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的两个步骤
散文阅读鉴赏的一般步骤
![散文阅读鉴赏的一般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275f7f7831b765ce0508144a.png)
18.请赏析"风是最美的问候, .请赏析 风是最美的问候 风是最美的问候, 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 摸得平展展的"这句话 这句话。 分 摸得平展展的 这句话。(3分) 把风拟人化,把情感具象化, 把风拟人化,把情感具象化, 反映出作者抛却烦恼后的平和心 境。
19. 19.请你用自己的话表述作者在四季看 树时内心受到的影响和启迪。( 。(8 树时内心受到的影响和启迪。(8分) 春天看树: 春天看树:心灵得到净化 夏天看树: 夏天看树: 心情昂扬振奋 秋天看树: 秋天看树:得到自我完善的启迪 冬天看树: 激励自己坚毅执著
在老家冬天的高原上, 在老家冬天的高原上,我曾和父亲 赶路,看过树。那是一排白杨, 赶路,看过树。那是一排白杨,它们和 我们一样,在朔风中感受一种寒冷。 我们一样,在朔风中感受一种寒冷。它 们是钻天杨,很高大, 们是钻天杨,很高大,但脚下却牢牢地 抓住一方泥土,头顶一片苍天, 抓住一方泥土,头顶一片苍天,在风与 雪中挺直着躯干, 雪中挺直着躯干,就像一杆杆坚强的旗 我知道, 帜。我知道,这是一种与脆弱无关的美 那一刻, 丽。那一刻,我们只是和树一样在凛冽 的冰雪中遥望自己的远方。 的冰雪中遥望自己的远方。那是一排挂 满冰霜的树, 满冰霜的树,然而它们却至今虔诚地站 在我记忆的春天。 着,在我记忆的春天。
.
• 在情物处理上主要有三种方式:托 在情物处理上主要有三种方式: 物抒情、融情于景和移物就情。 物抒情、融情于景和移物就情。 • 如北京卷《普希金之家》第21题②: 如北京卷《普希金之家》 21题 作者为什么强调“ 作者为什么强调“文字与图画自由 融混的现象”“ ”“中国之外惟普希金 融混的现象”“中国之外惟普希金 一人” 通读全文, 一人”?通读全文,仔细揣摩语言 的情味, 的情味,便可得出答案要点
浅议文学作品阅读的两个步骤
![浅议文学作品阅读的两个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593d75d07f1922791688e82a.png)
多人就觉得 自己的 “ 阅读 ”已经完成 了,可 以结束 了,这
我 们 都 体 会 过 , 当 我 们 的 “ ”越 深 的 时 候 ,我 们 的 情 绪 是 一 大 失误 。 要 知 道 , 这 时 ,你 只 把 书 读 懂 了 , 但 还 没 读 思 就 越 冷 静 , 怎 么 会 慷 慨 激 昂 ? 到 底 如 何 理解 这 个 “ ”字 活 ,你只理 解了 ,但还 不会用 ,还有 一个重要 的步骤不 可 怅 呢 ? 这 时 ,不 论 怎 样 的理 性 的 分 析 都 是 苍 白的 ,只 有 感 受 忽 略 ,那 就 是 把 作 品代 进 自 己 的 生活 、 自 己 的 时 代 里 , 去 才 是 真 实 的 , 只 有 把 自己假 定 为 当 时 的 毛 泽 东 ,代 入 那 个 感 受 自己 ,认 识 自己 ,完 成 “ 出书 ” 的过 程 。
就 不 能对 它 进 行 分 析 。
感受他人。 在 文 学 作 品 的 阅 读 中 , 感 受 他 人 并 没 多 少 操 作 上 的 困 难 , 只 要 阅读 时 将 自己代 入 作 品 ,在 作 品 的海 洋 里 沉 游 潜
感 受 的方 法是 “ 代入 法 ” ,在感 受 作 品 、感受 他 人 泳 就 做 到 了 。 吸 引 读 者 “ 水 ” ,这 是 文 学 作 品 自身 的 功 下
文学作品评论的具体步骤
![文学作品评论的具体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8caf68f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8.png)
文学作品评论的具体步骤文学作品评论的步骤大致有四个,即“阅读、定题、评论、写作”。
1.阅读阅读对于文学评论来说,是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
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阅读范围从文学作品评论的写作要求来看,阅读既要做到点面结合,又要做到深浅结合。
所谓点面结合的“点”,是指作品;所谓“面”是指作家生平、作家其他作品、其他作家的作品等。
在这里,作品的阅读是最重要的,这是获得评论权的最重要的依据。
只有阅读作品,才能使自己对评论的对象了如指掌,评论时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避免片面性。
所谓深浅结合,是指作品的阅读要深一点,钻得透一点,深到能产生真知灼见。
(2)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一般采取“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
①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
②部分,是对重要部分仔细地读、分析研究、加深印象、发现特色(或发现问题),初步形成观点。
③总体,是指要获得完整的本质的认识,对作品的倾向和艺术性作出自己的判断。
在阅读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摘记工作,有一种“评点法”的评论,就是一手拿笔,一边阅读,一边评点的。
2.定题所谓定题,就是在读作品、搜集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并确定评论的题旨(中心)。
定题也称为“选题”。
考生在进行文学作品评论定题时常犯以下几种毛病:第一种是“为评而评,无的放矢”。
考生在拿到一篇文学作品评论试题后,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未经过认真思考,就去评论。
第二种是“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一开始就写“评《×××》”这样大的题目,往往无从下笔而流于一般、平庸、肤浅。
第三种是“缺乏新意,老生常谈,步别人的后尘,拾人牙慧”。
考生应选择好评论的标准。
标准就是作品的价值,所谓作品的价值,指的是它的美学价值,也就是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的水平应是很高的,或比较高的;另外,也是某一种作品代表着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考生在拿到一篇文学作品试题后,要掂一掂分量,权衡一下,问问自己:这作品有没有价值?有什么价值?该怎么去评论?评论角度要依据考生的个人专长和爱好来定,也就是说,要选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有心得的,能评论的来评。
考点01+文学作品阅读之内容概括-备战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
![考点01+文学作品阅读之内容概括-备战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5b9e4f0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6.png)
中考文学作品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考点01文学作品阅读之内容概括【考点分析】一、知识清单:1、记叙文。
记叙文泛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形式。
包括散文、小说、游记等。
记叙文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因为叙写内容不同,一篇记叙文不一定都具备六要素)(1)、散文。
散文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指散文取材广泛自由;表现手法多样;结构布局自由。
“神不散”指散文主题明确;常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侧重写人记事)、抒情散文(侧重通过描绘景物或事物来抒发情感)、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多具有哲理性)。
(2)小说。
小说指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指: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二、记叙文阅读步骤: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主题;②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结构;③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⑤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⑥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优美形象,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内容概括题考查形式: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整体概括)2、根据文章内容,结合示例将情节补充完整。
(局部概括)3、作者想起了哪些与“××”有关的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整体概括)4、本文着力叙写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
(局部概括)5、阅读全文,概括“××”的特征。
(整体概括)【技巧点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小说阅读方法与解题方略
![小说阅读方法与解题方略](https://img.taocdn.com/s3/m/281749f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67.png)
小说阅读方法与解题方略一、小说高效读文“四步法”第一步:粗读,明白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阅读小说,最直接的就是读故事。
这是小说阅读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小说阅读的一个考查点。
抓住故事,就是要把握事件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完整过程,即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是划分层次、概括主题的前提。
第二步:精读,把握小说塑造了一个(群)怎样的人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人物是小说的核心。
无论是叙事还是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因此,分析人物独特、鲜明的个性,要从这些叙事和描写(如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入手,在阅读时需要关注作品中的这些语句。
第三步:研读,分析小说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就小说而言,表现手法主要包括写人手法、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和语言艺术四个方面。
高考命题一般不会孤立地考查小说的表现手法,而是常常和小说“三要素”联系起来,考查表现手法对塑造人物、营造环境、推动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
多数情况下,情节与环境主要是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但同时也以间接的方式表现主题。
第四步:总结,概括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小说的主题是通过情节、人物和环境表现的,阅读时也要从这些方面入手,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的词句,同时圈点勾画出关键性的情节与人物语言,从这些关键点中概括小说的主题。
二、考点题型解答方略一、小说情节结构的三种考法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人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有梳理情节结构、分析情节作用、赏析情节技巧三种题型。
题点一梳理情节结构情节是指小说中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一般由线索贯穿,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展开,外国小说常常以心理意识的演进为顺序展开。
高考语文七种题型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语文七种题型答题技巧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8116e8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f.png)
高考语文七种题型答题技巧有哪些高考语文七种题型答题技巧一.社科类文本阅读1.首先在题目中“选出正确的”或“选出不正确的”下面划一横线,看清题目要求;2.运用“代入还原比较法”,即每一个选项一定要还原到文中的参照位置,仔细辨别,判断正误;3.找准答题区间,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快速答题,节约时间。
4.记清常见设误类型。
二.文言文阅读1.一读,划出难字,疏通文意;2.二读,要充分利用第六题的有效信息,理解全文;3.三读,以题解题,从已知求未知;4.实词考查题可使用“代入法”,信息筛选题一般采用“排除法”;5.翻译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
三.古诗词鉴赏题1.首先要“五看”:看标题、看作者、看诗句、看注释、看题干,充分利用有效的诗歌信息;2.要学会“五步鉴赏法”,掌握正确的鉴赏流程:找出意象——领会意境——理解形象——把握感情——鉴赏评价;3.要弄清诗词类别,掌握一些常见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要掌握一些著名作家的典型的作品风格;4.答题思路及要领:审清题意——明确观点——阐释具体。
四.名篇名句默写要求:精准把握,一分不丢。
五.现代文阅读(一)要特别注意一点:一定要先选题,后答题,一定要涂黑选题方框; 要记住三句话:一要全面审题;二要规范答题;三要完整表达。
(二)掌握答题要领1.快速解读,把握主旨。
做题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摄取各段大概意思,整体认知;第二遍精读,画出过渡句、中心句等关键句,弄清结构层次。
2.如何进行全面的解答。
强调三点: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对应题旨,分点答题,不能遗漏答题要点,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
3.答题步骤: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快速确定答题范围;查语境。
记清“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看赋分,配答案。
做现代文阅读题有什么步骤
![做现代文阅读题有什么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291d861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0.png)
做现代文阅读题有什么步骤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说明中心效劳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往往行之有效。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答复以下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表达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那么不达。
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做现代文阅读题的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表达了答题规律。
做现代文阅读题的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答复以下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
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答复现代阅读题的5个技巧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认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防止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田螺姑娘》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田螺姑娘》](https://img.taocdn.com/s3/m/d7607e1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4.png)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田螺姑娘》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2.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2. 人物形象和角色关系;3. 文学语言和艺术手法;4. 主题和思想内涵。
教学步骤:导入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或者引述有关自然、友谊和勇气的名言,引导学生思考与《田螺姑娘》话题相关的内容,让学生逐渐进入阅读的氛围。
步骤一:预读1. 学生们可以先借阅《田螺姑娘》这本书,观察书的封面、插图以及书名,推测故事的大致内容。
2. 学生们可以先看书的开头和结尾,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结局。
3. 学生们可以扫读书的目录,了解故事中有哪些章节,每章节大致讲述了什么内容。
步骤二:整体阅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独立阅读整本《田螺姑娘》。
此步骤的目标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主题等内容。
步骤三:深入研读1. 学生们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故事中人物形象和角色关系的理解。
2. 学生们可以重点分析故事中的文学语言和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押韵等,讨论这些手法对故事表达的意义。
3. 学生们可以思考故事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深入探讨田螺姑娘的勇气和坚持信念的精神含义。
步骤四:阅读感悟1. 学生们可以用一两句话总结自己对《田螺姑娘》的整体感受和理解。
2. 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思考,如与自己的经历或者其他文学作品的联系等。
步骤五:延伸阅读1. 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些其他与自然、友谊和勇气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比较,扩大自己的阅读广度。
2. 学生们可以写一篇书评或者读后感,表达对《田螺姑娘》的评价和思考。
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表现、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以及书评的质量等来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分享自己对《田螺姑娘》的理解和感悟,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
总结: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田螺姑娘》这本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文学素养,并通过故事中田螺姑娘的勇气和坚持信念,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朗读吟诵: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五步法
![朗读吟诵: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五步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3cc44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2.png)
朗读吟诵: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五步法朗读和吟诵是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有效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要清除文字障碍,搞清楚生字、生词、成语典
故、语句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望文生义。
同时,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
2.比较性阅读:通过比较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风格和特点,可以更深入地
理解文学作品的个性和差异。
例如,同样是写“景”,鲁迅和朱自清的表达方式就有所不同。
通过比较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差异。
3.注重朗读技巧:正确的朗读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表达作品中的情感和思
想。
例如,语音、语调、语速、节奏等都需要根据作品的内容进行恰当的运用。
同时,要注意情感表达,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使朗读更具感染力和情感表达力。
4.审美思考:在朗读之后,要进行审美思考,分享自己的感受、评价作品的
美学价值等。
通过审美思考,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5.结合其他艺术形式:可以将朗读和吟诵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如音乐、舞
蹈、绘画等。
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艺术体验,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和吟诵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升。
重难点04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方法(二)-备考2023(解析版)
![重难点04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方法(二)-备考2023(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76430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62.png)
重难点04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把握整体阅读方法(二)小说情节、环境、人物及主题的关系小说常见主题小说阅读步骤——读文“4步法”第一步:划分层次,初识情节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二步:依托情节,初识人物通过情节的发展以及情节发展过程中对人物的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这一步中不要忽视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直接评价语。
第三步:抓住时空,初识环境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空里。
从时间上看,人物生活在什么时代里;从空间上看,人物生活在哪个特定区域内(如南方或北方,城市或农村等)。
抓住了人物生活的时空特点,就初步认识了小说中的环境特点及作用。
当然,在这一步中如能注意到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能快速概括其特点及作用,那就更好了。
第四步:提炼整合,初识主题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整体把握的具体体现,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来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
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在综合归纳上下功夫,除了要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含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出小说的主题。
1、试题位置:小说,在高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自2010年国家考试中心将命题卷称为“新课标全国卷”以来,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聚焦在小说阅读上,小说阅读成为了高考测试中的必考内容,目的就是要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0高考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二)
![2010高考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二)](https://img.taocdn.com/s3/m/baa73c25647d27284b73513c.png)
(1)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 切感、亲切感。(3分)
《杨柳》
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
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
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答: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
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 的态度更为鲜明(2分)做一日和尚撞一天 钟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 厌恶之情。(2分)
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 物。
参考答案
1、作者用第二人称写长城的好处是:将长城 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
2、这句话承接“人们发现”而来,陈述的对象 不再是作者,而是“人们”,写的自然是“人 们”的感受,因此改用第三人称“它”。
湖北卷《土地 》
20.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 的问题。(6分)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 其作用是什么?(3分)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
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
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 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 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
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
5.小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开 端-发展-高潮-结局。(《二十年以后》)
三.审题干、定区位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信息”不仅 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 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 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审题 干都审哪些内容呢?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8c4242c06f1aff00bed51e6e.png)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2007年的广东高考考纲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中提出“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所应对的高考考题是半开放试题(根据文本自选角度鉴赏)。
这类试题先是出现在上海高考题中,2005年后,全国各地的高考题中也陆续出现。
(一)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题规律1.读全篇,把握主旨。
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宏观上把握全局,理清文章的层次,领会文章的要义。
其次是注意作者生活、写作的背景(要善于利用命题者所做的相关的注释)等,并利用题目、题干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测命题者考查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
2.紧扣题目,找准区间。
认真阅读题干,明确要求,弄清楚题目的限制与提示,明确答题方向,确定所在的有效的阅读区间,找到答题区,摘录与题目有关的句子或关键词语组合回答。
3.善于整合有关信息。
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中的不同信息,或整合回答,或把一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成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准确作答。
4.根据分值,列点回答。
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一般情况下,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步骤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247cfdd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3.png)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步骤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步骤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老师们,大家知道怎么开展阅读教学工作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好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步骤,欢迎大家参考哦!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步骤【1】(一)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事件来反映,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表达方式,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
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包括:一、整体感知1、理清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把这些要素交待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2、理清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
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如2005年山西临汾市中考试题《喝得很慢的土豆汤》一文中的第二题“请按事情发生的本来顺序,为本文另写一个开头。
”本文采用了倒叙的顺序,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对素材进行重组的能力。
只要熟悉文章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性格,进行合理的,就会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再如2006年沈阳市中考试题《献你一束花》一文中的第三题“选文第4、5两段在记叙的顺序的安排上有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里采用了插叙的顺序,只要理清了事件,再联系上下文就不难回答。
3、理出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梁启超读书的三个步骤与五步要领
![梁启超读书的三个步骤与五步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4be4fd7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2.png)
二随时记录阅读所想;三为将来重读提供方便。
03会通融会贯通,由内到外,由此及彼,将书全面了解。
读书的目的就是要产出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总结,回顾全书的核心观念,融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产出,并在实践中运用。
深度阅读的五步要领01敢于提问用怀疑的精神去发现问题。
天下无论大小学问,都源自“有问题”。
为什么常人很难发现问题?一是认为理所应当,熟视无睹;二是以为前人已有定论,不用再费心去验证。
疑而后有信,才算是负责,有新见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
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多鼓励孩子敢于提问,主动学习,主动解决问题,孩子才会对学习富有兴趣和动力。
02勤做笔记梁启超强调“钞录”,他提倡做读书笔记,在《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中明确提出:“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
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
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
”许多人羡慕文豪大家旁征博引的能力,以为他们天生就有过人的智慧。
殊不知他们都是靠一字一句的笔记、积累而得来的,一点一滴披沙拣金,集腋成裘。
精读的时候,要求孩子准备好笔和本子,做三个基本动作:一是标记重点,在重要的地方打上着重符号;二是及时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三是摘抄有用的内容。
03鉴别真伪用冷静头脑去鉴别资料。
梁启超认为,宋朝学者“疑古最勇”,司马光、欧阳修、朱熹等都是辨伪先锋。
到了清朝,辨伪更加兴盛,尤其可贵的是,清儒尊重古书,“能发明辨伪方法而善于运用”。
04善于归纳如梁启超言:“片言之赐,皆事师也”。
梁启超还引用了孔子和学生的对话一一先有了一个点,然后才能“贯通”所有。
这个点往往是很简单、浅显的一个概念或者一个假设,就像数学的几条公理串起了一座数学宫殿。
但是我们要善于归纳总结这个点,才能让其贯通起来。
05有些内容要做到“熟读成诵”梁启超在自己所读的很多书目中标有“希望熟读成诵”字样,他认为需要熟读成诵的内容有两种:一种是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另一种是有益身心的格言。
文学性作品阅读技巧完整版
![文学性作品阅读技巧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1285146c85ec3a87c2c538.png)
文学性作品阅读技巧一、概括内容方法:人事果/情(看分数写)(在什么情况下,什么人.做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例句:简要概括《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内容答案:我被困在悬崖上,后来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我依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的爬下悬崖,找回了自信并有了一个人生经验。
二、围绕标题出题问法:标题的作用?好在哪里?题目的含义?作用:①新颖独特巧妙,吸引读者兴趣②文章叙述线索,推动情节发展③概括文章主要情节④暗示揭示文章中心含义:①本义(现实意义)②比喻义(象征义)例子:《爸爸的花儿落了》标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花儿凋谢了,另一方面象征生性爱花的爸爸去世了。
三、句子、词语含义(没有修辞的)答题方法:1表层含义:概括这句话内容,或分析文中的关键词语2深层含义:(寓意说白曲话说直)文章的中心(情感、哲理)例句: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结尾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含义: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失败了,肉体倒下了,这是一个悲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体现了人类身上最崇高的品质,他的精神是伟大..的。
四、赏析(表达效果、什么好处妙处等)三步骤及关键词:①……写法....,.③.………感情.........(修辞,用词,描写)②...........,.……特征本句运用了———的写法(1分),生动形象的了写出(突出强调)它——的特征\情态(1分),表达了作者的______情感。
(1分)1修辞句的赏析例句: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将盛开的紫藤萝比作瀑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它气势非凡、灿烂辉煌、富有生命力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赞美与欣赏。
2.动词、形容词的赏析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的山峰上—“轻巧”一词写出了半大斑羚成功越过山崖时的轻快的情态,表现了半大斑羚的喜悦与兴奋,(侧面表现了老斑羚的牺牲精神。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三步骤+真题示范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三步骤+真题示范](https://img.taocdn.com/s3/m/ef9d293889eb172dec63b7b2.png)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三步骤+真题示范总结文学类文本的解题基本步骤,就是:整体阅读、审读题干、规范作答。
▶第一步,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小说和散文,小说要把握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散文要把握文章结构、思想感情);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第二步,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①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②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④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①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②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③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④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第三步,答题:注意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①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②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③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真题示范】(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越野滑雪[美]海明威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
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
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
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
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
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两个步骤——以《乡土中国》的教学为例
![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两个步骤——以《乡土中国》的教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ab89a0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3.png)
阅读指南——阅读指南比如,读完《乡土中国》的第四章“差序格局”,我班的学生绘制了以下思维导图:该生在绘图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地了解了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以及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在格局上的差异。
2.开展赏评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赏评活动,让他们对书中的内容进行评价并撰写评价;或者就文章内容展开想象和联想,写下自己的感想。
这样做可以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让他们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
例如,阅读了《乡土中国》的第一章“乡土本色”,我班学生摘录了文章的第三段自然段,并在空白处对文章进行了评价。
如下: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遵循高中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引导他们阅读整本书,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感受快乐、体悟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教师发展中心)优秀的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以教材为主体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思想,一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又或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
民族文化心理是指一定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稳固的心理定式。
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如“克己”“仁孝”“中庸”等都隐藏在诸多文学作品之中。
下面,笔者就结合语文教材中的三篇文章谈一谈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心理。
一、赏悲喜静的民族审美心理从农耕社会开始,人们就在观察自然,探寻自然界中的奥妙和规律,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其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无论是“前人”还是“后人”,都习惯通过文字来记录自己的思考,揭示自然规律,抒发自己的感悟。
文人骚客融于自然,乐此不疲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企图在此过程中展现人生的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洪流中,中华民族在志趣、审美等方面的心理逐渐趋同,并由此形成了赏悲喜静的民族审美心理。
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故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阅读的两个步骤
文学作品阅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和作者的意图。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有必要充分了解文学作品阅读的两个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在阅读文学作品之前做一些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的了解,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了解文学作品受影响的文化环境等等。
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意图。
此外,我们还要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如叙事形式、时代背景、文学流派等,了解其相关的语言表达及符号学等。
其次,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需要结合起阅读经验与感受,仔细探究作品中的文学现象和抽象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另外,我们也要充分发掘文学作品所隐含的主题,并从作品中吸取精神营养。
此外,我们要仔细观察作品的文学设计,包括作者的用词、修辞、情节、符号等,以便更深层次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
从以上两个步骤可以看出,阅读文学作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想得到更深刻的文学体验,就必须先进行深入的准备功课,然后再结合感受去阅读文学作品,用心去理解和吸取文学作品的精神营养。
只有通过不断积累的文学阅读经验,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体验到文学作品所带来的魅力。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