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
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
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童年的消逝》是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的著作,他在这本书中探讨了电视时代对儿童和成人界限的模糊化,以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
阅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也意识到了童年消逝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首先,波兹曼指出电视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信息共享的平等化。
在传统社会中,成人和儿童接触的信息是有所区别的,这有助于维护他们的界限。
然而,随着电视的普及,成人和儿童开始共同接收同样的信息,包括暴力、性爱等成人内容。
这使得儿童过早地接触到成人的世界,导致他们的心理和行为逐渐成人化。
其次,波兹曼认为电视对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由于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儿童在观看电视时缺乏深度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此外,电视还削弱了儿童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因为电视图像的直观性减少了儿童对文字和语言的依赖。
此外,波兹曼还指出电视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的干扰。
在传统社会中,儿童通过与同龄人的互动和家庭的教育来学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然而,电视取代了这些传统的社会化渠道,使得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实际的人际交往经验。
这导致了儿童对社会规范的忽视和价值观的混乱。
最后,我认为《童年的消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警示:在当今电视和互联网普及的时代,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媒体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引导儿童合理使用媒体,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筛选能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有益的成长环境。
总之,《童年的消逝》是一本发人深省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了童年消逝的问题以及电视时代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
这使我更加关注儿童的成长环境和媒体使用,并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
《童年的消逝》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男孩从
童年到成年的成长历程。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绘男孩在童年时的
天真无邪和成年后的成熟稳重,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童年的消逝。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和童年的宝贵。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那时我们无忧无虑,充满好奇和幻想,对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长大,
面对生活的压力和责任,童年的那份纯真和快乐渐渐消逝。
小说中的男孩也经历了这样的变化,他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孩
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的男人。
在这个过程中,他失去了童年的快乐,但同时也获得了成长和成熟。
这让我深思,我们是否可以在成长的
过程中保留一份童真和快乐呢?或者说,我们是否应该更珍惜童年
的时光,不让它轻易消逝呢?
通过阅读《童年的消逝》,我意识到了童年的珍贵和时间的宝贵。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不论是童年还是成年,都要活在当下,
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和美好。
同时,也要学会成长和承担责任,让
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童年的时光,不让它轻易消逝,同时也要学会成长和承担责任,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这样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远,更稳健。
童年的消逝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10级社工班肖娅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个阶段,回想起童年,大家都会想到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和那些童言无忌,天马行空的想法,还有那些快乐美好的年华,它们勾起了我们无尽的思念和回忆。
读完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我感慨万分。
在此之前,我本能的认为童年是与生俱来的,是天经地义的,从来没有思考过童年的概念,童年是怎么产生的,更用说消逝了。
从书中我了解到作者认为印刷术发明之前,西方世界并没有“童年”的概念。
因为整个中世纪,西方文化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古希腊传统文化失落后,人们普遍缺少读写能力,成人和没有达到成人年龄的人(例如儿童)没有智力水平上的差异,两者的趋同导致“童年”概念没有存在的必要。
“童年”这个概念的出现是在印刷术产生之后,只有通过学习和经验的累积,儿童才能成长为成人。
这些学习包括知识以及成人社会的秩序,之所以要求他们在这个特殊阶段必须学习这些内容,是因为印刷术产生后,社会要求人们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正常融入社会媒介环境,维持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
但是,由于这些能力不是天生的,所以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
于是,童年才有了其产生意义。
但是,身处童年可以享受成人没有的某些特权,例如:受教育的权利。
与此同时,“童年”这个概念的产生就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人需要学习,这是童年的关键所在。
作者在书中的中心要义是分析当代社会如何通过如下三个概念来区别儿童与成人之间的界限。
第一,生理上是否发育完全(例如:儿童时期生理上发育不完全)。
第二,身体是否能完全服从于理性思维的支配。
第三,对于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是否具有分析能力,上面的总总都是区别成人和儿童的。
印刷术创造的阅读时代在被以电报为开端的电子时代替代后,形势发生了根本改变。
电子信息越来越密集,传播的越来越快。
电视产生后,人们可以迅速得知世界各地发生的事件各种事情。
而且,由于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需要大量的信息,永不重复花样翻新的信息,于是电视将成人世界的各种,以往儿童不知晓的秘密作为传播内容,将儿童原本需要通过学习分阶段知道的事情,一股脑展现在所有儿童的面前。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童年的消逝》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籍。
通过作者生动的描述和细腻的描写,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童年时的点点滴滴,也感受到了时间的飞逝和童年的消逝。
书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小孩子。
他们在书中展示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其中包括了与朋友们一起玩耍、探索新奇事物、追逐梦想等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美好的时光逐渐消失了。
在书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童年的美好与快乐。
他们用纯真的眼神看待世界,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活力和无限可能。
然而,随着成长的步伐,他们逐渐离开了这个纯真的世界,进入了一个充满挑战和责任的成人社会。
在书中,作者还描绘了童年的消逝。
时间的流逝让他们逐渐失去了童年的纯真和无忧无虑。
他们开始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压力,渐渐远离了童年的快乐和自由。
他们不再是那个无拘无束的孩子,而是一个需要面对现实和成长的成年人。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童年的消逝。
童年是一个美好的时光,充满了快乐和无限可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长大,童年的美好也逐渐消失。
我们开始面对更多的责任和挑战,逐渐远离了那个无忧无虑的时光。
但是,尽管童年的消逝令人感叹,我们也不能停留在过去。
成长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和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童年的美好中汲取力量,保持一颗童心,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童年的消逝》是一本让人思考的书籍。
它提醒我们珍惜童年的时光,同时也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成长和改变。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时间的宝贵和童年的可贵。
我希望自己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持一颗童心,用童年的美好来指引我的人生。
关于童年的消逝读后感(通用13篇)
关于童年的消逝读后感(通用13篇)关于童年的消逝篇1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劣等面目,这是令人痛心和尴尬的,而且尤其可悲。
——尼尔·波兹曼最近看了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这本书,对于家里有人在教师岗位工作的我来说,这本书确实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这本书讲述了有关"童年"的历史,包括"童年"的产生、发展以及日益走向消逝的整个过程。
而这一过程是伴随着人类传播方式的变迁而完成的,信息与媒介与"童年"的起止相伴始终,文字、印刷、电视等都在"童年"的变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我获得的最大的收获就是,童年居然是人造的,而不是天然形成的。
这里,在本书的最后一章里提到过,童年作为社会结构的想法在中世纪并不存在。
它是在16世纪才产生的,而现在正在日益消逝。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我们可以了解到,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儿童已经变了模样。
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思维也在慢慢变化。
他们不再在空余的时候玩扔石子、捉迷藏等游戏,更多的是拿起手机玩消消乐和斗地主;也不再在查找资料的时候拿起手中实实在在的书本进行翻阅,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电子软件。
经常,我们可以在新闻里看到"小学生化妆比赛"、"小学生追星阵营"等等关于现在儿童的"日常"活动。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所谓的童年渐渐消失?尼尔·波兹曼在这本书里,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有力的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且颇具独创的论题:即?在各种媒体(尤指电视)的猛烈冲击下,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等转变为娱乐,导致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在逐渐退化,童年在提前消逝。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
《童年的消逝》是一本深情的回忆录,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刻地描述了童年的美好和消逝。
在书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
描绘了自己在童年时期的点点滴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梦
幻和快乐的时光里。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童年的消逝。
童年
是一个充满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期,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梦想的
时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不知不觉地长大了,童年的美好
也逐渐消逝在岁月的长河中。
作者在书中描述的种种场景和情感,
让我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童年的美好时光已经远去,只留下了一
抹淡淡的怀念和回忆。
通过这本书,我也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每一个当下,因为时间
不会停留,童年的美好也不会永远存在。
我们要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让时间的流逝成为遗憾。
同时,也要给自己的孩子一个美
好的童年,让他们能够在快乐和幸福中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
总的来说,《童年的消逝》是一本充满温情和回忆的书,让人
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和消逝。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也更加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快乐和幸福中度过自己的童年,也能够给予他人一个美好的回忆。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童年划过指尖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童年划过指尖《童年的消逝》读后感:童年划过指尖(通用10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童年的消逝》读后感:童年划过指尖(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童年划过指尖 1《童年的消逝》也许称为童年与印刷更为贴切,书名只是一个噱头,更讽刺点说,作者何尝不是娱乐时代的一员,娱乐精神丝毫不亚于旁人。
童年是一个人最接近自然状态的阶段,说人生来是一张白纸,似乎也不太恰当,姑且说几近白纸的状态,但人毕竟是有立体视觉,可以感知世界的,也包括其他的触觉、听觉、嗅觉等。
现代社会一方面寄希望于儿童多学知识,认识世界,一方面又有很多人倡导解放孩子天性,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我们既想要压抑和升华,又渴望洒脱和浪漫主义情怀,就像我们想要告诉发展经济,又寄希望于不破坏环境,这甚至都是可笑的。
作者并不是极力反对电子时代的发展,只是给人们提醒一下,让我们对电子时代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作者很缅怀印刷时代,这是表达怀念的一种方法,即通过对比。
电视的信息,是呈现给每个人的,并没有对信息进行分类和分级,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可以接触到各种信息,这也加速了他们童年的消逝。
在以画像和影像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显得愈发重要。
萧伯纳曾说过,“一切职业都是针对外行的阴谋”,甚至我会极端地认为法森的`主张是有一定意义的,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既然我们终将踏入成人的行列,何不根据每个孩子的进度来决定是快进还是倒带呢?提到步入成人行列未尝是坏事,但正确的引导至关重要。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童年划过指尖 2本书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主要表述“童年”这个概念的起源;具体地说,就是童年起初不需要存在,而后却发展成不可避免的存在,它们各自的传播条件是什么。
而第二部分作者则将我们置身于现代时空,企图揭示从谷登堡(Gutenberg)的印刷世界转换到塞缪尔?莫尔斯(Samuel Morse)的'电报密码世界,这个过程使童年作为一个社会结构已经难以为继,并且实际上已经没有意义。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
《童年的消逝》是一本让人深感触动的书籍。
在这本书中,作
者通过细腻的文字和生动的描述,描绘了一个童年的故事,让人仿
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书中描述了童年的天真无邪、充满好奇和幻想的时光,以及随
着成长而逐渐消逝的童真和纯真。
这让我不禁感慨,时间过得真快,童年的美好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失去了
很多东西。
在书中,作者还描述了童年的种种美好回忆,比如和朋友们一
起玩耍、家人的关爱和呵护,以及那些简单而快乐的时光。
这让我
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同时,书中也透露出了一些对成长和未来的不安和迷茫。
在成
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很多选择和挑战,有时候会感到无助和困惑。
但是,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总的来说,读完《童年的消逝》让我感慨万分,也让我更加珍
惜眼前的一切。
童年的美好时光虽然已经消逝,但是我们可以用心
去感受每一个当下,让生活充满美好和希望。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成长的道路上保留一颗童心,不忘初心,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童年的消逝阅读笔记
童年的消逝阅读笔记1.书籍信息书名:《童年的消逝》(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作者:尼尔·波斯特曼(Neil Postman)出版时间:1982年2.书籍概述《童年的消逝》是尼尔·波斯特曼的一部著作,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童年的变化与消失。
作者通过对历史、文化和媒体的分析,提出了现代社会对待儿童和童年的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3.阅读笔记3.1儿童与成人世界的界限模糊在过去,儿童与成人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儿童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世界和文化。
然而,现代社会中,儿童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开始过早地接触和模仿成人世界的行为和价值观。
3.2媒体对童年的影响波斯特曼指出,媒体在塑造现代童年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电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媒体形式改变了儿童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他们更多地暴露在成人世界的信息和观点中。
3.3教育系统的转变波斯特曼认为,现代教育系统也对童年的消失负有一定责任。
传统的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而现代教育则更加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结果。
3.4儿童与广告的关系广告对儿童的影响不可忽视。
广告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塑造了儿童的消费意识和价值观,使他们更加追求物质享受和表面形象。
3.5社会对待儿童的态度在过去,儿童被视为需要被保护和尊重的群体。
然而,现代社会中,儿童被视为消费者和市场的一部分,他们的需求和权益常常被忽视或低估。
3.6童年的重要性和挑战波斯特曼强调了童年的重要性,他认为儿童需要有自己独立的世界和时间,以发展其独特的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他也提出了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平衡儿童的成长需求与现实社会的压力。
4.总结《童年的消逝》通过对现代社会中童年的消失进行深入分析,引发了人们对待儿童和童年的关注和思考。
作者指出媒体、教育系统、广告和社会态度等因素对童年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呼吁社会关注并重视儿童的需求和权益。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童年的消逝读后感1《童年的消逝》的作者尼尔波兹曼生前在纽约大学执教,他首创了传媒生态学专业,终身致力于传媒批评与后现代工业社会批判。
这本书的新颖之处在于从童年的视角来探讨传播方式的变迁及社会后果。
简单而言,尼尔认为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引进童年的概念,而后现代工业社会中的电子媒介的横行正在反向摧毁人类的童年。
本书的书名立马就吸引住我先,一直以为“童年”这个名词如太阳东升西落般不具探讨性的.,看了上篇“童年的发明”后,才发现,对童年的关注早在古希腊就已出现;印刷术诞生后,尤其在文艺复兴时期,关于童年的探讨热烈不绝。
童年的消逝,严格来说应该是童年概念的消逝,童年本质上是个时段概念,与生命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但正如“天赋自由人权”等名词,童年并非一个排他性的独立概念。
技术的发展、教育的程度、社会观念、制度与法制的建设直接影响着童年的长度与内容丰富性。
在印刷术发明前,文化与知识的传播以口口相传为主,古人了解与传播知识、文化的途径是一元的,在这样的社会化环境中,儿童没有自己独立的成长方式和生活特征,他们仅被视为“未成型的成人”。
口播的传播方式还制造了一个严重的人文后果,即成人毫无区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意识,以致尼尔言“没有高度发展的羞耻心,童年便不可能存在”。
看完本书的上篇,有两点感想。
一是“知识沟”的概念,它划分的不仅是人类的年龄阶段,更是社会等级的落差,后者与本书无关而被忽略,但其严重性是今天的传媒研究者所无法跨过的问题。
媒体市场化在给我们带来传媒生态变革、消极自由滋长的同时,却也增大了知识沟的裂痕:中西部新闻源分配严重不均,困难群体被排挤在传媒视野之外、或是以异化的方式被呈现,社会各阶层接触信息的途径、成本、几率和质量严重不平衡——这些因素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强化“大者恒大,小者恒小”的发展规律。
我虽不赞成新左派视商业化和消费文化倾向为敌,但我极力赞成在商业利润和社会责任之间必须有个合理的制横。
童年的消逝阅读笔记
童年的消逝阅读笔记摘要:一、童年消逝的概念1.童年的定义2.童年消逝的现象二、童年消逝的原因1.社会发展的影响2.信息化与科技革命3.家庭教育的变化三、童年消逝带来的影响1.对个体成长的挑战2.社会问题的产生3.教育理念的变革四、如何应对童年消逝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社会政策的调整3.教育体制的创新正文:童年的消逝阅读笔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童年这个概念正在逐渐消逝。
童年消逝的现象在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它对个体成长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童年消逝的概念、原因、影响及应对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确童年的定义。
童年通常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尚未完全成熟,需要依赖家长、老师和社会的阶段。
然而,随着个体成长速度的加快和社会的变迁,童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很多孩子在很小的年纪就承担起了成人的责任,表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成熟。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童年的消逝呢?首先,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关键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迫面对这些压力,不得不提前成熟。
其次,信息化与科技革命的推动也加速了童年的消逝。
网络和科技产品让孩子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变得更加丰富,导致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成熟速度加快。
最后,家庭教育的变化也是童年消逝的重要原因。
现代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家长们开始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这使得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信息,从而加速了他们的成熟。
童年的消逝给个体成长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个体面临更大的成长挑战。
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要面对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压力,这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其次,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
童年的消逝意味着犯罪年龄的降低,很多青少年在很小的年纪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此外,童年消逝还导致了教育理念的变革。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
《童年的消逝》是一本让人感慨万分的书籍。
作者用细腻的文字描绘了童年的美好和消逝,让人不禁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
在书中,作者描述了童年的快乐和天真无邪,以及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消逝的童年记忆。
这些记忆或许是一次无忧无虑的游戏,或许是一段深刻的友谊,或许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
然而,随着成长,这些美好的记忆渐渐模糊,最终消逝在岁月的长河中。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和童年的宝贵。
童年是无价的,它是我们成长的基石,是我们心灵的乐园。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童年的美好渐渐消逝,留下的只是一丝丝淡淡的怀念和遗憾。
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我们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但可以用心去体会每一个当下,用心去珍惜每一段美好的记忆。
童年的消逝是无法挽回的,但我们可以在心中永远怀抱着那份纯真和快乐。
读完《童年的消逝》,我更加明白了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
要学会接受时间的变迁,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学会用心去感受生
活的美好。
童年的消逝是无法挽回的,但我们可以在成长的过程中,保留一颗童心,让美好的记忆永远留在心中。
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
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篇一: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电子媒介的发展与童年的消逝——《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摘要:现代科技在短短的几百年间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然而,在人们安享它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它也正在威胁着人类,特别是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特别是包括电子媒介在内的现代科技,严重侵蚀着儿童本该单纯的思想和生活。
当儿童被成人所主导的电子媒体淹没时,童年也在悄然消逝。
关键词:童年电子媒介娱乐节目作者其人尼尔?波兹曼(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
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
直到2003年,他一直是文化传播系的系主任。
2003年10月,波兹曼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
波兹曼出版过20余部著作。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教学:一种颠覆性的活动》(合作者:查尔斯?韦恩加特纳)、《教学:一种保存性的活动》、《诚心诚意的反对》、《疯狂的谈话,愚蠢的谈话》、《如何看电视》、《建造通向18世纪的桥梁:过去怎样改变未来》。
其中《娱乐至死》和《童年消逝》已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
总述童年存在的意义,不只是在于它作为生命的一个自然生长阶段的意义,而更1重要的是它作为一个人的生命完整存在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意义。
童年之所以对整个人类而言具有极大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与自然生理年龄无关,最主要的在于其纯真烂漫的天性,在于儿童具有无限的想象力。
在儿童的天地中,蕴藏着一种了解、征服世界的原始力量和无畏冲动。
但是,当童年的想象力、好奇心和社会情感被电子煤体所左右、遏制、淹没时,人类的进步也很令人担忧。
童年概念的出现“童年”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和心理条件,大约在16世纪随着印刷术的发明而产生:希腊人“预示”了童年这个概念;罗马人借用希腊人的教育思想,发展出超越希腊思想的童年意识;16世纪,印刷术出现。
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
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篇1童年,是每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它是我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我们精神上的寄托。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童年的形态也在不断变化,童年记忆中的事物也在逐渐消失。
这就是《童年的消逝》这本书所要探讨的主题。
书中,作者认为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童年的消逝。
科技的发展让孩子们更加早地接触到了电子设备,而这些设备让孩子们与同龄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但是,这些科技设备也剥夺了孩子们自由玩耍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失去了童年时期的纯真和快乐。
此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让孩子们失去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单调和枯燥。
书中还提到了一些童年记忆中的事物,比如纸飞机、弹珠、卡片等。
这些物品承载着孩子们的快乐和回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在逐渐消失。
作者认为,这些物品的消失代表着童年的消逝,因为它们代表着童年时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童年消逝的担忧和忧虑。
我也曾经有过童年的美好时光,那些时光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童年的记忆变得越来越模糊,童年的感觉也越来越远。
这让我感到非常遗憾和失落。
总的来说,《童年的消逝》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童年对于一个人的生命的重要性。
童年是一个人最纯真、最快乐的时期,它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童年时光,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精彩和有意义。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和支持孩子们的童年成长,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时光。
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篇2童年,是每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童年逐渐消逝,被生活的重担所取代。
当我读完《童年消逝》这本书后,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作者通过描述不同年代的孩子的生活,揭示了童年消逝的真相。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
《童年的消逝》媒介批评 读书笔记
《童年的消逝》媒介批评读书笔记作者:[你的名字]日期:[日期]一、简介《童年的消逝》是一部由[作者名]所著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感人至深的叙事风格而著称。
本书以回忆童年为主线,借助作者的独特视角,深刻探讨了时间的流逝、成长的痛苦以及童年美好瞬间的消失。
二、情感表达本书通过作者对童年时光的真挚回忆,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每一篇章节都以生动的描写、细腻的情感表达,勾勒出童年时那些纯真而又稍纵即逝的瞬间。
作者通过对小时候的友谊、梦想和憧憬的描绘,使读者深陷于对童年的怀念之中。
三、主题和思想深度《童年的消逝》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成长的故事,更是对时间流逝、青涩岁月的沉思。
书中透露出一种对童年时光的珍视,以及对成年后的思考和反思。
作者通过对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描绘,展现了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使读者对人生的轨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四、文学风格和语言运用作者的文学风格独具匠心,语言简练而充满力量。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叙述手法,作者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情感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能够亲身体验童年时光的种种情感和场景。
作者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为读者勾画出了一个深具感染力的文学画卷。
五、社会批评本书通过对社会环境、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描绘,暗示了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对于一些教育、成长的议题,书中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引发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
这种社会批评使得本书超越了单纯的个人回忆,具有一定的社会关怀性质。
结语总体而言,《童年的消逝》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深刻的主题探讨、精湛的文学技巧,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目光。
作者通过对童年时光的细腻描绘,唤起了读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引发了对成长和时间的思考。
这部作品在文学艺术和社会思考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价值,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和思考的佳作。
童年的消逝幼儿园老师读后感
《童年的消逝》幼儿园老师读后感一《童年的消逝》这本书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我对幼儿教育和童年意义的深刻反思之钟。
书中提到,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快速且广泛的环境下,童年正在逐渐失去其应有的纯真和独特性。
作为幼儿园老师,我在日常工作中目睹了孩子们过早接触成人世界内容的现象。
电视、网络,各种信息无孔不入。
孩子们本应在这个阶段通过游戏、儿歌、简单的故事来构建他们对世界的初步认知,可现在,他们口中时常蹦出一些复杂甚至不符合他们年龄的话语。
这让我感到忧虑,因为童年的消逝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一个缓冲地带,一个可以在保护下慢慢成长、逐渐理解复杂世界的时期。
我们在幼儿园里努力营造一个适宜孩子成长的小世界,色彩斑斓的教室、柔软的玩具、充满童趣的课程,都是为了守护他们的童年。
但当他们走出幼儿园,外界的冲击又会扑面而来。
我们需要和家长更紧密地合作,引导家长控制孩子接触信息的渠道和内容,让童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依然能有一方净土。
《童年的消逝》幼儿园老师读后感二读完《童年的消逝》,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幼儿园教育事业有了全新的视角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作者对于童年消逝的论述,让我意识到如今的社会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巨大影响。
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传播变得轻而易举,幼儿不再像过去那样,在相对封闭和单纯的环境中成长。
我看到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对电子设备的熟悉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这种现象一方面显示了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也在侵蚀着他们本应充满幻想和童真的世界。
童年是一个充满神秘和好奇的旅程,幼儿园应该是这个旅程的起点站。
我们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知识和照顾生活,更重要的是成为守护童年的卫士。
我们要通过设计富有创意的活动,如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激发孩子们天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童年独有的乐趣。
同时,要教育孩子们辨别信息的好坏,为他们建立起一道心理防线,抵御不良信息对童年的侵蚀。
《童年的消逝》幼儿园老师读后感三《童年的消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幼儿园教育领域前行道路上的一些黑暗角落,促使我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在《童年的消逝》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和观察来描述了一个人从儿童到成人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他以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描绘出了那些曾经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却又渐行渐远的美好时光。
第一章:记忆与回顾在此章节中,作者首先讲述了对于儿时记忆如何影响我们成长和塑造个性。
他提醒读者要珍惜每一个片段,并且不断地反思自己是如何从纯真走向复杂、从单纯走向理智。
第二章:游戏与玩耍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了孩子们喜欢进行各种游戏活动背后隐藏着什么样深层次意义。
作者认为,在玩耍过程中培养起来创造力、社交能力等重要品质将会伴随我们整个人生旅程。
第三章:学校与教育该篇幅详尽地阐明了学校及其教育体系对于孩子们心灵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提出了一些对于教育改革的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需求。
第四章:家庭与亲情在这个部分中,作者强调了家庭和亲人之间相处方式对儿童成长所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
他呼吁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支持、理解和鼓励,并且创造一个温暖而稳定的环境来培养他们健全发展。
第五章:社会与责任最后一节讨论了当我们逐渐融入社会时需要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
通过描述自己从无知少年到独立思考者过程中遇到种种挑战及困惑,作者希望读者能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义务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相关文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 未成年人保护法 - 法律规范着国家如何保障未成年人权益并维护其身心健康;2. 教育法 - 立法机构制定此项法案旨在确保公民接受平等、全面的教育;3. 家庭法 - 该领域涉及到家庭关系和亲属之间权益保护以及解决纠纷的相关法律规定。
【最新】童年的消逝读后感(一)
【最新】童年的消逝读后感(一)我看的实际上是这样的两本合订在一起的.现在单说>这本书.作者有说, 听者和读者不仅没有对这个观点表示任何异议,而且急不可耐的从自身经验中为我提供经验.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正在迅速模糊,这个观察对于关注它的人平淡无奇;对于不关注它的人,也不可置否.不甚为人知晓的是,首先童年从哪里来.至于为什么童年会消逝,就更鲜为人知了.作者首先分析了童年的起源.其实童年的诞生并不是很久远的事情.在久远的古代,童年并不作为一个概念.作者说没有高度发展的羞耻心,童年就不可能存在 . 中世纪的孩子身处在一个以语言沟通的世界.生活在跟成人一样的社会范围,没有分离机构加以限制.他们有机会接触该文化中几乎一切的行为方式.无论从哪一方面看,一个7岁的男性都是一个男人,除了不会做爱,不会发动战争.童年的诞生在印刷术之后.印刷术通过文字而不是语言来描述这个世界.从而定义了新的成人.因为成人是具有阅读能力的人,那么在7岁到成人之间就形成了另外的一个年龄层,就是童年.之后的童年这个概念被作为一个名词和正真被承认.文字和信息传播的方式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就像印刷术产生了童年的概念一样.新的媒体,从电报到电视到电脑,童年的概念正在消逝.电视和电脑通过声音和图像来传递信息.一个人可以在7岁之前或者更早掌握语言,所以,之前通过文字来隔绝成人和儿童的墙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成人化的儿童或者是儿童化的成人.大多数电视节目和电脑网页面向所有的人,特别是电视广告,必须要弱智到儿童也能够懂.电视和网络让以往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秘密一览无余,性,暴力和成人世界充满的无能,竞争,担忧和混乱.政治的无能和腐化肯能让他们在童年时候就具备了成年人的态度,从愤世嫉俗到漠不关心.更为可怕的是电视和网络导致了儿童化的成人. 几乎跟成年相关的所有特征都是由于一个完全识字的文化要求和产生的,或是由此引申出来的各种要求:自制能力,对延迟的满足感的容忍度,具备抽象/有序思维这样高一级的能力,关注历史的延续和未来的能力,高度评价说理和等级秩序的能力. 电视文化改变了这些东西,所以造就了儿童化的成人.电视通过图像来表现世界,显而易见.每秒24帧,没有思考的时间.节目一个接一个却没有连续性,电视里面只存在目前.简单的说,电视文化把人看成白痴来教导.儿童和成人的价值风格正在融合为一体.当然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犯罪率的上升,性活动以及对于金钱和社会的看法.这本书的最后并没有给出实质的解决的办法.电视和电脑文化带来的很多问题在现在的很多事情中都有反映:儿童化的成人和成人化的儿童,疯狂的90后,童年游戏的消失,还有众多80后对于童年的怀念.我觉得,对于童年的消失确实是个很无奈的问题.这本书毕竟是个比较悲观的预言.倘若确实如此,也许也非坏事.这本书留给我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怎样去面对无奈的童年的消逝?就是其中的一个.。
读书笔记“童年的消逝”
读书笔记“童年的消逝”《童年的消逝》由美国作家波兹曼所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光看书名直觉上会认为它是一部叙事小说,但是它却是一部教育性的著作,此书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童年”的历史,阐述的“童年”的产生、发展和日益走向消逝的过程。
灰黄色的封面,一个眼神中饱含失望、无措的小女孩静静地凝视着我;或许还残存一丝眷念的期待。
这是对童年的眷恋与期待,这是对社会科技发展给童年带来变化的无措与失望。
童年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将儿童与成人分离。
本书便是提供了这种现象何以发生的理论,因此,本书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表述“童年”这个概念的起源;具体地说,就是童年起初不需要存在,而后却发展成不可避免的存在。
第二部分将我们置身于现代时空,企图揭示从谷登堡(Gutenberg)的印刷世界转换到塞缪尔•莫尔斯(Samuel Morse)的电报密码世界,这个过程使童年作为一个社会结构已经难以为继,并且实际上已经没有意义。
所以说,技术不应该是,也不是脱离社会的轨道独立发生作用的。
由第一部分内容可知,作者尼尔•波兹曼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童年的,他认为童年是“一种社会产物”,而非生物需要,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水平的提高而被发现的,儿童与成人世界分离的结果。
在印刷术出现之前,童年时不复存在的,因为那时候社会交往主要是靠口头文化,而不是识字能力。
文化秘密不复存在:“在儿童面前,成人百无禁忌:粗俗的语言,淫秽的行为和场面;儿童无所不听,无所不见。
”因此,中世纪是一个没有羞耻概念的时期。
作者认为“没有高度发展的羞耻心,童年便不可能存在。
”印刷术改变了这一切。
随印刷术兴起的,是书面文化的流传。
识字的成人由此获得大量知识和信息,但同时造成了儿童与成人世界的分离。
识字能力越受重视,这种分离就越明显,越彻底。
因为识字需要学习。
儿童必须入学,才能吸收知识,掌握由印刷术所开启、文艺复兴所创造出来的活跃的个性意识,有逻辑、有次序以至高度抽象的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篇一: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电子媒介的发展与童年的消逝——《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摘要:现代科技在短短的几百年间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然而,在人们安享它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它也正在威胁着人类,特别是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特别是包括电子媒介在内的现代科技,严重侵蚀着儿童本该单纯的思想和生活。
当儿童被成人所主导的电子媒体淹没时,童年也在悄然消逝。
关键词:童年电子媒介娱乐节目作者其人尼尔?波兹曼(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
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
直到2003年,他一直是文化传播系的系主任。
2003年10月,波兹曼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
波兹曼出版过20余部著作。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教学:一种颠覆性的活动》(合作者:查尔斯?韦恩加特纳)、《教学:一种保存性的活动》、《诚心诚意的反对》、《疯狂的谈话,愚蠢的谈话》、《如何看电视》、《建造通向18世纪的桥梁:过去怎样改变未来》。
其中《娱乐至死》和《童年消逝》已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
总述童年存在的意义,不只是在于它作为生命的一个自然生长阶段的意义,而更1重要的是它作为一个人的生命完整存在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意义。
童年之所以对整个人类而言具有极大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与自然生理年龄无关,最主要的在于其纯真烂漫的天性,在于儿童具有无限的想象力。
在儿童的天地中,蕴藏着一种了解、征服世界的原始力量和无畏冲动。
但是,当童年的想象力、好奇心和社会情感被电子煤体所左右、遏制、淹没时,人类的进步也很令人担忧。
童年概念的出现“童年”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和心理条件,大约在16世纪随着印刷术的发明而产生:希腊人“预示”了童年这个概念;罗马人借用希腊人的教育思想,发展出超越希腊思想的童年意识;16世纪,印刷术出现。
印刷文化给予个体以自我意识,使人以独特的个体来思索和谈话,而强化了的自我意识是导致童年开花结果的种子。
童年的概念是一种社会必需,需要通过识字、印刷排版和接受教育才能发展成为成人的概念。
总之,波兹曼认为,童年理念能否存在主要取决于当时社会的大众媒介形式。
他提出了两个相应的命题:印刷媒介有效地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相隔离,印刷术创造了成年人的新定义——成人是指有能力阅读的人。
相应的,儿童则指欠缺阅读能力的人。
儿童必须接受教育,才能成为成熟的成人,这就产生了关于儿童的概念。
其次,印刷术的发明起到了将成人与儿童隔离开来的作用,使儿童无法了解成人的、社会的秘密。
对于儿童来说,最大的秘密是性,其次是金钱、暴力、疾病、死亡、社会关系等等。
印刷术大大限制了儿童了解社会秘密的可能性。
当儿童渐渐长大,成人将按其发展阶段逐步透露这些秘密。
换言之,童年概念的出现是由于童年和成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成人掌握了大量儿童未曾知晓的信息和知识。
童年概念的消逝然而,随着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出现,使童年概念诞生的符号环境缓慢地、不易察觉地开始瓦解,因此,童年的概念再一次变得模糊不清。
与文字符号相比,图画、图像是认知上的退化。
电视要求观众必须在瞬间内理解画面意义而不是延后分析解码,这就要求观众去感觉,而非去思考。
电视提供了一种相当原始而有难以抗拒的选择,因为它取代了印刷文字的线性和序列逻辑的特征,也让精英话语权边缘化现象在某些场合发生。
每个人都有机会观看电视。
正是电视所具有的这种“没有分别的可接近性”,彻底腐蚀了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分界线。
电视不要求它的观众通过学习来掌握这种观看的技能,也不要求读者具备复杂的心智技能,这导致其结果就像心理学家说的那样:儿童难以成长为成熟的成人,而成人则开始儿童化。
2同时,波兹曼认为,电子媒介的传播速度飞快,使信息脱离时空,远远超出书写和印刷文字的传播能力,把受众带入一个同时性和瞬间性的世界;信息数量激增,使曾经被称作“羞耻”和“禁忌”的秘密被大量挖掘并一览无余地展现;信息形式突变,使传播信息强化了散漫,强化了呈现,强化了感性与审美,从而弱化了集中、弱化了提议、弱化了理性与思考。
3性、暴力、死亡等过去只属于成人世界的秘密逐渐迅速、平等地被揭穿,儿童在服装、饮食、游戏、想法、语言及礼仪方面与成人逐渐高度一致,因此,电视模糊了成人与儿童的界限。
随着2《从娱乐至死到童年的消逝——网络是否模糊了儿童与成年的界限》.[j]. 《新闻世界》.刘蕙.儿童犯罪、早孕、吸毒等比率的急速提高,因此,波兹曼疾呼:童年正在消逝——“童年的消逝,也正是因为儿童和成人共享了信息。
”4电视娱乐节目加速了童年的消逝然而,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童年与成人之间的界限又变得模糊了。
“童年”本应被看做是一种社会性的建构,而社会角色的形成是由于特定的信息环境的条件所决定的。
所以,儿童本应是一个不知道成人世界某些信息的群体。
但是,由于电视的外在形式和符号形式不具排他性,因而,儿童可以直接从电视上获取本该属于成人知晓的知识和内容,如成人暴力、道德无能、性秘密等。
而所有这些信息,通过电视的传播,已然成为了公开的秘密,成为了儿童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从而加速了儿童的社会化过程。
不论是《星光大道》、《非常6+1》,还是《中国达人秀》等真人秀节目,其中都不乏有儿童参与其中。
尽管透过电视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张稚气未脱的面庞,但由于节目制作者仅仅以保证收视率、吸引大众注意力、极力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刻意迎合观众猎奇心理,不惜一切代价包装儿童,使其舞姿热辣妩媚、装扮时尚性感、表达老道成熟。
而这一切都与受众的正常认知——儿童是天真、单纯的代表——产生了极强反差。
很明显,电视娱乐节目使儿童沦为了成人娱乐的对象。
而这一现象也将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
儿童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电视提供的未经任何分类的各种信息是儿童模仿的直接来源。
电视在儿童童年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电视传播的信息具有普遍性,并不区分受众年龄。
真人秀节目中儿童选手的频繁出现,使得儿童不再是坐在电视机前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他们积极地参与着信息的传播,对其他收看节目的儿童起着“榜样性”的带头作用。
6电视选秀节目带领儿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儿童可以被45《戴金花.现代童年的消逝及原因》.[j].《现代教育论丛》,2010,(2) 《从真人秀节目看童年的消逝》.[j].《青年记者》.陈沉.2011.4中塑造成多才多艺的人,也可以被贴上“神童”的标签。
一旦成名,会有更多的人认识他们,获得或许熟悉、或许陌生的人的赞许,以此满足儿童的虚荣心,甚至可以接拍广告、电视剧、电影,出席各种商业活动,提前告别童年生活,加入成人行列。
然而,儿童成长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的主要阶段。
一旦侵染上所处的社会文化氛围的不良影响,会使得使儿童对于人的价值的评判标准更加局限。
真人秀节目或者娱乐节目并不是要排斥儿童的参与,而应该确保正确的参与形式和评价标准,不应该以儿童的反差表演为标准。
越不符合儿童身份年龄的表演内容,越是能得到肯定和追捧这一标准应该被终止。
儿童不是可以任人娱乐的玩偶,儿童特有的童趣也不是娱乐工具,对孩子的尊重是成人的责任。
在娱乐化的信息时代中,我们呼唤童年的回归,童真的回归。
7【篇二: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什么是童年”,“童年是怎么产生的”和“童年是怎么逐步消逝”等问题,通过教育,阅读能力,家庭,羞耻心,媒介等方面来阐述童年的消逝。
本书中波兹曼认为,童年理念能否存在主要取决于当时社会的大众媒介形式,印刷媒介有效地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相隔离,由此发明了童年;以电视为中心的媒介环境模糊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界限,由此导致童年的消逝。
一、教育在希腊流传下来的塑像中,没有一尊是儿童的,在希腊浩瀚的文学作提及儿童的部分几乎没有。
由此可见,希腊人对儿童这个名词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就连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于杀害婴儿的行为都没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
但是,尽管这样,他们对教育的热心使得儿童这个角色具有了一点特殊色彩。
总的来说,希腊人为我们预示了“童年”这个概念。
而罗马人借用了希腊的教育思想,但他们发展出超越希腊思想的童年意识。
他们开始把成长中的孩子同羞耻的概念联系起来。
它提出性秘密。
但在中世纪,没有教育的观念,没有羞耻的观念,这些都导致了中世纪童年不存在。
当然,由于当时的生活条件,儿童的死亡率居高不下,这就让当时的很多成人不能对儿童投入过多的感情,所以在中世纪,童年的概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二、阅读能力在印刷时代,为了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宣传出去,许许多多的人需要有读写能力,因此,未成年人必须通过学习识字、进入印刷排版的世界,才能变成成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必须接受。
因此,欧洲文明重新创造了学校,从而使童年的概念也变成社会必需的了。
正如书中所说“印刷创造了一个新的成年定义,即成年人是指有阅读能力的人;相对地便有了一个新的童年定义,即童年是指没有阅读能力的人”。
童年是以学习阅读开始的,确实,孩子这个词经常被用来描述那些不能阅读的成人,包括智力上被认为孩子气的成人。
然而电视等媒介出现后,虽然人们在电视上听的到语言,虽然语言有时也确实重要,但是图画在主宰观众的意识,传播才是最关键的意思。
用一句最简单的话说,就是人们是在看电视。
人们不阅读电视,也大会去听电视。
三、家庭随着童年的形态变得具体起来以后,现代家庭的形式也渐渐开始成形。
家长的期望和责任变得越来越重大,而且含义也越累越丰富,因为父母演变成监护人、看管者、保护者、养育者、惩罚者、品德和品位的仲裁者。
儿童之所以会对自己的家长言听必从(或许有时会小小叛逆一下),是因为他们对成年人有一种好奇和崇拜。
儿童之所以好奇,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将要知道的东西;成人之所以会被崇拜,主要是因为他们是知识的主要来源。
但是电视等媒介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微妙的平衡。
电子媒体肆无忌惮地揭示一切文化秘密,它已经对成人权威和儿童的好奇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四、羞耻心早在罗马时代,古罗马的修辞学家昆体良就写过一篇出色的探讨教育的文章,他谴责同辈们在罗马贵族儿童面前所表现的无耻行为。
同时,他还说,羞耻的概念部分在于相信有秘密存在。
所以当时,尤其是性秘密。
在中世纪,没有识字文化,没有教育观念,没有羞耻的观念。
在中世纪人的心目中,玩弄儿童的生殖器官是一种广泛传播的传统,但是,在今天,这种传统可以让你做30年牢。
在人类文明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羞耻心。
但是,印刷强化了人们对头脑和身体的二元论的看法,从而助长了对身体的蔑视。
印刷赋予了我们的是脱离躯壳的头脑,但是却留下了一个我们该如何控制身体的其余部分的问题。
羞耻心正是这种控制得以实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