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京津冀协同创新促进河北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及优化策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及优化策略

Ke y wo r d s : j o i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B e i j i n g , T i nj a i n a n d He b e i , He b e i , u p ra g d i n g f o i n d u s t r i l a s t r u c t u r e , o p t i mi z a t i o n s r t a t e g y
一工业比重过高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河北省是工业占据比重较高的省市其产业产值占据地区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十直接拉动了河北省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河北的第二产业主要以钢铁行业作为代表粗钢的生产在全国的比重是四分之一而轻工业以及精加工工业的比重却比较少
第2 0 1 5 年第 4 期 ( 总第 4 6 4 期) Leabharlann 一、前 言
中, 河 北 的重工业 行业 比重 过大 , 所 带来 的污染 也非 常严 重 。 因此 , 京 津冀 三地 中, 河北 省 的高耗 能行业 比重 也相 对 比较 大 , 再加 上河 北省 长期 依靠 重工 业拉 动 G D P的增 长, 无 法清 除一些 产业 落后 的重 工业 , 直 接导致 河北 省 的 污染情况 不断 加剧 。 在京津 冀协 同发展 的大背景 下 , 对河 北省进行 产业 结 构层 面的分 析并 找 出相应 的对策 ,已经
Th e Up g r a d i n g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Op t i mi z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i e s o f He b e i i n t h e Co n t e x t o f J o i n t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路径探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路径探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路径探析作者:靳俊良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02期摘要: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各产业也在积极转型升级。

传统的钢铁、煤炭、建材作为河北省主导产业,经济发展曾经一度以上升趋势不断增长。

一味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今,却严重造成了当地环境的不断恶化。

要想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要促使经济发展,那么,河北省产业结构就要在转型升级中才能得以改善。

本文为此展开了探讨、分析,希望为以后同行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依据。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河北产业转型升级背景近些年来,由于北京大城市病日益严重,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但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高新技术和优秀人才。

如今,京津冀三地都注重重工业的发展,在探索京津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道路的过程中,忽视了三地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

在高能耗、高污染生产方式为主的基础上,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特别是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严重,并且指标多次超标,给人民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另外,由于河北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为主,所以,在技术创新、资金挖掘方面严重缺乏,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升级,才能得以完善。

二、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一)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约束力较大目前,京津冀三地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地理位置相邻,节能减排问题迫在眉睫。

另外,河北地区的发展由于资源的不断消耗将进入瓶颈阶段。

近些年来,京津冀地区经济为了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对保护环境重视不够,致使现在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

京津冀地区要想缓解环境对发展的压力,就需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来实现。

(二)京津冀区域发展并不均衡现如今,京津冀地区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差距,河北既没有人才和高科技,也没有资源聚集的优势。

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想缩小与京津地区之间的差距,河北省就要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才能得以实现。

此外,由于三地之间的投资、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使得京津两地经常出现投资过剩的情况。

河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河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河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河北装备制造业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河北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以机床、农机、建材、化工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其中,机床产业是河北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产业之一,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机床生产基地之一。

同时,河北装备制造业还在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实现了从“大而全”到“小而精”的战略转型。

目前,河北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河北省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强化产业协同,促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未来,河北装备制造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跟跑”向“领跑”的转变。

同时,河北装备制造业也将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和交流,拓展国际市场,实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 1 -。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方案(一)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方案(一)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方案(一)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方案概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旨在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推进京津冀地区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经济整体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一、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背景和意义•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才,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

•加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务工人员流动和城市协同发展。

二、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1.制造业协同发展–建立制造业合作联盟,促进企业间合作,加强资源共享和技术创新。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2.服务业协同发展–建设现代化服务业示范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人才和投资。

–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服务水平。

3.交通和物流协同发展–提升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能力,优化物流配送网络。

–加强物流信息共享,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4.教育和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加强高校间的合作,共建科研平台,培养高层次人才。

–鼓励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支持1.提供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鼓励京津冀地区企业投资和发展。

2.加大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3.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京津冀地区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产业资本流动。

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具体措施1.建立信息平台,促进京津冀地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2.加强人才培养和流动,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3.搭建产业对接平台,推动京津冀地区产业链的融合和完善。

4.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预期成果和评估指标•经过实施本方案,预计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将显著提升。

•预计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总量、人均收入、产业竞争力等指标将实现稳步增长。

六、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任务、责任和时间节点。

京津冀地区科技协同创新发展问题与策略

京津冀地区科技协同创新发展问题与策略

京津冀地区科技协同创新发展问题与策略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建设的一大战略,其中京津冀科技协同发展是关键的工作内容。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及发展能够做到地区之间的互惠互利,促进京津冀地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京津冀科技协同发展对国家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体现出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优势作用。

文章结合京津冀地区发展主要探讨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京津冀; 科技; 协同; 创新;Abstract: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s a major strategy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in which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s the key work.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can achieve mutual benefit between regions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progress of the country, contributes to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reflects the advantage of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ath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Keyword:Beijing-Tianjin-He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nergy; innovation;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东部规划了京津冀科技发展圈,京津冀代表着国家科技进度,遵循《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组织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利用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交通发展等,充分体现出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作用,致力于为国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利用京津优势促进河北省科技创新对策研究

利用京津优势促进河北省科技创新对策研究
济 梯 度 不 仅 没 有 缩 小 ,反 而 越 来 越 大 ,其 直
转变 ,北京则 已进人工业化后期 ,即信息化 、
服务化 阶段 。
( )科 技 水平 差异 二
接表现是产业 梯度 ,而根本原 因在于科技梯 度 ,河北省与京 、津 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的差 距 十分 明显 。主要表 现在 以下几 个方 面 :


河 北 省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与 京 津 比 较
分 析
由 于 自然 禀 赋 、 经 济 基 础 、制 度 安 排 等 因素 的差 异 ,在 国家 和 区域 之 间必 然 会 产 生

定 的经 济 梯 度 。京 津 冀 虽 然 被 认 为属 于一
个 “ 经济区”或 “ 都市圈” ,但 由于观念 、体 制 、市 场 分 割 等 方 面 的差 距 ,三 者 之 间 的经
术 产业 为 主 。京 、津 高 技术 产 业 增 加 值 占工 业 增 加 值 的 比重 分 别 达 到2 .%和 1. ,而 3 5 46 % 河北 省 只有 26 . %。 总 的来 看 ,河 北 省 仍 处 于 工 业 化 中期 ,天 津 正 在 由工 业 化 中期 向后 期
和推动产业结 构升级 的背景下 ,借助京津科 技优势促进河北省科 技创新 ,具有重大战略 意义 。
比重 只有 0 8 . %,全 国和京 津 的 比例 分别 为08 %、 4 . 4 08%和09 %。据 此衡 量 ,河北 省 政 府 和 企 业 科 . 3 . 6 技投 人强 度严重 偏 低 ,与经 济总量 和财政 收入 极不 相称 ,应 在短 时期 内加 以提高 。
( )产 业结构 层 次差异 一
20 年科技部 《 国科技进 步统计监测 09 全 报告》 显示 ,河北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仅相 当于京 、津 的5. 4 %和5 . 3 8 %,位 列全 国第 1 1 8 位 。其 中 ,科 技 进 步 环 境 、科 技 活 动 投 人 、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校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策略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校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策略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校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策略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部署和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

而高校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引进和培养,对于推动河北省高等教育事业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出发,对河北省高校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引进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构建以中国国家首都北京为核心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以产业为纽带、生态为载体的现代化新型大都市圈,推动京津冀地区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根据国家发展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其目标是构建协同发展、联动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面向世界的创新体系。

而人才是推动创新和发展的核心资源,高校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引进和培养成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河北省高校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的现状河北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钢铁、煤炭、能源和环保基地,也是京津冀地区的发展需求和资源禀赋不均衡的地区。

在高等教育和科研方面,河北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上与北京、天津等地存在一定的差距。

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引进和培养成为河北省高等教育和科研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河北省加快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目前,河北省高校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京津地区相比仍有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河北省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交流机制不够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缺乏全方位的支持和资源保障;河北省在科研经费、科研条件、科研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相对不足,无法给予高层次人才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发展空间。

构建京津冀高精尖产业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行动方案 (一)

构建京津冀高精尖产业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行动方案 (一)

构建京津冀高精尖产业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行动方案 (一)
随着北京的不断发展,京津冀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城市群,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然而,要想进一步提升
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就必须构建一个高精尖产业协同发展的
新格局。

下面,就介绍一下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合作机制。

首先应该协调好政府与各产业之
间的关系,从而在不影响市场自由竞争的前提下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同时,各个地区的企业之间也应该达成一定的协作共识,促进大家共
同发展。

为此,政府需要先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对于产业生态环
境进行优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速对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其次,提高区域内资源的整合度。

要想让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整合区域内各个方面的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资金等。

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企业之间和产业组织之间达成一定共识,以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完善区域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其三,建立起一个以产业智能化为主的产业体系、整合及构建一批适
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

要让京津冀地区成为真正的高精尖产业
的经济中心,就需要不断提升区域产业的智能水平,以适应信息化、
智能化和智慧化等新时代的需求。

同时,要加强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总之,在实现京津冀高精尖产业协同发展的行动方案中,需要政府、
企业和产业组织之间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合作,融合各个资源,共同推
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而让京津冀地区逐步成为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精尖产业中心。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产业布局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产业布局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产业布局战略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这一战略旨在促进协同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

为了探讨这一战略的实施效果,本文将从产业布局、城市发展和市场需求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京津冀三地已经建立了多个产业集群,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结构。

这些产业集群涵盖了很多领域,包括科技、文化、教育、金融、物流等,能够全面满足市场需求。

其中,汽车、机械、电子、化工等制造业仍是京津冀地区的支柱产业,占据了整个地区经济的主要份额。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旨在优化区域内产业结构,以进一步提高地区产业水平,使地区更具竞争力和创新力。

特别是在高技术领域,京津冀三地共同建设了北京科技创新中心、河北世界技术产业创新产业园等高科技园区,加强了对高价值产业的支持和发展。

二、城市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涉及到城市发展。

当前,京津冀三地正在实施一系列城市改造计划,以加快城市建设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目前,雄安新区的建设是京津冀城市发展中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

该项目旨在创建以新型城市管理为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推动现代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京津冀城市发展中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公共交通。

为了实现京津冀地区公共交通的一体化管理,京津冀三地正在积极推进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

目前,京津冀地区已经开通了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使得三地之间的交通联系更加紧密。

三、市场需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需要基于市场需求来实施。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从传统的原材料和工业领域逐渐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变化已经为此做好了充分准备。

特别是随着我国对环保制度的推动和普及,京津冀地区正在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同时促进了环保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不断增加环保设施和处理水平,同时鼓励研发绿色环保技术,加强对环保企业的支持。

《202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_基于分工的角度》范文

《202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_基于分工的角度》范文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_基于分工的角度》篇一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_基于分工的角度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该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产业结构重复、区域发展不平衡等。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因此,本文旨在从分工的角度出发,研究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京津冀区域经济现状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等。

同时,该地区也拥有多个重要的城市和产业集群,如北京的科技中心、天津的制造业中心以及河北的农业大省等。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差异,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问题包括:1. 资源分配不均:京津两地资源集中,而河北部分地区资源相对匮乏。

2. 产业结构重复:各地之间缺乏有效的产业分工,存在同质化竞争的现象。

3. 区域发展不平衡:京津与河北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发展差异大。

三、基于分工的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基于分工的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首先,要优化资源分配,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将资源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向低耗能、低污染的产业转移,同时向河北部分资源匮乏地区倾斜。

其次,要实施产业分工,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合理的产业分工规划。

北京应发挥科技优势,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天津应发挥制造业基础优势,加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河北则应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和绿色产业。

此外,还要加强区域合作,建立跨区域的合作机制,推动京津冀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实现协同发展。

四、结论综上所述,从分工的角度出发,通过优化资源分配、实施产业分工、加强区域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创新驱动河北省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升级策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创新驱动河北省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升级策略

CAIXUN 财讯-112-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创新驱动河北省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升级策略*□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崔淳熙 岳 颖 / 文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凸显承接力不足问题,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实现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升级。

创新驱动技术升级是“有中生新”的过程,要充分利用京津高技术产业的知识溢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产业的有效发明率,建立以价值链为纽带的垂直或纵向的产业间协同创新网络关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 创新驱动产业技术升级策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明确了要以产业转移升级作为突破点,河北省作为传统重工业大省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承接力不足的问题凸显,尤其是传统优势产业面临了诸多挑战,创新驱动产业技术升级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产业承接力的重要方式。

河北省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现状经济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为31827.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2.8亿元,占10.97%,第二产业增加值15058.5亿元,占47.31%,第三产业增加值13276.5亿元,占41.72%,为明显的二三一型产业结构。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河北省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的拉动情况2005年至2013年第二产业对生产总值的拉动力最强,尤其是工业起到了主要拉动作用,但2010年后拉动力呈下降趋势,2014年第三产业的拉动力超过第二产业,河北省占主导地位的工业产业未充分发挥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

依据现有研究,京津冀区域中河北省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食品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8个产业具有比较优势。

如图2所示,2014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产值占河北省工业总产值的24.77%,这8个比较优势产业的产值占到全省的51.58%,但这些产业多为高能耗的资源型产业,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且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未能发挥其传统优势。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范文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范文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其发展对于我国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国家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以及如何通过协同发展实现区域内的优势互补和共同繁荣。

二、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1. 政治中心功能:北京作为首都,具有全国政治中心的功能。

天津和河北的部分城市则承担着区域政治中心的职责,为周边地区提供政治服务和支持。

2. 经济中心功能:北京、天津作为国内重要的经济中心,具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能力。

而河北的多个城市则依托其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发展制造业和现代农业。

3. 文化中心功能: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如北京的故宫、天津的古文化街等。

各城市应发挥自身文化特色,共同构建区域文化中心。

三、协同发展战略1. 交通基础设施协同:加强京津冀地区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区域内各城市间的快速联通。

2. 产业协同:根据各城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实现产业链的上下游衔接和互补。

3. 科技创新协同:加强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共同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 生态环境协同:加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区域内的绿色发展。

5. 公共服务协同:推动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协同发展,提高区域内的公共服务水平。

四、实施路径1. 政策支持: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 规划引领:制定科学的规划,明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3. 市场化运作: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市场主体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 区域合作:加强京津冀地区各城市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5. 人才引进与培养:重视人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现状及发展对策一、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现状1. 经济发展情况目前,京津冀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京津冀三地的GDP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0%以上,区域总GDP超过14万亿元,同时这里还拥有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链。

由此可见,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较强,而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相信其经济发展会更加快速地推进。

2. 城市规划建设京津冀三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比如,雄安新区计划被列为国家战略,将成为未来的新一线城市。

同时,北京建设CBD、高端产业园区等也已初见成效。

冀南地区则在推进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相结合,探索发展新的城市发展模式。

3. 产业合作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的实施对三地的产业合作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和市场空间,加速形成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产业层面,三地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如北京的综合国力较高、天津的港口集聚优势明显、雄安新区迎来大量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等。

4.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京津冀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可谓是“东风劲吹”。

比如,京港澳高速、京台高速等高速路已贯穿整个区域,实行不停车收费,极大地方便了人民出行。

同时,京津冀高速铁路也在建设中,如京津高速铁路已于2010年开通,并相继引入天津、邢台和石家庄等城市。

5. 生态环境保护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目前,三地共同启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和生态区域化管理,建立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并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

这也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转型之一,未来将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二、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对策1. 进一步加强协调发展京津冀三地在产业发展、市场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要在现行的各种政策基础上,以“大中小”辐射区域的协调发展为主题,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实现共同盘活经济活力。

2. 发展新兴产业三地均有自己的产业优势,比如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天津的航运物流产业、石家庄的钢铁等。

京津冀经济带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问题研究

京津冀经济带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问题研究

京津冀经济带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问题研究作者:刘娜来源:《财讯》2019年第10期摘要:区域经济联系与合作是提高区域整体实力和区域竞争力的基本要求,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区域规划的重点地区,三地的协同发展为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升级创造了条件。

但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又出现区域发展不平衡、污染严重等问题。

本文对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下先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三地先进制造业更好的发展做出理论贡献。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进制造业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画的到来,各个国家、城市之间的各种合作不断加深,区域竞争力越来越激烈,提高区域竞争能力也越来越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长三角地区是以一个直辖市带动了两省经济的共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而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非但没有带动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反而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环京津贫困带”,因此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此外,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1)京津冀地区产业同质化严重区域性优势产业是指对区内生产贡献较大,且区位商较高的产业。

采用工业的区域配置系数(S)和区位商(LQ)两个指标来分析京津冀地区工业内部具体优势产业的结构相似性,S 越大该行业在该地区的比重越大,LQ>1说明该地区的该产业属于优势产业。

从区位商来看,三地区的优势产业如下北京:航空,航天器及其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及仪表仪器制造业(2.50、1.33、1.44);天津:航空,航天器及其设备制造(7.42、1.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河北: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及仪表仪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2.89、1.05、2.38)。

北京和天津在航空、航天器及其设备制造方面重合,河北的优势产业相对独立,但是从区域配置系数来看北京和天津排第一位的都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占到47%、56%,该行业在河北比重也找到33%,属于三地重合最为严重的行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引进京津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对策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引进京津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对策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引进京津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对策研究作者:辛文玉刘岱秦亚飞来源:《山西农经》 2018年第3期摘要:北京、天津均属国内一线城市,是全国教育、科技、信息等资源宝藏,更是全国人才储备的宝库。

河北省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以及毗邻京津的独特的区位优势,为自身开发利用京津资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

但是,纵观多年来河北省对于京津资源的吸纳,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对于高层次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开发利用有很大欠缺。

人才是推动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短缺正是制约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河北省急需解放思想、破除体制机制束缚、改革相关政策,从而加快引进大批京津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为实现更好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人才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3-002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G322;C964.2 文献标志码:A在科技创新引领时代发展的今天,人才是发展的最重要、最宝贵资源,是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

在不断加强省内自有人才培养的同时,引进京津高层次人才,是强化人才结构的重要途径。

但从河北省引进高层次人才资源状况来看,工作力度和效果并未达到理想水平,地域优势也并未发挥出来。

人才结构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一般性人才较多,而高层次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人才尤为缺乏。

1 河北省引进京津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必要性早在2005 年,京津冀三地签署了《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基本框架构建完成。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三地区域间人才交流不断深入。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了河北省的功能定位,河北省应紧抓三地人才开发一体化契机,积极吸收引进京津高层次人才,努力在自身发展方面实现突破。

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关键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对河北省经济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省科技创新提升对策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省科技创新提升对策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省科技创新提升对策作者:韩志霞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12期韩志霞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引得世界各国瞩目,除了其总量攀升以外,实际质量也越来越好,因此带来的行业转变和群众生活水平提升也都是直接而显著的。

随着转型期的到来,我国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多项国策,以设立新区的形式来带动整体实力的提升,其中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笔者试图结合该区域的发展来探索河北省科技创新提升对策,以期为其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真理,也是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原则。

作为新时期我国重要的发展政策,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带动作用是备受重视的,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所在。

河北省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做出贡献也需要去承担责任,在其协同进步的大背景下,如何进行科技创新,是政府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最早是在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加强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协作发展。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指出,必须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的发展思路,加快走出具有中国特色和地区发展特色的道路。

作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国家和地区发展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为相应地区的相关产业带来转型机会。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区域产业分布上,京津冀地区整体经济增速迅猛,在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大背景下,其区域增速之快尤为亮眼,地区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在全国GDP中所占的比例也是越来越高。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三个地区人口最多、面积最广阔、整体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必须要充分结合政策优势来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发挥其实际作用的同时,也促进本地整体实力的提升。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研究

作者: 曹秀丽
作者机构: 河北工程大学
出版物刊名: 北方经济
页码: 58-60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11期
主题词: 京津冀协同;先进制造业;创新
摘要:随着京津冀协同战略的稳步推进,河北省利用自身优势承接相关产业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产生出新的竞争优势,为河北省抢占先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了高速运转车轮。

本文探讨了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和主要措施。

一方面,河北省建立京津冀共赢的制造业生态系统,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另一方面,针对自身的技术短板,开发关键技术和信息化利用技术,推进新形势下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能力SWOT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能力SWOT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能力SWOT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河北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的经济重要省份之一,河北省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是许多民营企业的发展之地。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河北省民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作为民营企业的主力军,河北省的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低等问题,许多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

如何提升河北省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SWOT分析的方法,探讨河北省民营企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提升创新能力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省民营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终提出提升河北省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议,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SWOT情况,旨在探讨如何进一步促进河北省民营企业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升其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河北省民营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现状,了解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2. 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省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分析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3. 分析河北省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优势和劣势,为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4. 提出相关部门和企业可采取的措施,推动河北省民营企业融入协同发展格局,实现创新驱动发展;5. 展望河北省民营企业未来发展,探讨未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为相关政策和实践提供参考。

2. 正文2.1 河北省民营企业现状分析河北省是我国经济大省之一,民营经济发展较为活跃。

据统计,河北省民营企业数量众多,涉及多个行业领域,贡献了大量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

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河北省民营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仍有待提升。

在人才引进方面,河北省民营企业存在着人才流失的情况,尤其是高素质人才。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
高智;孔慧珍
【期刊名称】《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41)002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新型首都圈,打造环渤海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辐射和带动全国发展.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价值以及当前京津冀产业分工的基本格局,认为实现京津冀区域产业水平分工是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河北省优质要素持续流出和京津冀区域产业垂直分工格局是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的两大困难.建议通过改革京津冀“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建立京津冀一体化的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机制、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谋划建设若干高端产业发展载体和平台等措施推动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
【总页数】6页(P57-62)
【作者】高智;孔慧珍
【作者单位】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J], 张学海
2.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分析 [J], 刘洁琼
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探讨 [J], 曹朝晖;张宗强
4.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探讨 [J], 曹朝晖;张宗强
5.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对策 [J], 金福子;崔松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4期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目标,河北省在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资金、技术转移过程中,把装备制造业作为未来战略支撑产业。

如何围绕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地位,与京津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应该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河北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与动力。

因此,本文拟通过对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现状、京津冀装备制造业科技资源状况等基础面进行分析,结合京津冀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模式的研究,为河北省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创新促进省内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河北省装备造业发展特征(一)产业规模增长快速,结构持续优化近年来,河北省装备制造业持续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

据河北省工信厅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265亿元,同比增长12.1%;2017年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8.9%,而这一数据在2012年仅为18.9%,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规模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河北省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的行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根据从河北省工信厅获取的数据来看,2018年1—9月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与去年同期相比整体增长了5.4%,但行业间的差距较大。

各行业增速的持续变化导致行业占比发生变化:受汽车行业回暖影响,汽车制造业超越金属制品业,成为省内占比最大的装备制造子行业,占比达到25.7%;装备制造业内占比第二、第三行业分别为金属制品业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比分别为23.1%和18.7%。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产业整体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趋势明显。

(二)产业集群特征明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基于三地产业定位差异,京、津向河北省输出了大量先进装备制造业。

河北省各市、县结合当地资源特色和比较优势选择入驻产业,通过产业基地建设的形式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产业集群特征。

目前,河北省已经形成了多个具备地方特色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石家庄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承接平台建设,积极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促进市内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式发展。

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已经成为国内唯一集通用航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于一域的大型装备制造产业园。

唐山高新区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共引进和培育了机器人企业41家,逐步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唐山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也已成为京津冀最大的产业基地。

保定输变电设备及新能源设备制造集群、汽车产业集群,沧州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廊坊的机械、精雕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都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京津冀装备制造业R&D 人力资源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京津冀装备制造业R&D 人力资源的状况是影响和决定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表1列出了京津冀2015年部分装备制造业R&D 人力资源分布状况。

与京津两地相比,河北省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各行业的R&D 人员数量最多,但从科技人力资源的产出效率来看,河北省又是最低的,这反映出河北省缺乏高端研发人才的基本现状。

北京汽车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制造业的研发产出水平优势明显,这些优势源自北京市作为国内的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所带来的福利:雄厚的金融资本、国内顶级高校和研发机构、高水平的研发人才,这些资源禀赋上的优势使得北京居于京津冀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环节中的顶端。

天津市的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和产出介于北京和河北之间,处于较高水平,这与天津市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研发基地的战略定位相匹配。

从京津冀装备制造业R&D 人力资源数量及其科技产出分布来看,北京的科技资源最好,其次为天津,河北相对于京津两地而言科技创新能力偏弱。

三、京津冀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有效模式分析(一)协同创新参与者与传统制造业相比,高端装备制造业通常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其协同创新的机制与过程也具有更强以京津冀协同创新促进河北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策略研究李研摘要:近年来,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规模增长快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且表现出明显的产业集群式发展特征。

京津冀装备制造业R&D 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河北省处于科技创新链条的最低端。

与产业梯度转移与承接相匹配的协同创新模式包括产业链整合模式、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和产业联盟合作模式开展协同创新活动。

河北省应该从交易成本、公共服务、市场建设和协作体制4个方面提升京津冀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实施效果。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协同创新;装备制造业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201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803020230):以京津冀协同创新促进河北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主持人:李研。

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经济纵横812019年第4期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因此,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参与者类型具有多样化特征,一般包括如下几类:(1)企业,是协同创新系统内的核心主体。

企业是直接面向市场的主体,引导科技创新的方向,负责创新技术成果的生产性转化。

(2)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协同创新过程中关键因素,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研发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会直接影响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数量和质量。

(3)政府,协同创新系统内的重要成员,但并不直接参与创新活动,主要是促进创新系统内不同组织之间的合作和信息交流,促进行政区域之间的统筹定位,协同发展。

(4)金融机构、产业信息服务机构等其他相关组织,利用市场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协同创新提供资金和信息支持。

(二)基于产业梯度转移和承接的协同创新模式构建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装备制造业在京津冀三地进行梯度转移和承接。

京津冀装备制造业的梯度转移和承接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模式进行的。

第一,整体搬迁模式。

北京将与首都功能定位和要素禀赋特征不相符的产业整体搬迁至具有比较优势的天津或河北,由此实现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产业升级。

整体搬迁模式是京津冀装备制造业梯度转移与承接的主要模式。

第二,总部经济模式。

北京作为首都城市,目前仍是国内的信息中心、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在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方面仍然具有绝对优势,因此部分企业在搬迁过程中将功能链的总部环节设在北京,仅将生产和制造环节设在天津、河北,这是目前京津冀最为成熟的产业对接模式,汽车装备制造业的多数产业转移和承接均属于这种模式。

第三是产业扩张模式。

北京企业在天津或河北投资建设新的生产基地以扩大产能,是对传统产业梯度转移方式的发展与升华。

在产业梯度分布上,北京装备制造业整体明显高于天津和河北,无论哪种产业转移模式,都会提升承接地相关产业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当地产业迈向更高梯度。

产业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围绕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协同创新过程是与产业梯度转移和承接一脉而成的,京津冀装备制造业的协同创新模式应该以装备制造业产业梯度转移与承接模式为基础,构建有效的京津冀协同创新模式。

以下三种创新模式被认为是未来京津冀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重要模式和发展方向。

基于产业链整合的科技创新模式。

京津冀三地根据协同发展产业定位,形成以北京科技创新为枢纽的产业链布局,北京的科技创新成果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模式扩散至天津、河北企业,带动津、冀装备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形成以北京科技创新平台为核心的区域主导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

根据京津冀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定位,北京定位为科技研发中心,批量化生产类项目均转移至天津或河北,北京的科技创新成果需要在天津或河北装备制造企业中进行生产孵化。

河北可以通过积极打造装备制造业科技成果孵化平台,促进北京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成果与地方产业链的有效对接,进而实现科技创新带动的产业升级。

产业联盟合作模式。

政府积极创建和打造装备制造业联盟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积极促成区域内创新主体与京、津更高层次的创新主体进行联盟合作,促进京津先进技术成果引进。

四、京津冀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模式实施效果对策建议1.降低区域产业协同的交易成本和协调成本。

装备制造业协同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交通成本和信息成本,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以轨道交通、高速路网为主的京津冀快速交通条件,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体化进程,有效降低京津冀跨区域信息沟通成本。

降低协调成本的途径主要通过开发津冀商务合作、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来实现。

2.缩小河北与北京公共服务水平落差。

区域公共服务水平落差是影响人才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加快提升河北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服务水平,补齐河北公共服务短板,消除京、津高端科技人才向河北转移的障碍,改善河北省人才引进的公共服务管理机制。

3.加快区域统一市场建设。

促进京津冀装备制造业资源要素的协调发展,打造包括产权、资本、人力资源和技术成果等要素在内的统一要素市场,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

4.创新区域产业功能区协作体制机制。

统筹京津冀三地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和政策,以产业园区为试点,探索科技创新利益共享机制、产业链跨区域对接机制等京津冀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协作机制,发挥重点园区的制度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1]曹秀丽,申兵,孔伟.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18(11):58-60.[2]郑祖婷,郎鹏,孟琦.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的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8(12):63-64.[3]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区域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表12015年京津冀装备制造业R&D资源与产出状况R&D经费内部支出(亿元)R&D人员全时当量(人年)专利申请数(件)发明专利数(件)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8.2615.5822.2342074088649214641214815598410167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北京13.5719.4741.2019.88天津19.8031.9119.4427.22河北9.2014.7844.2411.97北京4299473145134271天津4825724719.449787河北3273710044242920北京74123823233792天津135731136951484河北52710552290256北京2921267957423天津555701258745河北161282511104数据来源:根据《北京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河北经济年鉴》和《河北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经济纵横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