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魏晋南北朝的著名人物及其作品
魏晋南北朝的著名人物及其作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和文化作品。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个时期的一些著名人物及其作品。
一、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在诗词歌赋和文学创作方面也非常有成就。
曹操的代表作包括《短歌行》、《观沧海》等,这些作品深受后人的喜爱。
二、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之一。
他不仅有卓越的智慧和才干,还兼备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诸葛亮的代表作包括《出师表》、《诫子书》等,这些作品不仅流传至今,而且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和经典之作。
三、王羲之王羲之是晋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风格沉雄大气,构思精严,笔力磅礴,流畅自然。
王羲之的代表作品包括《兰亭序》、《十七帖》等,这些作品不仅对后世书法家产生深远影响,也被视为中国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四、陶渊明陶渊明是晋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田园气息和朴实的人文精神。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包括《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这些作品深受后人的喜爱,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道风景线。
五、嵇康嵇康是晋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他被誉为“世外高人”。
嵇康的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主,具有丰富的人文情怀和艺术感染力。
嵇康的代表作品包括《琴赋》、《原道》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大瑰宝。
六、陆机陆机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被誉为“文学鬼才”。
陆机的文学作品以散文和诗歌为主,语言流畅、文字精炼,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人文情怀。
陆机的代表作品包括《文赋》、《吴歌》等,这些作品不仅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佳作,也被视为东方文学史上的一道奇观。
七、庾信庾信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兼备文学才华和政治头脑,以小说和诗歌为主,作品内容丰富,情感饱满。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参考书目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参考书目(宋)朱熹:《诗经集传》,北京:中华书局, 1962 年陈子展:《诗经直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1 年聂石樵主编:《诗经新注》,济南:齐鲁书社, 2000 年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北京:中华书局, 1966赵沛霖:《兴的源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年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 1990 年(汉)刘向集录、高诱注:《战国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成都:巴蜀书社, 1987 年朱谦之:《老子校释》,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上海:上海书店, 1986 年程树德:《论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 1990 年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年(清)焦循:《孟子正义》,北京:中华书局, 1987 年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1960 年(清)王先谦:《庄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 1987 年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 1983 年梁启雄:《荀子简释》,北京:中华书局, 1983 年陈奇猷:《韩非子集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年(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楚辞补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宋)朱熹:《楚辞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聂石樵:《楚辞新注》,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汤炳正:《屈赋新探》,济南:齐鲁书社, 1984 年姜亮夫:《楚辞通故》,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年(汉)高诱注:《淮南子》,上海:上海书店, 1986 年影印《诸子集成》本朱一清、孙以昭:《司马相如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年费正纲、胡双宝、宗明华辑校:《全汉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马积高:《赋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年(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北京:中华书局 1975 年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 1955 年影印本(唐)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 1975 年逯钦立编:《先秦汉魏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 1983 年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年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北京:中华书局, 1955 年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 年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年黄节:《魏武帝魏文帝诗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年赵幼文:《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年俞绍初辑校:《建安七子集》,北京:中华书局, 1989 年陈伯君:《阮籍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 1987 年戴明扬:《嵇康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年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北京:中华书局, 1979 年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年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7 年钱仲联:《鲍参军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曹融南:《谢宣城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汪绍盈校注:《搜神记》,北京:中华书局, 1979 年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年吕德申:《钟嵘诗品校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年(明)胡之骥注,李长路、赵威点校:《江文通集汇注》,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清)倪璠注许逸民点校:《庾子山集注》,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年(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北京:中华书局, 1977 年(清)吴兆宜注、程琰删补,穆克宏点校:《玉台新咏笺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袁光英、刘寅生整理标点:《水经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 年范祥雍:《洛阳伽蓝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8 年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钱志熙:《魏晋诗歌原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1 年刘跃进:《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北京:三联书店, 1996 年程章灿:《魏晋南北朝赋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 年王运熙、杨明:《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 2002 年穆克宏:《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北京:中华书局, 1997 年唐代文学参考书目文献类:文苑英华【宋】李昉等中华书局 1966 年影印本唐文粹【宋】姚铉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全唐文【清】永瑢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年影印本全唐诗【清】曹寅中华书局 1979 年版河岳英灵集【唐】殷璠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年唐人选唐诗新编本杂咏诗【唐】李峤佚存丛书本陈拾遗集【唐】陈子昂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1960 年版张说之文集【唐】张说文物出版社 1982 年版李太白全集【唐】李白中华书局 1977 年版钱注杜诗【清】钱谦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版杜诗详注【清】仇兆鳌中华书局 1979 年版刘随州集【唐】刘长卿四部备要本刘禹锡集【唐】刘禹锡中华书局 1990 年版元稹集【唐】元稹中华书局 1982 年版白居易集【唐】白居易中华书局 1979 年版白居易集笺校朱金城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年版柳宗元集【唐】柳宗元中华书局 1979 年版皇甫持正集【唐】皇甫湜四部丛刊初编本孟东野诗集【唐】孟郊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年版韩昌黎诗系年集释钱仲联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年版韩昌黎文集校注马其昶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李文公集【唐】李翱四部丛刊初编本吕衡州集【唐】吕温四库全书本樊川文集【唐】杜牧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版樊南文集【唐】李商隐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年版玉溪生诗集笺注【清】冯浩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版温飞卿诗集笺注【明】曾益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版皮子文薮【唐】皮日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版禅月集【唐】贯休四部丛刊初编本罗隐集【唐】罗隐中华书局 1983 年版韦庄集【唐】韦庄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年版李太白年谱【清】王琦中华书局李太白全集附录本李白年谱安旗齐鲁书社 1982 年版刘禹锡年谱卞孝萱中华书局 1963 年版玉溪生年谱会笺【清】张采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年版杜牧年谱缪钺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年版刘禹锡评传卞孝萱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柳宗元传论孙昌武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年版唐宋八大家文钞【明】茅坤四库全书本旧唐书【五代】刘眴中华书局 1975 年版新唐书【宋】欧阳修中华书局 1975 年版通典【唐】杜佑中华书局 1989 年版唐会要【宋】王溥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贞观政要【唐】吴兢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唐鉴【宋】范祖禹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年影印本唐方镇年表【清】吴延燮中华书局二十五史补编本长安志【宋】宋敏求中华书局 1990 年宋元方志丛刊本元和郡县图志【唐】李吉甫中华书局 1983 年版大唐新语【唐】刘肃中华书局 1984 年版唐国史补【唐】李肇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年版唐摭言【唐】王定保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唐语林【唐】王谠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唐代墓志汇编周绍良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版诗话类:岁寒堂诗话【宋】张戒中华书局 1983 年历代诗话续编本诸家老杜诗评【宋】王回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4 年版杜甫诗话校注五种本唐诗品汇【明】高棅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版唐音癸签【明】胡震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版艺苑卮言【明】王世贞中华书局 1983 年历代诗话续编本诗薮【明】胡应麟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版艺概【清】刘熙载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石州诗话【清】翁方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历代诗话【清】何文焕中华书局 1981 年版今人研究著作:柳文指要章士钊中华书局 1971 年版寒柳堂集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版唐代政治史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年版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中国思想通史候外庐人民出版社 1959 年版唐代后期儒学张矅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隋唐史岑仲勉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7 年版唐人行第录岑仲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1962 年版隋唐五代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年版中国通史范文澜人民出版社 1978 年版谈艺录钱钟书中华书局 1984 年版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2 年版中国散文史郭预衡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版唐诗杂论闻一多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年版唐诗学引论陈伯海东方出版中心 1988 年版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忠强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王运熙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唐诗通论刘开扬巴蜀书社 1998 年版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葛晓音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大历诗风蒋寅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年版晚唐诗风任海天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唐诗史许总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唐诗体派论许总文津出版社 1994 年版唐诗汇评陈伯海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郭英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唐代诗人从考傅璇琮中华书局 1979 年版唐才子传校笺傅璇琮中华书局 1987 至 1991 年版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傅璇琮辽海出版社 1998 年版唐代文史论从卞孝萱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赵昌平自选集赵昌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唐代文学从考陈尚君中国科学出版社 1997 年版王维新论陈铁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版杜甫评传莫砺锋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杜牧论稿吴在庆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牛李党争与中晚唐文学【台】傅锡壬台湾东大图书有限公司 1984 年版严耕望史学论集【台】严耕望联经出版公司 1991 年版剑桥中国隋唐史【英】崔瑞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版文镜秘府论【日】弘法大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年版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美】杜维明三联书店 1997 年版。
3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简述
• 《文心雕龙》
• 《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文学创作和 文学批评的专著,作者是梁代的刘勰。强调文学 的社会功能,指出文学既应有充实的内容,也要 有华美的形式(《风骨》);批判了“贵古贱今”、 “各执一隅”的不良风尚,提出文学批评要“六 观”,实事求是,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对 我国古典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发展有巨大的奠 基意义。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简述
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在诗歌、辞赋、 散文、小说、文学理论、文学批评
等方面都卓有成就
一、诗
• (一)乐府民歌 乐府民歌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间 创作,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而且具有高 度的思想性。 代表作:《陌上桑》、《孔 雀东南飞》
(二)古诗十九首
(三)建人小说《世说新语》
•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志人小说的集大 成之作,主要记述汉末至东晋士族人物的玄虚清 谈。它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分成36门, 反映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揭露魏晋 时期的黑暗社会、腐败政治以及统治集团的残暴 和荒淫。其内容体现了当时一些真实的社会史实 和文学思想,对后世笔记文学有很大的影响。
• 竹林七贤
• 蔡文姬《悲愤诗》
• 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 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山水诗标志着人与 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自 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其代表人 物是谢灵运、谢佻。
• 陶渊明
• 陶渊明的田园诗通过 对田园景物的恬美、 田园生活的简朴的描 写,表达自己悠然自 得的心境。
• 南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与《木兰诗》
• 南北朝民歌继承了乐府民歌的特点,反 映了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但由于南北朝 时代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 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 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朝民歌 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所谓“艳曲 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乐府诗 集》),正是这种特征的扼要说明。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名篇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名篇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它的文化、文艺、诗歌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影响。
在这段时期,产生了很多的诗歌名篇,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珍品,还代表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与生活。
下面,我们选取几首经典的诗歌名篇,一起欣赏并领略它们内在的魅力。
《桃花源记》篇《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诗文,讲述了他发现了一个人间仙境-桃花源,那里有着美丽宁静的风景,善良友好的居民,安享天伦之乐的生活,这种美好的生活方式是与当时颓废的政治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
这篇诗文通过对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的描写,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理想乡村生活的向往,也象征着人们对自由、愉悦的向往。
这篇作品至今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代表之一。
《清平乐》《清平乐》是南朝梁代文学家罗隐创作的一篇诗歌,体现了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苦短。
通过描述宁静的春景和安详的生活,反映了罗隐对于人生的深深忧虑。
因此,这篇作品成为了中国诗歌中最能表现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虚空的经典名篇之一。
在这里,我们不禁感到忧伤和沉思,也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苦短。
《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著名女词人白居易所作。
这篇作品通过对杨玉环的爱情悲剧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历史背景及社会现实。
而杨玉环的悲剧爱情,也暗示着社会道德的浪漫和独裁的残酷,成为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长恨歌》是史书和诗歌的结合,在揭示历史价值的同时兼具文学价值。
因此,这篇作品不仅描写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还体现了词人的深刻感悟和高超才华。
《琵琶行》《琵琶行》是南朝时期乐府诗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白居易以唐代着名女琵琶师韩湘子的身世为契机进行创作。
诗中介绍了韩湘子经历的残酷命运,也描绘了她的琵琶曲折婉转的音律,表达出了作者对于韩湘子的敬意和对于人生多舛的感慨。
这首诗歌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人生的苦难、命运的坎坷和琴声的伤感,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且在后世传唱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魏晉南北朝文學建安文學三曹曹操《薤露行》(詩歌)《蒿裏行》(詩歌)《短歌行》(詩歌)《龜雖壽》(詩歌)《觀滄海》(詩歌,通過遼闊雄壯的滄海景色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是我國詩史上的一首比較完整的寫景詩)曹丕《燕歌行》(現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詩)《雜詩》(五言詩)《清河作》(五言詩)-《典論》(我國文學批評史較早的專門論文)-《與吳質書》,《又與吳質書》(散文)-《答繁欽書》(散文)曹植《白馬篇》(詩歌前期)- [充滿豪壯的樂觀的精神]《雜詩》(詩歌後期)-[表現了壯志不得施展的憤激不平之情]《贈白馬王彪》(詩歌後期)-[表現了豐富的複雜的感情,客觀上深刻地暴露了統治階級內部萁豆相煎的殘酷]《籲嗟篇》(詩歌後期)-[以轉蓬為喻形象地描寫了他“十一年中而三徙都”的生活處境和痛苦心情]《野田黃雀行》(詩歌後期)-[表現了他對迫害的憤怒和反抗]七子孔融《論盛孝章書》(散文)《薦禰衡表》(散文)《汝潁優劣論》(散文)-[表現精神境界和性格情操]《六言詩》(最早的完整的六言體作品,詩歌)-[熱情讚揚曹操]《臨終詩》(詩歌)-[對自身最後遭遇做總結,有自省,更有責人 ] 《雜詩》(詩歌)-[ 寫悼子之情,哀痛欲絕]陳琳《移豫州檄》(書檄)-[討曹操之文]《為曹洪與魏太子書》(章表書記)《飲馬長城窟行》(詩歌,樂府歌辭)- [揭露了當時繁重的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與災難]《武軍賦》(賦)《神武賦》(賦)王粲《七哀詩》(詩)-[ 是漢末現實的真實寫照]《登樓賦》(賦,抒情小賦)-[ 寫思鄉懷土之情,表現了作者處於亂世壯志不得伸展的沉痛感情]《從軍詩》(詩)-[對曹操的讚頌和自身的功名欲望]《鶯賦》(賦)《出婦賦》(賦)《寡婦賦》(賦)《七釋》(賦)《仿連珠》(賦)徐幹《中論》(論文)- [抨擊儒者之弊]《室思》(情詩)《答劉楨詩》(詩)-[表現誠篤友情]《齊都賦》(賦)《七喻》(賦)阮瑀《文質論》(論文)-[主張文質兩通]《駕出北郭門行》(詩)-[家庭悲劇]應玚《文質論》(論文)-[強調文]《弈勢》(文)-[演弈棋陣勢及變化]劉楨《贈從弟詩》(詩)-[ 寫出有理想有抱負之士守志不阿的節操] 《魯都賦》(賦)《遂志賦》(賦)《諫曹植書》(箋記)《雜詩》(詩)-[說明產生厭煩情緒之原因]《處士國文甫碑》(篇帙)蔡琰《悲憤詩》(五言詩)《悲憤詩》(騷體詩)《胡笳十八拍》(騷體詩)正始文學嵇康《酒會詩》(詩)《答二郭》(詩)《幽憤詩》(四言詩)《贈秀才入軍》(四言詩)《秋胡行》(四言詩)《雜詩》(四言詩)《贈秀才詩》(五言詩)《述志詩》(五言詩)《思念詩》(六言詩)《與山巨源絕交書》(散文)《與呂長悌絕交書》(散文)《養生論》(論文)《答向子期難養生論》(論文)《聲無哀樂論》(論文)《蔔疑》(文章)《家誡》(文章)《太師箴》(文章)《聖賢高士傳》(傳)阮籍《詠懷詩》(詩)- [表現了詩人一生的複雜的思想感情] 《大人先生傳》(散文)《達莊論》(玄學論文)《通易論》(玄學論文)《通老論》(玄學論文)《樂論》(玄學論文)《大人先生傳》(傳)《元父賦》(賦)《首陽山賦》(賦)《獼猴賦》(賦)《鳩賦》(賦)西晉文學傅玄《傅子》(書)《豫章行》(漢樂府) 《秋胡行》(漢樂府) 《秦女休行》(漢樂府) 《苦相篇》《昔思君》(詩)《正都賦》(大賦) 《七謨》(序文)《連珠》(序文)張華《鷦鷯賦》(賦)《壯士篇》《遊獵篇》《輕薄篇》《博陵王宮俠曲》(詩) 《情詩》《答何劭詩》《勵志詩》(四言詩)《女史箴》《晉武帝哀策文》《甲乙問》(短小雜記) 《博物志》(小說)陸機《長歌行》(詩)《門有車馬客行》(詩) 《長安有狹斜行》(詩) 《悲哉行》(詩)《壯哉行》(詩)《擬古詩》(詩)《赴洛道中作詩》(詩) 《歎逝賦》(賦)《感時賦》(賦)《述思賦》(賦)《行思賦》(賦)《感丘賦》(賦)《懷土賦》(賦)《思歸賦》(賦)《吊魏武帝文》(文章) 《演連珠》(文章)《文賦》(論文)-[代表作] 《辨亡論》(論文)《五等論》(論文)《吊魏武帝文》(哀吊) 潘嶽《金穀集作詩》(貴遊之詩)《關中詩》(應詔詩)《於賈謐坐講漢書詩》(贈答酬唱詩) 《魯公詩》(贈答酬唱詩)《為賈謐作贈陸機詩》(贈答酬唱詩) 《北芒送別王世胄詩》(贈答酬唱詩) 《金穀會詩》(貴遊之詩)《河陽縣作詩》(述志詩)《懷縣作詩》(述志詩)《東郊詩》(述志詩)《悼亡詩》(親情之詩)《懷舊賦》(抒情小賦)《寡婦賦》(抒情小賦)《悼亡賦》(抒情小賦)《西征賦》(大賦)《秋興賦》(大賦)《籍田賦》(大賦)《閒居賦》(大賦)《笙賦》(大賦)《哀永逝文》(文章)《陽城劉氏妹哀辭》(誄文)《馬汧督誄》(誄文)左思《齊都賦》(賦)《蜀都賦》(賦)《五都賦》(賦)《魏都賦》(賦)《白髮賦》(賦)《七諷》(賦)《詠史詩》(詩)《雜詩》(詩)《嬌女詩》(詩)張協《雜詩》(五言詩)《七命》《詠史詩》(詩)劉琨《扶風歌》(詩)《重贈盧諶》(詩)《答盧諶詩》(詩)《為並州刺史到壺關上表》《勸進表》《與石勒書》東晉文學郭璞《答賈九州愁詩》(詩) 《遊仙詩》(詩)《江賦》(大賦)《流寓賦》(賦)《鹽池賦》(賦)《因天變上書》 (書) 《諫留任穀宮中疏》(疏) 《客傲》(文)葛洪《抱樸子。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文学时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特点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桀、徐干、阮瑀、刘桢、应玚蔡琰诗歌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
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
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
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辞赋"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
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文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
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文学的自觉”“骈文”1、三国两晋时期骈文(“四六文”)、骈赋、志人志怪小说三国:魏(220-265);蜀(221-263);吴(222-280)正始体、竹林七贤、建安七子、曹操《短歌行》『“古直悲凉、慷慨沉雄”』、曹丕《典论》、曹植(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诗品》』《白马篇》、王粲、蔡琰、阮籍“咏怀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稽康两晋:西晋(265-317);太康体(三张、二陆、两潘、一左)、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左思“咏史诗”(开拓了借咏史以抒怀的新路)《三都赋》(“洛阳为之纸贵”)、刘琨(闻鸡起舞)、郭璞“游仙诗”『文体相辉,彪炳可玩。
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
《诗品》』东晋(317-420):玄言体、陶渊明“田园诗”『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谢灵运“山水诗”『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文心雕龙》』小说:干宝《搜神记》(志怪小说)2、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南朝:宋(420-479)元嘉体、鲍照“乐府七言歌行”『雄健豪放』、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小说)齐(479-502谢脁“山水诗”、刘勰《文心雕龙》(文学理论专著)梁(502-557)宫体诗、箫统《文选》、钟嵘《诗品》(五言诗研究专著)徐陵编辑诗歌专集《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陈(557-589)南朝民歌《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西洲曲》)北朝:北魏(386-534)东魏(534-550)北齐(550-577)西魏(535-556)庾信『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沈约北周(557-581)北朝民歌《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敕勒歌》、《木兰诗》)骈文骈赋(04)魏晋南北朝时期,赋体受到诗歌讲究对偶,声律,辞藻风气的影响,趋向骈化,出现骈赋。
历史年代表及重要文学事件--魏晋南北朝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刘裕督兵伐后秦,十月,晋兵入洛阳
十一 晋恭帝司马德文 在位2年
年号:元熙 419-420
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自即帝位,是 为宋武帝。建元永初,国号宋
谢灵运由康乐公降爵为康乐县侯
刘义庆晋爵为临川王,任侍中
在位7年
年号:正元 254-255 甘露 256-259五Fra bibliotek魏元帝曹奂
在位6年
年号:景元 260-263
成熙 264
蜀汉(221-263)共43年
一 二 昭烈帝刘备 后主刘禅 在位3年 在位41年
建都:成都
年号:章武 221-223 年号:焱兴 223-263
东吴(222-280)共59年 建都:建康
三 四
晋怀帝司马炽 在位7年 晋愍帝司马邺 在位5年
年号:永嘉 307-312 年号:建兴 313-316 314 刘琨拜大将军 316 刘琨击石勒兵败,依段匹磾作《答卢谌》
东晋(317-420)共104年建都:建康 一 晋元帝司马睿 在位6年 年号:建武 317 大兴 318-321 永昌 二 晋明帝司马绍 在位4年 322 324 郭璞阻止王敦谋反被害,《游仙
一 二 三 四 大帝孙权 会稽王孙亮 景帝孙休 乌程侯孙皓 在位31年 在位7年 在位7年 在位17年 222-252 252-258 258-264 264-280
晋(265-420)共156年
西晋(265-316)共51年 建都洛阳后迁都长安 一 晋武帝司马炎 在位26年 年号:泰始 265-274 268
300 张华被杀。著有《博物志》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1.建安七子:曹操《短歌行》、曹植《七步诗》、曹丕《典论·论文》、王粲《七哀诗》、徐干《中论》、阮璃《咏怀诗》、应玚《公宴诗》。
2.正始文学:何晏《景福殿赋》、夏侯玄《离合诗》、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向秀《思旧赋》。
3.两晋诗坛:陶渊明《归园田居》、谢灵运《山居赋》、鲍照《芜城赋》、庚信《哀江南赋》。
4.南北朝诗歌:北朝民歌《木兰辞》、庾信《哀江南赋》、南朝山水诗谢灵运、鲍照、谢朓、颜之推《颜氏家训》。
5.骈文: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6.小说: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1.文学创作风格的多样化:既有建安七子的豪放,又有正始文学的玄妙,还有两晋诗坛的婉约,以及南北朝诗歌的南北交融。
2.文学题材的广泛:涉及政治、历史、山水、田园、爱情、友情等多种题材。
3.文学形式的创新:骈文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4.文学理论的成熟:曹操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5.文学教育的普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为士人必备的素养,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6.文学交流的促进: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交流,使南北文学相互借鉴,丰富了文学创作。
7.民间文学的兴起:北朝民歌《木兰辞》等,展现了民间文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丰富的代表作品和独特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为后世文学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问建安七子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豪放见长?解题方法:回顾建安七子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豪放见长的作家。
答案:曹操。
2.习题:请问正始文学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玄妙见长?解题方法:回顾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玄妙见长的作家。
魏晋南北朝文学书目
第三编魏晋六朝文学参考书目《后汉书》范晔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三国志》陈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晋书》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宋书》沈约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南齐书》萧子显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梁书》姚思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陈书》姚思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南史》李延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魏书》魏收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北齐书》李百药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周书》令狐德芬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北书》李延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编中华书局1958年12月版《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人物志》刘劭撰四部丛刊本《世说新语》刘义庆撰四库全书本《文心雕龙》刘勰撰四库全书本《诗品》钟嵘撰四库全书本《金楼子》萧绎著百子全书本《弘明集》僧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广弘明集》道宣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高僧传》慧皎撰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方立天著中华书局1982年4月版《佛经转译与中古文学思潮》蒋述卓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魏晋思想论》刘大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版《魏晋的自然主义》容肇祖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魏晋玄学论稿》汤用彤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版《郭象与魏晋玄学》汤一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魏晋玄学新论》徐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罗宗强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卢盛江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4月版《鲁迅全集》第三卷《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诗化人生:魏晋风度的魅力》陈洪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钱志熙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6月版《六朝美学》袁济喜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版《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门阀制度与永明文学》刘跃进著三联书店1996年3月版《六朝世族中的谢氏集团》丁福林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世族与六朝文学》程章灿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刘师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版《中古文学史论集》王瑶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6月版《中古文学史论文集》曹道衡著中华书局1986年版《中国中古诗歌史》王仲陵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版《中古文学论稿》陈庆元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版《中古文学理论范畴》詹福瑞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版《中古文学文献学》刘跃进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中古文学与文化研究》刘文忠著学苑出版社2000年6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林庚等编中华书局1962年8月版《三国两晋十六国诗文纪事》周建江辑校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南北朝隋诗文纪事》周建江辑校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6年10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胡国瑞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5月版《八代诗史》葛晓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2月版《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钱志熙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魏晋南北朝诗学》陈顺智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版《汉魏六朝诗讲录》叶嘉莹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版《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逯钦立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汉魏六朝文学论集》詹福瑞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乐府文学史》罗根泽著北平文化学社1931年1月版《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著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3月再版)《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黄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6年10月版《汉魏六朝小说史》侯忠义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9年3月版《汉魏六朝小说史》王枝忠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版《魏晋南北朝赋史》程章灿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版《六朝文章新论》谭家健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4月版《后汉书》范晔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三国志》陈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晋书》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建安文学概论》沈达材著北平朴社1932年1月版《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8月版《曹子建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6月版《魏武帝魏文帝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版《胡笳十八拍讨论集》中华书局1959年11月版《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学》李宝均著中华书局1962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再版)《曹操集译注》安徽亳县《曹操集》译注小组中华书局1979年1月版《王粲集》俞绍初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5月版《三曹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0年9月版《曹丕》章新建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三曹年谱》张可礼著齐鲁书社1983年5月版《王粲集注》吴云、唐绍忠注中州书画社1984年3月版《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建安文学讨论集》《艺谭》编辑部编黄山书社1984年11月版《曹植新探》钟优民著黄山书社1984年12月版《建安文学编年史》刘知渐著重庆出版社1985年3月版《建安文学论稿》张可礼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9月版《建安七子集》俞绍初校点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建安七子集校注》吴云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版《曹丕集校注》夏传才、唐绍忠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10月版《建安文学新论——全国第三届建安文学讨论会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建安文学述评》李景华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版《建安七子综论》韩格平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版《魏晋文学史》徐公持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阮步兵咏怀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版《阮籍集校注》陈伯君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10月版《阮籍评传》韩传达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嵇康集校注》戴明扬校注中华书局1962年7月版《嵇康集译注》夏明钊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版《陆士衡诗注》郝立权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排印本《陆机集》金涛声校点中华书局1982年1月版《陆云集》黄葵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8月版《潘岳集校注》董志广校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版《郭璞研究》连镇标著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7月版《东晋文艺综合研究》张可礼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版《东晋诗歌论稿》陈道贵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版《志怪小说与人文宗教》王连儒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搜神记》干宝撰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9月版《陶渊明》梁启超著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陶靖节年谱》古直著中华书局1926年版《陶渊明年谱》傅东华著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陶渊明批评》萧卿望著开明书店1947年7月版《陶渊明传论》李长之(张芝)著棠棣出版社1953年版《靖节先生集》陶澍注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陶渊明集》王瑶编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8月版《陶渊明讨论集》中华书局1961年5月版《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2年1月版《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中华书局1962年11月版《陶渊明集》逯钦立著中华书局1979年5月版《陶渊明》廖仲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7月版《陶渊明论集》钟优民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版《陶渊明论稿》吴云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4月版《陶渊明诗文浅注》唐满先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版《陶渊明论略》李文初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版《陶渊明年谱》许逸民著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陶渊明诗文赏析集》李华著巴蜀书社1988年3月版《陶渊明诗文赏析》陶文鹏、丘万紫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版《陶渊明探稿》魏正中著文津出版社1990年12月版《陶渊明年谱》邓安生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陶渊明新论》李华著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11月版《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葛晓音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陶渊明集译注》魏正中译注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陶渊明新探》邓安生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7月版《陶渊明评传》魏正中文津出版社1996年3月版《陶学史话》钟优民著台湾允晨文化实业有限公司1996年版《陶渊明集校笺》龚斌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版《陶诗佛音辨》丁永忠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版《陶渊明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戴建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版《20世纪陶学论著》魏正中著花城出版社1999年8月版《陶渊明论丛》赵治中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11月版《陶渊明及其研究论》魏正中著文津出版社1999年11月版《文心雕龙札记》黄侃著北平文化学社1927年版(中华书局1962年9月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三)郭绍虞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罗根泽著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著开明书店1944年版《谢宣城诗注》郝立权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谢灵运诗选》叶笑雪选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谢康乐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洛阳伽蓝记校注》范祥雍校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版《庾信诗赋选》谭正璧、纪馥华选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版《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诗品注》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洛阳伽蓝记校释》周祖谟校释中华书局1963年版(上海书店2000年4月版)《鲍参军集注》钱仲联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文心雕龙校证》王利器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颜氏家训集解》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庾子山集注》(清)倪璠注许逸民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版《庾信选集》舒宝章选注中州书画社1983年5月版《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世说新语校笺》(上下)徐震堮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2月版《江文通集汇注》(明)胡之骥注中华书局1984年4月版《水经注校》王国维校袁英光、刘寅生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版《庾信生平及其赋之研究》许东海著台湾文史出版社1984年9月版《玉台新咏笺注》(清)吴兆宜注、程琰删补中华书局1985年版《水经注研究》陈桥驿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5年5月版《文选平点》黄侃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版《谢灵运论稿》钟优民著齐鲁书社1985年10月版《文选李注义疏》高步瀛疏中华书局1985年11月版《文选》(1—6)萧统编、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版《中国文学理论史》蔡钟翔、黄保真、成复旺著北京出版社1987年6月版《谢灵运集校注》顾绍柏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望乡诗人庾信》钟优民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3月版《水经注疏》杨守敬、熊会贞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版《文选学》骆鸿凯著中华书局1989年11月影印本《历史的庾信与庾信的文学》张翥、杨萌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版《中国志人小说史》宁稼雨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版《谢宣城集校注》曹融南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版《南北朝文学史》曹道衡、沈玉成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版《文心雕龙义证》詹锳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文心雕龙今译》周振甫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文心雕龙讲疏》王元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版《诗品集注》曹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沈约集校笺》陈庆元校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月版《文心雕龙学综览》文心雕龙览编委会上海书店1995年6月版《谢朓与李白研究》茆家培、李子龙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6年10月版《北朝文学史》周建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庾信传论》鲁同群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世说新语研究》蒋凡著学林出版社1998年4月版《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曹道衡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版《世说新语译注》张万起、刘尚慈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8月版《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中华书局1998年8月版《昭明文选研究》穆克宏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世说新语》(上下)刘义庆撰中华书局1999年2月版《鲁迅辑录古籍丛编》(1—4)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谢灵运集》李运富编注岳麓书社1999年8月版《论刘勰及其文心雕龙》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学苑出版社2000年2月版《文心雕龙研究》(第四辑)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庾信研究》林怡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玉台新咏研究》刘跃进著中华书局2000年7月版《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曹道衡、刘跃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文心雕龙校注拾遗补正》杨明照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版《文心雕龙研究史》张文勋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昭明太子集校注》俞绍初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版《刘勰与文心雕龙》王守信、孔德志著齐鲁书社2001年9月版《文心雕龙研究史》张少康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文心雕龙系统观》石家宜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文心雕龙研究》(第五辑)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文心雕龙义疏》杨明照、吴林伯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南朝佛教与文学》普慧著中华书局2002年2月版《文心雕龙的传播与影响》汪春泓著学苑出版社2002年6月版《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王运熙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乐府诗述论》王运熙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版。
古代文学作品选(魏晋南北朝)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 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 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 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 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短歌行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谈讌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海 一作:水)
咏史八首·其一
朝代:魏晋
作者:左思
原文: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画工弃市
作者:葛洪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 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 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
魏晋南北朝文学书目
《六朝美学》袁济喜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版《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门阀制度与永明文学》刘跃进著三联书店1996年3月版《六朝世族中的谢氏集团》丁福林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世族与六朝文学》程章灿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刘师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版《中古文学史论集》王瑶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6月版《中古文学史论文集》曹道衡著中华书局1986年版《中国中古诗歌史》王仲陵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版《中古文学论稿》陈庆元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版《中古文学理论范畴》詹福瑞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版《中古文学文献学》刘跃进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中古文学与文化研究》刘文忠著学苑出版社2000年6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林庚等编中华书局1962年8月版《三国两晋十六国诗文纪事》周建江辑校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南北朝隋诗文纪事》周建江辑校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6年10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胡国瑞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5月版《八代诗史》葛晓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2月版《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钱志熙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魏晋南北朝诗学》陈顺智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版《汉魏六朝诗讲录》叶嘉莹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版《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逯钦立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汉魏六朝文学论集》詹福瑞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乐府文学史》罗根泽著北平文化学社1931年1月版《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著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3月再版)《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黄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6年10月版《汉魏六朝小说史》侯忠义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9年3月版《汉魏六朝小说史》王枝忠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版《魏晋南北朝赋史》程章灿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版《六朝文章新论》 谭家健著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4月版《后汉书》 范晔撰 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三国志》 陈寿撰 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晋书》 房玄龄等撰 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建安文学概论》 沈达材著 北平朴社1932年1月版《三曹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8月版《曹子建诗注》 黄节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6月版《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黄节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版《胡笳十八拍讨论集》 中华书局1959年11月版《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学》 李宝均著中华书局1962年版(上海古籍出版 社1978年10月再版)《曹操集译注》 安徽亳县《曹操集》译注小组 中华书局1979年1月版 《王粲集》 俞绍初校点 中华书局1980年5月版《三曹资料汇编》 中华书局1980年9月版《曹丕》 章新建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三曹年谱》 张可礼著 齐鲁书社1983年5月版《王粲集注》 吴云、唐绍忠注 中州书画社1984年3月版《曹植集校注》 赵幼文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建安文学讨论集》 《艺谭》编辑部编 黄山书社1984年11月版 《曹植新探》 钟优民著 黄山书社1984年12月版《建安文学编年史》 刘知渐著 重庆出版社1985年3月版《建安文学论稿》 张可礼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9月版《建安七子集》 俞绍初校点 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建安七子集校注》 吴云主编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版《曹丕集校注》 夏传才、唐绍忠校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建安文学新论一一全国第三届建安文学讨论会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建安文学述评》 李景华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版《建安七子综论》 韩格平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版《魏晋文学史》 徐公持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阮籍评传》 韩传达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校注 中华书局1962年7月版《嵇康集译注》 夏明钊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版 《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节注 《阮籍集校注》陈伯君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版中华书局1987年10月版《陆机集》 金涛声校点中华书局1982年1月版 黄葵点校 中华书局1988年8月版《潘岳集校注》 董志广校注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版《郭璞研究》 连镇标著 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7月版 《东晋文艺综合研究》 张可礼著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版《东晋诗歌论稿》 陈道贵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版《志怪小说与人文宗教》 王连儒著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搜神记》 干宝撰 汪绍楹校注 中华书局1979年9月版《陶渊明》 梁启超著 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古直著中华书局1926年版 傅东华著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 萧卿望著 开明书店1947年7月版 李长之(张芝)著棠棣出版社1953年版 陶澍注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 王瑶编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8月版《陶渊明讨论集》中华书局1961年5月版 《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中华书局 1962年1月版《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陶渊明卷》 中华书局1962年11月版《陶渊明集》 逯钦立著 中华书局1979年5月版《陶渊明》 廖仲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7月版《陶渊明论集》 钟优民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版《陶渊明论稿》 吴云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4月版《陶渊明诗文浅注》 唐满先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版《陶渊明论略》 李文初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版《陶渊明年谱》 许逸民著 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陶渊明诗文赏析集》 李华著 巴蜀书社1988年3月版《陶渊明诗文赏析》 陶文鹏、丘万紫著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版 《陶渊明探稿》 魏正中著 文津出版社1990年12月版《陶渊明年谱》 邓安生著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陶渊明新论》 李华著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11月版《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葛晓音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陶渊明集译注》 魏正中译注 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陶渊明新探》 邓安生著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7月版《陶渊明评传》 魏正中 文津出版社1996年3月版《陶学史话》 钟优民著 台湾允晨文化实业有限公司1996年版《陶靖节年谱》《陶渊明年谱》《陶渊明批评》 《陶渊明传《陶渊明集校笺》龚斌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版《陶诗佛音辨》丁永忠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版《陶渊明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澄明之境一一陶渊明新论》戴建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版《20世纪陶学论著》魏正中著花城出版社1999年8月版《陶渊明论丛》赵治中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11月版《陶渊明及其研究论》魏正中著文津出版社1999年11月版《文心雕龙札记》黄侃著北平文化学社1927年版(中华书局1962年9 月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三)郭绍虞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罗根泽著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著开明书店1944年版《谢宣城诗注》郝立权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谢灵运诗选》叶笑雪选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谢康乐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洛阳伽蓝记校注》范祥雍校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版《庾信诗赋选》谭正璧、纪馥华选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版《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诗品注》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洛阳伽蓝记校释》周祖谟校释中华书局1963年版(上海书店2000年4月版)《鲍参军集注》钱仲联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文心雕龙校证》王利器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颜氏家训集解》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庾子山集注》(清)倪皤注许逸民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版《庾信选集》舒宝章选注中州书画社1983年5月版《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世说新语校笺》(上下)徐震堮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2月版《江文通集汇注》(明)胡之骥注中华书局1984年4月版《水经注校》王国维校袁英光、刘寅生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5 月版《庾信生平及其赋之研究》许东海著台湾文史出版社1984年9月版《玉台新咏笺注》(清)吴兆宜注、程琰删补中华书局1985年版《水经注研究》陈桥驿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5年5月版《谢灵运论稿》 钟优民著 齐鲁书社1985年10月版《文选李注义疏》 高步瀛疏 中华书局1985年11月版《文选》(1 — 6)萧统编、李善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版《中国文学理论史》 蔡钟翔、黄保真、成复旺著 北京出版社1987年6 月版 《谢灵运集校注》顾绍柏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望乡诗人庾信》 钟优民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3月版《水经注疏》 杨守敬、熊会贞疏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版《文选学》 骆鸿凯著 中华书局1989年11月影印本《历史的庾信与庾信的文学》 张翥、杨萌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12 月版 《中国志人小说史》 《谢宣城集校注》 《南北朝文学史》 《文心雕龙义证》 《文心雕龙今译》 《文心雕龙讲疏》 《世说新语笺疏》《诗品集注》 曹旭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沈约集校笺》 陈庆元校笺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月版《文心雕龙学综览》 文心雕龙览编委会 上海书店1995年6月版《谢朓与李白研究》 茆家培、李子龙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著 中华书局1996年10月版《北朝文学史》 周建江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庾信传论》 鲁同群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世说新语研究》 蒋凡著 学林出版社1998年4月版《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 曹道衡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版 《世说新语译注》 张万起、刘尚慈译注 中华书局1998年8月版《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 中华书局1998年8月版《昭明文选研究》 穆克宏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世说新语》(上下) 刘义庆撰 中华书局1999年2月版《鲁迅辑录古籍丛编》(1 — 4)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谢灵运集》 李运富编注 岳麓书社1999年8月版《论刘勰及其文心雕中国文心雕龙学会 学苑出版社2000年2月版《文心雕龙研究》(第四辑)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宁稼雨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曹融南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曹道衡、沈玉成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詹锳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 周振甫译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 王元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 余嘉锡笺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版《庾信研究》 林怡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玉台新咏研究》 刘跃进著 中华书局2000年7月版《南北朝文学编年史》 曹道衡、刘跃进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文心雕龙校注拾遗补正》 杨明照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版 张文勋著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 俞绍初校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版 王守信、孔德志著 齐鲁书社2001年9月版 张少康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石家宜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 《文心雕龙研究》(第五辑)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年1月版《文心雕龙义疏》 杨明照、吴林伯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 《南朝佛教与文学》 普慧著 中华书局2002年2月版《文心雕龙的传播与影响》 汪春泓著 学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 王运熙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 《乐府诗述论》 王运熙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版 《文心雕龙研究史》 《昭明太子集校注》 《刘勰与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研究史》 《文心。
魏晋南北朝文学大事年表
魏晋南北朝文学大事年表公元 220年魏文帝黄初元年汉亡。
曹丕称帝,魏王朝建立。
三国时期开始。
公元 223年魏黄初四年曹植的《洛神赋》和五言诗《赠白马王彪》作于本年。
公元 227年蜀汉建兴五年诸葛亮于伐魏前作《出师表》,为三国时期散文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 232年魏明帝太和六年曹植卒(生192年)。
曹植后期作品还有五言诗《野田黄雀行》等。
公元240年魏齐王正始元年正始时期,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号“竹林七贤”。
阮籍、嵇康齐名,并称“嵇阮”,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
正始时期与整个曹魏后期的文学风貌,后人称之为“正始体”。
正始时期,诗歌中开始出现玄理,为后来玄言诗之滥觞。
公元 263年魏元帝景元四年阮籍卒(生于210年)。
阮籍作有五言《咏怀》诗82首,为时代较早、规模较大的个人抒情组诗;又作有散文《大人先生传》等。
嵇康卒(生于 223年)。
嵇康作有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等。
公元 265年晋武帝泰始元年魏亡。
晋王朝建立。
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太康时期,代表作家有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等,后人称之为“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三张”一作张华、张载、张协)。
太康年间及其前后一段时期的诗风,后人称之为“太康体”。
公元 285年晋太康六年陈寿的《三国志》成书。
为继《汉书》之后又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
公元303年晋惠帝太安二年陆机卒(生于261年)。
陆机作有《文赋》,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
公元305年晋惠帝永兴二年左思卒〔?〕(生于250年?)。
左思作有《三都赋》,为继承汉赋传统的散体大赋代表作品;又作有《咏史》诗 8首等,为西晋时期五言诗代表作品。
公元311年晋怀帝永嘉五年挚虞卒(生年?)。
挚虞作有《文章流别论》(系后人集中其《流别集》中对各种文体的评论而成,今佚)。
西晋后期,士大夫间形成清谈风气,崇尚黄老玄学,其后至东晋时期玄言诗盛行,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等。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先秦-魏晋)
中 国 古 代 作 家
作 家 作 品
先秦作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思想核心“仁”。现存 《论语》,是弟子记录孔子与弟子 的言行语录体专集。
先秦作家
墨子:名翟,春秋时鲁国人,
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 “非攻”、“尚贤”、“节用”。 著有《墨子》一书。
汉代作家
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
家,历经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 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 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词赋方面《两 都赋》最著名。
魏晋作家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
事家、诗人。有抒情诗《观沧海》、 《龟虽寿》、《蒿里行》。
魏晋作家
王桀:字仲宣。三国时作家,为“
建安七子”之一,与曹植并称为“曹 王”。其诗语言刚健,词气慷慨。代 表作《七哀诗》、《登楼赋》。
先秦作家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思
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 子》、《道德经》。
先秦作家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时
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兵 法子》、古代称为“兵经”,是我 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先秦作家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
邹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核心 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 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著有《孟子》。
。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 品》。
魏晋作家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
家,志怪小说的创始人。他撰写出我 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 记》
南北朝作家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
魏晋南北朝文学参考书目
13、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4、周勋初《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15、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99
16、王钟陵《中国中古诗歌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6、陈延杰《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7、殷孟伦《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8、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9、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0、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8、穆克宏《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述略》,中华书局1997年版。
19、曹道衡,刘跃进《南北朝文学编年史》,人民文学2003。
20、刘跃进《中古文学文献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魏晋南北朝文学参考书目
1、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2、[清]严可均辑校《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
3、[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4、[陈]徐陵编《玉台新咏》,中华书局1985年版。
5、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
3.魏晋南北朝文学(1)建安风骨①“三曹”(初中)“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三曹”与也是父子兄弟以文学见称的宋代“三苏”(苏洵、苏轼、苏辙)齐名。
a.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
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代表诗作有《观沧海》(初中)《龟虽寿》(初中)《短歌行》(初中)等。
b.曹丕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三国时代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
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c.曹植曹植,字子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他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他的诗歌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更是赞许有佳:“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便是由此得来。
曹植诗歌创作成就:(小学、高中)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诗歌内容丰富充实。
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
曹植用他的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齐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学作品⼀览表《中国古代⽂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学⼀览表⽂学时期代表⼈物代表作品特点建安⽂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孔融、陈琳、王桀、徐⼲、阮瑀、刘桢、应玚蔡琰诗歌七⼦"以写五⾔诗为主。
五⾔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诗已经初步成熟。
⽽"七⼦"的优秀五⾔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的《室思》就⽐同⼀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写得细腻深厚。
⽽陈琳《饮马长城窟⾏》、阮瑀《驾出北郭门⾏》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之前,其写作时间不⼀定⽐"古诗"晚,它们在五⾔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辞赋"七⼦"写了⼤量的⼩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赋的进⼀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的⼩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材范围更加扩⼤,题材的普通化、⽇常化进⼀步冲淡了过去⼤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彩愈益浓厚。
对于"七⼦"的赋,曹丕在《典论·论⽂》中曾给予了相当⾼的评价,刘勰在《⽂⼼雕龙·诠赋》中也表⽰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是曹魏⼀代的"赋⾸",说他们可与宋⽟、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王粲的论说⽂,在当时都能独树⼀帜。
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以⽓为主"(《典论·论⽂》),贯注了作者独特的⽓质。
⽂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约五⼗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北⽅的⼤业,并吸引⼤批⽂⼠,形成了以曹⽒⽗⼦为核⼼的邺下⽂⼈集团。
先秦到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作品
先秦到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作品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始阶段。
《诗经》是先秦时期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以鲜明的个体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达了人们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
其中的《关雎》、《蒹葭》等篇章,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兴起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它以抒发哀愁之情、追求自由之理念为主要特征。
《离骚》是《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篇章之一,通过描绘作者屈原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楚国命运的忧虑与愤慨,展现了作者豪放的情感与独立的思想。
到了汉代,文学作品逐渐丰富多样。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入的调查研究,成为了后世史书的楷模。
《史记》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历史细节,深入地描绘了先秦到汉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成为了后世文学作品的重要影响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文学创作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世说新语》是一部流传于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它以短篇故事的形式,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趣闻轶事,反映了人情世态的多样性。
《世说新语》以其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情节,成为了后世文人雅士的必读之书。
南北朝时期,文学作品的风格更加多元化。
《文选》是南朝刘义庆编纂的一部文学选集,它收录了南北朝时期的各种文学作品,包括诗、文、赋、曲等多种体裁。
《文选》以其广泛的选材和卓越的文学价值,成为了后世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以上只是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的冰山一角,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这些经典之作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
文学时期代表人
物
代表作品特点
建安文学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
七子:
孔融、
陈琳、
王桀、
徐干、
阮瑀、
刘桢、
应玚
蔡琰
诗歌
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
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
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
诗已经初步成熟。
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
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干的
《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
写得细腻深厚。
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
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
比"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
重视。
辞赋
"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
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
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
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
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
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
的作品有所增多;
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
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
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
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
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
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文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
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
约五十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
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
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
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
团。
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
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
的产物。
“世积乱离,风衰俗
怨”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开
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
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
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
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
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
貌。
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
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
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
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
时期,建安文学中所反映的人
在社会角色义务之外,还有个
人的情趣,爱好,公共的社会
生活之外还有私人的日常生
活。
建安文学是充分展示个体
生命的文学,它充分展示着伟
大的生命精神,具有恒久的魅
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
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质。
"七子"散文名篇有孔融《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陈琳《移豫州檄》、《为曹洪与魏太子书》,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王粲《务本论》、《荆州文学记官志》等。
"七子"散文在形式上有逐步骈化的趋向,尤以孔融、陈琳比较显著。
他们的一些作品对偶整饬,又多用典故,成为从汉末到西晋散文骈化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略的环节。
作品集
"七子"著作,原集皆已佚,今独存徐干的政治伦理专论《中论》。
明代张溥辑有《孔少府集》、《王侍中集》、《陈记室集》、《阮元瑜集》、《刘公干集》、《应德琏休琏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清代杨逢辰辑有《建安七子集》。
力和价值.。
东汉王朝恢复,曹操便制订了“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的治国方针。
曹操在逐个消灭各个割据势力,消除战乱,实施一系列富国强兵措施的同时,身体力行,积极领导发展文学事业,“御军三十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以及追随他们的建安七子:孔融(唯其与曹操政见不一)、王灿、陈琳、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及一、二十位文人学士亦仿照曹操
积极努力创作。
建安时期,无论是诗歌、辞赋,文章等都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尤其是诗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创作高潮,使汉乐府诗完全成熟,五言诗体得以发展,七言诗体从此开创。
曹操又率先冲破儒学的禁锢,打破当时盛行的骈体文格式,采用通脱的文体作文章,追随他的文人学士亦积极响应。
在北方,不仅出现了一个文学繁荣的局面,而且使一代文风得以转变。
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之为“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为推动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对后来的文化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始文
学
嵇康、
阮籍、
阮籍著有《大人先生传》、《达庄论》、《通易论》、
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嵇康作品有《赠兄喜秀才入军诗》十
九首、《幽愤诗》一首、《叙志诗》二首、《游仙诗》一
首、《六言诗》十首、《重作四言诗》七首、《思亲诗》
一首、《答二郭诗》三首、《与阮德如诗》一首、《酒会
诗》七首、《杂诗》一首
书《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吕长悌绝交书》赋《琴
赋》、《酒赋》、《蚕赋》、《怀香赋》
论
《声无哀乐论》、《养生论》及《答难养生论》、《释
私论》、《管蔡论》、《明胆论》《难宅无吉凶摄生论》
及《答解宅无吉凶摄生论》、《难自然好学论》
其他
《琴赞》、《灯铭》、《卜疑》、《太师箴》、《家
诫》、《圣贤高士传赞》、《春秋左氏传音》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
发生了重大变化。
建安文学的
昂扬的基调是对於建立不朽
功业的渴望和自信。
但是,也
存在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于个
体生命能否实现其应有的价
值的怀疑。
阮瑀的诗已有这样
的内容,曹植后期的某些作品
更为突出。
正始文人面对远为
严酷的现实,很自然的发展了
建安文学中表现“忧生之
嗟”的一面,集中抒发了个人
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悲
哀。
换言之,建安文学中占主
导地位的、高扬奋发、积极进
取的精神,在正始文学中已经
基本消失了。
由于周围环境危机
四伏,动辄得咎,也由于哲学
思考的盛行,正始文人很少直
接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
是避开现实,以哲学的眼光,
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来
观察事物,讨论问题。
也可以
说,他们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
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
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
这就
是正始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哲
理色彩。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