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2024年教师公共基础知识总结
2024年教师公共基础知识总结(____字)一、教育理论与教育法律法规知识1.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是指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现象的理论体系。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主体、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2.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管理和规范的法律法规。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1.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生命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规律,教师需要了解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发展特点,以便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2. 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指学生获取知识和记住知识的过程,教师需要了解学习和记忆的原理,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原理是指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普遍规律,教师需要了解教育心理学原理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教育评价知识1.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的教学评价方法,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2. 学业水平评价:学业水平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并能够合理地进行学业水平评价。
四、教育管理与教育行政知识1. 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领域的管理问题,教师需要了解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便更好地管理班级和学校。
2. 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法规是指对教育行政进行管理和规范的法律法规,教师需要了解教育行政法规并能够正确地处理教育行政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五、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知识1.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处理、传输和利用信息的一整套技术方法,教师需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2.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指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育媒体和教育设备进行教学的技术方法,教师需要了解教育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点总结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人力资源培养和国家进步的关键所在。
为了提升教育质量,教育者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一、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门学科,旨在探讨教育的本质、规律以及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等问题。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等。
1. 教育思想史教育思想史研究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教育思想,为教育提供理论和思想支持。
其中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西方现代教育思想、中国教育思想等内容。
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个体差异等内容。
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3. 教育方法学教育方法学关注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策略。
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育评价与考试教育评价与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方式和方法。
1. 教育评价的类型教育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学生的素质评价、教师的教学评价等。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2. 考试的类型考试分为内部考试和外部考试。
内部考试由学校自行组织,用于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估;外部考试由教育行政部门或专门机构组织,用于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评估,如高考、雅思等。
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指教育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教育部门的管理办法、学校的规章制度等。
1. 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
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教育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学校规章制度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内部的管理规定,涉及学校的教学、考试、纪律等方面。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并执行学校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的正常运作和教育教学秩序。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归纳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归纳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归纳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归纳一1、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2、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3、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4、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5、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需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6、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7、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8、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9、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10、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1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12、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3、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4、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15、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16、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17、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教育是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基础,公共基础知识则是构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整理和归纳教育领域的公共基础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教育的核心概念和重要原理。
一、教育的定义与功能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地、有组织地传授和培养人类特质和能力的活动或过程。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知识传递、人格塑造、社会适应和个体发展。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教育体系与层次1. 教育体系:教育体系是指一国或一地区按照一定的统一规划和组织建立起来的教育机构和教育活动的总体安排和组织形式。
它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层次。
2. 教育层次:教育层次指的是从幼儿园到博士研究生等不同教育阶段的划分。
一般来说,教育层次可以分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
三、教育理论与流派1. 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教育研究的基础。
常见的教育理论包括进化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2. 教育流派:教育流派是指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形成的不同学派和观点。
例如,进步教育、传统教育、人本主义教育等都是教育领域的重要流派。
四、教育评价与质量保障1.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它可以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评价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等。
2. 教育质量保障:教育质量保障是指通过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育教学过程的科学、规范和有效。
包括教育法规政策的制定、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等方面。
五、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与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要求的提高,教育领域不断进行系统性的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方式创新,以适应时代需求。
六、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它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品质可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常见、基础的概念、原理和理论。
下
面是一些常见的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整理:
1. 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追求的预期效果,包括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目标通常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等。
2.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研究法等。
3.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育效果的评估,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持续的、反馈
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一段时间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的总结性评价。
4.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的发展、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认知发展、情感与动机、学习理论等内容。
5. 教育学派:教育学派是指在教育领域形成的不同观点和理论体系,常见的教育学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6.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教育管理和组织的体系和规则,包括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学校组织和管理等。
7. 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机会的公正享有,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指按照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教学活动和内容的过程,包括课程结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的设计。
以上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一些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1 -目录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第一节教育概述(P3)※ (1)第二节教育的起源、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 (3)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4)第二章教育的功能 (6)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 (6)第二节教育功能的影响因素(P22—P27)※ (7)第三章教育目的 (9)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9)第二节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与价值取向 (9)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P33) (10)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11)第一节教师 (11)第二节学生 (12)第三节良好的师生关系(P44) (12)第五章课程 (13)第一节课程概述 (13)第二节新课程改革 (14)第三节新课程带来的变革(P63—P67)※ (17)第六章课堂教学 (18)第一节教学与教学理论 (18)第二节课堂教学设计(P74—P81)※(二——六) (20)第三节课堂教学策略 (20)第七章学校德育 (21)第一节德育概述 (21)第二节德育过程 (21)第三节德育的任务、目标和内容 (22)第四节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 (23)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24)第一节班级概述(P110) (24)第二节班级管理(P116—P122) (25)第三节班主任概述 (26)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 (27)第一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27)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27)第二节心理发展理论(P134—P137)※ (27)第三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28)第四节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略) (29)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29)第一节学习概述 (29)第二节学习理论(P148—P157)※ (30)第三章学习迁移、记忆和遗忘 (31)第一节学习迁移概念 (31)第二节记忆概述 (32)第三节遗忘概述 (32)第四章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 (33)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33)第二节知识概述 (33)第三节技能概述 (34)第四节问题解决概述 (34)第五节品德概述 (35)第五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36)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36)第二节归因与学习 (36)第三节注意概述 (37)第六章个别差异与教育 (37)- 3 -第一节人格差异与教育 (37)第二节认知风格差异 (38)第三节学困生概述 (38)第七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9)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39)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P209—P210)* (39)第三部分教育法学 (40)第一章法与教育法 (40)第一节法的含义、特征与渊源 (40)第二节教育法与教育法规 (40)第二章教育法律关系 (41)第一节教育法律关系概述 (41)第二节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41)第三节教育法律关系客体 (42)第四节教育法律关系内容 (42)第三章教育法律规范 (43)第一节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和类型 (43)第二节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假定处理制裁(P228) (44)第三节教育政策 (44)第四章教育法制过程 (44)第一节教育立法 (44)第二节教育法规的实施 (46)第三节教育行政执法 (47)第四节法律制裁 (47)第五章教育法律责任 (48)第一节教育法律责任概述 (48)第二节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P245—P247)* (48)第三节教育活动中侵权法律责任分析(P247—P254)※ (49)第六章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 (50)第一节学生权利概述 (50)第二节学生权利的维护(P257—P262)* (51)第三节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52)第七章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 (52)第一节教师权利概述 (52)第二节教师权利的内容 (53)第八章教育法律救济 (53)第一节教育法律救济概述 (53)第二节教育行政申诉制度(P278-P279)* (54)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 (55)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55)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构成 (55)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地位、功能与作用(P185—P286)* (55)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56)第二章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56)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56)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概述 (56)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P294-P295)※ (56)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 (56)第四节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57)- 5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概述(P3)※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归纳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教育领域中广泛适用于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教育阶段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在教育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这些公共基础知识对于教师、教育工作者以及任何关注教育事务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教育科学概论教育科学概论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入门部分,主要介绍教育科学的定义、性质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教育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旨在研究和改善教育的过程和效果。
通过学习教育科学概论,我们可以了解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为后续学习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习者的心理发展规律、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以及教学中的心理问题等。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要和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主要探讨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通过学习教育社会学,我们可以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属性,了解不同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深入思考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这对于教育从业者来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教育变革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和挑战。
四、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关于教育组织和管理的学科,主要研究教育组织的组织结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等内容。
教育管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组织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效率。
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掌握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五、教育评价与测量学教育评价与测量学是研究教育评价和测量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教育评价理论、评价设计与实施、测量工具的运用等内容。
教育评价与测量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设计和实施科学、公正、有效的教育评价,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决策和改进教育质量的依据。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教育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人们的思想观念、技能素质以及未来的发展。
作为教育从业人员或者对教育感兴趣的人士,了解教育的公共基础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涉及的主要考点进行汇总,以供参考。
一、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对教育事业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法律与法规。
主要考点涉及以下内容: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教育工作的基本制度和规范- 学校及其组织管理-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2. 教育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教育法规的主要机关和程序- 教育法规的内容和要求- 教育法规的监督与执行3. 学校法人制度- 学校法人的性质和特点- 学校法人的组织与管理二、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是指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以及教育经费的筹措与使用。
主要考点涉及以下内容:1. 教育经济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原则- 教育资源的供求关系2. 教育经费的筹措与使用- 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性- 教育经费的分配与使用原则- 教育经费的管理与监督机制3. 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教育管理的主要模式和方法- 教育管理的评估与改进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学习、发展、教育与评价等过程的科学。
主要考点涉及以下内容:1. 学习与记忆- 学习理论和学习分类- 记忆的过程和方法- 学习策略和方法2. 发展与教育- 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发展与教育的关系3. 教育评价与测量- 评价与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教育评价的实施与应用四、教育学说与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学说与教育教学理论是指对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总结。
主要考点涉及以下内容:1. 传统教育学派与教育学说- 教育学派的起源和主要代表人物- 传统教育学派的理论和观点- 传统教育学派的对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2.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指导性教学理论与方法- 个体差异与个性化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实践3. 教育评价与教育决策-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内容-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教育评价在决策中的应用总结:本文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主要考点进行了汇总,涵盖了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学说与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认识1.教育的定义(名词解释)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教育的定义(简答题—简述教育的含义)教育是在一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1)该概念描述了教育的实践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2)该定义把教育看做是一个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3)该定义强调了教育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促进”或“加速”的作用4)该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1)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2)学习者—学习者的特征:A.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B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C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不同;D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3)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学习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同一.3.教育的形态:1)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的分类)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的,没有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制度化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划分)3)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划分)二.教育的历史发展1.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来的观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沛西.能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劳动起源说---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2.农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1)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3)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3)第一节教育概述 (3)第二节教育的发展 (4)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5)第二章教育的功能 (7)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 (7)第二节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 (7)第三章教育的目的 (8)第一节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功能 (8)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确立 (8)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8)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9)第一节教师 (9)第二节学生 (10)第三节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 (10)第四节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10)第五章课程 (11)第一节课程概述 (11)第二节课程改革 (13)第三节新课程带来的变革 (14)第六章、课堂教学 (15)第一节教学 (15)第二节课堂教学设计 (17)第三节教学策略 (18)第七章、学校德育 (19)第一节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 (19)第三节德育过程 (19)第三节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 (20)第四节德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20)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21)第一节班级概述 (21)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21)第三节班主任工作 (22)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 (22)第一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22)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22)第二节心理发展理论 (22)第三节心理发展与教育 (24)第四节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24)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25)第一节学习概述 (25)第二节学习理论 (25)第三章学习迁移、记忆和遗忘 (30)第一节学习迁移 (30)第二节记忆 (31)第三节遗忘 (32)第四章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 (33)第一节学习策略 (33)第二节知识 (34)第三节技能 (36)第四节问题解决 (36)第五节品德 (37)第五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38)第一节学习动机 (38)第二节归因 (39)第三节注意 (40)第六章个别差异与教育 (40)第一节人格差异 (40)第二节认知差异 (41)第三节学困生 (41)第七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2)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42)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 (42)第三部分教育法学 (44)第一章法与教育法 (44)第一节法的概述 (44)第二节教育法与教育法规 (44)第二章教育法律关系 (45)第一节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及其特征、类型 (45)第二节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46)第三节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46)第四节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 (46)第三章教育法律规范 (47)第一节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及其类型 (47)第二节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 (47)第三节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 (48)第四章教育法制过程 (48)第一节教育立法 (48)第二节教育法规实施 (48)第三节教育行政执法 (49)第四节法律制裁 (49)第五章教育法律责任 (50)第一节教育法律责任概述 (50)第二节侵权责任 (50)第六章学生权利及其维护 (51)第一节学生权利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51)第二节学生伤害事故 (51)第七章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 (51)第一节教师权利的含义及其性质 (51)第二节教师权利的内容 (51)第三节教师权利的维护 (52)第八章教育法律救济 (52)第一节法律救济概述 (52)第二节教育行政申诉制度 (52)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 (53)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53)第二章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53)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53)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为了方便读者们更好地复习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全面的复习资料汇总。
以下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各个方面概述及相关内容。
一、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概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广大师生必须具备的教育知识、原理和方法等基本素养。
它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1.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方式等内容。
复习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方面的内容:- 教育学的概念和特点;- 教育目的和任务;- 教育规律和方法;- 学生发展规律和教育途径。
2.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的科学,对于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复习的重点:-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学习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教学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3.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工作必须依法进行,因此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要。
复习时,可以关注以下内容:-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和内容;- 学校管理的相关法规;- 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 教育领域的常见法律案例。
4. 教育经济管理知识教育经济管理是指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一项工作。
以下是一些复习的要点:- 教育经费的来源和分配;- 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评估;- 学校管理中的财务管理;- 教育投资和产出的关系。
5. 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知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和信息化对于教育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
以下是一些复习的建议:- 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教育技术应用的案例和效果评估;- 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影响。
三、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1. 教育学基础知识资料- 具体的教育学教材- 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有关教育学的经典著作2. 心理学基础知识资料- 与心理学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 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和期刊- 心理学实验和案例分析资料3.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资料- 教育法律法规的官方发布文件- 法学期刊和相关法律案例资料- 国内外教育法律法规的对比研究资料4. 教育经济管理知识资料- 教育经济学相关教材和参考书- 教育经济管理的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 教育经济管理的实践案例资料5. 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知识资料- 教育技术和信息化的教材和参考书- 与教育技术和信息化相关的研究论文和期刊- 教育技术和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案例和实践资料本文提供的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全面的复习指导,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教育水平。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在当今社会,教育作为一个基础性、公共性的事业,承担着培育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掌握,显得尤为关键。
今天,我想聊聊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目的以及教育体制的构成。
一、教育的基本概念1.1 教育的定义教育,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到知识,还培养了品德、情感和社会能力。
教育不仅限于学校的课堂,还包括家庭、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想想我们小时候,家长教我们说话、走路,那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1.2 教育的形式教育有很多种形式,主要包括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正式教育通常是在学校里进行,有明确的课程和评估。
而非正式教育,比如在家庭或社区中进行的学习,更加灵活和自由。
比如说,爷爷奶奶给我们讲故事,那种温暖和知识的传递,也是教育的重要一环。
二、教育的目的2.1 知识传授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了解世界,掌握技能。
知识不仅是书本上的内容,更是生活中的经验。
比如,学习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历史则让我们了解过去,思考未来。
2.2 价值观的塑造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塑造价值观。
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会如何做事,还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些道德故事,其实都是在教会我们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
这种价值观的塑造,会影响我们一生的选择和行为。
2.3 社会适应能力教育还帮助我们适应社会。
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互动,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这种能力不仅在学校中重要,进入社会后同样不可或缺。
无论是职场上还是生活中,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是成功的关键。
三、教育体制的构成3.1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我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它的构成通常包括小学、中学和高等教育。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帮助学生在各个阶段逐步成长。
比如,小学阶段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而高中则开始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汇总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石,而公共基础知识则是构建全面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进行汇总,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为读者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知识概览。
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起点,对他们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有效的幼儿教育应包括以下要点:1.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解释幼儿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早期教育对儿童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2. 幼儿教育的目标:提供全面的学习机会,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幼儿教育的原则: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以发展为中心,注重经验和探索式学习。
4. 幼儿教育的方法:通过有结构的游戏和绘本阅读等活动,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二、初等教育初等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为孩子提供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
初等教育应关注以下方面:1. 课程设置:提供均衡的课程,包括语言、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学科,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2. 师生关系: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展他们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评估和反馈: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4. 教育技术的应用:探索使用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平台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中等教育中等教育是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和更深入的学习体验。
中等教育应包含以下要素:1. 学科深化:提供更专业、更深入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学业规划:引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3. 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如学生社团、义工服务等,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综合素养。
4. 职业教育:提供职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领域,培养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精华复习资料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复习资料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一、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论:这是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
(二)生物起源论: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交、哲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三)心理起源论: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四)劳动起源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提到“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
二、教育的发展(一)原始社会教育特征:1、教育水平低;2、没有阶级性;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联系。
(二)古代社会与教育:1、我国奴隶社会学校(庠-序-校),教育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欧洲奴隶社会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培养军人、武士)和雅典教育(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
3、欧洲封建社会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和骑士教育(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三)20世纪后的教育特点:1、终身化;2、全民化;3、多元化;4、民主化;5、教育手段和技术现代化。
三、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
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相对独立性;3、历史时代性。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2、创造性;3、示范性;4、长期性。
(三)教育学的发展:1、萌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
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方法的书:《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昆体良)。
2、独立形态时期:独立形态教育学诞生标志: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
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科学之父”。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教育的世界,宛如浩瀚星空,光怪陆离,令人向往。
我们今天聊聊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这里面可真有不少干货。
知识是力量,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一、教育的基本概念1.1 教育的定义教育,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品格的过程。
就像阳光照耀大地,教育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无论是家长的教导,还是老师的授业,都在为孩子们的成长铺路。
教育不仅是书本上的内容,更是生活的智慧。
1.2 教育的功能教育有多种功能。
首先,培养个体。
教育帮助孩子们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成为有用之才。
其次,促进社会发展。
没有教育,社会将无法进步。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最后,传承文化。
教育把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传递给下一代。
就像接力赛,教育把火炬一代代传下去。
二、教育的类型正规教育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系统性教育。
这种教育通常是从小学到大学,经过严格的课程设置和评估。
老师教,学生学,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角色中发挥光彩。
2.2 非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则更加灵活。
比如,社区活动、兴趣班、培训课程等,都是非正规教育的形式。
这种教育注重实践,培养兴趣和技能。
像一块田地,让孩子们自由地播撒自己的梦想。
2.3 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个新概念,强调学习无止境。
无论是年纪多大,我们都可以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换代快,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就像一条河,永不停息地流淌。
三、教育的与法规3.1 教育法教育法是保障教育公平和质量的重要法律。
这部法律明确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法如同一把保护伞,遮挡住不公平的风雨。
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孩子提供的基础教育,通常为九年。
这个确保了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基本教育,不受家庭背景的限制。
就像一座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走向知识的彼岸。
3.3 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孩子们都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pdf
4、近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三大流派,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机构教学论,赞科夫提出 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倡导范例教学,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美·布鲁纳
《教育 过 程》
提出“结构教学论”,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 理解改学科的基本结构” ;倡导发现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法·卢梭
《爱弥儿》
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地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
离社会影响的教育越是好的教育。
瑞士·裴斯 《 林 哈 德 与 葛 笃 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
泰洛齐
德》
的一切天赋力量,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人
德·福禄贝 尔
《人的教育》
德·赫尔巴 特
《普通教育学》
第四章 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
30
第一节 学习策略 30
第二节 知识 31
第三节 技能 32
第四节 问题解决 33
第五节 品德 34
第五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35
第一节 学习动机 35
第二节 归因 36
第三节 注意 36
第六章 个别差异与教育
37
第一节 人格差异 37
第二节 认知差异 37
第三节 学困生
等。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就是教育和社会发展关系以及教育和人发展的关系。
简单地说, 社会—
—教育——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就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
《学记》 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
《论演说家
的教育》(《雄辩术原理》) 。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要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要点一、教育思想和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1.教育的定义和目的: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和影响来帮助人们在心理、思维和行为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康、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有创新能力的公民。
2.教育的发展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社会交往理论、建构主义、情感教育理论等。
3.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
4.教育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等环境对个体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政策与制度方面的基础知识1.教育政策: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针、教育计划和教育管理等。
2.教育制度:包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层次和阶段的教育制度。
3.教育管理:包括学校管理、课程管理、教育资源管理等。
4.教育评估:包括学校评估、教师评估、学生评估等。
三、教育教学方面的基础知识1.教学理论和方法: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
2.课程与教材: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材编写等。
3.教学过程管理:包括教师角色、教室管理、学习环境等。
4.学生评价:包括学业评价、素质评价等。
四、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1.发展心理学: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发展特点及阶段。
2.认知心理学:包括学习理论、记忆理论、思维发展等。
3.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等。
4.社会心理学:包括人际关系、人格发展等。
五、教育法律和伦理方面的基础知识1.教育法律:包括教育法、劳动法、儿童权益保护法等。
2.教育伦理:包括师德师风、教育职业道德等。
3.学生权益保护:包括学生权益保护机制、学生权益维权等。
六、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方面的基础知识1.教育技术:包括教育技术的定义、分类、应用等。
2.教育信息化:包括数字化校园、网络教育等。
3.教育应用软件与平台:包括教学管理软件、教育平台等。
以上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要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十分重要。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汇总情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汇总情况一、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概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教育领域中重要的基础知识,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汇总内容1、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
2、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基础知识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与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发展。
3、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教育法律法规是保障教育事业顺利发展、维护教育工作者权益的重要保障。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法律责任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是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的,有助于更好地履行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三、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汇总的意义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汇总,对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汇总可以系统地梳理和掌握教育领域中的基础知识,加深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汇总可以发现和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汇总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学习和参考的资料,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创新。
四、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汇总的实施建议为了更好地汇总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汇总计划和方案:根据教育工作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汇总计划和方案,明确汇总的目标、内容、方法等。
2、建立汇总平台和数据库:建立专门的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汇总平台和数据库,提供便捷的查询、检索、下载等服务,方便广大教育工作者使用。
3、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汇总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识和参与度。
4、定期更新和维护:定期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进行更新和维护,保持其时效性和准确性,以满足教育工作者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公共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质前提。
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年龄特征。
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内发论的观点。
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养目标。
7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
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7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创造美。
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8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
88、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佥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1989年。
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94、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96、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97、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9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
10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