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研究》,现代舰船 , 2008年 09期

合集下载

郑和下西洋研究综述

郑和下西洋研究综述

郑和下西洋研究综述摘要:郑和下西洋研究历经百年,对新史料的挖掘和对传统史料的重新诠释是推动其不断深入的持续动力。

本文主要围绕郑和下西洋时代背景、目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

学者在对传统史料的整理与分析基础上,推进了相关研究,拓宽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较为全面,在对前人各专题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我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围绕郑和文化遗址遗存的保护问题进行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郑和下西洋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文化遗存保护正文:一、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时代背景潘群撰写长篇文章《明成祖为何遣郑和祭乳母》(上、下)(《郑和研究》第2-3期)以明成祖遣郑和祭乳母事为切入点,把郑和下西洋事件置于明初三朝大的历史背景之下,考辩了“靖难”前后洪武、建文和永乐三朝政策变化,认为明成祖与其父明太祖闭关自守根本相反,他实施的是“开放政策。

”有蒙古血统的明成祖为维护中华56个民族益抗击蒙元竟尽职于役,比之其父朱元璋保守闭关不敢出击蒙元来说,无疑是开放的千古一帝,无愧其谥号:“至孝文皇帝”而且“德威广被”——朝觐贡献“新受朝命为王者殆三十国。

”李凤英《关于新航路的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主因讨论及其对现今的借鉴意义》(《黑龙江史志》第17期)则把郑和下西洋置于整个国际时代背景加以分析。

作者认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经济性质的;郑和下西洋的根本原因是政治性质的。

导致两者之间差异的是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区别。

从中可以得出:国家政策的制定必须以实际的国家利益为根本着眼点;大国地位的确立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实力;要进一步走向世界,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实现社会进步等结论。

通过这两篇文章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的时代背景可以分为国内、国际两方面来看待。

前者通过对明成祖的探讨,认为明成祖为千古一帝,从侧面反映出明朝在其领导下走向繁荣昌盛,国内实力雄厚,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保障,再加上前朝累积的造船、指南针等技术,为大规模远航提供了安全和技术保障,明成祖宣扬国威的政治目的得以实现。

法国汉学界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研究

法国汉学界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研究

法国汉学界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研究法国汉学界对郑和下西洋的研究成果颇丰,人才辈出。

本文从中选择几本较新的着作做一介绍,其中对郑和下西洋的缘起、过程和影响等作了独到的分析。

一法国汉学界早期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研究其实,对郑和下西洋的研究,始终是海外汉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

曾3次(第4、6和7次)陪同郑和下西洋的通事马欢所着的《瀛涯胜览》(1416—1451年),曾先后被英国的米尔斯(J·V·G·Mills)全文译作英文①。

法国伯希和(Paul Pelliot, 1878—1945年)②、荷兰戴闻达(J·J·L·Duyvendak, 1889—1954年)③ 和美国的柔克义(W·W·Rockhill, 1854—1914年)④ 等人作了节译。

曾经3次随同郑和下西洋的明航海家费信的《星槎胜览》(1436年)已先后由柔克义、伯希和及福嘉第(G·Foceardi)⑤、戴闻达等着名学者部分翻译。

曾于宣德五年(1430年)随郑和下西洋的巩珍所着的《西洋番国志》(1434年),也由伯希和与柔克义作了简单辑录译注。

伯希和与戴闻达还从《明史》与《明实录》中辑录了有关郑和航海的资料。

在伯希和、方殿华(Louis Gaillard)⑥ 和布尔斯坦(Daniel Boorstin)⑦ 等人的多种着作中,都曾广泛地研究过郑和航海的资料。

明人罗懋登有关郑和下西洋的演义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已由戴闻达节译。

米尔斯介绍过明人郭钰订的《武备志》中的一幅详细的郑和航海图。

伯希和与米尔斯还翻译过有关郑和第7次下西洋的明人祝允明着《前闻记·下西洋》条的内容。

这些中文原始资料的辑录与译注,大大方便和促进了西方汉学界对郑和下西洋的研究。

法国汉学界早期研究郑和下西洋的汉学家是伯希和。

他不仅是法国汉学界的泰斗,而且还被奉为“超级东方学家”。

伯希和发迹于当时设在越南的法兰西远东学院,得益于1906—1908年的西域探险,成名于法兰西学院于1909年为他专设的“西域历史、语言和考古讲座”。

郑和下西洋研究

郑和下西洋研究
2023
《郑和下西洋研究》
目 录
•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 •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航海技术 • 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和影响 •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01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
明朝的对外政策
1
明朝时期的对外政策总体上采取了开放、包容 的态度,鼓励海外贸易和外交交流。
对世界的影响
地理发现
郑和下西洋是地理大发现之一,拓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为 后来的地理探索和殖民扩张奠定了基础。
文化传播
郑和下西洋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包括中国文化和 伊斯兰文化等,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海上贸易
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海上贸易的新路线,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郑和的船队与其他文明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互动 ,包括贸易、文化交流、外交等。
文化交流方面,郑和的船队将中国的文化、艺术 和技术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国 家的文化元素,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通过贸易往来,中国向其他国家出口了大量的丝 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同时也进口了其他国家 的特产和珍宝。
外交方面,郑和的船队代表中国与沿线国家进行 了外交活动,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 和友谊。
03
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和影响
郑和的航海成就
七下西洋
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实现了中国与东南亚、印度、中东、欧洲和非洲等地区的海上 交通与贸易。
航海技术
在航海技术方面,郑和船队使用了天文导航、水文导航、地形导航等技术,展示了当时先 进的航海水平。
郑和的历史文化遗产
航海技术
郑和的航海技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天文导航、海图 制作、水文观测等,为后来的航海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

《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

《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篇一一、引言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航海探险活动,对于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史料的不断发掘和研究的深入,对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目的、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从三种不同的史料角度对郑和下西洋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全面、深入的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画面。

二、正史资料研究首先,我们从正史资料入手。

明代官修的《明史》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史料之一。

在《明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目的、航行路线、贸易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开展外交活动,同时也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在航行过程中,郑和带领的船队经过了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与当地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的贸易活动,使得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得以传播到海外,同时也带回了当地的珍奇异兽和文化艺术品。

从正史资料的角度来看,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展示了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三、航海日志研究其次,我们从航海日志的角度来研究郑和下西洋。

航海日志是郑和船队在航行过程中记录的重要文献,包括航行路线、气象、海况、贸易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航海日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郑和船队的航行情况和贸易活动。

在航海日志中,我们可以看到郑和船队的航行路线非常复杂,经过了许多的海域和国家和地区。

在航行过程中,船员们需要面对各种自然环境的挑战,如风暴、海啸等。

同时,他们也需要与当地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谈判和交流。

航海日志中的记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交流情况。

四、民间传说研究最后,我们从民间传说的角度来研究郑和下西洋。

在中国民间,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传说非常丰富,涉及到郑和的生平事迹、航行经历、贸易活动等方面。

《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

《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

《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篇一一、引言郑和下西洋,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壮举,不仅展示了明朝的国力和文化影响力,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基于三种不同的史料,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这三种史料包括官方文献、民间传说以及考古发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研究视角。

二、官方文献研究官方文献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资料。

明朝的《明史》以及《郑和宝船录》等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据官方文献记载,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展示明朝的国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进行贸易往来。

船队规模庞大,宝船数量众多,随行人员包括官员、水手、翻译等。

在航行过程中,郑和船队访问了许多国家,与各国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和贸易。

这些国家包括东南亚的爪哇、真腊、暹罗等,以及非洲东海岸的麻林等国家。

通过与这些国家的交往,明朝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得到了加强,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

三、民间传说研究除了官方文献,民间传说也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资料。

在江南地区,流传着许多关于郑和的故事和传说。

这些传说往往充满了神秘色彩,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海洋的敬畏和对英雄的崇拜。

据民间传说,郑和在航行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险阻和挑战,但他总是能够化险为夷,成功地完成使命。

这些传说中还涉及到许多神奇的事件,如宝船上的神兽、神秘的航海图等。

虽然这些传说可能并非史实,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人们思想观念和文化心态的途径。

四、考古发现研究考古发现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补充资料。

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文物和遗迹被发现,为研究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新的线索。

例如,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明代沉船遗址中,发现了与郑和宝船相似的船只残骸。

这些文物为我们提供了关于郑和船队的更多信息,如船只的规模、结构、材料等。

此外,还发现了许多陶瓷器、金币等文物,这些都是研究郑和下西洋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

五、结论通过对三种史料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

《2024年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范文

《2024年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范文

《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篇一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的探讨与对比一、引言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光辉的篇章之一,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与研究,具有深厚的文化与历史价值。

本文将基于三种不同的史料,对郑和下西洋的历程进行探讨与对比,以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伟大航海史上的壮举。

二、史料一:明史郑和传明史中的《郑和传》是研究郑和下西洋最权威、最直接的历史资料之一。

该史料详细记载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间、路线、规模以及所达国家和地区等信息。

其中,郑和的航海目的、所携带的货物、与各国的交往情况等均有详细记载。

根据《郑和传》的记载,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展示大明国的富强,扩大影响力,同时进行海上贸易,获取海外珍宝。

在航海过程中,郑和率领的船队所到达的国家与地区繁多,如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区。

他们带去了瓷器、丝绸等商品,换回了当地的特产,如香料、宝石等。

此外,《郑和传》还记录了郑和在海外所遇到的各种事件与冲突。

三、史料二:航海日志与民间传说除了官方的历史记载外,航海日志与民间传说也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资料。

航海日志记录了船员们在航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船只的运行状况等细节。

这些第一手资料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生动的航海生活与实际操作的描述。

而民间传说则流传着许多关于郑和航海的故事与轶事,如他的胆识、智慧、仁爱等品质在传说中得以体现。

然而,这些资料的可靠性存在一定的争议。

航海日志可能因为历史的流逝而遗失或损坏,其内容的真实性有待考证。

而民间传说则可能因为口耳相传的误差或后世的艺术加工而偏离史实。

因此,在利用这些资料时,我们需要谨慎地对待其真实性。

四、史料三:外国史书与文献外国史书与文献也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资料来源。

由于郑和的船队访问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因此在这些地方的史书与文献中,往往有关于郑和及其船队的记载。

这些资料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使我们能够从外部观察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

例如,东南亚、南亚等地的史书记录了郑和船队到达时的盛况,以及与当地人民的交往情况。

郑和下西洋研究综述范文

郑和下西洋研究综述范文

郑和下西洋研究综述范文第一篇:郑和下西洋研究综述范文郑和下西洋有关问题的研究综述社会学院092邵雅琴09161205摘要:郑和的七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是空前绝后的。

它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绝无仅有的。

郑和下西洋充分展现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强盛,同时也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

从此,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关键词:身世动因目的意义江苏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此,本文就郑和下西洋的有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归纳。

一、郑和的身世及思想文化云南晋宁昆阳是郑和出生和少年时期成长地。

云南民族大学谢本书教授认为,郑和特定的家世、自然环境和少年的活动,对他后来的航海事业有相当影响。

云南大学朱惠荣教授认为,郑和多种优秀品格的形成与其与家庭和故乡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云南昆明地方志办马颖生从五个方面论证了郑和是赛典赤六世孙。

南京郑自海先生以郑和后裔的独特身份和视角记述了云南、南京两地郑和家谱的流传、散落经过及重修《咸阳世家宗谱》主要内容。

云南民族大学王子华教授认为,郑和尊儒、信伊、奉佛、崇道和重海,其多元文化观是其创造出惊天动地伟绩的重要原因,儒家文化观是其多元文化观的核心。

宁夏社会科学院薛正昌研究员认为,宗教文化是郑和下西洋的思想基础和航海业绩的文化内核。

郑和七下西洋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伊斯教、佛教、道教文化思想,体现了他的宗教文化思想的成熟。

中央民族大学陈楠教授以藏汉材料为依据,探讨了郑和崇信佛教的基本史实及郑和崇信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关系。

此外,南京静海寺博物馆杨波对郑和下西洋从海外带来的“水陆罗汉像”进行考证,阐述了水陆罗汉像的文化意义。

福建莆田湄洲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周金琰、蒋维琰探讨了郑和远航与妈祖文化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周茹燕教授对明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一书的主要内容、版本及流传经过作了介绍。

《2024年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范文

《2024年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范文

《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篇一一、引言郑和下西洋,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壮举,不仅彰显了当时中国海上力量的强大,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本文将从三种不同的史料角度出发,对郑和下西洋进行深入研究。

这三种史料包括历史文献、航海日志以及考古发现。

二、历史文献研究历史文献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依据。

明朝时期的《明史》、《瀛涯胜览》、《西洋番国志》等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这些文献详细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目的、航程、贸易等情况。

通过分析这些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明朝政府的海洋政策、航海技术、船只装备以及与各国的外交关系。

三、航海日志研究航海日志是郑和船队在航行过程中记录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船队的航行路线、海洋气候、航行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航海日志中详细记录了每次航行的起止时间、航行路线、船舶状态、人员情况以及所遇风险等。

通过对航海日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还原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场景,了解当时船队的组织结构和航海技术。

四、考古发现研究考古发现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另一种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文物被发现,如船只残骸、瓷器、铜钱等。

这些文物为我们提供了实物证据,使我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交流。

此外,通过对这些文物的分析,我们还可以了解当时的工艺技术、贸易情况以及与各国的文化交流。

五、综合分析综合三种史料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展示了当时中国海上力量的强大。

通过历史文献,我们了解了明朝政府的海洋政策、航海技术以及与各国的外交关系;通过航海日志,我们更准确地还原了当时的航行场景和船队的组织结构;而考古发现则为我们提供了实物证据和更直观的历史背景。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实,还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

六、结论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它展示了中国当时的海洋力量和文化影响力。

《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范文

《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范文

《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篇一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一、引言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是明朝时期重要的对外交往和探索活动,对中国以及世界的海上交通和贸易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还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互动。

本文将基于三种不同的史料,对郑和下西洋事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二、历史文献研究1. 明史记载首先,我们可以从《明史》这一重要历史文献中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明史》是清代编纂的一部全面、系统记录明朝历史的重要文献,其中对郑和下西洋的描述十分详尽。

根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跨度较大,先后进行了七次航行,其中主要航道包括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东非等地。

这一部分的史料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历史背景和航行路线。

2. 郑和航海图录除了《明史》之外,郑和航海图录也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史料。

这些航海图录详细记录了当时的航线、港口、海况等信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

通过对这些航海图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海上航行的实际情况。

三、考古发现研究除了历史文献之外,考古发现也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随着水下考古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实物证据。

例如,通过潜水考古发掘,我们在一些港口遗址发现了具有明显明朝特征的文物,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此外,一些水下考古项目还发现了疑似为郑和船队的船只残骸,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船只的构造和性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四、民间传说与文化研究1. 民间传说在民间传说中,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层出不穷。

这些传说往往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海洋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通过对这些传说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人们对海洋的认知。

2. 文化交流与影响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一次商业贸易活动,更是一次文化交流活动。

《2024年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范文

《2024年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范文

《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篇一
郑和下西洋:三种史料研究
一、引言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是明朝时期重要的海外交通活动之一,对当时的国际关系和中外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多年来,学者们通过对多种史料的挖掘与研究,对郑和下西洋的历程、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文将基于三种主要的史料,对郑和下西洋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二、第一种史料:官方史书
官方史书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资料之一。

其中,《明史》等史书详细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的历程、船队规模、所到国家等信息。

根据这些史书的记载,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规模庞大,所到国家众多,涉及亚非多个地区。

这些官方史书的记载,为我们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和影响力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第二种史料:航海日志与航海图
除了官方史书外,航海日志与航海图也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资料。

航海日志详细记录了每次航行的航线、天气、海况、到达的国家等信息,而航海图则能够直观地展示出当时的航海路线和海域情况。

这些资料为我们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线、航海技术、海上生活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四、第三种史料:民间传说与口述历史
此外,民间传说与口述历史也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资料。

在各地的民间传说中,有许多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能够为我们提供官方史书和航海日志中所没有的信息。

例如,有些传说中提到了郑和在某个国家进行了贸易活动或者与当地人的交流情况等。

此外,一些当地的口述历史也能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提供帮助。

五、综合分析
综合三种史料的综合分析
综合。

揭秘郑和下西洋档案遗失之谜,并非刘大夏销毁,或有其他可能

揭秘郑和下西洋档案遗失之谜,并非刘大夏销毁,或有其他可能

揭秘郑和下西洋档案遗失之谜,并非刘大夏销毁,或有其他可能明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下令三宝太监郑和,率领由200多艘战船,二万七千多名船员组成的庞大舰队进行远航,这次航次访问了三十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

这次远航拉开了大明王朝的“大航海时代”,之后郑和又六下西洋,直到明宣德八年,郑和在他的第七次远航途中逝世。

郑和的七下西洋极大的拓宽了当时中国人的视野,加深了中国同中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友好关系,传播了中华文明。

郑和下西洋前后持续了二十八年,留下了海量的文献资料,这些档案珍贵且繁复,然而却在几十年后的明朝档案库中不翼而飞。

从发现档案丢失的那一刻起,直到五百多年后的今天,这些档案依然是石沉大海踪迹全无。

我们在为这些档案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郑和下西洋留下的海量档案到底去了哪里?明成化十三年,宪宗皇帝朱见深决定组织一支船队,效仿郑和再次下西洋,此时距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已经过去了四十四年,为此有必要找出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尤其是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日志》。

当时这批档案放在兵部的档案库之中,接到皇帝旨意的兵部尚书项忠去档案库查找的时候,却发现郑和下西洋的相关资料全不翼而飞了,由此也打消了宪宗皇帝下西洋的计划。

刘大夏销毁郑和下西洋资料档案之说的由来明万历年间出版了一本《殊域周咨录》,这本书籍记载了当时中国周边国家的一些基本情况,供当时出使的官员参考,这本书就有郑和下西洋的一些记载,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本书中首次纰漏了郑和下西洋资料档案的去向。

书中记载,时任兵部尚书的项忠在追查郑和下西洋档案的去向时,当时兵部的一个叫刘大夏的郎中站了出来,他承认档案资料是自己故意销毁的,并且陈述了自己销毁档案的理由。

书中记载刘大夏是这样说的“三保下西洋,费钱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刘大夏认为郑和的七下西洋,耗费国家人力物力,还死伤那么军民,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从而故意销毁档案资料。

海洋调查来自深海大洋的呼唤

海洋调查来自深海大洋的呼唤

彙旨深滴大洋的呼唤I金亚平海洋调查作为一门关于海洋的科学,是对某一特定海区的水文、气象、物理、化学、生物、底质分布情况和规律进行的调查。

海洋调查是了解海洋的基础和前提。

如今,海洋调查的外沿已延伸至海洋环境监测、海域海岛使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工程建设及各种生态环境评价调查等。

—郑和七下西洋。

虽然郑和说起海洋调查,不能不提我国古代海洋事业发展的高峰—下西洋带有强烈的政治和文化意义,但在航行过程中,船队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数据资料,进而绘制了《郑和航海图》。

这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进行的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与陆地调查相比,海洋调查成本高、难度大。

加之受制于装备技术、思维观念等条件,我国的“蓝色疆土”一直未能被有效地开发利用。

1958年,我国组织了一次对四大海区的全面普查,获取了大量数据资料,并编辑出版了我国首部《海洋调查暂行规范》。

此次普查不仅获得了我国近海的详尽资料,也为之后的海洋调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海洋调查研究机构的相继成立,形成了专业的海洋调查队伍,并且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的海洋调查项目。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作为其中的主要代表,为我国海洋调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海洋调查,装备要先行。

其中,调查船尤其重要,有人比喻说,搞海洋调查没有船,就好像打仗没有枪。

在调查船缺乏的年代,科研人员想要出海考察,只能租用渔船、货船,条件简陋,十分不便。

如今,我国已经拥有“雪龙号”“大洋一号”等多艘高水平的调查船。

2012年,我国还组建了国家海洋调查船队,船队规模也由当初的19艘发展为今天的37艘,初步形成了海洋水体环境、海洋地质、海洋油气资源、渔业资源等多专业调查能力,调查范围涵盖近海、深远海以及极地。

在海洋调查装备硏制上,我国逐步从依靠进□发展到自主创新,并领先于人。

我国已研制出一批技术水平接近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调查装备,包括多款海洋调查和取样装备,海洋观测平台以及载人潜水器。

郑和下西洋研究百年回眸

郑和下西洋研究百年回眸

郑和下西洋研究百年回眸21世纪是人类社会全球化的时代。

回顾历史,全球化自海洋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从各自相对闭塞的陆地走向海洋,最终走向了整体世界的历史。

人类大规模走向海洋,始于15世纪这一海洋世纪,由郑和下西洋开其端。

15世纪末,西方航海东来,东西方向海洋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生存和交往的空间及内涵,使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变革,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里程。

郑和下西洋研究是20世纪兴起的中国新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外关系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当我们缅怀20世纪对中外关系史做出杰出贡献的前辈学人时,可以发现作为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奠基人的向达、冯承钧、郑鹤声、张星娘、章巽、韩振华等先生,他们的奠基作用在郑和下西洋研究方面都有着突出的体现。

虽然严格地说,下西洋研究并不仅仅始于20世纪,但是,以近代思维来审视郑和与中西关系,却是在20世纪初才开始的。

郑和下西洋研究的百年历程,也就是中国中外关系史乃至中国史学百年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因此我们的回顾也不应是平面叙述,而应当立体地审视和总结。

为了纪念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的诸位前辈,下面对百年来郑和下西洋研究(以中国为主)的主要学术发展脉络,分为前后期作一简要的梳理,并谈及个人的一点思考,尚祈教正。

一、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研究奠基时期20世纪前半叶,是郑和下西洋研究的奠基时期,可以分为起步――第一次高潮――余绪三部分。

(一)不同寻常的起步。

20世纪初,郑和下西洋研究与新史学的诞生同步产生,这正是研究开始的不同凡响之处。

1905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以笔名“中国之新民”发表《祖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传》(《新民丛报》3:21,1905年)一文,这篇文章对于传统史学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这位中国现代史学之父,一方面有慨于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和瓜分的现实,另一方面,有感于传统旧史学的弊端,针对当时国民只知“家”,不知“国”,更不了解“国”以外还有一个世界,他于1902年在《新民丛报》发表《新史学》,独树一帜倡导新史学。

郑和下西洋历史研究报告

郑和下西洋历史研究报告

郑和下西洋历史研究报告
《郑和下西洋历史研究报告》
摘要: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中国的一项著名航海活动,标志着中国在15世纪达到了航海技术与海外贸易的巅峰。

本报告将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目的、船队组成、行程、对外交往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引言
郑和下西洋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作为明代中国对外扩展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明代中国的海外遗产,还能为现代中国的外交和文化交流提供借鉴。

二、历史背景
1.明代中国的海上贸易和航海技术状况
2.政治、军事和经济因素对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三、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1.开辟新的贸易通道
2.展示明朝政权的实力
3.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四、船队组成
1.船只类型和数量
2.船队人员组成和阶层
五、行程
1.郑和下西洋的航线
2.途径的国家和地区
3.停靠的港口和贸易活动
六、郑和下西洋的对外交往
1.与沿途国家和地区的外交关系
2.对外贸易的规模和内容
3.文化交流和军事影响
七、影响及评价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和评价在历史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报告将对不同观点进行整理和分析,并结合史料提出自己的观点。

八、结论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研究,可以看到明代中国在航海技术、贸易和外交方面的重要成就,同时也能了解到中国对外扩展影响力的方式和手段。

这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一书介绍

《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一书介绍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文史哲
页码: 21-21页
主题词: 郑和下西洋;中国历史;友好往来;明实录;资料汇编;明清;杂记;史籍;文集;中国人民
摘要: <正> 郑和下西洋不仅为一代之盛事,而且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中国人民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历史中的一桩空前壮举,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尤其在东南亚,郑和的纪念活动,至今不衰。

因此,对郑和下西洋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成为人们十分感兴趣的一个课题。

但由于种种原因,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资料,没有系统完整地保存下来,常为资料缺乏而难以深入。

这就需要编纂出版一部比较全备的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资料。

郑鹤声、郑一钧编撰的《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正是从这种需要出发编辑整理的。

《汇编》所收资料内容广泛,它不仅收录了有关郑和下西洋的文物、调查资料,还从《明实录》、各种稿本的明清史籍、各种丛书、类书、文集、杂记、笔记、小说、戏曲、诗词,以及明代以后国内外有关著述中,将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一一辑出,并酌情纳入适当章节中,使之成。

郑和下西洋档案失踪之谜,却被一奇书解开:刘大夏蒙冤600年!

郑和下西洋档案失踪之谜,却被一奇书解开:刘大夏蒙冤600年!

郑和下西洋档案失踪之谜,却被一奇书解开:刘大夏蒙冤600年!作为人类航海史上一个空前的壮举,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人的骄傲。

然而,郑和下西洋却留下了无数谜团,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档案资料神秘失踪,让后人没办法了解这一辉煌历史,只能从史料和出土的文物中,看到一鳞半爪。

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资料,究竟去了哪里?根据内库档案写成的《殊域周咨录》中记载了一段话,成为传统史学界的观点,即:刘大夏毁掉了郑和下西洋资料。

三保(即郑和)下西洋,费钱粮数千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当谏也。

旧案虽存,亦当煆之以拔其根,尚何追究其有无哉!所谓“亦当煆之以拔其根”,就是应该烧掉,以断绝皇帝的这种下西洋的想法。

当时,明宪宗想要消防明成祖朱棣,所以就让兵部找资料,做准备下西洋的准备。

然而,刘大夏认为下西洋耗资无数,于国无益,所以就“毁掉”了这些资料。

后来,很多人都认同这一点,连明朝人也这么看。

万历时期的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记载(但作者又自称,本书荒诞不经),就将矛头指向了刘大夏。

到了近代,有更多的人认同刘大夏毁掉资料,比如现代历史学家黄仁宇在其《中国大历史》中写道:郑和之后再未有派遣舰队之事,船员被遣散,船只任之搁置废烂,航海图被兵部尚书刘大夏焚毁。

刘大夏有作案动机,但有没有胆量呢?当时,刘大夏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的职务(车驾司郎中),对兵部条文应该很清楚,按照明朝管理规范,刘大夏这一行为罪行当斩。

更诡异的是,一年之后,刘大夏升任兵部尚书。

《大明律》明文规定:凡弃毁制书及起马御宝圣旨,起船符验,若各衙门印信及夜巡铜牌者,斩!若毁弃官文书者,杖一百!不过,明朝文人胆子都比较大,一言不合就骂皇帝,所以姑且认为刘大夏胆子大,敢于顶风作案知法犯法,最后还能瞒天过海,以至于把皇帝都蒙蔽了。

然而,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几十年之后,刘大夏有没有烧毁的郑和下西洋档案资料,却一本奇书给揭开了真相,刘大夏蒙冤600年!嘉靖年间,有一个叫茅坤的官员,职务也是车驾司郎中,他正在编写一本叫《武备志》的书时,就曾查阅过《郑和出使水程》(郑和下西洋的档案,主要就是这本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