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中考语文材料探究解题思路
20092009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
一、把握复习方向
♣ 中考考什么?怎样考?
▲ 中考阅读考什么?
《2009年中考说明》说:(《说明》中有二处说 到阅读考察) 第一处:阅读材料均选自课外,注重考察学生对 各种语言材料的理解、筛选、概括、感悟、体 验、探究及鉴赏能力。(画线处为今年新增) (这是从试题的能力要求角度来说明的)
1.语言运用 据音写字 选词填空 句子仿写 综合实践 (能力综合 答案开放 区分明显) 2.现代文阅读 三个步骤: 审察题干(前提) 筛选信息(正误) 整合表述(优劣) 三种意识: 草稿意识 (对思考的一种提醒) 原文意识(答题的正确与否) 整体意识(答题的完整与否) 三项能力: 辨析信息的能力(真伪 主次) 提炼升华的能力(表里 点面) 语言转述的能力(简明 转换)
▲ 怎样考?
• 9.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常结合起来 考查,常设置具体的活动情境,采用语言表述的方式考查学生运 用语言的能力;避免其他学科知识喧宾夺主以及将学生的活动能 力视为主要考查对象。 • 10.现代文阅读:避免在此处考查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的内容, 如词语辨析、关联词填空等。常从不同层面设题,如整体感知、 信息筛选、要点概括、词语理解、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说明 文、议论文阅读避免考查说明方法、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概念 性知识,而将重心放在内容的把握上(即作用的理解上)。 • 11.诗歌鉴赏:选用古诗词为材料,所选古诗词较易理解。(一 般为绝句) • 12.文言文阅读:分两篇,课内文言文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 目(16篇)为考查范围,课外文言文则依据古籍,选取故事性、情 节性较强的材料。以考查实词的意义为主,突出理解能力。避开 理解有争议的字词,以教材下的注释为主要考查依据。文言文内 容、主题、形象的考查较浅显。 • 13.写作:所考内容应来源学生的普通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 不会因为城乡差别、地域差异而造成不公平现象。
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很实用)
答 :
(重庆市2011年)为了展示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 果,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今年5月,中共重 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联合举办了“第三届重 庆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你所在的学校也参与了 这次活动。 (1)请研读下面三则材料,分别概括他们能成 为道德模范候选人的理由。(3分) 材料一:刘兴勇,在妻子生下女儿因病撒手人寰 后,他就担负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不仅要照顾襁 褓中的女儿,还要赡养年迈的父母,伺候智障的妻 哥。这样的日子,他已坚持了二十多年。 材料二:刘安容,一名普通的护林员。几十年来, 月收入仅30元的他顶风冒雨,巡视在山高坡陡的林 场。每天10余公里的跋涉,总里程10余万公里的
材料三: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10次发射升空爆炸、 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后,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发表了电视 讲话。他说:“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赞 赏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 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 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真正的英雄》)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话题的大讨论。其中 有一个问题:面对责任,为何有人敢于担当,而有人却退 缩逃避呢?请你根据上面的三则材料,探究其原因。 。 第三则材料是里根对遇难宇航员的评价。请你从“责任” 的角度,对前面一、二则材料中张丽莉老师或者队长季莫 什丘克的行为表现,也作出简要的评价。(50字以内) (2分) 答 : 。 学校为了加强“敢于面对,勇于担当”精神的宣传,拟
3、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4、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
5、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分析:以上几则材料的共性是讲伟人们在 事业上的成就。细分析1-4则材料有一个共性, 即他们在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5就不 同了。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中考语文专题)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1、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了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口试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
一位青年在自行车店当学徒。
有人送来一部坏的自行车,这位青年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拭得漂亮如新,其他的学徒笑他多此一举。
车主将自行车领回去的第二天,这位青年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2、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一分钱在许多地方已经失去人们的尊重,全国每年估计有70亿的一分钱消失不见。
1989年国会议员詹姆士提议立法,希望政府能在2000年以前停止发行一分钱。
1992年经济低迷到谷底时,财政部只铸造了91亿枚一分钱,1990年120亿枚,1991年99亿枚,1993年113亿枚,1997年经济好转,则有133亿枚。
四年前,加州一位小学教师,想向学生表现“100万个东西”的概念,发起捐一分钱的活动,四年时间终于募到100万个“一分钱”。
银行反复数过1040遍,去年春天,这100万个一分钱,也就是1万元,利息达到868美元。
目前校方还没有决定到底怎么使用这笔钱,不过最大的可能是设立奖学金。
3、按要求答题。
已知:①备考前夕:某学校初三(2)班晚10∶30下自习②班主任有令:每晚下自习后须自学一小时求:考入重点高中解:眼皮十分沉重答:九年寒窗苦,苦海无边这是一道特殊的数学题,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两条)另外,请给该学校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1)信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有很多评价,阅读下面摘选的几则材料,结合毛泽东《沁园春·雪》,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1)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男)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女)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
200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八大热点_阅读方法
200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八大热点200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八大热点一、把握词句阅读课文能结合文本内容发现并把握词义、句义和表达作用,特别是重要词语与关键句子的意义和表达作用。
考查理解词语意义的能力,重在考查对语境意义的理解能力。
我们阅读文章,必须要在理解词语辞典意义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细心体会玩味,准确把握它的语境意义。
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用是阅读理解中的重要内容。
句子的意义主要指句子所蕴含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句子的作用则是指句子对表现文章旨意、情感所要达到的目的和产生的效果。
解读句子必须要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整篇文章的主旨才能正确地予以解读。
二、理清思路文体不同,文章思路是有所区别的。
记叙文的思路是指内容呈现和情感表达的线索,如事情发展线索、人物活动线索、情感演变线索等;议论文的思路是指文章阐述观点的内在逻辑联系,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说明文的思路则是说明的顺序。
梳理文章思路,理清文章层次,既要能正确地给文章(包括某一部分)划分层次段落,同时说出划分的依据。
三、整体理解所谓理解,就是运用分析、比较、质疑、概括等方法,依据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解读文章,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和表现形式。
理解是一种多维度的、复杂的东西,表现为不同的程度,伴随着疑问和探索,理解的程度将会不断深入。
因此,在整体理解这一点上,不仅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试题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深浅层次也是大相径庭的。
有些只要能浅层次地认知,有些需要概括,有些则需要分析。
近年来,整体理解的试题主要有以下四种:筛选信息、领悟内涵、概括归纳、分析内容。
筛选信息是阅读理解中最浅层次的思维活动,一般只要求从文章中找出相关内容即可。
有时需要从整篇文章中进行摘录并作处理。
记叙文的信息主要是记叙的要素,如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说明文需要筛选的信息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围绕事物特征而引用的材料。
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题型说明】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提出要考查学生“探究内容”的能力。
在02、03年各地的中考中出现了大量的适应这一考查目标的试题,这些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探究、发现能力的考核,不仅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把解题的过程、考试的过程变成了研读资料、处理资料的过程。
此外,发展学生思维多极性,从语文的视角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解决,在探究中展示自己的睿智与条理。
明白了出题者的这个出发点,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出题者的意图,切准题目的脉搏,找到正确的思维路径是大有裨益的。
【例析指津】做探究题,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
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我们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材料之间大致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
请看例题1:阅读文章《藏羚羊跪拜》有关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1)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
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中学生知识画报》)(2)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
(《中国国防报》.5.28)附原文:《藏羚羊跪拜》①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
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
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
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
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2009年中考语文复习方法与策略回顾
2009年中考语文复习方法与策略回顾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知识容量大,考察范围广,而且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外知识迁移能力。
有的学生就曾这样评价过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学的不考,考的不学”,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复习中存在急躁情绪,甚至对语文失去了兴趣以至于放弃,这就导致了他们考试成绩的不佳。
其实,语文和其他学科一样,有着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如果在复习中能够理清脉络,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势在必然的。
那么在复习中应该把握哪些策略和技巧呢?下面根据我校教师的经验与实践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研读中考试题,把握复习方向。
每学期开始,我们都会研读孝感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通过细致分析,我们发现中考主要考察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变通能力。
尽管试题中的阅读多为课外语段,却始终本着“课内知识课外考”“关注人文”的原则,题型灵活多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内容、题型、题量上基本没有变化,试题包括“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模块。
有了明确的方向,复习起来就游刃有余了。
二、瞻前顾后,制定精密的复习计划。
俗话说得好“好汉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考试也是如此,在正式复习之前一定要制定一个详细计划。
师生要共同学习《大纲》与孝感资料,并且根据对往年中考试题的分析,制定复习计划。
学生在参考复习计划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与知识掌握情况,制定出自己的计划,包括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也包括复习的方法和巩固的手段,做到滴水不漏。
三、针对试题类型,指导复习技巧。
上面提过中考的试题包括三大模块,在复习中我们要根据每一模块自身的特点教给学生复习的技巧,再结合练习进行巩固。
(一)积累与运用部分此项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口语交际、句子、名著导读、综合性学习、诗文默写等,内容很多,在中考试题中占有20分。
拼音、识字的复习以教材为主,重点复习孝感资料中要求读读写写的汉字或词语。
09年中考语文考点知识全解析
2009中考语文考点知识全解析汉字知识1.知识要点与复习策略要掌握重点教读课文中出现的常用字,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含义、会组词。
能区分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了解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义。
书写汉字,做到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别字。
初中毕业生应认识的汉字较多,包括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和使用率较高的字。
这些字的识记和掌握,若单靠毕业前夕的总复习来巩固,搞临时突击,显然不会有好结果的。
因此,在掌握汉字时应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汉字构字常识(主要是形声字)。
(2)对任何一个汉字,要从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来认识。
(3)注意容易读错写错的常用字,读书时要注意分辨。
(4)要学会使用字典,词典,掌握音序检字和部首检字这两种方法。
2.形声字从字形上看,汉字可以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
大部分合体字属于形声字。
形声字由表示字的意义的形旁(也叫义符)和表示字的读音的声旁(也叫音符)组合而成。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形声字的形旁只能笼统地表示事物的类别,不能表示具体的意义。
有一部分形声字的声旁甚至已不能准确地表示现代的读音。
3.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就是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
所谓语音相同,一般是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
对于同音的形声字,可以通过不同的形旁来判定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对于常用的同音字,要随时留意它们经常和什么字在一起搭配使用,表示什么意思。
形似字就是形体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
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几个不同的读音,表示几种不同的意义。
辨别多音字的读音,可以从意义、用法、词性等几个方面考虑。
学习多音字,不仅要了解某个字有几个读音,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同时,还要了解不同读音的不同搭配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典例题例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河北省中考题)A.匿(nì)名挑拨离间(jiàn)B.迥(jiǒng)异沾(niān)轻怕重C.抖擞(sǒu)并行不悖(bó)D.狭隘(ài)坦荡如抵(d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注音和字形的掌握情况。
2009语文中考题答题技巧整理6
2009语文中考题答题技巧整理6.17答对考试题的前提,是知道题在问你什么,问了几点?这是审题抓点的能力。
这需要相关知识经验的积累。
知道了他问你什么,按怎样的思路进行思考,这是解题的思路。
有了一定的思考,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之后,怎样按采分点和自己的思考进行表述,这需要我们规范的作答。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版块这个版块,考察你相关语文知识的积累情况。
字音、字形、拼音、识字、成语、标点(八下P258)古诗古文背诵、病句修改(见资料)名著知识、对联。
脑子里面要有东西,没有相关的知识,只好自求多福了。
“平时攒下一滴水,考时就拥有太平洋。
”其中也有一些题型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句子仿写题:答题思路:1)分析格式特点。
找出标志结构的词语。
+2)分析句式前后的整理联系。
注意关联词语。
特别注重因果关系。
+3)展开联想和想象,按指定的方向思考,进行定向的创造。
4)完成后比较与检查。
总体思路,保留格式,进行替换。
关键是第2步,平时要求我们有思考的习惯,/04670307/可以见到更详细的分析。
二)图表题:定义图表题是图、表格、与相对应的数字和标题组成。
类型:分为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简单表格、复杂表格等。
出题意图:图表题是以形象的方式展示,某种数据的变化,展现某种趋势为目的(也有寻找数据特点)。
中考试卷中,出这类的题,要求我们将这种变化趋势看出来,并用语言进行表述,有时还限定表述所用字数,增加考查难度。
解题步骤与方法:1、审题。
明确图表说明对象。
让我们找关于谁的数据?2、按顺序观察图表。
一般按横轴和纵轴二维,看选项,找到相对应的数字。
每个选项对应的数值是多少?3、依问题、题眼要求,比较数值,看趋势,找到特点。
时间变化某项数字变化呈现什么趋势?4、找题眼,具体作答。
本类题型考查同学们,在一个座标系中,抽取信息,综合判断,简明表述能力三)漫画题定义:漫画是一种讽刺比画的绘画。
采用比喻象征对比夸张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随着中考语文考试大纲的不断改革,材料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编写了这本《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材料探究题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材料探究题概述2.1 材料探究题的定义材料探究题是一种以给出材料为基础,要求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的题目。
它既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材料探究题的特点材料内容丰富,涉及多个领域;题目要求多样,考查能力全面;解答过程开放,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
第三章:解题思路与方法3.1 整体把握材料在解答材料探究题时,要对材料进行整体把握,理解材料的主题和内容,找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线索。
3.2 分析题目要求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要仔细分析题目要求,明确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3.3 制定解答提纲根据题目要求和材料内容,制定解答提纲,确保解答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4 探究与创新在解答过程中,要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和创新,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实战演练与解析4.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实战演练;4.2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4.3 分析解答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回顾本章所学内容,总结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5.2 展望未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材料探究题类型分析6.1 类型概述6.2 类型特点与解题方法6.2.1 词语理解题特点:要求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进行解释。
解题方法: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和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09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思路
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思路和解题方法一、阅读能力要点1、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弄清说明对象。
2、准确抓住说明事物的具体特征。
3、分析、识别文章的说明方法,并弄清其在文中的作用。
4、具体分析语言的准确性。
正确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作用,准确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进行评析。
5、了解和识别各种说明顺序。
6、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7、把握段落的中心句、关键语句。
二、重点、难点1、1、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
2、2、重点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和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3、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4、逻辑顺序的判别。
三、解题指导(一)、说明对象与特征的把握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它要求对事物的特征作出直接的说明。
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对特征的介绍或说明,一般不要求我们去作形象的描绘,或者发表什么看法。
无论是事物性的说明文还是事理性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只有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更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事理。
正确地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要区分说明文的类型。
由于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既包括事物性的说明文,又包括事理性的说明文。
这两者是不同的。
一般说,事物性的说明文,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
因此,只有先区分了说明文的类型,从大类上进行了划分,才能较为确切地去了解它是从哪个方面进行说明的,这是掌握有关方法的基础。
2.要能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对象。
事物性的说明文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倒底在说明什么。
如下文说明的对象是“蚯蚓”。
例1、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
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
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酸盐和钾盐,可以改变酸性或酸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
2009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
2009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一、总体技巧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基本步骤大致可以总结为:1、读材料;2、找原话;3、看要求;4、答问题。
(一)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
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二)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找原话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
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
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
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复习目标] 能理清思路,正确分析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金点巧指]理清思路,是阅读文章的一个基本步骤。
所谓思路,就是作者在行文时思想发展、前进的路线。
理清思路是认识作者思想的系统化、明晰化的过程。
即认识作者对文章的整体构思,如怎样开头,如何承接、过渡,怎样围绕中心把选择的材料组织起来,哪些地方是为文章后文发展做的铺垫,哪些地方与前文有所照应,怎样结尾等。
分析文章层次的方法:1、根据时间推移来划分。
2、根据空间转移来划分。
3、按事物性质归类来划分。
4、根据情节发展来划分。
[中考例析]阅读《大地的“女儿”》(宁波市2006年)①少年时代的我,特别向往大海,酷爱大海的汹涌波涛。
看到那惊涛拍岸,白浪滔天,不禁觉得自己就是那展翅奋飞、搏击风浪、凌空翱翔的海燕,耳边于是就响起高尔基的名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②青年时代的我,不由喜欢起大江大河来。
长江6000多公里,从青藏高原格拉丹东雪峰姜古迪如冰川的滴滴融水,聚流成滚滚波涛,擦过怒江峡谷,横断山脉,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经巴蜀、跨荆楚、穿吴越,汇入太平洋。
既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潇洒,又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坦荡,更有“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豪放。
而黄河从青海巴彦喀拉山东麓起源,穿越星罗棋布的高原湖泊,百转千回于群山万壑之中,切割了陕晋峡谷,终于来到了黄土高原,在壶口瀑布,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这是何等的气势,何等的魄力啊!③如今,我已步入中年,人生的坎坷和磨难,已渐渐磨平了棱角,趋向平和。
现在,我喜欢的是淌着潺潺流水的小河。
她不仅能抚慰我疲惫的心灵,更能激起我美好的想象和对幸福的憧憬。
④我心中的小河,既不激昂,也不宣泄、奔腾,更不暴戾。
她总是愉悦而欢快,平静而又温柔。
她既不泛滥,也不断流,总是不温不火,长年不息地流淌;不紧不慢,舒缓悠扬地吟唱。
2009年语文中考复习备考建议
2009年语文中考复习备考建议2009年初中毕业生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继续保持2008年的命题态势,贯彻落实市教委“减负提质”的精神,充分体现课改理念。
试题题量适中,难度降低,信息量增大;命题选材鲜活,具有时代性、人文性,富有生活气息,考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一、中考复习指导思想中考要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为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考试主旋律:建设和谐社会,尝试考试改革,鼓励公平教育,在减负上下功夫。
难度降下来,成绩提上去。
依据新课标理念,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进行考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考试范围、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分配和题型示例)、考查内容与要求、诗歌和文言文篇目请参阅《2009年重庆市中考复习大纲》古诗文考试复习范围古代诗歌二十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使至塞上》《饮酒》《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己亥杂诗》《钱塘湖春行》《过零丁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雁门太守行》《诗经》两首(关睢蒹葭)《夜雨寄北》《天净沙·秋思》《赤壁》《鱼家傲秋思》古文十篇:《论语十则》《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三峡》《马说》《醉翁亭记》《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记》《送东阳马生序》下面针对往年的中考情况,建议如下:二、关于阅读训练的复习建议。
(一)总体思路(1)了解阅读的能级和层次。
(2)明确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练语言→得出答案。
(3)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准确”。
(4)提供适量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
(二)针对考点进行阅读能力训练及答题技巧点拨(三)、基础辨识能力训练考点主要有:1.指出记叙文中记叙的人称、顺序、线索和要素等。
2009年语文学科中考试卷分析及建议
2009年语文学科中考试卷分析及建议一、试卷总体特点中考是针对初中生进行的一次选拔性考试,因此,试题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考查基础与考核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即,既考查初中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的基本知识,又考核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以能力题拉开差距,以基础题引导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因此,夯实基础,考查能力,迁移运用,关注生活就成了考查的主要方向,也是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的方向。
其特点如下:1 教材为本,注重基础2 同中有变,难度适中3 关注生活,倡导爱心4 综合考查,接轨高考二、分卷分题情况从05年至09年这五年来看,绵阳市的中考语文试题体现了两稳:难度比较稳定、题型比较稳定。
总体来看,09年中考将说明文阅读换成了议论文的阅读,并加大了对课文内容的考查。
下面以09年语文中考试题为例,结合前四年的试题进行分析。
第Ⅰ卷第Ⅰ卷,共24分,8道选择题。
一大题:基础知识。
每小题3分,共15分。
考查来源及目标:基础知识:语音、识字、成语的考查取材于教材,成语、病句的语境取材源于社会生活与热点。
语音、识字、成语、病句的考查点,均源于课程标准。
检测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1题:(09年)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摄取嗫嚅威慑蹑手蹑脚B 抬杠贻误殆尽心旷神怡C 抵抗报纸砥砺舐犊之心D 横亘桓侯恒心颓垣断壁考查点:多音字、易读错字、形似字、同音字分析:这和高考对语音的考查形式完全一样,也和绵阳05年中考题型一样。
从这五年来看,本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将字放在课文的原句里进行,第二,每个选项罗列四组语音,进行判别。
第三,就是上题形式。
考查范围全来自于课本。
示例:(05年)1.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单于婵娟导弹肆无忌惮B.绚丽殉职咨询徇私舞弊C.怡然鞭笞陶冶百战不殆D.佝偻屡次雕镂衣衫褴褛(06年)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我万万没有料到,这样一件小事,竟像我的那些戏谑(nûâ)琐(suǒ)闻一样,受到人们刮目相(xiüng)看。
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1
3、请根据下面三则材料,写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是“低 碳生活”。(重庆中考2010)
4、 研究下面几则材料,写出探究结果或你的发现。(2010山 东东营、辽宁沈阳、浙江丽水等材料命题方式)
株洲中考材料探究题的命题特点
倚天屠龙抽宝剑
—— 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
本课备考目标
1、明确株洲中考考纲中对于材料探究的要求。 2、复习并总结材料探究题解题的恰当的思路和 方法。 3、分析株洲中考材料探究题命题的特点。 4、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
中考考点摘要 •综合性学习
1、能根据材料筛选信息,提出和探究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采取恰当的思 路和方法。(摘自 《考试说明》)
材料二、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材料三、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学,衣着时髦的儿子 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 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探究结果:11、、-为---了---孩---子---的---生---活---,---动---物---对---子---女---的---训---练---是---残-。
剑法秘籍
—— 边塞男儿重武功, 剑光如电气如虹。
•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筛选
分析
表述
• 材料探究题的核心思想
求同存异
•株洲中考材料探究题的命题特点
题干上提出了很明确的探究方向
预祝同学们在中考 的战场上, 亮出你的宝剑, 纵横驰骋,凯旋归来!
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行为影响孩子的成才
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探究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在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上的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材料探究题的定义和特点2. 材料探究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3. 材料探究题的答题技巧4. 典型题例分析5. 针对性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材料探究题在中考语文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关注。
2. 讲解:a. 材料探究题的定义和特点b. 材料探究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c. 材料探究题的答题技巧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题例,讲解解题步骤和思路。
4. 练习: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3. 搜集近年来的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进行分析和解题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材料探究题解题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测试: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在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上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的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课程节奏。
2.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3.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解题思路和技巧。
八、拓展学习资源:1.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语文学科资料,拓宽知识面。
2. 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学科的前沿动态,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
3. 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如教育平台、论坛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九、家长沟通与合作:1. 定期与家长沟通,报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探究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提高材料探究题的答题效率。
4. 通过对典型题目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解题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材料探究题的定义和特点2. 材料探究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3. 材料探究题的答题步骤4. 典型题目分析及解题示范5. 练习题目及解答反馈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材料探究题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材料探究题的特点、类型及解题方法。
3. 示范:分析典型题目,展示解题步骤和技巧。
4. 练习: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题目中学会解题方法。
2.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推理。
3. 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4. 创设互动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批改和评价。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掌握情况。
3. 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的掌握程度。
4.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运用解题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真题和模拟题。
2. 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示范。
3. 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做好准备。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材料探究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2. 通过PPT展示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类型和解题方法。
3. 讲解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步骤,并进行示范性解答。
4.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009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
2009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
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
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幺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
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题型说明】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提出要考查学生“探究内容”的能力。
在02、03年各地的中考中出现了大量的适应这一考查目标的试题,这些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探究、发现能力的考核,不仅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把解题的过程、考试的过程变成了研读资料、处理资料的过程。
此外,发展学生思维多极性,从语文的视角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解决,在探究中展示自己的睿智与条理。
明白了出题者的这个出发点,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出题者的意图,切准题目的脉搏,找到正确的思维路径是大有裨益的。
【例析指津】做探究题,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
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我们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材料之间大致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
请看例题1:阅读文章《藏羚羊跪拜》有关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1)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
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中学生知识画报》)(2)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
(《中国国防报》2002.5.28)附原文:《藏羚羊跪拜》①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
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
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
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
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③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穿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
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的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
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
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圣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
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权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
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住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下来。
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话:“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
”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
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
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
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⑤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
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
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
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久久也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⑥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
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
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
⑦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⑧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⑨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
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从此,这个老猎人……(选自2000年9月25日《新民晚报》王宗仁/文) 分析:仔细阅读提供的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提供的材料中有一段“藏羚羊性怯懦……”,而另有一段“(向人)挥蹄致意……”。
这两段文字之间前后存在矛盾。
为什么藏羚羊的习性会有变化?,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这道题是要我们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找到藏羚羊发生这巨大变化的原因。
这原因也肯定在材料中。
材料中哪些词句给我们启发呢,很显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归纳提升一下,答案就应该是政府加大的保护力度,群众提高了觉悟,使藏羚羊的数量增加了,藏羚羊的生活习性也有了改变。
这一题共3分,第一点是很重要的。
二是几则材料都与同一事物有关,就要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或个性。
例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阅读后的发现。
(1)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
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2)在某一上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长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
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
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阅读这两则材料,我们发现命题者是要考生首先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
研读原材料,材料1中的老船长让船负重后船反而行的更稳了,材料2中的导游也是让旅客负重后,旅客反而安全了。
这就是它们的相似点。
在发现了相似点之后,我们还要将它上升到一定的哲理高度。
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是:人生的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才能稳步前进。
一般说来,探究性题目总是由2-3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组成。
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与阅读文章结合起来考查。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应该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再通过比较、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
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的,再写不同点的。
材料探究题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那就是图表题,解这类题目关键是:扣题旨、找规律、善表达,这是解答图表题三步曲。
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可是同学们由于缺乏解题技巧,常常理不出头绪。
那么,我们该如何准确、高效地答题呢?一、明确要求扣题旨。
题干不仅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还常常显示答题区域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暗示性。
所以读懂题干,明确答题要求,从题干中捕捉有效信息,获得解题要领,是解答图表题的基本条件和准则。
例3.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下面是有关这方面情况的统计。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统计结果。
求具体明了,题干的要旨比较容易把握。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统计结果”,不仅要把图表的内容叙述清楚,还隐含另一层意思:从时间、土地沙漠化面积、沙尘暴发生次数和典型受灾情况四方面概括,如果只是逐一说明表格内容,就不合要求。
明白了这一道理,答案就不难得到:7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越来越大,沙尘暴发生次数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二、仔细读图找规律。
如果说紧扣题干明确要求,是解题的基本准则;那么认真读图,把握规律,实行图文转换,则是解题的关键。
因为图表题是通过图画和表格来“说话”的,它在简明直观地把现象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同时,也会把问题的本质隐藏起来。
这样,我们就必须按图索骥,从材料中发现图表蕴涵的规律。
具体地说,阅读图表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
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
例4.请根据右边图表中的有关数据,用文字说明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年来的变化情况和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不得超过40字。
依据有关的数据,用文字说明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两点情况(一是20年来的变化情况,二是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是本题的具体要求。
在明确答题要求后,我们就要上下观照,前后比较,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维,留心图表的符号、文字、数字和附注,然后逐步地把重点转移到图表下方的数据(1979年7.2+2000年20.4—2005年22),就会茅塞顿开:20年来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断增加(或“逐年增加”等)。
既然20年来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有较大增加,那么,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在世界上又处于什么位置?就只要再看一看图表上方的5组文字和数据,并与下方的两组数字(2000年20.4+2005年22)比较,答案就是:目前已达到(或略超过)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或标准)。
三、准确归纳善表达。
规律的发现,还不过是把图表转化为文字的胚胎和雏形。
要想真正“长大成材”,还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
因此,我们在解答图表题时,还应该按照题目的要求(包括字数),把捕捉到的规律(即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用恰当的词语和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做到没有错别字,语言准确、简洁、连贯,符合客观实际。
例5.根据提供的图表和文字回答问题:扬州农村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1993)年国家正式批准建设扬州高科技农业示范区。
①根据右面图表,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扬州农业发展的情况。
(不超过16个字)1992年到1998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根据上面的文字和图表,试写一则—句话新闻(不超过2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道渗透着数学知识的图表题:从命题意图看,题干简洁,要求明确;再从这幅柱形图看,图表所要说明的内容也很清晰:从1990年到1992年,扬州市的农业总产值呈稳定态势;而从1992年到1998年,扬州市的农业总产值连年迅猛提高,特别1993年建成国家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后,总产值连续5年有了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