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教案

合集下载

苏武牧羊的教案

苏武牧羊的教案

苏武牧羊的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苏武牧羊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学会使用推理分析的方法理解故事
•发掘故事背后的道德意义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教学步骤
1. 背景介绍
介绍苏武牧羊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可以用艾窝窝的《苏武传》或儿童读物《苏武牧羊》等作为材料。

2. 阅读故事
让学生们静下心来,认真阅读苏武牧羊的故事。

在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特点,提醒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

3. 推理分析
通过阅读故事,引导学生将不同的片段组合在一起,像拼图一样将故事的全貌呈现出来。

然后让学生们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推理分析,发现故事的深层次含义。

4. 探讨道德意义
在推理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们发掘故事背后的道德意义。

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对“忠诚、信任、勇气”等道德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5. 思考现实意义
针对故事中的情节及主人公苏武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其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何启示。

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苏武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还学会了使用推理分析的方法理解故事。

在探讨道德意义和思考现实意义时,学生们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加强了个人品德素质。

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教案三篇

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教案三篇

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武牧羊》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词汇;2.熟读课文,学会抓住重要线索复述故事;3.理清苏武出使匈奴遭遇的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重点解读“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人物的形象,受到感染,内化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乐于将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思路:前二十分钟(一)教学目标:1.激发兴趣,熟读课文;2.学生质疑,了解相关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1.自我介绍,一两句话,既简洁,又能引发学生对你的好感。

2.导入: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历涌现了无数杰出的爱国英雄,你幅图画的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经典的故事——板书课题。

这个故事广为传诵,人们根据它创作了戏剧、歌曲、古典乐曲等艺术作品,为什么苏武牧羊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读课文,走进故事。

3.学生自读课文。

分两步走;1)读第一遍,练习将课文读通顺,做到响亮正确流利。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鲈乡小学的的同学读书的习惯真好。

课文哪几节具体写了苏武牧羊的?还有几节分别写了什么?再读课文。

3)议论以下课文还写了写什么?出使、受辱、拒降、牧羊、回国。

4)分节读课文,随机指导。

4.简单介绍西汉与匈奴的情况(有地图,历史书上肯定有)及苏武出使的意义,读好第一小节;介绍旌节(字形范写,介绍含义)四十分钟。

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概括)重点词语,理清线索复述故事内容,发展能力;2.重点解读“苏武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苏武的爱国精神与力量,受到感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语言。

教学过程:一、学习抓住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1.出示两组词语(组):突然翻脸宁死不受辱抽刀自尽派人翻脸怒目圆睁痛骂叛逆——读词——提示:有的词是老师根据课文概括出来的。

——每组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读课文2.3节,练习运用这些词组简要复述故事部分——几个学生复述后,教师鼓励并指导读。

——提示方法:读故事性的文章,我们可以找出重点词语(或者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几个重要词语),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将故事复述清楚。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苏武牧羊》。

本课主要讲述了汉使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后被匈奴扣留。

匈奴贵族多次威逼利诱,让其投降,苏武不从,被流放于北海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放他回国。

苏武把个人的荣辱和国家的安危联系在一起,在艰苦环境中牧羊十九年,终于回到祖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查阅工具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体会苏武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故事大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做贡献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武的爱国精神。

难点:理解苏武在艰苦环境中牧羊十九年的坚定信念,以及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意思。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板书重点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讲解苏武牧羊的故事。

(2)教师重点讲解苏武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4.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苏武为什么能在北海牧羊十九年而不投降?5. 情感体验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语气、表情、动作等体会苏武的爱国精神。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苏武牧羊》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苏武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答案:1. 略2. 苏武在艰苦的环境中,始终坚定信念,不辱使命,体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和意义:需要重点关注苏武出使匈奴的历史背景,以及他被扣留和流放北海的原因,理解苏武牧羊事件的历史意义。

《苏武牧羊》教案(精选2024)

《苏武牧羊》教案(精选2024)
苏武精神主题演讲
邀请学生准备以“苏武精神”为主题的演讲,分享自己对苏武忠诚 、坚韧、不屈不挠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汉代历史文化知识竞赛
组织学生进行汉代历史文化知识竞赛,通过答题形式检验学生对相 关历史文化的掌握情况,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THANKS
感谢观看
苏武最终获释归 汉
苏武作为汉朝使节,出使 匈奴,却因匈奴内乱被扣 留,要求他投降。
面对匈奴的威胁和利诱, 苏武始终坚守汉朝使节的 身份和尊严,宁死不屈。
匈奴单于为了羞辱苏武, 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 尔湖)牧羊,并断绝了他 的粮食供应。
在北海的艰苦环境中,苏 武靠吃野鼠和草籽度日, 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 和汉朝的尊严。
01
苏武与匈奴单于
苏武作为汉朝使节被匈奴扣留,与匈奴单于形成对立关系。单于对苏武
威逼利诱,试图使其屈服,而苏武始终坚守忠诚。
02 03
苏武与李陵
苏武和李陵同为汉朝将领,被匈奴扣留后形成了一种相互支持、共同抵 抗的关系。李陵虽然最终投降匈奴,但他在苏武坚守忠诚的过程中给予 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苏武与汉朝皇帝
02
03
忠诚不渝
苏武作为汉朝使节,被匈 奴扣留十九年,期间始终 坚守忠诚,不屈不挠,是 忠诚不渝的典型形象。
威武不屈
在面对匈奴的威胁和利诱 时,苏武始终保持威武不 屈的气概,坚守自己的信 仰和使命。
忍辱负重
在艰苦的牧羊生活中,苏 武忍辱负重,历尽艰辛, 但始终未忘自己的身份和 使命。
其他角色形象塑造
05
CATALOGUE
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启示
艺术手法运用鉴赏
旋律与节奏
教案通过深入分析《苏武牧羊》的旋律和节奏,引导学生感受其悠扬宛转、深沉悲壮的音 乐特点。同时,结合历史背景和人物情感,鉴赏音乐如何刻画苏武坚韧不拔、忠诚不渝的 性格。

《苏武牧羊》的教学设计

《苏武牧羊》的教学设计

《苏武牧羊》的教学设计导读:本文是关于《苏武牧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苏武牧羊》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读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用加小标题的方式理解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教学准备:小黑板、《苏武牧羊》歌曲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歌曲《苏武牧羊》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板书课题:苏武牧羊)二、预习检查,初读课文1、学生分小组在课前预习基础上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

(1)字①会认的字:匈、(单)、郎、刑、玷、污、窖、毡、羔、昭②会写的字:匈、奴、臣、郎、污、羔、忠、贞要求:读准字音;会写的字,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下下紧凑,下面稍大;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的宽窄。

(2)词匈奴单于旌节旷无人烟2、想想课文主要说了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苏武是怎样的一个人?把描写苏武言行的句子找出来细读书,指名读、分组读、齐读,体会苏武的品格。

2、结合自己找出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的理解。

(把找出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指导点拨)重点句子、词语的指导:(1)“我身为汉朝使者,让我投降,就是玷污了我的使命,绝对办不到。

”(2)渴了,就用手接着从门缝里飘落进来的雪花止渴,饿了,就撕下身上的羊皮毡片充饥。

(在行动上感司苏武为守节而表现的贫贱不能移的民族气节和坚强的意志)(3)苏武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朝的使臣,念念不忘没有完成的使命,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带着旌节返回到故乡。

3、拟小标题,理清脉络本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下面请同学们给文章的情节添加小标题,以此把握文章的脉络。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苏武牧羊》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苏武牧羊》教案、教学设计
2.请同学们课后查找关于苏武的其他历史资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迹,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方面,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苏武的认识和感悟。
3.家长辅助作业:请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苏武牧羊》的故事,并与孩子分享自己对于忠诚、坚定、勇敢等品质的理解和体会,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优秀品质。
4.课后阅读:推荐阅读《史记·苏武传》,深入了解苏武的事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素养。
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能够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然而,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他们仍需教师给予解释和指导。在技能方面,学生的朗读、讨论、总结等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鲜明,容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他们对于故事中所体现的忠诚、坚定、勇敢等品质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但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引导和实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分析苏武形象特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重难点: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进行理解和运用;深入剖析苏武忠诚爱国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方面: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4.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挫折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勇于克服困难,不断进取。
在撰写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

《苏武牧羊》教案7篇

《苏武牧羊》教案7篇

《苏武牧羊》教案7篇《苏武牧羊》教案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武牧羊》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武牧羊》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抓重点词句,感悟苏武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所表现出的大义凛然、堂堂正气和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2、通过反复朗读和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用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重点词句,感悟苏武忠贞不屈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旧知,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介绍苏武”。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苏武牧羊》。

2、读题:苏武,一个在中国历刻下名字的人物,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记载并歌颂了这位民族英雄,并且它的被后世广为传颂。

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齐读课题。

3、复习词语:按自己的理解,正确、响亮地读出他们。

小黑板出示词语:匈奴玷污使臣羊羔旌节旷无人烟念念不忘忠贞不屈4、概括内容:能运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情吗?5、你能说说苏武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吗?用一个词概括。

二、品词析句,感悟形象。

1、布置。

指导批注。

(培养学生圈点批画,自主学习的习惯)哪些让你感受到苏武的忠贞不屈?2、引导交流第三段。

句子一:苏武说:“我身为汉朝使者,让我投降,就是玷污了我的使命,绝对办不到。

”(1)指名谈感受,教师指导。

(2)朗读:①当你知道这些时,能不能为这个句子加个,想想苏武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②指名读。

句子二:苏武在地窖里忍饥受冻,渴了,就用手接着从门缝里飘落进来的雪花止渴,饿了,就撕下身上的羊毛毡片充饥。

(1)理解:指名谈感悟。

引导抓住“忍饥受冻”“一连好几天”谈苏武受到的折磨。

(2)朗读:找学生先读接着教师引读(以学生为主,以读为载体,以语言描写为教学重点,让学生自悟自学)3、默读第4、5两节,思考:课文明明写了几件事,作者为什么要以苏武牧羊作为题目,而且用了2个小节来描述?句子一:没有粮食,也没有棉衣,他只能靠草根和野果充饥,挤在羊群中靠样的体温取暖。

《苏武牧羊》教案

《苏武牧羊》教案

《苏武牧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感受苏武的忠诚和坚定。

2. 通过分析苏武的形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3.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1. 苏武的形象分析。

2.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 苏武的忠诚和坚定的精神内涵。

2. 古代历史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苏武牧羊》。

2.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苏武牧羊》的插图,引导学生思考苏武的形象特征和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对苏武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如“牧羊”、“匈奴”等,帮助学生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4.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苏武的形象特征,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提炼苏武的忠诚和坚定精神。

5. 拓展延伸:介绍苏武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特点和民族精神。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苏武的忠诚和坚定的精神内涵。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加深对古代历史的了解。

8. 板书设计:《苏武牧羊》苏武--> 忠诚、坚定课文内容--> 重点词语、句式古代历史背景--> 民族精神、价值观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相关历史背景的阅读情况。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苏武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3. 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在考试中对《苏武牧羊》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古文阅读能力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不足,并找到改进的方法。

苏武牧羊朗读指导教案

苏武牧羊朗读指导教案

苏武牧羊朗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内容,体会苏武的爱国精神。

2.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朗读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生僻字的认读。

2. 语气、语调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表。

3.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图片展示:苏武牧羊的画面。

1.2 引导学生关注图片,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朗读指导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僻字的认读。

2.2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2.3 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节奏和情感。

2.4 小组合作朗读,互相纠正发音,提高朗读水平。

3. 内容理解3.1 学生讲述故事大意,检验对课文的理解。

3.2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3.3 引导学生讨论:苏武为什么选择牧羊,他的爱国精神体现在哪里?4. 拓展延伸4.1 学生查阅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了解苏武的生平。

4.2 学生分享自己对苏武牧羊故事的认识和感受。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读技巧和爱国精神的重要性。

5.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6.2 朗读评估: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指导。

6.3 内容理解评估:通过学生讲述故事大意和讨论环节,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七、课后作业7.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加强记忆。

7.2 家庭朗读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朗读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7.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相关历史背景。

八、教学反思8.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8.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8.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更多个性化的指导。

《苏武牧羊》教案

《苏武牧羊》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苏武牧羊》。

(2)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3)掌握成语“苏武牧羊”的含义及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苏武牧羊》的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忠诚于党的精神风貌。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苏武牧羊》的诗意及主题思想的解读。

2. 成语“苏武牧羊”的用法和含义。

难点:1. 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

2. 深刻理解苏武牧羊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武牧羊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苏武牧羊》,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苏武的生平和事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苏武牧羊》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5. 情感教育:(1)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苏武的爱国情怀。

(2)联系实际,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6. 小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深入研究和探索《苏武牧羊》的欲望。

五、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1课时(45分钟)完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苏武牧羊》的情况。

2. 学生对《苏武牧羊》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主要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

3. 学生对成语“苏武牧羊”的含义及用法的掌握。

4. 学生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的提高。

《苏武牧羊》教案

《苏武牧羊》教案

《苏武牧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苏武牧羊》。

(2)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苏武牧羊》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评价和批判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坚定的信仰和忠诚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苏武牧羊》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1. 对《苏武牧羊》的深层次理解和欣赏。

2. 评价和批判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和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苏武牧羊》的文本和注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苏武牧羊》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苏武牧羊》的。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苏武牧羊》,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探究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苏武牧羊》的深层次含义和主题。

(2)学生分享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评价与反思:(1)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学习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6.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背诵《苏武牧羊》。

(2)学生写一篇关于《苏武牧羊》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苏武牧羊》的情况,以及读后感的质量和深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同伴间的互相评价,促进共同进步。

苏武牧羊朗读指导教案

苏武牧羊朗读指导教案

苏武牧羊朗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情节,体会苏武的忠诚和坚定。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苏武牧羊的艰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武的忠诚和坚定。

三、教学难点1. 正确朗读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2. 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僻字词的注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

1.2 学生齐读课题。

2. 朗读指导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

2.2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3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 内容理解3.1 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苏武牧羊的艰辛。

4. 情感体验4.1 学生讨论如何通过朗读表达出对苏武的敬佩之情。

4.2 学生分组朗读,尝试表达情感。

5. 课堂小结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 作业布置6.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

6.2 学生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感情朗读练习。

六、教学延伸6.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苏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6.2 学生尝试写一篇关于苏武的小短文,表达对苏武的敬佩之情。

七、课堂实践7.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章节进行朗读练习。

7.2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全班朗读展示。

7.3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八、情感交流8.1 学生分享自己通过朗读课文所感受到的情感。

8.2 学生讨论如何将这种情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九、教学反思9.2 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改进教学方法。

十、课后作业10.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朗读课文,分享学习成果。

10.2 学生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感情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技巧。

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延伸补充说明: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苏武的事迹,通过查阅历史资料,更加全面地了解苏武的生平和贡献。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苏武牧羊》的大致情节和主要人物。

2.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德教育意义。

3.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故事《苏武牧羊》的讲解和分析。

2.学生演讲和讨论。

教学准备:1.故事《苏武牧羊》的简要讲述材料。

2.相关道德故事和寓言故事的选取。

3.学生演讲和讨论的话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苏武牧羊》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第二步:故事讲解教师通过讲述故事《苏武牧羊》,重点突出故事中苏武的坚持和忍耐,以及他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教育意义,例如忍耐、坚持、勇敢面对困难等。

第三步:故事分析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在学生的引导下,找出故事中的困境和冲突,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同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苏武的评价和看法。

第四步:其他道德故事的选取教师选取一些与苏武类似的道德故事或寓言故事,讲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乌鸦喝水》、《小狮子学会捕食》等,通过这些故事展示各种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第五步:学生演讲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故事或道德问题,进行演讲和发表个人看法。

演讲时,学生可以讲述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或者是对一个道德问题的思考。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演讲技巧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演讲能力。

第六步:讨论和总结学生演讲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并总结出故事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和行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演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创作和分享自己的道德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讲述苏武故事时的表现,包括理解故事的程度、对故事中道德教育意义的思考等。

《苏武牧羊》教案

《苏武牧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苏武牧羊》教案适用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3.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分析文本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把握。

2. 人物形象的分析。

3. 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礼仪、习俗的理解。

2. 苏武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行为如何体现。

二、教学准备教材:《苏武牧羊》文本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古代礼仪、习俗。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探讨苏武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行为。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课后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齐读课文,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深入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疑问,深入讲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爱国主义精神。

3. 情感教育(1)教师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4. 拓展延伸(1)学生课下搜集有关苏武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共同交流学习。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国主义精神。

(2)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编写一篇关于苏武牧羊的故事梗概。

2. 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自己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

《苏武牧羊》教案

《苏武牧羊》教案

《苏武牧羊》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苏武的忠诚和坚持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的学习,认识到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苏武牧羊》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苏武的忠诚和坚持精神。

2.2 教学重点: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学习和理解。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苏武牧羊》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苏武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剖析故事中的忠诚和坚持精神。

3.4 角色扮演和表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通过表演,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环节。

4.2 学生表演评价:对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的评价,包括语言表达、情感表达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4.3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苏武牧羊》的文本。

5.2 图片或视频:与《苏武牧羊》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5.3 资料库:与苏武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六、教学策略:6.1 讲授与互动:教师通过讲解,介绍苏武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忠诚和坚持的重要性。

教师与学生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2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角色扮演和表演任务。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6篇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6篇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6篇《苏武牧羊》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武牧羊》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给课文加小标题。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教学准备歌曲伴奏带、录音机,投影仪,学生搜集的材料,挂图,视频材料(《汉武大帝》中李陵去北海劝解苏武段)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欣赏歌曲《苏武牧羊》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板书课题:苏武牧羊)二、预习检查,初读课文1.学生分小组在课前预习基础上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

(1)字①会认的字:匈、(单)、郎、刑、玷、污、窖、毡、羔、昭②会写的字:匈、奴、臣、郎、污、羔、忠、贞要求:读准字音;会写的字,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下下紧凑,下面稍大;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的宽窄。

(2)词匈奴单于旌节旷无人烟2.想想课文主要说了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苏武是怎样的一个人?把描写苏武言行的句子找出来细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体会苏武的品格。

2.结合自己找出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的理解。

(把找出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指导点拨)重点句子、词语的指导:(1)“我身为汉朝使者,让我投降,就是玷污了我的使命,绝对办不到。

”(在言语上感悟苏武维护民族尊严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2)渴了,就用手接着从门缝里飘落进来的雪花止渴,饿了,就撕下身上的羊皮毡片充饥。

苏武牧羊朗读指导教案

苏武牧羊朗读指导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苏武牧羊朗读指导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苏武牧羊》。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武的忠诚和坚定。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美。

(2)学会通过朗读表达情感,提升朗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通过朗读表达情感,体会苏武的忠诚和坚定。

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朗读、思考、体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武牧羊的故事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 朗读指导(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表现。

(3)学生分组朗读,相互评价、指导。

3. 课文理解(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点评、指导。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苏武的忠诚和坚定。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读技巧和情感体会。

六、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苏武牧羊》。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苏武的小故事。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朗读技巧和情感体会,以及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内容拓展1.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关于苏武的其他故事或相关的历史背景。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苏武的精神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七、课堂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生活中体现苏武的忠诚和坚定精神。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八、实践活动1. 学生扮演苏武,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体会苏武的忠诚和坚定。

苏武牧羊教案

苏武牧羊教案

苏武牧羊教案教案标题:苏武牧羊教案教案目标:1.通过苏武牧羊故事的讲解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忠诚、坚韧不拔和自律的价值观。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和分析苏武牧羊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教导意义。

2.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和成长。

教具准备:1.苏武牧羊故事的书籍或故事卡片。

2.课件或幻灯片,包括故事中的图片和关键词。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苏武牧羊故事的大致情节,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辅助讲解,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将苏武牧羊故事的关键词以及相关图片展示在课件上。

指导学生一起阅读故事,并使用思维导图或问题解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问题引导:a) 苏武是一个牧羊人,他的工作是什么?b) 苏武面对的困难是什么?他是如何面对困难的?c) 苏武的品质和行为是什么?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学到什么?3.角色扮演(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分配角色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不同人物。

每个小组需要准备好角色的对白和表演内容。

鼓励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特点,展示出故事的主题。

4.讨论和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表演完毕后,进行讨论和总结。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于故事的理解和观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故事传达的价值观和教导意义。

教师问题引导:a) 苏武在牧羊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b) 苏武的坚毅精神给你带来什么启示?c) 在生活中,我们有哪些时刻可以运用到苏武的经历和品质?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小目标,并思考如何运用苏武的品质和教导意义去实现这些目标。

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目标和实现计划,并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付诸行动。

教师问题引导:a) 你有什么小目标想要实现?b) 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你认为自己需要具备哪些品质和行为?c) 你将如何运用苏武的故事和经验来帮助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故事的理解和角色扮演的表现。

苏武牧羊教案

苏武牧羊教案

苏武牧羊教案
一、背景
苏武是我国汉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曾经被授予河西四郡地区的守护职务,在此期间,他发挥了自己的才干和智慧,完成了许多惊人的事情。

其中,最著名的一件事情就是他练就了一群聪明能干的羊,用这些羊来发动起了一场深度的农村变革运动。

二、教案
2.1 目标
本次课程我们将学习苏武牧羊教案的故事,并且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思想意义和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2.2 教学步骤
第一步:讲解苏武的经历
1.讲述苏武的身世和政治背景。

2.讲述苏武被授予守护职务后的行动。

3.讲述苏武如何练就了一群聪明能干的羊,并用这些羊来改革农村。

第二步:分析苏武牧羊教案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意义
1.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2.讲述苏武的强化教育和领导思想,阐释其背后的思想意义。

3.分析苏武牧羊教案对现代道德观念的影响。

第三步:讨论苏武牧羊教案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1.讨论苏武牧羊教案对青年群体的教育与启发。

2.讨论苏武牧羊教案对人们价值观的塑造和影响。

2.3 教学内容说明
1.讲解苏武牧羊教案的历史背景、经历和思想意义。

2.分析苏武牧羊教案对当时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3.引导学生思考苏武牧羊教案中“教育”的这一个关键因素的意义和作用,更好地了解为什么说这个历史故事影响深远。

三、结论
苏武牧羊教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道德观念的重要体现。

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社会,这个故事也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教育也应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应该注重团队建设和领导思想,也应该注重人才发展以及精神文化的引领。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第1篇:《苏武牧羊》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认识本课生字。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

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3感受苏武历尽艰*,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西汉中期,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使匈奴。

那一年,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中的旌节,离开长安——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里——出示课文的第6节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一)比较第1和第6小节内容,发现“变化”。

1认真读这两小节,你发现写苏武出使前后内容有些什么变化?(学生交流时,出示媒体,相机介绍“旌节”——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2自由读课文思考: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二)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评价之心。

1自由读课文,简单交流“变化”的原因。

2学习第4节和第5小节,出示:苏武已受各种折磨。

(1)通过引读使学生继续感受总分的写作方法。

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之心。

(2)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置:放;度:所打算或所计较的。

“置之度外”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苏武牧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给课文加小标题。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教学准备歌曲伴奏带、录音机,投影仪,学生搜集的材料,挂图,视频材料(《汉武大帝》中李陵去北海劝解苏武段)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欣赏歌曲《苏武牧羊》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前后比较
导入新课
1、我国历史长河,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有忧国忧民的屈原、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等。今天,我们再去认识另一个英雄,他就是——苏武(出示苏武图片及简介)。
2、出示课题。
3、西汉中期,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使匈奴,临行前把旌节交给了他——出示课文的第节4、介绍“旌节”:它是一根七八尺长的木棍,顶部挂着一串用毛做成的绒球,表明使节的身份。
4、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不二的民族气节,在理解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准确表达学习后的感受。
教学
重点
1、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的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2、通过想象体会苏武所经历的磨难,并学会具体表达。
教学
难点
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并会准确表达学习后的感受。
《苏武牧羊》教案
班级
四年级
执教者
张晓云
日期
2013年4月25日
课题
苏武牧羊
教学
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恭恭敬敬、置之度外”等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的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3、通过想象体会苏武所经历的磨难,并学会具体表达。
4、课外拓展,出示小诗: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与冰天,
穷困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jì),
旌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心比铁石坚……
朗读
交流
展开想象,说话练习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自读
齐读
通过朗读进一步凸显中心。
以音乐渲染情景,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并适时引导学生做好情感的表述。
布置作业
结合板书适当小结和提升,用足互动交流中生成的资源。
小结提升
表情达意
1、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19年,经过汉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出示第六节
2、整整19年啊,这19年使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这19年让旌节脱光了毛,一切都变了,然而什么始终没有改变?板书:民族气节
3、播放乐曲《苏武牧羊》苏武终于回到了京城,此时此刻他在心里大声呼喊。
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上“当匈奴王()时,苏武()”的句式交流课文内容
思考题目和重点内容的关系
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的习惯,增加思维深度。
研读课文
领会中心
1、匈奴王说苏武参与内乱,逼他认罪,苏武——
(1)出示:
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板书:握抽刀自尽)
(2)为什么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
A师生对读。
B引读,师读“折磨”(第一句话),生读“怎样忍受”(第二句话)。
C板书:忍受折磨饿渴冷
D媒体播放北海边的荒凉,想一想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
出示:累了,他________;
病了,他________;
_了,他________。
E板书:持
3、结合板书小结:大家是否发现作为国家象征的旌节,苏武始终握在手中。面对匈奴王的威逼认罪,苏武手握旌节——(指板书);
(3)、苏武面对匈奴王,拒绝投降时,是手握旌节;而他面对卫律,痛斥叛徒时,是“手举”旌节,这是为什么?
(3)过渡: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匈奴王又心生一计,那便是牧羊,指名读第四节。
出示:
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借助图片和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并在此基础上作言语训练。
通过比较凸现苏武外貌、手中旌节的巨大变化,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整体感知
了解内容
1、在这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2、交流了解课文内容,随机板书:拒绝认罪拒绝投降北海牧羊
3、课文一共写了苏武出使匈奴的三件事,作者却选取了最后一件事作为课题?这是为什么?
2、匈奴王佩服苏武是个好汉,便派早已投降的汉使卫律来劝降,苏武——
(1)、出示:
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板书:举痛斥卫律)
(2)、苏武面对匈奴王的诬陷,是“气愤地说”,可面对卫律的劝降,却是“大声地喝”,这是为什么?
课外拓展
1、用先分后总的方法练习写话:
例: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老师关心爱护着周围的每一个学生。
2、阅读民族英雄的故事: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苏武那样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人,有兴趣的同学可去图书馆或上网搜索有关内容,拓展课上作交流。
读读句子,体会苏武忍受的各种折磨。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理解“置之度外”,练习说话。
——抽刀自尽
——痛斥卫律
——忍受各种折磨,历尽千辛万苦。
进一步养成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要词语,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让朗读和理解互为因果、彼此促进。
通过想象进一步体会苏武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和他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可贵民族气节。在想象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联系,让学生更好地表达。
5、19年后,苏武怀揣着旌节又回到了故里(出示课文第六节)
6、过渡: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一切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看图了解民族英雄
简单了解苏武
读课题
齐读
了解旌节
理解:恭恭敬敬
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说话
齐读,比较19年里苏武出使前后的变化(苏武的外貌、手中的旌节)
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并联系旧知,激发学习的兴趣。
由说到写,学以致用。
课外拓展,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附:板书
33苏武牧羊民族气节
略拒绝认罪握抽刀自尽
略拒绝投降举痛斥叛徒
详北海牧羊持忍受折磨
面对卫律的利诱,苏武手举旌节——;
面对野草丛生的荒漠牧羊,苏武手持旌节——
齐读
朗读,交流体会
(抓住“握、气愤、宁死”等词语体会并读出苏武当时非常气愤的语气)
齐读
朗读,交流体会
(抓住“怒目圆睁、举、大声喝道”等词语理解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
比较与理解动词“说”、“喝”
比较与理解动词“握”、“旌”
与教师合作朗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