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黄酮化合物与肿瘤的临床新进展
黄酮化合物与肿瘤的临床新进展发表时间:2016-02-01T13:48:47.3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2期供稿作者:熊莽综述王坚审校[导读] 熊莽王坚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多项研究证实,该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1】。
熊莽综述王坚审校(熊莽王坚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524000 )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是一类来源于植物,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所含品种多,且具有多种药理生理活性的天然类化合物。
它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降低细胞黏附能力和传递信号、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其肿瘤血管新生能力、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有关。
本文总结了植物总黄酮最新研究成果,就植物总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相关研究作一简单综述。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肿瘤,作用机制,临床意义作为一大类天然产物,黄酮类化合物,同时也是中草药发挥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
多项研究证实,该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1】。
据不完全统计,肿瘤排在导致人类死亡疾病当中之首,且肿瘤的发生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为手术治疗配合化疗药物治疗,但其毒副作用具大,于是研究能有效抗击肿瘤的中草药成分逐步成为了治疗肿瘤的另一途径。
本文就植物总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综述。
1.黄酮类化合物可能的抗肿瘤的作用机制1.1调节免疫功能:植物总黄酮不仅可以调节体内免疫因子变化,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同时也对机体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大有裨益。
黄明玉等【2】指出山茶花所含总黄酮能阻止人造瘤小鼠免疫器官萎缩,并且提高机体巨噬细胞吞噬等作用,而吴殿斌等【3】认为凤尾草总黄酮能对肿瘤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
有如此效应可能是通过下调免疫因子IL-4 的含量、上调IFN-γ 的含量来发挥其抗肿瘤效应。
1.2降低肿瘤细胞黏附力和信号传递:何光志等【4】报道了皂角刺总黄酮使Transwell小室膜上的肝癌细胞明显减少,提示剂量依赖性黄酮药物能显著降低HepG2 肝癌细胞的黏附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进展
洲人饮食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发挥了天然的化学 预防作用或抗 肿 瘤作 用 。体 外 研究 中 , 已发 现 黄酮
类化 合物许 多抗肿瘤 效应 , 细胞 生长 抑制 , 响信 如 影 号转 导 , 凋亡诱 导 , 抑制 基 质 金属 蛋 白酶 分泌 , 制 抑 肿瘤 侵袭行为 等 。本 文就该类 化合 物在 近几年 抗肿 瘤研 究 中取得 的进展 进行综 述 。
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长期 以来 , 肿瘤被认 为是 细胞增 殖失 控 的结果 , 现 在研究 表 明许多人类 恶性肿 瘤不 仅是 一种 细胞增 殖失 控 的疾病 而且是一 种细胞 死亡 异常 的疾 病 。诱
浓度为 2 — 0m o L时 , 5 5 m l / 可以明显的抑制具有高 度侵袭能力的 P 3以及具有中等侵袭能力 的 D c一 U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6— 60 2 0 )3— 0 4— 4 10 9 9 ( 07 0 0 O 0 中图 分 类 号 : 25 1 8 1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多酚化合物 , 广泛存在于 显花植物特别是食用植物中。在亚洲 , 数千年来用
于预防 和治疗 疾病用 的药用 植物 和香料 中多含 有黄 酮类化合物或 其衍生 物 。基 于健康 疗效 而对特 定植 物、 植物 组织进行筛选 , 现其治 疗效果 似乎 与其黄 发 酮成份有关 。亚洲地 区结肠 癌 , 列腺 癌 , 癌 的 前 乳腺 发 病率较低 , 而亚 洲人 食 用 的蔬 菜 、 果 、 叶远 多 水 茶 于西方人 , 因此科研 人 员 开始 探 寻 这 是否 是 由于亚
维普资讯
第2 6卷第 3期 20 0 7年 6月
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资 源
C i ee Wi l n s u c s h n s l P a t d Reo r e
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一、黄酮的定义和分类黄酮是一类由苯并环和芳香性代表環组成的具有强烈互为吸收荧光的类黄酮化合物。
根据黄酮的结构,可将其分为黄酮类、异黄酮类、花色素、黄柏色素等多种不同的类别。
其中,黄酮类是最为广泛研究和应用的一种,其代表物质包括大豆黄酮、芦荟黄酮、芒果黄酮等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不同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氧化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减轻肿瘤引起的氧化应激,保护细胞膜和DNA等重要物质,从而防治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2、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包括通过下调肿瘤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和活性,阻断肿瘤细胞的G1期和S期DNA合成等方式发挥作用。
3、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黄酮类化合物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通过影响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和活性、调节caspase-3等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等发挥作用。
4、抗肿瘤免疫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提高T细胞活性、增加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加白细胞数量和免疫球蛋白等方式发挥作用。
三、黄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黄酮类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领域。
例如:1、靶向治疗:大豆异黄酮类似物(S-equol)、白扁豆二糖、蓝莓黄酮类似物(Pterostilbene)等化合物可以用于靶向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
2、辅助治疗:芦荟素、槐花黄酮等化合物可以用于辅助治疗肝癌、胃癌等肿瘤。
3、切除后辅助疗法:柿子椒黄素、黄柏黄酮等化合物可以作为肿瘤切除后的辅助疗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四、结论。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样化学结构的天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包括大豆、红葡萄酒、水果、蔬菜等。
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因其多种生物活性而被广泛研究,特别是在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1. 抗氧化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抵御自由基产生的氧化损害。
众所周知,自由基是造成细胞氧化损伤的主要因素,而氧化损伤又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因此,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有望在治疗多种有氧化损伤相关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降低血脂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还能够通过调节血脂代谢来预防或治疗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疾病。
据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能够通过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减少脂肪存储和氧化损伤,以预防动脉硬化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3. 抗肿瘤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在预防和治疗肿瘤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及阻断癌细胞的进一步生长和转移。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肿瘤。
4. 具有抗炎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发挥抗炎作用,该作用一方面是由于黄酮类化合物能够调节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抑制炎症反应的酶和激素的活性以减少一些慢性疾病中炎性的反应;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减轻炎症。
因此,黄酮类化合物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炎症相关的疾病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
总体而言,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多样,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抗肿瘤、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在药理作用的具体机制及其剂量、剂型等方面的研究仍然有待深入。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阐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并对其研究进行了综述及展望。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它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及羊齿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中[1],以游离态或与糖结合为苷的形式存在,不仅数量种类繁多,而且结构类型复杂多样,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药理活性。
能防治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和呼吸系统的疾病,具有抗炎抑菌、降血糖、抗氧化、抗辐射、抗癌、抗肿瘤以及增强免疫能力等药理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密切相关,随着对其构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了部分药理作用的作用机制,为其在医药、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加快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和利用。
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又名生物类黄酮化合物(bioflavonoids),以前主要是指基本母核结构为2-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s)类化合物,目前则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和B)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2,3](图1)。
依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位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成环等特点,可将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分为黄酮类、异黄酮类、查耳酮类、花色素类以及黄烷酮类等[4]。
2 药理作用2.1 防癌抗癌作用黄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达到防癌、抗癌的作用,即抗自由基作用、直接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抗致癌因子等[5].物理化学等致癌因子导致自由基在体内富集,引起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的DNA从而引发癌症.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由基猝灭剂和抗氧化剂,能有效地阻止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细胞破坏,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6].在对槲皮素抗自由基作用的研究中发现,槲皮素在m mol/L浓度时就具有抗癌作用,是有效的自由基捕获剂和抗氧化剂。
槲皮素可通过三种形式起到抗自由基的作用,即与超氧阴离子结合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与Cu2+、Fe3+、Mn2+络合阻止羟自由基的形成;与脂质过氧化(ROO)反应抑制脂质过氧化的反应[7]。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6
中, 大多是用 乙醇作 为 浸提剂 。关 于溶剂浸 提法 的 研究较 多 , 如王秋 亚 等人用 紫外分光 光度法测 定 了艾叶中总黄酮的含量 , 其中以 9 5 % 乙醇 为溶媒 , 采 用索 式 提 取 器 回 流 提 取 5 h , 其 总 黄 酮 提 取 率 为 1 . 1 8 6 %。赵旭 等人对艾草 中黄酮类化合物 的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植 物中的一类 重要 的天然有机化合 物 , 是植 物在长 期 自然生长 过程 中 产生的一类 次生代谢产 物…。其 结构 是 以 2一苯基 色原酮为基本母核 的一系列化合物 ( 如图 1 ) 。分子 中有一个酮式羰基 , 1位上 的氧 原子具 有碱性 , 能与 强酸成盐 , 其羟基衍生物多为黄色 , 故又称黄碱 素或
1 黄 酮 的提 取 工 艺
黄酮类 化合物 主要 以总黄酮提取物 的形式应用
5
于临床 , 对 其 提取 工 艺 的研 究 也 较 多 。
7
1 . 1 溶剂 提取 法 溶剂提取法是传 统 的提 取方法 , 根据相 似相溶 原理进行提取 。在植 物黄酮类化合物 的提取研究
图1 2一 苯 基 色原 酮 结构
黄酮。
3
4
黄烷醇 、 双氢黄 酮、 双氢黄 酮醇 、 双 黄酮 、 异 黄酮 、 异 黄烷 酮、 苯并色原酮和新黄酮 1 3大类 。黄酮类 化 合物具有抗肿 瘤 、 抗 氧化 、 抗菌 、 抗病 毒及抗 凝血 等 多种药理作 用 。为 了更 好 地开 发 和利用 其 药用 资 源, 本 文综述 了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 药理 作用、 合成及 临床应用等方面 的研究进展。
DAI Xi o n g.YA N J i e . k u a n。GAN Xi u — h a i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第22卷第1期宿州学院学报Vol .22,No .1 2007年2月Journal of Suzhou C ollege Feb .2007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王晓梅1, 曹稳根2(1宿州市立医院药剂科,安徽宿州234000;2宿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安徽宿州234000)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多种植物中广泛分布的多酚化合物。
由于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肿瘤、抗癌、抗菌、抗病毒、抗炎免疫、抗衰老等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 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07)01-0105-03收稿日期:2006-08-26作者简介:王晓梅(1963-),女,安徽宿州人,药师,研究方向:中药药理药性。
黄酮类化合物亦称类黄酮或生物类黄酮,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目前黄酮类化合物已达8000多种[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均有一个三环的核心,其基本结构式由两个苯环(A 和B)通过中间杂环的吡喃或吡喃酮(C)相连接[2]。
根据C 环的氧化状况和B 环所连接的位置不同进行分类,主要有黄酮及黄酮醇类,如芦丁、槲皮素;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如陈皮苷;异黄酮及异黄酮醇类,如葛根素;黄烷醇类,如儿茶素;花色素类,如飞燕草素;双黄酮类,如银杏素;查耳酮类,如红花苷;其他黄酮类,如异芒果素[3]。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除传统意义上的抗炎、抗变态、抗病毒、解热和保肝作用外,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又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1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自由基(Free radical)是一类在外层电子轨道上含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4,5]。
生物体内常见的自由基有超氧自由基(O 2・-)、羟自由基(・O H )、烷氧自由基(R O ・)。
黄酮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黄酮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范 景(桐庐县中医院中药房,浙江 杭州 311500)[摘要]黄酮即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黄酮醇类化合物、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异黄酮类化合物、查耳酮类化合物、二氢查耳酮类化合物及黄烷醇类化合物等。
目前的研究发现,黄酮的药理作用主要为抗炎、抗肿瘤、抗菌及抗病毒等。
本研究主要是探讨黄酮的神经保护作用、心血管保护作用、抗溃疡作用、降糖作用及肝肾保护作用等药理作用,以期为黄酮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8-0013-02黄酮指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毒性较低,种类繁多,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目前,研究人员已在植物及多种中草药中分离提取出该类物质,并针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主要为抗炎、抗肿瘤、抗菌及抗病毒。
随着临床上对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类物质的神经保护作用、心血管保护作用、抗溃疡作用、降糖作用及肝肾保护作用等药理作用也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本文对黄酮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黄酮的神经保护作用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发生在老年前期及老年人中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1]。
曹薇等[2]通过建立学习记忆障碍动物模型发现,淫羊藿总黄酮具有改善行为缺陷、提高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并认为该物质能够减少钙离子的内流,调控凋亡蛋白的表达,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李宝华等[3]通过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模拟血管性痴呆,观察山楂叶总黄酮对由慢性脑缺血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是否具有改善的作用。
其研究发现,山楂叶总黄酮组大鼠的认知能力高于模型组大鼠,且该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的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
其研究结果提示,山楂叶总黄酮可抑制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因子对脑组织的损伤,从而可改善认知功能。
黄酮类化合物抗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抗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药学文献检索作业论文作者姓名: 渠文涛作者学号: 201012282785学专业: 药物化学所论文完成时间: 2010.12.302010 年 12月 30日黄酮类化合物抗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由来已久,目前已发现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槲皮素、水飞蓟素、芦丁、柚皮甙等。
黄酮类化合物尽管在体外试验中表现出很强的抗氧化能力,但由于在人体血浆中的稳态浓度低,所以作为抗氧化剂产生的抗癌作用是较小的。
黄酮类化合物预防癌症的作用主要与其抑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和抑制信号转导等作用机制有关。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 类黄酮; 抗癌; 抗氧化;抗肿瘤Abstract : People have studied Flavonoids` anti-tumor effect for a long time, and have found lots of flavonoids has anti-tumor effect ,such as quercetin, silymarin, rutin, naringin and so on. Flavonoids, despite their strong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vitro, have low 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s in human plasma, and thus, as antioxidants, have very little anti-cancer effec.t Their cancer preventing effect can be attributed mainly to their ability to interact with basic cellularmechanisms. Such interactions include the inhibition of thioredoxin reductase, inhibit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and inhibit the role of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so on.Key words: Flavonoids; flavonoids; anticancer; antioxidant; antitumor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又称类黄酮化合物),主要指具有色酮环与苯环为基本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具C-C-C基本构型,为植物体多酚类的代636谢物.根据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不同,可将其进一步分为黄酮醇类(Flavonols)、黄酮类(Flavones)、黄烷酮类(Flavanones)、黄烷醇类(Flavanols)[或儿茶素类(Catechins)]、花色素类(Anthocyanins)、异黄酮类(Isoflavones)、二氢黄酮醇类(Dihydroflavonols)以及查耳酮类[1-2](Chalcones)等等。
黄酮类化合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I’综述・I琢】尘。
2010年4月第7卷第10期黄酮类化合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周晨.谢宛玉(南华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湖南衡阳421001)【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多酚化合物的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许多药用植物的根、叶、皮和果实以及水果和蔬菜中,多以苷类形式存在,~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
目前,黄酮类化合物泛指2个苯环(A与B)通过3个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对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由来已久,大量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感染、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抗心血管疾病、免疫调节等作用。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一直被人们广泛关注。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机制有: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干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的蛋白激酶等。
本文就近几年该类化合物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研究中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细胞凋亡;研究【中图分类号】R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a)-018—02细胞凋亡(apoptosis)是近年来生命科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望成为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一个新靶点。
细胞凋亡是一个重要的生命现象。
不仅出现在生理状态下,更与许多重要疾病相关联。
它具备一系列典型的生化和形态学特征,是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调控下的细胞自杀活动.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编码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基因水平研究细胞凋亡的原因。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细胞凋亡主要受bcl-2,p53、c—myc、船基因以及胱冬(蛋白)酶、蛋白激酶C、转谷氨酰氨酶等酶的调控。
1黄酮类化合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途径1.1Bd-2途径细胞凋亡的调控涉及许多基因,包括一些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6c卜2为凋亡抑制基因,根据功能和结构可将bcl一2基因家族分为两类.一类是抗凋亡基因.如bcl-2、bcl-xl、6cZ咧、mcl一1;另一类是促进凋亡基因,如bax、bak、bad、bid、bimbcl一2的表达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有密切关系,bcl一2能使细胞生存期延长和抵抗凋亡,而抑制其表达,可以有效地提高细胞凋亡水平。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2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Chin J New Drugs Clin Rem ),2002年7月,21(7):428-433.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黄华艺1,查锡良2(1.广西民族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1; 2.卫生部糖复合物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上海 200032)[收稿日期] 2001202205 [接受日期] 2001206220[作者简介] 黄华艺(1964-),男,广西百色人,副研究员,中心实验室主任,现在美国马利兰大学药学院药物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黄酮类化合物通过E 2cadherin 信号转导途径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联系人] 黄华艺。
Phn :862771231428135。
E 2mail :hyhuang 201@[关键词] 黄酮类;肿瘤;抗肿瘤药;细胞凋亡;基因;基因,抑制,肿瘤[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研究发现它们具有许多潜在的药用价值,其中抗肿瘤作用是一个研究热点。
其抗肿瘤作用主要表现在抗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干预细胞信号转导和增强抑癌基因活性及抑制癌基因表达等功效。
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图分类号] R979.19;R73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27669(2002)0720428206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es compounds )用于抗肿瘤的研究由来已久,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有人发现黄酮类化合物有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
现就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和结构 自然界中许多植物的叶、皮、根和果实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它们是一类多酚化合物(polyphenolic compounds ),每个苯环上可连接上取代基,取代基可为羟基、糖基或多糖,之所以把它们称为黄酮类化合物是因为结构中含有酮基,而且很稳定。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
黄酮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化生系09级药学一班杨丽学号:200914140143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多酚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药理活性,其抗肿瘤活性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大量研究已证实黄酮类化合物在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胰腺癌等的治疗和预防中均相当重要,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多种机制产生抗肿瘤作用。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Abstract: the flavonoids exist widely in nature is a kind of polyphenols, has a variety of physiological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its antitumor activity is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 A lot of research has confirmed that flavonoids in lung cancer, colorectal cancer and prostate cancer, breast cancer, such a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are quite important, gradually become hotspot. Research found that flavonoids through various mechanisms can produce antitumor function.Keywords: flavonoids compounds; Antitumor; mechanism随着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逐步深入,近年逐渐阐明了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机制,对细胞周期进行调控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有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干预信号转导、影响细胞周期、影响血管生成等,但是它也在影响肿瘤细胞周期方面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植物黄酮的概念植物黄酮是一类天然存在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在许多植物中广泛存在,如水果、蔬菜、茶叶等。
它们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
黄酮分子结构中含有芳香环和一个或多个羟基,这些特殊结构赋予了黄酮其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植物黄酮对人体健康具有许多益处,特别是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
植物黄酮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其抗肿瘤作用主要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影响信号转导途径、抑制血管新生等机制实现。
黄酮还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帮助机体抵抗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通过对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发现新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
可以预见,随着进一步的研究,植物黄酮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并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1.2 肿瘤的危害肿瘤是一种具有恶性生长特点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
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肿瘤可以影响器官的功能,导致患者出现不适甚至失去某些功能。
肺癌会导致呼吸困难,乳腺癌会影响乳腺的正常功能,导致患者乳房肿块等症状。
肿瘤会对人体的代谢造成影响。
肿瘤细胞生长过快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导致患者体力下降、体重减轻,严重时会导致恶液质等并发症。
肿瘤还可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减弱人体的抵抗力,导致患者容易感染各种疾病,甚至出现并发症。
最重要的是,肿瘤可以进行转移,即癌细胞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到其他部位,形成远处转移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1.3 黄酮抗肿瘤的重要性黄酮抗肿瘤的重要性在当前医学研究领域备受关注。
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全球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当前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但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副作用较大、容易产生耐药性和对正常细胞产生损害等问题。
研究植物黄酮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并为提高肿瘤治疗的成功率和生存质量贡献力量。
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植物黄酮是一类天然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许多生物活性,例如抗氧化、抗炎、抗菌、抑制肿瘤等。
近年来,人们对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已经证
实多种植物黄酮对肿瘤有明显的抗增殖和抗转移作用。
首先,植物黄酮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许多研究表明,植物黄酮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减少DNA的合成和降低细胞内的ATP含量等方式,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例如,黄芩
素是一种在中药中广泛使用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黄芩素可以增加前列腺癌细胞株的
凋亡率,并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机制可能与Akt/mTOR通路、ERK1/2通路有关。
其次,植物黄酮对肿瘤的转移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植物黄酮可以
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迁移。
例如,芦丁是一种存在于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芦丁
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且能够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从而减少肝癌细胞的转移。
最后,植物黄酮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摄入植物黄
酮可以降低人体内患癌的风险。
例如,橙皮素是一种植物黄酮,研究表明橙皮素在体内可
以形成活性代谢物,对癌细胞具有抗增殖作用。
此外,一些研究还表明,植物黄酮可以在
配合放疗、化疗等治疗模式中,增强抗癌药物的疗效,减少副作用。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徐方野;高苗苗【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6)002【总页数】6页(P171-176)【作者】徐方野;高苗苗【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有机教研室,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4天然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以2-苯基色原酮为基本母核的植物酚性物质,现在则是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环和B环)通过中间3个碳原子链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按母核分为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查尔酮等诸多类型。
长期以来,人们从蔬菜、水果和中草药制剂中摄取黄酮类成分,因此黄酮类化合物也许是最为安全的非免疫原性药食兼用生物活性物质之一[1]。
近期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癌和防癌作用,尤其是对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激素依赖性肿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研究认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癌和防癌作用乃是多方面生理活性的综合结果,包括抗氧化和抗自由基活性、抗癌细胞增殖、干预癌细胞信号转导、诱导癌细胞分化和凋亡、抑制肿瘤组织中血管新生等途径来实现。
本文就近年天然黄酮类单体的抗癌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报道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提出从天然黄酮类单体中寻找抗癌先导化合物及新型抗癌候选药物筛选研究的思路。
1 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活性氧或氧自由基在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应用抗氧化剂预防肿瘤发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日本研究者报道甘草根中的黄酮类成分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并表明该作用与脂质氧化酶的作用相似[2]。
国内学者木合布力等[3]报道了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中的异黄酮类成分光甘草定(glabridin)在人HL-60细胞和大鼠肝微粒体等氧化系统中具有显著的清除自由基活性。
2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黄酮类化合物抑制细胞增殖主要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毒性和致突作用。
研究发现,甘草中的查尔酮类成分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LG)对白血病HL-60、人纤维肉瘤HT-1080等细胞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4]。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多样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在抗肿瘤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化合物在多种植物中都有发现,如水果、蔬菜、草药和茶等,对人类健康有着潜在的益处。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综述黄酮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抗肿瘤活性的发现、抗肿瘤机制的探索以及临床应用的前景等方面。
我们将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结构特点、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方法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回顾和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我们将总结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主要研究成果,揭示其作用机制和可能存在的信号通路。
我们也将探讨黄酮类化合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和挑战,以期为其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大量的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展现出显著的抗增殖和诱导凋亡的活性,显示出其潜在的抗肿瘤应用前景。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通过干扰细胞周期的正常进程,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将肿瘤细胞阻滞在特定的细胞周期阶段,从而抑制其增殖。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通过激活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通路,黄酮类化合物可以触发肿瘤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黄酮类化合物还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减少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在机制方面,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与其对信号通路的调控密切相关。
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多种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相关的信号通路,如PI3K/Akt、MAPK、NF-κB等,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影响基因表达、抑制血管生成等方式来发挥其抗肿瘤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杨博;李志裕;尤启冬
【期刊名称】《药学进展》
【年(卷),期】2008(32)9
【摘要】从作用靶点的角度,介绍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分布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其作用靶点包括周期依赖性激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基质金属蛋白酶及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等.
【总页数】7页(P391-397)
【作者】杨博;李志裕;尤启冬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9.1;R96
【相关文献】
1.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 [J], 王哲元;张璐;张有成
2.黄酮类化合物抗炎和抗肿瘤共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饶澄;黄显
3.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徐方野;高苗苗
4.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与靶向治疗策略 [J], 石元英;徐勤
5.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 [J], 王哲元;张璐;张有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是其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使其成为一类重要的天然化合物。
其中,植物黄酮是最为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黄酮类物质。
研究表明许多植物黄酮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包括:①抗氧化作用:植物黄酮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对预防肿瘤起到重要作用;②抗炎作用:植物黄酮可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细胞内发生炎症反应的机会,降低肿瘤发生率;③促进凋亡作用:植物黄酮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④抑制肿瘤细胞分裂作用:植物黄酮可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与细胞周期,延缓肿瘤细胞的生长。
许多植物黄酮已经被证明对多种癌症具有治疗作用。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黄酮醇、卡路里醇、芦丁、异鼠李素等都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通过对植物黄酮的分离、提取和纯化,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新的植物黄酮类物质,这些物质对多种癌症也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总之,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植物黄酮的认识和应用,逐渐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
随着这一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相信会有更多的新发现和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黄酮类;肿瘤;抗肿瘤药;细胞凋亡;基 因;基因,抑制,肿瘤
[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 多酚化合物,研究发现它们具有许多潜在的药用价 值,其中抗肿瘤作用是一个研究热点。其抗肿瘤作 用主要表现在抗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干预细胞 信号转导和增强抑癌基因活性及抑制癌基因表达等 功效。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进行综述。
黄芩苷(?)+@)*A+,)能 强 烈 抑 制 B 种 肝 癌 细 胞 株 柘扑异构酶!活性,且能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而从 银杏 叶 中 提 取 的 槲 皮 素(C%A&@AD+,)、四 羟 基 黄 酮 (E)A;$FA&’*)、紫杉双黄酮(G@+)H’$+DIG+,)、银杏黄素 ((+,E(AD+,)、异 银 杏 黄 素(+G’(+,E(AD+,)能 抑 制 正 常 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还能提高胶原和细胞外基质
蓟素(G+*I;)&+,)能 抑 制 由 伏 波 酯(NO7)和 冈 奇 酸 (’E)H)+@)@+H)诱导的 PQ6M7R 小鼠皮肤癌形成。
!QO!QS[/]等人也探讨了芹菜苷配基使细胞周 期停止于 4# 期的机制,在浓度为#8#:8";’*·!"# 时,芹菜苷配基能抑制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增殖,呈
纤连蛋白含量。研究发现,槲皮素也能抑制 J!-K8 细胞生长,并呈剂量依赖性,.K<的LM:8为292";’* ·!"#。当剂量提高到#8";’*·!"#后,于/=,=1,2/ 和.K<的抑制率分别为#29# >,/29B >,=89# > 和:/92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槲皮素引起 4// 3 期细胞升高,而 48/4# 期细胞下降,也呈剂量依 赖关系,这些作用于除去槲皮素后得到逆转。水飞
黄酮的鉴定方法可通过外观和熔点测定,以及 化学方法如三氯化铁,二氧化锶试验等进行初步鉴 定,进一步用仪器分析,光谱法(紫外和红外)、色谱 法(薄层扫描,高效液相和电泳)、核磁共振和质谱分 析。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12世纪<2年 代末,人们就发现黄酮类化合物有抗炎、抗病毒、利 胆、强心、镇静和镇痛等作用。到了32年代,又发现 它们有抗氧化、抗衰老、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现 就它们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动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阐述。 4 黄酮类化合物抗细胞增殖作用 研究发现芹菜 苷配基(@H#,’$#$)具有诱导 !:2和826小鼠皮肤细胞 和人白血病 MN;<2细胞周期停止于 O1/I 期的作 用,此作用于除去芹菜苷配基15"后可逆转。同时 还发现,用2"32#0D.·N74浓度的芹菜苷配基虽不 能改 变 826 细 胞 内 稳 态 的 细 胞 周 期 素 L4/H85?A?1 (?C?.#$L4/H85?A?1)蛋白水平,但可抑制H85?A?1M4 激 酶活性,还能抑制?C?.#$L4 蛋白堆积,并呈剂量依 赖关系。而?C?.#$L4/H85?A?1 复合物是调节细胞周 期 O1/I 进程的蛋白质因子[4]。291"29:00D.·
[中图分类号] /=3=94=;/3829: [文献标识码] E [文章编号] 4223;3<<=(1221)23;2516;2<
黄酮类化合物(F.@GD$D’-?D0HD+$A-)用于抗肿 瘤的研究由来已久,大约从12世纪32年代起就有 人发现黄酮类化合物有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现就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和结构 自然界中许多植物的 叶、皮、根和果实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黄酮类化合物, 它们是 一 类 多 酚 化 合 物(HD.CH"’$D.#??D0HD+$A-), 每个苯环上可连接上取代基,取代基可为羟基、糖基 或多糖,之所以把它们称为黄酮类化合物是因为结 构中含有酮基,而且很稳定。
死亡,促进 细 胞 分 化,抑 制 血 管 发 生 和 调 节 转 录 活
性[1]。而反式-二羟巴头素和反式-巴头素具有抗 P#18腹水瘤 和 艾 氏 肿 瘤 作 用,提 高 免 疫 力。 小 鼠 给 予反式-二羟巴头素18;(·E("#和#/8;(·E("#和
·2%4·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HS./LJP1Q-M(CH:./GP’),0440年7月,第0+卷 第7期
[收稿日期] 1224;21;2: [接受日期] 1224;2<;12 [作者简介] 黄华艺(4=<57),男,广西百色人,副研究员,
中心实验室主任,现在美国马利兰大学药学院药物科学系从 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黄酮类化合物通过 >;?@A"’*#$信号 转导途径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联系人] 黄华艺。B"$:6<;334;845;648:。>;0@#.:"C"+@$,; 24!14?$9?D0
·516·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0),1221年3月,第14卷 第3期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0),1221年3月,14(3):51675889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黄华艺4,查锡良1
(49广西民族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广西 南宁 :82224; 19卫 生部糖复合物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生物化学教研室,上海 122281)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M<+,\6A]5&%(GM*+,RA;),/88/年2月,第/#卷 第2期
·=/.·
!"#的红 桔 酚($%&$%&’()**+,)能 抑 制 鼠 成 纤 维 肉 瘤 细胞 !-./.和人 0-12 34 成胶质瘤细胞 567 合 成。在人 0-1234 细胞,用89:;;’*·!"#浓度的 红桔酚处理89:<和 /=<后,约 /: > 和 :8 > 的 567 合成被抑制。
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停止于 48/4# 和 4//3 期, #8";’*·!"#浓度时,细胞P期较对照组减少/8 >, 细胞周期素 5#(@I@*+,5#)升高;抑制细胞周期素依 赖的蛋白激酶/(M5T/);成视网膜细胞瘤蛋白(R? 蛋白)磷酸 化 下 降。当 浓 度 达 到 28";’*·!"#时, $/#/U7V# 升高了//倍。芹菜苷配基和毛地黄黄酮 (*%DA’*+,)也 有 强 烈 的 抗 甲 状 腺 癌 细 胞 增 殖 作 用, LM:8从 /#92#B/9#";’*·!"#。NRWMJW6[B]等 进 一步探讨芹菜苷配基对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它是
究,剂量依赖试验显示,其中/种黄酮对细胞增殖抑 制作用的 QM:8为(B.92[/9B)";’*·!"#(黄芩苷 元)和(/8B9K[#:9:)";’*·!"#(洋芜荽苷)。
F*)Y’$+&+H’*是一种从印度土生植物中提取的黄 酮类化合物,显示出很强的且特异的对所有实验的
细胞周期依赖蛋白激酶(@HEG)@HE#,/,=和2的抑 制作用,使细胞周期停止于 4#/P和 4//3 边界。临 床前研究证明,该黄酮类化合物能诱导细胞程序性
淡黄色,显微镜下可表现为针状结晶。干粉无明显 气味。黄酮类化合物因其苯环上取代基的不同而有 不同的作用,如取代基上糖基不同时,其抗癌、抗氧 化等作用效果差别很大。例如 L 环上有一邻位酚 结构和饱和的 ! 环显示出最强的抗肿瘤活性。因 此不同来源的黄酮类化合物其抗肿瘤作用大小是不 一样的,这就给人们提示了人工合成黄酮类化合物 时应注意这一问题。
黄酮类化合物可细分为黄酮、黄酮醇、异黄酮、 黄烷、黄烷醇。现在已能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合成一 些能溶于水的黄酮类化合物,使之更方便于使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和鉴定 大多数天然黄酮类化 合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二甲 基亚砜()IJK)中,但在乙醇中的溶解很有限,常需 加热助溶,而冷却后又析出。除了 )IJK 外,其他 溶剂溶解 黄 酮 类 化 合 物 一 般 均 需 要 超 声 波 配 合 助 溶。人工合成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人为加上一些亲水 基团而使其溶于水,也可制成酸类而溶于水。天然 黄酮类化万合方物数一据般均有明显的颜色,常为金黄色或
环化合物均具有与已知的化学预防药物如类胡箩卜
素或维生素相同的或更好的抗癌效果,其中桔皮苷、
橙皮苷和儿茶素是所试验的黄酮中效果最强的,当
用量在#98";’*·!"#时就能完全抑制促癌剂引起 的细 胞 转 化。麦 黄 酮(D&+@+,)、山 奈 黄 素-B-8-$-5吡喃葡萄糖苷(E)A;$FA&’*-B-W-?AD)-5-(*%@’$I&),’G+HA)、荟 黄 素(<+,’E+F*)Y’,A)等 有 抑 制 白 血 病 和 抗 JLZ 病毒的作用。从圆叶牡荆(!"#$%&’#()*"+’,"-) 果汁中提取的牡荆苷能抑制鼠 N 和 X 淋巴细胞增 殖和生长,浓 度 在 89#";’*·!"#时 就 显 效,其 LM:8 为892";’*·!"#,此 抑 制 活 性 也 是 可 逆 的。 此 外, 它还能抑制其他肿瘤细胞如 Q!-=和 O1#:9.的生 长[:]。槲皮素和金雀异黄素((A,+GDA+,)对卵巢癌细 胞 WZM7R-: 的抑制作用有协同作用,LM:8分别为 (KK[B98)";’*·!"#和(B/[/9:)";’*·!"#,在克 隆分析中分别 为(#:[#9/)";’*·!"#和(:[89:) ";’*·!"#,当加入槲皮素1<后再加入金雀异黄素 处理细 胞,协 同 作 用 就 出 现[K]。有 人[2]筛 选 了 B8 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对人大肠癌细胞 M)@’-/增殖的 抑制作用 和 细 胞 毒 作 用 以 及 小 肠 上 皮 细 胞 表 观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