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作业2
马基模拟卷 答案
马基模拟卷答案马基模拟卷答案问题一(共60题,总分60分)1.价值规律的作用借助市场机制实现,市场机制的核心是a、供需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企业机制答案标准答案2.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a、将科学实践观引入认识论c.指出本质与现象的统一d.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答案(2)3.\钥匙能打开锁\这句话从哲学角度讲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答案(3)4.“如果你不爬山,你就不知道天空的高度;如果你不面对深渊,你就不知道地球的厚度。
”这篇文章表明A.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类的意识是创造性的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4)5.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适宜性”是指()。
a、绝对合身B.基本合身c.部分适合d.相互等同答案(2)标准答案:26.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A.先验论B.反思论c.能动的反映论d.经验论答案(3)标准答案:37.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历史唯物主义与剩余价值理论D.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回答(3)标准答案:38.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先进的机械设备B.本企业工人的必要劳动力c.别的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d.本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答案(4)标准答案:49.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解放和初级生产力的发展d.实现共产主义答案(3)标准答案:310.黑格尔说过,被割伤的手不是真正的手。
这句话所表达的哲学真理是a.承认世界的统一b.承认世界的起源是物质的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答案(4)标准答案:411.自由王国指的是人()a.受客观必然性的支配b.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c、受自然和社会的限制,D.得到真正的自由答案(2)标准答案:2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整体与局部的关系B.整体与个体的关系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案(2)标准答案:2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a、超验主义B.不可知论C.否定与直觉反射理论D.动态革命反射理论答案(4)14.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出以往一切哲学的地方就在于()a、世界的物质性首次得到承认。
大学生马基试卷2含答案
第一题(共 60 题,总分60 分)1.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 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答案(4)2.“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这两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A.善于区分整体与部分B.善于区分新旧事物C.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D.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答案(4) 标准答案: 43.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矛盾的解决有赖于A. 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B.货币的出现并充当交换媒介C.商品交换的实现D. 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答案 ( 3 ) 标准答案: 3 4.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答案(3)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生命力在于()A.它能回答生活中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B.它是各种科学知识的总和C.它始终植根于实践和科学的土壤中D.这是唯一能取代其他科学的理论答案(3)6.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属于A.国体问题B. 政体问题C.行政问题D.法律问题答案(1)标准答案: 17.认识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础的关系是()A.反映和被反映的认识关系B.改造和被改造的实践关系C.使用和被使用的价值关系D.相互对立的斗争关系答案(2) 标准答案: 28.区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准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程度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C.如何进行产品分配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答案(2) 标准答案: 29.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A. 社会中现存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工具的总和答案(1)10.正确认识具体事物的基础是分析事物的()A. 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答案(4)11.某市 5 名大学毕业生先后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到农村创业。
马基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获得新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
这些科学成果,为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从总体上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3、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马基习题集解析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BC )A . 14 世纪末至巧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 . 18 世纪 60 年代至 19 世纪 30 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 .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 .垄断资本主义2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BCD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3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 1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BCD )A .巴黎公社B . 1831 年和 1834 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 1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 . 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BC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 .法国启蒙思想8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D )A .辩证法B .劳动价值论C .唯物史观D .剩余价值学说9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BCD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0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B )A .阶级性B .实践性C .客观性D .人民性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BCD )A .李大钊的理论B .毛泽东思想C .邓小平理论D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辨析题1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完整word版)马基 概论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一、辨析题:1、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人的认识从一定方面来说是有限的。
就每一个人,每一个时代来说,认识总是有限的,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来说,都只能是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认识。
人的认识又是无限的。
就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的认识的本性来说,人的认识没有一个终极的界限,总是不断超越不断前进的。
人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
人类的认识就是在这样的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中不断地前进。
2、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认识论和真理论中“元”是本质的意思。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认为,真理的客观来源只有一个,即物质世界。
凡与客观对象相符合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否则就不是真理,因此真理不能是多元的。
在自然科学中,运用不同的科学理论形式或科学方法来说明同一对象,是正常的和必要的。
但是科学理论认识的多重性特点与真理认识的本质不能混为一谈。
真理认识的本质只有一个,不能是多元。
3、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角度看,事物是无限发展的,因而人们的认识和实践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这就是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
认识的发展规律还指出,实践是全部认识过程和认识过程中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离开了实践,一切真知和熟知都不可能产生,熟知也不可能转化为真理性的认识。
同时,每一个具体的认识主体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而每一个具体的认识主体的认识和实践在广度和深度上发展的可能是无限的。
因此,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马基辨析题2
B➢“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上述观点不等同。
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庄子的观点,认为在“道”的高度去衡量,无所谓是非善恶。
是相对主义真理观,它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和检验真理有客观标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的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而这些具有差别性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有实践来检验。
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也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死亡的理解。
正确(2分)。
这是马克思论述的辩证法的发展观,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它的否定方面,肯定与否定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矛盾运动。
世界永远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它迟早是要被否定的。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是扬弃。
它使新事物不断代替旧事物,即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部分质变也是质变的一种形式。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
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整个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它有联众基本形态: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
部分质变则不是整个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它只是事物个别、次要性质的变化或事物局部性质的变化。
部分质变属于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不属于质变过程,因此,是表示量变的一种形式。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
前者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观点。
他们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观。
马基作业
答 1、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类对真理的把握和真理的发展水平。
人类所发现或创造出来的每一种新事物 都具有合于人类需要的某种价值。
但价值具有主体性 对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意义。
2、人类的一切新发现或新创造 都标志着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扩大 从这些发现和进步可资人类利用的价值来看 就成了人类智慧的化身 当这些新事物因其利用价值脱离了真理的制约 成为人类不同个体或社会集团之间争夺的对象或进行各种斗争的武器时 就会加剧人类社会的诸多矛盾与冲突 对整个人类造成伤害 又似乎使人类变得更加愚蠢起来。
3、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 成功的实践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
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统一时 由此产生的新发现或新事物就会成为人类社会进步“智慧生命”的力量 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违背时 人的生命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历史前进的“愚钝的物质力量”。
因此 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新事物价值的追求与评价 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 在实现真理价值的前提下实现人生的价值。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
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它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因而必将引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连串的变化。
3、封建时代的后期,资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方向。
资产阶级运用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击败落后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历史必然。
4、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的发明,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在历史上曾长时间地领先于世界各民族,近代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与外国侵略,才落后了。
马基习题2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A. 18世纪90年代B. 19世纪40年代C. 19世纪70年代D. 19世纪90年代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菌象的起源》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和恩格斯 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4.马克思主义是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6.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A.逻辑性 B.理论性 C.战斗性 D.实践性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A.自我批判B.与时俱进C.不迷信权威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8.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B.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C.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 D.建立共产主义社会9.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 B.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C.提倡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职业理想D.生活理想1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A.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B.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C.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 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B.深人进行调查研究C.理论联系实际 D.善于独立思考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A.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3.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基答案
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从18世纪60年代起 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 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了 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 又叫产业革命。
这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 接着法国、德国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胜利 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引起了生产方式上的重大变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19世纪30—40年代 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 自由资本主义步入比较发达的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 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 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怀疑 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因此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 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 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绶的斗争日趋激化 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
19世纪30至40年代 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1831年法国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 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 1838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 1844年德国发生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起义 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 显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斗争上的威力 标志着作为历史发展主要动力的无产阶级已经独立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 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
马基原模拟试题2答案
马基原模拟试题2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BBADD6-10:CDCBC11-15:DCABC16-20:DACBA21-25:AADBA26-30:AABDA31-35:AADBB36-40:DCCAD41-42:BC二、简答题4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宣称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在于它的深刻性,再次,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第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44、简述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45、试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现实意义:将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按规律办事,不能蛮干、瞎干。
既要开拓创新,又要实事求是。
46、简述认识的本质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本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意义: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不可知论从根本上区别了开来,而且也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划清了界限。
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次循环都到更高的阶段,此即认识运动总规律。
47、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以及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1)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3)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4)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马基作业
1.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答: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劳动力的使用权属于资本家,劳动者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劳动者不占有劳动产品。
由此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价值形成过程,一方面是生产资料(物化劳动)价值转移过程,另一方面是活劳动创造出相当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新价值的过程。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价值增殖过程一方面是生产资料(物化劳动)价值转移过程,另一方面是活劳动创造出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新价值的过程。
实际上,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因此,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中但又不能脱离流通领域?答:(1)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2)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
(3)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因为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产生和实现。
3.如何理解资本积累的本质与后果?答: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后果:(1)资本积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2)资本积累导致过剩人口的存在;(3)资本积累导致社会财富的两级分化;(4)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并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和客观规律。
马基考试试题
马基考试试题这是一份马基考试试题,旨在评估考生对马基思维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请考生认真阅读每道题目,并按要求进行解答。
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在马基思维中,我们经常对事物进行逻辑思考。
请问以下哪个选项不符合马基思维的逻辑思维模式?A. 生活中存在各种问题需要解决。
B. 为了解决问题,需要开展系统化分析。
C.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
D. 还未遇到问题时,不需要对事物进行思考。
题目二:根据以下情景,请判断属于马基思维过程的哪一个阶段:李明每天都使用手机上网,但他发现近期移动网络的信号变得越来越差。
他开始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并分析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A. 定义问题B. 数据收集C. 分析问题D. 解决问题题目三:根据以下情景,请选择最适合的思维工具:小明想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以提高他的学习效率。
他希望找到一种能够帮助他安排时间并记录学习进展的工具。
A. 二叉树图B. 导图C. 判定矩阵D. 决策树题目四:以下哪个选项可以帮助人们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解决它们?A. 思维导图B. 智能算法C. 逻辑思考D. 创造性思维题目五:以下哪个选项用于展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A. 判定矩阵B. 因果图C. 减少图D. 决策树题目六:以下哪个选项可以帮助人们根据不同的评判标准,做出最合理的决策?A. 积木图B. 判定矩阵C. 导图D. 逻辑思考题目七:以下哪个选项用于展示一个问题和其解决方案的过程?A. 树状图B. 决策树C. 二叉树图D. 积木图题目八:以下哪个选项可以帮助人们发散思维,产生更多的创造性解决方案?A. 逻辑思考B. 极限法则C. 因果图D. 积木图题目九:根据以下情景,请选择最适合的思维工具:小红要组织一个展览活动,她需要确定展览的主题、展览品种和展览流程。
她希望找到一种可以帮助她分类和组织思维的工具。
A. 判定矩阵B. 二叉树图C. 导图D. 积木图题目十:马基思维强调通过系统化的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并做出决策。
马基选择题2
马基选择题2⼀、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产⼒和⽣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类社会和⾃然界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A.主观唯⼼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3.⼀些地⽅的⼈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草,虽获得了⼀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地荒漠化,⼀遇⼤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们带来了巨⼤灾难。
这些⼈的做法违背了()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C.量变和质变统⼀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的观点4.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的观点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的观点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标准的观点D.具体的实践能对⼀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5.社会关系是⼀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政治关系B.⽣产关系C.阶级关系D.思想关系6.社会⾰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盾B.⽣产⼒和⽣产关系之间的⽭盾尖锐化C.产品分配不公、收⼊差距加⼤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7. 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可分为()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产资本和流通资本D.⽣产资本和商品资本8. 产业资本循环中⽣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B.⽣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9. 资本主义⽣产过程的⼆重性是指()A.⽣产使⽤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B.⽣产使⽤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D.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10. 意识的本质是()A.各种感觉的综合B.⼈脑分泌的特殊物质C.⼈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绝对精神”的体现⼆、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2.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主义观点的有 ( )A.“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C.物是感觉的复合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3.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 )A.⽔是万物的本原B.⽕是万物的始基C.万物由⼟、⾦、⽊、⽔、⽕五种基本物质构成D.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和虚空构成4. 意识是()A.⼈脑的分泌物B.⼈脑的属性和机能C.神的启⽰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5. 国家与私⼈共有的垄断资本产⽣的途径包括()A.国家和私⼈资本共同投资于⼀个新的企业B.国家财政拨款新建的企业C.国家向私⼈出售⼀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D.国有企业购买私营企业的⼀部分股份6.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表现为()A.提供社会⽣产和⽣活资料的物质来源B.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D.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7. 辩证的否定是()A.事物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统⼀B.由事物内部⽭盾决定的⾃我否定C.主观任意的否定D.既克服⼜保留8. 下列选项中说明量变是质变前提的有()A.千⾥之⾏,始于⾜下B.九层之台,起于垒⼟C.不积细流,⽆以成江海D.知彼知⼰,百战不殆9. 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10.下列选项中,属于⽭盾同⼀性含义的有( )A.⽭盾双⽅相互转化B.⽭盾双⽅相互区别C.⽭盾双⽅相互依存D.⽭盾双⽅相互渗透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D2.D3.A4.A5.B6.B7.B8.B9.B 10.C⼆、多项选择题1.BD2.ABD3.ABC4.BD5.ACD6.ACD7.ABD8.ABC9.AC10.ACD全国2011年4⽉⾼等教育⾃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马基10套卷
马基10套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末考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基本问题是指( 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为( A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矛盾是指( B )B、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4、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的哲学思想是( B )B、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5、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最能说明这句话所包含的哲学道理的是( D )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6、下列关于辩证否定的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D ) D、辩证否定不改变事物的质,只是量上的扩张7、“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 B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8、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B ) B 、实践9、商品经济是( C )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1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 B ) B、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12、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实现方式是( B ) B、参与制13、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看是( B )B、资源配置国际化 14、空想社会主义“提供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 A )A、科学的品格15、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称为( C ) C、社会主义社会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为 ( ABD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2、下列关于真理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C、真理具有绝对性D、真理具有相对性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 AC ) A、生产使用价值 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最关键的因素( AD )A、周转时间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5、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着( CD )C、巩固政权的任务D、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 ,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 据说是“镇水” 用的。
马基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基期末试题及答案题目:马基期末试题及答案(正文开始)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马基维利亚提出的基本观点?A. 道德与政治是分离的。
B. 人性本恶。
C. 君主应该保持仁慈和慈爱。
D. 政治权力来源于上帝。
答案:B2. 马基维利亚对于政治的定义是什么?A. 政治是一种伦理学问题。
B. 政治是为了达到普遍幸福而存在的活动。
C. 政治是实现权力的手段。
D. 政治是一种社会契约。
答案:C3. 马基维利亚的主要著作是哪一本?A. 《国家论》B. 《道德原理》C. 《政治学纲要》D. 《社会契约论》答案:A二、问答题1. 马基维利亚对于道德与政治的关系持有什么观点?答:马基维利亚认为道德与政治是分离的,政治活动应该超越个人的道德准则。
他主张君主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行使权力,而不受道德约束。
2. 马基维利亚认为君主应该具备哪些特质?答:马基维利亚认为君主应该具备智慧、勇气、决断力和灵活性等特质。
君主需要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手段来保持自己的权力。
三、论述题马基维利亚的政治观点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他的思想对于现代政治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基维利亚坚信政治权力来源于实际力量,而不是上帝。
他强调政治的现实性和功利性,认为君主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行使权力,追求国家的稳定和自身的统治。
马基维利亚认为君主应该具备智慧、勇气、决断力和灵活性等特质。
君主需要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手段来保持自己的权力。
他主张君主应该高度集中政治权力,通过强力统治来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秩序。
然而,马基维利亚的政治观点也受到了批评。
有人认为他的观点过于冷酷无情,忽视了人性的善良和道德的重要性。
他的政治理念与人权、民主等现代价值观存在冲突。
另外,马基维利亚的政治观点也容易被滥用,可能导致专制和暴力统治。
总之,马基维利亚的政治思想虽然具有争议,但仍然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经典之一。
通过对他的思想的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权力的本质与运作方式,同时也能够对现代政治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马克思作业 2
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材料一中:设计师们脑海中有想法,不仅预先规定了活动的目标,而且为实现这一目标又预先规定了活动的方式和步骤。
深刻突出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鸟巢设计者以鸟巢为原型来考虑建筑,不只是一般地模仿,而是能动地创造。
无疑证明了意识的创造性。
设计师们并先后编制了各类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500多项,经过反复的大量分析、计算与试验研究,最终设计出鸟巢雏形,充分反映了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材料二中:建筑师在完成建筑以前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说明了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建筑师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因为他的的意识会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进行能动的创造。
所以尽管蜜蜂设计的蜂窝很有艺术性,但在建筑师意识的作用加工后就变成了更加完美的作品。
体现出意识具有创造性。
材料三中心理学家并没有抽被试者的血液,但由于他的意识认为自己被抽血,这种意识对他的生理和病理活动起到了调节和控制的作用,从而使其身体明显变得憔悴不堪。
体现了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所以对于社会道德问题,我们不能只通过简单的“道德滑坡”或“道德爬坡”这种感情色彩比较浓的价值判断来说明今天的道德状况。
因为道德具有历史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的观念,永恒不变的道德是不存在的。
所以“道德之坡”是由时代决定的,它要求我们建立和坚持的先进的道德规范体系。
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发展了,经济增长了,百姓的生活水平进步了,精神需求也增加了,但是实际的物质发展程度跟不上精神需求的步伐,这就导致了民众不断逐利,在这过程中,道德的滑坡就是不可避免的。
马基作业
马克思主义认为,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改造主观世界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必要条件;在改造客观世界来创造美好的物质条件的过程中,不断地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已的认识能力,这是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正确的选择人生的道路、正确的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能积极地去创造与享受物质财富,并能产生正确的幸福感而愉快一生。
因此,为能在构建和谐的社会中愉快地享受生命的幸福,每一个人都应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
二、正确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我们要正确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促使自己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把个人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青年的自我价值。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正处于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
我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重任。
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品质。
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
马基课后答案 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部分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B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B )A.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D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1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A 3.A 4.A 5.B 6.C 7.B 8.B 9.C 10.A11.B 12.D 13.A 14.A 15.C 16.A 17.D 18.A 19.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BC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BCD )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BC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B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BC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D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ABCD )A.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10.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BC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BCD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3.“八荣八耻”的“八荣”是( ABCD )A.热爱祖国、服务人民 B.崇尚科学、辛勤劳动C.团结互助、诚实守信 D.遵纪守法、艰苦奋斗14.“八荣八耻”的“八耻”是( ABCD )A.危害祖国、背离人民 B.愚昧无知、好逸恶劳C.损人利己、见利忘义 D.违法乱纪、骄奢淫逸1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 2. BCD 3.BCD 4.ABC 5.BC 6.AB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下)马基作业第二次2-4章12月20日之前交各班学习委员注:请打印作业,并将正确答案写在括号内,没有习题只交答案不计分!!!教师:方丹姓名:学号:班级: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践D. 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 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体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 实践的中介()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 .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D.科学实践是科学的目的7.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 .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句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 我们通过耳,眼,鼻,舌,身各种感官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 .感觉 B. 知觉 C .表象 D.分析12 .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13.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 .形而上学的观点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 .诡辩论的观点D. 相对主义的观点14 .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A .在任何情况下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 . “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机械唯物主义16. “真理是思想的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 客观真理论D. 形而上学真理论17.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的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的客观标准18 .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 混淆了真理性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真理观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的客观性19 .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A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 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20 .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A .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 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C. 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D. 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21.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 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22. 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23.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A .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B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 .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D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24.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 .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 .革命行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知道作用D .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25.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强调了()A .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C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D .人们在认识事物要有理性的指导26. 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 .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27.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A .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 .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 .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 .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28.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 .具体性 B. 客观性C. 终极性D. 全面性29. 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 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 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 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 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30.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A. 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B. 决定着社会变革力量C.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31. 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A.经验主义B.先验论C.绝对主义D.教条主义二、多项选择题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A. 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B. 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C. 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D. 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2.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 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 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 通过反馈和调节,是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 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 世界的可知性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 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B.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标准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6 .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A .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B .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C .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D.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7.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A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力量。
D. 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8. 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 没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C.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9. 经验论的错误在于()A. 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B .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C .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D .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10.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A .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11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A .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B .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C .理论可以指导实践D .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12. “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A .理论脱离实际B .经验论C .教条主义D .唯理论13. “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A. 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B. 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C. 唯我主义观点D. 反理性主义观点14. 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A .生而知之(孔子)B .不虑而知(孟子)C .不行而知(老子)D.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15. “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
”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C. 事物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D. 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16.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A .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B .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C .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的往复D .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17.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 .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的概括B .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C .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D. 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1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A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B .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C .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D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9. 十月的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