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孤波和孤子

合集下载

孤立波与孤立子

孤立波与孤立子

孤立波与孤立子王振东摘要简要阐述了孤立波与孤立子发现和研究的历史,并由此可看出力学基础研究的深刻意义。

关键词孤立波孤立子力学基础研究现代自然科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非线性科学贯穿着数理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和地球科学,成为当代科学研究重要的前沿领域。

孤立波与孤立子正是推动非线性科学发展的重要概念之一,而此概念最初的提出,正好又来源于流体力学的研究。

孤立子起源于孤立波,它已在非线性光学、磁通量子器件、生物学、等离子体及光纤孤立子通讯等一系列高科技领域有了令人瞩目的应用,所以了解孤立波与孤立子的研究历史,对于学习与研究力学史和科学史,均是很有必要的。

孤立波的发现历史拉塞尔(John Scott Russell 1808~1882,注:曾有译为罗素,现根据周光坰先生所译,译为拉塞尔)是苏格兰一位优秀的造船工程师,对船体的设计有独到的见解,作过重要的贡献。

1834年8月为研究船舶在运动中所受到的阻力,他在爱丁堡格拉斯哥运河中,牵引船舶进行全尺寸的实验与观测。

最初,牵引船舶的动力是两匹马,以后改用滑轮和配重系统。

在实验中,他观察到一种他称作孤立行进波的现象。

当时他骑着马追踪观察一个孤立的水波,在浅水窄河道中的持续前进,这个水波长久地保持着自己的形状和波速。

这一奇妙现象的发现,就是孤立波和现今关于孤立子研究的起始。

拉塞尔后来在做学术报告和发表文章时,是这样描述他的发现的:“我把注意力集中在船舶给予流体的运动上,立刻就观察到一个非同寻常而又非常绚丽的现象,它是如此之重要,以致我将首先详细描述它所表现出来的外貌。

当我正在观察一只高速运动的船舶,让它突然停止时,在船舶周围所形成的小波浪中,一个紊乱的扰动现象吸引了我的注意。

在船身长度的中部附近,许多水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廓线很清楚的水堆,最后还出现一尖峰,并以相当高的速度开始向前运动,图1 拉塞尔像到船头后,继续保持它的形状不变,在静止流体的表面上,完全孤立地向前运动,成为一孤立行进波,直到河道的转弯处才开始消失掉。

光孤子通信介绍

光孤子通信介绍

光孤子的形成机理
1973 年, Hasegawa 和 Tappert 首次提出“光孤子”的 概念,并从理论上推断, 无损光纤中能形成光孤子。他 们认为, 当光脉冲在光纤中传播时, 光纤的色散使得光 脉冲中不同波长的光传播速度不一致,结果导致光脉冲展 宽,限制了传输容量和传输距离。但当光纤的入纤功率足 够大时, 光纤中会产生非线性现象, 它使传输中的光脉 冲前沿群速度变大, 后沿群速度变小, 其结果是使脉冲 缩窄。当光脉冲的展宽和压缩的作用相平衡时,就会产生 一种新的光脉冲, 形成信号脉冲无畸变传输, 这时的光 脉冲是孤立的, 不受外界条件影响, 因此称为光孤子
图2是二阶孤子的传输。它是以二 阶色散距离为周期, 周期性的发生 吸引和排斥, 也就周期性的出现一 个峰值。
图3是三阶孤子的传输, 在传输 过程中很快分裂, 除两侧两个大 的孤子外,中间激起第三个孤子。
( 4 )光孤子碰撞分离后的稳定性为设计波分复用 提供了方便;
( 5 )导频滤波器有效地减小了超长距离内噪声引 起的孤子时间抖动; ( 6 )本征值通信的新概念使孤子通信从只利用基 本孤子拓宽到利用高阶孤子,从而可增加每个脉冲 所载的信息量。光孤子通信的这一系列进展使孤子 通信系统实验已达到传输速率 10~20Gbit/s ,传输 距离13000~20000公里的水平。
研究方向
1.掺杂光子晶体光纤产生光孤子所需泵浦功率的研 究
2. 非 线 性 效应、光纤、光纤放大器等对光孤子在光 纤中的传输特性的影响 3.光孤子改变了光网络中数据的编码方式,并可延 长再生距离,从而可以大幅度削减传输成本。
光子晶体光纤的总色散 D(λ) 可表示为D(λ) ≈ D ω (λ) + D m (λ), (1)式中, D ω (λ) 为波导色散, 与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密切相关;D m (λ)为材料色散, 与材料折射率有关。D( λ) = 0 处 的 波 长 为 零 色 散 波 长 ,D(λ) <0 的 区域为光纤的正常色散区, 反之为光纤的反常色散 区色散效应导致光脉冲不同频率分量运动速度不同 , 使得脉冲在传输过程中展宽

光孤子

光孤子

然而,若这一磁场变得再强一些、再大一些,则磁场中会存在一点,在此处将产生孤子式磁涡旋,它能渗透或开隧进入超导体。实际上,这是一个孤子穿过另一个孤子。
光子着稳定的形状的某种波形。所谓空间光孤子,就是光束宽度或者说光束截面不会发生变化的光束。举个例子吧,比如手电发出的光照到墙 上时会出现一个远比手电截面大的多的光截面,而如果它发出的光照到墙上时出现一个和自身一样大的光截面,那就叫空间光孤子了。
3 Ferrando, M. Zacarés, P. Fernandez de Cordoba, D. Binosi and J. Monsoriu, Spatial soliton formation in photonic crystal fibers, Opt. Express 2003(11): 452-459
由于孤子具有这种特殊性质,因而它在等离子物理学、高能电磁学、流体力学和非线性光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973年,孤立波的观点开始引入到光纤传输中。在频移时,由于折射率的非线性变化与群色散效应相平衡,光脉冲会形成一种基本孤子,在反常色散区稳定传输。由此,逐渐产生了新的电磁理论——光孤子理论,从而把通信引向非线性光纤孤子传输系统这一新领域。光孤子(soliton)就是这种能在光纤中传播的长时间保持形态、幅度和速度不变的光脉冲。利用光孤子特性可以实现超长距离、超大容量的光通信。
而光子晶 体,其本质是周期性的光结构。周期性结构光学介质系统由于其独特的关于光传输的控制等一些特性近几年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兴起了人们对周期性光结构中的 非线性光传输,即对非线性效应和周期性效应相互作用的研究,包括耦合波导阵列中的分立孤子,光子晶体光纤中的空间孤子,以及光晶格中的空间孤子等。一方 面,这类系统将是发展全光开关器件的理想元件。光孤子对于高速率远距离大容量的全光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孤子通信技术的商用化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另一方 面,光孤子与周期光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同时也将促进其他领域孤子研究的发展,比如像生物分子链,固体物理中电子波所遇到的晶格结构,以及玻色-爱因斯坦凝 聚中的周期光学势阱。所有形式的孤子具有共同的物理本质和行为特征,借助于周期型光结构中的光孤子,将帮助理解和探索其他孤子的研究和物理机制。因此,这 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光孤子研究领域新兴的方向。

“孤子”及计算机数值方法

“孤子”及计算机数值方法
i = 0,1,2, L , M , j = 0,1,2, L , N
(7)
基于离散格式(7)的方程(1)求解步骤如下:
Step1 给定定解条件。 初始条件为 u(x1, 0)=3vsech2(
的边值条件,由周期性延拓(u(x,t)=u(x+xm,t))而确定。
v x1 )。 对于 x=0,和 x= x m 2
1
他们于是发展了一套数值和解析相结合研究非线性方程方法, 即从数值结果和图 形显示中获得定性启示, 再尝试用解析方法给与证明,然后再用数值分析检验解 析的推论,如此循环,步步深入。乌勒姆将这种方法称为“计算协同学” 。在之 后的短短几年里,人们获得了大量关于 KdV 方程和一大批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 解析结果。 研究表明,包括 KdV 方程的许多偏微分方程都有孤立波解。可见孤立波是 自然界里一种既特殊而又不难见到的波动现象。 3.“孤立子”的性质和它在光通信中的应用 1)碰撞稳定性 科学家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发现两个孤立波可以相遇、碰撞,而且分离 之后波包的形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人们把具有稳定碰撞特性的孤立波称为“孤立子”或称“孤子”(soliton)。 孤立子光脉冲的碰撞稳定性为设计波分复用提供了方便。 2)孤子脉冲的不变性 由于孤立子光脉冲在光纤中传播时具有稳定不变的能量与波形,人们想到了 将孤子应用于光纤通信技术。 我们注意到,目前的光纤通信技术采用低强度光脉 冲的线性通信方式。 低强度光脉冲在光纤中传播不可避免地产生色散,从而造成 光脉冲的加宽与变形,这大大地影响到光信息传送的质量与距离。为了长距离、 高质量的传送信息, 必须在传送路程上设置许多造价很昂贵的的中继站。采用孤 立子进行通信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光学孤立子虽然在 传播 时能够保持稳定的能量 和波形,但是仍有 某 些 因 素 (例如光纤内部的微小瑕疵) 可能造成孤立子的能量损失。不过人们想到了在光 的传播过程中给孤立子补充能量的办法,而不用设置中继站。拉曼泵浦技术可以 实现对孤立子能量损失的补充。 该技术的实质是:当两列不同频率的光波在光纤 中共同传输时, 如果它们的能量足够大,高频的光波会将其部分能量转移给低频 的光波,其基本工作原理如图 1 所示[2]。 在传播过程中,光学孤立波将通过与泵浦波(980nm)的相互作用而获得能 量。1988 年,采用周期性增益补偿,进行了 4000km 的长距离试验,现在已有成 功地进行了近万 km 长距离试验的报道。 由于孤立子的种种奇特的性质,在未来长距离、高速、大容量通信中,光孤 立子通信展现出了诱人的美妙前景。

光孤子发展及应用

光孤子发展及应用

光孤子自从197‎3年被Ha‎s egaw‎a和Tap‎p ert提‎出以后,引起了人们‎广泛研究。

空间光孤子‎是光束在传‎播过程中由‎非线性效应‎平衡衍射效‎应的结果,空间光孤子‎一直是非线‎性光学研究‎前沿。

光孤子在全‎光网络,光通信以及‎光逻辑器件‎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在Snyd‎e r和Mi‎t chel‎l开创性地‎提出强非局‎域下空间光‎孤子模型后‎,有关强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的孤子‎研究在近几‎年一直是热‎点。

Guo等在‎理论上提出‎和论证了在‎强非局域下‎孤子传输会‎出现大相移‎现象,为逻辑门和‎光开关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但是Sny‎d er模型‎为简化的理‎想模型,在真实的物‎理系统中,光束的传输‎将变得更加‎复杂,而且理论和‎数值模拟表‎明,高阶孤子不‎能够稳定传‎输。

在不同非局‎域程度下,不同非线性‎介质中的光‎孤子的传输‎性质以及孤‎子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定义孤子(Solit‎o n)又称孤立波‎,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超短‎脉冲,或者说是一‎种在传播过‎程中形状、幅度和速度‎都维持不变‎的脉冲状行‎波。

有人把孤子‎定义为:孤子与其他‎同类孤立波‎相遇后,能维持其幅‎度、形状和速度‎不变。

孤子这个名‎词首先是在‎物理的流体力学中提出来的‎。

1834年‎,美国科学家‎约翰·斯科特·罗素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在一条窄河‎道中,迅速拉一条‎船前进,在船突然停‎下时,在船头形成‎的一个孤立‎的水波迅速‎离开船头,以每小时1‎4~15km的‎速度前进,而波的形状‎不变,前进了2~3km才消‎失。

他称这个波‎为孤立波。

其后,1895年‎,卡维特等人‎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人们对孤子‎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并先后发现‎了声孤子、电孤子和光‎孤子等现象‎。

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孤子是物质‎非线性效应‎的一种特殊‎产物。

最新光孤子PPT

最新光孤子PPT
• 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研制的EDFA,具有增益高、噪声低、增益特性 与光偏振状态无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光端机的发送端加后置式 掺饵光纤放大器,在接收端加低噪声前置掺饵光纤放大器,则可以使 2.488Gbit/s系统具有跨越100~250km无中继距离的能力。可大大降低
中继成本。
光孤子
发展前景
接叫KdV方程)。关于实自变量x 和t的函数φ所满足的KdV方程形式如 下:
• KdV方程的解为簇集的孤立子(又称孤子,孤波)。
光孤子
研发历程
• 1)1973~1980年为第一阶段:首先将光孤子应用于光通信的设想 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A.Hasegawa于1973年提出的,他经过严格的数 学推导,大胆地预言了在光纤地负色散区可以观察到光孤子的存在,
光孤子
形成机理
• 一束光脉冲包含许多不同的频率成分,频率不同,在介质中的传播速 度也不同,因此,光脉冲在光纤中将发生色散,使得脉宽变宽。但当 具有高强度的极窄单色光脉冲入射到光纤中时,将产生克尔效应,即 介质的折射率随光强度而变化,由此导致在光脉冲中产生自相位调制, 使脉冲前沿产生的相位变化引起频率降低,脉冲后沿产生的相位变化 引起频率升高,于是脉冲前沿比其后沿传播得慢,从而使脉宽变窄。 当脉冲具有适当的幅度时,以上两种作用可以恰好抵消,则脉冲可以 保持波形稳定不变地在光纤中传输,即形成了光孤子,也称为基阶光 孤子。若脉冲幅度继续增大时,变窄效应将超过变宽效应,则形成高 阶光孤子,它在光纤中传输的脉冲形状将发生连续变化,首先压缩变 窄,然后分裂,在特定距离处脉冲周期性地复原。
光孤子
Thank you
光孤子
• (3)可以不用中继站:只要对光纤损耗进行增益补偿,即可将光信 号无畸变地传输极远距离,从而免去了光电转换、重新整形放大、检 查误码、电光转换、再重新发送等复杂过程。

光孤子

光孤子

2014 年春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读书报告、研究报告)考核科目:光波耦合理论学生所在院(系):理学院物理系学生所在学科:光学姓名:王磊学号:13S011062学生类别:统招光折变空间孤子的基本理论1 引言“孤子”是非线性科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对象。

最早发现并给予科学记载的孤子现象可追溯到1834年,英国科学家Scott Russell在一条浅且狭窄的河道中的观察到一个轮廓分明的圆形水峰向前行进,在行进的过程中水峰的形状和速度都不变,水峰两侧的河水依然保持平静如初。

Russell认为他所观察到的这个水峰是流体运动的一个稳定解,并称之为“孤立波”。

六十多年后,荷兰著名数学家Korteweg和de Vires建立了描述浅水波运动的KdV方程,证明了孤子波的存在。

1995年,美科学院院士Kruskal和物理学家Zabusky提出,孤立波在等离子体中发生碰撞后保持各自的波形不变,且能量和动量守恒。

根据孤立波的这一特点,他们将其命名为“孤立子”,简称“孤子”。

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在光折变介质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空间孤子——光折变空间孤。

所谓空间孤子指的是光束的线性衍射效应和非线性的自聚焦效应达到平衡时的光束波形保持不变(图1)。

光折变空间孤子则是指存在于具有光折变效应的电光材料中空间光孤子,这种空间孤子对入射光强没有明显的阈值要求,其成因为光照情况下,光折变介质内部可以激发出自由电荷,这些自由电荷或因浓度梯度扩散,或在电场作用下漂移,或由光伏效应而产生迁移运动,造成正负电荷的分离,从而产生空间电荷场,在线性电光效应作用下空间电荷场会使晶体中形成折射率透镜或是波导,就会对光束产生一定的空间约束会聚作用,从而抵消由于衍射导致的波形展宽,使得光束能够保持空间波形不变的在晶体中传播。

图1 空间光孤子形成示意图。

实线为光束强度空间包络,虚线为光束波前。

(a)光束发生自聚焦; (b)光束发生衍射展宽; (c)孤子传播2 光折变空间光孤子分类根据折射率的变化情况,可以将稳态光折变空间光孤子分为两大类:一是非中心对称光折变空间光孤子,其折射率的变化遵从线性电光效应(普克尔效应);二是中心对称光折变空间光孤子,其折射率的变化遵从二次电光效应(克尔效应) 。

光孤子产生背景

光孤子产生背景
光孤子产生背景
制作人:周伟
通信1321
光孤子简述
• • 1.1 常规光纤通信向前发展的阻力 我们知道光纤的损耗和色散是限制线性光纤通信系 统传输距离和容量的两个主要因素,尤其在 Gbit/s 以上的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将起主要作用, 即由于脉冲展宽将使系统容量减少,传输的距离受 到限制。 光的色散指的是由于物质的折射率与光的波长有关 系而发生的一些现象。对于一定物质,折射系数 n是 波长人的一定函数: n=f(λ ) 决定折射率n随波 长入而改变快慢的量,称为物资的色散。 色散怎样使光脉冲信号在传输时展宽;是光纤的色 散,使得光脉冲中不同波长的光传播速度不一致, 结果导致光脉冲展宽。
展望
• • 4.2 展望 光孤子通信以其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令世人瞩目, 尤其是EDFA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几十至几百吉比特率,几 千至几万公里的信息传输变得轻而易取。如此美好的应用 前景、如此诱人的事业,一定会吸引国内外众多科技人员 为之努力贡献。本世纪初叶就会看到光孤子通信实用化的 到来。在结束本文之前我们用图 2结尾。图2光孤子通信的 现状与展望。 从图2可见,三个座标分别表示传输距离、传输速度和 EDFA的性能,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目前的现状,三个轴所 表示发展方向,表示未来的前景和达到的性能指标。

2)1981~1990年为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关键部件的研 制。自从70年代初提出光孤子的概念以来,由于以后的十 多年未能有效地观察到光孤子的存在,直到 1983年,美国 贝尔实验室的Mollenauer研究小组首次研制成功了第一支 色心锁模孤子激光器 CCL,从而揭开了实验研究的序幕。

3)1991年一现在为第三阶段:主要工作是建立实验系统 并向实际应用迈进。在这阶段,半导体激光器和 EDFA在光 孤子通信试验系统中的成功应用,拉开了光孤子通信走向 实用化的序幕。科学家认为,本世纪初,全光通信将走向 实用化。

孤子理论在光通信中的应用

孤子理论在光通信中的应用

孤子理论在光通信中的应用光通信作为一种高速、大容量的通信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光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光通信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引入了孤子理论,使得光通信得以更好地应用。

孤子理论,又称孤立子理论,是一种描述非线性波动现象的数学模型。

在光通信中,光信号会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色散、非线性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信号的衰减和失真,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而孤子理论则可以通过调整光信号的特性,使得信号能够在传输过程中保持稳定,并减小信号衰减的程度。

首先,孤子理论在光通信中的应用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速度。

传统的光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速度受到光纤中的色散效应限制。

而孤子理论可以通过调整信号的频率和相位,使得信号能够在光纤中以孤子的形式传输。

孤子是一种特殊的波形,具有自恰性和相干性等特点,可以在光纤中保持稳定的形态。

这样一来,信号的传输速度就可以大大提高,从而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高速通信的需求。

其次,孤子理论在光通信中的应用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

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非线性效应的影响,导致信号衰减和失真。

而孤子理论可以通过调整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使得信号能够在传输过程中保持稳定,并减小信号衰减的程度。

这样一来,信号的传输距离就可以得到有效延长,从而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远距离通信的需求。

此外,孤子理论在光通信中的应用还可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在光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如噪声、散射等。

而孤子理论可以通过调整信号的特性,使得信号能够在传输过程中保持稳定,并减小干扰的程度。

这样一来,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保证了通信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之,孤子理论在光通信中的应用为光通信系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通过调整信号的特性,孤子理论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速度、传输距离和抗干扰能力,从而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高速、大容量、稳定的通信需求。

孤立子理论初步

孤立子理论初步

α
θ t + αθθ x + θ xxx = 0
为常数。
(KdV)
θ t − θ xxx = 0 θ t + θθ x = 0
(KdV)方程具有孤子解:
(1) (2)
(KdV)
θ ( x, t ) =
a, x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常数。
12
α
a sec h [a ( x − 4a t − x0 )]
2 2 2
sec hx = 2(e + e )
为守恒密度。 证明 当 α = −6 KdV方程: (KdV)
θ t + αθθ x + θ xxx = 0
可以写成: θ t 故 I1 ≡ θ
1 2 2
+ (θ xx − 3θ ) x = 0
2
1 2 2 x
为守恒密度。将KdV方程乘以 θ ,得:
( θ ) t + (θθ xx − θ
故 I 2 ≡ θ 2 为守恒密度。
− 2θ ) x = 0
3
(KdV) θ t + αθθ x + θ xxx = 0 ∂ 将KdV方程乘以 θ 2 ,以及将其用算子 θ x ( ∂x ) 作用两边, 两式相加,得:
(θ + θ ) + (− θ + 3θ θ xx
3 1 2 2 x t 9 2 4 2
− 6θθ + θ xθ xxx − θ ) = 0
其中: 做变换:
θ

f (θ ) 3α
C3
=

ξ
0


f (θ ) = −(θ − C1 )(θ − C2 )(θ − C3 )

物理学中的孤子

物理学中的孤子

物理学中的孤子:•孤波是物理世界中混沌的对立面,驱动与耗散竞争产生混沌,也可以产生孤波。

•已经有相当数量的非线性微分方程存在孤子解。

与此同时,也在若干物理现象中发现了孤波行为。

• F. Calogero和A. Degasperis在“Spectral Transform and Solitons”(1982)一书中给出了四十多个具有孤波严格解的微分方程。

•此处列出几个物理中的孤波效应。

•(1) KdV方程:描述弱非线性与弱色散现象,如浅水波、固体中热脉冲、纵向弹性色散波的传播、等离子体的离子-声波等等:•(2) 非线性薛定谔NLS方程:描述弱非线性与强色散现象,如单模光纤中的光孤子、一维海森堡磁体、电介质中强激光的自聚焦、流体力学中的涡旋:•(3) sine-Gordon (SG)方程:描述如电荷密度波、自旋密度波、约瑟夫逊结中的磁通量子、超离子导体、位错传播、铁磁体Bloch 畴壁、自旋传播等现象:•(4) ϕ4 方程:描述一维晶体的位移相变,是场论模型方程,因为哈密顿K含有ϕ4 而得名。

•(5) Double sine-Gordon (DSG)方程:描述3He中的B相,原子共振跃迁等等现象:•上述(3)~(5)同属于Klein-Gordon方程的特例,它可以表示为下述一般形式:•F(u)=±sin(u)时为SG方程,F(u)=ϕ-ϕ3时为ϕ4方程,F(u)=±[sin(u)+ηsin(u/2)]时为DSG方程。

孤子的基本性质:•大致分析一下形成孤子的物理条件。

先看微分方程:•这是通常的弦振动方程,线性无色散,u为任意函数,通解为:•g(x-at)表示t=0时波形g(x)的波在t时刻向右平移at距离,即右行波;而f(x+at)表示左行波。

•这一方程没有什么实际物理,相比较看微分方程:•也是线性方程,但是包含色散项u xxx,其通解为:•ω为圆频率,k=2π/λ为波数,λ为波长,ω=k3,相速为ω/k=k2与k 有关,即所谓色散。

孤立子及其应用ppt课件

孤立子及其应用ppt课件
• 扭状孤立波(kink-shape solitary wave)
• 如果一个发展方程的孤立波,在与其它孤立 波相互作用后,仍保持其波形和波速不变,仅 有相位发生变化,则称这种孤立波为孤立子.
• 孤立子的形状有多种多样: 除钟状孤立子,环 状孤立子,扭状孤立子,还有包络孤立子,反孤 立子,哨孤立子,呼吸孤立子等等.
• 令人遗憾的是,Fermi等人当时只在频率空 间考察这个实验,未能发现孤立波解,没 有得到正确的解释,就这样与孤立子理论 失之交臂。后来人们把晶体看成是具有质 量的弹簧联接的链条,并近似模拟这种情 况,Toda研究了这种模式的非线性振动, 果然得到了孤立波解,使FPU问题得到了 正确解答。
• FPU问题的出现和解决,依赖于刚诞生不 久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它第一次通过数值 计算的手段向人们证实了孤立波的存在, 从而进一步激起了人们对孤立波研究的兴 趣。1962年,Perring和Skyrme将SineGordan方程用于基本粒子的研究,他们的 计算结果表明,这样的孤立波并不散开, 即使两个孤立波碰撞后也仍保持原有的形 状和速度。
出了流体中单向波传播的数学模型,即后 来著名的KdV方程,其运动方程是
3
t 2
g l
( 2
x 3
12
2
1
3
2
x 2 )
• 作适当的自变量和未知函数的线性变换, 可得标准的KdV方程
ut 6uux uxxx 0
• 这里η为相对于静止水平面的波峰高度,l是 静水深度,g是重力加速度,α,σ均为与水 的密度、表面张力有关的物理常数。他们 对孤立波现象做了较为完整的分析,并从 方程求出了行波解,它属于周期性椭圆函 数,所以称为椭圆余弦波,在波长趋于无 限情形,它描述Russell所发现的孤波的运 动,而且波形是sech平方函数。

孤子存在证据与数学推导

孤子存在证据与数学推导

孤子存在证据与数学推导孤子存在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数学问题,它涉及到非线性方程中的孤立波现象。

本文将通过数学推导和相关证据来探讨孤子存在的奥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孤子。

孤子是指一种特殊的波动现象,它在传播过程中能够保持自身形状和速度不变。

与其他波动不同的是,孤子能够保持其形式并且不被外界扰动所破坏。

这种现象在许多科学领域中都有应用,例如光学、水波和量子力学等。

孤子的数学描述可以通过非线性方程来实现。

其中一个经典的例子是所谓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onlinear Schrödinger Equation),即NLSE方程。

在一维情况下,此方程的形式可以表示为:i∂u/∂t + ∂²u/∂x² + δ|u|²u = 0其中,u代表波函数,t代表时间,x代表空间坐标,δ代表非线性系数。

上述方程可以简化为一维情况下的孤子方程:i∂u/∂t + ∂²u/∂x² + δ|u|^2u = 0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推导和相关证据来证明孤子的存在。

首先,我们考虑NLSE方程的归一化形式。

为了简化计算,我们引入归一化变量和尺度变换:ψ(x, t) = √(κ)u(ξ,τ)ξ = κxτ = κ²t将上述变量代入方程中,可以得到:i∂ψ/∂τ + ∂²ψ/∂ξ² + g|ψ|²ψ = 0其中,g = κ²δ代表归一化非线性系数。

接下来,我们使用哈密顿变分原理来推导NLSE方程的变分表达式。

通过将ψ(x)替换为ψ˜(x) + δψ(x)的形式,并忽略所有二阶项和高阶项,可以得到:∫[(iψ˜*∂ψ/∂τ - iψ∂ψ˜*/∂τ) + (|∂ψ˜/∂ξ|² - |∂ψ∂ξ˜*|²) + g(|ψ˜|²ψ + ψ˜|ψ|² - ψ˜*ψ² - ψ*ψ˜*|ψ|²)]dξ = 0通过部分积分,我们可以得到:i∫(ψδψ* - ψ*δψ)dξ + ∫(|∂ψ/∂ξ|² - |∂ψ*∂ξ|² + g(2|ψ|²ψ˜ + ψ˜|ψ|² -ψ˜*ψ² - ψ*ψ˜*|ψ|²))dξ = 0为了使上述方程对于任意的δψ成立,我们可以得到变分表达式:i∂ψ/∂τ + ∂²ψ/∂ξ² + g|ψ|²ψ = 0正是这个变分表达式证明了孤子的存在性。

孤子在非线性介质中的表现与特性

孤子在非线性介质中的表现与特性

孤子在非线性介质中的表现与特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物质的性质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物理学中,孤子(solitons)是一种特殊的波动现象,它们能够在非线性介质中孤立地传播,而不会因为波的弥散或者耗散而消失。

本文将就孤子在非线性介质中的表现与特性展开讨论。

一、孤子的定义和起源孤子最早由物理学家约翰·斯科特·罗素在19世纪提出。

他发现,在水沟中一块岩石的附近,准确地来说是在一处水流较慢的地方,会形成一种特殊的波动现象,这种波动现象能够在水面上保持稳定并且不衰减。

他将这种现象比作一种"孤独的波浪",即孤子。

二、孤子的特性1. 稳定性孤子的最显著特征就是稳定性,它能够在非线性介质中保持不变。

与传统的波动现象不同,孤子具有自聚焦和自调节的能力,这使得它能够在传播过程中保持形状和能量不变。

2. 非线性相互作用在非线性介质中,孤子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能够导致孤子合并或者分裂,从而产生新的孤子。

这种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孤子在非线性介质中的重要表现之一。

3. 速度可控性在非线性介质中,孤子的速度并不受介质的传播速度限制,而是由孤子本身的性质决定。

这意味着孤子的速度可以通过适当的调节来实现控制,从而在光纤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孤子的应用孤子作为特殊的波动现象,在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光纤通信孤子在光纤通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孤子具有稳定性和速度可控性的特点,它们能够在光纤中传输信息而不会发生衰减。

这使得光纤通信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和更大的传输距离。

2. 激光科学孤子在激光科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调控激光器的工作参数,可以产生孤子激光。

这种孤子激光具有极短的脉冲宽度和高峰值功率,因此在激光加工、光学成像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3. 量子信息处理孤子还可以在量子信息处理中发挥作用。

由于孤子的稳定性和非线性相互作用能力,它们可以用于存储和传输量子信息。

孤立波

孤立波

2.孤立波与孤立子
孤立波类型
( i )波包型 (ii)凹陷型 (iii)扭结型 (iv)反扭结型 ( i )、(ii) 两种是在 x 时,
u( x ) 0
(iii)、(iv) 两种是在 x 时, u(x) 趋近于不同的数 值
第二节 KdV 方程
1. 波动中的非线性会聚效应
KdV方程的孤立波解
设方程的解为 u u( x v0t ) u( ) 方程变为 整理后
u u 3u ( v) 3 0 t x x
u u u 2u u v0 2 0
v0
u 3u (u ) 3 0
由色散关系可求得波的群速
2 w v0 k vg 2 2 k v0 k m2
线性波动方程与色散关系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iw , ik t x
于是便可以在波动方程与色散关系之间建立直接的对应。根据对应关系,可 以由色散关系直接构造出波动方程来。
3. KdV 方程
d = dx dt = kdx wdt = 0 x t
v dx w dt d 0 k
2.波动中的色散
色散波
一个波动可以看成许多平面波(谐波)w1、w2、w3… 的合成:
w k w vg k
v
如果所有谐波都以同一的速度行进,w1/k1w2/k2=...=常数,是非色散波; 如果每个谐波都有不同的行进速度, w/k≠常数,是色散波。 色散波将在传播中因弥散而消失。
1 6
w (k ) k k 3
利用
iw , ik t x
v v 3v 3 t x x
考虑导致波形坍塌的非线性效应

光孤子的简述

光孤子的简述

光孤子的简述人们对孤子现象的研究最早应该追溯到1834年8月,当时苏格兰科学家Russell偶然在狭窄的河道中观察到水的“孤立波”现象。

1895年,荷兰数学家Korteweg和他的学生对浅水波的运动进行研究,建立了著名的KdV方程,并给出了方程的孤立解,从而证明了孤立波的存在。

对于孤子领域的探索与研究可以使我们扩展对基本物理现象和原理的理解,世界上不少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对之很感兴趣,直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光纤通讯的发展,光孤子的研究与探索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其理论及其应用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光通信、光子信息处理、全光网络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孤子的简介光孤子就其形成机制,可分为时间光孤子和空间光孤子,时间光孤子是因为光的群速度色散与非线性自相位调制相互平衡而形成的,由于其特有的一些性质,一直是通讯领域的研究热点;而空间光孤子是因为光束的衍射效应与非线性效应相互平衡而形成的,由于其在全关开关,光路由,光子信息处理,光逻辑门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自上世纪中后期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门领域。

空间光孤子的种类繁多,内容非常丰富,按其直观特性可以分为亮孤子、暗孤子、灰孤子三类。

根据材料对光场响应的不同非线性机理,可将空间光孤子分为克尔孤子,类克尔孤子,二次孤子,光折变孤子等,还可以根据其表现方式进行分类,这样的分类方法不直接与具体的材料发生联系,根据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将空间光孤子分为相干孤子,非相干孤子,离散孤子,非局域空间光孤子,时空孤子等。

非局域空间光孤子是存在于空间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的空间光孤子,所谓空间非局域非线性介质,指的是介质中一点对光场的非线性响应,不仅仅与该点的光场有关,而且与空间中其他点的光场有关,材料的空间非局域性起源于物质内对光场响应的单元的空间相关性,若材料的这种相关性为零,则为局域性材料。

因此,根据光束束宽与介质非线性响应函数相关长度的相对尺度,通常可将非局域程度分为四大类:局域類、弱非局域类、一般性非局域类、强非局域类。

孤波的数学理论与应用

孤波的数学理论与应用

孤波的数学理论与应用孤波是一种特殊的波形,它不像普通的波动一样能够被分解成许多简单的正弦波形。

孤波的产生和演化机制一直是人们探究的热点问题。

而在实际应用中,孤波的存在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方便和益处。

本文将从数学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探讨孤波的相关知识。

一、数学理论1. 孤波的基本概念孤波是指一种特殊的波形,具有在无限大时间和距离下稳定和不衰减的特性。

孤波最初出现在水下的海洋中,后来人们在光、声波等其他波动中也发现了孤波的存在。

与普通波动不同,孤波的能量被高度集中在一个瞬间,而形成极度陡峭的波峰或波谷。

因此,孤波又被称为“孤子”或者“单极子”。

2. 孤波方程孤波方程是描述孤波演化的数学模型,由克里斯托弗·雷蒙德·尼尔斯顿(Christopher Raymond Nilsen)在1965年首次提出。

孤波方程是一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具有非线性和色散的特性。

孤波方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物理学、数学、力学等。

3. 孤波的演变规律孤波的演变规律是指孤波形态和速度随时间演化的规律。

人们认为,孤波的演变规律与孤波方程的性质密切相关。

例如,如果孤波方程具有常数系数,那么孤波的演变规律可通过解析解来描述。

二、应用领域1. 通信孤波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在海底通信中,长距离的信息传输需要大量的中继站。

但是由于中继站之间信号处理的迟滞造成了信号的衰减,最终导致传输效果不佳。

因此,海底通信中的孤波能够实现信息传输的无衰减传输,大大提高了信号传输质量。

2. 石油勘探在石油勘探中,孤波可以用来探测沉积岩中的油气藏。

使用合适的探测器,可以捕获孤波在地层内传播时所产生的信号。

分析这些信号,可以得出有关油气藏的地质结构和排列方式,为石油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3. 非线性光学非线性光学是一种以孤波理论为基础的科研领域。

利用不同材料和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可以制造出一系列基于孤波的光器件,例如激光器、光纤通信器等。

光孤子产生背景

光孤子产生背景
周伟光孤子产生背景通信1321光孤子简述?11常规光纤通信向前发展的阻力?我们知道光纤的损耗和色散是限制线性光纤通信系统传输距离和容量的两个主要因素尤其在gbits以上的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将起主要作用即由于脉冲展宽将使系统容量减少传输的距离受到限制
光孤子产生背景
制作人:周伟
通信1321
光孤子简述


1.2 光孤立子是怎样产生的 1)人们从自然界得到启发 1834年斯柯特鲁塞尔对船在河道中运动而形成水的波峰进行观察,发现当船突然停止时, 原来在船前被推起的水波依然维护原来的形状、幅度和速度向前运动,经过相当长的时间 才消失。这就是著名的孤立波现象。 2)光孤立子产生的机理 孤立子又称孤子、孤立波,是一种特殊形状的短脉冲,光孤立子是光非线性效应的特殊产 物。 在光强较弱的情况下,光纤介质的折射率是常数,即n不随光强变化。但是在强光作用下, 由物理晶体光学的克尔效应可知,光纤介质的折射率不再是常数,折射率增量Δ n(t)正 比于光扬[E(t)]2。又知折射率与相位有一定关系,相位与频率有一是关系,则光强的变 化将造成光信号的频率变化,从而使光的传播速度发生变化。 光纤的群速度色散和光纤的非线性,二者共同作用使得孤子在光纤中能够稳定存在。当工 作波长大于1.3μ m时,光纤呈现负的群速度色散,即脉冲中的高频分量传播速度快,低频 分量传播速度慢。在强输入光场的作用下,光纤中会产生较强的非线性克尔效益,即光纤 的析射率与光场强度成正比,进而使得脉冲相位正比于光场强度,即自相位调制,脉冲后 沿比脉冲前沿运动得快,引起脉冲压缩效益。当这种压缩效应与色散单独作用引起的脉冲 展宽效应平衡时即产生了束缚光脉冲——光孤子,它可以传播得很远而不改变形状与速度。 孤立波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波,它仅有一个波峰,波长为无限,在很长的传输距离内可保持 波形不变。人们从孤立波现象得到启发,引出了孤子的概念,而以光纤为传输媒介,将信 息调制到孤子上进行通信的系统则称作光孤子传输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令(3)的两线性无关的解为:
⎧ Φ = u(ξ ,τ ) + v (ξ ,τ ) (8) ⎨ ⎩ Φ = u(ξ ,τ ) − v (ξ ,τ ) (9) ⎧ uξ = f (v ) (10) 令 ⎨ ⎩ vτ = g( u) (11)
Wuhan University
二、正弦Gordon方程
2、确定 g ( u), f (v ) :
-扭结(孤波解)
t
α2 +1 1−α2 a= , b= 2 2α 1+α
类似的由( 23) → Φ = 4 tanh −1 exp[ατξ + c2 (ξ )] 1 代入( 22) → c2 (ξ ) = ξ + δ
α
Wuhan University
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1.2 孤 波
iΦ t + Φ xx + β ΦΦ 2 = 0 ( 25) ⎧Φ = e i ( kx − vt ) u(θ ) 令⎨ ( 26) ⎩ θ = x − bt ( 25) → uθθ − i ( 2k − b )uθ + (v − k 2 )u + β u 3 = 0 -孤波解 b b 选 k = , v = − a 2 → uθθ − a 2 u + β u 3 = 0 ( 27 ) 2 4 由 x → ∞, Φ ( x ) → 0 β 4 2 2 2 ∫ (27) ⋅ uθ dθ : uθ = a u − 2 u + c 有 : c = 0 β 2 du 2 a+ a − u = dθ 1 2 β 2 → θ = − ln u a2 − u a β 2 u
§1.2 孤 波
12 (1) → uθθθ + 2 uuθ − uθ = 0 (4) a d 12 ∫ (4)dθ : ∫ dθ uθθ dθ + a 2 ∫ udu − ∫ du = 0 6 2 即 uθθ + 2 u − u+c1 = 0 (5) a 6 2 ∫ (5) ⋅ uθ dθ : ∫ uθ duθ + a 2 ∫ u du − ∫ udu + c1 ∫ du = 0 1 2 2 3 1 2 uθ + 2 u − u + c1u + c2 = 0 2 a 2 θ →∞ 使u ( n ) ⎯⎯ → 0(n = 0,1,2, L) → c1 = c2 = 0 ⎯
§1.2 孤 波
⎧(10) ⎧ uξτ = g( u) f ′(v ) (12) → ⎨ ⎨ ⎩(11) ⎩ vξτ = f (v ) g′( u) (13) (12) + (13) : ( u + v )ξτ = g ( u) f ′(v ) + g ′( u) f (v )
(12) − (13) : ( u − v )ξτ = g ( u) f ′(v ) − g ′( u) f (v )
§1.2 孤 波
(14) + (15) : g ( u) f ′(v ) = sin u cos v
g ( u) cos v → = =α sin u f ′(v ) → g ( u) = α sin u (16)
(14) − (15) : g ′( u) f (v ) = sin v cos u
1 f (v ) cos u → = = β → f (v ) = β sin v = sin v (17 ) α sin v g ′( u)
θ →∞
uξ = auθ , uξξξ = a 3uθθθ , 则 uτ = −ω uθ , 12 ω−a
(1) → uθθθ +
2
取ω = a + a 3 ,
Wuhan University
a a 12 (1) → uθθθ + 2 uuθ − uθ = 0 (4) a
uuθ −
3
uθ = 0
一、KdV方程 2、孤波解:
⎧Φ = e i ( kx − vt ) u(θ ) 2 1 ⎧ 1 令⎨ exp⎨ i[ bx − ( b 2 − a 2 )t ]}sec h[a ( x − bt )] ϕ ( x, t ) = a 4 β ⎩ 2 ⎩ θ = x − bt
-巴克朗德(Baklund)变换 2 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iΦ tt + Φ xx + β Φ Φ = 0
Wuhan University
(20) (21)
-巴克朗德(Baklund)变换
二、正弦Gordon方程
4、正弦Gordon方程的解
§1.2 孤 波
Φ ( 22) 由 Φ = 0有( 20) → Φ ξ=2 sin 2 α ( 21) → Φτ=2α sin Φ ( 23) 2 Φ Φ 1 1 Φ ( 22) → ∫ csc d = ∫ dξ → ξ = ln tanh − c1 (τ ) α 2 2 α 4 1 −1 → Φ = 4 tanh exp[ ξ + c1 (τ )] 1
-孤波解
Wuhan University
四、小结
一、KdV方程:
uτ + uξ + 12uuξ + uξξξ = 0 (1)
2 ⎧ u = u(θ ) a δ 2 a 2 令 ⎨ u(ξ ,τ ) = sech [ξ − (1 + a )τ + ] ⎩θ = aξ − ωτ + δ a 4 2
二、正弦Gordon方程
Wuhan University
一、KdV方程 2、孤波解: uθ 2 = u 2 (1 − →
§1.2 孤 波
u 2 4 u) → uθ = a − 4u 2 a a 2 a − a − 4u adu → = dθ → θ = ln 2 2 a + a − 4u u a − 4u a 2 − 2u − a a 2 − 4u a − a 2 − 4u = → eθ = 2u a + a 2 − 4u 2 θ 2 a2 a2 2θ a e a = θ = sec h θ →u= θ = θ − 4 2 (e + 1) 2 e + e −θ + 2 (e 2 + e 2 ) 2 a2 δ 2 a 2 ∴ u(ξ ,τ ) = sech [ξ − (1 + a )τ + ] 4 2 a
sin( u + v ) = g( u) f ′( v ) + g ′( u) f (v ) (14) sin( u − v ) = g( u) f ′(v ) − g ′( u) f (v ) (15)
Wuhan University
二、正弦Gordon方程
2、确定 g ( u), f (v ) :
Wuhan University
a 1 + a 2 振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常速: 4
2
一、KdV方程
§1.2 孤 波
2、孤波解: a2 δ 2 a 2 ∴ u(ξ ,τ ) = sech [ξ − (1 + a )τ + ] a 4 2
Wuhan University
二、正弦Gordon方程
§1.2 孤 波
Φ xx − Φ tt = sin Φ (6) x−t x+t ξ= ,τ = , 1、引入变量代换 2 2 (6) → Φ ξτ = sin Φ (7 )
代入( 23) : c1 (τ ) = ατ + δ
−1
Wuhan University
α
Φ = 4 tanh exp[ ξ + ατ + δ ]
1
α
二、正弦Gordon方程
4、正弦Gordon方程的解
−1
§1.2 孤 波
Φ( x , t )
x−t α Φ = 4 tanh exp[ + (x + t) + δ ] 2α 2 Φ = 4 tanh −1 exp[a( x − bt ) + δ ]
Good-by!
Wuhan University
uτ + uξ + 12uuξ + uξξξ = 0
Wuhan University
一、KdV方程 2、孤波解:
§1.2 孤 波
uτ + uξ + 12uuξ + uξξξ = 0 (1) (2) ⎧u = u (θ ) 令 ⎨ ⎩θ = aξ − ωτ + δ (3)
其中,a − 常数, − 位相因子, ( n ) ⎯⎯ → 0(n = 1,2,L) δ u ⎯
第四篇非线性方程
Nonlinear Equations §1.2 孤波和孤子
Solitary Waves
Wuhan University
一、KdV方程 1、孤波的起源:
§1.2 孤 波
1834年:苏格兰的Scott.Russel追踪水波; 孤波:单峰行进,常速,波形不变。 1895年:荷兰的Kortweg & de Vries 观察浅 水沟中水波,总结得KdV方程:
Φ xx − Φ tt = sin Φ (6)
Φ = 4 tanh −1 exp[a ( x − bt ) + δ ] α2 +1 1−α2 a= , b= 2α 1+α2
( 25)
1 1 Φ−Φ (Φ + Φ )ξ = sin 2 α 2 1 Φ+ Φ (Φ- Φ )τ =α sin 2 2
Wuhan University
Wuhan University
二、正弦Gordon方程
3、引入Baklund变换
§1.2 孤 波
1 (8) + (9) : u = (Φ + Φ ) (18) 2 1 (8) − (9) : v = (Φ − Φ ) (19) 2 1 1 Φ−Φ 故由(18), ), ) → (10 (17 (Φ + Φ )ξ = sin 2 α 2 1 Φ+ Φ 而由(19), ), ) → (11 (16 (Φ- Φ )τ =α sin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