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 (5)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 新诗集《红烛》 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 (1923)、《死水》 术著作有《神话与诗》、 (1928)是现代诗 《唐诗杂论》、 《楚辞 坛经典之作。1925 校补》、《古典新义》等。 他对《周易》、《诗经》、 年3月在美国留学 期间创作组诗《七 《庄子》、《楚辞》四大 子之歌》,表达了 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 深挚的爱国之情。 “新义”),被郭沫若称 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读析前半部分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 不一定说。”
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 句话起什么作用?
领起全段,表现闻一多“做”的 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引用人物的语言具有说服力和感 染力。
“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 正浓”是什么意思?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 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 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 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 文化的深入研究。
“目不窥园,足不下 楼”,“头发零乱”“睡 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 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表现他治学的刻苦。
解释: 群蚁排衙
衙(yá ),衙门。旧时官署陈设仪仗, 属吏依次参谒长官,叫排衙。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
表现闻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他的以十万百万字计的手稿,都是密密 麻麻写得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好像群 蚁排衙。
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 战蓄髯八年。1943年 以后,面对国民党统 治的日益腐朽,拍案 而起,走出书斋,投 身到反对独裁、争取 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15日,在 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 杀身亡。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闻一多的生平事迹。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 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复述闻一多的故事五、深入探究,感受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一)阅读前半部分1.“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是什么意思?“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3.“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为什么不用“研究”而用“钻探”?这是比喻,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钻研精神。
4.“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这一句该怎样理解?“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5.“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这句是什么意思?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
6.“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什么精神?表现他治学的刻苦。
7.“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这句该怎样理解?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8.“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领起全段,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9.5、6两段起什么作用?小结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而且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二)阅读后半部分1.后半部分是仅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吗?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品格?不仅是写“说”。
而是把“说”和“做”糅合起来写。
表现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 髯八年。1943年以后, 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 益腐朽,拍案而起, 走出书斋,投身到反 对独裁、争取民主的 革命洪流中去。1946 年7月15日,在昆明被 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9
一、字词积累:练习册《预习导航》 二、整体把握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 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 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战士闻一多
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12
结构 第一部分(1—7) 内容 特征
作为学者的闻一 多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
作为革命家的 闻一多的说和做
“做”了再“说”, “做”了也不一定 “说” 具体 三部著作:《唐诗杂论》 表现 《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说”了就“做”, 既“说”又“做”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
为他写出了闻一多炽热的爱国热情。“吃尽、消化尽”写 出了
闻一多研究古代典籍的殷切心情, “炯炯目光” 写出 了他目光的深邃,钻研的精深。闻一多先生博古通 今,学贯中西。闻一多先生治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 民的药方,这让我们想到了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 想到了无数仁人志士的人生选择。
10
1.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 3.两个 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部分: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 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 “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 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 11 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说和做
wù警报迭起 慷慨淋漓 jiǒng 目不窥园 xiá 沥尽心血 jiǒng
检查预习
二、释义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无暇及此 群蚁排衙 潜心贯注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澎湃 衰微 三、谈谈你对闻一多、臧克家的了解。
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要求:
1. 3分钟完成; 2.不出声、不指读、用心读、 用眼读; 3.标出段落序号; 4.画出文中评价闻一多的句 子。
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格。
检查预习
地壳 qià o校补 函寄 há n 漂白 卓越 zhuó 深宵
一、正音 jià o 赫然 衰微 piǎo 钻探 xiāo
hè
shuāi zuān dié kǎi kuī lì
锲而不舍 qiè 兀兀穷年 潜心贯注 qiá n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dǒu 无暇顾及 仰之弥高 mí 炯炯目光
七子之歌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你依然保管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啊,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臧克家
执教:曲光辉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
2、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3、理清文章的思路。 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言
作业:
1、完成《学习检测》第12课的
习题。 2、以本文为例,课下写一篇小 作文。 题目:《我的说和做》
我从 (句子或词语)看出 闻一多具有 的精神。
美读法
先自读确定出感情基调,确 定重音,调整语调语气。
革 命 家 闻 一 多
达标测试
1、请为闻一多先生写一副对联来
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 上联:呕心沥血埋头苦干做学问
下联: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志报国 横批:顶天立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青 岛 的 闻 一 多 塑 像
衰微 锲而不舍 潜心贯注 一反既而 无暇顾及
赫然
迭起
高标 呕心沥血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仰之弥高
兀兀穷年 心凝神会 慷慨淋漓 目不窥园
检查预习
给下列字词注音:
地壳 校补 赫然 函寄 漂白 qiào 仰之弥高 jiào 锲而不舍 hè 炯炯目光 hán 目不窥园 piǎo 警报迭起 mí 兀兀穷年 qiè 沥尽心血 jiǒng 群蚁排衙 kuī 迥乎不同 dié 气冲斗牛 wù lì yá jiǒng dǒ u
1、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两句话起 什么作用?
领起全段,表现闻一多“做” 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 说”。
2、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 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 渡作用的。
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 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 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 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 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 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 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 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 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拓展
教学资料汪曾祺眼中的闻一多汪曾祺是中国著名作家,他创作的京剧剧本《芦荡火种》后来改编为《沙家浜》,在中国家喻户晓。
最近,汪的儿子汪朗在《老头儿汪曾祺》一书的《“高射”过闻一多先生》中,披露了汪曾祺与闻一多之间的几件轶事。
文中说:在联大读书时,汪曾祺对感兴趣的课舍得下气力,加上有灵气,因而很能出彩。
但有的教授喜欢遵守纪律、刻苦治学的学生,在这类教授面前,汪就不太吃得开了。
朱自清教授宋诗,要求学生详详细细记笔记,还要定期考试,小考之外,还有大考,爸爸有些不适应,就经常缺课。
结果,毕业时中文系主任罗常培想让朱收汪当助教,朱一口回绝,说:“汪曾祺连我的课都不上,我怎么能要他当助教?”但是,闻一多却很喜欢汪。
那时,闻一多的政治态度已出现转变,汪则对政治基本不闻不问,甚至对闻参与政治的做法还有些不以为然。
一次,汪受一家小报之托,到闻一多家约稿。
闲聊中,闻对汪颓废的精神状态十分不满,痛斥了他一顿。
汪也不示弱,对闻先生参与政治的做法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不同意见。
两人谁也没有说服对方。
分手之后,汪意犹未尽,提笔给闻写了一封短信,信里说闻对他“俯冲了一通。
闻很快写了回信,说汪也对他“高射”了一通。
当时日军飞机常常轰炸昆明,俯冲、高射一类的军事用语一般人也很熟悉。
闻还叫他晚上不要出去,要来看他。
当晚闻一多到汪的住处,又对他进行了一番劝导,之后才去看望弟弟闻家驷。
文中还说: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讲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三门课,这三门课汪都选了。
闻上课有一个特点:可以抽烟。
老师抽,学生也可以抽,而下面的抽烟的学生,其中便有汪。
汪对闻教的古代神话,评价是非常“叫座”,因为闻讲这门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
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因此,不单是联大中文系、文学院的学生争着听这门课,就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也赶来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作者与作品
现代诗人,山东人1933年出版 第一本诗集《烙印》,抗战时有 《从军行》《泥淖集》等,以后 出版了《泥土的歌》《十年诗集》 等。抗战胜利后,写了许多揭露、 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 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 臧克家 港。1949年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建 (1905─2004) 国后,任全国政协委员等。
臧克家是一位诗 人,本文哪些地 方体现出诗意?
作者使用了许多四字语(特别是成语)以及 整齐的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铿 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请举出几个例子。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潜心贯注 仰之弥高 迥乎不同
足不下楼 沥尽心血 心会神凝 钻之弥坚 一反既往
……
对偶句:
1. 2.
3.
4.
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战 蓄髯八年。1943年 以后,面对国民党统 治的日益腐朽,拍案 而起,走出书斋,投 身到反对独裁、争取 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15日, 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 刺杀身亡。
闻一多先生雕像
闻一多先生画像
闻一多先生纪念馆
青岛闻一多像
清华大学校园内闻一多像
云南大学的闻一多塑像
5.
6.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 动人心,鼓壮志。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他 臧 还 克 活 家 着
《 有 的 人 》 —
有 的 人 死 了
他 已 经 死 了
有 的 人 活 着
大师笔下的大师 巨人心中的巨人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 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 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
出, 驷马难追。
做: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 果。
自由阅读,讨论交流: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 做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 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 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本名家骅“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 新诗集《红烛》 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 (1923)、《死 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 水》(1928)是 《唐诗杂论》、 《楚辞校 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补》、《古典新义》等。 1925年3月在美国 他对《周易》、《诗经》、 留学期间创作组诗 《庄子》、《楚辞》四大 《七子之歌》,表 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 达了深挚的爱国之 “新义”),被郭沫若称 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第一部分( 1-7 )记述闻先生作为学 两个 者方面的“说”和“做”。 部分: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 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 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 象。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 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 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 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 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 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 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 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 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 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 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 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 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典型例子: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 表情变化、事物……
如: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 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知亦师亦友
——臧克家和闻一多
“得一知己,可以无憾, 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 已经够了。” ——闻一多
毛泽东赞扬闻一多: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 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 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别了,司徒雷登》
你能说出称赞“说”和“做”的词语 吗?
言:一言九鼎 、 一诺千金 、 一言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