”为题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作者的家“从流浪的屋檐到暂住的油坊从简单的仓库到温馨的小木屋和宽敞的吊脚楼” 随着时代的变迁日子也在“流年”里变富变好作者以“流年”为题表达了对家国的热爱与祝福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1)选文中晁盖犯的“迷天大罪”是指11.(2)宋江为救晁盖具体是怎样做的?请结合选文加以分析11.(3)《水浒传》108将聚义梁山的原因有多种请结合原著写出其中的四种及对应的一个人物【答案】(1)劫取生辰纲【解析】(1)通过选文中宋江的心理活动——“晁盖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迷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 可知此事发生在晁盖上梁山之前应该是“在黄泥冈劫走梁中书送给蔡京的生辰纲”一事故填劫取生辰纲【答案】(2)①用谎言骗取何涛的信任表明协力办差的决心②以知县未“坐厅”为由拖延何涛与知县相见③以分拨家务为由脱身去给晁盖报信④安排直司见机行事稳住何涛拖延时间【解析】(2)通过分析我们可知选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写宋江用谎言骗取何涛信任第二层写宋江拖延何涛与知县见面第三层写宋江脱身去给晁盖报信并安排直司见机行事稳住何涛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就是宋江为救晁盖的具体做法【答案】(3)第一种因吃了官司或逃避官司而被逼上梁山的如林冲(宋江、武松、晁盖、鲁智深、杨志、柴进、雷横、石秀等)第二种原来就分散在各山头做寨主强人自愿加入的如王矮虎等第三种本就在江湖上作偷盗打劫勾当主动投奔的如孙二娘等第四种因与梁山泊或其他山头好汉结交而随之上山的如李逵等第五种被梁山用计赚来的或硬拉上山的如秦明等第六种被梁山打败后拉去入伙的如扈三娘等【解析】(3)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学生要熟读名著全面了解名著的内容并能够对名著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对于108将聚梁山的原因从不同的人物身上我们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关键是将108将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类人物的共同特征如林冲、鲁智深、杨志等人本为官场中人却因吃了官司而一步步被逼走上梁山秦明、卢俊义、杨雄等人因被梁山好汉赏识被设计拉上梁山王矮虎、孙二娘等人本来就在江湖上干偷盗打劫勾当因仰慕梁山好汉而自愿加入……如此分类分析我们就能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1.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underset\cdot错\underset\cdot误的一项是()A.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B. 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C.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D.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答案】B【解析】“他一直在种树”是一个完整的表达句末应该用句号 B错误故选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你问我最敬佩的人是谁?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小姨B. 不了解情况就不要在一旁袖手旁观地乱发议论C. 车厢里有时喧闹有时寂静静得可怕D. 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答案】B【解析】A项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项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的冷淡态度不合语境使用错误C项寂静没有声音很静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项神志不清①神志错乱②精神错乱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B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走进故宫大殿金碧辉煌的布置就映入眼帘让我难以忘怀B. 绿树和鲜花把广场点缀得格外美丽C. 我模糊地记得这件事的每一个细节D. 这景色充满着田园味幽雅恬静秀美如画【答案】C【解析】A项映入眼帘某物进入视线之内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项格外①表示超过寻常②额外另外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项模糊①不分明不清楚②使模糊不合语境使用错误D项幽静幽雅寂静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C4.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B. 新闻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剧本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C. 《左传》《孟子》《资治通鉴》《论语》《礼记》都是儒家经典著作D. “通过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使人们了解了气候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这句话句子成分残缺修改时应将“通过”或“使”删去【答案】C【解析】C.错误按照隋唐以来定型并逐渐流行开来的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的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经”部主要是儒家的经典由《诗》《书》《礼》《易》《春秋》组成的“五经” 很早以前就是知识分子的必读书其后又增至“七经”“九经““十二经” 到宋朝时有了“十三经”的说法它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资治通鉴》属于编年体史书不属于儒家经典著作故选C.5.下列表述\underset\cdot不\underset\cdot正\underset\cdot确的一项是()A.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望诊是第一步即观察病人气色B.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等《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马生的一篇赠序C. 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D.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后以“采薇”比喻遭贬谪【答案】D【解析】D.伯夷、叔齐对周武王伐纣的行为嗤之以鼻誓死不作周的臣民也不吃周的粮食他二人隐居在首阳山采野果为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故后世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故选D.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有登高望远、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B. 在古代兄弟排行中伯是老大叔是老二仲是老三季是老四C. “不忘初心”“热爱生命”“敬畏自然”“难忘今宵”四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D. 在二十四节气中处暑属于秋季芒种属于夏季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答案】B【解析】B项在古代兄弟排行中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老四最小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underset\cdot错\underset\cdot误的一项是()A.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B. 《我爱这土地》《北方》《黎明的通知》是诗人艾青的作品充满着强烈的爱国情感C.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往往带有很强的讽刺意味比如《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也发人深省D. “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常用的敬辞还有令郎、惠顾、赐教、高见、贤弟、贵姓等【答案】C【解析】C.”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错《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8.(1)形容波浪又大又急8.(2)形容水石等很明净【答案】(1)波涛汹涌【解析】(1)根据“形容波浪又大又急”可推出答案注意“汹”“涌”的正确书写【答案】(2)微波粼粼【解析】(2)根据“形容水石等很明净”可推出答案注意“粼”的正确书写9.从下面备选词组中选择恰当的项填入这段文字的空缺处枣儿________ 枣儿________ 要吃枣儿喊________ 爹娘给个________ 打下枣儿一片片爹不吃娘不吃留给________过年吃备选词语a.娃娃 b.竹竿竿 c.甜 d.香 e.爹娘【答案】C, d, e, b, a【解析】考查学生准确用词,根据事物的特点选择准确的答案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0.课文《枣儿》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读一读想想它在剧中起什么作用【答案】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课文以这种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形式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气媳的特定情境结尾也用了这首童谣,但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前台,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的声音”,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解析】本题是分析记叙文中的过渡与照应这里要结合两次出现同- -首童谣的位置与情境来分析它的作用可以从结构照应上与主题内容的升华两方面来进行分析结构上前后响应,主题思想得到了深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联考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联考试卷一、阅读理解【一】现代文阅读(共24 分)(1)读下列文章,完成1—5 题(12 分)余爱绕梁古保祥公交站牌前,一个上了年纪的妇人,拎着一个大袋子,里面是刚刚抢购的鸡蛋。
鸡蛋价格飞涨,柴米油盐、一丝一毫都需要精打细算。
人多手杂,不知是谁的手,猛地碰到了袋子,鸡蛋落在地上,碎了一地,蛋清蛋黄,淌了出来。
公交车呼啸而去,老妇人满脸焦急痛惜,嘴里嘟囔着,想想一周的生活费,禁不住骂了出来。
站牌旁边有一个小摊,卖鸡蛋饼的,一个小姑娘,正在帮母亲摊饼,听见声音赶了过来,手中端着一个碗,顾不了许多了,蹲下就抢救鸡蛋,妇人道:“鸡蛋都碎了,算了。
”小姑娘没吭声,手下也没停,小心翼翼地,将每个破碎的鸡蛋捧了起来,将蛋清蛋黄倒进碗里。
这样的烟火人家,才知道日子的金贵,成全她吧,妇人叹了口气,不再阻拦姑娘,自顾坐在站牌旁边出神,等着下一班公交车。
除了忙活的小姑娘,周围人对碎了一地的鸡蛋都熟视无睹,一男一女正处于恋爱期,漠然地瞥了小姑娘一眼,依然搂在一起,在他们的眼里,那一地碎鸡蛋恐怕是大煞风景吧。
花费了约10 分钟时间,小姑娘将抢救出的一大碗的生鸡蛋汤端给了一旁坐着的妇人,妇人一愣,这才知道,小姑娘竟然是替自己收拾的。
妇人道:“不要了,你们用吧。
”小姑娘一脸青涩,许是某个学校的学生,趁周日休息帮母亲的忙,她回过头去看母亲,母亲冲着她点点头,小姑娘忙不迭地端着鸡蛋跑了过去。
车马上进站了,妇人准备上车,仍然没有摆脱刚才的懊丧。
这时,小姑娘却跑了过来,手中举着10 块钱,硬生生地,由不得人拒绝,毫不犹豫地塞进了妇人的手中。
妇人好半天才回过味来,但人已经在车上了,随即满脸感动,将手伸出车窗来,冲着母女俩频频摆手致意。
刚才的所有不快一下都烟消云散了,老妇人记住了一个孩子的善良,虽然损失了不少鸡蛋,但她心里却觉得熨帖。
站在公交站牌前目睹了这一切的我,刚刚经历了失业的苦闷,没有想到,这样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就让阳光毫无保留地洒进了心间。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教学协作体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教学协作体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树上的男爵[意]卡尔维诺吃饭时,首席上端坐着我们的父亲——隆多男爵。
他头上戴着路易十四式的假发,这像他的许多物品一样已经过时。
“怎么样?”父亲厉声问道。
“不吃,还是不吃!”柯希莫把头扭向一边。
“从饭桌上滚开!”这时柯希莫已经转过身去,背对着我们,正要走出餐室。
我们从玻璃门里望见他正在门廊那儿取他的三角帽和佩剑。
“我知道!”他朝花园跑去。
我们从窗户里看见他很快爬上那棵圣栋树。
他穿戴得非常整齐,是按照父亲的要求打扮妥帖后来吃饭的。
尽管他只有十二岁,但头发上扑着粉,穿戴着三角帽、针织领带、绿色燕尾服、浅紫色短裤、佩剑、白色长护腿套,如果没有眼神里的反叛,单从外形上看,他拥有不折不扣的男爵气派。
柯希莫向来厌恶煮熟的蜗牛的味道。
就在他出走的前几天,他让我和他一起把厨房里饲养的蜗牛偷偷放走了。
事情败露后,我们俩被关了三天的禁闭。
当我们再次回到餐桌上时,面对蜗牛汤和用蜗牛做的主菜,父亲呵斥道:“你们要么吃下去,要么再被关进小房间!”我屈从了,开始吞咽那些软体动物。
可柯希莫仍无法忍受,他的愤怒里一定还包含着对我的失望和杭议。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11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传说是一种常见的民俗学类型,其内容非常广泛,属于散文叙事体,像神话一样。
无论是讲述者还是听众都认为传说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尽管传说的构架通常是基于传统的母题或观念,因而具有程式化的倾向。
但是,传说产生的年代比神话要晚的多,传说的世俗的成分要多一些,神圣的成分要少一些,传说中的主要人物是人类。
传说的内容从性质上有一部分是具有神圣性的,如关于某一个民族的迁移、战争、胜利以及民族或部族英雄、首领和帝王将相的英雄业绩的传说;有一部分传说是纯粹世俗的,如当代城市传说关注的是城市生活中的凶杀、暴力、恐怖活动和其他与之相关的危险社会现象。
传说有时候又被称为“民间历史”,这主要是由于在人们的印象中,传说一直被认为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以往的研究又多侧重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传说。
由于传说产生的年代比较接近人们的生活年代,传说中的人物又多为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发生的地点也是人们所熟悉的,因此,人们对传说的真实性的接受程度远远大于人们对神话的真实性的接受程度。
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传说中虽然具有某些历史的因素,人们也倾向于认为传说是真实的,但是,传说并不是历史,因为无论是从结构方式还是从情节发展上,传说都具有一种程式化的倾向。
与神话和故事相比,传说的地方色彩很浓,也就是说,传说是一种极易被地方化的民俗事项。
神话和故事重在强调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事件发生的地点,而且最大限度地使事件发生的场所与现实生活之间“陌生化”“距离化”,从而突出了事件的非现实性。
而传说非常强调事件发生地点的“真实性”,尽量使事件发生的场所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相一致,而且环境越一致,传说的可信度也就越强,也就越能吸引人,使人产生共鸣,从而促进传说的传播。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树会记住许多事刘亮程如果我们忘了在这地方生活了多少年,只要锯开一棵树,数数上面的圈就大致清楚了。
树会记住许多事。
其它东西也记事,却不可靠。
譬如路,会丢掉人的脚印,会分叉,把人引向歧途。
人本身又会遗忘许多人和事。
当人真的遗忘了那些人和事,人能去问谁呢。
问风。
风从不记得那年秋天顺风走远的那个人。
也不会在意它刮到天上飘远的一块红头巾,最后落到哪里。
风在哪停住,哪就会落下一堆东西。
我们丢掉后找不见的东西,大都让风揶移了位置。
有些多少年后被另一场相反的风刮回来,面目全非躺在墙根,像做了一场梦。
有些在昏天暗地的大风中飘过村子,越走越远,再也回不到村里。
树从不胡乱走动。
几十年、上百年前的那棵榆树,还在老地方站着。
我们走了又回来,担心墙会倒塌、房顶被风掀翻卷走、人和牲畜四散迷失。
我们把家安在大树底下,房前屋后栽许多树让它快快长大。
树是一场朝天刮的风,刮得慢极了。
能看见那些枝叶挨挨挤挤向天上涌,都踏出了路,走出了各种声音。
在人的一辈子里,人能看见一场风刮到头,停住。
像一辆奔跑的马车,甩掉轮子,车体散架,货物坠落一地,最后马扑倒在尘土里,伸脖子喘几口粗气,然后死去。
谁也看不见马车夫在哪里。
风刮到头是一场风的空。
树在天地间丢了东西。
我们到地下去找,我们向天上去找。
树的根和干朝相反方向走了,它们分手的地方坐着我们一家人。
父亲背靠树干,母亲坐在小板凳上,儿女们蹲在地上或木头上。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74532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5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解答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0分 )1. 请在前两横线处根据拼音写汉字,后两个横线处选择正确词语。
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往往使用敬辞和谦辞。
当朋友来家里做客时,你可以说:“欢迎大家光临寒________ (shè) !”当朋友发表观点意见时,你可以说:“愿意洗耳 ________ (gōng )听!”当我们赠送朋友书籍时,可以写上“请君________(A.惠存 B.惠赠) !”对不同辈分人的称呼也非常讲究,有人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
对别人称呼自己的母亲为________(A.令堂 B.家慈),称呼自己的妹妹为舍妹,称呼别人的父亲为令尊。
2. 将下面的消息,改成“一句话新闻”(不得超过个字)。
中新网年月日电 日本政府今天召开内阁会议,针对一位国会议员提出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质询,决定书面答询的内容,承认日军在年底进入中国南京城后,曾杀害非战斗人员及从事掠夺等行为,但表示,日军杀害人数“难以断定”。
据“中央社”报道,上述内容是针对无党派众议员西村真悟提出质询的正式回答。
文中指出,年日军进入南京城后,杀害非战斗人员及从事掠夺等行为无法否定,但是,具体的数目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政府“难以断定”。
二、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20200742419371937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一、解答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0分)1.【答案】舍,恭,A,B【考点】名篇名句默写散文阅读常见易错字【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题空一:寒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舍:名词,居住的房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实和美阅读答案
导读:阅读理解是我们需要练习的重点,各位,看看下面的真实和美阅读答案,一起阅读吧!
真实和美阅读答案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
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
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将美的东西概括出来美的概念来。
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
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
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
“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
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的说:“美是难得。
”
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他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
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
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的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都东西的美。
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糖罐的美。
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
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袀不相同。
美事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
例如两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前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
当时杜甫写到:“好雨知时见,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时的美可以说是美的。
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表乱少时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你、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顺着它与人凡人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
第三,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
从自
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由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你、不可能。
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
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和的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清浊高低。
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
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有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
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
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
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从美的本质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
B.从美和一定物质条件的关系看,人的嗓音好,歌声不一定就美。
C.梅花的美丽与桃花的美丽虽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美的规律。
D.在欣赏诗词时,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
E.斑马身上的墨、白两种颜色决定了它的美。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
B.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
C.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
D.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所以没的问题并不复杂。
14.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
(4分)
15.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
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
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
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的原理,对这种想象作简要分析。
(4分)
12.【答案】AE
13.【答案】D
14.前一个“味”是指美的物质构成因素和物质条件。
后一个“味”是指构成没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15.这个事例说明,(1)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可以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当一群学生带着放松的心情看待景物的时候,景物具有原始美。
但是当他们迷路而夜幕降临,现实的审美关系发生了变化,原始美在他们眼里变成了恐惧的东西,不再美丽。
(2)美也是自相矛盾的。
同样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可以是不美的,关键在于人对具体事物的认识。
【真实和美阅读答案】
1.美和美的东西阅读题及答案
2.美和美的东西的阅读答案
3.关于真实的尴尬阅读答案
4.《真实的善良》阅读答案
5.《真实情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6.《美和美的东西》阅读理解及答案
7.《美和美的东西》阅读原文
8.《真实的善良》叙事文阅读附答案
上文是关于真实和美阅读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