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2.4望海潮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4《望海潮》教学设计-教学文档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4《望海潮》教学设计-教学文档

《望海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了解作者。

3、掌握词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韵美。

2、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

2、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重难点:1、这首词的写景特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2、名句欣赏教学方法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思,有时甚至能够生发出自己的个性见解)2、诵读法(理由:词的语言是独物的、精练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词的语言美,体会词的美学价值,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用心体会词的情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3、启发点拨法(理由:当学生陷入迷途时,教师的适时的启发、点拨,就会点铁成金。

)4、比较法:(理由:分析比较数首诗词异同,感悟词的风格)教学流程:一、导入:柳永的轶事、趣谈1、奉旨填词—柳三变2、不求黄金万两只求柳哥一面3、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4、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5、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二、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人教语文必修四望海潮教案

人教语文必修四望海潮教案

【篇一】人教语文必修四望海潮教案《望海潮》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一、教学目标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掌握互文,点染等艺术手法三、教学课时45分钟四、教学过程1、导入在上课前老师想问问大家,有那些同学去过杭州呀?没去过的也没关系,老师给大家放映几张图片让大家感受一下杭州的美丽景象。

这是现在的杭州景象,那么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柳永留给我们的一幅“文字画”来看看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样的一幅美景。

2、师:请大家结合课文注释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并且找出这首词是围绕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生:“形胜”,“繁华”师:全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词的上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东南形胜”从地理条件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恨重要,风景优美,故曰“形胜”。

“三吴都会”,是从历史悠久着笔的。

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开头三句,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绕、卷师:这首词的上阙分别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这些角度对杭州这个地方进行了描绘,展示了自然风光图和都市繁华图,让读者从宏观上对杭州美景有了初步领略。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词的下阕,看看这位大词人是怎样运用他的生花妙笔来进行描绘的。

生诵读文本。

师: 上阙就杭州城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刻画,再现了杭州的繁华气象,那么下阙围绕着什么来写?生:西湖师:那作者笔下的西湖是怎样一幅美景?生:“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师:“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

“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

“三秋、十里”,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着眼。

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ppt展示图片)师:西湖如此之美,那我们来看看,在这样的美景中都生活着什么人呀?师,分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望海潮》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四]

《望海潮》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四]

05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导入语
播放《望海潮》朗诵音频,同时 展示杭州西湖美景图片,引导学 生进入学习情境。
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词人柳永的生平及创作 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作内涵。
诵读全词,整体知
诵读指导
教师范读全词,学生自由朗读,注意 读准字音、节奏和韵律。
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词作内容,概括词 作大意,了解词人对杭州的赞美之情 。
默写《望海潮》
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默写练习,注意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标点符号 的使用,提高默写速度和准确性。
拓展延伸
了解柳永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探究柳永词风的成因与特点 ;同时可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THANK YOU
个别辅导与指导
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个别辅导和 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07
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
归纳柳永词的特点
01 02
善于铺叙
柳永词在铺叙方面极具特色,他能够将离情别绪、羁旅行役等复杂情感 ,通过层层铺叙、步步深入的方式表达出来,使读者能够深入体会词人 的内心世界。
美读指导
指导学生进行美读,注意读出词的韵 味和情感,可采用配乐朗诵等形式。
背诵要求
要求学生背诵全词,加深对词作的理 解和记忆。
06
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课堂表现观察
0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发言、合作
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课后作业分析
02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和分析,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
多媒体资源准备
电脑
播放课件、视频,控制投影仪 。

《望海潮》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望海潮》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望海潮》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望海潮》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望海潮》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作为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诗歌作品,《望海潮》用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独特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深入了解该诗歌的内涵与意义呢?下面笔者将从诗歌的主题,语言技巧,以及哲学思考三个方面来讲述。

一、主题《望海潮》的主题是人生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于幸福和追求的探讨。

在诗歌中,作者通过对海潮的描述和比喻,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在探究主题时,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全文,理解其中的比喻和借景手法,分析诗歌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同时,我们还可以联系生活和现实,与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认识到人生的追求和理想都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并且不能轻易放弃。

二、语言技巧《望海潮》以独特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感悟和哲学思考。

在诗歌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通过对海潮的描绘和赞美,折射出了生命的无穷追求和对于真理的探索。

此外,诗歌中还涉及到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精致的语言,把自然界的美和丰富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和领会这些手法和技巧,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哲学思考《望海潮》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生命的理解和思考,通过这样的诗歌作品,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一些哲学思考的气息。

在诗歌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感悟和观点,对一些人生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思考,把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到更深层次。

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深刻思考自己的生命和价值,鼓励他们勇往直前,不断探索和寻找生命的真谛。

在教学《望海潮》时,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创造,让他们通过诗歌感悟、探究人生,激发他们的文学情感和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从而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文学作品,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注入无穷的正能量总的来说,《望海潮》是一首充满哲学思考和文学艺术的优秀诗歌作品。

高二语文《望海潮》优质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望海潮》优质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望海潮》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宋词选读》中的《望海潮》。

本词为宋代词人柳永所作,描绘了壮阔的海潮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的背景、词牌介绍、词文解读、艺术特色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望海潮》的背景,了解词牌特点,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 领悟词中描绘的海潮景象,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分析《望海潮》的艺术特色,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中意象的解读,艺术特色的分析。

教学重点:词的背景、词牌特点,词文内容的理解,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引发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柳永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词的背景。

3. 词牌解读:讲解《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4. 词文解读:a. 学生自读词文,理解词意。

b.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分析词中的意象。

c. 讨论词中的情感表达,感受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5. 艺术特色分析:a.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的艺术特色。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2. 内容:a. 背景介绍b. 词牌特点c. 词文解读d. 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望海潮》中的意象,并阐述其在词中的作用。

2. 答案:a. 意象:潮水、风、云、月、沙等。

b. 作用: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出壮阔的海潮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词文解读、艺术特色分析等环节,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a. 比较阅读:让学生阅读其他描绘海潮的古诗词,分析其异同。

高中语文《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教案

高中语文《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教案

高中语文《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教案《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高中语文《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教案一【教材版本】: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标题是《柳永词两首》【教材分析】:柳永是北宋年间专力写词的文人,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望海潮》就是他的一篇典型代表作,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其写景壮伟,声调激越,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颇有东坡的豪放之味,艺术上的精妙值得我们研究。

【学情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

从新课标的行文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

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学法教法】:?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曾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将西湖与西子相比可谓推陈出新,愈发显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态。

而南宋还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也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望海潮》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案教学目的:1.此词中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说出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2.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此词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教学过程:一、导课“凡是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的词一经写成,就会在民间传唱,传说是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与美丽,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哪里,诗中又写了的什么?今天就来学习《望海潮》。

二、新课(一)整体感知1.诵读词作,用一句话概括词的内容。

柳永写出了杭州的繁华美丽以及杭州人民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生活。

表达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和艳羡之情。

2.诵读诗文,找出词眼。

(学生回答:好景。

)3.诵读词作,试概述上下阕个写了什么内容?上阕写杭州的自然美景和都市的繁华;下阕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二)合作探究1.结合课下注释,说说“好景”在词的什么地方?分别写的是什么?(在词中找)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1)钱塘江壮丽之景“云树”写出树色如烟,绿树如云,钱塘江岸树木的郁郁葱葱。

“绕”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

“霜雪”比喻浪花。

(用霜雪写浪花的诗句还有什么,请同学回忆。

)“卷”写出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气势,写出江涛的力度和气势,大有大浪滔天,排山倒海之势。

(2)西湖美景“重湖”:西湖的里湖和外湖。

“叠巘清嘉”:重叠的山峰起伏连绵,层峦耸翠。

“桂子”:杭州的桂花自古有名,据说是月中桂树种所生。

《忆江南》(其二)(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此诗写的是杭州的桂花的来历。

“荷花”:南宋诗人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领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诗写的是西湖六月的荷花。

以上两段文字,一处写钱塘江,一处写西湖,这两处都是自然美景,照应的词中的“形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望海潮》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赏析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象的手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2、学习诗词中铺陈、点染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想象感受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目标感受北宋初期杭州美丽繁华的盛景,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象的手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据说柳永的《望海潮》流播,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次年率六十万金兵南下攻打宋国。

南宋诗人谢处厚有诗云:“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柳永的《望海潮》究竟有什么魅力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大宋的野心呢?二、写作背景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中前往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担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介布衣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便写下这首词,央求名妓“楚楚”歌孙席前。

孙问知是柳永所作,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孙何为什么听了《望海潮》就亲自前往见柳永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品读经典,寻找答案!三、整体感知(一)解题:《望海潮》词牌名为柳永所创。

钱塘江潮天下奇观,“望海潮”即取此意。

(二)听录音,明节奏,正字音。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cēn cī)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d ī)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

市列/珠玑(jī),户盈/罗绮(qí),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

千骑(jì)/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四、诗词赏析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三吴地区重要都市:人众荟萃,财货聚集,社会条件优越 (横向写现状)“自古繁华”历史悠久;(纵向写历史)(开篇不俗,字字铿锵,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精选》章节,详细内容为《望海潮》一词的解析与学习。

《望海潮》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望海潮》的背景、作者、词牌、韵律等基本知识。

2. 领悟词中所表达的景象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中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

重点:词的背景、作者、词牌、韵律等基本知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望海潮》。

2. 讲解背景:介绍作者柳永,讲解《望海潮》的背景和词牌特点。

3. 诗词解析:a. 学生自读诗词,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b. 教师逐句解析,分析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c. 学生讨论,共同探讨词中的难点和重点。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宋词,分析其意象、情感和表达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宋词。

7. 课后作业布置:见第七部分。

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2. 内容:a. 作者:柳永b. 背景:钱塘江大潮c. 词牌:长调d. 意象:潮、云、月、风等e. 情感:壮志未酬、忧国忧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望海潮》中的三个意象。

b. 分析《望海潮》中的情感。

c. 比较本节课所学宋词与另一首宋词的异同。

2. 答案:a. 潮:象征国家的命运,波澜壮阔。

云:象征人生的浮沉,变幻无常。

b. 《望海潮》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对壮志未酬的忧虑。

c. 学生需自行分析比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词的背景、作者、词牌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词中意象和情感的体会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宋代词人的作品,了解不同词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望海潮》(教学设计 说课稿)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望海潮》(教学设计 说课稿)

《望海潮》教学设计德才高中王玉红【设计理念】本单元是学习宋词,所选四位此人都是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大家,因此不能仅停留在对一词一作的赏析,要看到作家的特点和贡献。

但考虑到学情本身,及高考要求,需要老师给出明确的鉴赏方向,循序渐进,让学生有的放矢,学有所得,既能满足考试需求,又能真正提高鉴赏水平,完成课标要求——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宋词的常识和词人柳永的有关成就贡献,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品味语言;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对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希望激起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内容和情感,并对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教学难点】鉴赏其中的艺术手法。

【学习重点】:从意象入手,分析意象意境,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和技巧【学习难点】:鉴赏艺术技巧。

【教法与学法】教法:指导朗读,小组合作探究,点播提问;学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提前预习、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同学们到过的城市中,你认为哪个城市的风物最让你赞叹?能给我们描述一下吗?(学生自愿发言)对于展现描写都市风貌的美,宋代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可谓是最佳典范,传说此作品竟引起金兵南下侵占的欲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看他是如何描写杭州之美的。

二、首先请阅读单元说明,明确单元目标。

然后简介宋词的有关常识及作家柳永。

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课件展示)三、朗读《望海潮》,因声求气。

1、首先提问背诵,以此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因为熟读成诵是鉴赏的基础)2、老师示范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有意识给同学们校音。

3、全体齐读,振奋精神,便于进入情境。

为鉴赏做准备。

四、疏通文意:找两名同学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上阙和下阙,最后用课件展示,意在引起对比,引导学生要提高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教学设计2

高中语文必修四《望海潮》教学设计2

原教案----《望海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通过寻找词的意象,描绘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3、掌握词的铺陈、点染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分析,培养细读文本的方法和层层深入的探究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上阙的内容,掌握小组合作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从推敲词语、分析意象、描述意境、体会感情和鉴赏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鉴赏词。

难点:铺陈、点染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柳耆卿与孙何为布衣交。

孙知杭州,门禁甚严。

耆卿欲见之而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见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

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

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

”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

第二天,孙何亲自来见柳永,这首词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这首被誉为词中《清明上河图》的《望海潮》。

二、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请同学们集体朗诵课文2、朗诵后分析朗诵的技巧: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3、再请一个同学结合朗诵技巧单独朗诵一遍。

三、赏“繁华”景1、问:这首词写的是哪个城市?答:杭州问:如果要你拍摄一部杭州风景的宣传片,每组选一个最具表现力的画面来展现杭州印象选哪个镜头?怎么拍的美?要求:说出镜头要表现的物象、有什么样的修饰、哪里体现了杭州之美。

最后各组推选一个导演汇报。

(讨论限时3分钟)(仅限于上阙的内容)(设计意图:了解全词的内容,从推敲词语、分析意象、描述意境、体会感情和鉴赏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鉴赏。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2.4.1望海潮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2.4.1望海潮教案
A、最能够直观地引起完颜亮野心的句子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1、市列珠玑Leabharlann 户盈罗绮,竞豪奢。(经济繁荣)珠宝玉石琳琅满目遍陈于市,家家户户都穿着绫罗锦缎,争着享受奢华的生活。
有人怀疑一篇文章就能引起战争吗?那大家还记得意大利那个旅行家马克波罗吗?他在他的《马可波罗行记》里写他来到世界东方,看到中国遍地都是黄金,引起文艺复兴早起的探险家和资本家对东方的垂涎与探险。丰富优厚的物质最能引起征服者强烈的欲望。
城市景观
钱塘
物质富有
繁华安居乐业
与民同乐
学生齐读
朗诵并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朗诵,讨论,对信息进行梳理
表达交流
朗诵,讨论,对信息进行梳理表达交流
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诗歌语言,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诗歌语言,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这一句话写钱塘壮丽的盛景,这里的天堑是指钱塘江。高耸入云的树木围绕江堤呈现蜿蜒迤逦之态,卷字又写出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声势浩大的钱墉江潮波涛汹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势。钱塘江就是杭州的著名景点啊,钱塘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就好比让你写洛阳。你肯定得写龙门石窟。前段时间有一首流行歌唱洛阳,开篇就唱什么?龙门石窟山脚下,坐看香山晚秋。这是一样的道理。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再读思考以下问题。
1、这首词描写了哪个城市?
明确:杭州,古称钱塘
2、这首词写了杭州的什么?
明确:杭州的形胜与繁华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4《望海潮》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4《望海潮》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4《望海潮》教学设计传授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明白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能。

2、明白作者。

3、掌握词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二、历程与要领:1、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韵美。

2、运用遐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绪态度与代价观:1、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

2、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传授重难点:1、这首词的写景特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2、名句欣赏传授要领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理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到场意思,有时甚至能够生发出自己的本性见解)2、诵读法(理由:词的语言是独物的、简练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词的语言美,领会词的美学代价,议决诵读简略将学生带人诗境,用心领会词的情绪,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猛烈的共鸣。

)3、启发点拨法(理由:当学生陷入迷途时,西席的适时的启发、点拨,就会点铁成金。

)4、比较法:(理由:剖析比较数首诗词异同,感悟词的品格)传授流程:一、导入:柳永的轶事、趣谈1、奉旨填词—柳三变2、不求黄金万两只求柳哥一面3、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4、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狂放不羁,终身潦倒。

5、其词多描绘城市风景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描画,情形交融,语言普通,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二、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来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成长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结表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几多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4《望海潮》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4《望海潮》教学设计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4第4课《望海潮》教案

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4第4课《望海潮》教案

人教必修四第4课《望海潮》教案邢彤彤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柳永词风中的豪放特色。

2.揣摩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进而领悟少年柳永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祖国山河礼赞的豪情。

过程与方法:1.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通过朗读、品读、研读环节,组织引导学生炼字,品意,悟情,从而感受柳词艺术上的精妙及词风的豪放。

2.拓展创新:通过柳词换风的拓展训练,使学生深入理解情感与词风形成的关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此词中柳永高昂而欢愉的情调,热忱积极的生活理想,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炼字,品意,悟情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词人内心情感与外在词风的形成的关联。

教学过程:第一版块:激趣导入(5’)古人有云:诗言志,词言情。

即使隔了千年的时光,我们仍能从或清丽,或开阔,或温婉,或雄浑的宋词中品出脉脉的真情。

有这么一位词人,曾俯瞰滚滚长江,面对滔天白浪,高唱出“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

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的一片豪情,那么,他是谁呢?我们来做这样一道选择题。

(幻灯展示柳永豪放词《双生子》中的词句)(选取气势雄浑,意境开阔的图片背景,设计成为选择题形式,最后点出答案)选择题:此词的作者是:A.豪迈高歌的苏轼B. 临江怀古的稼轩C. 静夜沉吟的易安D. 浅斟低唱的柳永(答案:柳永)一提到柳永,同学们的眼前就会出现“草色烟波残照里”的那个落意潇潇的浪子羁客,就会情不自禁浅吟低唱他“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缠绵。

然而鲁迅先生说:论人要顾及全面,谁说柳永只能写出偎红依翠的生活?婉约如柳永,也会创作出写景壮伟,音调激越的豪放之词,甚至有人说,苏词的豪迈,或多或少,或远或近受到柳永的影响,真假虚实且不论,能够肯定的是,柳七的词,也有他的豁达澄朗之境,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伴随着配乐朗读,走进他的另一番情怀。

第二板块:诵读感知(7’)1.学生听读(带入意境)(3’)教师稍加点拨:《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海潮,这里指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潮,词调名当取其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4课《望海潮》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4课《望海潮》教案
2、正字音:
参差()天堑()罗绮()豪奢()
叠巘()钓叟()千骑()
学生集体完成
检验及巩固学生的自学效果
二、诗词
诵读
教师提出“三读”
1、学生齐读,感知作者笔下杭州的特点。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繁华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形胜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课题
《望海潮》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
初步了解柳永词作的艺术风格,简单鉴赏品评本词的相关艺术手法。
过程和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把握作者的情感,感悟柳词魅力。
重点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把握作者情感;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感悟柳词魅力。
教师幻灯片出示预习检测题
1、识作者
柳永(约987—约1053),词人。原名三变,字,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有《乐章集》,词作,,
。柳永是派的代表人物。
设计
形象直观的展现了授课目标及过程
从词的下阙来看,“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和人文风貌之佳三方面来铺绘,展现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学生自由发言
鉴赏品评相关艺术手法。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第二单元-望海潮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第二单元-望海潮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学设计东南形胜[1],三吴[2]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3]翠暮,参差[4]十万人家。

云树[5]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6]无涯。

市列珠玑[7],户盈[8]罗绮竞豪奢。

重湖[9]叠巘[10]清嘉[11],有三秋桂子[12],十里荷花。

羌管[13]弄晴,菱歌泛夜[14],嬉嬉[15]钓叟莲娃[16]。

千骑[17]拥高牙[18],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19]。

异日[20]图将好景[21],归向凤池夸[22]。

【注释】[1]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2]三吴:《水经注》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

[3]风帘:挡风作的帘子。

[4]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5]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

[6]天堑(qiàn):天然的险阻,这里指钱塘江。

[7]珠玑:珍宝。

[8]盈:充满,言其多。

[9]重湖:西湖有里湖外湖之分,故称重湖。

[10]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11]清嘉:清秀美丽。

[12]三秋桂子:杭州灵隐寺一带多桂树,传说此地桂花为为月中仙桂落籽而生。

[13]羌管:羌笛,这里泛指乐器。

[14]菱歌泛夜:采菱女夜间在江上放歌。

[15]嬉嬉:游乐貌。

[16]莲娃:采莲女。

[17]千骑:形容州郡长官出行时随从众多。

[18]高牙:军前的大旗。

这里指高级官员的仪仗。

[19]烟霞:山水美景。

[20]异日:他日。

[21]图:描绘。

[22]凤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此指中书省,代指朝廷。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感受词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词作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

【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1、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曾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海潮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导入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鹤冲天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四 .朗读本诗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
五.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试着背诵
二.学生齐读
三.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柳永开创的。

四.具体分析词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

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

“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

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吴都会”的展开描写。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

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

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

“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二)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

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
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河水量个方面。

“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

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

“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

“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

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

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

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

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

五.艺术特色
本文是慢词,所以在艺术手法上与小令有所不同。

本词重在用铺叙的手法,例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六.背诵本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