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忠:2010对浙大三农协会发展的建议--在“三农”的天地间全方位的成长
论三农工作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农民朋友,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国三农工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一、三农工作的重要性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
做好三农工作,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产品是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资料。
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 农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
农村地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领域。
3. 农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
农民是我国人口的主体,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
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我国三农工作面临的挑战1. 农业生产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部分农业生产仍处于传统模式,科技水平不高,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2.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不高。
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仍需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3.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三、做好我国三农工作的对策建议1.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
3. 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助力农民创业致富。
4. 推进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2023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发言材五篇
2023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交流发言材五篇篇一,共五篇关于开展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工程”)工程经验的发言材料“千万工程”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五重启示今年是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20周年。
20年来,以其为总牵引,浙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逐渐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
“千万工程”给浙江带来巨大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对中国农村发展又有何种启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6月1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围绕上述问题作出解析。
“改变的是人居环境,更是营商环境”2003年,为改变农村地区遇到的环境、发展问题,浙江启动“千万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IoOO 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由此该省农村迎来一系列嬉变。
谈及“千万工程”给浙江农村发展乃至省域发展带来的作用,黄祖辉表示千万工程’是不断迭代升级的,既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的过程,又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共富型发展需求跃升的过程。
同时它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建设工程,也是乡村的民心与民生工程、村庄的治理与发展工程、城乡协调与融合的枢纽工程,对促进浙江发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在其看来,20年来,“千万工程”在浙江产生了多个联动与互动效应。
“它首先改变的是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升级又带动了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务的发展,同时也调动了广大村民对乡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的积极性。
其次,它改变的也是乡村的营商环境,使村庄同时成为城市居民休闲生活所在地,让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成为可能,促成乡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对乡村共富发展产生了显著效应。
”坚持“农民需求”“实干精神”如今的浙江乡村,在诸多数据上让人眼前一亮。
施永忠散文6:厨房——幸福生活的起点和归宿
厨房----幸福生活的起点和归宿浙大附中施永忠每当周末,人们习惯于出去走走,可我倒觉得,应该回归家庭,好好的在厨房坐坐――厨房,是我们家庭幸福生活的源泉!我生活在人间天堂——杭州,我的工作单位是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就在名闻中外的西湖边,可谓是幸福。
可我觉得,如果是一个家庭,其幸福的真正所在,却是自己家里的厨房。
早晨,家人从这里告别、分手,奔向家庭之外的空间;晚上,又从四面八方汇拢来,在这里相聚,晚饭时,成了家人团聚,互相交流最适合和最重要的时候。
所以,每当我一个人在晚归的夜里,尤其是冬天,在临家愈近愈发匆匆的时候,家的概念成了近在眼前的厨房窗口透出的桔色灯光,而对家的温暖的渴望此时就都浓缩在一顿晚餐之中,吃什么已经不太重要,味道总是可口的,重要的是餐桌旁边家人的等待,还有煤气灶上小火煲着汤而让厨房氤氲着的浓浓的香味和水汽。
我的厨房是朝西北的,看得见斜阳夕照。
我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在老家的一个寒假里,被母亲派了负责煮家人的晚饭。
每日黄昏煮那一锅米饭的时候,刚好是夕阳落下去的时候,少年的我寸步不离地守着那锅米饭,米饭焖熟的时刻,就听到那颗冬阳在西天“咕咚”一声落下去了。
而今天,自己特意买这套房子,就可以每天把小时候的场景美美的回味一遍,一辈子都忘不记了,即使是夏天也乐此不彼。
当然,重要的是让厨房成为我的厨房。
上下两层却又通透光亮的钢化玻璃餐桌,显得餐厅特别宽敞明亮;而挂在墙角的漂亮的擦手巾,既可擦手,又是一幅点缀的画图,让厨房添色不少;地面和墙面是大理石,洗碗池是不锈钢的,都是硬品质,它们让厨房的感觉是整齐爽洁,便于清理……这些“软件”让厨房具有居住色彩,给人更加温暖的体会,传达出自己的品位和偏好,成为自己出门在外哪怕是住在五星级的酒店里都还在十分想念的地方。
周末,我常把这个时候称做生活的享乐时光,全家人最爱好的事情就是在厨房里聊天,客厅里不合适,一到客厅里就有人忍不住打开电视,除了耗时间就是兴致全无。
2024年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一、引言2023年,我在学习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农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学习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努力和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了三农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在这篇心得体会中,我将总结我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同时展望未来农村发展的方向。
二、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我认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一。
农村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决定性力量,只有解决了农民的生活困境和农村的经济落后问题,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深入了解三农问题在学习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农村发展所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
虽然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一直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农村经济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农民的收入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
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再次,农村教育医疗水平的不均衡。
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农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普遍较低。
四、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努力和创新在了解三农问题的基础上,我对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努力和创新表示肯定。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农村发展政策,加大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支持力度。
政府还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农村教育和医疗的投入,提高了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
五、个人对三农问题的思考与建议在学习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我思考了一些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
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其次,要加大对农村投入的力度。
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农民的生活品质。
三农领域交流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三农领域的发展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在此,我愿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几点关于三农领域的交流发言。
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三农问题的重大意义。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农民的家园,农民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决好三农问题,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我们要明确三农工作的重点。
当前,我国三农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
我们要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我们要加快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我们要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民生产生活的保障。
我们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五、深化农村改革。
农村改革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我们要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最后,我们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同时,要加强与农民的沟通联系,广泛听取农民意见,切实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
总之,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推动我国三农事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体系逐渐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已成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下面,我们将探讨三位一体服务三农的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
一、三位一体服务三农的内涵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是指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服务的一种新模式。
具体包括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和组织协调,企业提供生产资金和市场销售渠道。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构建起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农村发展的新机制。
二、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构建新型农村合作体系是指在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框架下,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农村合作体系,其核心是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打破土地、资金、技术等制约因素,实现农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完整。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建的多元主体参与的新格局,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1.政府引导,制定政策激励。
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体系中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建立健全农村产业政策体系,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鼓励农村合作社、农户合作组织等新型农村组织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2.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推动合作共赢。
社会组织在新型农村合作体系中扮演着组织协调、信息共享和风险共担的角色,推动农村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社会组织还可以通过对接政策、资金和项目,为农村企业和农户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3.企业参与,推动农业现代化。
企业在新型农村合作体系中扮演着技术支持、市场销售和资金投入的角色,推动农村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合作、产业对接等方式,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
施永忠:06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支教活动的思考
施永忠:06年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支教活动的思考教育要和本地经济建设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教育的实质是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培养合适的人才。
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其关键也是本地建设人才的培养。
从大的角度考虑,教育其实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使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得到传承;第二、将现代文明介绍给我们的学生;第三、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
教育思路:一、教学内容应结合当地的实际,使本地的特色走进课堂,特别是名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如苗绣、剪纸、歌舞等;二、教育要结合经济发展,注重学生实用的一技之长的培养,如木工、电工、泥水工、种植、养殖等技术;三、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定位在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提供知识支持。
教学组织:一、教学内容要和当地、周边环境、本地实际结合进行有所取舍,走自己的教育之路;二、在大洞中学实行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实际实行多元化分层次的教学;三、学校内部要倡导老师和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
教学要求:1、要结合壮族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去进行教学,不要脱离实际,照搬城里的东西2、不要拘泥于课本,要针对壮族学生实际,进行取舍,特别是语文学科3、要注意师生间的互动,加强交流,虚心向当地老师、学生学习4、尊重壮族的风俗习惯,加强家访、调研,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播5、在日常生活上入乡随俗,有什么吃什么,不要铺张浪费,更不要说影响民族团结的话。
具体思考:一、支教者,也许首先应该真正地融入当地的生活中去,最好落户到一户人家,以一天天地以现代文明习惯去影响学生并进而影响他们的家人及周边的人。
比如早上,就应该和这里的村民一样,闻鸡而起,与学生们同到学校,不要让早来的孩子们不见老师,而浪费了大好时光,我们要让他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充实而不是无聊。
不要把城市的生活习惯带到这儿来,否则你如何融入这个少数民族的生活圈?同样,我们还应工作之余,主动走入他们的生活,去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了解他们的社会关系、风俗习惯,而不是浮光掠影式地作一二次家访,而应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员,最好能成为他们生活、生产中择优劣汰的指导或评判。
三农理论中心组发言稿
三农理论中心组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聚在一起,是为了共同探讨和研究三农理论的中心问题,这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深刻思考和总结,也是对我们未来发展的一种规划和方向。
三农是我国的基础,三农问题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国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工作的核心任务和责任所在。
首先,我想就三农理论中的“三农”概念进行一些解读。
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村的支柱,也是农民的生活来源。
农村是农民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所,是农民的根基所在。
农民是我国的基本劳动力,是农村的主体。
因此,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统筹兼顾,综合发展,不能只是片面的解决某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使得农业、农村、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全面协调和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三农问题的成因。
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决定其不同于其他问题的解决途径。
三农问题还包括了许多方面,如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创新,农民收入水平,农村环境保护等等。
这些问题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乡差距的扩大,农业生产方式的单一,都导致了三农问题的产生和加剧。
因此,我们需要对三农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便制定出更加科学的解决方案。
接下来,我们需要探讨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
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三农问题,注重改革创新,注重政策导向,注重产业升级,注重农民收入的增加。
首先,农业结构的调整是重中之重,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次,农村的发展也应该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注重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和完善,注重农村居民就业机会的扩大和提升。
最后,在农民问题上,应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保护能力。
科学致富新方向“浙大老农”领航行.doc
科技致富新方向“浙大老农”领航行-科技致富新方向浙大老农领航行没有筚路蓝缕的传奇,也没有煊赫动人的故事,但是一个雅号就能让人们一下子记住汪自强。
那就是浙大老农,这是汪教授对自己的称呼。
我们学农的人,对土地有天然亲近感,农民都是自家兄弟。
正是秉承着这种理念,汪自强教授自2005年作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来到泰顺县后,便深深扎根这片土地,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科技活力,为农业带来了丰收。
十二年如一日,汪自强教授为当地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29个,承担了多项省、市农业成果转化和推广项目,落实到泰顺县的项目经费达260多万元,帮助当地农民增收10倍。
他经常走上讲台为农民举办培训班、科普讲座,把学问作在田间地头,把写在大山深处。
他坚持引进和牵线不同领域的专家团队,为泰顺县三农服务。
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了一位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茶叶是泰顺县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但上排村的茶叶种植大户谢细和守着一片大茶园,产量却一直上不去。
为此,汪自强帮忙引进了机械采摘和流水线生产,克服了当时面临的劳动力短缺这一大问题。
为了让泰顺茶产业进一步提升,汪自强联合浙大的茶学教授王岳飞,数次拜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陈宗懋院士,邀请他在泰顺建立茶业院士工作站。
同时不断引入科技支撑,使谢细和茶园年收入高达七八千万。
他成为了小有名气的谢总,汪自强教授也被当地人称为科技财神爷。
汪自强在一次调研时听说仕阳镇上宅垟村曾发现一株叶色呈黄颜色的茶树苗,由于未形成规模,当地人准备卖掉。
他却发现这株变异黄茶外形别致,泡茶汤色淡黄,香气扑鼻,并认为其将大有作为。
于是苦心劝导茶农放弃杀鸡取卵的做法,并取样拿回学校实验室分析,结果发现其中的氨基酸、茶多酚比一般茶叶含量要高。
为此,他给茶取名泰上黄,申报了自有品牌,为当地茶叶又添一新品。
解决农民的难处就是汪自强的工作,当地有名的蜂人严立超,十分了解蜜蜂的习性,采蜂蜜时都无须戴网罩,但养蜂几十年,收入一直徘徊。
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及发展建议
信 息 资 源 开 发 、推 动 农 民 信 息 应 用 、多 渠 道 做 好 信 息 服 务 方 面 所 做 主 要 工 作 及 其 成 效 进 行 总 结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调 优 和 研 发 信 息 资 源 , 足 多 层 次 需 求 ,充 实 信 息 内容 ,提 高 农 业 信 息 质 量 , 展 多 形 式 宣 传 和 教 育 ,提 高 满 开 信 息 使 用 效 果 , 强 队伍 建 设 ,提 高 信 息 服务 水 平 的 发 展 建 议 。 加
此 ,我们粗 略 将浙 江省农 业信 息 化 发展 经 历 分 为 3 个 阶段 ,并 总结 浙江 省农业 信 息化发 展所 做 的主要
收稿 日期 :2 1 - -6 0 00 2 5
信 息协会 和农 民信 箱 等农业 信息 化服 务模 式 ,为宣 传农 村先 进 文 化 、传 播 农业 科 技 、加快 农 村 发 展 、
“ 三个代 表” 重要 思 想 和科 学 发展 观 为 指 导 ,围绕
实施 “ 八 战 略 ” 和 建 设 “ 字 浙 江 ” 的 要 求 , 八 数
从 “ 三农 ” 工作 实 际 出发 ,坚 持 统 筹 城 乡 和 谐 发 展 ,大胆创 新 服 务 方 式 ,强 化 “ 以用 促 建 ” 的推
进机 制 ,在 加 快 信 息 网 络 建 设 、推 进 信 息 资 源 开 发 、推动农 民信 息应 用 、多渠道 做好 信息 服务 4个
方面 进行 了积极 的探 索和 实践 ,并取 得 了较为 明显
的进 展和成 效 。
20 0 8年 1 3 日中 共 中 央 国务 院 出 台 “ 共 月 1 中
市场行情 、商业 机会 、农 业 标 准 、劳务 信 息 、农 事 提醒 、农 业 技 术 等 1 0多个 栏 目,建 立 了柑 橘 、茶 叶 、家禽 、三元猪 、食用 菌 等 网上专 业 市 场 ,开 发 了供求信息 自动配 接 系统 、语 音 咨 询 呼叫 系统 、手
施永忠:2008年暑假浙大三农协会赴贵州省从江县“三下乡”活动培训讲稿
2008年暑假浙大三农协会赴贵州省从江县“三下乡”活动培训讲稿浙江大学三农协会指导师施永忠研究教学合一,认为“语言左右思想”并创办了柏林大学的德国教育家威廉·冯·洪堡告诉我们: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培养人去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
要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能使他们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能作出有意义的选择。
作为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小学教育:根:传承文明----培养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注重生活性自然科学知识---数学+自然社会科学知识—语文+社会叶:立足社会----培养礼仪习惯,形成社交能力----注重社会性人际交往知识----社会活动职业技术技能----综合实践果:造福人类--培养求异思维,形成信息整合能力—注重创造性升华旧的技能技巧-----学习效益创造新的知识财富-----创新习惯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一、知识传授:形式:文本研读+问题探讨组织:课堂上的集体传授、小组讨论、实物或多媒体展示二、技能培养:形式:课内训练+课外实践组织:课堂内演示、训练、交流;课堂外(社会或劳动基地)实践三、体能训练:形式:课内训练+校外训练组织:课堂理论,操场或野外演练、比赛基础生存能力培养:一、利用《新华字典》等工具书,学会查阅、读懂文本、音频、视频等媒介表达的信息。
扩大知识面,提高媒介素养。
二、学习社会集体性生活的准则、办法、技能等,学会社会生活环境下的组织、交流、工作等。
三、学习使用、维护以至改造现实生活中身边的各种生活用品及设施,学会现代社会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
2006年7月12日到8月12日,我曾经在第九世界公益俱乐部和《今日早报》的牵头组织下,一行24人,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雍里苗族壮族自治乡去进行支教调研活动。
我作为队长,前面半个月,重点是与浙江工业大学的师生们一起,以日均步行30-50公里的方式,走访了12个行政村,了解了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卫生、教育情况,并与当地政府、村民重点探讨了教育卫生工作,了解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
对三农问题的积极建议和意见
对三农问题的积极建议和意见中国的三农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它涉及到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农村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我对三农问题的一些建议和意见: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一个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加大投入,提高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以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吸引农民留在农村发展。
2. 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提质增效。
3.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职业培训和教育的投入,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4.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5. 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稳定,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收入。
6. 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发展多元化农业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政府应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7.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药农肥的科学使用、农田水土保持等工作,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8. 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奏响“三农”同心曲——农工党浙大华家池校区支部侧记
“ 鸬鸟镇 ,水 蜜梨种植面积达8 0 多亩 。提 00
高 梨树 品质 和产量 ,既要 防止 梨树开 秋花 ,又 要让 果 实 结得 大 而 均 匀 … …但 是 我 们 不 能仅 仅 收 获 果 子 ,还 要看 到梨 花 的价值 ,把 梨花 的文 化旅游 价值 挖 掘 出来 了 ,等 于又 为鸬 鸟休 闲观 光旅 游增添 了一 张 金 名片 , ‘ 鸟梨 花开 ,十 里香 雪海 ’的美景 将 鸬
献先进集体 ”,连续多年被农工党中央和农工党浙
江 省委 会授 予先进 基 层组 织光 荣称 号 ,吴 良欢 教授
还被国家科技部授予 “ 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
称号 。 彩 墨丹 心绘 农景
一
中午1时2 分了,可仍有不少农户围着主讲人,问 2 5 长 问短,迟迟不肯离场,教授们不厌其烦地一一进 本承 载 着侨 乡 民众几 代 人 梦想 和 希望 的
会 吸 引更 多 的海 内外 游客 纷至 沓来 ,这 不就 等于 给
你 们 送 钱来 了 …… ”这 是 3 2 日,农 工 党浙 大 华 月 6 家池 校 区支部 支农服 务 小分 队放 弃休 息来 到 了余 杭 鸬鸟 镇 ,果树 专家 李载 龙教授 用 略带 幽默 的话语 结
2 0 年 ,支 部 被 中共 中 央统 战部 评 为 “ 民主 党 06 各 派 、工 商联 、无党 派人 士为 全面 建设 小康 社会 作贡
发展规划 ,得到了青 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评价 ,
供销合作社如何高质量为农服务
BUSINESS CULTURE行业动态. Industry trend文/ 李杏供销合作社如何高质量为农服务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根本宗旨,自成立以来,供销合作社始终践行为农服务的初心,在发展农业、沟通城乡、促进流通供给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三位一体”改革背景下供销合作社始终坚守为农服务的初心,通过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能力、开发涉农产业、弘扬共建共享的合作文化等方面提升为农服务的质量。
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根本宗旨,也是党中央对供销合作社始终强调的根本要求。
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魂”,自成立以来,供销合作社始终践行扎根农村、为农服务的初心,在发展农业、沟通城乡、促进流通供给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展“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的决策是党中央对浙江高瞻远瞩的战略性谋划,是对浙江农业农村实际的深刻洞察和把握。
在“三位一体”改革背景下供销合作社始终坚守为农服务的初心,通过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能力、开发涉农产业、弘扬共建共享的合作文化等方面提升为农服务的质量。
一、“三位一体”改革背景2006年,浙江省根据习近平同志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的构想,积极发展以供销社联合社、农民合作社、涉农产业协会等为载体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合作与服务。
2014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根据农村生产力不断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成长的新形势,认真贯彻“中央〔2015〕1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通过2014年7县试点、2015年20县推开、2016年所有市县铺开,全面构建农合联组织体系,初步形成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民群众共建共享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组织框架和发展格局。
事实证明,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符合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符合浙江“三农”发展实际。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浙江省“三位一体”综合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在繁荣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化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施永忠:2010创建网络时代社区服务体系,共筑宜居社区
创建网络时代背景下的社区服务体系,共筑宜居社区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施永忠宜居社区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形成。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房屋的高度密集为表现形态的,特别是高楼林立更成为城市的一大景观。
因为城市房屋中有百分之六十左右是住宅,住宅小区作为人们生活和生存的空间,人的一生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在住宅里度过。
因此,其精神面貌、道德水准受到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的熏陶。
作为一个城市来说,社区的和谐关系到一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
城市社区管理的网络化,是未来城市社区管理的一个大趋势。
这个网络既是街道、居委会发布社区服务信息和政务信息,提供网上办事、网上咨询的平台,也是居民联系街道、社区的有效桥梁,查询公共事务的窗口。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实现“一站式”全天候网络服务。
也就是居民可以通过网络会议室、电子信箱、网络论坛、网站留言簿等方式,参与讨论街道、社区的重大事项决策、相关政策、办事情况等,并可对发生在身边且与社区与居民息息相关的事进行评论,让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
这种全新的模式,可以改变以往城市住宅小区“大门一关,不相往来”的局面,消除物理空间的隔阂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满足居民们参政议政的愿望。
城市网络社区应该如何构建呢,目前暂无统一规定,笔者的意见是:一、构建社区网络管理和服务平台,作为建设宜居社区的主要载体。
社区作为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活动的舞台,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心。
网络管理和服务平台作为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的内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是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推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社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住宅小区既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一个缩影,又是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其环境、秩序、服务和社会风尚等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文明素质,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准。
如果充分发挥社区网络管理和服务平台的自身优势,协调解决居民生活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获得广大住户的认同,就有助于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是城市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农村金融助推浙江省金华市和美乡村建设研究
农村金融助推浙江省金华市和美乡村建设研究作者:施太澄赵寒明谢汪送蒋苏健段国勇蔡甜甜任程程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24期施太澄赵寒明谢汪送蒋苏健段国勇蔡甜甜任程程一、自21世纪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浙江省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和“现代化”两个关键词,在《浙江省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中制定了具体目标:到2022年,提升新型农业主体10000家以上,创建A级景区村10000个,新增农村文化礼堂15000家,建设善治示范村10000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新增10000元、达到35000元以上,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改造提升10000公里以上。
1、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之间关系,Levine,R, Loayza,N和Beck(2000)、 EasterlyW. ,Islam R.和Stiglitz(2001)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经济时提出金融发展可以降低农村经济波动,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兹(1987)认为一个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的发展程度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
国内学者谢平(2001)、王曙光(2013)等对农村金融制度进行研究,认为金融体系、普惠金融等将对农村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
二、乡村振兴战略与金华和美乡村建设基本理论分析1、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与部署(1)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就是要使我国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好“人、地、钱”这三大要素问题,“人、地、钱”是主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启动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必将带来农村新业态、新型经济主体的的不断产生,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必将发生变迁。
农业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625号(农业水利类145号)提案答复的函
农业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625号(农业水利类145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5.09.02•【文号】农办案[2015]158号•【施行日期】2015.09.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625号(农业水利类145号)提案答复的函农办案[2015]158号施耀忠委员:您提出的关于以人为本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提案收悉。
经商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我国是农业大国,美丽中国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我部与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自2013年以来认真开展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美丽乡村顶层设计。
一是中央领导多次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出指示。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批示:“各地区、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指出“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
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二是在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2015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示范。
情系三农 无悔人生——访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教授
情系三农无悔人生——访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
黄祖辉教授
孙继文
【期刊名称】《科学中国人》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去年两会,“三农”曾是代表委员热议的重点话题。
一年来,“三农”画出了一条漂亮的上行曲线。
今年两会,又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足见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
【总页数】2页(P110-111)
【作者】孙继文
【作者单位】《科学中国人》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0.3
【相关文献】
1.新农村建设中的企业角色——访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教授[J], 夏燕
2."一号文件"续写农村改革新篇章——访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教授 [J], 冯洁
3.农村改革,意在全局——访中共浙江省农办原副主任、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顾益康教授 [J], 冯洁
4.农业企业的发展空间在哪里——对话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
[J], 陈率
5.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亟须五大制度创新——访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 [J], 蒋文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三农”的天地间全方位的成长-----在2010年浙大三农协会主办的长三角公益论坛上的专题讲座浙大学生“三农协会”常务指导师施永忠关于今日的高校教育,大学生该如何培养自己的素质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强化大学生的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功利教育,因为在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所以各高校为了大学生的前途着想,努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以便他们能顺利地接受用人单位的挑选,并很快地被用人单位派上用场,这也正是07年浙江省在浙江大学设立“大学生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的目的之一。
另一种观点是,要强化大学生的非职业教育,非技能教育,非功利教育,认为大学生更重要在于培养能力和素质,而不是简单地传授就业知识与技能。
所以对大学生不能只是简单地传授就业知识与技能,而是要使他们接受人文熏陶,富有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同情心、关爱心。
这其实也是陶行知百年前的教育理想和愿望。
但是后一种观点在严峻的社会现实面前,不得不让位于前一种观点。
于是,我们看到,大学里的课程,越来越实用化、职业化、技能化、功利化,而大学生的学习选择,也就越来越以就业为导向;一些学生以考证作为大学学习规划的主线;另一些学生则在大学低年级开始就频繁地转战于各用人单位,以获得“职场经验”。
这种状态,直接导致了众多的大学生素质上的问题,诸如功利、浮躁、冷漠。
而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生的评价是,成功的欲望更为强烈,外语、计算机能力增强,但明显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追求和强调眼前的个人利益,却没有长远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因此,笔者认为,改变这种状态,必须在两种教育之间寻求平衡,也就是大学教育既要有职业教育、功利化教育的一面,也要用非职业教育、非功利教育的一面,也就是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
而且后者往往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更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大学生在求学期间,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参与没有任何报酬的“三农”志愿者服务,这实质上是非职业、非功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均有这样重要的教育活动内容,而且中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表现,还是众多大学挑选人才的重要依据之一。
因为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直接地感知社会、融入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关爱心、同情心,可以知道一个人对社会的真正价值所在。
这也是浙江大学学生“三农”协会这几年工作被认可以及最终取得成功的所在。
其实也就是希望在课堂上充实传统教育、人文教育之外,引导有志于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大学生更多地投入非职业、非功利的关注农村、农业、农民的活动中去,让大学生们得到全方位的成长。
就目前的情况看,浙江大学学生三农协会在校园内外开展了许多积极而有意义的活动,很好地发挥了一个大学生志愿者社团在让参与者得到全方位成长的平台作用。
首先,是近处着眼,在三墩镇这个校园附近的街道社区开展针对农民工的“工友艺术团”表演活动,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假日支教活动,寒暑假深入缙云、海宁等地农村的调查研究和支教活动等,既真切地感受了农村、农民生活,调研了三农目前的现状,也接受了具体地教育,从农民身上看到了我们中国未来的希望之所在,协助学校有关部门推出了系列调研报告集。
其次,着眼西部,一方面前往贵州从江县探索为开发西部而具体的大学生三农志愿服务之路。
开展支农活动。
探索通过帮助西部农村开发,提升经济林的价值,走出发展西部农村经济新路。
首次在从江县雍里乡宰略村设置了“浙江大学学生三农协会经济林”项目。
一方面深入从江县的苗乡侗寨壮村,开展调查研究,了解西部少数民族的农村、农业、农民的生活、生存现状,特别是留守儿童和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调查,写出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调查研究报告。
一方面联系苗族小学,开展了短期的支教活动,对苗族小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教育教学活动,并借助长坑小学的力量,进行了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建立了东西部小学的结对活动。
在上述活动中,浙江大学学生三农协会充分挖掘和开发、提升了大学生固有的优势和长处,为参与者提供了良好的全方位的成长平台:1、发挥了大学生的智力专业优势,较好地适应了农村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农业生产的人才的需求。
比如08年暑假在岜沙进行的“水稻病虫害防治”及辅导培训工作,就是农业专业研究生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农民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2、发挥了大学生的时间优势。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时间一般在周末,三农协会在学校附近的支教活动就是利用了周末短暂的时间进行的;而大部分时间则是在寒暑假,其时间段超过一年的四分之一,特别作为一年四学期制的浙江大学,还可以像陈豪磊等两位研究生同学那样,把两个小学期的时间综合考虑,一个小学期修完两个小学期的课程,而把另一个小学期用于支教,这样就可以集中三个月时间前往西部进行较为深入持久的支教服务。
3、发挥了大学生年富力强、吃苦耐劳的身体优势。
作为西部地区,交通、生活、环境等条件都比较艰苦,可是大学生们一般都能很快并较好地适应艰苦的条件,并圆满地完成社团的既定任务。
4、较好地发挥了大学生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在深入农村、农业、农民之中时,较好地为“三农”服务。
比如三农协会为东西部的小学架起沟通联系的桥梁,建立东西部小学之间的结对子关系,促进两地小学的交流,特别是师资方面的交流培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同样,经济林项目也体现了三农协会的优势,把东部多余的优良树苗交流到西部去,以其改善和开拓西部的经济创收门路。
当然,在深入农村、农业、农民当中时,也不可避免的反映出我们大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足,急需我们考虑如何去改进:首先,是作为90后,即使是出身农村的同学,也因为在紧张的中学应试教育环境下,导致大学生们对农村、农业、农民的了解太少,无法想象、体味“三农”的生存状况,缺乏认同感。
特别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所知甚少,对于西部少数民族特有的农耕文化背景下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性、人际关系、语言习惯等知之甚少。
其次,缺乏深入或者扎根农村,与农民交朋友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起码的思想准备。
往往凭一时兴趣甚至是冲动走入农村,走近农民,亲历农业,却缺乏长期深入农村,走进农民,投身农业的决心和勇气,也就不可能舍得时间、精力去了解、熟悉“三农”,更谈不上融入“三农”。
再者,就是缺乏走入三农,深入三农,融入三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往往停留在口头、理论上,而难以将理论认识和三农实际结合起来,更难以提出具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案或者措施,更难以说有什么帮助三农解决一些具体实际问题的决心和能力。
比如如何改善三农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耕作习惯、人际交往习惯等;如何技能保留和发扬西部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不被汉族的强势文化所同化,而又能让他们的下一代接受先进的文明,尽快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走出困境,脱贫致富。
第四,对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了解太少,特别是如何改进西部少数民族教育,尽快提高西部下一代的知识文化水平,从而为西部振兴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缺乏自己的看法和办法,更难以融入其中并通过支教发挥我们大学生应有的作用。
就目前来说,关于农村教育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主张:一种可称之为“乡土化模式”,主张农村教育应锁定在为农村当地建设服务这一方向上,课程设置也要围绕农村地方和学校所在地区的实际,紧紧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
另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城市化模式”,主张农村教育应该让农村学生接受与城市学生相同的教育,接受先进的城市文化;而且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更要进行“离村教育”,以利于其将来的城市生活。
而在现实情况看,虽然“乡土化模式”呼声占上风,但实际上我国农村教育模式却是单一的城市化模式,如农村与城市开同样的课程,用同样的教材,高考用同一张卷子;而且,人均识字量3百左右的西部少数民族小学生和东部识字量一千左右的小学生,用的是同一本教材,考的是同一种卷子,评分标准也一样。
这背后是由统一学制、统一课程的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而很少出于公平与乡土化的考虑;同样,这种城市化模式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重升学轻技术,不能为农村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是目前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大困境。
它使农村孩子在升学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无助于农村孩子在农村的生活,更不利于农民的后代适应当前农村的经济发展需要,使城乡的二元结构进一步强化,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如果在农村教育中争取乡土化发展模式,把教育目标确定为本土社会经济服务,课程也按本土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设置,采用乡土教材,教授农村需要的实用技术和技能,则担心农村孩子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不适应城市化的社会转型需要,可能导致低社会地位人员的再生产,或者导致偏狭的文化实用主义。
因此,就目前的农村教育,特别是在欠发达的西部农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需要在多元化理论背景中重新构建一种关于农村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理念;加大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和补偿,追求城乡一体化、东西部一体化发展;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农村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追求关注农村孩子自身、自主、个性、科学发展的教育理想,既为未来社会、未来新农村,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培养合格人才,也为农村孩子走向自我发展打好知识和技能基础。
但是上述问题绝不少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就目前的现状看,大学生志愿者公益社团,包括我们浙江大学学生三农协会,都面临着四大挑战:1、没有时间。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做志愿者是一件好事,也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但是长期做志愿者的人却在不断减少,特别是愿意长期做志愿者组织管理者的更少,不少志愿者热情来得快、来得高但也去得快、降得快,缺少屡败屡战的意志力。
大家时间越来越紧张,一年寒暑假三个半月,期末考复习2个月,期中考1个月,报到选课、招新社员2个月。
也因此不少人日益注重公益实践的投资回报率(ROI)。
这就需要我们志愿者公益社团的管理者,要设计更小的,更容易,更灵活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要分享责任,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社团的管理工作中来;自己没时间的时候,就让同学或者朋友来参与;同时,管理者还要清晰地识别和满足志愿者的个人思考和创见。
2、信息滞后。
参与公益组织的每位志愿者,都希望管理者迅速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希望通过容易的、快速的方式得到培训,希望随时与你保持联系,希望对社团发生的一切及时被通知到,每个月一次的信息快递或者网页上的公示,已经远远不够了!所以,在浙大校园网上开设校讯通,由协会行政中心统一发布信息短信,给一千多名会员传播协会活动短信,也许是目前首先可行的方案之一。
3、技术落后。
公益社团中,善用技术与不善用技术的组织的影响力相差很大。
聊天室程序可以用来促进会员内外的交流,共享信息;网站可以用来做市场推介活动;电话会议,网络会议等技术可以用来提供崭新的会议和培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