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最新、最强、最详细)

合集下载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指导大纲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指导大纲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指导大纲一、引言本指导大纲旨在为四川省教育体系提供一套公共基础知识的指导标准。

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全面梳理和整合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可以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化、有效性和质量提升。

二、范围与目标本指导大纲适用于四川省教育体系的各级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语言、数学、科学、社会学科、艺术和身体素质等方面。

通过掌握这些公共基础知识,学生将能够全面发展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工作做好准备。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语言1.1 理解基础词汇和常用短语,能够正确运用于口语和书面表达中。

1.2 能够听懂日常生活和研究中的简单对话,并能灵活运用基本句型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

1.3 能够理解基础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写作。

1.4 能够进行基本的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练。

2. 数学2.1 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包括加减乘除以及简单的应用问题。

2.2 理解并能够运用基础数学概念,如整数、分数、百分数等。

2.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解释。

2.4 熟练掌握简单几何图形的基本属性和画法。

3. 科学3.1 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

3.2 掌握与日常科学知识相关的基础概念,包括物质、能量、生物等。

3.3 能够理解基本的科学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社会学科4.1 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基本行政区划,明白社会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4.2 掌握基本的历史、地理和政治知识,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4.3 能够进行简单的社会现象观察和分析。

5. 艺术5.1 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音乐、绘画、舞蹈等。

5.2 能够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和表演,并理解基本的艺术欣赏方法。

6. 身体素质6.1 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惯,提高身体素质。

6.2 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并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展现团队合作精神。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试题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了很多记忆性的东西,需要⼀⼤段时间来复习,⼜是教师招聘考试科⽬之⼀,因此尤为重要,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试题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试题(⼀) 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与学⽣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间的关系是( )。

A、成正⽐B、成反⽐C、没有关系D、有时正⽐,有时反⽐ 2、⼈的⾝⼼发展有共性也有个性,个体发展表现千差万别,教育要适应年轻⼀代⼈⾝⼼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根据⼉童的实际情况分别促进⼉童发展,做到( )。

A、循序渐进B、适时⽽教C、因材施教D、适度超前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

A、培养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量牢固的⾔语信息 4、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法有( )。

A、实验法B、实习作业法C、发现法D、练习法 5、初⼀(1)班班主任组织学⽣开了⼀个《我喜欢的名⼈名⾔》的主题班会,要求每个学⽣将事先选好的⾃⼰喜欢的名⼈名⾔向全班介绍,并说明⾃⼰为什么喜爱。

这种做法贯彻了( )。

A、正⾯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B、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C、⾔⾏⼀致的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七艺”中的三科是指( )。

A、四书B、⽂法C、修辞D、辩证法E、⼏何 7、建⽴完整的课程体系是实施德育的最有效途径。

(判断题) 8、教学过程中应主要发挥教师主导作⽤,学⽣主体作⽤是有限度的。

(判断题) 9、在中华⼈民共和国境内的民办学校,不适⽤《中华⼈民共和国教育法》(判断题) 10、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没有学⽣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

(判断题)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试题正确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就整个教学过程⽽⾔,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控制,教师始终发挥着主导作⽤,学⽣的主体性经历了从弱到强,由⼩到⼤的变化发展过程。

四川省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精华版

四川省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精华版

法理●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法的社会作用●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

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四川省教育考察的是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1、实践是人以一定的手段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对象活动。

下列不符合实践的特点的是( )。

A、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B、实践人类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C、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的,具有社会历史性D、实践是人类获得成功的基础,具有必然性2、加强政府管理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创新行政管理的方式。

关于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的方向,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从僵化走向灵活B、从法治走向人治C、从封闭走向开放D、从权力导向走向规则导向3、暴雨或特大暴雨的袭击常会造成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面对这些可采用的工程措施包括包括( )。

(多选题)A、修筑堤坝B、修建分洪区C、修建水库D、整治河道4、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 )面的价值要求。

A、 B、民族 C、社会 D、公民5、《论衡》是王充所作是一部关于( )的哲学文献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浪漫主义D、社会空想主义6、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生产资料D、生产工具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D。

解析:实践的特点包括:(1)客观物质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4)直接现实性。

D选项必然性不属于实践的特点。

故本题答案选D。

2、【答案】B。

解析:行政管理方式创新,主要包括一下内容:(1)从僵化走向灵活;(2)从人治走向法治;(3)从封闭走向开放;(4)从权力导向走向规则导向。

故本题答案选D 。

3、【答案】ABCD。

解析:面对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可采取修筑堤坝、修建分洪区、修建水库、整治河道等工程措施。

故本题答案选ABCD。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最新、最强、最详细)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最新、最强、最详细)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教师与学生、课程、课堂教学、学校德育、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个别差异与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法与教育法、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制过程、教育法律责任、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教育法律救济、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等。

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试时参考。

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P3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P32.2三者关系:学校教育教育活动的三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可以构成多种结构。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2)二者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

教教为主,学受教为主。

(3)二者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教育内容,共同的教育目的,促进受教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3.教育的形态: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实体教育与虚体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P44.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一、填空: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核大纲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核大纲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核大纲一、考核背景四川省教育系统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础,为了保证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需要对教育从业人员进行综合考核。

为此,制定了本《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核大纲》。

本大纲旨在全面考察教育从业人员在公共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考核目的本考核旨在检验教育从业人员在公共基础知识方面的知识水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知识:包括语言文化、历史文化、地理文化等;2. 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3. 科学技术知识:包括自然科学、信息技术等。

三、考核内容1. 文化知识1.1 语言文化- 汉字基本知识:包括汉字的基本构造、常用字的写法等;- 语言文字运用:包括语言的基本规范和正确用法等;- 中国文化知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等。

1.2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概况: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和现代历史的主要事件、名人等;- 世界历史概况:包括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事件、文化等。

1.3 地理文化- 四川地理概况:包括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世界地理概况:包括世界各大洲、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社会科学知识2.1 教育学- 教育基本原理:包括教育的本质、目标、方法等;- 教育制度和政策:包括中国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等。

2.2 心理学- 心理学基本概念:包括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等;- 儿童心理发展: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等。

2.3 社会学- 社会学基本概念:包括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方法等;- 教育社会学:包括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对社会的影响等。

3. 科学技术知识3.1 自然科学- 基本科学知识: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的基本概念、原理等;- 环境科学:包括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3.2 信息技术- 电脑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常用软件等;- 互联网应用:包括互联网的基本知识、网络安全等。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四川省教育考察的是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由整理关于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1、实践是人以一定的手段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对象活动。

下列不符合实践的特点的是( )。

A、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B、实践人类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C、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的,具有社会历史性D、实践是人类获得成功的基础,具有必然性2、加强政府管理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创新行政管理的方式。

关于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的方向,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从僵化走向灵活B、从法治走向人治C、从封闭走向开放D、从权力导向走向规则导向3、暴雨或特大暴雨的袭击常会造成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面对这些可采用的工程措施包括包括( )。

(多选题)A、修筑堤坝B、修建分洪区C、修建水库D、整治河道4、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 )面的价值要求。

A、B、民族C、社会D、公民5、《论衡》是王充所作是一部关于( )的哲学文献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浪漫主义D、社会空想主义6、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生产资料D、生产工具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D。

解析:实践的特点包括:(1)客观物质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4)直接现实性。

D选项必然性不属于实践的特点。

故本题答案选D。

2、【答案】B。

解析:行政管理方式创新,主要包括一下内容:(1)从僵化走向灵活;(2)从人治走向法治;(3)从封闭走向开放;(4)从权力导向走向规则导向。

故本题答案选D 。

3、【答案】ABCD。

解析:面对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可采取修筑堤坝、修建分洪区、修建水库、整治河道等工程措施。

故本题答案选ABCD。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不仅仅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由整理关于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的内容, 希望大家喜欢!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一) 1、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和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2、德育价值的发挥需要选择正确的德育方法, 下列不应作为德育方法选择依据的是( )。

A、德育目标B、学生的生活习惯C、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D、德育内容3、家庭德育对于中小学生的道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下列不符合家庭德育特点的是( )。

A、寓教于养, 养教结合B、寓情于理, 情理结合C、缺乏正规性和科学性D、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4、遗传在人的发展中( )。

A、起决定作用B、不起作用C、起物质前提的作用D起提供可能性的作用5、蔡元培提出的教育宗旨中包括( )。

A、军国民教育B、实利教育C、美感教育D新文化教育6、质性评价在当今教育教学工作评价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下列属于质性评价要求的是( )。

A、情境的自然性与真实性B、评价标准的严格统一性C、结论的特殊性与主观性D、过程的临床性与建构性7、和小学生交流, 交谈时要蹲下来保持平等, 这体现了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的平等。

(判断题)8、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所应遵循的规范和行为准则。

(判断题)9、道德两难问题只能用于测量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判断题)10、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客观判断。

(判断题)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正确答案及解析1、【答案】C。

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 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 其中, 6~12岁是学龄期, 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和自卑感, 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克服自卑感。

2、【答案】B。

(完整版)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超级精华版

(完整版)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超级精华版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P3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P32.2三者关系:学校教育教育活动的三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可以构成多种结构。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2)二者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

教教为主,学受教为主。

(3)二者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教育内容,共同的教育目的,促进受教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3.教育的形态: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实体教育与虚体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P44.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55.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最基本规律有两条。

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P6(二)6.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水平低下、传递生产经验、言传身教、耳口相传),(2)古代社会(鲜明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3)现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P77.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P8(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8.教育学: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目录1. 四川教育概述 (3)1.1 四川教育发展简史 (4)1.2 四川教育地位与作用 (5)1.3 四川教育政策法规 (7)2. 四川教育体系 (8)2.1 四川基础教育 (9)2.1.1 幼儿教育 (11)2.1.2 义务教育 (12)2.1.3 普通高中教育 (13)2.2 四川高等教育 (14)2.2.1 研究型大学 (16)2.2.2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17)2.2.3 成人教育与远程教育 (17)2.3.1 中等职业教育 (20)2.3.2 高等职业教育 (21)3. 四川教师职业与发展 (23)3.1 四川教师资格与认证 (24)3.2 四川教师培训体系 (25)3.3 四川教师职业道德 (27)3.4 四川教师评价与管理 (28)4. 四川教育资源与环境 (30)4.1 四川教育资源配置 (31)4.2 四川教育信息化 (32)4.3 四川教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34)5. 四川教育改革与实践 (35)5.1 四川教育体制创新 (36)5.2 四川教育教学改革 (38)5.4 四川教育精准扶贫 (41)6. 四川教育政策与评估 (42)6.1 四川教育政策分析 (44)6.2 四川教育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45)6.3 四川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47)7. 四川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49)7.1 四川教育成功案例 (50)7.2 四川教育挑战与问题案例 (51)7.3 四川教育创新实践分析 (53)8. 四川教育未来展望 (54)8.1 四川教育发展目标 (55)8.2 四川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56)8.3 四川教育发展建议 (57)1. 四川教育概述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文化灿烂,教育事业发展同样有着深厚的基础。

四川省教育体系在政府及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其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普及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以及促进终身教育四个方面。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主要是测试考生知识及能力素质等方面差异的主要手段,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一)1、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包括( )。

(多选题)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包括( )。

(多选题)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C、官僚主义D、资产阶级3、美国一五年七月一日在白宫宣布与( ),正式恢复外交关系,双方已就在哈瓦那和华盛顿重新开设使馆达成协议。

A、利比亚B、古巴C、叙利亚D、伊拉克4、( )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了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

A、民法B、行政复议法C、刑法D、宪法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的左迁为( )。

A、升官B、降职C、搬家D、去世6、对地球的形状表述最准确的是( )。

A、球体B、扁球体C、方形D、不规则的扁球体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ABCD。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包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故本题答案选ABCD。

2、【答案】ABC。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为“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故本题答案选ABC。

3、【答案】B。

解析:美国总统奥巴马7月1日在白宫宣布美国和古巴将正式恢复外交关系,双方已就在哈瓦那和华盛顿重新开设使馆达成协议。

故本题答案为B。

4、【答案】D。

解析: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了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

故本题答案为D。

5、【答案】B。

解析:左迁:古人尊右卑左,习惯上称降职为左迁。

即贬官。

故本题答案为B。

6、【答案】D。

解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稍鼓的椭球体。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二)1、2015年7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5年年底前( )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支付比例达到50%以上,今后还要逐步提高。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教学公共基础知识》教师教育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教学公共基础知识》教师教育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教学公共基础知识》教师教育《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

A、精细加工B、组织C、默写D、复述【参考答案】D2. 教育学就是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参考答案】C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1995 年9 月 1 日起实施.A、1994 年 1 月 1 日B、1994 年9 月10 日C、1993 年11 月 1 日D、1995 年 1 月 1 日【参考答案】A4. 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学生成绩有()趋势。

A、负相关B、正相关C、没有关系D、若有若无【参考答案】B5. 以下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的策略有()。

A、突出道德争端B、询问“为什么”问题C、澄清与总结D、使情境复杂化【参考答案】C6. 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A、幼儿园B、小学C、中学D、大学【参考答案】C7. 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8. ()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A、布鲁纳B、皮亚杰C、柯尔伯格D、弗洛伊德【参考答案】C9.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参考答案】A10. 以下关于教学原则的论述,错误的是()。

A、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B、教学原则是人们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C、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D、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完全无关【参考答案】D11. 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意志B、道德情感C、道德认识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B12. 20 世纪20 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

A、实验教育学B、教育社会学C、心理测量学D、程序教学【参考答案】C13. 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系统讲解教材内容,及时练习与反馈校正属于()。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重点笔记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重点笔记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广义: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侠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要素: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3.教育的形态(一)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起先导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三)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及基本规律:(一)教育的本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也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二)教育的基本规律:1:外部关系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规律,如受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制约,同时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起作用)2:内部关系规律(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规律)3:二者关系:教育外部关系规律制约着内部关系规律的作用,教育外部关系只能通过内部规律来实现。

第二节:教育的起源及发展1.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上帝或天创造)(二)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学起源的学说,其代表人物的是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认为教育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三)心里起源说(美国孟绿,他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四)劳动起源说(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是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辩证唯物主义2.教育的发展历史阶段(一)原始社会教育: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

第三、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二)古代教育: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大纲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大纲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大纲四川的《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大纲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教育公共知识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管理(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及其地位、作用和特点(三)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六、课堂教学(一)教学的含义、教学理论及教学理论流派(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基本程序、主要模式、内容和方法(三)教学策略的含义、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七、学校德育(一)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二)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德育过程的理论、德育过程的规律(三)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四)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八、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一)班级的含义与特点、班级的历史发展、班级的结构与功能、班级的发育过程(二)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与方法(三)班主任的角色、任务、职责与素质教育公共知识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心理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三)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教育如何促进心理的发展(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二、学习与学习理论(一)学习的含义、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学生学习的特点(二)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的种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习迁移的促进(二)记忆的含义、记忆的三种存储模式(三)遗忘的含义、主要规律、产生原因及克服遗忘的策略四、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特点、学习策略的发展、一般的学习策略及其培养(二)知识的含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分类与学习(三)技能的含义与种类、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四)解决问题的历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五)品德与道德的界定、品德的心理结构、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的理论、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五、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二)归因与归因方式、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引导合理归因(三)注意的含义、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六、个别差异与教育(一)人格差异的含义、人格差异与教育(二)认知风格差异的含义、场依存与场独立、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内倾与外倾(三)学困生的含义、学困生与优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学困生的教育措施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P3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P32.2三者关系:学校教育教育活动的三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可以构成多种结构。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2)二者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

教教为主,学受教为主。

(3)二者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教育内容,共同的教育目的,促进受教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3.教育的形态: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实体教育与虚体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P44.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55.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最基本规律有两条。

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P6(二)6.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水平低下、传递生产经验、言传身教、耳口相传),(2)古代社会(鲜明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3)现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P77.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P8(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8.教育学: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P99.教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本质,解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3)教育目的问题,(4)教育制度问题,(5)教育过程的规律性问题,(6)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性问题,(7)学校管理问题。

P1010.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萌芽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

(2)独立形态时期: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诞生。

(3)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马、恩、列等经典作家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教育的阶级性、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作了科学的解释。

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

(4)近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三大流派,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机构教学论,赞科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倡导范例教学,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P10二、教育的功能(一)11.教育功能的含义: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P1812.教育功能的类型: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P1813.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P1913.1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具体是指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具体说来包括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和个体社会化功能。

13.2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具体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具体说来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和教育的人口功能。

14.教育功能的限制:教育的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P21(二)15.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个体身心发展(个体),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人口对教育社会功能。

P22三、教育的目的(一)16.教育目的的含义:广义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过程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它可以包括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学生的各种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培养什么人的总要求。

P3117.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P31(二)18.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教育目的的确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2)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注意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3)教育目的的确定受制于人们的教育理想。

(4)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

P3219.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P33(三)20.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1)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P342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P34四、教师与学生(一)22.教师的定义: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在学校中从事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完善品德结构、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专职人员。

P4023.教师的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角色P4124.教师的基本素质:(1)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2)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3)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教师要有课程开发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能力。

P4125.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内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

途径:(1)教师自身要有专业发展的观念和意识,(2)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3)制定自我生涯发展规划,(4)积极参加在职学习和培训,(5)进行教育研究,(6)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7)在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中获得专业发展。

P42(二)26.学生的定义: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指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

P4327.学生的本质特点:(1)学生是社会的人,又是自然的人,(2)学生是未成熟的人,又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3)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人,又是自觉能动的人。

P4328.学生发展的规律:顺序性与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与整体性。

(三)29.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1)学生中心论,代表人物法国教育家卢梭、美国教育家杜威,反对教师中心论,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要求一切措施围绕儿童转动,力图削弱传统教育中教师所具有的那种专断行的主导作用,主张把师生关心的中心转到儿童。

(2)教师中心论,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师掌握了人类积累的文化知识,是知识和智慧的代表,社会价值观念的传播要靠教师的施教来完成,所以师生关系中,教师应处于中心地位,教师不但距诶那个着教育教学的标准、内容、方法,而且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方向具有绝对的权威。

P4430.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30.1 师生关系是指教育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特定关系,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互相对待的态度等。

30.2 内容:(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30.3 功能:教育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社会功能。

P44 补充30.4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因素,教师、学生、家长;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怎么建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热爱尊重学生,发扬民主教育;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加强自身修养。

P45五、课程(一)31.课程的含义:(1)广义,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2)狭义,具体的某一门学科。

P5132.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1)知识中心课程论(2)社会中心课程论(3)学习者中心课程论(4)人本主义课程论P5133.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必修与选修,国家、地方和校本,显性和隐性等。

P5234.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组织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它是一项关键而又复杂的工作,直接关系课程改革与实施的成败。

P5435.课程的管理:课程的管理涉及到课程的编排、组织与实施、评价与修订等问题。

P58(二)36.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1)1949——1952年。

50年8月教育部颁布《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草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份教学计划,52年3月颁布《中学教学计划(草案)》,52年10月颁布新中国第一份五年一贯制小学的《小学教学计划》。

(2)1953——1957年。

五个教学计划。

53——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

56年国家正式发行新中国第二套中小学教材。

(3)1958——1965年。

58年“大跃进”引起了“教育大革命”,大量缩减课时,精简课程,增加劳动,注重思想教育,出现多种学制的改革实验。

(4)1966——1976年。

“文革”十年浩劫,学校课程与教学在十年动乱期间经历了一场灾难。

(5)1977——1985年。

文革结束,拨乱反正。

78年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统一规定全日制中小学学制为十年,中小学各五年。

80年出版新中国全国统编第五套中小学教材。

(6)1986——1991年。

86年《义务教育法》出台。

(7)1992——2000年。

92年国家教委第一次将“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93年秋,新的计划突破了德育为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第一次将活动与学科并列为两类课程。

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

此次改革在我国教育界掀起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级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的热潮。

(8)2001——至今。

新课改。

P5937.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血丝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呢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