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一步大规模减贫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扶贫与减贫政策
中国的扶贫与减贫政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贫困国家。
为了解决国内贫困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贫与减贫政策。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上介绍这些政策。
一、国家层面的政策1. 制定扶贫目标:中国政府设定了明确的扶贫目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同步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和住房问题。
2. 实施精准扶贫:中国政府强调精准扶贫,通过建立贫困人口数据库,实时监测贫困状况和公平分配资源。
政府通过分析贫困原因,制定个性化扶贫计划,实现精准施策。
3. 配套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教育和医疗保障等。
这些政策旨在提供全面的支持,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基础问题,提高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
二、地方层面的政策1. 制定地方扶贫计划:各省市自治区制定了适应本地实际的扶贫计划,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贫困原因,制定具体的扶贫措施和时间表。
2. 发展特色产业:地方政府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发展农业、旅游、手工艺等产业,提升当地经济发展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3. 建立“村级扶贫工作队”:在重度贫困地区,地方政府会派遣专业的扶贫工作队到农村贫困村驻扎,帮助当地村民培训技能,引导发展产业,推动社会扶贫工作的开展。
三、社会层面的参与1. 扶贫志愿者: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扶贫工作中,为贫困地区提供帮助。
志愿者们可以通过走访贫困户、传授技能、提供义务教育等方式,给贫困地区带来实质的支持和关爱。
2. 慈善机构的参与:慈善组织和企业也积极参与扶贫工作,通过捐赠款物、资金赞助等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帮助。
许多企业还有针对贫困地区的合作项目,帮助当地发展经济。
3. 媒体宣传:媒体发挥着重要的宣传作用,通过报道贫困地区的改变和扶贫政策的实施成效,调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力量,促进全社会形成关心扶贫、关爱贫困地区的良好氛围。
总结:中国的扶贫与减贫政策在国家、地方和社会各个层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实施。
中国的贫困现状研究
当前中国减贫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不同地区减贫成就与挑战
西部地区是中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面临的挑战包括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等。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曾是中国工业和农业的重要基地,但近年来面临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等方面。
03
中国贫困现状的子类别
农村经济落后
01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产业链短,农村贫困人口多。
农村贫困
自然环境恶劣
02
自然灾害频繁,土地贫瘠,水资源缺乏,增加了农村贫困程度。
社会服务缺失
03
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服务相对落后,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
城市贫困
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
大城市虹吸效应明显,中小城市发展不足,城市贫困人口难以获得发展机会。
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部分地区的扶贫资金使用存在低效、浪费等问题,影响了减贫效果。
扶贫政策与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中国的扶贫政策与社会保障体系之间尚未实现完全衔接,导致部分贫困人口在遇到不可抗力因素时难以脱贫。
区域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减贫工作在不同地区面临不同挑战。
国际贫困标准的比较
VS
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例,其贫困率高达50%以上,而中国自2000年以来,贫困率已大幅下降。
相对贫困状况
以拉美地区为例,其贫困率在20%左右,但收入差距较大,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而中国相对贫困人口则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
绝对贫困状况
国际贫困状况的比较
印度
01
扶贫攻坚 中国减贫事业的成就与挑战
扶贫攻坚中国减贫事业的成就与挑战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贫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
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施扶贫攻坚战略,旨在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减贫事业的成就和挑战。
一、成就1.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针对贫困人口的扶贫政策。
例如,实施了精准扶贫政策,通过精确识别和定位贫困户,确保扶贫资源的准确投放;实行了农村特困人员救助政策,为特困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减贫工作的开展。
2.投入资金:中国政府在减贫事业上投入了大量资金。
从2013年到2020年,中国年均投入扶贫资金超过1000亿元。
这些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改善、产业发展等方面,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础条件和人民生活水平。
3.精准脱贫:中国采取了精确识别贫困户和定点帮扶的措施,实现了精准扶贫。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了解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出可行的帮扶方案。
这种精准扶贫的方式确保了扶贫措施的有效实施,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4.脱贫成效:截至2020年,中国已有超过7700万贫困人口脱贫。
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10.2%下降到了不足1.6%。
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使得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帮助了大量人口脱离贫困生活。
二、挑战1.地区差异:中国的贫困地区分布广泛,地理条件和发展水平差异大。
一些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等因素,脱贫工作较为困难。
因此,如何解决贫困地区的特殊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
2.产业转型:一些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依赖传统的农业或资源开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地区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然而,这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技术支持,对政府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3.可持续发展:脱贫不仅仅意味着人们暂时脱离贫困状态,更需要确保人们能够持续地过上稳定富裕的生活。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4.社会保障:虽然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政策,但仍有一部分特殊困难群体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例如残疾人、孤儿等。
脱贫攻坚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脱贫攻坚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脱贫攻坚是中国国家战略,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建立起覆盖全体农村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14亿人口,其中农村贫困人口占比较高。
长期以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农村贫困问题是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城市贫困问题也日益突出。
政府层面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程度更是不断增强,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希望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
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2 研究意义脱贫攻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着加大脱贫力度、解决贫困问题的严峻挑战。
深入研究脱贫攻坚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贫困人口是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短板,解决贫困问题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
通过研究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贫困地区脱贫工作,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研究脱贫攻坚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贫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找出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研究脱贫攻坚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可以有效指导和推动贫困地区脱贫工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2. 正文2.1 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1.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许多贫困地区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电力、水资源等,导致人们生活条件艰苦,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无法正常开展。
也谈当前扶贫脱贫面临的挑战
2017.9.下21MOTHERLAND观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大规模减贫成效显著,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贫困人口所占全国人口比例已经达到历史最低点,同时,我国的扶贫工作也进入了最后一公里,意味着容易脱贫的已经脱贫,还未脱贫的,则是深度贫困和难以脱贫的。
对于这部分贫困群体,我们国家绝不会让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那么这些扶贫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究竟有哪些?又当如何克服?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连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并将他的相关观点辑录如下。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贫困人口数量逐渐减少,但减少的速度逐渐趋缓,贫困问题呈现新的特征。
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在初始阶段作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的种养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逐年下降。
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 中的比重已经降至2014年的9.2%,农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也在逐年下降。
这意味着依靠种养业的农户很难大幅提高收入,容易陷入低收入或贫困状态。
第二,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交通条件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群体以及受教育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群体更容易获得经济发展的红利。
农村困难群众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市场竞争能力较差,继续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面临较多困难。
目前,农村绝对贫困人群主要有三类:一是没有劳动能力的极端贫困户;二是虽有劳动能力,但家庭负担很重、教育和医疗等支出很大的群体;三是虽有劳动能力,但所处客观条件非常不利于改善生计的群体。
李小云教授对记者谈到,当前的扶贫工作大面积铺开后,有以下方面特别值得我们重视厘清。
一是对于扶贫和致富不能混为一谈。
政府的扶贫工作是是帮每个人脱贫,而不能帮每个人致富。
因此现在应当集中人力物力解决贫困因素。
在扶贫战略上解决全社会的公平问题,为贫困地区发展夯实社会基础。
要以贫困地区获得公平发展机会为目标,解决深度结构性的问题。
二是按公平的原则解决深度性贫困问题,深度贫困是绝对的、一定要解的贫困难题。
2024年减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教育扶贫,提 升人力资本: 通过教育提高 贫困地区的人 力资本,为减 贫提供人才支
持。
社会保障,兜 底保障:建立 健全社会保障 体系,为贫困 人口提供基本 生活保障,防
止返贫。
生态扶贫,绿 色发展:在减 贫过程中注重 生态环境保护, 实现减贫与可 持续发展的良
性循环。
分析减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PART 01
单击编辑章节标题
3
PART 02
减贫工作背景
4
贫困现状分析
贫困人口数量:全球仍有约7亿贫困人口 贫困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和亚洲 贫困原因:自然灾害、战争、疾病、教育不足、就业机会不足等 贫困影响:影响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限制社会发展和进步
减贫工作的重要性
消除贫困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 重要途径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贫困人口教育水平低,技能培训不足
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滞后,就业机会不足
贫困地区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 较低
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影响减贫工作成效
减贫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率有 待提高
对未来减贫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2013年,中国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强调因人因户因村因策的减贫措施
2020年,中国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减贫 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PART 03
2024年减贫工作成果
8
贫困人口减少情况
贫困地区人均收入增长 15%
2024年贫困人口数量较 2023年减少10%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 明显改善
汇报人:XX
25
贫困地区础设施薄弱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对外合作减贫一一机制、挑战及应对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对外合作减贫———机制、挑战及应对笪张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北京100048)眼摘要演中国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构建新型南南合作减贫机制,借助援助和投资双重途径、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积极分享和推广中国减贫经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结合“能促型”项目提升发展中国家自我减贫能力。
然而,中国在推进对外合作减贫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需要完善援助和投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合作融资模式,平衡基础设施减贫与其他减贫方式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治理和市场制度建设交流,积极协调不同合作减贫机制的关系,构建“弘义融利、开放包容”的对外合作减贫体系。
眼关键词演合作减贫;“一带一路”;反贫困;对外援助;跨国投资[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9)01-0011-06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大规模扶贫开发计划的实施,中国减贫取得了重大成效,绝对贫困人口比重从1990年的61%下降至2002年的30%,2011年又降低至世界平均水平以下[1],按照现行国家贫困标准,中国贫困发生率2017年已降至3.1%①。
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的巨大成效赢得了世界高度赞誉,并且随着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的持续推进,开始显现全球溢出效应。
对此,国际社会总结出中国的一些成功经验,以期在全球减贫实践中借鉴运用,中国则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通过南南合作机制创新积极对接各国发展战略,推动双边和多边领域的全球反贫困。
2000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开启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南南合作的新机制,2006年颁布的《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明确了中非在经济援助、贸易投资、科教文卫等领域的合作减贫框架。
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探索中国与欧亚广大腹地间国家,以及东南亚、南亚延伸至非洲大陆沿线各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开发模式。
2017年,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政府宣布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人民币建设民生项目,10亿美元定向资金用于沿线国家合作减贫、农业、工业和贸易促进,支持沿线国家实施“幸福家园”“爱心助困”和“康复助医”等减贫援助项目,同时提供20亿人民币粮食援助,改善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状况,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减贫机制。
回顾与展望建国年我们的成就与挑战
回顾与展望建国年我们的成就与挑战在回顾与展望中国建国年的历程时,我们不禁被自豪感所充盈,同时也要正视存在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需面对一系列内外部挑战。
本文将从经济、科技、环境和社会公平等方面论述我们的成就和挑战。
经济方面,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许多世界级的企业在中国崛起,中国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国。
然而,我们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问题逐渐凸显,如贫富不均和环境污染等。
我们需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在科技领域,中国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
我们在高铁、5G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和移动支付国家。
然而,我们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差距缩小不够快等挑战。
为了保持竞争优势,我们需要继续注重创新投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环境问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一,也是环境污染严重的国家之一。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如限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等。
然而,我们还面临着气候变化、水资源和土地退化等挑战。
在保护环境方面,我们需要更多创新、技术和政策的支持。
社会公平是中国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
尽管我们取得了减贫和改善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但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仍然存在。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更多的教育、医疗和养老服务,以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总之,回顾与展望建国年,我们为中国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但同时也要正视存在的挑战。
我们需要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努力。
我们相信,在党和人民的领导下,中国将能够克服困难,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脱贫攻坚中的困难与挑战
脱贫攻坚中的困难与挑战脱贫攻坚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然而,脱贫并非易事,它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脱贫攻坚中的困难与挑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1. 经济困难经济困难是脱贫攻坚中最主要的挑战之一。
许多贫困地区缺乏产业和就业机会,导致人们无法摆脱贫困。
此外,缺乏资金和投入也限制了扶贫工作的进行。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关键是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发展当地产业和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引入外来投资、提供补贴和扶持措施来促进产业发展,同时加大对贫困家庭的金融支持。
2. 教育难题教育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环节,但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
许多孩子缺乏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严重限制了他们逃离贫困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
政府可以增加教育经费,提供更好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同时加强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3. 医疗困难贫困地区的医疗条件差,医疗资源不足,这使得贫困人口难以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许多人因为缺乏医疗资源而无法及时得到治疗,导致疾病加重甚至是死亡。
解决医疗困难的关键是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医疗资源的分配。
政府可以增加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改善医疗条件,建设医疗设施,培养更多的医疗人才,同时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
4. 基础设施不完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制约脱贫攻坚的一个主要因素。
缺乏良好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导致贫困地区的发展受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水供应、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
5. 社会保障问题脱贫攻坚中的另一个挑战是社会保障问题。
贫困地区缺乏社会保障体系,许多人无法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这增加了贫困人口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制定并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向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
脱贫攻坚战略与政策效果评估
脱贫攻坚战略与政策效果评估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战略和政策相继出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对中国脱贫攻坚战略与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
一、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是中国政府减贫工作的总体部署。
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和政策来推动脱贫工作,例如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建立健全扶贫政策体系、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些措施全面提升了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有效缓解了贫困问题。
二、脱贫攻坚政策的贯彻落实1. 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是中国脱贫攻坚的核心。
政府通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制定出相应的帮扶措施,确保资源的精准分配和使用。
这种政策的贯彻落实有效解决了过去贫困户扶贫政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和贫困人口的脱贫。
三、脱贫攻坚成果的评估1. 贫困发生率的降低中国政府通过脱贫攻坚战略取得了卓越成果。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中国的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10.2%下降到2019年的1.7%。
这意味着近8000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2. 生活条件的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条件的改善也是脱贫攻坚成果的体现。
政府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提供了更多支持,不仅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他们的发展机会。
截至2019年底,中国已有98.99%的贫困人口实现了安全饮水,贫困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3.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政府支持扶贫产业的发展,推动贫困地区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经济活力。
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产品销售额大幅增长,有效缓解了当地的贫困问题。
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中国仍面临一些脱贫攻坚的挑战。
全球贫困问题的挑战与减贫策略
全球贫困问题的挑战与减贫策略贫困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全球范围内仍有大量人口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这不仅对个体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困扰。
为了应对全球贫困问题,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减贫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全球贫困问题所面临的挑战,并介绍一些有效的减贫策略。
一、全球贫困问题的挑战1.人口增长: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惊人。
这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均衡,贫困问题更加突出。
2.经济不平等:全球经济不平等现象日益增加。
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则越来越贫。
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减贫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3.战争和冲突:一些国家长期存在战争和冲突,导致经济崩溃、社会秩序失序,更加加剧了贫困问题。
4.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气候变化对贫困地区造成了巨大冲击。
农作物歉收、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进一步导致贫困加剧。
二、减贫策略1.经济增长:发展经济是减少贫困的重要途径。
各国可以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等方式,带动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减少贫困。
2.教育改革:教育是减贫的根本途径。
各国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加他们摆脱贫困的能力。
3.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减少贫困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供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有效地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4.农村发展:农村地区是贫困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农业技术支持,促进农民增收,是减少农村贫困的有效途径。
5.全球合作:减少贫困需要各国齐心协力,进行全球合作。
发达国家可以提供援助和技术支持,贫困国家可以加强政策协调和政策借鉴,共同推动贫困问题的解决。
总结:全球贫困问题的挑战严峻,解决贫困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通过经济增长、教育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发展以及全球合作等多种减贫策略的综合运用,有望逐步减少全球贫困问题的规模。
新形势下高质量减贫的挑战及实现途径
Helping Farmers by Circulation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2020 年后,我国乡村地区的扶贫形势由现阶段的消除绝对贫困、收入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多维贫困和统筹城乡扶贫等进行转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后我国乡村地区高质量减贫依然面临不少挑战,例如部分乡村地区可能出现返贫、绿色减贫创新乏力等。
1 当前我国乡村地区脱贫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底,我国乡村贫困人口规模高达9889万,在此后七年的努力和奋斗下,成功帮助9348万人完成脱贫,七年间平均每年帮助1000万人以上的人口实现脱贫,乡村贫困率仅为0.6%,而在之前则为10.2%。
近年来,我国乡村贫困群众越来越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水平则越来越高[1]。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一年,是决胜年,同时按照联合国减贫目标的阶段规划,2020年底我国将提前完成2030年的减贫目标。
事实上,纵观全球,只有中国能在短期内完成如此规模的脱贫任务,无论是对中国还是世界,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根据脱贫攻坚的任务安排,2020年底,我国将帮助绝对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并从2021年开始,将扶贫战略目标由关注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转移到高质量减贫的目标上来。
2 我国乡村地区高质量减贫的挑战从目前乡村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2020年后我国乡村地区高质量减贫将面临以下挑战。
2.1 “集中式治理”带来的重新返贫的可能2012年,我国统计的乡村贫困人口数量共有9899万,此后七年以每年减贫人数达到1000万的速度将贫困人口降低到551万。
在扶贫攻坚征程中,我国贫困人口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脱离贫困,离不开国家“精准减贫”战略的实施。
为调动地方政府“减贫”的积极性,“精准减贫”将任务和责任予以明确,使基层政府更加清楚自己肩上的重担。
但在具体实施中,部分乡村为尽快完成脱贫任务,而采用“集中式治理”的思路和工作方针,在较短时间内帮助大量人口实现脱贫,但乡村脱贫的根本是让乡村地区的群众有工作、有收入。
2020年后中国的贫困治理挑战、趋势与战略
第32卷第4期2020年8月广东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32No.4Aug.2020收稿日期:2020-04-01作者简介:胡建华(1979-),男,江西新余人,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社会治理与贫困治理㊁政府危机管理㊂2020年后中国的贫困治理:挑战㊁趋势与战略胡建华(江西理工大学㊀文法学院,江西㊀赣州㊀341000)摘要:2020年后,中国的贫困问题不会随着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的消除而消失,贫困治理依然面临消除绝对贫困㊁区域与城乡差距㊁脱贫后返贫以及 能力贫困 与 权利贫困 等新问题的挑战,但贫困的标准及内涵㊁贫困的治理目标㊁对象㊁制度设计等方面会出现一些新的趋势转变㊂为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和转变,做到承前启后,2020年后中国应继续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实行城乡贫困治理一体化战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长效减贫机制㊂关键词:2020;贫困治理;挑战;趋势;战略中图分类号:D632.1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8-4533(2020)04-0021-08DOI :10.13975/ki.gdxz.2020.04.003中国一直把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作为重大的战略方针,根据中央部署,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㊂自2013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以及各大社会组织以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精准扶贫实践中,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时代的重要决策部署,把精准扶贫作为核心工作来抓,全员行动,全力以赴,坚决贯彻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实现了思想上的共识和行动上的自觉㊂各级政府也以最大的政治任务来对待精准扶贫㊁脱贫攻坚,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摆脱绝对贫困,全国一盘棋,用力一起使,精准扶贫工作深入人心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㊂从当前的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情况来看,可以预见,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将取得全面胜利㊂然而,中国的贫困问题不会因为2020年的绝对贫困消失而完全消失,贫困是一个客观现象,贫困问题总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伴相生㊂当然,随着中国历史上绝对贫困的消失,相对贫困会走上前台,次生的贫困问题会变得明显,同时衍生新的贫困形式并呈现出新的特征,贫困治理也将走向新阶段㊂为此,我们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带着前瞻性的眼光并结合过去及其他国家经验,尽早研究2020年后中国贫困治理的发展趋势,谋划2020年后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扶贫新战略㊂一㊁2020年后中国贫困治理仍将面临挑战要特别注意的是,统计学意义上绝对贫困的消失并不表示中国的贫困治理到此结束,相反,12需更加细致耐心的脱贫攻坚战才刚刚打响,2020年后的相对贫困㊁脱贫返贫㊁城乡差距㊁区域差距等问题等待着中国政府的进一步研究和解决,2020年后中国贫困治理仍将面临许多挑战㊂(一)彻底消除绝对贫困仍将是中国减贫事业的艰巨任务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㊁甩包袱㊁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㊁摘帽不摘政策㊁摘帽不摘帮扶㊁摘帽不摘监管㊂这为2020年后中国贫困治理的战略及政策走向指出了新方向,同时也表明中央对中国的贫困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2020年后中国仍会存在较多贫困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大力解决㊂杰弗里㊃萨克斯曾认为贫穷并非与生而来,私人市场力量可以与公共政策相互补充,加上更为和谐的全球治理体系,人类完全有能力在2025年消灭极端贫困,使贫困问题走向终结㊂[1]依现在世界的情况看,这个论断过于自信了㊂从理论上分析,只要中国没有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那么贫困就不会绝对消除㊂社会的分层分级会导致贫富差距,就会有富裕与贫困的区分,贫困问题就不可能消失,这也是为什么当今所有发达国家照样有大量贫困人口的原因,虽然发达国家的绝对贫困人口相对较少,但是其相对贫困次生贫困问题仍然较多㊂同理,中国在2020年消除现行标准下统计学意义上的绝对贫困后,贫困问题并不会马上消失,因为历史遗留及贫富差距等问题依然将长期存在㊂2020年后随着贫困标准线的提高,中国贫困人口将会新增,同时因为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现有的贫困标准线相对较低,因此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困标准线的提高空间相对较大,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也可能会有较大增加㊂因此,消除绝对贫困仍将是中国未来减贫事业的艰巨任务㊂(二)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依然突出现阶段的精准扶贫,中央非常关心一些特定贫困区域,如 老少边穷 集中连片贫穷 等地区,这些区域的脱贫,对于中国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意义重大㊂为什么这些区域会成为中国的集中贫困区域?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区域间发展的极不平衡,2020年后这些区域也许会实现脱贫,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区域就能 一劳永逸 ,完全摆脱贫困的困扰㊂实际上,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大型城市发展相对较好,而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发展不如人意,尤其是在吸引人才方面有较大压力,现在的中西部地区出现了非常显著的 人口空心化 趋势,人才流动到了更为发达的地区,从长远看,这会从根本上拉大区域间的贫富差距㊂贫困治理关键靠的是政策,脱贫攻坚关键靠的是人才,但贫困问题产生的矛盾就在于人才总是跟随资源而动,优秀的人才会流动到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相对而言,相对落后的地区在吸引人才方面必然会处于劣势㊂从表1来看,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收入差距仍然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落后的地区如何吸引优秀的人才落户,如何推动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拉近与更为发达地区的差距,这是需要系统谋划的重要问题㊂于国家而言,仍需进一步完善 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部崛起战略 以及加快 老区建设 并大力推动 一带一路 ,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资源,促使人才更多流向中部和西部地区,推动中西部经济的发展,有效缓解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㊂㊀㊀㊀㊀㊀表1㊀全国居民按东㊁中㊁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组别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东部地区23658.425954.028223.330654.733414.0中部地区15263.916867.718442.120006.221833.6西部地区13919.015376.116868.118406.820130.3东北地区17893.119604.421008.422351.523900.5㊀㊀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㊂22(三)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仍然较大由于资源㊁资本㊁技术㊁劳动力等各种要素的影响,虽然党和政府一直比较重视 三农 问题,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但中国的农村地区仍然是贫困的主要发生地㊂农村的资源㊁资本㊁技术以及人才等各种要素相对匮乏,而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外出务工者有条件的话都在城市置业而不愿回到农村,或者通过求学谋取立足城市,这使得中国农村地区的 空心化 趋势日益加剧,这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利于城乡融合发展㊂许多地方的农村 空心化 甚至已成为新常态,这充分反映中国的城乡之间在公共物品的供给㊁资源配置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仍然较为显著,优秀的人才都千方百计离开农村而不是留在农村地区㊂表2中所反映的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成扩大之势,毫无疑问,在2020年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这个问题将会是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制约因素,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仍然会比较大㊂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表2㊀2013 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情况(单位:元)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全国居民18310.820167.121966.223821.025973.8城镇居民26467.028843.931194.833616.236396.2农村居民9429.610488.911421.712363.413432.4㊀㊀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㊂(四)脱贫后返贫现象多发贫困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㊂贫困本身是一个动态概念,尤其是当我们将贫困治理的主要内容界定在解决绝对贫困上时,贫困人口收入的增加有时是暂时的,他们会因为政府或其他社会主体的补助或帮助而暂时拥有满足自身生产生活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但一旦助其脱贫的主体抽身而去,那么在贫困人口自身不具备 造血 功能的情况下,这些贫困人口返贫的概率是非常大的㊂数据显示,中国农村返贫率大约维持在20%,脱贫后仍然生活在贫困线周边的人是返贫风险的高发人群,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㊂(五) 能力 贫困和 权利 贫困的认识不断增强无论何时,贫困标准线都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的贫困状况,因为那只是贫困人口生存的最低指标, 贫困的最低生活定义中的每一过程几乎都有缺陷 [2]62㊂但是如果完全摒弃这种方法,则对贫困的界定似乎又会显得无的放矢,有些学者试着从不平等㊁贫困感㊁价值判断等角度对 贫困 进行界定,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㊂与传统的基于收入和支出来测量贫困问题的方法不同,阿玛蒂亚㊃森强调用权利的视角来看待贫困及贫困问题的产生㊂权利视角考察的是社会不同阶层对食物的控制和支配能力,而这种能力又是基于社会权利关系,社会权力关系又决定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权力的配置,假若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权力配置存在不合理之处甚至失败,则会导致贫困和贫困问题㊂阿玛蒂亚㊃森主要关注了个人的交换权利,认为个人的交换权利下降是导致贫穷和饥荒的直接原因,这种个人交换权利在现实当中往往表现为个人在社会政治经济层级机构中的地位,以及相应的经济地位等㊂阿玛蒂亚㊃森认为,贫困必须被视为基本可行能力的被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㊂[3]85因此要更加关注失业㊁缺医少药㊁缺乏教育㊁社会排斥等因素对贫困的影响,教育㊁财产㊁土地制度㊁精英主导社会等不公平也会造成 贫困制度陷阱 (insti-tutional poverty trap)㊂[4]二㊁2020年后中国贫困治理的趋势转变在总结精准扶贫战略及其实践的基础上,科学预测2020年后中国贫困治理面临的新形势和趋势转变,是提前做好制度设计㊁谋划 后2020时代 的减贫战略的基础㊂32(一)贫困的标准和内涵会发生重要转变精准扶贫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扶贫成就,基本解决了中国的绝对贫困问题,也创新了中国的贫困治理理论,丰富了中国的贫困治理实践,是中国贫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次重大创新,对于提高中国贫困治理能力具有重大意义㊂绝对贫困的消失并不意味着贫困的消失,可以预见,2020年后中国的贫困问题仍将存在,小范围的绝对贫困难以避免,大范围的相对贫困会相伴而生㊂人类社会发展这么快,经济社会的发达也远超以前的时代,但只要人类社会的分化不消失,贫困问题就会存在㊂2020年后中国的贫困问题将主要是相对贫困问题,相对贫困将会呈现出多维度㊁多元化的新特点,贫困的标准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5]贫困人口将会从当前的 等靠要 的被动扶贫状态转向阿玛蒂亚㊃森所提到的对 能力 和 权利 的诉求,中国贫困治理的任务将发生相应改变㊂(二)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贫困不是简单的数据罗列,数据并不能完全表达贫困问题,贫困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政治㊁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去面对的一个过程,在这个问题里,贫困的各种特性不断泯灭重生,不同时间段都有不同的贫困定义,用以规范什么是贫困及什么程度的贫困㊂贫困并不是一成不变,并不会牢固地变成一个确定的可以用文字与数据来解说和概括的概念,也可以说,贫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并且会受当时的很多环境等因素影响,并且贫困标准也不是一个确定的贫困线㊂因此,2020年后中国的贫困问题会相应地体现出新特点 相对性及次生性,相对贫困问题会突出表现出来,成为中国解决绝对贫困后的最突出的贫困问题之一㊂中国贫困治理的 最后一公里 效应凸显,在经济增长理论中,有种观点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对贫困问题有影响,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减贫效应呈倒 U 字形,处于 最后一公里 的贫困人口从经济增长中受益的条件最为严苛,甚至经济增长会造成贫富差距悬殊㊁资源分配不均,进一步加剧相对贫困㊂那么面对相对贫困问题我们如何去应对㊁去解决,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又有什么不同,相对贫困与现有的扶贫体系又会有哪些矛盾问题,具体对策如何,那都将是未来中国贫困治理的重点工作及重点关注问题,也是未来中国贫困治理的新挑战㊂(三)以农村精准扶贫为主向注重城乡一体化贫困治理转变将农村与城镇贫困问题相结合,全面统筹,分点化解,来思考2020年后消除绝对贫困后的贫困性问题是大势所趋㊂乡村振兴和城镇化战略是城乡融合的关键㊂现阶段的精准扶贫战略以农村贫困治理为主,城市精准扶贫涉及得较少,随着2020年后国家全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原有的城乡关系将会重塑,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会得到深入稳固和推进,农耕文明将会得到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农村地区将成为乡风文明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㊁生活比较富足的场所,农村的贫困人口将会减少,进一步拉平和城镇的差距,城乡融合的基础将会渐渐形成㊂另外,城镇化战略将不断提高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使毗邻城市的乡村地区受城市发展的辐射力,逐渐能够发挥其工商业㊁居住区及其他城市职能,不断完善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成为城市与农村的联结纽带,发挥城乡融合的关键作用㊂可以预测,2020年后城乡融合将加速发展,城镇化水平将显著提高㊂在这种背景下,2020年后中国的贫困治理应该注重城乡融合,一方面是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是需要将城乡的贫困治理问题同等对待,尤其是社会保障权益的平等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应该城乡同步发展㊂(四)贫困治理目标由生存型需要向发展型需要转变现阶段的精准扶贫仍然是以消除绝对贫困㊁解决基本生存问题的贫困治理,其目标就是为贫困群体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注重的是贫困人口的生存需要㊂[6]2020年后,中国绝对贫困人口将消除,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42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贫困人口生存问题和贫困地区生产生活基础环境已得到根本解决,人民的主要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生存需要,还有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这种需要是更高层次的需要,实现这一 人的需要 必须提高城乡个体发展能力㊂2020年后的贫困治理也将更加关注 能力 权利 的实现状况,个体得到了发展,满足了其发展需要,贫困问题就自然而然得到了解决,这就是发展型需要㊂这也就意味着2020年后中国的贫困治理目标任务主要是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促进不同城乡居民个体多维发展,改善其发展型需要㊂(五)贫困治理对象由 面 向 点 转变中国以前的扶贫开发主要还是面向各个区域的,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点,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的扶贫开发试点和推进阶段,还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扶贫开发攻坚和新时期的巩固阶段,亦或是十八大至今的精准扶贫阶段,均是以区域扶贫为主㊂2020年随着现有标准下的绝对贫困的消除,全国所有的贫困县也会摘帽,虽然未来中国的贫困治理不会马上消除区域性贫困,但区域性贫困将成为中国贫困问题的 少数 ,即便未来提高贫困线标准,新增了贫困人口,基数恐怕也不会太大,届时的贫困人口分布不会像现在一样呈区域分布的形态,散点分布将是 主流 ,那么散点分布的主体表现将会是特定群体,贫困人口将呈现出更多的群体特征㊂因此, 2020年后中国的贫困治理,其对象将由整体性的 区域 这个 面 向散点式的 群体 这个 点 转变,群体贫困问题将会是治理的主要方面㊂(六)贫困治理的制度设计将向长效保障式制度防贫转变目前中国的扶贫制度设计是以脱贫任务为导向的,中国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基本消除后,未来还将出现少量的绝对贫困以及更多的相对贫困,贫困问题仍将长时间存在㊂但是那时的贫困问题不会像现在如此广泛,尤其是中国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可以消除那些集中连片和区域性贫困问题㊂当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减少之后,靠什么来治理贫困?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㊂根据阿玛蒂亚㊃森的贫困理论,绝对贫困问题消除之后,未来中国的贫困问题将不仅仅是纯粹的收入问题,更有可能的是涉及贫困人口的基本的公共产品供给㊁教育公平㊁医疗保障㊁养老保障以及生计权益保障等各方面的社会资源是否公平配置的问题㊂这些问题的应对最终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建立以防贫任务为导向的制度体系㊂建立和完善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是中国后2020时代实现贫困治理的最重要的长效治理机制,是提高脱贫质量和保证防贫减贫可持续性的最根本制度㊂其实,现阶段的精准扶贫战略,已经在不断摸索和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本身就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脱贫措施之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㊂2020年后,中国将在现有的扶贫战略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将扶贫攻坚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将扶贫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提高贫困人口及其家庭的发展能力上, 按照兜底线㊁织密网㊁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㊁城乡统筹㊁权责清晰㊁保障适度㊁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7]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能够解决真贫困问题㊂可见,中国2020年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未来贫困治理的基本内容㊂三、2020年后中国贫困治理的战略选择可以预见,2020年后中国现阶段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所采取的运动式㊁集中式治理方式不会长时间存在,随着贫困的发生方式和贫困治理的发展趋势的变化,这要求中国政府采取相应的贫困治理政策和战略㊂(一)继续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如前所述,精准扶贫战略不会因为2020年将全面实现精准脱贫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过时,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仍是中国贫困治理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㊂2020年后,贫困的区域分布形态会向散点分布形态转变,这更加需要中国的贫困治理依然按照精准扶贫方略的要求,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做到 六个精准 ,坚52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㊂尤其是针对特定群体,更加需要精准扶贫方略㊂这些需要特殊帮助的人也是在贫困人口里所占比例较多的人群,他们因为丧失劳动力等种种原因,导致自己没有收入,即使有收入的情况下他们也可能无法自我生活㊂所以我们要针对各类不同的特定人群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㊂用精准扶贫思想关注相对贫困问题,将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区分开来,科学完善贫困标准,转变扶贫理念,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防止相对贫困与次生贫困的发生㊂(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未来农村贫困治理的基石,是农村地区长效脱贫的根本保证,长久性的改善农村扶贫体制和农民收入增加问题是必须面对的,而农村农民的收入增加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所在㊂[8]扶贫的关键是增收,即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生活更加平稳安定㊂若农民增加收入依赖的是除了农业性的收入外的政府补助及外出打工等外力性的收入,那么中国农民的增收问题就是不稳定不成功的,这种方法不是说无效,但它是短暂,无法长时间地解决增收问题,并且缺失关键点产业性支持和内源性缺乏动机的问题,这是很难一直维持如此的㊂农民收入的增长问题应当建立在农民自身所劳动获取的产业收入基础上,不能将其定位在不长久的政府补助的外在性政策增收上㊂为此,要下大力气增加农民收入,充分激活农村自有资源,加快农业和农村产业的现代化,建立现代农村工业体系,激活农村综合体㊂这种内生的农民收入增长模式更加持久和可持续㊂一是全方位利用农村自有的资源,扩大农民增收的手段㊂二是为农民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持,增加收入,消除贫困,建立一个具有独特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农村产业体系㊂三是变革农业的传统模式,进行绿色现代化农业变革,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和农业现代化的变革存在于同一道路上,农业发展的关键是令传统的以放养式的农业生产改变为绿色㊁高效㊁集约的现代化生产模式㊂四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其中,建立具有现代化,科学化的农业生产基地㊂五是促进农村第一㊁二㊁三产业的全面整合,充分发掘和扩大其多维功能,促进农业的纵向扩展和横向一体化,坚决将农业的多元特性表现出来,使农业纵深达到应该具备的标准之上㊂(三)实行城乡贫困治理一体化战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很大,2020年后中国农村地区的减贫防贫任务依然会最重,但不能单单只注重农村贫困,当然也不可能向以城市贫困为重点转移㊂在城市贫困问题中,中国虽然现在认识到了城市扶贫的重要性,但由于缺少过往的一些经验,扶贫成果并不显著,至今中国也没有一个具体的城市扶贫的工作计划纲要㊂在我们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摘帽目标前,中国还应该继续实行农村为主的扶贫路径㊂但在我们完成2020年的预期目标后,中国贫困治理思路和路径应做相应的调整,其中之一就是将农村和城市的扶贫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的放矢,全面统筹,有学者甚至认为,理想和公平的贫困标准线应当是城乡统一㊁全国统一的㊂[9]这就要求我们将城乡看做一体,实行统一的现代化的城乡贫困治理新战略㊂一是要转变理念,统筹城乡贫困治理,建立城乡贫困治理的体制机制;二是加强研究城市贫困问题,尤其是随着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大量农民进城后可能面临的贫困问题,事先制定防贫减贫政策和出台相关帮扶措施;三是要对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路进行借鉴学习,吸取他们的教训,将这些与2020年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城市贫困治理问题;四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乡一体化扶贫制度和政策㊂(四)对特定贫困群体给予精准治理2020年后中国的贫困治理对象将更加注重面向特定群体㊂一是解决空巢老人的贫困问题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外地工作,空巢老人独自在家的贫困问题越发严重的状况,应该实行子女与社会共同养老的扶贫机制,推广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㊂开发养老基金,让子女每年打进定额的养老基金,联合政府的补助基金,应该可以基本上的解决空巢老人的贫困问题㊂二是通过减少精神贫62。
2024年实现全球减贫的关键年
提供医疗支持: 社会组织可以 开展医疗项目, 提高贫困地区 的医疗水平, 帮助贫困人口 获得更好的健
康保障。
提供政策倡导: 社会组织可以 开展政策倡导 活动,呼吁政 府和社会各界 关注减贫问题, 推动减贫政策 的制定和实施。
科技与创新在减贫中的潜力与机遇
科技发展:推动农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提高贫困地区的生活水 平
对未来减贫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提高教育水平,增强贫困地 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推广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贫困问题
关注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 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中国在全球减贫中的贡献与 经验
第五章
中国减贫成就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减贫8.5亿人,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 中国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针对不同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采取不同措施 中国注重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中国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减贫事业,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和支持
2024年实现全球减 贫的关键年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全球减贫的背景和意义
03 2024年实现全球减贫的挑战与机遇
04 国际社会在减贫方面的合作与贡献
05 中国在全球减贫中的贡献与经验
06
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如何参与减贫行 动
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
提供援助: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援助,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
投资合作:中国与贫困国家开展投资合作,帮助其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 经验分享:中国分享自己的减贫经验,如精准扶贫、农村发展等,为其他 国家提供借鉴
人类是否有能力克服极端贫困和饥饿?
人类是否有能力克服极端贫困和饥饿?近年来,全球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极端贫困和饥饿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尽管人类一直在努力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但这些问题仍然存在。
那么人类是否有能力克服这些问题呢?下面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人类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1. 全球减贫计划的实施。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各种减贫计划,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联合国实施的“千年发展目标”计划,旨在减少全球极端贫困的比例,这项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不少成就。
2. 粮食生产技术的进步。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在农业生产上不断创新,生产出更加高效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技术,大大增加了粮食的丰产。
这些技术主要有氮肥、杂交种、高产种、精细管理等。
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1. 贫富差距的扩大。
虽然全球贫困问题有了一些缓解,但贫富差距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穷人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
2. 基础设施和资源的短缺。
许多贫困的地区缺乏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支持,这阻碍了大规模贫困的缓解。
3. 战争和内乱的破坏。
许多战乱国家受到了贫困的重创,内战、种族冲突和政治动荡等都对极端贫困造成了远大的冲击。
4. 气候变化给粮食生产带来极大的挑战。
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给粮食生产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没有有效应对,将很难保持粮食供应的稳定。
三、总结和展望虽然人类已经取得了一些在解决极端贫困和饥饿问题上的成就,但面临的难题还很多。
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全球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实施减贫计划、发展科技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希望未来人类能够在科技和社会发展上取得更大的突破,最终实现全球粮食供应的稳定和贫困问题的根除。
2024年某村遍访贫困户计划
2024年某村遍访贫困户计划背景: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尽管近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减贫成就,但仍有一部分地区的贫困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为了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境和需求,并制定有效的扶贫政策,2024年,某村计划开展一次遍访贫困户的活动。
目标:这次遍访贫困户的活动旨在通过与贫困户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包括家庭收入、生活水平、饮食状况、教育和医疗需求等。
通过对贫困户的深入调研,政府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当前贫困问题的实际情况,为下一步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
计划:1. 人员安排:这次遍访活动由政府的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包括财政部门、发展规划部门、民政部门、教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等。
每个部门派遣一些专业人员参与活动。
此外,还组织一些志愿者参与其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 时间安排:这次遍访贫困户的活动计划在一周内完成。
根据村庄大小和贫困户数量不同,合理规划每天的贫困户拜访数量,确保能够在一周内完成全部遍访。
3. 遍访内容:遍访贫困户的人员将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了解贫困户的生活情况、收入来源、家庭成员状况、教育需求以及医疗保健需求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贫困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更直观地了解贫困户的实际情况。
4. 数据整理和分析:遍访结束后,相关部门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贫困户的信息数据库,并从中找出贫困户的共性问题和需求。
比如,是否有家庭成员有重大疾病需要医疗救助,是否有儿童无法接受正常教育等。
5. 制定扶贫政策:在了解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后,相关部门将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财政补贴、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等。
政府还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通过引进产业项目和就业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户稳定增加收入。
6. 扶贫成效评估:在新的扶贫政策实施后,政府将不定期对其成效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了解新政策对贫困户的帮助程度,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中国的经济体制与发展道路
中国的经济体制与发展道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经济体制与发展道路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经济体制以及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并分析中国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的经济体制1.1 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长达数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一体制下,政府通过五年规划和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掌控了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和资源配置。
尽管这种体制为国家提供了基本的经济保障和社会稳定,但也存在着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的问题。
1.2 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引入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活力和创新,并促使国家实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
同时,在过程中,中国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不变,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中国的发展道路2.1 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可以用“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来形容。
经历了长期的封闭和内外挑战之后,中国人民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并通过自力更生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2.2 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中国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从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技术含量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是中国发展道路中的关键一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并在许多高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2.3 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通过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签订了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并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种开放和合作的态度为中国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市场,并促进了国际间的互利共赢。
三、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3.1 高速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实现了高速发展。
从国内生产总值来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总量的巨大提升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福利改善。
3.2 减贫成就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减贫作为重要目标。
从党的宗旨视角看中国农村扶贫
中 国农 村 贫 困人 口平均 每年 减少 18 万 人 , 困人 76 贫
轨道上来 , 长期的贫困折磨使党和人民深刻认识到
贫 穷不 是社 会 主义 , 会 主义 的根 本 任 务 是解 放 和 社
市 场 化为 取 向的农 产 品交 易 制度 , 改善 了农 业 的交 易 条 件 。此外 , 乡镇 企 业 的崛 起 推进 了农 村 经 济 结 构 优 化调 整和 农 村 工 业化 进 程 。这 一 时 期 , 国政 中
产力做出了不懈努力 , 中国的农村生产力和绝大多 数农村人 口的生活水平都有 了较大提高。据统计 , 3 年问 , 0 中国农业产值 翻 了一番, 粮食产量增加 了 16 倍 , 口平均寿命 由建 国初期的不到 4 岁提 .9 人 O
发 展生 产力 , 断提 高人 民的物质 文 化生 活水平 , 不 最
国政 府把 对贫 困地 区和 贫 困人 口尽 快摆脱 经 济文 化
终 实 现共 同富 裕 。伴 随着 改 革 开 放 和经 济发 展 , 中 国共 产党人 始终 铭 记 全 心全 意 为 人 民服 务 的宗 旨 ,
落后 状况 列入 国家 的 “ 五 ” 划 , 七 计 同时 成 立 了从 中 央到 地方 各级 的扶 贫 开 发 领 导 机构 , 定 实 施 了一 制 系列 农 村 扶 贫 政 策 。这 一 阶 段 的 农 村 贫 困人 口 由 12 亿 减少 到 8 0 人 , 均 每 年 减 少 40多万 .5 00万 平 0 人 , 困人 口占农村 人 口的比重 由 1. 下降 到 8 贫 48 . 7 。第 三 阶段制 定 了“ 八七 ” 扶贫 攻坚计 划 , 大 了 加 扶贫 资金 投 人 力 度 , 项 安 排 了“ 增 财 政 扶 贫 资 专 新 金 ” “ 困地 区九年制 义务 教育 ” 和 贫 资金 , 在扶 贫 指导 方 针上 明确 强调 扶贫 开发 项 目进 村 到户 。通过 多种 措施 , 2 0 到 0 0年 中国农 村 贫 困人 口减少 到 3 0 0 0万 人左 右 , 农村 绝对 贫 困发生 率 下 降到 3 左 右 , 国 中 共 产党 带领 全 国人 民基本 解决 了农 村大多 数贫 困人 口的温 饱 问题 , 以政 府 为 主 导 的农 村 扶 贫 行 动取 得 了 巨大 成 功 , 大地 缓解 了贫 困现象 , 为世界 反贫 极 成
中国方案的主要内容
中国方案的主要内容1. 概述中国方案是指中国政府在不同领域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方案,旨在解决中国面临的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
中国方案的主要内容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教育改革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情况。
2. 经济发展中国方案致力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的目标。
其中包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加强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等。
中国方案还鼓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经济实际制定适合的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国方案的一大重点是扶贫攻坚工作。
通过精准扶贫的方式,中国方案致力于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中国方案通过资金投入、教育援助、产业扶持等多种措施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3. 社会保障中国方案致力于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公平和民生保障的目标。
中国方案提出了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低保制度,并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同时,中国方案还关注特殊群体的保障问题,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关爱力度。
中国方案还致力于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中国方案鼓励地方政府增加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中国方案还提出了促进乡村教育发展、推广互联网+教育等具体措施。
4. 环境保护中国方案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方案在环境保护方面设定了严格的目标和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生态修复、推动节能减排等。
中国方案还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
中国方案还提出了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加强环境监测等具体举措。
5. 科技创新中国方案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方案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进一步大规模减贫面临的挑战
∙ 1.我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扶贫开发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叫做区域瞄准,就是说我们的扶贫开发长期以来针对的是()。
(单选题6分)得分:0分
o A.贫困家庭
o B.贫困人口
o C.贫困地区
o D.贫困省份
∙ 2.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目标是()。
(单选题6分)得分:6分
o A.解决贫困人口的就医难问题
o B.贫困地区实现三通一平
o C.消除贫富差距
o D.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 3.下列产业中,减贫效果最强的是()。
(单选题6分)得分:0分
o A.第四产业
o B.第一产业
o C.第二产业
o D.第三产业
∙ 4.贫困地区长期的扶贫开发中最重要的开发内容是()。
(单选题6分)得分:0分o A.村容村貌
o B.农业增收
o C.文化产业
o D.基础设施
∙ 5.以区域为对象的扶贫开发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
(单选题6分)得分:6分
o A.导致不同区域间的地域矛盾
o B.区域内贫困人口数量上升
o C.增加了地区间的贫富差距
o D.贫困人口没有从中平等受益
∙ 6.贫困家庭在扶贫项目中的收益程度不如条件较好的家庭,主要原因是因为()。
(多选题8分)得分:8分
o A.扶贫项目的选择不合理,投入资金不足
o B.扶贫工作没有精准识别贫困户
o C.扶贫项目的管理方式是以项目为中心,贫困户很难参与
o D.扶贫工作中存在徇私舞弊现象
∙7.以往通过促进贫困区域经济增长产生的减贫效应正在减弱,这是因为()。
(多选题8分)得分:8分
o A.技术性贸易壁垒
o B.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增加
o C.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o D.农业在GDP中的比例下降
∙8.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减贫目标是()。
(多选题8分)得分:0分
o A.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o B.到2020年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
o C.到2020年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o D.到2020年实现共同富裕
∙9.下列地区中,属于特困片区的有()。
(多选题8分)得分:0分
o A.西藏地区
o B.南疆地区
o C.乌蒙山区
o D.大别山区
∙10.我国以往的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途径有()。
(多选题8分)得分:8分
o A.通过一般的经济增长使贫困人口受益从而摆脱贫困
o B.通过有针对性的扶贫开发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o C.通过向贫困人口发放高额福利津贴使其摆脱贫困
o D.通过整体搬迁使贫困人口市民化从而摆脱贫困
∙11.以村为重点的扶贫主要帮助了贫困村里面条件比较差、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农户。
(判断题6分)得分:6分
o正确
o错误
∙12.中国现阶段的具体减贫目标是从2011年到2020年解决贫困人口1.2亿。
(判断题6分)得分:6分
o正确
o错误
∙13.在我国以往的扶贫开发中,绝大多数贫困户都能从扶贫开发中直接获得补贴。
(判断题6分)
得分:6分
o正确
o错误
∙14.我国以往的扶贫开发大大地推动了贫困地区的发展,这种发展缩小了区域差距。
(判断题6分)得分:6分
o正确
o错误
15.我们以往的区域性的扶贫开发缺乏有效的到户机制。
(判断题6分)得分:6分
o正确
o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