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东县十二五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惠东发展前景

惠东发展前景

惠东发展前景惠东是广东省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县级市,位于东经115°40′至116°40′,北纬22°30′至23°00′之间。

该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广东省内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旅游区域之一。

在过去几年里,惠东市政府加大了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这些政策包括降低企业税负、提供土地、提供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措施。

这些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发展,推动了惠东的经济快速增长。

惠东的产业结构多样化,主要包括制造业、农业、旅游业等。

制造业是惠东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惠东拥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企业,涵盖了机械制造、电子产品、医药制造等多个领域。

农业也是惠东的传统产业,这里盛产水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加上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的推动,农业产值逐年增长。

此外,惠东还拥有优美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具备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目前,惠东已有多个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除了产业上的发展,惠东还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近年来,惠东市政府投资了大量资金用于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建设。

这些投资不仅提高了惠东的基础设施水平,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例如,高速公路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提高了交通效率;医疗卫生系统的完善,使居民享受到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随着惠东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该地区的人口数量也在稳步增长。

这为惠东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同时,惠东还积极推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培育新型产业和创新型企业,提升惠东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惠东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多样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随着政府的支持和各方力量的合力推动,惠东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惠东将会成为一个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06•【字号】粤府办[2012]27号•【施行日期】2012.04.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12〕27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文化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四月六日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录一、发展现状与发展环境(一)发展现状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2.文艺精品生产能力显著提高3.文化市场发展规范有序4.文化交流合作深入开展5.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硕6.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二)发展环境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主要任务(一)构建普惠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发展和繁荣文艺事业(三)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四)保护和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资源(五)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七)优化文化事业发展区域布局四、重点扶持的文化工程和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一)重点扶持的文化工程1.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2.公共文化惠民工程3.文化精品工程4.岭南文化遗产保护工程5.珠三角公共文化一体化工程6.异地务工人员文化服务工程7.文化上网工程8.文化“走出去”工程9.版权兴业工程10.文化人才培育和聚焦工程(二)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完善投入机制(三)健全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四)优化文化人才体系(五)推进文化法制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和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决策和部署,按照《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广东省)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广东省)

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篇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 创新驱动 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 优化升级 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 内外并举 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 强农惠农 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 统筹城乡 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 联动融合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 绿色发展 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 强化支撑 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 普惠共享 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 内涵提升 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 改革先行 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 互利共赢 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 开放合作 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 规划实施保障第一篇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 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 年) ,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 》 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 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

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 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 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 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县级文化市场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县级文化市场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县级文化市场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2024年是我所在县级文化市场工作的第一年,经过一年的努力和实践,我对于该领域的了解和经验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在这里,我将总结2024年的工作情况,并制定2024年的工作计划。

首先是2024年的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工作:文化市场监管、文化市场发展、文化市场宣传和服务改进。

在文化市场监管方面,我积极参与执法行动,依法打击了一批盗版、侵权、非法经营和乱象问题,保护了正版产品和互联网秩序。

同时,我加强了对餐饮、酒店等文化服务场所的日常检查,提升了文化市场的整体环境质量。

在文化市场发展方面,我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推动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为县级文化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努力。

我还积极参与了一些文化节庆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工作,提升了县级文化市场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在文化市场宣传方面,我重视新媒体手段的应用,利用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及时发布了文化市场的相关信息和政策法规,提高了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我还组织了一些文化市场的宣传活动,吸引了一批市民的关注和参与。

在服务改进方面,我注重与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收集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改进了一些服务流程和机制。

我也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总体上,2024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于新媒体的运用还不够熟练,监管工作中的一些难点和问题受到了一些限制等。

因此,在2024年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我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提高监管工作的精度和效能。

我还将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和业务水平。

其次是加强文化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我将继续参与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工作,为县级文化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我还将加强对文化市场的调研和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发展建议。

十二五规划: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介绍

十二五规划: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介绍

十二五规划: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来源:《广西日报》日期:2011-03-31今日/总浏览:2/1887358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第一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鼓励扶持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注重满足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

完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促进基层文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

加强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

依法推进语言文字工作。

建立国家文化艺术荣誉制度。

第二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和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研发制定文化产业技术标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加快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影院建设。

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构建以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关于印发惠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惠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惠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惠东府办…2010‟ 46 号各镇人民政府,平山街道办事处,巽寮、港口管委会,县府直属有关单位:《惠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业经八届41次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〇年五月三十一日惠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我县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把握“惠东机遇”实现“五年迈上新台阶”和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时期。

为圆满完成我县“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国家和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把握我县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课题、新矛盾,牢牢把握“惠东机遇”,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建立低碳经济发展导向机制,催生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和引擎,发展绿色经济。

依托大项目建设,以建设“田”字形新县城和稔平半岛为重点,全力打造“五大基地”,协调城乡和区域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整体素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动经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主要任务及分工根据广东省、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县的实际,决定编制《惠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具体分工如下:(一)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包括县、镇两级总体规划。

1、惠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县发改局负责);2、镇级总体规划(分别由各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管委会负责)。

推动惠东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思考

推动惠东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思考
良好 氛 围 。
“ 十一五”期 间 ,全县投入基 础设施项 目投资近 8 亿 0
元 ,推 动 城 乡 基 础 设 施 不 断 完 善 ,城 镇 承 载 能 力 不 断
增强 ,人 流 、物流 、资金流 、信 息流不 断增 加 ,城镇
化 进 程 明 显 加 快 。 2 1年 ,惠 东 县 城 镇 化 率 为 5 % , 0O 2
持 把加 快 发展 方式 转 变作 为一 项 战略 任务 ,以宏 观
政 策为 指 引 、以市 场 为导 向 、以调 整 产业 结构 为重
点 ,大力 构建现代产业 体系 ,实现 了发 展速度 、发展
质 量 、产 业 水 平 三 个 提 升 。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从 2 0 年 的 05
GD 达2 05L元 , t2 o 年增 长9 .%,年均递 增 P 5 ., I  ̄o5 30
产投资突破百亿元 大关 ,达到 16 亿元 , ̄2 o 年增 . 10 Lo5 长35 ,年均递J 3 . . 倍 : 4 %。  ̄ 9 ( )产 业转 型 升级 步 伐 明显 加快 。惠东 县坚 三
“ 六个 明显 ”凸显经济社会进入叉好叉 快 发 展 轨道
( )经 济 发 展 实 现 明 显 提 速 。 2 1 年 , 全 县 一 00
主题 ,以加快发展 方式 转变为 主线 ,以实施 《 江三 珠 角洲地 区改革发展 规划纲要 》 ( 下称 《 规划纲要 》 ) 为动力 ,大力推进 “ 双转移 ”战 略实 施 ,经济社会发 展 取得 了显著 成效 ,为实 现 “ 年迈 - 台 阶” 和 五 t新 _ “ 十二五 ”开好头 、起好 步打下 了坚实基 础。站在新 的起点上 ,惠东县将坚 持转 变发展方 式与加快发展速
度 并举 ,推 动 全 县 经 济 社 会跨 越 发展 。

文广新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文广新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文广新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十二五”期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弘扬**优秀文化为己任,牢牢把握树立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亮点、彰显文化特色、优化惠民服务的工作方向,全面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强化文化市场管理,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及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文化精品创作成果丰硕,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城乡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进一步加深。

一、持续增大优秀文化保护、挖掘和传承力度,增容文化内涵(一)重点文化建设工程取得新突破。

一是**府署复建工程。

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制定府衙恢复建设课研报告和初步规划,聘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府署实行了整体规划建设,协助文化旅游公司完成内部展陈工作。

20**年5月,**府署正式对外开放,20**年**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级景区。

当前,**府署已接待游客16万人次。

二是光明戏院修缮工程。

委托**重德古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完成修缮设计方案,通过对屋内与主体构件破损部分的拆除与加固,光明戏院焕然一新,于20**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与**府署遥相辉映的文化标志。

三是冯国璋故居和国葬墓复建工程。

成立了冯国璋故居筹建办公室,制定了《冯国璋故居建设规划》,完成了复原效果图、工程预算、项目建议书等相关手续,并举办了冯国璋逝世90周年冯氏家族清明祭祖活动。

当前,已修建完成东西门楼仿古建造工程、4间门楼耳房和27间倒南房。

四是白求恩手术室纪念馆保护工作。

积极向省文物局跑争到每年50万元的免费开放专项资金,对纪念馆院内安装监控设施并实行了绿化、美化以及对纪念馆前广场实行铺幔,聘请专业人员对纪念馆的观察室、消毒室实行充实,完善纪念馆功能。

(二)传承保护文化遗产绽放新光彩。

组织骨干力量对非遗项目皮影戏、西河大鼓及省级非遗项目**大鼓、左把大奇枪实行整理、保护和传承。

中国文化产业振兴“十二五”规划

中国文化产业振兴“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发布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振兴“十二五”规划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和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加快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发展。

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格局初步形成。

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总的看,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同时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并对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发展产生诸多影响,但困难和挑战中蕴含着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文化具有反向调节功能,面对经济下滑,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有逆势而上的特点,这为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带来了契机。

惠州市惠东县“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

惠州市惠东县“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
惠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2016-2020 年)是全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 广东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惠州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和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 惠东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山海统筹发展示范县和成 功助推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攻坚时期, 科学编制并组织实施《惠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 划纲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15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20.3 亿元, 五年年均增长 15.3%,经济总量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全市排名 提升至第四位。人均 GDP 突破 5 万元大关、达到 55959 元,2014 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 30 亿元、达到 34.72 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 3.4 倍,五年年均增长 27.58%。固定资产 投资累计完成 1014.7 亿元、五年年均增长 23%,2015 年投资总量 和增幅分别位居全市第三位和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214.3 亿元、五年年均增长 15%,外贸出口总额 13.37 亿美元,五 年年均增长 11.1%。
结构调整成效初显。一是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完成高标准基本 农田建设 14.8 万亩,建成 1 个万亩甜玉米、3 个万亩马铃薯和 4 个 水稻整建制高产示范基地。冬种马铃薯最高亩产达 10552 斤,创下 全省首个亩产万斤纪录。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 81 家、农民专业合 作社 599 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 16 家。二是工业经济提质增 量。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 290 家,2015 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71.6 亿元,增长速度达到 26%,五年年均增长 34.7%。平海电厂 一期、广发东山海风电、好的板材、建华管桩等项目建成投产。惠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惠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惠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惠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老少妇幼残保护【发文字号】惠府办[2012]61号【发布部门】惠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11.06【实施日期】2012.11.0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惠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惠府办〔2012〕6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惠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业经十一届1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老龄办反映。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11月6日惠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法》)、《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广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广东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一)“十一五”期间老龄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我市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普惠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范围逐步扩大,在全省率先实施高龄老人政府津贴和困难空巢老人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在全省率先实行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网合一”,实现全民医保;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加强,建立和完善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现应保尽保;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关爱老年人服务平台投入服务,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活动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广大老年群众坚持老有所为,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和公益活动,积极开展“银龄行动”,在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社会老龄意识明显增强,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各级老龄工作机构逐步得到理顺和加强,老龄事业发展经费逐年增加,为加强老龄工作、促进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惠州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惠州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惠州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惠府办[2013]2号【发布部门】惠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3.01.15【实施日期】2013.01.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惠州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惠府办〔2013〕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惠州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卫生局、发展改革局反映。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1月15日惠州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幸福惠州”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

为切实提高城乡卫生发展水平和居民健康水平,全面实施“健康惠州”工程,促进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和谐发展,根据《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卫生事业成效显著全市卫生系统从我市社会经济实际出发,统筹城乡和区域卫生事业协调发展,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着力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妇幼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体系建设;成功处置甲型H1N1流感和人禽流感等突发传染病疫情,出色完成了2008年春运冰冻雨雪灾害、赴川抗震救灾、抗洪救灾和三氯氰胺问题奶粉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以及十三届省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任务;全面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五项重点改革工作,全面完成了“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我市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改善,主要健康指标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卫生服务能力基本适应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健康需求。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2.07•【字号】惠府办[2013]9号•【施行日期】2013.0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惠府办〔2013〕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业经十一届1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反映。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2月7日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为实现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在“十二五”期间的跨越式发展,根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惠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十一五”期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在促进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建设惠民之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主要成就。

1. 落实政策,城乡就业工作成效明显。

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劳动就业春风行动”,深入社区开展“零就业家庭”调查和就业援助工作,组织实施全民创业富民工程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1.69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下。

2.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1.10•【字号】惠府[2009]165号•【施行日期】2009.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惠府〔2009〕165号二○○九年十一月十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驻惠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大力发展我市文化产业,促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1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3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文化产业发达城市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一、财政扶持方面(一)设立“惠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制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从2010年起,一定3年,每年由市财政统筹安排5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我市文化产业发展。

采取贴息、奖励、资助等形式,支持我市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文化创新,支持具有示范性、导向性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建设,支持新闻服务业、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文化艺术服务业、网络文化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

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和社会捐赠,逐步建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机制。

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建设五年行动纲要(修订稿)》的通知

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建设五年行动纲要(修订稿)》的通知

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建设五年行动纲要(修订稿)》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0.17•【字号】惠市委发[2008]37号•【施行日期】2008.10.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建设五年行动纲要(修订稿)》的通知(惠市委发〔2008〕37号)各县(区)党委、人民政府,市直和驻惠各副局以上单位:现将《惠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建设五年行动纲要(修订稿)》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2008年10月17日惠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建设五年行动纲要(修订稿)(2007-2011年)一、总则1、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前进的源动力。

从广义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加快我市文化建设主要指狭义文化概念,其基本内容主要有思想道德建设、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公共文化设施、科普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事业、文化精品创作、文化思想传播、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

2、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的重要条件和重要任务。

要以思想解放为源泉,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分认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极端重要性,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升惠州城市文化的软实力、竞争力、感召力和融汇力,推动惠州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铸造城市精神、以地方特色文化塑造城市形象、以健康文化生活陶冶市民情操、以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工作方案(修订)》的通知

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工作方案(修订)》的通知

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工作方案(修订)》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1.07•【字号】惠市委发[2006]38号•【施行日期】2006.1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工作方案(修订)》的通知(惠市委发〔2006〕38号)各县(区)党委、人民政府,市直和驻惠各副局以上单位:《惠州市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工作方案(修订)》业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2006年11月7日惠州市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工作方案(2006年9月修订)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扩大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范围的意见》(粤办发〔2005〕4号)精神,加快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创新文化体制机制,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经济的新发展和文化大市建设,特制定本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发展为主题和轴心,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着力点,围绕加强和改善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积极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坚决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深入挖掘惠州文化底蕴,着力繁荣惠州特色的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为我市建设珠三角东部现代化经济强市和广东省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建设文化大市、文明城市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促进惠州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州市惠东县“十二五”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全面落实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发展要求的关键五年。

为推进“十二五”期间我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县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特制定惠东县“十二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会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指南,以“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为总原则,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基本出发点,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我县“十二五”期间的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构建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文化产业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为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大县提供精神支撑、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基本原则(一)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以繁荣发展为目标,着眼于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着眼于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着眼于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抓住机遇,抢先探索,先行先试,打好时间差,努力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在珠三角地区新的比较优势,加快缩小同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推进融合,加强联动推进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坚持内容为王,努力实现高新技术条件下内容与载体的融合,创意与制造的融合。

通过文化要素与其它产业的渗透融合,实现优化升级,成为新的产业形态和产业分支,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打破行业界限,推进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联动,使文化产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

(三)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按照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围绕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点、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优先发展对城乡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行业、文化产业项目。

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统筹城乡、区域、行业发展,努力实现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同时,要结合惠东实际,从自身文化产业的特点出发,寻找发展的突破口,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各个产业门类整体推进、联动发展。

(四)改革创新,继承借鉴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加强研究保护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我县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合理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打造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五)坚持导向,强化服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先进文化的创造力、感染力、影响力。

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水平。

(六)政府引导,有机结合按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性质,明确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政府部门要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等职能,努力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

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培育文化产业主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三、发展目标围绕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积极推进我县文化建设,到2015年,形成现代与传统相融合、区域分布科学、产业结构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健全、技术设备领先、资源集约利用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实施重大产业和项目带动战略,培育一批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引进和培养一批文化人才,形成一批优势文化行业和文化品牌;建成一批空间布局合理、区域辐射能力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园区。

文化功能不断完善,文化特色逐步形成,文化经济进一步繁荣,广大城乡群众高尚、文明、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到较好满足。

完善文化体制改革。

探索县电影公司和县歌剧团的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科学合理、调控适度、运行有序、灵活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实现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行业自律的有机统一。

促进事业繁荣发展。

文化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形成“地方政府大力支持,职能部门组织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新格局。

群众文化、公共图书、文物博物、电影放映等社会文化网络逐步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精品创作和文艺演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较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建立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把会议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建设作为重点列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构成一批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设施,各级群众文化活动场地的基本建设、管理使用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县、镇、村(社区居委会)三级群众文化网络基本建立,全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城乡协调。

建成县城“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确保城乡群众能够免费享受各种公益性文化服务。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加快建立健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流动服务工程建设。

规范文化市场管理。

文化市场运行机制及管理执法体制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以文化事业为主导、公有文化企业为主体、与非公有文化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文化市场发展格局,资源优化配置、健康有序、行业自律意识较强的文化市场体系逐步建立。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形成以县城为龙头、区域布局合理、结构均衡发展、产业组织体系健全、技术水平先进、质量效益较高的文化产业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管理规范、调控有力、保障到位的文化政策体系,文化创新人才为骨干、文化企业为主体的文化创新体系。

财政投入、银行信贷、企业投资、上市融资相结合的多渠道文化投融资机制。

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快带增长,并在全县GDP中的比例不断提升,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形成文化地方特色。

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和文物古迹等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及时的保护,地方特色浓厚的民间音乐、舞蹈在创新中发展,古色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和蓝色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充实,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浓厚和内涵丰富的文化品牌逐步形成,并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综合优势。

改善文化发展环境。

认真执行文化法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民享有和实现基本文化权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市场运行机制及管理执法体制,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完善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建立文化创新机制,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

四、主要任务(一)推进文化事业发展1、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夯实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加快县级文化设施建设。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提高品位、形成特色”的思路,高起点统筹规划建设“县文化中心”(县会议中心、县文化馆、县图书馆),着力塑造县城文化形象。

“十二五”期间,建成总用地面积235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366.87平方米,总投资约9千万元的“县文化中心”。

其中,县会议中心建筑面积为7345.87平方米,融大型集会、文艺表演、电影放映综合性功能。

县文化馆建筑面积为5510.5平方米,成为我县群众文化研究、业余文艺创作、群众文化活动的基地。

县图书馆建筑面积为5510.5平方米,并着重完善多媒体阅读、数字化图书管理设备,设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逐步推进以县图书馆为龙头的县、镇、乡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文化馆、图书馆力争达到国家一级馆的标准。

——加强基层文化设施。

全面完善启用镇级文化设施,不断提高镇级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水平,逐步实现全县文化站全部达标,推动一批文化站达到国家一级站标准。

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向村和社区居委会一级延伸。

村村要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和宣传橱窗;社区要建设配套文化设施,每千户以上的居民小区要建有一个具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功能,便于群众参与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新建、扩建、改建城市居民住宅区,要按照建设部、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和建设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同步规划建设配套公共文化设施。

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每个行政村都建有“农家书屋”,且每家书屋都必须配置图书1500多册,电子音像制品100多种,报刊30多册(份),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问题,有效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强化精品意识,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繁荣文艺创作。

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树立精品意识,立足我县文艺资源和特色,加大投入,抓好重点题材作品创作,对质量较好的作品要着力打磨成文艺精品,力争每年有3件以上的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

办好《惠东文艺》,提高办刊质量,努力把《惠东文艺》办成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刊物。

——打造地方特色文化。

在加强研究、保护的基础上继承创新我县的民族民间文化,认真组织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加强对我县的客家文化、海港文化研究,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搜集、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我县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等文化资源,推动地方特色浓厚的民间音乐、舞蹈的创新、发展,使我县的民族民间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突出抓好“惠东渔歌”的创作表演,举办“惠东渔歌”研讨会;抢救、保护平海民间舞蹈“凤舞”和“鲤鱼舞”;抓好多祝山歌、高潭山歌的创作表演;办好每年举办一次的吉隆“元宵舞龙”活动;对平海民间艺术节加以引导、发展,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度提高档次、扩大规模,使之成为我县的一项特色文化品牌活动。

逐步培育形成一批民间艺术基地,组织平海、吉隆开展创建民间艺术之乡活动,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完善工作机制。

遵循文学艺术规律,合理重组艺术生产要素,优化文艺资源配置,组建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摄影等主要艺术门类的创作方阵,逐步形成一个具有相当水平的文艺创作群体;研究成立文艺创作研究室,加强文艺创作规划指导以及文艺活动宏观管理,使其成为我县文艺创作管理的核心,实现文艺创作表演等方面的内联外引。

建立文艺创作的投入与激励机制,保证文艺创作资金投入,对成为文艺精品,获省以上大奖的实行激励政策,予以奖励,形成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

3、繁荣社会文化事业,不断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抓好群众文化网络建设。

继续建立完善以文化馆为龙头,文化站为骨干,村、社区为延伸的三级群众文化网络。

重点抓好各级群众文化活动场地的基本建设和管理使用,加强对镇级文化站的业务指导,着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水平,指导平海、吉隆、多祝、稔山、白花等群众文化工作基础较好的镇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通过抓点带面,推动全县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