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研究

合集下载

生态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是一种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规划理念。

它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工作和休闲条件。

生态城市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在城市规划中,我们要考虑到土地利用、建筑设计、交通规划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损害。

在土地利用方面,我们要合理规划绿地,保留自然植被和湿地,以提供给城市居民绿色空间,保护生态环境,并为城市降温、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供帮助。

在建筑设计方面,我们要提倡节能和环保的设计理念,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和碳排放。

在交通规划方面,我们要倡导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和交通安全。

生态城市规划还要注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以人为本,提供高质量的居住、工作和休闲条件,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居住方面,我们要注重社区规划,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促进社区互动和社会凝聚力。

在工作方面,我们要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在休闲方面,我们要规划公园和娱乐设施,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增加居民的文化娱乐选择。

此外,生态城市规划还需要注重城市治理。

我们要建立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合作,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民参与的多元治理模式。

我们要加强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同时,我们要加强城市创新和智慧城市建设,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生态城市规划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城市规划理念。

它通过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城市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

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功能合理、生态保持、经济繁荣、社区和谐的城市环境。

而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首先,生态学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大量的生物、空气、水和土壤等。

这些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它们对城市环境的质量有着深刻的影响。

生态学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全面地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运作规律,以便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和设计。

其次,生态学可以指导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发展。

可持续性发展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求我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持生态平衡。

生态学可以为城市规划者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他们在城市规划中遵循可持续性原则,促进城市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生态学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实践支持。

城市规划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

而生态学可以通过实验研究和实地调查等方式,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实践支持。

例如,生态学家可以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等问题的调查研究,为城市规划者提供专业建议,提高城市规划的实效性。

第四,生态学可以启示城市规划的创新思维。

生态学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学科,其思维方式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

城市规划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城市规划者具有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生态学的思维方式可以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参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最后,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的结合,也为我们提供了极具前瞻性的城市设计思路。

现代城市发展需要我们关注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社会公正等方面,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城市规划的理念。

借鉴生态学的思维方式,以“生态城市”为设计目标,规划出更加生态、可持续的城市,不仅能够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还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

总之,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好地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运作规律,指导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实践支持,启示城市规划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前瞻性的城市设计思路。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9篇论文预读: 摘要:第一篇:生态城市建设的条件分析1白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分析1.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等条件便利白城市处于吉林省、内蒙古、黑龙江省等三省交汇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白城市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组成的便捷的交通体系.长春到白城现在长春到白城大约需要四个半小时,长春到白城建设高速铁路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这条铁路建设完成以后,两地的通行时间最多只需要八九十分钟,白城还将成为继长春之后,成为省内第一个有绕城高速公路的地级市.铁路方面,境内有四平至齐齐哈尔、长春至白城、通辽至让湖路、白城至阿尔山四条铁路纵贯全市.航空方面,白城长安机场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国内支线机场,是吉林省“一主四辅”机场建设格局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处于白城市洮北区洮河镇刁家屯境内.此外,这里还有吉林省最大内河港口,是吉林省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直接贸易的唯一水上渠道.自大安港上航可以通到嫩江港,下航可以到达哈尔滨、佳木斯,直到俄罗斯五个开放的港口,进入日本海.大安港现在已经是我省与世界相连的水上桥梁,被誉为黄金水道.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为白城市的生态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对外沟通条件.1.2白城市的资源丰富,建设条件较好白城市的资源比较丰富.白城市的自然资源中煤炭储量比较多.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白城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能源保障.白城市还拥有广阔的草原,白城市处于科尔沁草原的东部,草原面积广阔,给白城市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白城市通过发展畜牧业来促进农村的经济,增加农村地区的人民收入,使城市、乡村收入差距进一步减小.除此之外,白城市的旅游资源也特别的丰富.白城市不仅拥有向海、莫莫格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拥有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鸟类种类都很丰富,该地区内的几个自然保护区都是东亚候鸟迁徙路上的主要的停留地.向海自然保护区内形成了“沙丘榆林、蒲草苇荡、湖泊水域、羊草草原”等四大独特的生态景观.莫莫格自然保护区主要为江河水域、苔草小叶章湿地、芦苇沼泽、碱蓬草甸等风景特别怡人.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以蒙古山杏林、芦苇沼泽等天然风光.白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促进了白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白城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2白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劣势分析2.1生态环境脆弱由于白城市是我国东部湿润区与西部的干旱区的过渡地带,也是生态系统从半湿润森林草原向半干旱草原和沙漠之间的过渡地带,又是全球有名的三大盐碱区之一.所以导致白城市的气候干旱且多大风.土地的沙化、盐碱化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土地退化的现象十分的严重,加之近年来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沙化和盐碱化的程度在不断地加深,面积不断扩大.草原退化、草质下降等问题也不断地加深,草原的面积逐年减少,草原“三化”的问题比较严重草功能明显下降.湿地面积萎缩,环境质量下降,由于人们的盲目开发使大面积湿地干涸,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由于湿地减少,蓄水和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加上人类对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工业“三废”的排放,导致湿地的环境质量不断下降.2.2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城市建设的资金不足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及其长久的工程,需要建设的城乡基础设施比较多,所以,要有雄厚的资金的支持.虽然,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白城市的经济也有所发展,但发展的速度是十分缓慢的.白城市的基础设施现在还处于极不完善的状态,城市周围的道路基本上以土路为主,城市的排水系统也极其不完善,交通状况十分比较混乱.而且城市内相当数量的平房得不到改造,大部分人民的居住环境比较差.要完善白城市的基础设施所要消耗的资金量十分巨大.但是白城市投资机制和筹资渠道不畅,民间的投资也十分的有限,利用外资也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其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支撑.这也就不能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2.3白城市的产业比例失调比较严重白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规模也比较小,而且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比较单一,经济的发展还主要依靠农业.而白城市的农业产业结构方面也处于十分不合理的状态,有待改善,加之农业的发展受自然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随着白城市土地沙化和盐碱化速度的加快,土地的质量也随之下降,优质土地逐渐减少,直接影响了白城市的经济增长.这就成为了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很大问题.2.4城市基础设施较差,建设难度大白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较差.各项服务设施都不健全,而且城市的排水系统极不完善,市区外围的道路多为土路,人流集中的地方无停车场,交通拥堵的现象十分的明显.市内一定数量的平房得不到改造,大部分旧城区的居住情况急待改进.一些分散的小工厂因为污水排放设施不健全,加之白城市的地下是砾石沙层,渗透性较强,工业废水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很严重.绿化条件较差,人均绿化面积明显不足,公共的活动空间受到严重的限制.。

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法探究

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法探究

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法探究绿色生态城市是以生态环保为主导,以人的需求和发展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

其总体规划和设计要以生态和资源保护、环境质量改善、低碳循环经济、人文建设等为目标,在规划设计中注重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和恢复,建设低碳、节能、环保的城市基础设施,并通过推广低碳、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如今,绿色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国际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趋势之一。

规划设计理念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体现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

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强调以下方面:1. 环保和生态系统保护:规划设计要注重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景观的保护和恢复,包括城市绿地的保护和建设、湿地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水资源的治理和管理等。

2. 低碳循环经济:规划设计要注重城市能源消耗的节制和低碳化,促进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广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等低碳技术和模式。

3.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要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的绿色建设,包括低碳交通、低排放建筑、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等方面。

4. 城市人文建设:规划设计要注重城市的人文建设和社会和谐,包括住房和社区规划、文化和旅游建设、医疗和教育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和设计,使城市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健康和舒适。

方法探究为了保证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质量和实施效果,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和措施,包括以下方面:1. 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的体系之上,包括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分区规划等不同级别的规划体系。

这些规划体系要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保护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研究。

2. 强化生态系统调控和管理:为了保证绿色生态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景观得到保护和恢复,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措施,包括生态红线划定、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保护区建设等。

3. 推广低碳、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广低碳、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态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愈发严重。

生态城市规划应运而生,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特点及其实施策略。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生态城市规划是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城市发展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核心内容包括:1. 可持续性: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确保城市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发展的能力。

2. 复合性:重视城市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促进土地利用、交通、能源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3. 参与性:鼓励公众参与规划及管理过程,增强社区的主人翁意识,推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协作。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特点生态城市规划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生态系统服务: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如清新空气、水源净化和碳吸收等,确保这些服务不会因城市发展而受到损害。

2. 低碳发展:推动低碳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减少城市碳排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经济转型。

3. 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建设中融合绿色空间、生态廊道和雨水管理系统,以提升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韧性。

4. 社会公正:关注社会公平,确保不同社会群体都能享有城市发展带来的利益,提高社会整合度。

三、生态城市规划的实施策略为实现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制定规范标准:建立生态城市规划的相关政策和标准,为各级城市提供指导,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综合土地利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优先发展混合用途和高密度的城市形态,减少对水土资源的耗费,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3. 绿色交通体系:提倡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建设高品质的步行和自行车道,减少汽车依赖,降低交通的环境影响。

4. 生态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内部的生态建设,如屋顶绿化、立体绿化等,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5. 公众参与与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社区参与生态建筑与绿色生活方式的实践。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关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摘要:由于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因此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趋势。

所谓的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应用城市规划、系统工程的手段,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确定最佳生态位,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本文探讨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生态设计;环保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城市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从历史到当代,城市一直是人类聚居的地方,是人口高度密集、人类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域,也是环境质量急剧下降、人与自然环境矛盾最为突出、生态失衡最为严重的地方。

因此,我们要响应中央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生态城市规划的含义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应用城市规划、系统工程手段,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确定最佳生态位,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计划,基于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以生态学、环境学、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合理地确定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发展方向,建设生态区城市建设体系,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布局的合理设计等,生态城市规划要解决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案例分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案例,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和挑战。

一、案例一:新加坡樟宜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建设案例。

该机场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首先,机场建筑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机场周围的绿化带和湿地保护区不仅提供了美丽的景观,还起到了净化空气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作用。

此外,机场还开展了严格的废物管理和水资源管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案例二:丹麦哥本哈根丹麦哥本哈根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城市。

该城市通过多项措施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碳排放的减少。

首先,城市建筑采用了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如地热和太阳能,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其次,城市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减少汽车使用量和交通拥堵。

此外,城市还注重垃圾分类和废物回收,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案例三:中国深圳中国深圳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城市,也是一个积极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

深圳通过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实现了能源消耗的减少和碳排放的降低。

首先,深圳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城市交通系统实施了严格的限行措施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

此外,深圳还注重绿化和生态保护,通过建设公园和湿地保护区,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案例四:美国波特兰美国波特兰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城市。

该城市通过多项措施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碳排放的减少。

首先,波特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城市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减少汽车使用量和交通拥堵。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亟待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当前各地建设者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城市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关乎城市的形态和功能,更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实践,它强调以人为本,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以生态环境为目标,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为原则,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原则1. 生态优先:城市规划中应该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优先考虑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低碳绿色:城市规划中应该提倡低碳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城市能源使用和制造业排放的减少,采取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3. 空间优化: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用地利用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形成合理紧凑的城市形态。

4. 生态修复:注重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生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更好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1. 加强规划管理:制定和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加强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强化公众参与: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市民对城市规划的了解和参与度,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支持,鼓励并奖励生态友好型城市的建设。

4. 跨部门合作:加强城市规划部门与环境保护、交通、水务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形成多部门联动的城市规划体系。

第四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案例1. 北京奥运会:北京在举办奥运会前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环境整治,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奥运会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条件。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也越来越注重环保,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讨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发展及未来趋势。

一、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应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化建设智能化建设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城市规划,提升城市智能水平,实现节能减排与生态保护。

比如智能停车场系统、监测交通拥堵的智能交通信号灯、雨水暴涝预警系统等,都是智能化建设的典型案例。

2. 城市绿肺建设城市绿肺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还可以降低城市温度、净化空气、增加城市景观价值。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绿地和公园的建设,让城市成为一个生态环保的家园。

3. 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垃圾分类是城市垃圾治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垃圾分类,可以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加强垃圾分类工作,推行资源化利用,让城市变得更加环保。

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正在不断发展,它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化技术是未来城市规划中的发展趋势。

例如,无人驾驶技术、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路灯等都是智能化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典型应用。

2. 加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逐渐普及。

通过对城市各类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城市的发展状况,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净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城市环保的关键环节。

因此,净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尤为重要。

未来,净水技术将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广泛应用,以保护城市水资源。

三、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未来趋势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未来,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将更加快速。

例如,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家居、物联网等,将为城市规划中的环保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

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

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

一、整体规划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需要从整体出发,注重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首先,应该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制定出合理的景观规划方案。

其次,应该注重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地、水体等自然资源,构建一个绿色、环保、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生态城市景观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规划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同时,应该加强对城市内河、湖泊等水体的治理和保护,提高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城市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三、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生态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规划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包括节能、节水、节地、环保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应该加强对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绿色建筑的质量和性能。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理念。

四、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在生态城市景观规划中,应该注重对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建设,包括公园、广场、步行街等场所。

在设计中应该注重自然与人工的结合,注重绿化、水体、文化等多种元素的融合,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公共空间。

五、景观元素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应该注重景观元素的合理搭配和运用,包括植被、水体、地形、建筑等元素。

在植被方面,应该注重对本地植被的保护和利用,同时引进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物,构建一个多样化的植被体系。

在水体方面,应该加强对水体的治理和保护,同时利用水体打造优美的景观效果。

在地形方面,应该注重对自然地形的保留和利用,同时进行适当的改造和利用,打造一个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地形景观。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态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对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生态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的规划理念。

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是要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生态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也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1. 可持续性原则:生态城市规划要以可持续性为原则,即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在满足当前人类生活需求的也不破坏自然环境,不影响后代子孙的生存空间。

2. 生态保护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 合理利用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并且要推广循环利用的理念,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生态景观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营造生态景观,提高城市绿化率,增加绿地和公园数量,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5. 社区参与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尊重居民的意见和需求,使城市规划更加人性化,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1. 生态环境评价: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进行生态环境评价,对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指导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 生态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进行生态规划布局,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将生态保护区、绿地、水体等自然环境要素合理融入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的整体生态性。

3. 生态节能建筑: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推广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理念,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建筑的环境适应性。

基于生态保护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基于生态保护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基于生态保护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城市规划设计方案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和设计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基于生态保护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以创建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一、规划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面临着用地紧张、空气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制定一套综合规划方案至关重要。

二、生态保护原则1. 自然保护:在城市规划中充分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留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2. 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空气、水和土壤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3. 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城市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4. 生态恢复:通过植树造林、湿地建设等措施,恢复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

三、交通规划1. 公共交通: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地铁、公交、自行车道等,以减少汽车使用量和交通拥堵,降低尾气排放。

2. 步行和骑行:设计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并建设绿色步行和骑行道路,以鼓励居民选择环保交通方式。

3. 车辆限制:采用交通限制措施,如车辆限号和道路收费,以减少私家车使用和城市交通压力。

四、绿地规划1. 城市公园:建设多个城市公园,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和绿色空间,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

2. 屋顶绿化:鼓励居民在建筑物屋顶进行绿化,增加植被覆盖,改善空气质量和城市景观。

3. 原生态保护区:保护城市周边的原生态环境,禁止非法采矿和破坏行为。

五、水资源管理1. 雨水收集: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并利用雨水,减少对城市供水的依赖。

2. 水体治理:对城市内的河流、湖泊和水库进行定期清理和治理,保持水质清洁。

3. 水资源利用:推广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技术,如循环利用废水和设立用水监测系统。

六、能源节约1. 可再生能源: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能源管理:建立城市能源监测系统,监控和管理能源使用情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建筑节能:鼓励采用节能技术和绿色材料,提高建筑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生态城市规划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生态城市规划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生态城市规划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例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腐蚀等等。

这也催生了一个全新的城市概念——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规划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定义生态城市,简单来说,就是以生态学为基础,建设智能、可持续、和谐的新型城市。

生态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同时塑造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为居民创造出良好的自然与社会环境。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意义首先,生态城市规划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

通过科学的规划,结合环保、节能、智能等技术手段,大大减少污染和浪费的情况,使城市变得更加清洁、舒适、宜居。

其次,作为新型城市模式,生态城市规划也提高了居民对城市环境的认知和关注度。

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人们从传统的“开发”、“拓展”城市的理念中脱离出来,用共同的目标来营造共同的生活环境,这样可以使居民更加重视城市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三、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即在社会、经济、环保等多个方面构建平衡。

生态城市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目标。

1. 以低碳为目标。

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能源,低碳经济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的使用,使城市变得更加生态、清洁。

2. 增强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城市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构建适应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

3. 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

生态城市的生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空间布局需要从城市的核心区、边缘区到密集区、稀疏区等不同层次进行调整,使城市的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和良好。

4. 建设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是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减少车辆引起的污染、拥堵问题,同时也是城市交通流量配置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关键。

5. 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生态城市需要大量的集体动员和社会参与,通过互动、宣传和培训等方式,引导居民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四、生态城市规划的实现策略生态城市规划需要采用多角度的方法与策略,从城市的规划、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和居民生活等多方面加以考虑。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研究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研究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研究一、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成为了当今社会中的重要议题。

然而,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导致了许多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理念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研究。

二、生态城市理念的核心要素生态城市理念的核心要素包括可持续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和社会和谐。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的需求。

资源循环利用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再利用城市中的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

生态保护是指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社会和谐是指通过公平分配资源和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平。

三、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1. 建设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是指通过自然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为城市提供生态服务的基础设施。

例如,建设湿地保护区和绿色廊道,可以提供水资源净化和生态保护功能。

此外,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可以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减少汽车使用,降低碳排放。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但过度依赖传统能源会导致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应该提倡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例如,建设太阳能发电站和风力发电站,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降低碳排放。

3. 促进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将资源的生产、消费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进行有机衔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应该鼓励循环经济的发展。

例如,建设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和废物再利用工厂,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

4. 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应该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例如,建设城市公园和绿地,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策略研究

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策略研究

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创建更可持续和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策略成为了当今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策略的相关概念、原则,并介绍一些成功案例。

生态城市规划是一种以生态学为指导原则,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

它将城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并致力于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保护和增强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的三重目标的平衡。

在生态城市规划的实践中,有一些设计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建立紧凑城市布局是关键策略之一。

通过增加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减少城市用地的占用,可以节省土地资源,并缩短人们的出行距离,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其次,促进可持续交通是实现生态城市目标的重要策略。

鼓励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的使用,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可以减少交通排放,并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发展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和建设安全的步行和骑行道路也是必要的。

第三,提供高质量的绿地和开放空间也是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地和开放空间不仅可以提供空气净化、温度调节和防洪功能,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此外,生态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合理规划城市供水系统,提高供水效率,减少浪费,并采用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紧张和水污染问题。

最后,生态城市规划还需注重垃圾管理和能源利用。

推崇循环经济的理念,通过垃圾分类、废物回收和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城市已经成功实施了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策略。

例如,丹麦的哥本哈根以其出色的自行车道网和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而闻名,成为了一个典范性的生态城市。

荷兰的鹿特丹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注重可持续设计,通过改造废弃工地和建筑,创建了多功能的公共空间。

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成为了城市发展的热门话题。

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从根本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将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将以中国某城市的生态城市规划为例,分析其规划与设计方案。

该城市位于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城市规划部门立足保护生态,提出了以下的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案:首先,城市规划部门确定了生态城市的定位和目标。

他们将该城市定位为“绿色发展城市”,并制定了长期的发展目标,以实现城市环境质量的持续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他们设定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能源管理等方面的指标,作为评估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

其次,城市规划部门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他们着眼于改善居住环境,建设高品质的人居空间,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并将生态住宅的建设纳入规划范围。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他们将城市绿地和自然景观与居民的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居民走出家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三,城市规划部门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他们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推行节能减排政策,鼓励使用绿色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他们还致力于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废物资源的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第四,城市规划部门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

他们在城市规划中设置了大量的绿化空间,并保护现有的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

同时,他们还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以上是某城市的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一规划,该城市在城市化的同时,注重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如何将规划方案付诸实施,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生态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生态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生态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第一章绪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建设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生态城市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绿化水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目前生态城市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第二章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2.1 规划设计不合理很多城市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时,缺乏系统性,规划和设计存在缺陷,造成了园林绿化面积和绿地率低、交通容量不足、城市公共服务不完善等问题,难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水平。

2.2 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很多城市没有考虑到原有城市布局的特点和城市发展的方向,新的城市空间布局与旧城市的衔接不够紧密,缺乏良好的尺度平衡,导致市场少、不好适应城市的发展。

2.3 投入不充分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大量投入,然而在实际建设中却发现投入不足,往往存在建设资金不足、建设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第三章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3.1 加强规划设计城市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时,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制定规划方案,并加强规划的实施力度,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规划的更加结合实际。

3.2 设计城市合理空间布局城市在建设生态城市时,应该遵循城市尺度平衡原则,设计出合理的空间布局,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原有的城市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

3.3 加大项目投入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社会各个方面,应该共同努力,进行资金支持. 政府应该大力支持生态城市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构建生态城市的经济、金融和法律环境。

第四章结论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城市要加强规划设计和城市空间布局,注重投入,增加生态城市建设的项目投入,才能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与规划研究

生态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与规划研究

生态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与规划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紧迫的问题就是环保。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各国都在稳步地推进着绿色发展,而生态城市恰是代表性的城市绿色发展方式之一。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对生态城市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实现生态城市的环境建设目标。

一、生态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生态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和考量因素,对生态城市环境质量进行量化、综合评估的过程。

生态城市环境质量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生态城市环境现状和问题,全面掌握城市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和各类环境问题的出现原因,为制定应对策略和环保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评价指标生态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应选取合适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并且因地制宜,针对当前生态城市环境面临的问题进行选取。

通常情况下,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水环境:主要考虑生态城市的水源、水质、水利用、水利用效率、水污染等因素,并选取适当的指标如饮用水质量、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污水处理率、水资源利用率等。

2.大气环境:主要考虑生态城市的空气质量、空气污染因子、气体排放、固体排放、噪声、环仿真等指标,并选取适当的指标如空气质量指数、气体排放量、颗粒物排放量、固体排放量、噪声指数等。

3.土地环境:主要考虑生态城市的土地种类、绿地覆盖率、土地污染、土地利用等因素,并选取适当的指标如土地利用结构、绿化覆盖率、土地污染面积等。

4.生物多样性:主要考虑生态城市的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濒危物种保护等因素,并选取适当的指标如保护区基础设施覆盖率、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类、濒危物种保护率等。

(二)评价方法1.集成评价法:将各项指标通过加权平均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相结合,得出一个综合或综述指标,从而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总体情况。

2.分类评价法:按照不同环节或不同区域,分别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别得出结果。

国土空间背景下的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研究

国土空间背景下的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研究

国土空间背景下的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研究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战略支撑,城市生态空间规划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城市生态空间规划成为了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土空间背景下的城市生态空间规划进行研究,探讨其意义、原则和方法,为我国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一、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的意义城市生态空间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中,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合理划定和保护城市内的生态空间。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空间规划可以保护城市内的自然生态环境,保障城市的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2. 资源合理利用:城市生态空间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城市内的土地、水资源和生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改善人居环境: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生态空间,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住质量,增强城市吸引力。

4.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生态空间规划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可以引导城市发展朝向生态、宜居、文明化方向。

城市生态空间规划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原则包括:2. 综合协调原则:城市生态空间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各种要素,协调发展的各个方面,形成全局性的、多层次的规划体系。

4. 公平公正原则:城市生态空间规划应当考虑社会公平和公正的要求,保障城市内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态权益。

5. 民主参与原则:城市生态空间规划应当注重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民主决策,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和支持。

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评价: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了解城市内各种生态系统的分布、结构和功能,为生态空间的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生态网络规划:构建城市内的生态网络,通过生态走廊、生态节点等手段,连接城市内的生态空间,形成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生态系统。

生态学研究与城市规划

生态学研究与城市规划

生态学研究与城市规划生态学研究与城市规划紧密相关,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生态学研究对城市规划的意义和应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科学,旨在理解城市环境的组成和功能。

城市由建筑、道路、绿地等构成,城市结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可忽视。

因此,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城市规划至关重要。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管理、能源利用与减排等。

通过对城市环境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生态学研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 基于生态原则的城市规划生态学研究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基于生态原则的指导。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类活动的可持续性。

通过生态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城市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2. 城市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绿化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植被的选择和布局,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降低气温、增加土壤保持能力等。

同时,城市规划还需要考虑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3. 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供水安全和水环境的保护。

生态学研究可以提供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水循环的了解,为城市规划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4. 能源利用与减排城市规划需要考虑能源的利用和减排,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学研究可以提供城市能源利用的情况和能源消耗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布局和建筑设计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三、生态学研究与城市规划的挑战尽管生态学研究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挑战。

1. 数据获取困难生态学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而城市环境的数据获取相对困难。

城市规划部门需要加强数据收集和整合,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利益冲突城市规划常常涉及到多方利益冲突,不同利益主体对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存在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论文概述生态城市的定义、特点,着重阐述生态城市的规划理论。

关键词: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
Abstract: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definition of eco-city, features, focuses on ecological urban planning theory.
Keyword:eco-city,strategic planni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导言
1.1研究背景
21世纪的历史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历史。

在整个20 世纪,世界的城市化率不高于13%,而到了2000 年,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50%,且仍有强劲的增长势头。

城市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巨大的效益、推动社会的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引发了环境污染、住房短缺、交通拥挤、生态破坏、资源的过度枯竭等城市病的出现。

一些世纪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警告: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及其所带来的问题是21 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我国的城市化近年来同样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量的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迅速膨胀,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但悲哀的是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走了西方的老路,我们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这是我们为经济发展付出的高昂的、沉重的代价。

于是中国人开始寻求一条新的道路,积极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城市发展观正在形成。

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现代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城市,逐步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理论体系。

生态城市建设的目的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而且实现了同代以及代际之间的公平,另外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得整个社会健康、和谐、有序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
生态城市建设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的进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经验,但到目前为止,相关理论研究仍比较薄弱,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领域,对生态城市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模糊的、表象的、感知的层次上,还有许多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解决,这使生态城市的建设实践时常会陷入迷茫,甚至走入误区,至今还没有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体系仍有待完善。

因此对生态城市的进一步系统研究十分必要。

尤其是在我国,生态城市研究才刚刚起步,而现实是许多城市已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这都更迫切需要从理论上给出回答,亟需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

2 生态城市
2.1定义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不断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生态城市不仅体现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人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意愿。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他把生态城市定义为“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与自然的物质和生活方式”。

1981年,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亚尼茨基提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市模式,是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可是这一概念过于理想化,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1987年,雷吉斯特在起专著《生态城市伯克利》一书中把生态城市定义为:生态城市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健康与活力,生态城市即生态健康的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

这种定义增加了生态城市的可操作性。

我国学者对生态城市的概念也不断取得进展,黄光宇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来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能源,提高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李扬帆、朱晓东、黄贤金等根据生态城市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全球性、基础性等特征,构建了生态城市系统概念模型框架:
2.2 特点
2.2.1和谐性
这里的和谐不仅指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的和谐,还有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在过去的发展中,人类过于重视物质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从而一度使人与自然关系变得紧张,泥石流、沙尘暴、土地盐碱化、酸雨等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生态城市的发展就是要改变这一切。

我们要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融入自然,同时更要保护自然,营造一个充满绿色、充满生机、充满关心和爱心的人居环境。

2.2.2高效性
生态城市一改现代城市的“高耗能”、“非循环”的运行机制,科学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提高生产力,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所能,各得其所,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共生关系协调。

2.2.3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可以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代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用“掠夺”的方式促进城市暂时的“繁荣”,保证城市发展的健康、持续、协调。

2.2.4整体性或系统性
生态城市不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力整体利益,生态城市是由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等子系统组成的具有开放性、依耐性的复合生态系统。

各子系统在“生态城市”这个大系统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均衡发展。

2.2.5区域性
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区域概念,是建立在区域平衡的基础上的,而且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城市。

生态城市是以人——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的,就广义而言,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必须加强合作,共享技术与资源,形成互惠共生的网络系统,建立全球生态平衡。

广义的区域观念就是全球观念。

3 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的表达了两个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从此,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指导人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

3.1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内涵
可持续发展既不单纯指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也不单纯是指自然生态的持续发展。

而是人与自然地共生与共进,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动态平衡和稳定。

因此,可
持续发展,是对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内在本质的反印。

它不仅揭示了自然生态的内在规律,也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自然规律。

它的总体要求是:第一,调控的机制能促进经济发展;第二,发展不能超载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第三,发展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创造一个多样化的、稳定的、充满生机的、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

4 生态城市规划
4.1 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计划等,基于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以生态学、建设学、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布置生态区城市建设体系,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布局的合理设计等,生态城市规划要解决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4.2 基本原则
1984年,联合国在其“人与生物圈”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5项原则:(1)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区系保护、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2)生态基础设施,即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3)居民的生活标准;(4)文化历史的保护;(5)将自然融入其中。

另外,在生态城市规划上,还应考虑四个基本问题:即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经济发展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4.3 一般程序
规划是系统规划,规划的过程起源于控制论的思想,最简单的控制理论包括:辨识环境、确立目标、价值度量、构成系统概念、系统分析、开发求解方案、决策。

根据系统论控制论思想,依据生态城市规划基本理论,结合生态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设计了生态城市的规划编制基本程序。

4.4 平台
在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流程和规划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往往需要一个规划的工作平台,这样可以使规划编制运行的更加合理,提高规划的效率。

根据规划的特点和内容以及工作的一般方法,设计了生态城市规划平台,它包括方法研究平台、技术设计平台和规划编制平台。

5 后记前景展望
本章简单阐述了生态城市的定义、生态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城市的规划理论,从而对生态城市的规划有了初步的认识。

据此,我们对生态城市的前景进行一些展望。

我们的基本态度是:形式严峻,困难很多,但趋势好转,前景乐观,可以预言。

生态城市并不是一个不可企及、尽善尽美的理想意境,而是一个逐步逼近、可望可及的具体目标。

所以我认为,今天的生态蓝图,明天定会兑现。

参考文献:赵运林、周东升编著。

城市生态学科学出版社
郑卫民、吕文明、高志强、张长发编著城市生态规划导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杨荣金、舒俭民编著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经济日报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