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

合集下载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定义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普遍建立,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广泛的的存在于社会经济之中的前提下产生的。

央行独立性的定义是:中央银行拥有不接受来自政府的命令的权力, 在制定或者更改货币政策时,不必与政府交涉。

但事实上, 哪怕是最为独立的中央银行也不可能在完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自行运作,换而言之,就是央行的独立性其实是一种相对的独立,其多多少少都会有受到政府制约的地方,所以,衡量央行的独立性关键在于看央行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干涉。

二、衡量标准(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标准主要有以下四点:1、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主管人员的提名和任免是否由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决定。

2、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自主程度。

3、经济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财政的独立性,即其是否依赖于政府的拨款和财政的支持。

4、业务的独立性。

主要指中央银行是否可以自主决定其业务的实施,办理业务时否受政府机关的干预。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货币政策自主权《人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不受其他任何部门、地方的干涉”,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47年来首次被确认其独立性。

2.相对于财政部的独立性这是衡量各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一个具体标志。

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行政关系上,人民银行与财政部不存在隶属关系,这在组织上保证了人民银行对财政部的独立地位。

②资金关系上,《人行法》第27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这样从法律上基本割断了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的直接融资关系。

11.12 探析中央银行的的独立性问题

11.12 探析中央银行的的独立性问题

三、增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建议和措施 • 我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由于货币 发行“软着陆”,但经济的大起大落给宏 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央行 不能自主灵活地运用货币政策,根据经济 发展需要适时、灵活地调节利率和货币供 应量。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足对经济 产生了一定的危害,客观上存在尽快增强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紧迫要求。
• 最初提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并引起广 泛重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 1920年布鲁塞尔会议上。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独立性思潮再起。20世纪七十年代, 西方国家的“滞胀”再次提出中央银行独 立性问题。

二、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
• 在独立性问题上,在现行法律框架内 的我国央行的特点是:既有独立的一面, 同时又缺乏充分的独立性,属于“相对独 立”。
• • • •
1、赋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权。 2、成立统一的监管机构。 3、处理好与财政部的关系。 4、增强政府的财政能力,强化中央银行独 立性的经济基础。 • 5、增强中央银行的政治地位,提高政治独 立性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 独立性的表现: • 我国央行在法律和 组织上具有一定的独 立性,并且独立性是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 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不 断加强的。
• 独立性不足的表现: • 由于各种历史、现 实的原因及条件限制, 我国央行的独立性仍 然不足,没有达到独 立行使货币职能所需 的独立性,央行在政 府面前的独立性较小。
探析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及其发展
• 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 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 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 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 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 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 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 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的相对独立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独立性含义
• 1 实质:法律赋予 • 2 核心:是政府与银行的关系 • 3 结论:中央银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不论是某家 大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中央银行,比如 英国,还是政府出面直接组建成立中央银行, 比如美联储,都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 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三个特性。各个国 家的中央银行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所不 能解决的问题。中央银行独立性,一般就是指 中央银行在履行制定与实施货币职能时的自主 性。费雪把中央银行独立性划分为目标的独立 性与手段的独立性两个方面。
2 •
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上不独立
货币金融的制定权在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只有货币 的建议权和执行权
• 受到商业银行,财政等部门的制约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强弱 与通货膨胀率密切相关,与国 民经济的增长率和劳动就业的 发展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对独立性
相对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政府 的干预和指导下,根据国家的总体经济 发展目标,独立的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责, 独立的完成中央银行的任务。
五、四种央行独立性模式
• 美国模式,直接对国会负责,较强的独立性。美国1913年《联 邦储备法》建立的联邦储备系统行使制定货币政策和实施金融监 管的双重职能。美联储(FED)实际拥有不受国会约束的自由裁 量权,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部门”。 • 英国模式,名义上隶属财政部,相对独立性。尽管法律上英格兰 银行隶属于财政部,但实践中财政部一般尊重英格兰银行的决定, 英格兰银行也主动寻求财政部支持而相互配合。1997年格兰银 行事实上的独立地位向第一种模式转化。 • 日本模式,隶属财政部,独立性较小。大藏大臣对日本银行享有 业务指令权、监督命令权、官员任命权以及具体业务操作监督权, 但是1998年4月日本国会通过了修正《日本银行法》以法律形式 确认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实现向第一种模式转化。 • 中国模式,隶属于政府,与财政部并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 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 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 大学生

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  大学生

浅谈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不论是由某家大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中央银行,比如英国;还是政府出面直接组建成立中央银行,比如美联储,都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三个特性。

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具体地说包括四点:一是目标独立性与工具独立性;二是对内与对外独立性;三是中央银行相对于金融市场独立性的问题。

四是中央银行的独立行是相对的。

而且,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应该同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制度等基本国情相适应。

一、目标独立性与工具独立性目标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可以自由制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如果法规对央行的目标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具体,那么央行就有较大的权利自由裁量,从而具有较大的目标独立性。

工具独立性是指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确定后,中央银行有权利自行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自己认为合适的操作,以实现其目标。

一些人认为我国中央银行的目标独立性需要加强。

但是,世界各国一般都对本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做出了较为明确的法律规定,将保持物价稳定置于核心位置。

而且,我国央行要在国务院领导下,根据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实现宏观的经济调节。

所以,我认为,我国央行没必要加强货币政策目标的独立性。

具有工具独立性的央行应该具有一个基本权利,就是调节利率。

而在我国,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效果与财政部、建设部等部委的经济产业政策密切相关。

中国人民银行只享有一般货币政策事项的决定权,对于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及汇率等重大政策事项只有制定权和执行权,但是最终决策权属于国务院。

央行不具备这个权利,需要国务院的批准。

从这点可以判断,我国央行工具的独立性也不存在。

我认为,我国央行应该增强工具独立性。

二、对内独立与对外独立对内、对外独立性是指央行能不能独立地制定对内、对外的货币政策。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的权力机构和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大的国家多设单一的监管机构,中央银行就是金融业的主管部门。

在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如德国和美国,或在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小的国家,如意大利、法国、日本、加拿大和瑞士等,对金融业的监管机构是多头的。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表现在制定政策方面。

除美国、德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大、有权制定货币政策外,其他中央银行处于政策参谋咨询地位,帮助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情报与建议,参与讨论并予以贯彻执行。

在政府与中央银行意见不一致时,政府对中央银行有权干预。

2.从中央银行与财政部资金关系上看,很多国家严格限制中央银行直接向政府提供长期贷款,但又要通过某些方式对政府融资予以支持。

中央银行与财政的资金往来关系,是衡量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大小的一个重要尺度。

3.从中央银行的利润分配与税收管理上看,中央银行有着保持相对独立性的财务基础。

中央银行不是企业,但它有盈利,不但能够维持自己的营业支出和股票分红,还有一部分剩余上交财政。

中央银行不需要财政拨款,因此减少了政府的制约,这是中央银行不同于其它政府部门的地方。

但是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标,它的收入扣除必要分配外,全部要上交。

这又是它作为政府部门性质的体现。

二、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这次金融改革比以往更强调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例如,《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并指出要组建货币政策委员会。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明确指出:深化金融改革,首要的任务是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

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

这是因为,各国市场紧急发展的实际表明,中央银行能否有效的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从法律角度看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几种模式从立法角度规定中央银行在政治体制中的法律地位,是决定中银行独立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世界上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种:中银行在法律地位上独立于政府,直接向最高权力(立法)机构(如果会、议会、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

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

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含义及其标准中央银行独立性,主要是看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保持独立性,另外一种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本质上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即在制定政策跟实施时能否保持独立,而不受政府干预和影响或是干预跟影响程度较小。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有以下四点:1、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主管人员的提名和任免是否由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决定。

2、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自主程度。

3、经济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财政的独立性,即其是否依赖于政府的拨款和财政的支持。

4、业务的独立性。

主要指中央银行是否可以自主决定其业务的实施,办理业务时否受政府机关的干预。

从中央银行的职能上来看,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由制定和执行政策跟业务的独立性来体现。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所以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的一个与财政部有相同等级的政府机构,在人员人面上跟经济上明显不可能做到具体的独立,所以衡量我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只能从两个方面的考虑,即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与业务的独立性。

外国学者在对发达国家战后长期高通胀现象进行大量分析之后发现,一方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数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而另一方面,中央银行独立性指数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则不存在相关关系。

这也就是说,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小,通货膨胀率就越高;反之,中央银行独立性越大,通货膨胀率就越低;但是,无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大小与否,其对于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则无明确影响。

因此,为了实现物价和宏观经济的稳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运营的独立性至关重要,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显突出。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论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金融091 任媚 0923100226㈠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现状:⑴目标独立性不强。

《银行法》第十二条指出:“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

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职责、组成和工作程序,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其中经济增长是最终目标。

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保持增长这个目标又被放到更高的高度。

然而稳定币值只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

稳定币值和促进经济增长这两个政策目标是不协调的。

⑵决策工具独立性不强。

中国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效果与财政部、建设部等部委的经济产业政策密切相关。

而现阶段我国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业务和公开市场操作这三项货币政策工具,然而中央银行相对于国务院而言,只享有一般货币政策事项的决策权,对于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重大货币政策事项只有制定和执行权,最终决策权却在国务院手中,所以工具的运用打了折扣。

⑶组织、人事任免独立性不强。

《人行法》第二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由于中央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的与部委平级的机构,其重大货币政策的制定要经过国务院的批准,因此独立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且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其行长由国务院总理提名,由全国人大决定,其任期与总理一致,这种体制的设定很难回避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左右。

除此之外,中国人民银行其他官员的任职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金融机关人事渗透过多,使中国人民银行在人事上产生两方面的弊病:高度的行政依附性和欠缺广泛的代表性。

⑷经济独立性不强。

《人行法》第28、29条分别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每年的贷款有相当部分投向财政支出负担的项目,如对国有企业亏损的补贴、建设公共基础设施。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摘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在中央银行制度发展过程中曾经是一个争议较大的话题,争论的焦点无非是中央银行对政府应该保持多大的独立性,这一争论及其结果对各国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产生了直接影响。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历史背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那时的英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在此之前,世界经济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战争、饥荒和疾病等方面。

但是当工业革命首次在英国蓬勃发展时,它也为英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由于新兴工厂需要大量资金,银行将个人的储蓄贷给工厂,使得银行没有准备金来支付日常的取款,银行不得不提高利息吸引存款,以至于存贷款息差缩小;另外由于工厂经营的好坏会给银行的资金链带来很大影响,当还款困难时,银行缺少现金,导致了倒闭的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运而生。

当银行出现危机时,英格兰银行就会贷款给处在危机中的银行。

由于大家相信英格兰银行不会倒闭,因此,它的贷款会帮助商业银行渡过难关。

这种贷款制度带来的结果是:低利率、高资产价格以及银行倒闭数量迅速减少。

货币本位制的确定和二战后各国经济的发展,使得货币政策日益显示其重要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相应的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央银行能否有效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概述根据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文献,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布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货币政策目标以及根据自己的操作决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时不受政策的干预,在解决中央银行与政府间矛盾时存在公开的和透明的程序,并且中央银行的管理和财务是独立的。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一般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能够免受政府和其它政治力量的干预;享有确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选取恰当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达到所选目标的自由。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具体体现是:必须独享货币发行权;发行货币根据经济的客观需要而不受政府财政透支的干扰;能独自解决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无须向财政部报告自己的工作;重大决策不由某一部门或个人决定。

而由中央银行理事会决定;享有充分的权力对金融系统进行监督和管理;拥有资金来源与运用的支配权而不依赖财政拨款。

支持独立性的理由:第一,中央银行听命于政府会使货币政策带有通货膨胀的偏向。

第二,把中央银行置于政府的控制下,使之更多地受财政部的影响,也是非常危险。

因为这样做为财政部利用中央银行筹资或直接从中央银行融资以弥补财政赤字提供了便利。

第三,货币政策非常重要又非常复杂,因此不能把它交给一群政治家去控制或由政治集团所操纵。

反对独立性的理由:第一,把影响社会经济中几乎每个人的货币政策交给一个不对任何人负责的少数精英集团控制是不民主的。

第二,为了协调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应当互相配合。

第三,独立的中央银行并非总是成功地运用其自由决定政策的权利。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在履行通货管理职能,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时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是指金融监管上的独立性,即监管者在操作上的独立性即贯彻其决定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要从三个方面衡量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从组织上衡量,央行是否隶属于政府,其领导人的任免程序和任期;从决策上衡量,能否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从经济上,是否依赖与财政拨款,有无可独立支配的财源。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948年2月。

以下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衡量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组织机构上,《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条第2款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这就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是国务院的一个职能部门,与财政部平级,不受财政部节制。

在组织机构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领导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副行长协助行长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设行长一人,副行长若干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

二、职能决策上,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做出的规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才能实施。

其他的有关货币政策事项做出决定后,即予执行,需报国务院备案。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法》将货币政策委员会这一在国外习惯的决策机构定性为咨询议事机构,其成员除金融专家外,其余代表主要是政府官员,货币政策委员会通过货币政策议案时采取一人一票主义,经出席会议的2/3以上的委员表决通过。

这样的政策议案显然体现了极强的政府意志。

三、经济财务上,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发行的货币,同时也接受商业银行的存款,不代表任何私人利益,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预算制度,依法提取总准备金后的净利润全部上缴国家,亏损由中央财政拨款弥补。

另外,人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

「谈谈中国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谈谈中国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谈谈中国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其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政府的干预和指导下,根据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目标,独立地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责,独立地完成中央银行的任务。

它主要包括:独立地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独立地发行货币;独立地管理金融市场、调控宏观经济。

加强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既是避免政治性经济波动产生的可能,也是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需要。

中央银行既是社会利益的代表者和捍卫者,是金融监督与管理的制定者,因此搞好央行的相对独立性至关重要。

中国人民银行自1984年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其独立性是在不断加强、不断完善的。

这一演进轨迹和世界性的中央银行独立性加强的潮流是相吻合的。

尤其是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下简称《人行法》)更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法律地位及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1.中央银行相对于财政部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人民银行与财政部是各自独立、互无隶属关系的。

表现为:(1)《人行法》第28条规定人民银行不得对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从而在立法上防止财政透支;(2)第23条规定由人民银行代理国库,从而排除了财政部利用国库收支来控制人民银行的可能性;(3)第37条规定人民银行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助于避免财政通过控制人行经费从而干预人民银行的可能。

这些规定与过去我国“大财政小银行”、人民银行成为财政的出纳与保管有显著的不同。

2.中央银行相对于各级政府部门有较大的独立性。

表现为:(1)明确规定人民银行不得向政府部门提供贷款或担保;(2)明确规定人民银行行使对全国金融机构及其业务的监督管理权;(3)人民银行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各政府部门干涉。

浅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

浅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

济任 务是促进经 济增长和繁荣 , 中央银行 的货币政策却应 当 而
以稳定货币为基本 目标 。目前我国的货 币政策 目标 为保持货币 币值的稳定 , 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 并 当保持 增长这个 目标被放到 更高 的高度时 , 稳定 币值和 促进 经济增长 这两个政策 目标就 显得非常不协调。当中央政府 因投 资行为而 出现大量财政赤字时 , 不可避 免地要求 中央银行加快 生产货币 速度 , 周而复始 , 中央银行稳定货币的政策 目标就更难实现了 。
弊病 : 高度的行政依附性和欠缺广泛的代表性。
2、 重 目标 的 冲 突 双
手段 的独立性主要体现 在它拥有 自主运用政 策手段来 实现货
币政策 目标 的权力。
中央银行 要与政府 、 与政府 各部门 、 商业 银行等 金融机 与
构相对独立 , 尤其是要与政府相对独立 。这 个问题提出的最初
缺乏独 立性 的 中央银 行在运行 货币政 策时掺杂 了太 多的
政治因素。政府为了使通货膨胀的货币政 策起到促进经济增长 的作用 , 就得降低 公众的通 货膨 胀预期 , 后施 行高于通 货膨 然 胀预期的实际通货膨 胀率 , 因为这个偏 差可以意味着政府债务
的萎缩 , 能扩大就业和增加产 出。当这 个理 论扩 张到货 币政 策
的机构 , 其重大货币政策的制定要经过国务院的批准, 因此独
立 陛受到一定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 负责制 , 其行长 由国务院总理提名 , 国人大决定 , 由全 其任期与总理一致 , 这种 体制的设定很难回避 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左右 。除 此之 外 , 中国 人民银行其他官 员的任职 缺乏 明确的法律规定 ,行政机关 、 金 融机关人事渗透过多 , 中国人民银行在人事上产生两方面的 使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

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中央银行独立性,实际上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具体形态,而独立的中央银行一般来说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二、中央银行独立的重要性最早提出要保持中央银行与政府的相对独立性,是在1920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交战国因增发钞票而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的经济背景下召开的。

目前许多学者研究认为一个相对独立性较强的中央银行,有利于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从而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并且这种观点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来看,中央银行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为实现货币稳定和政策调节目标、改进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经济福利的制度安排,是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并对金融业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督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政府则被认为是有特定利益和目标的集团来看待,中央银行与政府考虑的侧重点不同,政府更加关注就业、社会稳定,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偏重于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而中央银行更加关注币值稳定、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维持正常的金融状况和秩序,抑制过高的通货膨胀。

而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稳定货币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之间拥有内在矛盾,所以政府一般会选择一两个目标作为主要目标。

并且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经常变化的,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政治需要在不同时期使某一目标占据政策的主导地位。

当政府选择的主要目标与稳定货币不一致时,如果中央银行不具有独立性,必须服从政府的指令,那么稳定货币的目标便会落空,在政府目标与货币稳定目标相矛盾的情况下常常会引起对货币稳定的反向作用。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
4.相对于地方政府的独立性
这也就是指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人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不受地方政府和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的干涉;中国人民银行对其分支机构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管理,人民银行负责本辖区的金融监管,各地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部门提供贷款。
三、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必要性
4.央行经济独立性不够。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在对资金的运用上的法律规范缺乏可操作性。
五、如何增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还未能达到其履行职责所需要的程度,需要通过多方面的途径予以健全和完善。
1.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是隶属于国务院的,法律地位较低,应当改变这种隶属状况,使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保证央行能够独立的开展活动制定政策。
第三,中央银行的收入来源、决策机构的组成,以及谁来监督中央银行等都会对央行的独立性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国家历史、经济发展阶段、政治是否稳定、国民如何看待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等也会影响央行的独立性。
五、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
虽然我国央行独立性在增强,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
1.央行职能方面独立性不够。一方面对于不合理的融资要求国家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来保障央行的权益,另一方面央行还不能完全独立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而这些都有可能给央行保持货币币值的目的造成困难,从而阻碍经济发展。
4.目前关于央行的一些惩罚机制尚不成熟,处罚措施流于形式,尤其是对后果严重的财政投资行为欠缺严厉的管制,立法上面的缺漏凸显,应当增强关于人民银行资金运用法律法规的可操作行性,切实做到对不法行为的惩罚。
2.央行组织方面独立性不够。具体来说,中国人民银行取法科学的机够设置,法律地位不高,因而造成其组织没有保障。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摘要: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整个金融运行的中心和国家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之一,其制定的政策以及银行自身的体制都对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所以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一直是各国金融理论的热点之一。

而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人事任命、政策决策、财务预算管理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是有所加强的,这样更好的发挥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分析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极为突出,它不但是全社会货币、信用的调节者,也已成为经济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保证着。

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一个国家整体宏观经济的运行,从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但是为了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发挥得更加完美,其独立性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独立性的强弱会影响中央银行发挥其职能作用。

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讨论,发现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所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局)的关系上,所以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经过学术界多年的争论和研究,目前对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或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已逐步达成了共识,即: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二)独立性双层含义的分析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由于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职责,要真正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必须是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首先,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必须符合金融运行的客观规律和自身业务的特点,从这一点来看,中央银行只有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才可以更好的实行其业务活动;其次,中央银行制定和实行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和保持金融稳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虽然中央银行需要按照政府的确定的目标和意图行事,但是由于其作用的对象是货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调控的手段是经济手段,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而政府人员并是不很了解,所以应该给予中央银行一定的独立性;再者,中央银行与政府两者所处的地位、行为目的、利益需求及制约因素都有所不同,如果中央银行完全按照政府的指示行事而缺少独立性,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不良的情况出现,如:用货币发行弥补财政赤字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从而导致金融运行的波动。

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刘舒宁11232007经济1102本文对近几年来我国中央银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的方面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就央行的独立性,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职能独立性欠缺中国人民银行只享有一般货币政策的决定权,对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及汇率等重大货币政策只有制定和执行权,却无最终决策权。

从法律地位方面看,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只是国务院的一个职能部门,而从世界范围看,凡是把稳定币值作为中央银行首要的或唯一的目标并取得较佳绩效的国家,其央行的法律地位都比较高,独立性都很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直接对政府总理负责,中国人民银行的重大决策必须经总理批准,即在决策上没有完全独立性。

这种状况的负面效应在中央银行的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尚不明显,但在央行和政府的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严重冲突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问题。

因为央行的制衡作用无法通过合法的程序发挥,原本已割断的中央银行受制于财政、地方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联系都有可能通过中央政府再变相地联结起来,最终造成货币的超量供应。

还有,由于中央银行不能独立决定货币政策取向,因此,货币政策从谋划到出台往往时滞过长,容易错过最佳时机。

(二)组织独立性欠缺《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第5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时,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国家的中银行”。

由此可见,中央银行是被立法纳入国家行政机关的行列的,是我国中央政府的组成部门。

在《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12月25日)中提出的金融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中国人民银行的预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中央预算接受国务院财政部门的预算执行监督。

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

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

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一、央行的独立性内涵1、央行独立性的含义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2、中央银行独立性具体表现几个方面(1)货币发也属货币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业银行也分享了一部分货币发行权。

因此,确切地说,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上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基础货币的独立性。

(2)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自主决定货币政策目标、自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3)人事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决策者的任免程序、任职期限等不受政府干预。

(4)经济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不必依赖财政拨款。

二、为什么说央行既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其独立性又是相对的1、央行要有一定的独立性①央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其业务必须符合金融规律。

②央行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③央行相对于政府的地位、目标、利益诉求及制约因素不同。

④央行与政府形成制约和互补关系,有利于减少全局性失误。

⑤保证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减少地方政府对其分支机构的行政干预,提高央行的调控效率。

2、央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a.金融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使然b.央行的宏观调控仅为国家对经济调控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与总调控目标相一致c.央行履行职责时除采用经济手段外,也需要一些行政手手段,需要政府其他部门的配合,需要政府来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d.在战争和特大灾害等特殊情况下,央行则必须完全服从政府的领导和指挥。

因此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影响力是现实存在的,中央银行根本不可能彻底摆脱政府的影响。

毕竟是政府赋予了中央银行一定程度的独立性,政府当然也可以剥夺其独立性。

所以说央行既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其独立性又是相对的。

「论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论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论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在独立性方面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地方。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指,法律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为确保自主权的有效行使而采取的相关法律措施。

但自中央银行诞生以来,赞成与反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两派争议便没有停止过,至今仍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赞成派赞成中央银行拥有独立性的主要理由是:1.中央银行听命于政府会使货币政策带有通货膨胀的偏向。

2.把中央银行置于政府的控制下,使之更多地受财政部的影响,是非常危险的。

3.货币政策太重要,因而不能把它交给一群政治家去控制,这些人一再表现出缺乏对重大经济问题做出坚定决策而需要的专业知识。

反对派提出下列理由反对中央银行拥有独立性:1.把影响社会经济中几乎每个人的货币政策交给一个不对任何人负责的少数精英集团控制是不民主的。

2.公众认为应对本国经济福利负责的是政府,故政府应控制在决定经济健康运行方面最重要的机构—中央银行。

3.独立的中央银行并非总是成功的运用其自由。

面对上述两种争议我们先来看看人民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体现。

一、中国人民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体现1、在组织上的独立性。

首先,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国务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六条规定,人民银行应当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有关货币政策和金融业运行情况的工作报告。

通过这种间接向权力机关负责的形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国务院的干预。

其次,在人事任免上,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领导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副行长协助行长工作。

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总理提名,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决定,由国家主席任免。

另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各自独立、互无隶属关系的。

2、职能上的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做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当代经济》2010年8月(上)【摘要】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研究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基本理论出发,重点分析了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现状,并对如何完善中央银行独立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依法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金融政策、实施金融调控与监管的特殊金融机关。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金融业监管在维护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对充当金融体系最后稳定器的中央银行尤为突出。

自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以来,对于转轨时期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讨论始终是一个热点问题。

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进行全面深刻的研究、发现问题并对症下药,这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简述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执行金融监管、调控与服务的过程中应依法享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和职权,并在人事、财务、组织管理体制诸方面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费雪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划分为目标的独立性和手段的独立性两个主要方面。

货币政策目标的独立性指中央银行不需要追随政府财政政策目标的走向而拥有自主决定货币政策目标的权力;而其手段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它拥有自主运用政策手段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权力。

中央银行要与政府、与政府各部门、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对独立,尤其是要与政府相对独立。

这个问题提出的最初目的是要使其与一般商业银行相对脱离,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专注于中央银行业务。

但随着国家对中央银行影响和干预的加强,中央银行日益沦为“政府的工具”,以至于其固有的职能难以实现。

因此,目前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是强调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相对独立。

2、中央银行独立性是经济稳定运行的保障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以德国、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为代表,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提出了哈佛报告。

结果显示,中央银行的独立程度与经济的良性发展之间成正比。

缺乏独立性的中央银行在运行货币政策时掺杂了太多的政治因素。

政府为了使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就得降低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然后施行高于通货膨胀预期的实际通货膨胀率,因为这个偏差可以意味着政府债务的萎缩,能扩大就业和增加产出。

当这个理论扩张到货币政策领域,尽管经济上获得了短期的过度扩张,却直接影响了未来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货币政策只是一个工具,一个时期内兼顾多重目标将降低政策的有效性。

政府追求经济的增长和失业率的降低,就需要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税率,增加政府支出,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而总需要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通货膨胀,与物价稳定这一政策目标相冲突。

相反,中央银行配合政府实施充分就业等目标,将降低其独立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二、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现状评价1984年我国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职能的完全分离标志着我国央行独立性的建立,此后国务院对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995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下简称《人行法》)作为新中国第一部金融法律,是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基石,2003年12月27日通过了修正案,进一步确定了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

经历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使得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增强,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组织机构及人事的非独立性《人行法》第2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由于中央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的与部委平级的机构,其重大货币政策的制定要经过国务院的批准,因此独立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其行长由国务院总理提名,由全国人大决定,其任期与总理一致,这种体制的设定很难回避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左右。

除此之外,中国人民银行其他官员的任职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金融机关人事渗透过多,使中国人民银行在人事上产生两方面的弊病:高度的行政依附性和欠缺广泛的代表性。

2、双重目标的冲突从世界各国宏观调控的运作经验得出,现代政府主要的经济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却应当以稳定货币为基本目标。

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当保持增长这个目标被放到更高的高度时,稳定币值和促进经济增长这两个政策目标就显得非常不协调。

当中央政府因投资行为而出现大量财政赤字时,不可避免地要求中央银行加快生产货币速度,周而复始,中央银行稳定货币的政策目标就更难实现了。

3、经济上对财政的依赖中国人民银行的重大货币政策,如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须报国务院批准后方能执行,那么央行和政府的经济目标不一致或者存在偏差的情况下,就会导致中央银行长期货币政策目标难以实现。

《人行法》第28、29条分别规定了中国人民浅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金建平(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06)财经论坛102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当代经济》2010年8月(上)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每年的贷款有相当部分投向由财政支出负担的项目,如对国有企业亏损的补贴、建设公共基础设施。

这样的赤字货币化使得货币政策服务于政策,中央银行缺乏对货币政策的实际控制权。

三、增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建议我国的宏观经济稳定性差,但央行不能自主灵活地运用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灵活地调节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经济的发展,所以应该尽快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稳定币值的单一目标有助于政府重视经济结构的调整,能更好地扩大有效需求来刺激经济的增长。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币值稳定”过于笼统,不具有可操作性。

明确“币值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可以把货币政策从维护汇率稳定的约束中解脱出来,使货币政策完全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进行选择,中央银行可以以控制通货膨胀目标为依据,顶住各方面压力,合理制定货币政策。

2、增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权的独立性根据《人行法》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只有部分决策权,一般事项自行决定,重大事项需报国务院批准。

中国人民银行没有货币政策的决策权。

货币政策委员会仅是咨询议事机构,仅仅享有建议权,没有执行力。

从世界范围看,把稳定币值作为中央银行首要的或唯一的目标并取得较好经济效果的中央银行,它们的法律地位一般都很高,独立性很强。

所以,如何按照自己的意图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不受任何人、任何部门的干预和影响,仍然是将来中国人民银行真正实现目标独立性应该努力的方向。

3、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维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Kydland 和Prescott (1977)提出的“动态不一致性”。

“动态不一致性”的提出促使政策制定者必须遵从有约束力的规则来消除政策改变的可能性,提高政策的可信度,消除“动态不一致性”导致的政策无效性。

货币政策的制定计划与目标应当向公众公开,增强其透明度不仅可以迅速有效地提高中央银行可信度,而且将促使央行更严格地遵从其之前宣布的政策。

有关研究还发现,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会降低通货膨胀率,那些货币政策透明高的国家往往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成本也更低。

在降低通胀目标下,央行公布其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的预测,这样就为外部监管提供了可能性,进而获得公众对央行独立性及其货币政策的支持。

4、进一步强化人民银行行长负责制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制使增加透明度更加复杂化,最终政策的出台往往是妥协的结果,一旦政策失败,责任到底由谁来承担并不清楚。

而且委员会制定决策形成一致意见的过程迟缓,尤其在情况迅速变化或分歧较多的时候,因此需要一些程序增强集体负责制的优势并减少其缺陷。

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行长负责制,但是中国人民银行法并没有对行长的责任作出具体的规定。

在授权的同时,法律应该对行长任职资格、解职条件、任职年限作出明确的规定。

5、加强立法,处理好与财政部的经济关系中央银行经济独立性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与财政的资金关系。

《人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法律尽管确定了中央人民银行在资金上不受财政部的制约,但在实际工作中被操作的情况时常发生。

面对这种处境,人民银行不仅必须依法办事,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坚决杜绝向财政透支和无条件贷款,而且应相应增加有关财政部向人民银行的贷款额度、借款方式、借款期限等相关条款以及违反者的法律责任。

中央银行既要与财政部密切合作,又要依法保持资金的独立性。

6、增强中央银行的政治地位,提高政治独立性增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最终目标是组织上独立于政府,隶属于全国人大,使其免受政府短期政策的左右,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

健全货币政策委员会职能并提高它的地位,实现货币政策委员会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

建立一个主要由经济学领域的资深学者及各行各业代表组成并有货币决定权的货币政策委员会。

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任期应该超过政领导人的任期,并且两者应适当错开;委员的解聘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决定,而不是政府;应取消政府的投票权,只有货币政策建议权。

同时,为保证货币政策决策的独立、稳健、权威,在其职责和表决程序等方面要有更高层次的明确规定。

【参考文献】[1]朱大旗:金融法(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金山: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基于协整分析方法和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9(5).[3]吴昊: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蔡志刚: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货币政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5]孙凯、秦宛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探讨[J].金融研究,2005(1).[6]王广谦:中央银行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刘福寿:加强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之悖论[J].财经科学,2004(6).[8]高远、王世磊:中央银行独立性、收入不平等与通货膨胀———来自中国的实证检验[J].当代经济科学,2005,27(3).[9]范方志、苏国强: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J].经济纵横,2005(10).[10]解川波: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M].西南财大出版社,2009.[11]孙凯、秦宛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探讨[J].金融研究,2005(1).[12]杨潇:试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法律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0(1).[13]张鹤、张代强、姚远、张鹏:货币政策透明度与反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2009(7).(责任编辑:胡婉君)财经论坛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