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中农民的心理特点研究

合集下载

农业推广心理理论

农业推广心理理论

13
农业推广学
推广心理及行为改变理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多血质型(活泼型) 容易接近,动作敏捷,活 泼易动,对事情易发生兴趣又不长久。工作难以持之 以恒,缺乏耐心,情感也多变。
(4)抑郁质型 对外界反应敏感,易紧张,多疑、 孤僻、懦弱,对工作认真细心,坚韧性较强,能独立 思考。
比如你喜欢你的男(女)朋友,他(她)的朋友、 家人及其物品也都喜欢。
“爱屋及乌”。
9
农业推广学
推广心理及行为改变理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6、心理定势与推广 利用首因效应,
宣传教育,精心策划,争取一炮打响。 利用晕轮效应,
请农民信任的人帮助,产生名人效应。 防止刻板效应,
打破心理定势,消除消极因素。 防止经验效应,
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如民族偏见、种族偏见、性别歧视等。
(4)经验效应:指人们凭借过去的经验来认识某种 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经验效应与年龄和文化程度有关,也与成果使 用时间长短有关。
如农村里的“老玩固”,就是典型的经验派。
8
农业推广学
推广心理及行为改变理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移情效应:指人们把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 与该对象有关的人或事物上的一种心理现象。
15
农业推广学
第二节
推广心理及行为改变理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农业推广人员心理
一、农业推广人员的思维
1、发散性思维(多向思维) 指对同一事物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来思考问
※影响个性形成的条件 (1)生理素质 如色盲,小儿麻痹症 (2)社会环境 “近诛者赤,近墨者黑”,狼孩 (3)教育程度 (4)社会实践

农民农业推广决策心理研究

农民农业推广决策心理研究

农民农业推广决策心理研究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和农业推广人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选择和决策。

然而,农民和农业推广人员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对这些选择和决策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农民和农业推广人员的决策心理研究。

首先,农民的决策心理研究方面,在全球化和市场化背景下,农民日常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规范价值、信仰等心理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决策。

农民在选择作物种植和销售渠道等方面会考虑到经济利益、认同感、风险管理和农业保障等因素,这些因素与他们的价值观和理念直接相关。

同时,农民对现代化和科技化的接受程度也是决策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表明,现代化和科技化水平较高的农民在选择作物种植和使用农药等方面会更加倾向于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其次,农业推广人员的决策心理研究方面,在推广农业技术和知识的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对推广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农业推广人员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需要考虑到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偏好,对症下药,从而提高推广效果。

研究表明,农业推广人员应该注重与农民沟通和互动,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并给予农民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以激励农民采纳科技和创新。

此外,农业推广人员的态度和行为对农民的决策也有较大的影响,他们应该遵循科学的决策规则和道德准则,避免产生信息偏差和误导信息,以免对农民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农业决策心理研究的现状和挑战。

农业决策心理研究涉及到人类心理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复杂问题,需要进行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

当前,国内主要研究机构和高校在农业决策心理研究方面进展缓慢,缺乏依据科学、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导致农业推广和科技创新的应用效果不佳。

因此,有必要加强跨学科协作,推动农业决策心理研究的深入和开展,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综上所述,农民和农业推广人员的决策心理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推广学 第二讲 农民心理、农民行为与农业推广 图文

农业推广学 第二讲 农民心理、农民行为与农业推广 图文

第四节 农民的行为的改变
一、农民行为改变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
1、农民个人行为改变的动力
农民经济需要引起的内驱力
社会环境改变对农民的推动力
2、农民行为改变的阻力
农民自身障碍和传统文化障碍
环境障碍
二、农民个人行为改变的动力与阻力的相互作用
三、影响农民个人行为改变的主要因素
四、影响农民行为的方法
(2)要采取用什么样的改革方法,是教育、示范、行政 命令的方法,还是态度、环境的改革?
农业推广的改革战略
1、改变农民本身的战略 2、改变农业环境的战略 3、在大多数的农业推广实践中,推广机构和推广人员采
改变农民行为可以采取三种策略: (1)以改变农民个人为主的策略 (2)以改变环境为主的策略 (3)人与环境同时改变的策略
第四节 行为科学原理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
一、需要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
农业推广工作要符合农民需要,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农业推广工作要符合农民需要也是行为规律所决定的。 要使农业推广工作能符合农民的需要,则必须: 1、应深入广大农村、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 2、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 3、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
状况等)技术需要也有差异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需要的作用分析
1、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的三大动力 (1)农民需要是农业推广的原动力 (2)市场需求是农业推广的拉动力 (3)政府政策导向是农业推广的推动力 2、三大动力相互作用的模式 (1)累加型
(2)相容型 (3)抵消型
三、激励理论
第二节 农民需要与农业推广
一、农民行为的产生机理 二、需要理论及农民需要的重要作用 三、激励理论
一、农民行为产生的机理
1、行为的概念 2、人的行为产生的机理

农业科技推广中农户接受新技术心理类型分析

农业科技推广中农户接受新技术心理类型分析

CAIXUN 财讯-133-农业科技推广中农户接受新技术心理类型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 刘 叶 / 文农户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和直接操作者,同时也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受益人。

市场化经济条件下,农户对农业科技的需求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的研发方向和推广内容,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消费主体。

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推广中,以政府为导向的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占主导地位,本应是消费主体的农户却被动顺应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农民在科技推广中参与不足。

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对科技需求之间“脱节”现象严重,现有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已丧失其吸引力。

农户在采取新的生产技术过程中,表现出复杂的心理,不同心理状态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准确把握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农户心理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农业推广方案,有助于农业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业科技推广 农户 心理类型农业科技推广中只有让农户享受到科技成果的实惠,他们才能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因此,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

只有农民自觉自愿地将科技运用于生产,且需要有效地运用科学技术,科技的潜在生产力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受农民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农民在农工业科技推广中也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类型。

积极主动型积极主动采取新技术的农户,一般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有自我学习的能力,求知欲望强烈。

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会通过电视、报纸、书籍等相关渠道,获得农业生产科技信息,有能力的还可能自己花钱进行培训。

如,有的农户参加养殖技术培训班。

他们将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及时运用到生产中去,并善于在生产中积累经验。

积极主动采用新技术的农户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政府可以通过树立“农业示范户”、“农业科技运用标兵”等,适当鼓励积极主动型学习的农民,让他们在农业推广中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周围的农户采用新技术。

谨慎务实型农户分散经营方式决定了使他们在抵御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等冲击时不能很好地减少损失。

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农民的心理特点分析

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农民的心理特点分析
变 的 自然条 件和 市场风 险 等因 素 . 使农民 形成 了牢 固 的求 稳
个人 对 同一 目的产 生 两 种动机 , 方面 好 而趋 之 ; 一 另一 方面 恶 而避 之 。 这种 对 同一 目的 的兼 具好 恶 的矛 盾 心理 状态 . 像 称 为 趋 避冲 突 } 趋 避 冲 突 在 农技 推 广 中表现 主要 有 2种 : 1 j 。
往却 是 消极 的 、 动 的 , 权 衡过 程 中他 们 更倾 向于 用 传统 被 在 的耕作 方 法 。 们 是 既讲 实 惠 , 他 又墨 守 陈规 , 种 心 理 影 响 这
了 新 成 果 的推 广 。 1 . 感 染 从 众 心 理 2
还 有部 分农 民受 文化水 平低 的影 响 , 对一 些新 技术 的判 断 比较 简 单 和直 观 。 们 重视 结论 经 验 , 他 喜欢 按常 规 经 验办 事 , 据 经验 和 实 践 判 断其 是否 可 行 。 们看 到 别 人 , 其 根 他 尤
各 行各 业带来 的飞速发 展 , 他们 也越 来越 不满足 自己原有 的
生 产 生 活现 状 , 求 知 识 、 求信 息 , 渴 寻 积极 参加 各 种 科 技 培 训 班 , 集 和购 买技 术 资料 , 收 目的是 想得 到 先进 有效 的农 业 科 学技 术 。 而 更 多 的农 民 是 耳 听 为虚 , 见 为 实 。 然 眼 虽然 近
年来 随 着农 业 产业 结 构 的调 整 , 分农 民 的思 想有 所 变化 , 部
意志 行动 中 的心 理冲 突 或动机 斗 争是很 复杂 的 。 有时 一
但 多数 农 民仍 把 自己承包 的土 地作 为安 身立命 之本 。 再加 上 农 业 生产 、 民 生 活 的诸 多 变 化 . 农 以及 单 薄 的 经 济 实力 、 多

农民的心理

农民的心理

当前我国多数农民的心理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渴求心理: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体会到科学技术进步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效益改变了传统观念,农民渴望先进、实用、有效的农业科学技术。

帮助其脱贫致富,已成大势所趋。

落后地区的农民希望通过采用科学技术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发达地区的农民希望通过科学技术实现小康,向农业现代化迈进。

这种心理有利于开展培训工作。

2、农本心理:我国农民“以农为本”的心理根深蒂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少地区种植业在农村产业中的份额已降到次要地位,但不少农民仍认为当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是自己的本份。

有的出门搞副业,却“离乡不离土。

”,不放弃自己承包的土地。

“农本心理”在客观上有利于稳定种植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

但不利于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利于扩大经营短规模和发展多种经营。

3、自给心理:长期以来,小规模且小而全的经营模式,使农民形成了——个种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思维方式,“干柴细米房不漏,万事不用把人求”,仍然是不少农民的理想生活方式。

他们对技术的追求往往仅是为了满足个人和家庭的一般物质消费需要,当这些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满足后,他们对技术的追求观念就会淡化,不愿进行更多的技术改进,不愿再追求更高层次的技术需要。

4、守1日心理:农民总喜欢用自己过去的经验与现在的事物相比较,他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一般很难相信和接受,这种固守习惯会产生排斥新技术的心理,成为农业新技术推广的直接阻力。

5、惧风险心理:由于传统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以及考虑新技术的实效性,使农民形成了一个种求稳怕乱的心理状态,害怕万一采用新技术失◇降低,影响到自己日常生活和今后的生产经营,对采用新技术总是谨小慎微,瞻前顾后,迟迟下不了决心。

6、从众心理:农民在寻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还本能地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安全,表现在采用新技术时的从众心理,总觉得大家一起冒险比较安全。

7、直观现实心理:大多数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还较低,对一些新技术问题的评价和结论,往往以直观,Sa~的效果为依据。

农技推广服务中农民的行为特点规律及对策

农技推广服务中农民的行为特点规律及对策

农技推广服务中农民的行为特点规律及对策农技推广服务是指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和相关机构,向农民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益、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技推广服务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我国农业大国来说,农技推广服务更是至关重要。

在农技推广服务中,农民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对于推广服务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农民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制定相应的对策,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技推广服务的落地和实施。

下面将分析农民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民的行为特点和规律1. 传统思维观念较重:部分农民对于新技术、新理念接受程度较低,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经验,对于农技推广服务的接受度不高。

2. 地域性差异显著:不同地区的农民面临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情况,他们的需求和行为特点也会有所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3. 对成本收益的关注: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更关注成本和收益,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和使用意愿,往往要根据成本效益进行评估。

4. 信息获取渠道单一:部分农民的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单一,容易受制于传统的口口相传和有限的社会资源,对于新技术和新观念的了解程度有限。

5. 抵触心理存在:部分农民对于外来的农技推广服务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对于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不够信任和接受。

二、对策1. 科学合理开展农技推广服务:针对农民传统思维观念较重的特点,农技推广服务需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接受程度和习惯,科学合理地开展服务工作,在技术推广中充分尊重和倾听农民的意见和建议,避免单纯地“带着技术”上门。

2. 因地制宜开展服务:针对地域性差异显著的特点,农技推广服务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充分了解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种植环境和社会需求,量身定制适合当地农民的技术和服务。

3. 加强成本收益宣传:针对农民对成本收益的关注特点,农技推广服务可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成本收益的分析和宣传,直观地展示新技术和新理念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使用意愿。

农技推广服务中农民的行为特点规律及对策

农技推广服务中农民的行为特点规律及对策

农技推广服务中农民的行为特点规律及对策农技推广服务是指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养殖、防治等技术服务的过程,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要真正达到推广技术服务的目的,必须充分了解农民的行为特点规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推广服务工作。

一、农民的行为特点规律1.主观性强农民有明显的经验主义倾向,在决策和行动中倾向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判断,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

因此,在推广服务中,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农民的主观性,及时地接受其反馈意见,从而增强农民的信心和参与度。

2.知识水平有限农民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相对较低,不便于理解和采纳更高层次的技术。

此时,推广服务必须深入农村,及时向农民传播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传达过程中注重语言、形象和实用性,使农民切实认识到技术的价值和必要性,提升其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

3.注重直观体验农民更注重直观效果和实际经验,往往需要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才能够相信一项技术的可行性。

因此,在推广服务中,要强化实际效果的展示和案例的介绍,让农民切实感受到技术带来的改善和增效,增强其使用技术的信心和意愿。

4.落后的思维方式一些农民具有保守思维和固定的生产习惯,不愿意尝试新的方式和方法。

因此,在推广服务中,要充分了解这些农民的心理,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和教育,引导农民先进、科学的生产方式和方法。

二、对策建议1.强化技术培训和宣传对于农技工作而言,技术培训和宣传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定期的技术培训和宣传活动,能够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提升农业的效益和产量。

2.注重现实效果的展示与案例介绍3.注重参与感的提升推广服务一定要让农民有参与感,了解技术推广的过程和成果。

实现农村信息化,为农民提供在线技术支持和交流平台,增加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话语权和参与感。

4.全方位支持和开展奖励机制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奖励机制,以激励农民更多地参与和支持技术推广工作。

最新 基于农业推广的农民心理现状分析-精品

最新 基于农业推广的农民心理现状分析-精品

基于农业推广的农民心理现状分析摘要:在我国, 农民的人数是最多的, 农民在中国的劳动人口中占绝大多数, 广大农民的心理状况一方面直接影响着农民的行为动机和习惯, 进而影响农民的劳动模式, 影响农民群众的生活与发展趋势;另一方面, 农民群众的心理状况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 是社会稳定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农业推广; 农民心理; 劳动模式;一、农民的心理特点农业推广过程中, 不同的农民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

在心理活动前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对之后同样的心理活动有决定作用和定向趋势。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会表现出人的心理特征, 我们把这些特征分为:从众心理、守旧心理、求稳渴望心理、趋避冲突心理。

这些心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推广活动。

二、农民心理现状分析(一) 从众心理在不了解事物的情况下, 跟随潮流往往让人觉得是安全的, 所以生活中大多数人容易跟随大众。

农民也是这样, 共同活动有助于他们建立心理上的安全感。

农民相对与其他群体来说, 缺少在农村以外社会的生活适应能力, 不善于从环境中挑选关键的正确信息, 并拒绝不符合心理倾向的错误信息。

农民对于农业推广是不了解的, 极易受到他人暗示, 且这种暗示相互影响。

农民之间想法的一致度很高, 经常同意同一观点或做出相同举动的人很多, 加上一些不确定的信息, 使群体对个人产生很大影响, 个人很容易采取从众态度。

(二) 守旧心理历经千年封建社会的变迁, 中国农业形成了用以往的经验进行劳作的习惯。

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难于创新。

在看过其他人之后, 特别是如果他们使用某项技术取得很好的效果, 农民将持续应用这项技术并长久保持不变。

对于没见过的、没使用过的技术就不相信, 即使是听说过也并不十分愿意使用。

农民群体对别人的意见多数只会在别人实践并成功后, 才会采纳。

很多情况使农民大多不会放弃旧经验和旧方法。

(三) 求稳渴望心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农民看到科学技术的力量, 他们也想改变自己原有的生产生活现状。

6第六章 农业推广心理原理(农学新)

6第六章 农业推广心理原理(农学新)

农民群体的心理定势
• 心理定势又叫心理惯性,也称动力定型, 是指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以前形成的心 理准备状态对后续同类心理活动的决定 作用和定向趋势。
常见的农民心理定势
首 因 效 应
晕 轮 效 应
刻 板 效 应
经 验 效 应
移 情 效 应
1.首因效应
所谓为首因效因,是指在人
们交往中比较重视最先得到 的信息,并据此对别人下判 断,而在最初的印象形成之 后,人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 重视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因。
汽水1元一瓶,两个空瓶可换一瓶汽水, 现有20元,问:可喝到多少瓶??
• 先花20元买20瓶汽水; 喝完之后有20个空瓶子,换10瓶汽水; 再喝完后有10个空瓶子,换5瓶汽水; 喝完后有5个空瓶子,换两瓶汽水,余一个瓶子; 再喝完后有2个空瓶子和余的一个空瓶子,就有3个空瓶子了,换1瓶 汽水,再余一个瓶子; 现在剩2个空瓶子,换1瓶汽水; 剩1个空瓶子,再向老板借一个空瓶子,换取1瓶汽水; 最后再把喝完的最后一个空瓶子还给老板; 所以可以喝到40瓶汽水!!!!!!!!!!!!!!! 算式是: 20÷1=20瓶 20÷2=10瓶 10÷2=5瓶 5÷2=2瓶……1个(空瓶子) 2÷2=1瓶 (1+1)÷2=1瓶 向老板借来1个空瓶子 (1+1)÷2=1瓶 再把喝完的汽水瓶 还给老板 20+10+5+2+1+1+1=40瓶 答:可喝到40瓶。
消极影响。
有这样一个故事:著名心算家阿尔伯特· 卡米 洛有一天正在做表演,这时有人给他出了一道题: “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有87人下 车,65人上车;下一站又下去49人,上来112人; 再下一站又下去37人,上来96人;再再下一站又下 去74人,上来69人;再再再下一站又下去17人,上 来23人……”那人刚说完,心算大师便不屑地答道: “小儿科!告诉你,火车上一共还有……”“不,” 那人打断他说,“我是请您算出火车一共停了多少 站。”阿尔伯特· 卡米洛顿时呆住了,面色难堪, 他没想到这人会问这么简单的加减法。 • 他压根就没有考虑过这一点,而恰恰就是他的 思维定势让他在这简单的加减法上摔了跟头。

浅析农业推广活动中的农民心理

浅析农业推广活动中的农民心理

取 的改变觉 知 、 判 断或行为 的心理倾 向。 农民 止 、群体特征认 和环境分析等三方 面认 知农 面对新 兴 技术 产业 时往 往是 不知 所措 的 , 同 民的心理 , 并 适 当采 取劝 导法 、 暗示 法 、 吸引 时他们也极 易受到身边村 民的感染 。农 民的 法对农 民心理做积极 引导 ,除此之外还有 以
关键 词
农业 ; 推广 ; 农民; 心理 ; 活动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2 0 9 5 — 1 2 0 5 ( 2 0 1 6 ) 1 2 - 0 8 — 0 3
中图分 类号 : F 3 2 3 - 3
1 农业推广 过程中农 民的积极心理
民渴望 借助实用 、先进 、有效的农业科学 技
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 主要原 因在 于农 民接受科技 的心理过程较长。文章致力于从农 民心理分类、 农业推广者
对 农 民心 理 的影 响 两 方 面研 究分 析 农 业推 广过 程 中农 民的 心理 , 探 索规避 消极 心理 , 有效 利 用积 极 心 理 来
帮 助农 民 生产 实践 , 从 而加 强农 业科 技推 广 工作 。
的互相 帮助 。 这种 相互协作 的劳作方式 , 使 同 顾 眼前利益 , 不做 长期打算 。 有时仅凭 自己往

村 屯的农 民极具凝 聚力 ,在 面对农 业科技 年 的实 践经 验就 断定 出这项技 术 是否 可用 。
生 产时 , 保 持 良好 的精 诚协作 的态度 , 就 叫合 新技术 的使用一旦失败 ,他 们就完全否定这
第5 O卷 第 1 2 期
2 0 l 6年 1 2月
广 东 蚕 业
GUANGDONG CANYE
Vo 1 . 5 0. No . 1 2 De c .2 0l 6

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民的接受心理

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民的接受心理

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民的接受心理作者:李中成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11期李中成(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迎水桥农业技术服务站,宁夏中卫)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寻找其产生的原因,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调适农民心理,从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接受心理;心理调适1农民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1.1 思想陈旧保守农民们往往喜欢遵循一些陈旧的却拥有大量经验的技术生产,这种守旧的心理导致农业新技术很难得以推广。

他们总是通过横向的比较,眼光比较短浅,仅局限在近距离的邻村邻乡,对新事物望而却步,这种守旧心理严重制约了现代农村的发展。

1.2 缺乏突破和创新农村的经济收入来源单一,自然条件的恶化、生产生活的变化和不定的市场前景导致农民在生产经营方式中采取稳抓稳打、稳中求胜的心理。

他们承担不起失败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接受新技术的时候瞻前顾后,谨言慎行,而这种求稳心理也束缚了农村发展的脚步。

1.3 跟随心理明显从众心理通俗来说就是随大流,大家一起做一件事会减轻内心的不安全感。

比如一项新技术在推广时,明明很感兴趣,但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内心孤立无援,很难下定决心去采用。

相反,如果大家都去接受并采用,即使自己没有条件也愿意一起尝试。

1.4 现实心理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一项新技术是否可行仅仅靠以往的经验或是其他家的实践来判断可行与否,而一次的失败就可能被永远的否定。

这种所谓的现实心理影响了农民的决定,只考虑短期利益,对于推广具有长期效益的技术非常不利。

2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2.1 农民自身素质2.1.1 文化素质因素。

农民的文化素质反映了农民科技水平的高低,既与增收相联系也影响着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所产生的兴趣。

现在,我国的农民文化水平处于整体偏低的状态,与西方国家甚至是城市的差距都很大,不同区域的分布也不平衡。

农技推广服务中农民的行为特点规律及对策

农技推广服务中农民的行为特点规律及对策

农技推广服务中农民的行为特点规律及对策农技推广服务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

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民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对于农技推广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农民的行为特点出发,分析其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农技推广服务的效果。

一、农民的行为特点1. 保守性农民的保守性是农技推广面临的一大障碍。

由于长期以来习惯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许多农民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不愿意改变原有的生产习惯。

他们往往觉得传统的经验比较可靠,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较大,因此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

2. 依赖性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依赖性,依赖于农技人员的指导和帮助。

他们习惯于等待农技人员的到来,很少主动去学习掌握新的技术知识,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

3. 实用主义在农民的观念中,他们更加注重实用性而非理论性。

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他们更看重的是能够直接带来生产效益的技术,而不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去了解其中的原理和理论。

以上述农民的行为特点为基础,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1. 习惯决定行为农民长期以来习惯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因此在接受新技术和新观念时会表现出较大的保守性。

2. 依赖心理强烈农民习惯于依赖农技人员的指导和帮助,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3. 实用性导向农民更注重技术的实用性,对于那些不能立即带来明显生产效益的新技术往往持观望态度。

1. 制定差异化的宣传策略针对不同种类的农民,有针对性地制定宣传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传统保守型的农民,应该通过实地示范、成功案例等方式来引导他们接受新技术;对于习惯于依赖他人的农民,可以通过引导他们参与技术培训、组织农民互助学习小组等方式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对于追求实用性的农民,可以通过推出新技术的经济效益、成本收益分析等方式来增加其对新技术的接受度。

2. 增强农民的参与感农技推广服务应该更多地注重农民的参与感。

农民农业推广决策心理

农民农业推广决策心理

农民农业推广决策心理的研究意义
提高农民的决策能力
通过对农民农业推广决策心理的研究,可以了解农民的认知、情感 和行为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决策能力。
优化农业推广方式
结合农民的决策心理特点,可以优化农业推广方式,提高农业技术 的传播效果和接受度。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改善农民的决策心理和提高其决策能力,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效益 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结果的反馈与调整
结果的反馈
农民在实施决策后,会观察和评估结果 ,以判断决策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VS
结果的调整
如果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农民会根 据反馈的信息对决策进行调整,以改进未 来的决策。
农民农业推广决策
04
心理的实证研究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地区的农民进行实地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农民的基本信息、种植养殖情况、农业技 术采纳情况、农业推广服务满意度等。同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20年对某地区农民的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0份。
研究结果与分析
农民农业推广决策心理的影响因素包 括:农业技术认知、农业推广服务满 意度、个人特征、社会经济条件等。 其中,农业技术认知对农民农业推广 决策心理影响最大。
农业技术认知程度越高,农民对农业 推广服务满意度越高,更愿意采纳新 技术、新品种等。反之,农业技术认 知程度低,农民对农业推广服务满意 度低,更不愿意采纳新技术、新品种 等。
建议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与认知能力
重视基础教育
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为农 民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提高其文

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心态研究——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心态研究——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心态研究——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为例的开题报告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与意义乡镇农技推广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作为农村基层的科技人员,其作用和地位也十分重要。

然而,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镇农技推广人员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断增加。

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如此,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生产已经不再是其经济的支柱,而是朝向精准、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农业科技方面不断推陈出新,这对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本研究拟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为例,对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心态状况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工作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为推进乡镇农技推广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第二部分:相关文献综述1.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定义和作用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是指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或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

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在农业科技创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实践,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进乡村发展。

2.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现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经不再是经济的支柱,但是农业科技的需求却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目前,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问题包括:科技人员素质不高、工作难度加大、工作岗位待遇低、工作机制不完善等。

第三部分:研究内容本研究拟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地区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心态状况进行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江苏省张家港市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心态特点分析;2.影响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心态的因素分析;3.提高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热情和创造力的建议和措施。

第四部分: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法的研究方法,通过设计问卷并向张家港市乡镇农技推广人员进行调查,获取大量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技推广中农民的心理特点研究
论文摘要:发展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农业科技推广要以人为本。

在分析农民接受科技成果时表现出的独特心理特点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推介策略,以扩大科技推广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心理特点;农民;现代化;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科技进步是其现代化的动力,而农技成果要想转化为生产力,推广工作是桥梁。

但农技推广深度和广度相对于农业科技进步速度来说,严重滞后。

究其原因,其中人的因素是主要因素。

为此,本文对农民这一群体在接受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时表现出独特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

1农技推广中农民的心理特点
1.1趋避冲突心理
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或动机斗争是很复杂的。

有时一个人对同一目的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

像这种对同一目的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

趋避冲突在农技推广中表现主要有2种:一种表现是农民对农业新科技的渴求,他们知道农业科学技术可以给他们带来直接利益,他们是愿意接受农业科学技术的;另一种表现是,由于长期的自给自足经济,养成小农心理,跳不出旧框框,他们又不愿意接受新技术,对待科学技术持怀疑态度。

他们内心是积极的、主动的,而现实表现往往却是消极的、被
动的,在权衡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用传统的耕作方法。

他们是既讲实惠,又墨守陈规,这种心理影响了新成果的推广。

1.2感染从众心理
从众是发生群体行为的心理原因。

从众乃是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在外界情况不明、把握不大的场合下,人们认为跟随潮流、人云亦云是安全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喜欢从众圜。

农民相对与其他群体来说,对大范围的社会生活缺乏足够的适应能力,不善于从环境中获得必要的正确信息和排拒不符合自己心理倾向的错误信息。

他们在对待农业新科技有时甚至是盲目的,他们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即使有答案,他们也极易受到熟人、朋友、村邻的暗示,且这种暗示相互影响.这样其原有的心理就瓦解了而受到感染,从而对农业科技容易采取一种不理智的行为。

农民之间是一种朴实朴素的社会关系,他们意见的一致性很高,往往赞成某一观点或采取某一行为的人很多,加上权威人士(社、村、镇等各级领导)不明晰的言论,所以群体对个人的压力很大,个人很容易采取从众态度。

这也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

1.3求稳求实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看到了科学技术进步给各行各业带来的飞速发展,他们也越来越不满足自己原有的生产生活现状,渴求知识、寻求信息,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培训班,收集和购买技术资料,目的是想得到先进有效的农业科学技术。

然而更多的农民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虽然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农民的思
想有所变化,但多数农民仍把自己承包的土地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再加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诸多变化.以及单薄的经济实力、多变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风险等因素.使农民形成了牢固的求稳心理,农民害怕在花了财力物力之后得不到应有的成效。

因此,他们对一项新技术进行决策时,总是谨小慎微,思前想后,怕失败后影响自己原先的生活,所以农民更注重现实的效果,总会精打细算,从成本、劳动力投入到产出、产值等各个环节都考虑得细致人微,他们要看到推广的技术真正有实效才愿意采纳。

增产效果显著但成本高,他们的兴趣不大;增产效果显著但风险比较高,他们更不会感兴趣的。

这种心理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

1.4直观守旧心理
还有部分农民受文化水平低的影响,对一些新技术的判断比较简单和直观。

他们重视结论经验,喜欢按常规经验办事,根据经验和实践判断其是否可行。

他们看到别人,尤其是自己采用某种技术而获得成功后,他们会坚定地继续采用这种技术,并在长时间内保持不变,经验中没有的、没见过的就不相信,即使是听过也很难下决心。

他们不会轻易相信推广人员的说教,不相信间接经验,不相信书本知识,当看见左邻右舍或亲戚朋友试用成功了,才能相信,次年效仿。

甚至有一些农民,对一些老经验、老办法不管现在适宜不适宜都不愿放弃。

改变这类农民的心理行为有一定的难度,尽管他们所占比例不大,但他们是农村中的元老级人物,影响力比较大。

2解决对策
2.1加强科技教育。

提高农民科技意识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首先强化农村教育,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推广。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努力吸引广大农民学科技,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逐步提高农民科技进步的意识和依靠科技致富的愿望,使他们从封闭自守的心态中解放出来。

对科技文化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

其次.培养高素质的推广人员。

他们应有足够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来回答和解决农民生产中的问题,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

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并且通过政策引导,协调其生产经营活动,使他们不是在新技术面前左右摇摆举棋不定,而是对新技术充满信心,削弱并逐渐消除其矛盾复杂的心理。

2.2增强透明度.抓好农田科技示范
由于农民有着易受感染和从众的心理,农民向其他农民学习的东西多于推广人员所教给的东西。

因此,应充分发挥生产典型的模范作用,让各类农业生产典型登上培训讲台,以农民培训农民,增强透明度。

在实际工作中,推广人员应放下架子,虚心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保护和激励农民的学习兴趣。

每一项新技术的推出,要加强宣传舆论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介绍农技新知识和技术要领,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

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县、乡、村、组要做好示范工作,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
摸得着”的学习样板,引导农民经营方式的转变,使农民主动采用新技术。

要多结合实地、实物进行推广,尤其在作物生长季节和收获季节,要及时组织农民对生产典型进行观摩,通过现场会的形式普及农业新技术.使农民通过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自己去对比,去判断,去转变。

2.3搞好配套服务。

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根据农民注重效益的心理特点,农技人员在推广新技术时,要将该项技术需要的成本、劳动力投入及产出效益算给农民听,使农民了解该项技术的效益情况。

在此基础上宣讲技术要领,农民就会愿意接受,推广的效果也会随之提高。

也可以利用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采取农民与技术人员两者双向选择,风险、责任两者共同承担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消除农民怕受损失而不愿接受农业科技的心理障碍。

做好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

在产前,搞好市场调查与预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产后则可以采取独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农副产品的购、加、储销等服务,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

对量大面广的主导产品,农技部门要及时推广系~jJl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增值,使农民从农业科技应用中得到实惠。

2.4全面解放思想.实现方法灵活多样
农技推广既要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又要满足当前农民
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需要,还要适应农事季节变化。

因此,农技推广人员要解放思想,推广的方式方法不能整齐划一,要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对那些思想陈旧保守的农民可以利用其周围群众的成功,诱导他们改变在农业生产中的陈规陋习,逐步提高他们对新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可以组建农技推广互助小组.让组内成员相互帮助,让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培养学科学、用科学之风,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最终受体,而农民对农业科技接受的心理特点等心理因素又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推广目标的最终实现。

因此,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农民心理不可忽视,推广人员一定要“对症下药”,对不同心理表现的农民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有效改变其心理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使科技成果顺利地转向农业生产,才能使农民积极主动地采用新技术、新成果,使农民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