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 知识点总结.
2024年教师公共基础知识总结
2024年教师公共基础知识总结(____字)一、教育理论与教育法律法规知识1.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是指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现象的理论体系。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主体、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2.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管理和规范的法律法规。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1.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生命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规律,教师需要了解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发展特点,以便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2. 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指学生获取知识和记住知识的过程,教师需要了解学习和记忆的原理,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原理是指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普遍规律,教师需要了解教育心理学原理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教育评价知识1.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的教学评价方法,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2. 学业水平评价:学业水平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并能够合理地进行学业水平评价。
四、教育管理与教育行政知识1. 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领域的管理问题,教师需要了解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便更好地管理班级和学校。
2. 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法规是指对教育行政进行管理和规范的法律法规,教师需要了解教育行政法规并能够正确地处理教育行政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五、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知识1.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处理、传输和利用信息的一整套技术方法,教师需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2.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指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育媒体和教育设备进行教学的技术方法,教师需要了解教育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教师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必背
教师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必背在备战教师资格考试的过程中,掌握和背诵教师公共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基础知识涵盖许多领域,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等。
下面列举了一些教师公共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教育学•教学理论:包括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等内容。
重点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优缺点,并能根据不同教育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理论,如皮亚杰的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课程理论: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评价等内容。
重点了解课程标准、教材选择与使用、教学评价等相关知识。
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掌握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方法。
•认知心理学:包括学习、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的相关理论和发展。
重点了解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智力等基本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学:了解个性特质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重点了解人格理论和测量方法。
教育法律•教育法规:了解国家教育法规、教育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等。
•学生权益保护:了解学生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包括学生伤害赔偿责任、学生隐私信息保护等。
•教学管理:了解教学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包括学员管理、教室管理、课程管理等。
总结教师公共基础知识的重点必背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律等多个方面,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牢记这些重点要点,取得考试成功!以上是关于教师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必背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祝各位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3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及教育学概述第四章、教育目的一、狭义: 国家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最根本的指导原则)二、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一)个人本位论: 洛克(二)社会本位论: 赫尔巴特、涂尔干、诺杜尔普(三)文化本位论: 斯普朗格、利特、狄尔泰(四)生活本位论: 斯宾塞、杜威三、教育目的的层次:(一)国家的教育目的(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三)教师的教学目标四、现代教育目的的新特征: 融合性;适度超越性;类主体性;五、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激励;评价。
六、我国教育目的的提出(一)中国当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1999年6月,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七、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P42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活动的运行机制动力系统;工作系统(教育活动运行的主体部分);监控系统。
二、学校文化(一)涵义: 精神文化(内在核心部分)和制度文化(外在表层部分)(二)特点: 1、以有形物质为载体的无形文化;2.是一种软约束性的文化;3.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文化;4.是一种有个性的文化;(三)功能: 导向;约束;凝聚;激励。
三、现代学制的发展双轨制(英国)、单轨制(美国)、分支制。
我国1958年9月,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提出建立并发展三类学校(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
1985年6月,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招生及分配制度, 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基础教育权属于地方, 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三、能力素养:1、组织教学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自我调控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规律: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班级管理 包括:1、制定计划 2、组织实施 3、评价总结
原则:1、科学性 2、民主性 3、自觉性 4、整体性
模式: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特点:1、集体性 2、自主性 3、针对性
学生教学评价(布鲁姆):诊断性评价(教学前),形成性评价(教学中),始结性评价(教学结束)
发展性评价(持续过程)
中小学德育的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新型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教学大纲体现出来的
制定教育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
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最基本部分:学科设置
课堂管理:时间管理、内容管理、环境管理、纪律管理
监护:1、法定监护 2、指定监护(前两种是对未成年人的监护)3、遗嘱监护 4、委托监护
五、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六、班主任工作
德育“(思想/政治/道德/法纪)教育”的新形式:一、社区教育
二、创办业余党校
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中国:分了官学和私学;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
2、教会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3、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三、现代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一)资本主义:双重教育目的;增加许多自然科学;引进实验法、演示法、实习法;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育是社会的基础,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与此相关的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概念、重要性、内容等方面。
什么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在社会教育领域广泛而基础性的知识。
它不仅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理念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了教育的历史、发展、未来走向等内容。
掌握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有助于理解教育的发展规律,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性1.推动教育改革:了解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促进教育改革的进行。
2.提升教育参与意识:了解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更多人关注教育问题,积极参与教育活动,推动教育的发展。
3.促进个人发展:掌握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可以培养个人的教育意识和能力,提升自我发展的机会和竞争力。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1.教育体制:包括教育机构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等内容。
2.教育政策:涉及教育方针、政府政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知识。
3.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理论知识。
4.教育法律法规:了解教育法律法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加强对教育制度的监督。
5.教育技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总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内容,它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学习和了解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参与教育事务,推动教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2024年教师公共基础知识总结
2024年教师公共基础知识总结____年教师公共基础知识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要求。
____年,教师公共基础知识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教育理论知识1. 教育学理论: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巧。
2. 心理学知识: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3. 教育评价: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方法与技能1. 教学设计与实施: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
2. 教学评价与反馈:能够利用不同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能力。
3. 信息技术应用: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育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1.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教育活动合法、公正和公平。
2. 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践行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社会形象。
四、学科知识与专业发展1. 学科知识:深入学习和研究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知识,不断提高学科素养和教学水平。
2. 教育研究与创新:关注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和方法,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创新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五、教育政策与管理1. 教育政策:了解国家教育政策的目标和要求,积极参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2. 班级管理与师生关系: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班级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水平。
3. 学校与社区合作:积极参与学校与社区的合作活动,加强学校和家庭、社区的联系,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地位。
六、跨学科能力的培养1. 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高校教师公共基础知识
高校教师公共基础知识一、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高校教师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对教育事业进行管理和监督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高校教师需要熟悉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自身行为合法合规。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高校教师的职责、权益、责任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高校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和遵守。
二、教育伦理教育伦理是高校教师公共基础知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教育伦理是指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育伦理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对于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高校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教育伦理观念,遵守教育伦理准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保护学生的权益,注重与学生的良好互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高校教师还应当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诚实守信,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要求。
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高校教师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对于高校教师了解学生心理、指导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有效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和方法,以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方式。
同时,高校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困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高校教师公共基础知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客观、全面、准确评估的过程。
教育评价对于高校教师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教师需要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科学的评价技巧,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
高校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五、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高校教师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归纳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教育领域中广泛适用于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教育阶段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在教育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这些公共基础知识对于教师、教育工作者以及任何关注教育事务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教育科学概论教育科学概论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入门部分,主要介绍教育科学的定义、性质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教育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旨在研究和改善教育的过程和效果。
通过学习教育科学概论,我们可以了解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为后续学习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习者的心理发展规律、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以及教学中的心理问题等。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要和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主要探讨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通过学习教育社会学,我们可以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属性,了解不同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深入思考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这对于教育从业者来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教育变革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和挑战。
四、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关于教育组织和管理的学科,主要研究教育组织的组织结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等内容。
教育管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组织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效率。
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掌握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五、教育评价与测量学教育评价与测量学是研究教育评价和测量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教育评价理论、评价设计与实施、测量工具的运用等内容。
教育评价与测量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设计和实施科学、公正、有效的教育评价,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决策和改进教育质量的依据。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教育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人们的思想观念、技能素质以及未来的发展。
作为教育从业人员或者对教育感兴趣的人士,了解教育的公共基础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涉及的主要考点进行汇总,以供参考。
一、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对教育事业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法律与法规。
主要考点涉及以下内容: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教育工作的基本制度和规范- 学校及其组织管理-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2. 教育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教育法规的主要机关和程序- 教育法规的内容和要求- 教育法规的监督与执行3. 学校法人制度- 学校法人的性质和特点- 学校法人的组织与管理二、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是指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以及教育经费的筹措与使用。
主要考点涉及以下内容:1. 教育经济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原则- 教育资源的供求关系2. 教育经费的筹措与使用- 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性- 教育经费的分配与使用原则- 教育经费的管理与监督机制3. 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教育管理的主要模式和方法- 教育管理的评估与改进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学习、发展、教育与评价等过程的科学。
主要考点涉及以下内容:1. 学习与记忆- 学习理论和学习分类- 记忆的过程和方法- 学习策略和方法2. 发展与教育- 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发展与教育的关系3. 教育评价与测量- 评价与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教育评价的实施与应用四、教育学说与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学说与教育教学理论是指对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总结。
主要考点涉及以下内容:1. 传统教育学派与教育学说- 教育学派的起源和主要代表人物- 传统教育学派的理论和观点- 传统教育学派的对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2.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指导性教学理论与方法- 个体差异与个性化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实践3. 教育评价与教育决策-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内容-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教育评价在决策中的应用总结:本文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主要考点进行了汇总,涵盖了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学说与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点——注意的种类
注意的种类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根据有无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把注意划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以及有意后注意。
一、无意注意(1)无意注意的概念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初级的、被动的注意。
这种注有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周围环境,但也容易造成人的分心。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很多,既有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又有人主观方面的因素:第一,客观方面:主要包括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等;第二,主观方面:主要包括个体本身的状态,主要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积极的情感态度,个人的心境主观期待等。
二、有意注意(1)有意注意的概念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
例如,当我们正津津有味地阅读小说时,上课时间到了,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就努力把自己的心理活动从小说内容转向并集中到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上。
这种注意就是有意注意。
(2)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第一,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
对活动目的、任务的重要意义认识得越清楚,理解得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那么,为完成这项任务所必须的一切活动和有关事物也就越能引起人们的有意注意。
第二,培养间接兴趣。
间接兴趣即对活动结果的兴趣,可以激发人对该活动的积极性,把注意集中于活动上。
例如,初学外语的人,可能会感到记住读音规则、生词、语法这件事本身是相当枯燥乏味的,但是由于认识到掌握外语对个人成长、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有重要意义,便对学习外语产生了间接兴趣,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保持高度的有意注意。
第三,合理的组织活动。
在明确活动目的和任务的前提下,对活动进行有计划地、全面合理地组织,才能保证最清晰地反映那些有关对象,使有意注意得以顺利进行。
第四,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只有用坚强的意志力,才能克服各种诱因的干扰,使有意注意保持下去。
三、有意后注意(1)有意后注意的概念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指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为随意后注意。
教师公共基础知识总结
教师公共基础知识总结教师公共基础知识是指教师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养,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是教师工作的基础,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教育问题。
下面是教师公共基础知识的总结。
一、教育学知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是教师必备的基础知识。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
教育学知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导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心理学知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也是教师必备的基础知识。
教师需要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心理学知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法律知识教育法律是规范教育行为的法律法规,也是教师必备的基础知识。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包括教育法律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
教育法律知识能够帮助教师正确处理教育纠纷,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确保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教育管理知识教育管理是指对教育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的活动,也是教师必备的基础知识。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教育管理的原则、技巧等。
教育管理知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管理水平,有效地管理班级和学生,推动学校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教育伦理知识教育伦理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也是教师必备的基础知识。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规范等。
教育伦理知识能够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保持良好的教育教学风气,确保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提升教育质量。
总结起来,教师公共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教育管理和教育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内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大家都知道,听着就有点像要上课的节奏对吧?别怕,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些知识点,放松一点,轻松一点!这可是每个准备考试的小伙伴们都需要掌握的基础,虽然名字有点严肃,但是内容其实没那么难懂,咱们就像聊家常一样,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些内容的精髓。
咱们从教育的基本概念说起。
教育,简单来说,就是教书育人,让人从无知走向有知,从懵懂走向明白的过程。
说到教育,不得不提的是它的功能。
咱们说教育不单单是教你读书写字,更多的,是让你学会做人,学会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通过教育,人们才能了解世界、适应社会、改变命运,教育几乎是通向未来的钥匙。
要是没有教育,那社会的发展怎么可能跟上节奏呢?所以说,教育真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咱们再说说教育的目标。
你可别以为教育的目标就单纯是“让你拿个文凭”那么简单,目标可大了去了。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懂得知识的同时,还能有良好的品德、健全的身心,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比如说,咱们现在学的东西,能不能直接帮我们赚钱?能不能提高咱们的思维能力?这些就是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
要不然,真的是“读书是为了吃饭”了,哈哈,开个玩笑!不过,说到全面发展,可不止是智力哦,还有情感、社会能力、身体素质这些都得兼顾。
所以,教育不仅仅是读死书,更重要的是培养你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甚至在压力面前保持冷静。
好了,说完了教育的概念和目标,咱们再聊聊教育的种类。
哎呀,这个话题就有意思了,教育可不仅仅是学校里教的那点东西。
你知道吗,教育可以分为很多种形式。
最常见的就是“正规教育”,比如小学、中学、大学这类,都是通过系统的课程和考试来进行的,比较有框架和标准。
可是,除此之外,还有“非正规教育”这种说法。
你别看非正规教育的名字不太响亮,它的作用可是不可小觑。
什么叫非正规教育呢?就是那些不在学校里发生的教育,比如社会实践、家长的言传身教、甚至一些自我学习的经历,都算是非正规教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汇总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石,而公共基础知识则是构建全面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进行汇总,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为读者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知识概览。
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起点,对他们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有效的幼儿教育应包括以下要点:1.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解释幼儿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早期教育对儿童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2. 幼儿教育的目标:提供全面的学习机会,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幼儿教育的原则: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以发展为中心,注重经验和探索式学习。
4. 幼儿教育的方法:通过有结构的游戏和绘本阅读等活动,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二、初等教育初等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为孩子提供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
初等教育应关注以下方面:1. 课程设置:提供均衡的课程,包括语言、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学科,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2. 师生关系: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展他们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评估和反馈: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4. 教育技术的应用:探索使用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平台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中等教育中等教育是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和更深入的学习体验。
中等教育应包含以下要素:1. 学科深化:提供更专业、更深入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学业规划:引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3. 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如学生社团、义工服务等,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综合素养。
4. 职业教育:提供职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领域,培养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归纳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归纳一、法律常识1、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律的作用: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纠纷矛盾。
3、法律的分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
4、法律的效力范围:法律的效力范围分为空间效力范围和时间效力范围。
5、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政治常识1、政治的概念:政治是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2、政治的基本形式:民主、专制和法治。
3、我国的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政治的核心: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5、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
三、经济常识1、经济的概念: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2、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竞争、法制和开放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4、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变量,以实现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5、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四、管理常识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协调、有控制的活动。
2、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3、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职责。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pdf
4、近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三大流派,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机构教学论,赞科夫提出 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倡导范例教学,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美·布鲁纳
《教育 过 程》
提出“结构教学论”,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 理解改学科的基本结构” ;倡导发现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法·卢梭
《爱弥儿》
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地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
离社会影响的教育越是好的教育。
瑞士·裴斯 《 林 哈 德 与 葛 笃 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
泰洛齐
德》
的一切天赋力量,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人
德·福禄贝 尔
《人的教育》
德·赫尔巴 特
《普通教育学》
第四章 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
30
第一节 学习策略 30
第二节 知识 31
第三节 技能 32
第四节 问题解决 33
第五节 品德 34
第五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35
第一节 学习动机 35
第二节 归因 36
第三节 注意 36
第六章 个别差异与教育
37
第一节 人格差异 37
第二节 认知差异 37
第三节 学困生
等。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就是教育和社会发展关系以及教育和人发展的关系。
简单地说, 社会—
—教育——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就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
《学记》 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
《论演说家
的教育》(《雄辩术原理》) 。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要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要点一、教育思想和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1.教育的定义和目的: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和影响来帮助人们在心理、思维和行为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康、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有创新能力的公民。
2.教育的发展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社会交往理论、建构主义、情感教育理论等。
3.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
4.教育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等环境对个体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政策与制度方面的基础知识1.教育政策: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针、教育计划和教育管理等。
2.教育制度:包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层次和阶段的教育制度。
3.教育管理:包括学校管理、课程管理、教育资源管理等。
4.教育评估:包括学校评估、教师评估、学生评估等。
三、教育教学方面的基础知识1.教学理论和方法: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
2.课程与教材: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材编写等。
3.教学过程管理:包括教师角色、教室管理、学习环境等。
4.学生评价:包括学业评价、素质评价等。
四、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1.发展心理学: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发展特点及阶段。
2.认知心理学:包括学习理论、记忆理论、思维发展等。
3.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等。
4.社会心理学:包括人际关系、人格发展等。
五、教育法律和伦理方面的基础知识1.教育法律:包括教育法、劳动法、儿童权益保护法等。
2.教育伦理:包括师德师风、教育职业道德等。
3.学生权益保护:包括学生权益保护机制、学生权益维权等。
六、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方面的基础知识1.教育技术:包括教育技术的定义、分类、应用等。
2.教育信息化:包括数字化校园、网络教育等。
3.教育应用软件与平台:包括教学管理软件、教育平台等。
以上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要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十分重要。
2024年教师公共基础知识总结
2024年教师公共基础知识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教师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公共基础知识。
2024年,教师公共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和保障教育事业的基本法律文件,教师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自己的教学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其中包括《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掌握管理学生行为的相关法律依据,以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教育哲学与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各派学说,以及各种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的学习和发展规律,教师需了解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三、课程与教学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问题,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部门对各学段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并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教学评价与反馈,以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四、跨文化交际与素质教育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领域,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技术知识,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教师还需要关注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趋势,不断更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以上五个方面为教师公共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公共基础知识,与时俱进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归纳填空: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21222324。
252628293031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四川教师考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面总结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问题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A.描述教育事实 B.探讨教育问题C.分析教育现象D.揭示教育规律3、( ) 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原则D.教育问题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大教学论》5、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6、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是()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是通过 ( )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8、下列教育家中( )提出了“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A. 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9、“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 ( )A.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 洛克的《教育漫话》C. 卢梭的《爱弥儿》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0、下列被尊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康德C.杜威D.夸美纽斯11、我国国内学者开始撰写教育学科方面的教育科学等著作,表现出有介绍,翻译转向以评述为主,联系中国教育时机来著述的特点,这发生在()A.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头20年C.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12、教育学被正式列入大学课程始于十八世纪()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A.卢梭C.康德B.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13、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的教育学流派是()。
A. 实验教育学B. 文化教育学C. 实用主义教育学D.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4、制度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教育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点总结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7、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8、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9、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10、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11、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关键期。
12、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1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14、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15、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发展。
16、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扎实的事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等方面。
17、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清晰的自我意识等方面。
18、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
其明显的特征是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19、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教育_而生,又为教育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教育功能。
2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21、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22、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23、“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24、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5、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26、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教育内容。
27、教育通过对文化的传递、选择、融合、创造来促进文化的发展。
28、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简称。
29、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心理的发展、社会适应性。
30、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身心发展的协调统一性、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发燕尾服速度的不均衡性、发展内容和程序的差异性。
31、壬戌学制借鉴的是(美国学制32、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3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34、(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5、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
36、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37、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38、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9、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0、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41、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42、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43、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44、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45、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46、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4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
48、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49、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50、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学生的学习就其学习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总是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7、先于一寂的活动则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心向与定势。
8、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的记忆是瞬时记忆。
9、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
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过度学习。
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10、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以做到言行一致,具有自律性性。
11、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12、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3、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
14、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学校的产生。
15、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师氏、保氏、大司乐、大司徒。
16、孔子之后儒家代表是孟子、荀子。
17、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8、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9、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20、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21、教师职后教育有: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岗位锻炼。
22、脱产学习包括:读研、读博、访学、进修。
23、1995 年 12 月 12 日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持有国家颁布教师资格证书者才聘任。
24、经济的发展与下列因素有依存关系:教育人口数量、教育程度、教育年限、教育资金支付、学科专业设置。
25、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
26、作为人们在观念中存在的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是教育目的。
27、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是因果关系、后因前果。
28、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是由教育价值决定的。
29、教育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个人价值。
30、在近现代西方,康德、卢梭、杜威等人,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31、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32、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33、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3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35、《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36、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及(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37、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38、我国教育目的的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整体发展学说基础之上的、 39、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科学专业素养及(教育专业素养两个方面。
40、课程从广义上来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41、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42、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43、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4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45、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46、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47、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48、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49、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50、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