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胃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与防治-郜亚茹
六字诀治类风湿案例
六字诀治类风湿案例哎呀,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超神奇的事情呢,就是关于六字诀治疗类风湿的案例哦。
我有一个邻居阿姨呀,她患类风湿好多年了。
那类风湿可把她折磨得够呛,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手指关节呀,膝盖呀,都是又肿又痛的,活动都很困难呢。
她也去看了好多医生,吃了好多药,可是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她自己都有点灰心丧气了。
后来呢,她偶然间听说了六字诀这种养生功法。
刚开始的时候呀,她也是半信半疑的,不过想着反正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就试试呗。
这个六字诀包括嘘、呵、呼、呬、吹、嘻这六个字诀,每个字诀都有独特的发音和对应的身体部位的调理功效哦。
阿姨就开始每天坚持练习六字诀。
她早上起来先找个安静的地方,慢慢地开始练习。
练了一段时间之后呀,她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身体有变化了。
她跟我说,以前手指关节那种钻心的疼痛好像减轻了不少呢。
我当时还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呢。
随着练习的深入,阿姨的精神状态也变好了很多。
以前因为类风湿的疼痛,她总是愁眉苦脸的,现在脸上都开始有笑容了。
她的膝盖的肿胀也慢慢地消退了一些,活动起来比以前灵活多了。
她可高兴了,逢人就说六字诀的好呢。
从阿姨这个案例来看呀,六字诀真的对类风湿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呢。
当然啦,这也不是说六字诀就能够完全治愈类风湿。
但是它作为一种养生功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调节身体的机能。
而且呀,六字诀练习起来也比较简单,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场地和器材,只要自己有耐心,坚持练习,说不定就能给自己的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我觉得呀,对于像阿姨这样被类风湿困扰的患者来说,六字诀真的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哦。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主要特征是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红肿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主要表现为“风湿痹痛”,属于“风邪侵袭”、“湿浸筋骨”,“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证型。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采用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法,从而达到缓解炎症、改善症状的效果。
以下是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具体方法。
一、辨证分型1、风寒湿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手脚发冷等症状,疼痛感较重,多在天冷加重。
舌质胖大,苔白滑。
脉象偏缓、沉紧。
2、风湿湿痹型此型病变多见于寒湿外侵而引起的风湿湿痹。
病变多累及肢体关节,其特点是疼痛多于肿胀,疼痛酸痛或楚痛较多。
有时疼痛之处可见有红肿,不大,常有厌风怕冷,口舌粘滞,大便不解,小便清长等症状。
舌质胖大,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浮缓。
3、湿热湿痹型此型病变多见于湿热客于经络而致的湿热痹痛。
病变病变伴有关节疼痛、肿胀,疼痛剧烈,热重,热痛凶猛,红肿明显。
舌质红、苔黄腻或黄干,脉象滑数。
4、血瘀湿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变形、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多在天气湿重时加重。
舌质暗紫或青,苔紫黯或白腻,脉象沉细。
二、中医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1)风寒湿痹型治疗重点在于祛风散寒,舒筋活血。
常用穴位有风池、大椎、太冲、阳陵泉等,主要配伍取穴配伍为大椎、风池、太冲、阳陵泉。
(2)风湿湿痹型特点是抑制风湿、舒筋活络。
常用穴位有风池、曲池、阳关、养老等,主要配伍取穴为曲池、风池、阳关、养老。
2、推拿疗法通过推拿按摩,调理气血、舒筋活络,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改善关节功能。
适用于风寒湿痹型、风湿湿痹型。
3、草药疗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配制不同的中药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常用的中药有羌活、细辛、川芎、桂枝、桑枝、乌药、乌梅、当归、川芎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会选择不同的中药组方来调理身体,促进疾病康复。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可以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疾病,中医通过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法,可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缓解炎症,改善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辩证论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辩证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的持久反复发作,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血管炎可侵犯全身许多器官,引起系统性病变,故本病又称类风湿病。
多见于青壮年,20~45岁占80%左右,女性较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3。
中医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痹”,中医文献对“痹”的描述很多,其中以“顽痹”、“历节风”比较近似类风湿性关节炎。
“历节风”一名最早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其病以“历节痛、不可屈伸”、“其痛如掣”、“诸肢节疼痛”,并认为其病因或禀赋不足,或因调摄不慎,嗜欲无节,逐致气血肝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肝肾既虚,则无以充养筋骨,至虚之处,即容邪之所,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即成斯疾,王焘《外台秘要》亦认为:本病大都风寒暑湿之邪,因虚所致。
将摄失理、受此风邪,经脉结滞,蓄于骨节之间,或在四肢,总之,中医认为本病是在肝肾亏虚的内因基础上,遭受风寒湿外邪而致病。
【病因病机】禀赋不足或调摄不慎,嗜欲无节,致气血肝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肝肾既虚,则无以充养筋骨,至虚之处,即容邪之所,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即成斯疾。
中医认为本病是在肝肾亏虚的内因基础上,遭受风寒湿外邪而致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主要为肝肾亏损和外邪入侵二个方面。
(一)肝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筋骨既赖肝肾精血津液的充养,又赖肝肾阳气的温煦,如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饮食不节、惊恐、郁怒,使肝肾精气受损,或阳气受损,损伤肝肾,一方面致营卫气血涩滞不行,壅遏于骨节周围而化热,酿痰、留瘀,使关节肿胀变形疼痛,屈伸不利,另一方面,又因卫外不固,易于感受外邪,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阻遏营卫,壅滞经络,深入筋骨,促使病情加重。
(二)邪气入侵:正气不足,则邪气易侵,如汗出当风,居住湿地、以致风寒湿等外邪侵入。
风邪善行而数变,游行全身,使多处关节患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健康讲解演示文稿
总结
总结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 病
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和延 缓疾病进展
总结
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预防措施对 于管理类风湿性关节炎至关重 要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症状: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
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治疗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诊断和治疗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 等
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诊断和治疗
手术治疗:关节置换等
生活方式和预 防
生活方式和预防
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 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
生活方式和预防
注意关节保护和保持良好的姿 势 定期体检和积极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 炎健康讲解演
示文稿
目录 导言 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和治疗 生活方式和预防 总结
导言
导言
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和影响
导言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免疫系统失调 风险因素:遗传、年龄、性别 等
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的全身性滑膜炎为主要病变,侵犯多关节和软组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复杂,可由于风、湿、寒、湿、虚火、痰等内外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失养,痰火互结而致关节疼痛、变形。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因,结合中医辩证理论来进行治疗,以达到调理气血、祛风湿、温经通络的目的。
下面将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医辨证中医辨证是中医治疗的核心理论之一,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结合病史、症状以及脉象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因,进而进行具体的治疗方案。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病机、辨证施治,深刻理解疾病的本质,找出穴位疗法和药方。
1.辨证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主要表现为:(1)气血瘀滞:关节肿胀,红热、麻木和疼痛剧烈。
(2)痰湿互结:患处中度肿胀,压痛,活动受限,受寒则痛加重,患部局部有肿块。
(3)肝肾不足:患者乏力、无力,气短、畏寒,手足发凉,脉沉弦。
2. 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1)疏风祛湿:因风湿邪气侵袭引起的相关症状,如关节疼痛、肿胀等。
(2)活血祛瘀:类风湿关节炎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局部气血瘀滞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3)温经散寒:针对寒湿侵袭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4)益气养血: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气血往往偏虚,需要通过调理气血来改善身体状况。
二、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中药治疗是主要方法之一。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通过疏风祛湿、活血祛瘀、温经散寒、益气养血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气血,改善患者的症状。
具体的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定夺。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汤、活血化瘀汤、温经散寒汤、四逆散寒汤、益气养血汤等。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取相应的穴位,通过针灸来调理患者的气血,改善患者的症状。
基于中医脾虚理论探析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内因_肖臻
13第15卷 第6期 2013 年 6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5 No. 6 Jun .,2013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是指16岁以下发病,以慢性滑膜炎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全身各系统损害的一种常见全身结缔组织病,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感染、关节损伤、环境影响、精神刺激、免疫失调、遗传等因素有关,发病机制主要是免疫损伤[1]。
目前,有关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颇多,但由于本病的治疗用多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患儿往往被迫中期停药,很难达到一个理想的治疗效果[2]。
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3],笔者根据本人多年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提出本病的发生与中医脾虚理论甚为密切。
祖国医学认为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病”范畴,且与古籍中“历节病”“风湿”等病的描述极为相似。
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最早见于《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所谓饮食居处,为其病本”,认为痹病的产生外邪与饮食和生活环境均有关。
而在《素问・评热病论》中曰:“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可见风、寒、湿、热诸邪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而诸虚内存,正气不足才是其发病的内在因素。
儿童以其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对本病也有特殊的病因病机。
《医原・儿科论》曰:“稚阳未充,则肌肤疏薄,易于感触;稚阴未长,则脏腑柔嫩,易于传变,易于伤阴”。
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基于中医脾虚理论探析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内因肖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摘 要: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统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笔者根据本人多年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提出本病的发生与中医脾虚理论关系的甚为密切,认为脾虚致气血不足,脾虚致营卫不和,脾虚致肝肾失调,脾虚致阴阳失调,脾虚则生内痰均可导致痹病,因此,脾虚是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内在原因。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与脾胃的关系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与脾胃的关系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性关节病,通常影响脊柱和骨盆,导致疼痛和僵硬。
与许多其他慢性疾病一样,AS的发病原因并不完全清楚,但有研究表明,脾胃与AS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与脾胃的关系。
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对于脾胃的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是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心,主管着水谷精微的运化吸收。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合称为脾胃。
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关系着人体的健康,而脾胃虚弱则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脾胃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脾胃虚弱导致湿气内生。
在中医的理论中,湿邪是一种病邪,容易侵袭人体而导致各种疾病。
脾胃功能虚弱,运化水谷的能力减弱,容易导致湿气内生。
而湿气内生则容易导致关节炎等炎性疾病的发生。
强直性脊柱炎正是一种典型的炎性关节病,而脾胃虚弱导致的湿气内生往往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脾胃虚弱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在中医看来,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气虚则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脾胃虚弱导致的气血不畅则可能会导致关节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关节疼痛和僵硬,加重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
脾胃虚弱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运化,而强直性脊柱炎正是一种影响肌肉和韧带的疾病,因此脾胃虚弱也可能会导致肌肉和韧带的功能异常,加重AS的症状。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脾胃与AS的发病存在紧密的联系。
针对脾胃与AS的关系,中医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通过调理脾胃,增强体质,防止疾病的发生。
脾胃功能的调理往往包括饮食调理、药膳调理、针灸、中药调理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增强脾胃功能,减少湿气内生,改善气血运行,从而减轻AS的症状。
中医治疗强调“以病求因”,即注重寻找病因,积极调理,促使疾病康复。
中医治疗AS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增强体质,从根本上减轻AS的症状。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11] 梁国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3 例[J].现代中医药,2010,30(1):14-16.[12] 任明•心脑血脉宁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疗效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5):62-63.[13] 王春勇•甲状腺病症从中医肝脏论治[J].新中医,2010,42(9):3-4.[14] 冯志鹏,田英军,兰新昌•从瘀论治甲状腺机能减退症[J].新中医,2004(7):74.[15] 张亚微•艾灸对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医外治杂志,2019,28(5):57-59.[16] 胡国胜•艾灸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C]•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1987:1.[17] 胡国胜•艾灸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免疫学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90(4):4-7.[18] 胡国胜•艾灸对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ADCC 活性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7):403-404.[19] 崔云华.艾灸对EAT 大鼠甲状腺功能及其IL-17.IL-23表达影响的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11(12):2558-2565.[20] 张伟超•隔药灸脐法对肝郁脾虚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 学, 2018.[21] 李文元•隔药灸脐法对肾虚衰老患者临床症状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22] 胡国胜•隔药灸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92(5):30-32.[23] 徐蒙,伍锐敏•艾灸大椎穴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的观察(附84例病例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4(4):224-226.[24] 崔云华.隔药饼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桥本甲状腺炎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0(1):1-8.[25] 曹真虎,许琰•温和灸配合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20(2):1-5.[26] 方振伟,王野•赵氏雷火灸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GA 、MCA 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8,38(6):723—725.[27] 徐惠芬•隔药饼灸加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6):459-461.(收稿日期:2020-07-22)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宋泽冲打照日格图2**作者简介:宋泽冲(1994—),男,硕士,研究方向为常见风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娄多峰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顾护脾胃的经验
娄多峰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顾护脾胃的经验作者:李云龙冯文杰马艳云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22年第11期【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在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活动不利的同时,由于需要长期服用西药或者中药制剂,常伤及脾胃,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食欲不佳,严重者甚至有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等临床症状。
娄多峰教授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用药采用虚邪瘀辨证分析,针对类风湿关节炎伴发的各种脾胃证候,执简驭繁,重视顾护患者脾胃,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脾胃;中药;虚邪瘀;娄多峰娄多峰教授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河南风湿病医院创始人,幼承家学,弱冠行医,造福乡里,后得平乐郭氏正骨真传,执教于河南中医学院,自20世纪70年代起主研风湿病,博取百家之长,打破了业内研究风湿病的传统思维模式,从不同角度展开对中医风湿病的深入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虚、邪、瘀”理论,总结出部分治疗顽固性风湿病的有效方药和康复、调摄方法,形成了一套理法方药完备的中医风湿病诊疗体系,其治痹理论被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采用,并被国内外同行称为“现代中医风湿病学创始人”“国医圣手、风湿泰斗”。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侵犯的靶器官主要是关节滑膜,滑膜炎可反复发作,而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1]。
中医学称RA为“顽痹”“尪痹”等,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闭阻气血经络,不通不荣,导致肢体关节、筋骨肌肉等出现肿胀、疼痛、重着、僵硬、麻木,甚则关节屈伸不利、肿大变形等症状。
RA属难治性风湿病,目前西医学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
但是,久病服药,尤其是部分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道刺激严重。
蔺亚东等[2]认为,NSAIDs使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故可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食欲不佳,严重者有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等。
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概述
时首 先 要 着 眼 于脾 , 同时 兼 顾 到 其 他 脏 腑 及 外 感
之 风寒 湿邪 。
中 医学虽无 R A病 名 , 然而对 R A早 有所 认识 。
中医药论治 R A有着悠久 的历史 。 《 素问 ・ 痹论 》
日: “ 诸 湿肿 满 ,皆属 于脾 。” 《 素问 ・ 太 阴 阳 明 论 篇 》中说 : “ 四肢 皆禀 气于 胃 ,而不 得至 经 ,必
化 之源 ”,脾 主 四肢 肌 肉 。脾 胃健运 ,则纳 化正 常 , 气 血生 化有 源 ,气充血 足 ,脉道 通利 ,四肢则有 所 温 养 ,不易感 受外 邪 ,即 “ 正气 存 内 ,邪不 可 干”。 若脾 胃虚弱 ,气 血化 源不 足 ,气 血 亏虚 ,则易感 受
风寒湿邪 , 发为痹证 ,即 “ 邪之所凑 , 其气必虚”。
并 取得 了一定效 果 。
1 理论 基础
风 ,走窜周身之经络而成痹”。 《 脾 胃论 ・ 脾 胃盛
衰 论 》日 : “ 肝 木 旺 则 挟 火 势 ,无 所 畏 惧 而 忘 形 也 ,故 脾 胃先受 之 ,或身体 沉重 ,走 注疼 痛 ,盖湿 热 相 搏 ,而 风 热 郁 而 不 伸 ,附 着 于 有 形 也 或 多 怒 者 ,风 热下 陷于 地 中也 ……或 为痹 ,皆风 热不得 升 长 ,而 木遏 于有 形 中也 。”从 而提示 ,在 治疗痹 证
导致关节 畸形 和功能障碍 … 。我 国 R A患病率为
0 . 3 2 % ~0 . 3 6 %,各 年 龄 段 均 可 发病 ,8 0 % 发 病 于 3 5~5 0岁 ,女性 发 病约 为男 性 的 3 倍 J 。
R 称 之
湿热”等相合为患。
从脾胃论治膝骨关节炎理论探讨
药除改善骨质量外, 还可提高股四头肌肌球蛋白重链的表达 水平,提示中药治疗肌骨系统疾病具有多靶点的作用优势。
因此 。 从 调控肌 肉因素 的角度来研究 O A病理机制及研发 治 疗药物值得进一步开展 [ I I ] 。也就是说根据 “ 治病必求 其本” 的原则及脾主肌 肉四肢 , 膝骨关节炎 的发病 根源之一在 于脾 胃, 膝骨关节炎应从脾胃论治 。
了肌 肉软弱萎缩 。所 以 , 肌 肉软 弱被 认为是骨关节炎 的病 理 产物 , 也 是促 进病程进展 的一个重要 环节 。骨骼肌 的功 能不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液态物质的总称。 清而稀薄者为津,
浊而浓稠者为液。关节液性状粘稠 , 流动性小 , 灌注于骨节之 间, 流注于骨节 , 对骨节起润滑及缓 冲作用 。故关节液与脾土 脉 内运行而防止其溢 出脉外。只有脾 的功能正 常 , 人体 的津
习文献 , 结合“ 脾主肌肉” 理论和临床经验, 运用“ 脾 胃” 理论治
疗 膝骨关节炎 , 使筋肉强健 , 关节滑利 , 则关 节的稳定性增强 。
从而缓解疼痛, 改善关节功能, 延缓关节软骨的进一步损伤。
2 从脾胃论治膝骨关节炎的理论依据
2 . 1 脾主肌 肉四肢 , 主津液、 生血 《 素问・ 痿 论》 日: “ 脾 主身 之肌 肉。” 脾 主运化水谷 、 精微 、 津液 , 以化生气血 , 并将其 输
关节损伤 , 是关节损伤恶性循环 中的重要一环 , 这也是膝关节 疼痛 、 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 由于疼痛 、 膝关节积液 抑制股 四头肌 自主性收缩 , 引起 肌肉萎缩 和关节 不稳定 j 。 力下降可 以出现在膝关节 O A发生之前 [ 6 ] , 推测这种肌 肉软 日: “ 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四肢皆禀气于 胃,而不得 至 得禀水谷气 。 气1 3 以衰 , 脉道 不利 , 筋 骨肌肉 , 皆无 气以生 , 故 不用焉 。” 也就是说 , 脾 有病则肌 肉功能 障碍 , 或是股 四头肌
健脾化湿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外病变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总 体 思路 : 项 目以 中 医理论 为指 导 , 用 现 本 应 代 科学 技术 总结 中医学 对类 风湿 关 节炎 ( A) R 的认 识 和 治 疗 经 验 。我 们 着 重 从 “ ” 角 度 切 入 R 脾 的 A “ 、 、 ” 病 证 治 的理论 、 临床 及 实验 研究 , 理论 上 提 出
风 湿 病 与 关 节 炎 2 1 年 第 1 第 2期 R emas n r ri2 1 V 1 , o 02 卷 hu tmadAt is 0 2, o. N . i h t 1 2
・
成果汇 ・
健 脾 化 湿 通 络 法对 类 风湿 关节 炎 关 节 外 病 变 的影 响及 机 制研 究 ★
Efe t n e h n s o e me h d o v g r tn p e n t l i a ed mp e s a d d e g 0 l t r l f c sa d m c a im f h t o fi i o a i g s l e o e i n t a t n m n s n r d ec l e as a
s l n a rp sd hn s eb l rg i e g C p ue( F ) a sd t iv oa pe n e m n t pe ”w a sl X C w su e o n i rt sle , l iae e f g e i
dmp es n rdecltrl aheiggo f c. n h f c oXF poig h y po Aji s a n s addeg o a a ,c i n odeetO ee etf Ci rv esm t o R n , le s v f t f m nt ms f o t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风寒湿邪入侵体内、机体气血郁滞、阴阳失调等因素有关。
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调理养生两个方面。
一、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象和脉象来确定病情的辨证类型,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 风寒湿毒证: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红肿、活动受限,舌质淡、苔白,脉象浮紧。
治疗方法以祛风散寒、祛湿化痰、解毒止痛为主。
常用药物有羌活寄生汤、夏枯草汤等。
二、调理养生
中医强调治疗的还要注意调理养生,增强患者的抵抗力,预防复发。
1. 调理饮食:患者应注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葱、韭菜等。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适量的脂肪的食物,如鱼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2. 适量运动:患者应适量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缓解关节僵硬和疼痛,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3. 调节情绪:情绪波动可能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沮丧。
4. 注意保暖:保持环境温暖,避免寒冷和潮湿的环境,也可以使用暖宫贴、保暖裤等辅助保暖的方法。
中医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注重辨证施治和调理养生的综合治疗,通过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及适当的饮食调理、适量运动和情绪调节等,可以缓解疼痛、减轻肿胀、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使用药物和方法,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健脾益气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探讨(一)
健脾益气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探讨(一)论文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健脾益气辨证论文摘要:尪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与脾胃关系密切,因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应以健脾益气,调补后天为主,同时还要结合临床症候随证施治,方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以侵犯四肢关节为主,而又无特殊疗法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尪痹”范畴。
古代医家对“痹证”发病机理的认识,认为多由于正气不足,气血亏虚,腠理疏松,致使风寒湿等邪气杂至,而为痹患。
大凡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或扶正益气、或补益肝肾、或益气养血;或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或清热利湿、疏风通络等。
但纵观其效果,特别是远期疗效仍不佳。
目前国际上亦没有较好的治愈方案,是世界公认的疑难病症之一。
我跟师三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脾论治略有体会。
1.尪痹(RA)与脾的关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胃升清散精,在体合肉,主四肢。
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
脾虚使气血生化无源,肌肉不丰,四肢关节失养,久则筋骨血脉失去濡养,营卫失去调和,外邪乘虚而入,着于肌肉筋脉则发为风湿痹病。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中说:“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
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所以健脾和胃可促使脾胃更好的运化水谷精微,给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同时脾的升清散精作用,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输送至人体的四肢,以维持四肢的正常生理活动。
从病因来看,《黄帝内经》很重视脾胃在痹证发病中的作用,认为脾胃虚弱,饮食失调,起居失常,可致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或痰湿内生,湿浊为患,复感外邪而为痹。
由于脾胃虚弱因素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健脾和胃的治疗方法在补气养血、扶正固本以及抑制某些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故常用健脾益胃的药,如党参、白术、白扁豆、山药、黄精、炒麦芽、薏苡仁等,以补为主,兼攻邪,做到攻不伤正,补不留邪。
从脾胃亏虚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脾 胃位 于中焦 在隔之下 , 主运化 、 升清 和主统血 , 为气 血 生化 之源 , 机体生命活动 的维持和气血津液 的化生有赖于 睥 所运 化的水谷精微 , 脾 的运化水谷 精微功 能旺盛 , 则 机体 的 消化 吸收功能才能健全 , 才能 为化生精 、 气、 血、 津液 提供 足
从 脾 胃亏 虚论 治类风 湿关 节炎
李 明曦 侯 秀娟 马俊福 朱跃 兰
【 摘要 】 脾 胃亏虚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 的根本原 因 , 可导致营卫失 调 , 外 邪人 中, 气 血不足 、 痰
瘀互结 、 肝 肾不 足。脾 胃亏虚为本 , 为 内因; 外邪 侵袭 为标 , 为外 因; 而痰 瘀湿 毒则是 导致类 风湿 关 节炎发生的直接原因 。中医治疗本病是 在辨证论 治 的基础上 , 遵循扶 正祛 邪 , 标 本兼 治 的原则 , 以 补益脾 胃为大法 , 根据寒热虚实及 兼症 , 可驱邪外 出、 益气养 血 、 化 痰散 结 、 祛瘀通 络 、 补益肝 肾、 调 和营卫 , 对于迁延难治一类疾病则合理应用虫类药物 。总之 , 治疗原则不离顾护脾 胃之正气 。
【 关键词 】 类风湿关节炎 ; 脾 胃亏虚 ; 本虚标 实 ; 中医治疗
【 中图分类号 】 R 5 9 3 . 2 2 【 文献标识码 】 A d 0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1 7 4 9 . 2 0 1 5 . 0 6 . 0 1 7
之悍气也 ” 。故脾 胃亏虚 , 运化 失司 , 卫气无所 化生 , 致使 卫
表不固 、 腠理疏 松 , 风寒 湿热 等外 邪乘 虚 而入 , 流 注 筋 脉 肌 骨, 闭 阻 血 脉 而 成 痹 症 。黄 颖 认 为 外 邪 侵 袭 是 类 风 湿 关
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及辩证分型治疗的进展
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及辩证分型治疗的进展摘要:综合分析各医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及辩证分型治疗的认识,阐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发病机理及辩证分型治疗手段。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辩证分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辩证分型治疗的认识,各医家都有自己的观点,笔者查阅大量文献,综合分析整理,现归纳如下:一、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多数医家认同类风湿性关节炎“正虚外感”这一病机,所谓正虚是指因机体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等虚不抗邪而发病;所谓外感是指机体感受外界的风、寒、湿、热之邪气,从而引发痹病。
本病是本虚标实之证,虚实夹杂是其特点,以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本,外邪侵袭、湿邪壅滞及痰瘀互结为标。
其中湿滞、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在这一共性认识基础上许多医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本病病因病机进行了阐释。
1.从肝肾分析吕定刚认为RA的主要病机为肝肾亏虚,寒凝络痹,经络蓄热,痰瘀互结,风湿闭阻,脏腑之虚主要在于肾,病位在骨,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且有寒、热、阴、阳之别。
2.从风寒湿邪分析王义军等根据活动性RA起病原因及临床常见证候,总结RA的主要病因病机为风寒湿入侵机体,郁久化热为毒,或直接感受热毒导致气血壅滞不通、痹阻脉络。
强调热毒瘀血在RA 活动期的重要致病机理。
曲环汝临证中体会,RA 尤其是急性活动期,热毒为患多于寒湿致病。
3.从热毒分析患者素体阳盛,热毒内伏,或风寒湿久郁从阳化热,或风热毒邪直中,加之 RA 患者多有久服温阳酿热之品的病史,故而极易热毒充斥血脉,流注关节,发为痹证。
适燕笙根据传统“六气皆能化火”的理论,对RA患者的鲜血滴及干血滴在医学显微镜(BVPM)下进行观察,认为RA为先天禀赋不足,肝肾精亏,营卫俱虚,复因“六气化火”、“浊毒瘀热久留”而成。
4.从气血分析姚彤等认为RA为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是本病发生的内因,风湿热邪侵袭则为发病的诱因。
健脾益气养血法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运用
食欲 不振 多为消化系统疾病 ( 胃病) 脾 的伴 随症状 , 但 从 食 欲 情 况 可 反 映 出 消 化 系 统 疾 病 ( 胃病 ) 病 因所 在 , 脾 的 10条误 治、 2 损伤 胃气致“ 中饥 , 腹 口不能食 ” 1 1 阳 明 , 9 条“
病 , 中 寒 者 , 能 食 ” 1 2 胃 中虚 寒 而 生 客 热 的“ 为 若 不 及 2条 数 客 热 , 能 消 谷 , 胃 中虚 冷 , 吐 也 ”从 上 可 以 看 出 , 不 以 故 , 误 治 、 寒 、 体 本 虚 是 导 致 胃虚 寒 , 能消 谷 的一 个 原 因 。 中 素 不 另 肝 胆 气 郁 , 阳枢 机 不 利 影 响 了脾 胃 的 消化 功 能 , 可 导 致 少 也
4 下 利
条“ 伤寒身黄, 发热, 栀子檗皮汤主之”亦是告诫阳黄清泄 ,
湿热为主 。 6 ‘ 2 2 伤寒瘀热 在里 , 身必黄, 麻黄连翘赤小豆
汤 主 之 。 ” 述 了既 有 湿 热 郁 蒸 , 有 表 邪 而病 势偏 重 于 表 论 又 的 治 法 。 提示 在 抓 主 症 的 同 时 , 不 可 忽 略 兼 证 , 助 于准 切 有 确辨证。 6 食 欲 不 振
维普资讯
伸 差 20 年第2 卷第9 Gn u aoTM 20 0 . ‘ 08 1 期 a u or l C ,08 f  ̄J n f . 三 9
’ ’
\ 。 …。 …。 一… 一。 一。 …。 …。 一。
健脾益气养血法在治疗娄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运用
大 、 痛 、 形 , 动 受来自限 , 有 疲 乏 无 力 , 色 苍 白 , 肉 疼 变 活 伴 面 肌
消瘦, 筋脉拘 急等。历代文献 中称 为“ 历节病 ” 白虎历 节” “
基于脾虚湿盛病机的类风湿关节炎“从脾论治”研究
基于脾虚湿盛病机的类风湿关节炎“从脾论治”研究万磊;刘健;程园园;刘磊;马云霞【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年(卷),期】2012(015)005【总页数】4页(P455-458)【作者】万磊;刘健;程园园;刘磊;马云霞【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430065;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2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周围关节对称性、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
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发现,RA的中医学病机为“脾胃虚弱、湿浊内生,气血不足、营卫失调,痰瘀互结,脉络阻滞”,中医证候呈现脾“虚湿盛、虚实夹杂”的临床特征[1-3]。
“气血不足、营卫失调、正气不足”是RA发病的内在因素,脾胃虚弱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脾虚运化无力,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筋骨血脉失于调养,发为痹病。
依据“从脾论治”原则拟定的具有“健脾化湿通络”功效的中药复方“新风胶囊”(由薏苡仁、黄芪、蜈蚣、雷公藤等组成)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1 临床研究1.1 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RA的疗效观察研究表明[4-10],通过对600例RA患者临床观察,新风胶囊治疗RA的总有效率与雷公藤对照组基本相似。
健脾化湿通络中药复方新风胶囊在改善患者关节晨僵、关节疼痛、肿胀、压痛等,提高关节功能等方面的作用与雷公藤多苷片对照组相近;且新风胶囊组和雷公藤多苷片组的止痛起效时间及消肿起效时间基本相同。
而新风胶囊能显著降低RA患者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关节重着、大便稀溏、食欲减退、食后腹胀的积分值,改善脾虚湿盛症状;新风胶囊在改善患者整体症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方面优于雷公藤多苷片组及甲氨蝶呤组。
1.2 健脾化湿通络法对RA贫血的影响临床研究发现,RA患者存在红细胞(RBC)、血色素(Hb)的降低,可出现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色淡、心悸多梦等气血不足的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的饮食养生与保健
类风湿关节炎的饮食养生与保健于春泉; 李月【期刊名称】《《开卷有益(求医问药)》》【年(卷),期】2019(000)012【总页数】2页(P36-37)【作者】于春泉; 李月【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一、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起病缓慢,在关节症状出现前,多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好发于手、足等小关节及脊柱关节,关节典型症状为疼痛、肿胀和僵硬。
关节僵硬在晨间起床的时候最为明显,活动后减轻,故称“晨僵”,9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出现此现象。
晚期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关节畸形和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感染、遗传、自身免疫、心理创伤等因素有关。
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免疫功能紊乱,滑膜关节组织的某些特殊成分或体内产生的内源性物质作为自生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相应的关节炎症状。
此外,本病发病与性别有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二、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
其病因比较复杂,目前认为发病原因与素体正虚,复感风、寒、湿、热等邪气有关。
初病以实证为主,迁延不愈会累及脏腑,出现虚实夹杂的情况。
中医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使用中药敷贴、中药熏蒸以及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这些疗法可有效促进患部的血液、淋巴循环以及组织代谢,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进瘀血、炎症的吸收,达到缓解疼痛和消肿散瘀的作用。
西医治疗主要目标在于控制病情,减轻关节疼痛及晨僵,抑制炎症反应,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保护和恢复关节功能。
主要治疗药物分为两大类:改善症状的非甾体抗炎药和控制疾病的抗风湿药及免疫抑制剂。
三、饮食原则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饮食宜少量多餐,食用清淡、营养全面、易消化的食物,忌暴饮暴食,少食用甜食、肥肉、辛辣、刺激的食物,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四、推荐食材(一)鹌鹑又名鹑鸟,宛鹑等。
鹌鹑肉味鲜美,易消化,营养价值很高,有“动物人参”之称。
以脾虚论类风湿关节炎
以脾虚论类风湿关节炎
高雪娇;汪悦
【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
【年(卷),期】2017(10)12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可从脾虚探讨,病因病机方面,脾虚可致营卫不足,外邪易侵犯关节肌肉,或脾虚失运,产生湿邪痰瘀,结聚关节,多因相合,变生痹症.治疗方面,紧扣脾虚,以益气健脾,温阳化湿为主,同时结合临床实际,灵活加减.预后方面,脾虚可致药食吸收障碍,疗效减弱,也与情志不畅有关,不利于预后.本文主要抓住脾虚,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日常情志、药食护理三方面进行论述,以冀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总页数】3页(P1484-1486)
【作者】高雪娇;汪悦
【作者单位】210029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10029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基于脾虚湿盛病机的类风湿关节炎“从脾论治”研究
2.脾虚1号方对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肝脏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的影响
3.基于脾虚证候要素的“脾虚证
躯体泛化效应”证候模式内涵探讨4.新风胶囊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脾虚湿盛证患者感受的临床数据挖掘5.脾虚一号方对脾虚型FD大鼠肝脏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8第18卷 第1期 2016 年 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8 No. 1 Jan .,2016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小关节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现代医学从遗传、免疫、感染及内分泌多角度研究RA,至今未明确病因;西药治疗主要以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控制病情。
RA 在中医属于“痹证”范围,以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疼痛,关节肿胀变形为主要表现,从《黄帝内经》至现代诸家都对痹证有丰富的论述,其中脾胃在痹证的发病与防治中备受重视。
本文将综述脾胃与其发病的联系及顾护脾胃在其预防与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1从脾胃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早在《素问·痹论》就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所谓痹者,多以其时重感风寒湿之气也”,《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血气皆少,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
《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灵枢·五变》:“血气皆少,……善痿厥足痹”“粗里肉不坚,善病痹”。
《诸病源候论·风痹论》称:“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
”《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认为:“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
”《丹溪心法》提出:“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
”《济生方·痹》:“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李东垣曾云:“脾胃有病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皆不得营卫之气而百病生焉”“脾病,体重节痛,为痛痹,为诸湿痹”。
陈修园指出:“深究起源,自当以寒与湿为主。
盖风为阳邪,寒与湿为阴邪,阴主闭,闭则郁滞而为痛。
是闭不外寒与湿,而寒与湿亦必假风以为帅,寒曰风寒,湿曰风湿,此三气杂合之谈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RA 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湿邪气,内为脾虚生湿,其中风寒湿痰瘀为致病因素,正气亏虚为发病基础。
现代研究中,陈湘君认为“湿邪”与RA 的病因密切相关[1],在外感因素风、寒、湿三气中首推湿邪,而感受“湿邪”与脾失健运相联系。
脾主运化水湿,脾胃虚弱易生内湿,内外湿相合易致疾病的发生。
脾胃气虚生化乏源,土不生金,肺卫失于固表而易感受外湿而发病。
刘健等[2]认为本病为内外合邪而发病,风寒湿从脾胃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与防治郜亚茹1,曹炜1,王清林2,智恺1,王海霞1(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摘 要:类风湿关节炎是由于自身免疫障碍引起的以对称性小关节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免疫系统疾病,该病也可累及关节外的组织,如皮肤、血管及心肺等。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属于痹证范畴,其病因病机、病情转归及防治与脾胃有密切的联系,该文将从脾胃角度综述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防治。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脾胃;病因病机;防治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6) 01- 0088- 04收稿日期:2015-04-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3592)作者简介:郜亚茹(1990-),女,河南焦作人,医师,硕士,研究方向:风湿免疫疾病。
通讯作者:曹炜(1969-),女,北京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风湿免疫疾病。
E-mail:caowei6636@。
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rom the Spleen and StomachGAO Yaru 1,CAO Wei 1,WANG Qinglin 2,ZHI Kai 1,WANG Haixia 1(1.Guang'an Me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53,China;2.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Abstract:Rheumatoid arthritis(RA)is caused by autoimmune disorders,symmetric small joint destructions i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RA,the disease may also be involved extra-articular tissuses,such as skin,blood vessels and cardiopulmonary etc.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Chinese medicine are arthralgia areas,which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outcome of zhe disease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spleen and stomach. The paper will review the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pleen and stomach.Keywords:rheumatoid arthritis;spleen and stomach;etiology and pathogensis;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6.01.02918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热只是发病的外部条件,而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卫失调是发病的重要内部原因,脾虚湿盛、痰浊内生是致病基础。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阳虚不能气化水湿,水液不能布散、停滞体内产生痰饮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阻滞经络、肌肉、关节导致关节疼痛。
[3]杨丽萍等[4]在总结痹证病因病机及其证型一文中指出脾胃虚弱导致气血生成不足而致外邪易侵而发为痹证,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等成为痹证的病理因素。
并指出脾虚内生痰湿与痹证发生具有因果关系,认为脾虚生内湿与外湿相合而发痹证;痰邪产生后,在体内无处不到,流窜经络,阻滞气机与其他病理因素相合发为痹证。
黄颖[5]认为脾虚运化无力无以运化水谷精微,则气血生化乏源,筋骨血脉失养,内生湿浊、痰浊痹阻经脉而致痹病。
张永红[6]总结路志正治疗痹证经验时认为痹证多有脾胃虚弱,而脾虚湿盛则是痹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且脾胃功能的强弱与痹证的疗效、预后、转归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路老在治疗痹证时尤其注重脾胃。
陈湘君[7]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活动期以脾虚为主要原因,脾运不健则湿浊内生,外感寒湿或湿热之邪与内生湿浊相合,可导致关节出现肿、僵、痛等症;而慢性期则以肝肾不足为主,兼有痰瘀之邪痹阻经络,出现关节僵硬畸形、肌肉瘦削等症状。
李晓春等[8]谈顾兆农痹证治验时遵“脾为后天”之旨,对于痹证日久之证,尤其重视健运中土。
2 从脾胃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与防护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历代医家十分强调培补脾土的重要性。
高金良[9]在《治痹需健脾》一文中系统总结了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篇章“痉湿·病篇”“中风历节”“血痹虚劳篇”,对于痹证的详细证治:表虚无汗宜麻黄加术汤,偏风湿则宜麻杏薏甘汤,表虚有汗用防己黄芪汤,阳虚风盛用桂枝附子汤,阳虚湿盛用白术附子汤,表里阳虚用甘草附子汤;寒热错杂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寒湿用乌头汤,通阳行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从处方用药可看出治疗都与脾胃相关,体现治脾即治痹的原则。
明代医家汪蕴谷在《杂症会心录·痹证》中曰:“况痹者闭也,乃脉络涩而少宣通之机,气血凝而少流动之势,治法非投壮水益阴,则益补气生阳;非急急于求肝肾,则拳拳于培补脾土,斯病退而根本不遥也。
倘泥于三气杂至,为必不可留之邪,而日从事于攻伐,则体实者安,而体虚者危矣。
”[10]2.1 现代中医从脾胃论治类风湿关节炎黄风帆等[3]根据RA病情是否活动将本病分为活动期与缓解期,他认为RA在活动期主要为湿热或寒湿闭阻兼有气虚,缓解期则为肝肾不足,痰瘀阻络。
活动期的病人因脾胃失运会出现乏力、气短汗出、面色少华、关节酸楚乏力等症状。
在治疗上应重视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或温阳散寒化湿,根据标本缓急、主次矛盾来确立具体临床治法。
缓解期虽以肝肾不足、痰瘀阻络为主要病机,但先后天相互滋生,补益肝肾、益气养血之时,不宜忘记健运脾胃,可使后天培补先天;补益肝肾之品大多滋腻,健脾益胃既可预防补药的副作用,又可使其更好的吸收。
有些医家结合RA临床症状轻重及病情时间长短将之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李佳明等[11]、何艳华[12]分别详细介绍了调理脾胃法在治疗早中晚三期RA的具体运用,而郭晓黎等[13]则重点论述健脾益气养血法应贯穿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始终。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舌脉,早期关节灼热疼痛为湿热闭阻,治疗宜健脾利湿消肿、祛风通络止痛;而中期则主要为虚实夹杂之证,脾气日益虚弱,无力运化气血,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此时不宜再用燥湿之药,易伤脾胃之气,治疗宜补脾生血、逐瘀通络止痛。
晚期脾肾亏虚,则以健脾生精、益肾壮骨为主。
万磊等[14]基于“脾虚湿盛”病机从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两方面探索健脾化湿通络法对RA的作用及机理。
在临床研究结果中,具有健脾化湿通络作用的复方中成药新风胶囊(薏苡仁、黄芪、蜈蚣、雷公藤等组成)不仅改善患者关节临床症状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疲倦乏力、关节重着等脾虚湿盛症状,减少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而实验研究则显示健脾活血通络法通过多种途径改善RA 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如改善RA贫血情况,改善关节疼痛症状,降低活动期炎症指标,升高补体等等。
从现代医学角度阐释了从脾论治RA的理论机制,为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临床证据与实验依据。
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同样也适用于RA 的治疗。
针灸具有减轻RA局部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李晖等[15]认为RA多以四肢小关节为首发,而四肢与脾胃关系密切,《素问》中有“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四肢者,皆禀气于胃,而不得经至,必因脾乃得禀”“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故不用焉”的论述,且脾胃为营卫之气之源,脾胃健则营卫之气充足,可见RA发病与脾胃功能的密切联系,针灸治疗RA遵循局部取穴、辨证循经原则,同时也应根据病程阶段不同施治,早期以健运脾胃鼓舞全身阳气为主,中晚期病程日久,由脾胃传至肝肾,补益肝肾为主不忘健脾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