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
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1)
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1竺可桢据记者去岁夏间的观察,加以东西书籍的参考,西湖生成原因,可以断定是一个泻湖2。
西湖的地形,南、西、北三面均为山所围绕,惟有东面是一个冲积平原,浙江省城就在这个冲积平原之上,所有泥土,统是钱塘江带下的沉淀积成。
大凡河流所带泥沙到了河口,一部分就要沉下来,一则因为河流入海受了海水的阻力,速率减缩;二则因为海水含盐分,盐分能减少河水分子的凝聚力。
有了上述两层原因,凡是长江大河,如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以及我国黄河、长江,到了人海地方,均成有三角洲。
照这样看来,杭州附近冲积平原,不过是钱塘江所成的一个三角洲。
我们若再进一层来考察西湖近旁的地质,就晓得不但西湖东面有冲积土,就是西面也有冲积土,假使我们能追想钱塘江初成时候情形,一切冲积土尚未沉下来时,现在杭州所在地方,还是一片汪洋,西湖也不过是钱塘江口左近的一个小小湾儿。
后来钱塘江沉淀慢慢地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泻湖。
初成的时候,里湖的面积比较现在的外湖还大。
后来因南北诸高峰川流汇集,如玉泉两峰涧龙井等溪水所带下的泥土,流入湖中以后,速率顿减,就淤积起来。
里湖因在靠山这一边,所以淤积得快。
如耿家步、金沙港、茅家埠等处,就是溪流带下的冲积土所成的。
倘使没有宋、元、明、清历代的开浚修葺,不但里湖早已受了淘汰,就是外湖恐怕也要为淤泥所充塞了。
换言之,西湖若没有人工的浚掘,一定要受天然的淘汰。
现在我们尚能徜徉湖中,领略胜景,亦是人定胜天的一个证据了。
在夏季时候,外湖的水平均不过四英尺深,里湖因靠近山边,所受的沉淀比外湖较多,所以水亦较外湖浅。
惟苏堤六桥、玉带桥、西冷桥之下,水度略深,最深的地方大约在六英尺左右。
这是因为湖中水平如镜,流动极缓,水中所含最微渺的泥粒,也都沉下来。
独堤上诸桥为湖水交通咽喉,自里湖流入外湖必经之路,湖水流行较速,水中微细的泥土不能沉降。
试观西湖各处,香灰泥堆积很深,独在西冷桥上,注目俯视,水清彻底,能见岩石,即因水流湍急,香灰泥不能留足之故。
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
水位变化
01 水位变化是影响湖泊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水位 的变化可以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引起。
02 当水位上升时,原有的河流、沼泽等地被淹没, 形成了湖泊。同时,水位的变化也影响了湖泊的 水量和水质,对湖泊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02
自然气候因素
季风气候
杭州地处亚候条件为西湖 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的气候环境。
季风气候带来的大量降水是形成湖泊的重要条件之一。杭州地区年降雨量充沛,为西湖的水源 补给提供了保障。
降雨量
01 杭州地区年均降雨量适中,既保证了湖泊的水量
补给,又避免了因降雨过多导致的洪涝灾害。
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
目录
• 地理环境因素 • 自然气候因素 • 水文条件因素 • 历史人文因素
01
地理环境因素
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是形成杭州西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地球板块 的相互碰撞过程中,地壳发生了一系列抬升和沉降运动, 形成了杭州地区的地貌。
地壳运动导致杭州地区的地貌变得复杂多样,包括山地、 丘陵、平原和湖泊等。这些地貌特征为西湖的形成提供 了基础条件。
02
降雨形成的雨水汇聚成溪流,最终注入西湖,为 湖泊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
植被覆盖
杭州地区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 大量的植被涵养了水源,减少了水土 流失,有利于湖泊的形成。
植被还通过调节地表径流、减缓水流 速度等方式,有助于泥沙在入湖口沉 积,对西湖的形态塑造起到了重要作 用。
03
水文条件因素
文化传承与保护
文化遗产
西湖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古村落、古桥等,这些文化遗产得到了有 效的保护和传承,使得西湖的文化价值得以延续。
西湖PPT
谢谢观赏
南宊西湖十景
10 9 8 7 6 5 4 3 2 1
雷 南 峰 屏 夕 晚 照 钟
双 峰 插 云
பைடு நூலகம்
三 潭 印 月
柳 浪 闻 莺
花 港 观 鱼
断 桥 残 雪
平 湖 秋 月
曲 院 风 荷
苏 堤 春 晓
苏堤春晓
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 西距湖西岸约500米, 范围约9.66公顷。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 ,著名 文人苏轼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湖泥堆筑了一条南 北走向的长堤。堤上建有六桥,自南向北依次命 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 和跨虹桥。后人为纪念苏轼,将此堤命名为“苏 堤”。苏堤是跨湖连通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穿 越了整个西湖水域,因此,在苏堤上具备最为完 整的视域范围,是观赏全湖景观的最佳地带。在 压堤桥南御碑亭处驻足,如图画般展开的湖山胜 景尽收眼底。 苏堤自北宋始建至今,一直保持了沿堤两侧 相间种植桃树和垂柳的植物景观特色。春季拂晓 是欣赏“苏堤春晓”的最佳时间,此时薄雾蒙蒙, 垂柳初绿、桃花盛开,尽显西湖旖旎的柔美气质。
冲积泥沙淤积逐渐 形成沙咀封住海湾
人为因素
西湖从形成迄,也就是两千年的历史。然而在西湖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有三个人物起 到了关键的作用。 公元822年,年过半百的白居易来到美丼的杭州任刺史,官场失意的他在看到西湖山 水时,精神为之一振。到杭州的当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写了《杭州刺史谢上表》,从此开 始了伟大诗人与美丼山河的千古绝恋。白居易在杭州的政绩多不胜数,但其中最突出的是 疏通六井和筑西湖湖堤。他首先疏通的是李沁四十年前开凿的六井,其次便是整治西湖, 筑建白堤。 苏东坡。在杭期间,他赈灾安民、治理河道。公元1090年,他亲自为西湖请命,上书 宊哲宗,写下历史性的文件《乞开杭州西湖状》,那著名的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 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便出于此。这之后,一场前所未有的西湖整治行动开始了。从夏 到秋,苏东坡发动全城募捐,动用了20万民工,用淤泥葑草,便筑就了今天的这道丽世闻 名的——苏堤。 苏东坡在杭期间,筑堤一条,吟诗千首,从这时起,才真正成为人们流连 忘返的风景胜地。 1508年3月,元朝贤太守杨孟瑛动用民夫八千,历时152天,拆毁田亩3481亩,恢复西 湖旧观。所挖的葑泥,一部分给乡党先贤苏东坡的苏堤,将其填高了二丈,拓宽了五丈三 尺,两岸遍植杨柳,苏堤重新恢复了“六桥烟柳”的固有景色。另一部分淤泥,便另筑一 堤,与苏堤并驾齐驱,从栖霞岭起,绕丁家山直至南山,杭人感激郡守对西湖山水百姓的 一片厚爱,遂呼之为“杨公堤”。
杭州西湖是怎样形成的
杭州西湖是怎样形成的资料来源/ 网络收集编辑/南楼雁子"杭州之有西湖, 如人之有眉目也"(田汝成《西湖游览志》) , 然足与"秀色掩古今"的美女西施相媲美的西湖, 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至今学术界仍聚讼纷坛.筑塘成湖为第一說.西湖本与海通, 這是古今比较一致的看法, 自刘宋文帝时钱唐县令刘道真在《钱唐记》所记东汉时钱唐郡议曹华信为防止海水侵入, 即招募城中士民兴筑了"防海大塘", 及成, "县境蒙利", 因之便连钱唐县治也迁來了, 這就是今日杭州市的前身, 西湖从此与海隔绝而成为湖泊, 此說为历代学者所承袭, 流传至今.火山爆发,岩浆阻塞海湾而成为第二說. 此說为19 0 9年日本石井八万次郎先生以地质学者的眼光提出西湖的形成原因(见《浙江杭州附近地质调查概报》).1921 年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通过详细实地调查研究, 主张西湖原是一个泻湖, 此为第三說.竺先生以科学原理來解释西湖的成因,否认了石井八万次郎先生的推断(《科学》第6 卷第4期,1921 年).1924 年章鸿钊先生撰文基本同意竺可桢先生的观点, 但又作了补充修正(《科学》第 9 卷第6 期, 1924 年).其后诸如高平, (《地质汇报》第25号,1935年)、朱庭祜(«建设》第2卷第1期,1 9 4 8年)等先生也都认为西湖本为海湾,后由於江潮挟带泥沙在海湾南北兩个岬角处(即今吴山和宝石山)逐渐沉淀堆积发育, 最后相互连接使海湾隔绝了大海而形成为泻湖.陈吉余先生从1947 至1964 年先后发表的四篇文章中,也都相继以D・W•約翰逊的海岸发育理论來支持泻湖說(《浙江学报》第1卷第2 期,1 9 4 7 年;《地理学报》1 9 6 4 年第2期).浙江省水文地质队1 9 7 7年在今断桥一带钻孔取样分析后, 也主张西湖原先确是一个泻湖.汪品先等推断西湖进入晚泻湖阶段,贝牡始於2 5 0 0 年前"(《海洋与湖沼》1979 年第4 期). 魏嵩山先生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公元前2 10 年秦始皇东巡会稽, "至钱唐, 临浙江, 水波恶, 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 可见当时(杭州附近)的钱塘江水面仍相当辽阔. 而《汉书•地理志》所载"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则更清楚地表明直到西汉时期西湖仍为海湾, 杭州市区尚未成陆.魏氏确信刘道真《钱唐记》所载华信筑大塘之事, 认定西湖与海隔绝成为内湖, "其时当始於东汉". (《历史地理》创刊号, 1981 年)林华东先生对众多研究者主张的西湖是因为东汉华信筑塘成功后才形成的說法提出商榷, 认为倘确有华信筑"防海大唐", 其功能应是防御海潮冲击吞没陆地的捍海塘,如同1 9 83 年7月在杭州江城路立交桥所发掘的五代钱氏捍海塘的功能一样, 說明东汉华信筑防海大塘时, 内侧地带早已成陆, 然因常受潮患, 故在海潮冲击要害处"立塘", 保护陆地不被海水吞没.并不能理解为华信在吴山与宝石山之间, 筑起一条如同建造水库时的拦洪蓄水大坝后, 从而促成西湖的形成.林氏主张至迟在东汉之前,西湖早已形成.(《浙江学刊》1 9 8 7 年3期;《东南文化》1 9 9 0 年第4期)吴维棠先生从西湖东岸望湖饭店地下4 米深的钻孔采样中,发现有一黑色富有机质和植物残体的粘土层,碳一14 年代距今2 6 0 0 年左右.白堤锦带桥兩侧的5 . 5〜6米深处的钻孔中,有一炭化程度较高的泥炭层,厚10〜5 0厘米,用其上部的标本作碳—14 年代测定, 为距今1805±136 年.泥炭层之下是青灰色粉砂质粘土, 富有机质和炭化的植物干枝, 孢粉分析结果, 有黑三棱、眼子菜等陆上浅水生的植物, 表明当时西湖已是沼泽.据此估计, 西湖在春秋时代已经沼泽化.在疏浚西湖时曾发现一些石器和战国至汉代的铁斧, 很可能是人們从事渔猎生产活动失落的, 故吴氏推断: 在西汉前, 杭州非但不是海湾, 连海湾成陆后遗留下的残迹湖(西湖)都已沼泽化.這就无怪乎《史记》、《汉书》、《越绝书》等古籍中, 只记及钱塘县和别的湖泊, 而没有古西湖的记载(《历史地理》第5 辑).徐建春认为西湖早在春秋时代就已不是什么海湾, 而已成为陆地上的湖泊, 說西湖是由湾口沙洲將海湾与大海隔绝而形成的看法是不恰当的.西湖根本不是形成於汉代或稍后的年代, 它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大面积沼泽化了, 后來的西湖乃是人工修筑而成.徐氏推测在距今7000〜6500 年以前海面较高的时期,杭嘉湖平原的西侧与山地丘陵交接处, 有一从太湖往南经湖州、德清、余杭, 在杭州一带汇入杭州湾的河口湾, 当时這一河口湾的宽度足以和现在的杭州湾相比拟.后來随着苕溪、钱塘江所挟泥沙的沉积作用, 特别是钱塘江喇叭口在距今600 0 年以前的形成, 涌潮出现, 从而使沿江比内陆高亢, 使得从太湖往南到杭州附近汇入杭州湾的河口湾变窄淤浅, 因而逐段湮废, 杭州的大多数湖泊, 如西湖、下湖、古荡、临平湖、泛洋湖、白洋湖等等, 都是河口湾湮废之后留下來的水体(《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 9 9 0 年第5期).其实,杭州地处莫干山余脉,地势本身就不平坦,距今2 0 0 0 年之前上述众多湖泊是不是均与西湖连接在一起, 构成了所谓足与现在的杭州湾相比拟的另一个河口湾(杭州一余杭一临平) , 纯属臆测, 无法得到考古发现的证实.因之, 西湖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虽有以上多种說法, 但仍值得深入研究.。
关于西湖简介
关于西湖简介一、西湖的概述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之一,也是国家5A级景区。
西湖面积约为6.39平方公里,周长15公里,最深处达25.8米。
西湖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中国文化遗产和自然保护区。
二、西湖的历史1. 建湖传说据传说,西湖原为一片盆地,因雷峰塔下有一口龙井泉而形成一个小池塘。
后来吴王夫差在此建造了宫殿,并开掘了人工河道使得这个池塘与钱塘江相连。
这就是建造西湖的传说。
2. 历代兴修自东晋以来,历代先后对西湖进行过多次兴修和改造。
唐代时期曾经扩大了西湖面积,并且建造了许多园林和寺庙。
宋代时期则更加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景观美化。
3. 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杭州西湖及其周边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三个获得该荣誉的文化遗产。
三、西湖的景点1. 西湖十景西湖十景是指杭州西湖周边的十处著名景点,包括了断桥残雪、南屏晚钟、柳浪闻莺等。
这些景点都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2. 西湖岛屿西湖中有若干个小岛,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潭印月、花港观鱼和曲院风荷。
这些小岛上建有古典园林和寺庙建筑,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3. 西湖公园西湖公园是一个大型综合性公园,包括了烟雨荷花、孤山寒暑假等多个主题区域。
公园内还有大量的绿地和游乐设施,非常适合休闲娱乐和亲子游玩。
四、西湖的美食1. 西湖醋鱼西湖醋鱼是杭州传统的著名菜品,以西湖鲤鱼为主料,加入醋、糖、姜等调料制成。
口感酸甜可口,是杭州的特色美食之一。
2. 西湖龙井茶西湖龙井茶是中国著名的绿茶品种之一,产于杭州市西湖区和龙井村一带。
其色泽翠绿、香气清雅、滋味鲜爽,享有“色绿香高味纯”之美誉。
3. 油爆虾油爆虾是浙江地区的传统菜品,也是西湖周边比较有名的美食之一。
它以大虾为主料,加入姜蒜、花椒等调料制成,口感鲜嫩多汁。
五、西湖的旅游1. 最佳旅游时间最佳旅游时间为春季和秋季。
文化遗产之西湖
符合标准(四)
“西湖景观”中现存的核心要素“西湖十景” 是中国题名景观的杰出范例:她拥有特别深厚的 文化含量、极为丰富景观元素、独特的景观格局、 和谐的人与自然互动关系,呈现了诗、画、景综 合艺术特征的完美统一,形成了东方视觉艺术传 统审美情趣“诗情画意”,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完 整、内涵最丰富、影响力最大、保存着景观形成 与发展历史中最清晰和确凿证据的题名景观,也 是中国文化史上颇具规模与代表性的精神栖居地。
“西湖十景”得出现
南宋诗人范成大《吴郡志》“天上天堂,地上苏杭”
7、元明清时期的西湖
元朝马可·波罗称杭州是“世界上最富贵华丽的城市”
明朝杭州知府杨孟瑛疏竣西湖,修筑杨公堤。
“唐宋以来,城中制井,皆藉湖水充之……若西湖占塞, 水脉不通,则一城将复卤饮矣。”
总结:
西湖景观的整体发展过程可根据其普世价值的形成过 程分为6个发展阶段:缘起于唐宋时期(12世纪以前), 成型于南宋时期(12~13世纪),维系于蒙元时期 (13~14世纪),复兴于明代(14~17世纪),鼎盛于 清康乾盛世(17~19世纪),振兴于近现代(20~21世 纪)。
符合标准(三)
“西湖景观”中现存的一系列历史文化遗存, 包含了摩崖造像、佛教建筑、祠墓建筑、藏书建 筑和西湖龙井茶等多种类型,见证了13-14世纪 2个高度发达的亚洲文明——草原文明的蒙元文 化与农耕文明的赵宋文化在中国东部江南地区的 碰撞;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唐宋佛教禅宗文化、 血缘社会传统忠孝文化、传统文人士夫的隐逸文 化、中国江南传统的藏书文化以及唐宋时期茶禅 文化的发展过程。
-222年,秦始皇在古越国的领土上设置会稽郡。下辖 15县,钱唐县属会稽郡。县址在灵隐山下。西湖位于城 市之东。
2、隋朝时期的西湖
西湖的来历
西湖的来历西湖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处古老而美丽的自然风景区,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淡水湖之一,也是中国最具名望的湖泊之一。
西湖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人墨客的赞美。
西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2年的秦朝时期。
根据历史记载,当时的杭州地区是一个泽国,现在的西湖地区就是当时泽国的一部分。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西湖的面积和形状都在不断变化,但是它始终是当地居民的重要生活水源。
在唐朝时期,西湖逐渐发展成为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唐代的文人墨客们喜欢到西湖游玩,并在此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西湖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传说和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白蛇传。
相传白娘子为救许仙,化身成人形,并震倒雷峰塔,以保护杭州人民的安全。
宋朝时期,西湖进一步发展,成为一处国内外游客争相参观的风景胜地。
宋代文人苏东坡(苏轼)曾多次到访西湖,并描绘了许多关于西湖美景的画作和诗歌。
他的诗词和画作让西湖的名声远播,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文人前来品味西湖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明朝时期,西湖成为了一个皇家园林,得到了进一步的规划和建设。
明代皇帝在西湖周围修建了许多别致的建筑物和花园,使西湖更加美丽。
明代的文人们也对西湖情有独钟,他们纷纷留下了自己对西湖的诗歌和赞美之辞。
到了清朝时期,西湖的风景已经备受瞩目。
清代的文人们纷纷来到西湖,并以西湖为背景写下了许多诗歌和散文。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文学家林则徐(林则徐)曾在西湖畔写下他的著名文章《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20世纪以来,西湖的声誉进一步扩大。
许多中外游客纷纷到访西湖,欣赏这片美丽的湖泊和周围的风景。
为了保护西湖和传承西湖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于1985年将西湖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现在,西湖已经成为杭州市的标志性景点和文化象征。
它的美丽和历史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
无论是游览湖泊、登山或者欣赏湖边的建筑,西湖都能给人们带来一种独特而令人难以忘怀的体验。
四十八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
首先出结论:西湖生成的原因,可以 断定是一个泻湖。 即西湖是属于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泥沙 淤积成的“沙嘴”或“沙坝”所封闭 或接近封闭而形成的湖泊。
对西湖地区地形、地貌、地质及 其发展变化的观察和研究。 包含了自己的观察——对西湖所 处的特殊地理环境的实地考察和 认识;研究与思考——对世界上 较为典型的大江大河所形成的三 角洲规律的联系。
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
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
《《主 育我 省竺 彗空要 家国 绍可 星中著 。卓 兴桢 越 人, 》航述 的 。字 等行: 科 藕 。之《 历物 学 舫 史候 家 , 和 浙 》学 教 江 、》 、
关于本文:
是一篇小型的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集中描述科学研究的进程和 完整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 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研 究的的结论。
从西湖周围岩石 生成年代推断。
西湖生成于12000 年以前。
由钱塘江三角洲 伸展速度推断
第 二 步 推 断 西 湖 形 成 年 代 。
流第 减一 缩步 ,先 泥论 沙证 沉西 淀湖 形是 成由 ;水
结构:
先提出结论,后申说论证,论证又 分两大部分。
西湖的由来
西湖的由来
说起西湖的来历,有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传说在远古时期,天河东边有一座石窟,里面住着一条玉龙;天河西边有一片树林,里面住着一只金凤,它们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于是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
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贪心的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其实,西湖是一个泻湖。
根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
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当时环抱着这个小海湾的两个岬角。
后来由于潮汐的冲击,泥沙在两个岬角淤积起来,逐渐变成沙洲。
此后日积月累,沙洲不断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终于把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了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就由此而诞生了。
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
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
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
竺可桢,浙江绍兴人, 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 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 的创始者。
他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 成、特点、区划以及变 迁方面,在研究物候学 和自然科学史方面著有 论文多篇,对中国近代 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 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著作有《竺可桢文集》。
பைடு நூலகம் 课文简介
这篇课文是竺可桢于1920年写的一篇科 学考察报告。
它以西湖的生成原因为课题,以翔实确 凿的资料、数据和考察结果为论据,通 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杭州西湖是一个泻湖; 二、杭州西湖约生成于12000年以前。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 (1-4)
根据西湖所处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与 湖中水深和沉积的考察,论证西湖是一 个泻湖.
第二部分 (5-10)
根据山上岩石生成的年代和钱塘江三角 洲与欧洲隆河、坡河三角洲生长速率的 比较,推断西湖约生成于12000年以前。
第一部分:根据西湖所处的地形地貌、地 质条件与湖中水深和沉积的考察,论证西 湖是一个泻湖(潟湖)。 (1) 结论:
杭州西湖是一个泻湖(潟湖)。 (2-4)理由:
2、对西湖地形地貌的分析。
3、对西湖地质条件的分析。
4、对西湖湖中水深和沉积的考察。
台湾七股潟湖
蓝色潟湖(斐济)
波拉波拉岛(法属)
作业:
完成《学习指导与训练》P42 . 课后收集潟湖作用和保护方面的资料。
西湖是怎样形成的?
西湖是怎样形成的?阅读本文可同时聆听下面音乐噢,回味经典,歌词里面也能找到西湖的成因哦!西湖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
宋代的著名才子苏轼曾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可见西湖风景有多么美丽!那么,'风姿绰约'的西湖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1.潟湖说关于西湖生成的原因,古代有关书籍记载都较简略。
明朝《西湖游览志》卷一载:“西湖三面环山,溪谷缕注,下有渊泉百道,潴而为湖。
”近代学者从地形、地质、沉积及水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其中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西湖是由海湾逐渐演变而生的一个潟湖。
民国九年(1920年),科学家竺可桢考察西湖地形后发表了《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其称:“西湖原是钱塘江左边的一个小小湾儿,后来由于钱塘江泥沙沉淀下来,慢慢地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潟湖。
”竺可桢还从沉积率推断,西湖开始形成年代距今一万二千年前。
竺氏认为西湖形成之初,后由于三面山区中的溪流注入,所挟沙逐渐填充西湖,湖面随之逐渐缩小,倘若没有历代的不断疏浚,西湖早已湮废。
1924年,地质学者章鸿钊发表《杭州西湖成因一解》,对竺氏的观点又进行了补充:西湖之成,其始以潮力所向而积成湖堤,其继以海滩变迁而维持湖面,二者为形成西湖之重要条件。
支持'潟湖说'的学者表示,距今2000多年前,西湖地区还是一个浅海湾,除个别山岭外,全部淹没在海水之中。
随着海水的冲刷,海湾四周的岩石逐渐变成泥沙并沉积下来,使海湾变浅,同时,钱塘江的江水也带来大量的泥沙,在入海口沉积。
结果,这里的泥沙越积越多,最终将海水截断,而困在内侧的海水就形成了一个湖。
这种现象在地质学上称为'潟湖'起初,潟湖中的水还随着潮水涨涨落落,后来,经过劳动人民多次修筑海塘,阻拦海水,再加上海平面下降,西湖正式形成。
但是,潟湖说在现代科学考察中受到了怀疑。
1950年以后,地质部门对西湖湖中三岛和湖滨公园地质钻孔取样分析,认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晚侏罗纪时,以今湖滨公园一带为中心,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火山爆发,宝石山和西湖湖底(大部分)堆积下大量火山岩块,由此,曾出现火山口陷落,造成马蹄形核心低洼积水,即西湖雏型。
西湖形成
西子湖的形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之水皎洁晶莹,宛若明镜明珠。
四周吴山、宝石山南北环抱,若龙凤戏珠。
民间传说,有一条玉龙、一只金凤从王母娘娘手中夺回明珠化为西湖,由自己朝夕守护。
传说毕竟是人们神奇虚幻的想像,饱含着真善美的愿望。
古时由于文化知识的局限,千百年来很少有人去认真探寻西湖形成的秘密。
直到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界有识之士才开始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探讨西湖的形成。
最早用地质学观点解释西湖成因者是日本地质学家石井八万次郎。
1909年,他在东京《地质学杂志》中撰文称,西湖与日本的中禅寺湖相似,南山为古生代岩层的山坡,溪水北流,为西湖北山的火山岩堵塞而成。
1920年,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考察西湖,首先提出西湖原是一礁湖,是钱塘江口一小湾后来由于钱塘江夹带的砂土堵塞其湾口而成的说。
西湖究竟怎样形成?经过地质工作者的多年勘测研究,“泻湖”说流传最广。
这一假说认为,至少距今两千多年前,西湖还是一个浅海湾,除个别山岭外全部淹没在海水之中。
随着海水的冲刷,海湾四周的岩石逐渐变成泥沙沉积,使海湾变浅,钱塘江也带来泥沙,在入海口沉积。
泥沙越积越多,最终将海水截断,内侧的海水就形成了一个湖。
这种现象在地质学上称为“泻湖”。
起初,泻湖还随着潮水出没。
后来,经过劳动人民多次筑海塘阻拦海水,再加上海平面下降,西湖才正式形成。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像,秀美的西湖曾是惊涛拍岸的海湾,千百年前的“沧海变桑田”毕竟在千百年前,假说也尚未完全证实。
近年来,有地质学家提出:确切地说,西湖不是一个典型的泻湖。
西湖的名称最早始于唐朝,在唐朝之前西湖有武林水,明圣湖,金牛湖,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西子湖等称谓。
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面被孤山及苏堤、白堤两条人工堤分割为5个子湖区,子湖区间由桥孔连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掺混,造成各湖区水质差异,大部分径流补给先进入西侧3个子湖区,再进入外西湖;湖水总面积5.593km2,总容积1.1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97米;西湖底质是一种有机质含量特别高的湖沼相沉积,属于粉砂质粘土或粉砂质亚粘土,最上层皆为藻骸腐泥层(黑色有机质粘土),中层泥炭层或沼泽土,最下层为基底粉砂层;入湖河流部是短小的溪涧,主要补水河流为金沙涧、龙泓涧和长桥溪。
揭秘中国最大的人工湖泊杭州西湖
揭秘中国最大的人工湖泊杭州西湖在中国的风景名胜中,杭州西湖堪称独特而绝美的存在。
它不仅是中国四大名胜之一,还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湖泊。
本文将揭秘杭州西湖的建设和造成,以及它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一、杭州西湖的起源杭州西湖是以宋代建都时期的西湖为基础,经过千余年的改造和修缮而形成的。
在南宋年间,西湖逐渐被开浚和扩建成今天的规模。
当时,以杭州为首的南宋文人雅士纷纷来到西湖畔,倾倒于它的山水之美,使西湖成为当时著名的文化胜地。
二、杭州西湖的造成作为一个人工湖泊,杭州西湖是由人工修建而成的。
西湖的修建工程从南宋开始,历时几十年才完成。
修建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挖掘土石、疏浚水渠和凿岸加固等方式,将原有的湖泊面积扩大,并改造了湖岸线的形状。
此外,还修建了许多亭台楼阁和桥梁,为西湖增添了独特的风景。
三、杭州西湖的历史和文化意义1.历史意义杭州西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在宋代,西湖就已经成为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西湖也曾两次成为帝都,显示了其在政治和文化上的重要地位。
2.文化意义杭州西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被誉为“天堂”和“世外桃源”。
西湖的美景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和品味。
在中国文化中,杭州西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传统的优雅和山水之美。
四、杭州西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杭州西湖的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当地政府和市民非常重视的问题。
为了保护西湖的生态系统,城市规划者采取了许多措施。
首先,对周边地区进行了严格的环境监测,并限制了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数量。
其次,对湖泊进行了水质监测和生态修复,保障了水质的清洁和植被的多样性。
此外,还对西湖周边的道路和交通进行了调整和改善,减少了对湖泊生态的影响。
五、杭州西湖的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湖泊,杭州西湖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除了湖泊本身的美景外,还有许多周边的名胜古迹和文化景点。
西湖是怎么形成的
西湖的形成西湖自然的山水风光和悠久的人文历史沉淀,令人流连忘返。
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对于西湖美景的吟咏亦是数不胜数,对杭州以及西湖的人文历史、风俗民情、市井生活、奇闻异事,以及各个景点特色及其掌故的介绍集结成书的,蔚为大观。
然而,在数量如此之多的历代有关西湖的文献资料中,却极少见到对西湖形成的原因、具体的形成时间等方面进行阐述的内容。
本文主要针对西湖的形成的各种说法做一个汇总。
第一种,筑塘成湖说。
西湖本与海连通,这是古今比较一致的看法,自刘宋文帝时钱唐县令刘道真在《钱唐记》所记东汉时钱唐郡议曹华信为防止海水侵入,即招募城中士民兴筑了“防海大塘”,及成,“县境蒙利”,因之便连钱唐县治也迁来了,这就是今日杭州市的前身,西湖从此与海隔绝而成为湖泊,此说为历代学者所承袭,流传至今。
第二种,火山说。
最早用地质学观点解释西湖成因的,并非中国本土学者,而是一位日本学者石井八万次郎。
20世纪初期,日本出于帝国侵略扩张的需要,开始注意搜集中国大陆的地质矿产情报资料,并有计划地派遣人员来华作地情和地质考察,地质学家石井八万次郎就这样被派到中国来进行实地考察。
经过在中国的详细调查之后,他于1909年在东京《地质学杂志》中发表了《清国浙江省杭州府附近调查概报》(即《浙江杭州附近地质调查概报》)一文,对杭州西湖的形成作了第一次近现代地质学意义上的研究和探讨。
遗憾的是,现在这篇论文已很难找到,只能从其他相关论文对此文的转述和引用中,窥其文章大意。
在这篇论文中,他写道:“西湖之西北岸,岩石为赤色火山岩,或为多石英凝灰岩。
从此山下望湖面,几凝其为火口湖也。
然湖之东南岸石灰岩露出,似属石炭纪,乃知西湖非火口湖,恰如日本之中禅寺湖,一面为古生代岩层,他面又为火山岩,即于古生代岩层之山坡,溪水北流,为火山岩阻塞而成。
”他认为西湖是一个火山岩阻塞湖,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沉降所造成的,提出了最早的西湖形成火山湖说。
1950年以后,地质部门对西湖湖中的三岛和湖滨公园曾进行过地质钻孔取样分析,认为在距今一亿五千年的晚侏罗纪时,以今天的湖滨公园一带为中心,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火山爆发,并在宝石山和西湖的湖底(大部分)堆积下大量火山岩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精读课文5-10段
6 7节讲了个什么问题?
西北部: 粗面岩
西湖周围的岩石
南部: 砂岩、石灰岩
三迭纪与侏罗纪之 间,约1.95亿年 石炭二迭纪, 约3亿年
西湖周围的山体生成年代的久远
A:是否可以根据西湖南、西、北 岩石的年代来判断西湖的年代? A:那西湖东面情况如何? A:那我们要怎么推断呢? A:是的,我们要知道钱塘江排泄的 沉淀,把现在杭州淤积为大陆的时候 就可以了。
(1)西湖的地形是怎样的?
(2)杭州所处的位置?
(3)冲积平原是怎样形成的?
(4)为什么河流所带泥沙 到了河口会沉淀下来?
小结:这2段是对西湖所处地形的分析,说 明它南、西、北三面环山,东面是钱塘江所形 成的一个冲积平原。
北:山
西 : 山
东:冲积平原 南:山
2、对西湖近旁地质的分析。
(1)西湖近旁的地质情况怎样 东面有冲积土,西面也有
八、写作特点
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
定性分析:对研究对象构成原因极其性质的分析; 定量分析:运用数学计量的方法或公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分别运用了上述两种论证方法?
定性分析:对西湖周围地形(2)、地质(3)、三面岩石的考
察(4)
定量分析:对钱塘江和隆河、坡河的比较
2、类比方法的运用 3、运用插图和表格,增强文章表达效果。
10、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 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 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 半岛上。 南宋时,内侍官允 升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花 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 园中花木扶疏,引水入 池,蓄养五色鱼以供观 赏怡情,渐成游人杂沓 频频光顾之地,时称卢 园,又以地近花家山而 名以花港。
四、课文简介
这篇课文是竺可桢于1920年写的一篇 科学考察报告。它以西湖的生成原因为课 题,以翔实确凿的资料、数据和考察结果 为论据,通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两个结 论
2、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 堤西端,孤山南麓, 濒临外西湖。其实, 作为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 固定景址,这从当时 以及元、明两朝文人 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 泛归舟夜湖,舟中赏 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 出,如南宋孙锐诗中 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处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 “秋舸人登绝浪皱, 仙山楼阁镜中尘。
三、西湖介绍
请去过西湖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 西湖的美景
西湖十景
1、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公园, 地处西湖东南隅 湖岸 ,占地约二 十一公顷。她的 前身,是南宋御 花园聚景园,其 范围南起杭州旧 城清波门外,北 至涌金门下,东 倚城垣,西临西 湖水面,而且还 包括了接近湖岸 的若干洲渚如柳 洲,水心寺等。
6、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 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 称为湖上三岛。全岛连水 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 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 堤相连,桥堤呈“十”字 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 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
从空中俯瞰,岛上陆 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 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 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 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 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 典之作。
B:不能,因为不知道东面的情况, 没有东面,也无法围成西湖 B:是冲积平原
B:只要知道冲积平原的生成年代就可以了。 B:那如何推断呢?
隆河:1500年增长15英里;
v=1500/15=100; 每100年增长1英里
坡河:1800年增长20英里; v=1800/20;每100年大约也增长1英里
钱塘江:采用类比方法,每100年增长1英里, s=120英里, 那么积120英里需要:120*100=12000年
当一切冲积土尚未沉下来时,现在 (2)以前的西湖怎样? 杭州所在的地方,还是一片汪洋, 西湖也不过是钱塘江口左近的一个 小小湾儿。 钱塘江沉淀慢慢的把湾口塞住, (3)后来的西湖怎样? 变成一个泻湖。
小结:第3节是对西湖近旁的地质的考察,从 它东、西两面的冲积土,推断它原来是钱塘江 左近的一个小湾儿,被沉积物慢慢地把湾口塞 住,变成了泻湖。
一夜之间猪八戒的那篇《农用第一工具——九齿钉耙》的科学 论文成了学者议论的焦点,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权威杂志——《天 堂文摘》也转载了他的论文。猪八戒也因此成了著名的农业专家, 据说还成天堂农业科学院院士,不在话下。 话说猪八戒写科学论文的事,传到远在月宫砍柴的吴刚,吴刚 看了猪八戒的科学论文后气不打一处来:这不正是当年俺发表的论 文《论砍树第一工具——斧头》的翻版吗?全文有80%以上从他的 论文剽窃而来。吴刚越想越气:想当年这老猪对俺情人嫦娥进行了 多次骚扰,如今又剽窃俺的论文,真是可恶至极…… 几天后,一篇《猪八戒剽窃吴刚论文》的长文在《天堂日报》 头版头条登出,署名嫦娥。天堂学术界一片哗然。 猪八戒看后,直骂嫦娥无情无义——“枉废俺老猪多年来对你 的爱慕之情”……第二天,猪教授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嘟着猪嘴说: “天下文章一大抄,天上文章为何不能抄?”
(1)对西湖地形的分析
西湖是一个泻湖
(2)对西湖近旁地质的分析。
(3)对西湖里、外湖水深的考察
1、对西湖地形的分析
南、西、北三面均为山所围 绕,惟有东面是冲积平原。 在这个冲积平原之上。 由钱塘江带下的泥土沉淀 堆积而成。 A:河流入海受了海水的阻 力,速率减缩。 B:海水含盐分,盐分能够 减少河水分子的凝聚力。
4、曲苑风荷
曲苑风荷:以夏日观荷 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 居西湖十景第二位。 “曲苑”原是南宋朝廷 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 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 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 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 逢夏日,和风徐来,荷 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 人不饮亦醉。清康熙帝 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 堤跨虹桥畔建曲苑风荷 景碑亭。
五、课文分析
10分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了哪两 个问题,并以此替课文分段。
• • • • • • • • • • •
涧 埠头 开浚 修葺 徜徉 西泠桥 湍急 邺 三迭纪 九曜山 峥嵘
• • • • • • • • • • •
Jià n Bù Jù n Qì Chá ngyá ng Lí ng Tuān Yè Dié Yà o Zhēngró ng
小结:全文综合运用了归纳、类比、定性分析和定 量分析等方法,得出两大结论: (1)西湖是个泻湖; (2)西湖生成于12000年以前; 体现了科学论文的科学性、创见性、理论性和专业 性。
3、苏堤春晓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 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 公里,是北宋大诗人苏 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 浚西湖,利用挖出的泥 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 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 绩将它命名为苏堤。长 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 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 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 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 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 “六桥烟柳”而列入钱 塘十景,足见她自古就 深受人们喜爱。
5、断桥残雪 断桥,今位于白堤东端。 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 梁中,她的名气最大。 据说,早在唐朝,断桥 就已建成,明人汪珂玉 《西子湖拾翠余谈》有 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 语:“西湖之胜,晴湖 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 湖,月湖不如雪湖...... 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 尘世有几人哉!” 一 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 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 同的雪湖胜况。
7、南屏晚钟 南屏山一带山岭由石灰岩 构成,山体多孔穴,加以 山峰岩壁立若屏障,每当 佛寺晚钟敲响,钟声振荡 频率传到山上,岩石、洞 穴等为其所迫,加速了声 波的振动,振幅急遽增大 后形成共振。岩石、洞穴 便随之产生音箱效应,增 强了共鸣。同时,钟声还 以相同的频率飞向西湖上 空,直达西湖彼岸,碰上 对岸由火成岩构成的葛岭、 回音迭起。
浅水的海湾因被淤积的 泥沙封闭而形成的湖泊
第一段( 1—4):
根据西湖所处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与湖中水深和 沉积的考察,论证西湖是一个泻湖。
第二段(5-10): 根据山上岩石生成的年代和钱塘江三角洲与欧洲 隆河、坡河三角洲生长速率的比较,推断西湖约 生成于12000年以前。
六、精读课文1-4段
精读课文,找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论证 了西湖是一个泻湖的
4、对里、外湖水深的考察
(1)里、外湖哪个湖深?
里湖浅、外湖深
因为里湖靠近山边,所受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的沉淀比外湖较多,所以 水深比外湖浅。
小结:第四段通过对里、外湖水深的考察以 及苏堤六桥、玉带桥、西泠桥下流速与香灰 泥堆积情况的比较,进一步印证前文所阐述 的水流与沉积的科学道理,为西湖是泻湖的 推断作佐证。
一、科学论文
科学论文也叫学术论文,是在科学与技术 领域表述研究成果与见解的文章。 它既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介 绍阐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工具。 共同点:科学性、创见性和专业性 本文是一篇关于地理学科的考察报告。
二、作者简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竺可桢:浙江绍兴人,气象、 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 的创始者。 他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 特点、区划以及变迁方面,在 研究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面 著有论文多篇,对中国近代气 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 出了贡献。
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
竺可桢
开心一笑
且说,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回真经后,声名大噪,身价百 倍,各地都想沾点名人的光,纷纷请其演讲、剪彩等,尤其是猪 八戒口才好,性情随和没架子,更受欢迎。 一日,猪八戒收到“天庭农业大学”的邀请函,信中提出聘 请其为该大学农业专业客座教授,并要求猪八戒写一篇关于农业 的科学论文。猪八戒收到信后是又喜又忧,喜的是:能成为世界 一流大学的教授,其地位将大大提高,“钱”途无量。忧的是: 猪八戒虽随唐三藏多年,学到了真经,这几年口才也练得说的比 唱的还好听。但这回毕竟与农业大学专业不对口,如果写不好, 岂不出“猪相”,毁了一世英名。 却说这老猪有时笨头笨脑,可到紧要处做事绝不含糊,这回 他打开电脑上了互连网,输入“农业”词条搜索出几千篇关于农 业的论文,他在电脑上浏览了一番,看中了其中一篇,拷下来后, 通过一番修改剪接,一篇洋洋万言《农用第一工具——九齿钉耙》 的科学论文就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