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冬奥国宝汝瓷》林文海大师传统汝窑烧制
口述历史(二):新中国汝瓷的恢复和发展历程
回眸过往,从1955年国家发出恢复汝瓷生产的号召至今已接近70年,汝瓷各种釉色的全面恢复也过去了30多年,但针对汝瓷恢复的相关研究却十分缺乏,究其原因,客观上是时代变迁、国企破产改制和人事更迭等造成汝瓷恢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档案、历史资料散失殆尽。
彼时,汝瓷的恢复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的,几乎就是一次全新的创造,其中蕴含的卓越技艺以及当代汝瓷人勇担重任、科学求真、苦干苦拼等文化精神都应该传递继承。
一、艰难摸索阶段(1955—1960)这个阶段是新中国汝瓷恢复的初始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苦苦摸索,开辟着前进的方向,最终凭经验烧造出了新中国早期汝瓷“豆绿釉试烧品”。
虽然性质还不够稳定,但汝瓷恢复迈出了关键一步,为进一步的恢复工作打下了基础。
1955年底,中央和河南省都指示临汝县(今汝州市)要恢复汝瓷的生产,周恩来总理发出了“发掘祖国文化遗产”的号召。
任务交给了县供销社办的严和店窑场,即复兴瓷厂。
该厂的前身——民国时期开办的民生瓷厂曾进行过汝瓷的试烧,但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厂只能烧低劣廉价的粗瓷。
1956年2月,新中国汝瓷的恢复从漫山遍野地寻找釉料开始了。
时任窑厂经理的赵金栓、烧窑工郭遂发挥了重要作用。
没有受过教育的郭遂只能比照着从宋代窑址寻到的古瓷片,通过大量反复试烧,逐步摸索和积累经验。
“那时候郭遂老师是咋试验呢?就是把釉料这一勺、那一勺、这半勺,先记着,然后这一种(拿纸)包住一团再记着,他也没有文化,都是暗地记着,慢慢地这种矿石添一点,再添加一点别的,就那股子劲儿实验的。
”(YGR-1-20180118-2)厂里还专门成立了汝瓷试验组,杨桂荣(雕刻)、裴庭甫(绘画)、孟祥泰(拉坯)、杨文尧(烧窑)等各路人才先后进组。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首先是将复兴瓷厂由集体性质改为国营,厂名于1957年变更为地方国营临汝县汝瓷厂;其次,邀请省轻工业厅顾问、临汝县原古董商人周凤祥多次现场指导,安排郑州艺术学院的老师帮助设计造型等。
浅谈汝瓷青釉之美
、
一
长石 5 0 %
汝药 1 0 % 木灰 5 % 方解石 1 2 % 长石 1 0 % 石英 1 O % 赤铁矿3 % ( 说 明:出于对 同行 的尊重 ,该天青釉 方 是 实 验初 期 的 基础 配 方 ,其 釉 色 随 者 配 方 的 调 整 ,以 及施 釉 技 巧 和烧 成 工 艺 的 不 同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会形成天蓝 、豆绿 、虾青 、葱绿等多种 ,而 以天青 、豆绿二色为多 ,并有蟹 爪纹 、少气 泡等釉面特征 ,具有独特的艺术 风格 。施釉 釉 层厚 1 . 2~2 m1 1 1 。 用 还 原 焰 烧 成 ,烧 成 温 度 为1 2 6 0~1 2 8 0  ̄ C。其 中要 保 证 铁 含 量 能 够 占到1 . 5 %方能有效成色 。 ) 2 . 窑炉气氛分为氧化气氛和还原气氛 , 窑炉里 的气氛是指窑炉内的一氧化碳含量 。 为使窑 炉产 生一氧 化碳 ,煤烧 窑用加 厚煤 层 ,增加添煤次数等办法 ,液化气或油烧窑 则控制窑炉进空气量使之碳元 素不能充分燃 烧 而产 生一 氧化碳 ,一般 烧成 进入还 原 阶 段 ,要求 窑内一氧化碳 含量 在1 —8 %之 间, 氧的含量 控制在 1 %以下 。一般铁元 素在氧 化气氛 中容易产生黄褐色 ,因为其中的铁离 子被氧化 为三氧化二铁 。还原气氛中铁 离子 容易转换 为亚铁硝酸盐 ,含量少为青色,含 量多成为乌青色 ,乃至漆黑色。 3 . 烧成 温度 对釉色 的影 响是也 决定性 的, “ 一工九烧成”一旦烧成温度不当 ,整 窑瓷器 将前 功尽弃 。汝釉 是一 种石 灰釉 , 烧 成温 度不 能太高 ,否 则就会 严重 流釉 。 汝瓷釉 的烧成 温度 范 围极 窄 ,同窑 不 同窑 位稍有 温差 ,就呈 不 同颜 色 ,这些 不 同色 调 的釉 ,它 们 的质 感也 不相 同。烧 成温度 在1 1 7 0 。 C 以下 ,釉 呈月 白色 ,具 完全失透 感 ;烧成温度提高到 1 1 6 0 ~ 1 2 2 0 。 C,釉呈粉 青 、卯青 色,具半失透感 ;烧成温度提高到 1 2 4 0 ~ 1 2 6 0 。 C,釉呈淡天青色或天青色 ,具 玉 质 感 ;烧 成 温 度 提 高 到 1 2 6 0 。 C以 上 ,釉 呈豆青 、灰青或虾青色 ,具玻璃质感 。 二 、 汝 瓷釉彩的分类标准 汝瓷釉彩都属于青色系 ,品种众多。由 于液化气窑炉的普及 ,烧成 的机制逐渐稳定 化 。同时 由于一部分珍稀 的老矿面临枯竭 , 而新的陶瓷原材料的应用 ,汝釉的配方也不 断调整和固定。 1 . 天青 ,青瓷诸 品中唐宋 尚天青 ,在越 窑 、柴窑 、汝窑 、钧 窑 、官窑 、哥窑 、龙泉 等 窑 口都 有天 青的釉 品 。其釉色 皆是 追求 “ 雨过天青”的效果 ,即雨后天空 的颜色。 其烧成 温度的范围在 1 2 3 0 — 1 2 5 0 摄 氏 度 ,釉 质 中铁含量 约为 1 . 5 % ,但是天 青色在 釉用 其他化学元素作为着色剂也能达成 ,但是 由 于配方 中的基础釉与真正 的天青釉有很大的 差 别 ,所 以釉 层 中 的气 泡 、 裂纹 也 不 一 样 , 显 得 釉 色 呆 滞 死 板 ,毫无 韵 味 。 2 . 天蓝 ,也 见于钧瓷 ,官 窑,哥窑 ,明 清仿古瓷 中亦有。较天青色深 ,汝瓷釉 巾气 泡较天青色稍多 ,与钧窑不 同的是钧窑为铜 氧化气氛 ,而汝瓷为铁还原气氛所得到 的色 调 。温 度在 1 2 4 0 —1 2 6 0 摄 氏度 之间 ,铁含量 在1 . 6 %之 内。天蓝色 汝釉色质 淳厚 ,在 日 光下静美 自然 ,因为气泡和瓷胎 的原 因,玉 质感较好 ,反光柔和顺 畅。 3 . 豆青淡雅柔和 ,色浅者淡若湖水 ,色 深 者 绿 中泛 黄 ,釉 面 凝 厚青 中 泛黄 ,釉 面 光
五代柴窑
五代柴窑之谜大揭密(附实物照)——传统意识思维方式的系统继承与创新及其应用人类处于随时间而变化之中,如何认识自己和他人及其客观世界?本文运用中华传统的整体和直觉意象思维方式。
遵循自然和历史因果法则,从人的意象活动出发,以理论与实证相吻合为根据,揭示了自古以来人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识交流活动中的有效沟通的重大问题。
这一基础科研成果,将导致人们对已往各门学科反思和重新评价,从而走向精密综合与整体意识,在整体意识的约束下,再进行有序分化,其结果将会加速人类文明与和平的进程。
柴窑重器重现人间及其简要证明在中华陶瓷文化史上,一个迷团,挡住现代人前进的视野。
这就是创烧于显德初年,既找不到窑址,也找不到相应器物的著名柴窑。
《道教史》(P142)所述:“后国世宗柴荣(954——959年在位)大力推行崇道抑佛政策,在即位的第二年(955年)即下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结果天下寺院被废者共30336所,存者仅2469所,……他一方面是实行严厉的废佛措施,另一方面又大力推行崇道政策,召见华山道士陈转,问以黄白飞升之术,……”《瓷皇•柴窑考证》中云:“按柴瓷实为吾国重器,若周之赤刀大训天球河图,较之宋均其贵重奚啻倍蓰。
近年中西人士研究瓷学日益精进,尚鲜有见真柴窑者,因命长儿知耻译为英文,排印于后以广其传。
”程村居士把寻找柴窑的任务,提高到关系国人荣辱之高度,足见柴瓷的地位,在藏家心目中何等重要。
2004年10月28日,中央二台介绍了李先生探索柴窑笔洗(以下简称洗)的艰难经历。
他采取古代名窑烧造工艺,与器物知觉特征相对应的分类方法,结合史料记载,用自身与他人可感知的检验方式,判断出其所藏之洗,具备“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柴窑器物独有的知觉特征。
观众如同身临其境,目睹耳闻,令人确信无疑。
李先生据物辩理,理物合一的证明方式,充分体现了“谁主张,谁举证”这一普遍原则,在现代传媒文化有效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2022冬奥国宝汝瓷
2022冬奥国宝汝瓷汝瓷为宋代汝窑烧制的青瓷统称,汝窑创烧北宋晚期,为宫廷御用瓷器,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20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汝瓷已经非常稀有,现今存世的汝瓷少之又少,汝瓷的价格也是一路飙升。
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之际,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林文海时隔7年亲力打造必将成为继2008年奥运会奥运火炬手底座之后的又一巨作。
文章由中藏联盟网编辑整理。
《国宝汝瓷》采用传统汝窑烧制,国家级造型工艺美术师林文海亲力打造。
其土质细腻,胎骨坚硬,做工精细,满釉支烧,釉色润泽,其色有卵白、天青、豆青、微带黄色、天蓝等。
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
南宋官窑——因祭祀而生的宋代名窑
南宋官窑——因祭祀而生的宋代名窑信息来源:程彦林南宋官窑青瓷双耳香鼎现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今天我介绍的是宋代名窑之一、也是中国陶瓷史上第一个真正由朝廷建立的官窑——南宋官窑。
官窑迷局为什么说南宋官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朝廷操办的官窑?这要从官窑迷局说起。
长期以来,我国陶瓷界对官窑的定义、有多少官窑、如何区分争议不断,至今都没有一个准确的、令人信服的说法。
我在《中国陶瓷文化略谈(附一)御窑、官窑、贡窑和民窑》中进行过简单的讲述,但是讲得不够深入和透彻,所以在讲述南宋官窑之前,有必要对“官窑”进行一个梳理。
广义上的“窑”,应该包括各类陶窑与瓷窑,而陶窑涵盖器皿陶(如盆、缸)、殡葬陶(如陶俑、三彩)、建筑陶(如砖、瓦)等。
我在《中国陶瓷文化略谈(二~六)》中讲到,从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到青铜时代的近万年历史长河中,陶器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根据远古历史传说,还处在原始社会的中华民族祖先——黄帝,他的管理机构里,就设有一个官衔——“陶正”。
《吕氏春秋》卷十七“郡守”中记载:“奚仲作車,蒼頡作書,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
昆吾,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人物,黄帝时期的陶正,相传其为陶器的发明者,专门负责制作陶器。
《吕氏春秋》卷十七中记载“昆吾作陶”三皇五帝中的舜,生于姚墟,辛勤耕稼于历山(今山东鄄城),渔猎于雷泽(今山东菏泽),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在寿丘(今山东曲阜)制作日用杂品,在顿丘(今河南浚县)、负夏(今山东兖州)一带经商做生意。
因品德高尚,在民间威望大,尧帝把帝位禅让给舜。
舜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源自《吕氏春秋》卷十四中的记载。
《吕氏春秋》卷十四记载:“舜耕於歷山,陶於河濱,釣於雷澤,天下說之,秀士從之”进入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依然保留“陶正”这一官衔。
《春秋左传》卷三十六中记载:“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
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
关于汝瓷的看法
:汝瓷无华丽的外表:一没有多姿的彩绘,二没有丰富的釉色,三没有精致的纹饰,只以素净淡雅天生丽质的釉色、玛瑙入釉对人体大有益处的高品质取胜,不事张扬,不重华贵,淡雅中自然流露出高贵的王者气质。
而拥有汝瓷者,他曾经沧海的从容气度会自然流露,在把玩汝瓷之音,淡定、轻松的感觉会油然而生。
比起那些釉上彩、釉下彩、斗彩等瓷器,汝瓷的成本比较高,所以价格也比较高,因此销量才不好。
相反仿汝瓷因为是化学釉料制作的,不用矿石烧制因此质量完全能够人工控制,成品率非常高、成本很低因此价格也很低,销售的反而比较好(毕竟绝大部分买家好像都不懂汝瓷的,拿到家里一看很精致就觉得质量就非常好,如果不是这样——我相信仿汝瓷绝对不会如此畅销的!!!)对此我们也行无奈——因为工艺的原因,我们不可能把老祖宗的工艺精华抛弃了(如果是那样就不是汝瓷了),所以我们只能是在缺少喝彩中执着前行!!!这也就决定了汝瓷绝对不可能是销量很火爆的日用品,而只能是阳春白雪的精致艺术品!!!真汝瓷的釉色很有光泽,而且整件器物你如果仔细观察的话,都多多少少有一点点的“不完美”,或者某个细小的部位稍微有一点凸起,或者某个细小的部位稍微有一点凹陷,而在器物的口沿部位釉总是会略微薄一些,致使釉里的瓷胎都能看到!这些在懂汝瓷的人看来都不是问题。
而比如某个地方有黑点好多人都认为不是问题(不过我觉得这个应该算是问题的,毕竟影响美观嘛!)——因为釉中掺入玛瑙后的烧制过程极难控制,汝瓷的成品率太低了,如果非要挑选极品的完美汝瓷,恐怕很多窑都难出一件呢!“仿汝瓷”除了没有汝瓷釉面那迷人的光泽外,在其它方面则“非常完美” ,因为釉中不掺入玛瑙,烧制过程就容易控制多了,而掺入化学物质后又让这种人为的控制因素大大增强了!“仿汝瓷”的釉面光滑细腻,口沿部位釉的厚度也非常均匀,而个别部位的凸起/凹陷/黑点等都不存在,可以说没有一点缺陷!名人颂汝瓷集锦1980年中国著名作家李准为汝瓷题词:清雅浑厚夺造化,珠光宝气移人魄。
玉雕 千年磨砺 温润有方
玉雕千年磨砺温润有方作者:***来源:《中国新时代》2022年第03期任何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被玉雕工匠运用巧妙的构思和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能制作成一件艺术作品之后,也会被赋予新的价值和魅力。
2022年2月5日,坐落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开馆。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项目,新馆首个展览以“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为名同期开展。
展览共分为“大国匠作”“旷古遗音”“万方乐奏”“丝路丹青”“粉墨传奇”“藉器传文”“神州迎春”“盛世重光”8大板块,展出多个门类1298件(套)工艺美术和非遗珍品佳作。
其中,走进“大国匠作”展厅,玉雕“四大国宝”的共同亮相最令人瞩目,分别是翡翠山子《岱岳奇观》、翡翠花薰《含香聚瑞》、翡翠提梁花篮《群芳揽胜》和翡翠插屏《四海腾欢》。
玉雕是我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其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造型。
由于历代玉材、工具和技巧的不同,以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影响,每个时期的玉器造型及主题风格也不尽相同。
玉不琢,不成器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的国家,开采历史悠久,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玉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既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淡泊名利,不热衷于功名的品格;也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民族气节;还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以及“琨玉秋霜”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态度……因为玉石本身优良的自然属性,人们常将玉与君子结缘,引发出君子应该具备的品德,生活中也有“寓德于玉,以玉比德”之说。
东汉许慎就在《说文解字》中谈到:“玉,石之美者。
具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除了对玉石的称赞与喜爱,玉文化主要还体现在玉雕工艺上。
《孟子·梁惠王下》有云:“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
林正茂陶瓷欣赏
林正茂(林
卫国) 景德镇
珠山区政协委
员,毕业于景德
镇陶瓷学校美术
系。
中国陶瓷书
画艺术大师、中
国轻工业(陶
瓷)设计师、江
西省高级工艺美
术师。
景德镇现
代御窑陶瓷艺术
馆常务馆长、中
国国画院江西分
院副院长(兼策
划部部长),景德镇市陶瓷艺术交流中心主任、中
国工艺美术家协会、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
德镇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何叔水。
作品“松鹤延年”被省政府选赠给前国家
主席江泽民。
作品“期盼”被云南省博物馆收藏。
《孔雀》、《鹦鹉桃花》被江西省博物馆收藏,《香港明天更美好》、《花开富贵》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
共获全国、省、市金银铜奖五十多项。
电话:131****3615
80×80CM高温乌金釉斗彩〈香远〉瓷板
4尺6长条瓷板《梅兰竹菊》
·林正茂2012年第2期 总第138期
林正茂陶瓷欣赏
150件高温黄釉斗彩《秋韵》瓶200件青花斗彩《寿带芙蓉》瓶150件高温矾兰釉斗彩〈梅开五福〉瓶
150件高温兰釉斗彩〈牡丹〉瓶
2012年第2期 总第138期林正茂·。
汝窑烧制非遗文化.作文800字
汝窑烧制非遗文化.作文800字英文回答:Ruyao kiln is a representativ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It is known for its unique firing technique and exquisite craftsmanship. The history of Ruyao kiln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960-1127), and it has been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ever since. The kiln is located in Ruyao Village, Baofeng County, Henan Province, which is famous for itshigh-quality clay and abundant mineral resources.The firing process of Ruyao kiln is complex and delicate. First, the artisans carefully select the raw materials, including the clay, glaze, and pigment. Then, they shape the clay into various forms, such as bowls, vases, and teapots. After that, the pieces are dried and polished to ensure a smooth surface. Next, the glaze is applied, which will give the pottery its distinct color and luster. Finally, the pottery is fired in a kiln at a hightemperature of around 1,300 degrees Celsius for several days. This firing process is what gives Ruyao pottery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ts translucent appearance and crackled glaze.Ruyao kiln is not only known for its exquisite craftsmanship, but also for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 It represents the wisdom and creativ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reflects the rich history and traditions of the country. The pottery produced in Ruyao kiln is not only functionalbut also highly decorative. It is often used as a symbol of status and wealth, and it is also a popular choice forgifts and souvenirs.中文回答:汝窑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汝窑文化保护研究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汝窑文化保护研究作者:刘畅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3年第22期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持久力量。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汝窑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之一,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器。
但汝窑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原生自然环境缺失、人文环境缺失以及地域传承人缺失的困境。
针对这一情况,亟须建构汝窑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实践路径:恢复汝窑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创造良好的汝窑文化人文环境;培养汝窑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人才队伍。
对实现文化自信视域下汝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自信;汝窑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3.22.006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
因此,传统文化要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来激活,从而更好地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
汝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朝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
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
历经上百次实验,1958年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工艺品;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专家鉴定,均达到明代汝窑水平。
从此,汝瓷成了汝州人的一张名片。
汝窑文化承继了中华文化的多个方面,本研究以汝窑文化为例,探讨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汝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相关实践路线参考。
1汝窑文化概述1.1汝窑文化的涵义1.1.1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家“清静无为”的精神内核“清静无为”是道家的精神内核,其中体现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哲学智慧与马克思主义的完美结合。
无论是春秋时期老子“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中的静定,还是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患”中的心静,抑或是三国时期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的淡定,无一不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清净无为”中淡定、从容的精神内核。
属于中国的那一抹天青色
|传承文明Heritages civilization属于中国的那一抹天青色“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是大家熟知的《青花瓷》的歌词,然而歌词中的天青色却与青花瓷本身无关,这一抹天青色属于中国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瓷,中国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个个精妙,而汝瓷更是独占鳌头。
如诗般的天青色关于汝瓷的来历也有一段如诗般的故事,传说一天宋徽宗做了个梦,梦到一种被水洗过雨过天晴的颜色题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醒来后即命工匠烧造这种颜色的瓷器,名为天青色。
当然另一种说法是徽宗崇尚道教,道教与上天的交流时靠一种叫“青词”的文字方式,道教犹爱这种青绿色,故此皇上爱屋及乌了;青词又叫绿章,所以汝窑是这种天青色。
目前汝窑的窑址已经发现,座落在河南的平顶山宝丰清凉寺,其建造瓷窑的条件完全具备。
南宋叶真《坦斋笔衡》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说明汝窑在接受宫廷的任务,烧造汝官窑器,使北方青瓷的技术成为全国之冠。
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
汝窑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份,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使汝窑釉面开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使这种在烧成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变成了有意识的装饰。
天青色源自玛瑙那汝瓷的天青色又是如何而来的呢?汝窑采用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同时又吸收定窑的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风格。
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
”汝窑产品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中含玛瑙末,产生特殊色泽,其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虾青,虾青中往往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和天蓝等。
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
釉面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馨,釉面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
大国工匠王亚蓉和朱文立人物事迹介绍
大国工匠王亚蓉和朱文立人物事迹介绍近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已经开播了,小编看完深受感动,下面小编就来分享王亚蓉和朱文立的人物事迹吧,赶紧来看看吧!王亚蓉从“古典泥糊”中提取东周丝织品2007年1月6日,江西省靖安县发现一座东周墓葬。
墓坑里竟然装着刮纱刀、打纬刀,以及木质的绕线框、梭子、陶纺轮等纺织工具。
而令人焦虑的是,墓中堪称稀世珍宝的古代织物都与湿软的泥沙混为一体,已成泥糊状,一触即碎,入水就溶。
古丝绸修复领域的资深专家王亚蓉精心撮取墓中的“古丝绸泥糊”,拿出去冷藏起来。
9年后的2016年7月,在冷冻后的“古典泥糊”中提取东周丝织品的工作开始了。
75岁的王亚蓉心脏里有6个支架,可一旦面对这些古董,她就会变得精力焕发,眼神精确,手头稳准,尖锐的小镊子能够钳住一颗颗细如针尖的沙粒,哪怕它们已经隐身了2000多年。
包裹古丝绸的泥沙很难看出薄厚深浅,贸然用硬物剔除会严重伤害目标物。
王亚蓉掌中的羊毫笔如轻风般拂过“泥坨”的表面,一点点扫落粘脱泥土,目标物却不会受到一点擦伤,这份功夫全在力度的拿捏。
冷藏的织锦从泥土中渐渐剥离出来后,还需要清洗、染色、刺绣、织造等多方面入手,才能还原其本来面目。
而要把两千多年前的东周织锦复织出来,更是需要丰富的纺织考古经验和传统织造技艺的功底。
王亚蓉要对织锦出土的地域、年代进行考证,还要结合当时的纺织方法,才能设计出完整的修复方案。
修复的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甚至十多年。
2016年3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纺织考古科研基地正式落户苏州。
丝织业的能工巧匠聚集在这里,目的就是要复织宋锦、缂丝、四经绞罗等传统丝织珍品。
从东周墓中的朱染双色织锦,马王堆汉墓的素纱箪衣,到唐代法门寺地宫里的四经绞罗,乃至宋锦明缎,中国丝绸文化瑰丽绚烂,千丝万缕,绵绵密密,成于工匠之手,传承代代精神。
丝绸是中国千古物质文化的经典,是最体现中国工匠精神的产业经典。
[非遗]汝瓷,一代宗师朱文立
2011年,汝瓷烧制技艺被选为国家级⾮物质⽂化遗产,朱⽂⽴荣膺国家级⾮物质⽂化遗产(汝朱⽂⽴1975年从部队回来,到汝瓷⼆⼚⼯做,1976年到实验组实验汝瓷。
朱⽂⽴从最基础的⼯本以为事业有成的朱⽂⽴却在1982年参加上海⾸届国际古陶瓷会议时被泼了⼀盆冷⽔。
故宫的古陶瓷专家告诉朱⽂⽴,你们⼚⾥现在⽣产的不叫汝瓷,叫临汝瓷,真正的汝瓷是故宫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存的天青釉瓷器才叫汝官瓷,也叫汝瓷。
朱⽂⽴如梦初醒,原来⾃⼰⼀直研制⽣产的只是临汝瓷,根本不是汝瓷。
头展开科研攻关。
当时朱⽂⽴在汝瓷⼀⼚任技术副⼚长,在实验组⾥配合烧成。
原本计划是半年拿下,结果前后实验了两年都没有成功,实验组就此解散,朱⽂⽴也是倍感失望,想就此放弃,当时故宫的专家,当时的李国帧教授,都希望在他们有⽣之年能看到汝窑的恢复在这种情况下,朱⽂⽴⼜坚持了两年。
⼜是两年过去了,朱⽂⽴尝试各种⽅法仍旧烧不出汝瓷,“⼀烧就是绿的不是天青的”,很是⽓馁、泄⽓,他再次想到了放弃,时任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先铭先⽣和李国桢教授等⼏位古陶瓷专家依旧⿎励他,告诫朱⽂⽴成功往往在于坚持,希望他⼀定要把汝瓷的事业继续下去。
在绝望之时,清华⼤学杨根教授寄来的⼀本⼿抄本的《历代名窑资料汇编》。
书中谈到柴窑烧成柴瓷时,记载了柴世宗的⼀道圣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做将来。
“传说当时两任瓷器官都没有烧成天青⾊的柴瓷都被斩了,第三任瓷器官烧了两窑没有烧成,如果再烧⼀窑烧不成也要被斩,他⼥⼉说问“怎么能烧成天青⾊?”他说“⽤⽣⼈跳⼊即可,就是拿活⼈祭窑”那么到烧第三窑,他的⼥⼉趁⼈不备跳⼊窑中,窑⽓崩裂,光怪陆离,⽚⽡千⾦,所以柴世宗封他⼥⼉为孝⼥。
虽然只是传说,朱⽂⽴却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朱⽂⽴就分析这个传说有没科学的⼀⾯,如果⼈跳到窑中烧了以后只有⾻头,只剩⾻头,其它都没有了,那么,⾻头的成分是磷和钙,是不是磷和钙起到关键的作⽤。
朱⽂⽴就拿各种⾻头烧,各种⽅法烧,然后⾻头烧完都是⽩⾊的,都不会有天青⾊。
弘宝汝瓷,延续千年瓷脉之光
弘宝汝瓷,延续千年瓷脉之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用陶瓷写成的,所以中国的英文名字叫china。
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中,汝瓷被称之为魁首,它是青瓷之家、之根、之魂。
我们的祖先,将蓝天白云的颜色渲染在汝瓷上,于是,汝瓷的历史是那样的辽阔深远。
古朴的汝瓷延续着太阳的亮色和热情,舒展着蓝天白云的纯洁和明快。
汝瓷,用那坚硬的质地书写着中国的历史。
汝瓷,却又脆弱着月亮般的纯洁和忧伤。
自宋以降,由于经过战火的洗礼,每一片汝瓷,都显得弥足珍贵。
沧浪之水,曾洗去汝瓷里激荡着的中华民谣。
历尽沧桑,却抹不去后人对汝瓷的神往。
作为中国陶瓷史上优秀的青瓷,汝瓷是中国数千年陶瓷发展技术与艺术的积累而结就的硕果。
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发扬光大,继往开来,是新世代每一个传承人义不容辞的初心和责任。
作为汝瓷的传承人,弘宝汝瓷的开创者有幸挑起了这付任重而道远的重担。
一个动人的品牌故事,也从弘宝汝瓷拉开序幕,进行着生动而华丽的演绎。
1961年初夏,一个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走出了郑州艺术学院的大门。
这位年轻人叫马永杰,在那个极度缺乏知识与人才的时代,他完全可以选择留在省城,走上仕途或者从事专业工作,但他毅然选择了回到生他养他的汝瓷故乡——汝州,因为他牢记周恩来总理在1957年全国轻工业会议上的谆谆嘱托: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恢复五大名窑,首先是汝窑的生产。
回到家乡后,他义无返顾地在家乡汝州的国有汝瓷厂当上了一名设计人员,这一干就是60年。
60年来,他痴心不改,无怨无悔,成为汝瓷技艺恢复与弘扬的中坚力量,主持并参与了汝瓷恢复研制的全过程。
因为工作成绩突出,1988年,他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而他设计的汝瓷传统器型——八卦鼎,数十年来,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经久不衰,成为汝瓷的代表器型。
和泥巴打交道,也许没有风景,但马永杰大师从中攫取出的创意、境界、成就和乐趣,使他本身已经成为制瓷业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中国传统技艺的弘扬需一脉相承、薪火相传,去手把手式地进行师徒传承。
浅谈温润如玉的汝瓷柴烧艺术
浅谈温润如玉的汝瓷柴烧艺术
韩琴;任一昊
【期刊名称】《理财:收藏》
【年(卷),期】2022()2
【摘要】汝窑是北宋时期专为宫廷烧制御用品的瓷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朝历代予以高度评价,汝窑因产于汝州而得名。
瓷器滥觞于东汉时期,历经魏晋、隋唐,至宋代达到鼎盛。
靖康之变后,汝窑在战火中毁灭了。
然而,汝窑瓷器美丽而又高雅的釉色和精良的制作工艺令历代仿烧不止。
历朝历代和平盛世时,都有人仿制汝瓷,乾隆皇帝还专门让景德镇仿烧汝瓷,然而由于汝瓷的配方独特、工艺失传,仿烧无一成功,以至于乾隆皇帝无奈地写道:“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釉。
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
”本文从汝瓷历史起源进行追溯,简单介绍仿烧宋代柴烧汝瓷工艺,让更多人了解宋代汝瓷釉之美、内涵之美、造型之美。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韩琴;任一昊
【作者单位】韩琴汝瓷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浅析汝瓷艺术及烧造成就
2.中国真正的宋代汝瓷--柴烧汝瓷
3.韩琴汝瓷千年柴窑复烧答疑
4.韩琴汝瓷柴烧第五窑作品莲花温碗赏析
5.韩琴汝瓷柴烧汝窑水仙盆赏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暨国际汝窑学术研讨会解读
北京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暨国际汝窑学术研讨会解读
屈梦夏
【期刊名称】《理财(收藏)》
【年(卷),期】2016(0)1
【摘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之际。
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主办,宝丰县文物管理局、英国大英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吉林博物院协办的“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2015汝窑瓷器展”于9月30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延禧宫对外开放,展期至2016年8月31日。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屈梦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附“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导读 [J], 徐巍;韩倩;吕成龙;
2.探究绿色健康汝窑瓷器的现代烧制 [J], 韩琴;任一昊
3.汝窑青瓷器烧成的时间探索 [J], 李吉锋
4.文及藏家张宝合——南宋“奉华”款汝窑刻金瓷器件套 [J],
5.汝窑瓷器展在故宫博物院展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汝瓷的鉴别
汝瓷的鉴别
朱文立
【期刊名称】《文物春秋》
【年(卷),期】1997(000)0S1
【总页数】2页(P208-209)
【作者】朱文立
【作者单位】汝州市汝瓷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6.3
【相关文献】
1.神州大地上的汝瓷传人——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汝瓷大师杨聚斌[J], 张译方;古国凡
2.让汝瓷之光辉耀盛世——记汝州市政协委员、谢氏汝瓷文化传播中心艺术大师谢朝伟 [J], 王文江
3.汝瓷泰斗孟玉松:做有温度的汝瓷工匠 [J], 赵彦锋
4.匠心筑就汝瓷梦——记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宝丰县清凉寺汝瓷复制中心主任王国奇 [J], 刘迎旭;巫鹏
5.应用PIXE技术无损鉴别天青色古钧瓷和古汝瓷 [J], 王升;李国霞;孙洪巍;赵维娟;李融武;赵青云;孙新民;赵文军;承焕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瓷神”朱文立
朱文立,1946年生人,河南汝州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程师,朱氏汝瓷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汝瓷杰出传承人,中国古陶瓷学会河南省分会理事,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理事,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大师。
自1989年始,找到了文庙汝官窑遗址和宋代汝州新窑器、张公巷北宋官窑遗址、北宋官窑早期窑址。
朱文立先生被载入《中国当代科学家与发明家》、《中国大文化英才词典》、《世界名人录》, 《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当代中国科学家传略》、《中国专家大辞. All Rights Reserved.典》等70多部辞书。
其作品被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以色列前总统魏茨曼、韩国前总统金泳三等多国元首和广大汝瓷爱好者收藏,并得到赞誉。
“瓷神”朱文立冯艳采访完60岁的朱文立,记者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两个字——“瓷神”。
这是个颇具传奇色彩、表情始终无甚变化的老人,在与他相处的几个小时里,他竟没有笑过一次。
国内外的许多知名人士都以与他结识为荣,把他的作品视若珍宝,但他是个十分简单的人,除了汝瓷,别的话题不想提,好像他的生命中除了汝瓷,再无其他。
【前传】800年后,汝瓷在朱文立手中“复活”了瓷器,像古代中国的肌肤,那么汝瓷定是看着最清丽摸来最温润的那一种。
各种名瓷发展到北宋,跟后宫的佳丽一样,竞争激烈,要争的是皇帝的宠爱,后来,“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脱颖而出,而其中又以曼妙的汝瓷最为出类拔萃,当时就仅限宫廷使用,大臣之中唯有权倾朝野的蔡京才能拥有,它太珍贵了,以至于历代帝王均不以其作为冥器殉葬。
然而世事多变,汝窑毁了,汝瓷碎了,那惊鸿一现的美艳转瞬在战火纷乱、世事变迁中消1. 2. 3. 4.荷花碗奉化樽竹节瓶玉壶春去,厂里的技术小组在朱文立个月的时间,研制成功豆绿釉,年月,朱文立拜时任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的冯先铭先生为师。
正是在北京冯先铭先生的家中,朱文立看到了一小片真正的汝官在朱文立的手指触摸到那“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汝官瓷的瞬间,他明白了汝瓷艺人把能复原宋徽宗喜爱的“雨过天青云破处”的天青色作为最高的追求,朱文立为此奋战了2000多月的一天,是朱文立生命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那一天汝官瓷天青釉再现了800多年前的风采。
云破天青汝窑观后感
云破天青汝窑观后感谁还记得,天予云破已经十一年了,老玩家可能会深思一阵说:“原来已经这么久了,但真爱永远不会忘”。
十一年前的汝瓷,比较热门的有东道、衡莲、柏采、许德家、韩琴、朱文立、晓芳窑、天予窑,每一个品牌和艺术家虽然都有称之为天青色的作品,但没有宋徽宗所说的那种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天青色。
后来,天予的云破问世,釉面上散发出的那一抹若隐若现的青色,是一种此前从未见过的青色,却又像是似曾相识的青色,上手后才猛然间意识到,这不正是苦苦找寻的天青色吗?回想起那时的感觉就是四个字“怦然心动”。
“云破”是天予窑主刘钦莹于2010年偶然烧制而成的一款天青色汝瓷,那时已经是他定居景德镇的第八个年头。
与他之前烧制的所有汝瓷不同,“云破”发色清雅秀丽,釉质温润如玉,神似刘钦莹本人对汝窑“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理解,遂将其命名为“云破”。
“云破”先后只烧过两窑,共16款器形,分别为:大圆洗、唐人洗、小笔洗、平口洗、直口洗;美人肩壶、邀月壶;圆珠公道、无足公道;大茶仓;壶承,以及禅定、直口、圆融、鸡心、斗笠五款茶杯。
由于烧成率不高,“云破”成品不到三百只,且大多都是茶杯,其中水洗和茶仓等大器,由于普遍存在缩釉和粘底的情况,有的成品仅以个位数记,有的甚至都没有一件成品。
加之出窑后就散落各处,故而多年前就一器难求,大多数人都没见过其庐山真面目,更没有听说过有谁能将16种器形收集齐全。
“云破”一经问世,就凭借其远尘近水的脱俗器质,以及有别于宋代汝窑的神秘釉色,迅速赢得了瓷友们的认可,掀起了一股汝瓷茶器的收藏热潮,“云破”也因此被誉为景德镇当代汝瓷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式的作品。
然而在“云破”“封神”的同时,也经常会听到一些瓷友的质疑。
他们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在那些发烧友的眼中,一只不雕不绘,泛着青光,平平无奇的茶杯会被某些人当成神一样的存在。
而最终讨论的结果通常会归结于发烧友们头脑发热,以至于情感大于理智,甚至是因为利益的原因才故意夸大其辞。
为了总理的嘱托
Special topic 专题2017年6月17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B1报告厅。
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批示恢复汝窑生产六十周年,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中央美术学院、河南省汝州市人民政府协办的“汝瓷新生命,汝州新生活”主题论坛活动暨汝瓷公益展开幕。
来自两岸及国际级文化大师、汝瓷手工艺大师传承人齐聚一堂,共同对话汝瓷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原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文史为了总理的嘱托郭 杰 赵彦锋汝瓷博物馆效果图Special topic 专题纪念周总理批示恢复汝窑生产六十周年专稿研究院院长冯明珠,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陈平,台北故宫双品牌创作者曾国源,大国工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朱文立,汝瓷泰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孟玉松,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洛客联合创始人周志鹏等分别在论坛上作主题演讲。
“汝瓷新生命,汝州新生活”作为“创新与传承——中华之手 匠心之美”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在探讨汝瓷的传承、融合、创新,让汝瓷重新焕发“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光彩,让非遗回归当代生活,构建当代中国人心灵与精神的文化家园。
此次活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华美学文化基金还将发布一场众创任务,集思广益,征集、评选最佳创意,输出创意草图,为汝瓷产品迭代找寻新方向。
探索中华传统工艺、手工艺新的再生活力,复兴地方特色,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并为创建汝瓷特色小镇提供新思路。
与此同时,汝瓷公益展览也同期开展,主办方特别邀请德国官窑瓷器代表“梅森Meissen”前来交流参展,在展现汝瓷历史和美学价值的同时,通过中西方顶级瓷器的相拥与融合,展示汝瓷的当代创新艺术,传承“中华之手匠心之美”的精神。
总理重托汝瓷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历代古董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罕之器,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美誉。
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在与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交谈中,对中国的汝瓷大加赞赏,他说:“我对贵国的汝瓷和杜康酒情有独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冬奥国宝汝瓷》林文海大师传统汝窑烧制《国宝汝瓷》采用传统汝窑烧制,国家级造型工艺美术师林文海亲力打造。
其土质细腻,胎骨坚硬,做工精细,满釉支烧,釉色润泽,其色有卵白、天青、豆青、微带黄色、天蓝等。
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
因此,是不可多得的传世珍品,价值非凡,极具收藏。
文章由中藏联盟网编辑整理。
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
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誉。
汝窑瓷器一般都较小,盘、洗、碗等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超过20厘米的极其个别,超过30厘米的几乎没有,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
南宋以降,更因汝窑传世作品稀少,而釉色独特,后世对于汝窑瓷器又有“宋瓷之冠”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