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收藏六字经
明万历·李茂林制紫砂陶壶
42快乐养生 2010.4(中)这把老壶看似貌不出众,但却是非常罕见和珍贵的。
这把灰头土脸的壶,其材质粗看像铁砂一般,用手一摸却是砂陶(像宜兴水缸)质的,且隐隐约约还能依稀看到一些釉。
这把壶的成色很苍旧,壶身表面粗糙碍手,胎器厚重,是把“一手壶”。
虽然材质较粗,但工艺做得非常精细,壶盖紧密,360度旋转没有松动感;壶钮更绝,是一狮子在戏耍珠球,那珠球还能滚动。
壶盖两侧由书法装饰,颇显文儒之气。
左边为“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
开启壶盖,其边沿刻着“四川巡抚珍藏”六字,而壶内的底款,是四个楷书字体“李茂林造”。
这把历经475年历史尘埃洗涤,制造于明万历年间的紫砂陶壶,是那样的质朴、凝重、古拙,像一位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在告诉着我们件件往事。
这把壶在清代时由四川巡抚把玩,而到了民国又由著名文学家、作家台静农先生珍藏把玩。
从这把壶身上我们明白,所谓紫砂陶壶和紫砂壶是完全不同概念但又是“血脉”相传的壶。
我们现在把玩的泥质细腻温润、光滑的壶,是地地道道的紫砂壶,而李茂林这把制于明万历年间,砂质粗糙碍手,胎器厚重像水缸样的壶,这才是紫砂陶壶。
明万历·李茂林制紫砂陶壶“香液袭,玉露汲,雨前采,箬为笠……”看到这些紫砂壶中的铭文题咏叫我们不禁想起以壶铭及篆刻融为一体的曼生壶。
深刻隽永的曼生壶题铭,是曼生壶的精华所在。
蔓生壶的题铭非常多,现辑录一部分加以鉴赏。
一、石铫式:挑之制,抟之工;自我作,非周种。
二、汲直式:苦而旨,直其体;公孙丞相甘如醴。
三、却月式: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为我规。
四、横云式:此云之腴,餐之不瞿,列仙之儒。
五、百衲式:勿轻短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
六、合欢式:蠲忿去渴,眉寿无割。
七、春胜式:宜春日,强饮吉。
八、古春式:春何供,供茶事;谁云者,两丫髻。
九、饮虹式:光熊熊,气若虹;朝阊阖,乘清风。
十、瓜形式:饮之吉,瓠瓜无匹。
十一、葫芦式: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十二、天鸡式:天鸡鸣,宝露盈。
不知道紫砂壶该刻什么?给你壶铭集锦
不知道紫砂壶该刻什么?给你壶铭集锦壶铭,原本是指在器物上记述事实、功德或者鞭策、勉励⾃⼰的⽂字。
⽽紫砂壶铭,指在壶坯上镌刻的这类⽂字。
⼀般题(刻)在壶的正、背⾯,或者⼀⾯(另⼀⾯刻画)。
有很多壶友在私⼈订制紫砂壶时,不知道该刻什么壶铭好,下⾯是古今名家(部分)壶铭给各位壶友以作欣赏与参考。
孙道明遗器壶铭:且吃茶,清隐。
壶润茶⾹留佩题壶铭:留佩题壶铭把此⽡⽸⽯,亦作⽟壶看。
壶中⽇⽉长,⼭窗⽆依样。
三分分,茶解解,解之之渴。
天茶星,守东井,占之占,得铭饮。
时⼤彬壶铭:⾏吟⼭⽔之中。
夜泊江门外。
清风枞起腋。
明⽉⼀天凉如⽔。
⼀杯清茗,可沁诗脾。
叶应经霜绿,花肥映⽇红。
陈⽤卿壶铭:⼭中⼀杯⽔,可清天地⼼。
⽡平亲汲三泉⽔,沙帽笼头⼿⾃煎。
汪森题壶铭:茶⼭之英,含⼟之精,饮其地者,⼼恬神宁。
酌中冷,汲蒙顶,谁其贮之古彝⿍,资之,汲古得修绠。
古泉题壶铭:⾹引春茗,声度梅花。
吾⼭题壶铭:臂⽉团,宜左右,不求备,长相守,此延年,彼益寿。
孟⾂壶铭:⼀⽚冰⼼。
⽉下⽢泉。
⽩⽟⼭居。
松风⽔⽉。
⽟井⽣⾹味。
⼀勺之⽔多。
切吸杯中⽉。
只在此⼭中。
⼭中⼀古⼈。
知君于此景。
闲⼈野寺门。
平桃作别烟。
明⽉⼭中来。
明⽉松间照。
直上江⽔流。
⽩云天外⾄。
⽩云⼀⽚⽟。
⽟宇乍⽣凉。
花⾹讶正甜。
茶具质⽽坚。
⾹引古⼈来。
⾹中别有韵。
巫⼭⼗⼆峰。
⼋⽉湖⽔平。
⽔⼭作主⼈。
亦⾜以叙情。
⽔⼭作主⼈。
亦⾜以叙情。
春风饮诗古⼈来。
清秋⽉满映三红。
⼆⽔中分⽩鹭洲。
泉流直下三千尺。
明⽉⼀天凉似⽔。
洞⼝飞江⽇照斜。
吟到梅花句亦⾹。
⽉明林下美⼈来。
⽔接西江天外声,三⼭半落青天外。
⽵窗闲楼⼀⽚云。
江上春光留此⼣。
斜挹雪和凉见⽉。
⽉明⼀⼸凉似⽔。
就⾥春光随意好。
思清都为饮茶多。
⽔交以淡,茗战⽽肥,⾹浮雀⾆,助我诗⼈。
朱⽯梅壶铭:昔⼈咏梅云,⾹中别有韵。
芬花⼀瓢,东阁招邀。
寒⾹沁肺腑,同味江南佳。
范佳果,试槐⽕,不能七碗,兴来惟我。
花院闲吟处,呼童烹⽯泉,最怜松顶鹤,⾮舞避炊烟。
浅谈“六方壶’’里的文化蕴意
中国 的 茶 文 化 源 远 流 长 . 而茶的载体就是茶具 . 在 众 多 的 茶 具 中以 紫 砂 壶 为 贵 。 紫砂 的质 地 古 朴 纯 厚 、 不媚不俗 , 与 文
化人收藏、 欣赏的殿堂。 紫 砂 壶 不 仅 保值 、 增值 , 还 体 现 了 社 会 发 展各 个 历 史 时 期 的艺 术 价 值 和 社 会 地 位 .同 时 也 包 含 了 紫 砂 壶艺 的文 化 价 值 六 方 器 型 是 紫 砂 方 器 中 较 为难 见 的 一种
切的词句 , 有哲学 的 、 伦 理的、 道德的 、 知识性等等词句 。 这 些
盖 是六方形 , 可任意变换方 向 。 壶盖 和壶 I Z l 严密吻合 : 此 壶 丰
肩, 虚短颈 , 六方 壶 口. 壶 口与 壶 底 上 下 对 称 , 盖面凸起 ; 盖 钮
文 化 形式 在很 大程 度 上 提 高 了紫 砂 壶 装 饰 的层 次 .深蕴 文化 内涵 。 而 其 它 的工 艺 品显 然 不 如 紫 砂 艺 术 品 的 品位 . 因 此 紫砂 壶成 为 了人 们所 喜爱 的赏 品 、 藏 品 收 藏 . 是 一 种 人 们对 美 的 存储 , 目的 是 希 求 长 久 地 在 美 的享 受 中 陶 冶 情 操 、 积 累 知识 .
人气质十分相似 , 以至 文 人 深 爱 、 笃好紫砂 。 陶 艺 家 以坯 当纸 , 或撰壶铭 、 或 书款 识 、 或 刻 以 花卉 、 刻 以印 章 . 在 紫 砂 壶 上 托 物 寓意。 紫 砂 壶 的装 饰 艺 术 , 集诗词 、 书画、 文学 、 篆刻 、 金 石 艺术 于一体 , 又 创 造 了题 词 、 题跋。 更 进 一 步 地 把 紫 砂 壶 艺 推 向 了 高层次的文化层。 紫 砂 壶 上 铭 镌 的 内容 有 与 茶 文 化 、 陶 文 化 相
陈友林作品六方石瓢:壶随字贵、字随壶传
陈友林作品六方石瓢: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紫砂壶现在应用越来越大众化,进行紫砂壶投资的人也越来越多。
我们不想如果没有文人的参加,紫砂壶文化到底会有多少人知道,而紫砂壶文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
正是文人的参加,紫砂壶才将绘画、书法、设计等诸多艺术门类综合起来,构成如诗如画的艺术风格,使其制作从工艺跃升到了艺术创作层次。
这款“六方石瓢”正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
它不仅凝结了陈友林的制壶心血,更承载了陶刻名家周伯其的希望与情怀此壶由陈友林老师亲自制作,采用黄龙山原矿大红袍朱泥,壶身由陶刻大师木石陶刻。
壶盖,壶口与壶底都成六方形。
壶身温婉中又含有些许筋骨。
壶底为六方形与壶身相接,稳重而具有典雅的气质。
壶身,盖棱角分明。
壶口,盖平整。
壶盖面为重叠的六方形,两个六方形有梯度的延伸。
壶钮为桥梁形设计,在张度中富有沉稳之感。
壶嘴短直,出水流利。
壶把向外弯曲拉伸,与壶嘴形成互补呼应的整体感。
整器重,方中见圆,圆中有方,具有古雅朴拙的风格和韵味。
陶刻,是紫砂艺术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紫砂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集书法、绘画、金石、文学修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紫砂陶刻形成优良的传统和强烈的艺术风格,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紫砂陶刻与坯体制作的造型设计是分不开的,陈友林与周伯其琴瑟和谐,心有灵犀,二人合作的紫砂壶也更加耐人寻味。
“字依壶传,壶随字贵”一句道尽了陶刻艺术的高度价值。
作为中国陶瓷艺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紫砂壶将精湛的工艺和古典文化相结合,既是方便实用的品茗佳器,又是一种非常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再经过陶刻大家的锦上添花,更具传承传世之价值,非常值得藏家选择收藏。
紫砂壶陶刻历史渊源悠久,历经数代艺人努力探索和创新,积累至今,才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因此,新时代的制壶艺人与陶刻艺人必须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艺术、道德修养,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更具生命力的作品,把这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传承下去。
紫砂壶鉴别
"六字真经"助您成为紫砂壶鉴别与收藏的真正高手“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一丸土。
”紫砂壶不仅能给人感观上的享受,更因为其制作原料的缺性,成品的唯一性能带来广泛的投资空间。
选购收藏一把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紫砂壶,要从“泥”、“形”、“工”、“款”、“功”、“名”六个字着眼去考虑。
明代中期以后,中国逐渐流行用茶壶泡茶,而宜兴紫砂壶因其具有“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文震亨《长物志》)的实用优势一跃成为饮茶的主要用具。
紫砂壶不但具有泡茶烹香的实用价值,还因其用材特殊考究、做工精巧细致、外形不媚不俗、内涵委婉含蓄而具有把玩收藏的价值。
从明代起,紫砂壶就成为追索求藏的对象。
选购收藏一把具有实用品和艺术品双重特性的紫砂壶,则需要从“泥”、“形、“工”、“款”、“功”、“名”六个字着眼去考虑。
泥“泥”是紫砂壶价值的根本所在,一把用纯正宜兴紫砂泥做出来的壶才具有现实的使用、投资、收藏价值。
紫砂壶具有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 陈茶不馊,暑天越宿不起腻苔; 经得起温度冷热巨变的特点。
这些特点都缘于紫砂泥具有而其他泥没有的双透气孔结构,这种结构使紫砂壶能比其他材质的茶壶泡出更香的茶,同时能较长时间地保存茶水而不变质。
在国,只有在宜兴的丁山才能开采出这种具有双透气孔结构的紫砂泥。
因此在中国,紫砂泥是唯一的,用唯一的泥做出的壶当然也是不可代替的。
除了结构上的差异,纯正的紫砂泥还因其“色不艳,质不腻”的特点给人感官上的享受; 同时其原矿中含有的大量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会在泡茶的同时提供人体所需。
而与其他泡茶工具最大的不同在于,经过一段时间的水滋养,紫砂壶能表现出“外类紫玉,内如碧云”(闻龙《茶翦》)的状态,紫砂也就有了紫玉金砂的名头,其浑身散发的黯然之光使品茶人对紫砂壶的感情非“陶醉”一词可以形容。
正是由于人们对紫砂壶的钟爱,几百年来不停地开采紫砂泥,使得紫砂泥的矿藏越来越少。
在清朝末期,红泥中的极品--朱泥就已经绝迹。
古今名家紫砂壶壶铭
一、古今名家(部分)壺銘:孫道明遺器壺銘:且吃茶,清隱。
彭年題壺銘:苦而回甘,直涼之言。
留佩題壺銘:把此瓦缶石,亦作玉壺看。
壺中日月長,山窗無依樣。
三分分,茶解解,解之之渴。
天茶星,守東井,占之占,得銘飲。
時大彬壺銘:行吟山水之中。
夜泊江門外。
清風樅起腋。
明月一天涼如水。
一杯清茗,可沁詩脾。
葉應經霜綠,花肥映日紅。
沈子澈壺銘:吾根泉,蒙頂葉,賴齒鮮,滌塵熱,陳用卿壺銘: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瓦平親汲三泉水,沙帽籠頭手自煎。
梁小玉壺銘:金莖甘露,玉乳香谷。
汪森題壺銘:茶山之英,含土之精,飲其地者,心恬神寧。
酌中冷,汲蒙頂,誰其貯之古彝鼎,資之,汲古得修綆。
古泉題壺銘:香引春茗,聲度梅花。
元盛題壺銘:此缶伴名士。
吾山題壺銘:臂月團,宜左右,不求備,長相守,此延年,彼益壽。
孟臣壺銘:一片冰心。
月下甘泉。
白玉山居。
松風水月。
玉井生香味。
一勺水之多。
切吸杯中月。
只在此山中。
山中一古人。
知君于此景。
閑人野寺門。
平桃作別煙。
明月山中來。
明月松間照。
直上江水流。
白云天外至。
白云一片玉。
玉宇乍生涼。
花香訝正甜。
茶具質而堅。
香引古人來。
香中別有韻。
巫山十二峰。
八月湖水平。
水山作主人。
亦足以敘情。
春風飲詩古人來。
清秋月滿映三紅。
二水中分白鷺洲。
泉流直下三千尺。
明月一天涼似水。
洞口飛江日照斜。
吟到梅花句亦香。
月明林下美人來。
水接西江天外聲,三山半落青天外。
竹窗閑樓一片云。
江上春光留此夕。
斜挹雪和涼見月。
月明一弓涼似水。
就里春光隨意好。
思清都為飲茶多。
水交以淡,茗戰而肥,香浮雀舌,助我詩人。
朱石梅壺銘:昔人詠梅云,香中別有韻。
芬花一瓢,東閣招邀。
寒香沁肺腑,同味江南佳。
范佳果,試槐火,不能七碗,興來惟我。
花院閑吟處,呼童烹石泉,最憐松頂鶴,非舞避炊煙。
文旦壺茗:何必鳳團夸御茗。
万碧海:谈欣赏紫砂壶的十字经
万碧海
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 紫砂博物馆宜兴紫砂大师 中国紫砂研究会理事长 笔名:古壶山人 ,紫砂博物馆宜兴紫砂大师 、 中国紫砂研究会理事长 、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 、 中国仿古壶专家、江苏艺术大师收藏联谊会秘书长、 山东艺术大师收藏联谊会秘书长。
看:看是欣赏紫砂壶最直接的方法,也是运用其他方法的基础,更是深层次赏析紫砂壶的提前,看的目 的和内容有看紫砂壶的外部特征,如形态、色彩、图纹,也就是要赏析紫砂壶的形态美、色彩美和图纹 美。看紫砂壶所命的“名”是什么,由此去深思这把壶的个性特征及内涵,看其形状、色彩、图纹是否 协调。 听:敲击壶体听发出的声音,便是赏宜兴紫砂壶特有的一种方式。有的壶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发 出音乐性质的声音,音质特纯正,金声玉振,清亮悠扬,也有气势雄浑,且敲击壶体不同的位置,还会 发出不同的声音,高低不同,韵律也不一样。
万碧海与紫砂如此水到渠成的关联,大概是缘由他年少就与紫砂相识的渊源。1985年,年仅16岁的万碧海 被紫砂一厂正式招聘为员工,期间勤练技艺,崭露头角。
当时的紫砂一厂大师名家云集,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万碧海在紫砂的摇篮里耳濡目染,更深得诸多 大师亲自教导指点。 1987年,“紫砂泰斗”顾景舟指导其制作经典《仿古壶》器型;1988年,周桂珍大师亲自指导其紫砂光 器的制作技巧;1989年,何道洪大师现场指导其制作经典花器《梅桩壶》;期间亦受到徐秀棠大师的点拨 鼓励。 通过专业系统的学习,万碧海的紫砂制作和创作水平均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进步显著。其擅长的器型门类 广、设计思路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谢谢观赏
传承和坚持是锤炼一门手艺的必然规律。30余年来,万碧海始终在紫砂手艺的道路上开拓求进、刻苦钻研, 践行着手艺人持续、繁复而专注的原则。同时,他善于构建“形而上”的创新思路,以一种开放的形态, 寻求对这门传统手艺的全新解析,从生活细节的方方面面、从姊妹艺术的点点滴滴中汲取灵感,在平凡中 感知和寻找创作力量,寻求自我突破,追求创意思维,不设限、不封顶,主打原创,不仅练就了一手全面 的制陶技艺,更拓宽了紫砂的表现范围,用不同的作品形式,呈现其独到的创作思路。
玩紫砂6禁忌
作 》,竹心空虚 ,是谦逊 、好学的象 藏 品 。至 于 收藏 价值 更 高的 当属 黄 杨
此 外藤 、 紫檀 、 红 木 、黄 杨 、 降 龙 征 ,古人 常 以 此 句作 为 自警 语 ;拐 杖 木拐杖 ,由于是名贵木材 ,且易于雕
木 、牛 角 、牙、骨 、金属 等 材质 的 上另刻有 “ 修 竹林 中寄此 身,竹炉煮 刻 ,又 能保 持 原 木 本 色, 因此近 年 来
藏 的乐 趣 与 经验 ,这 是让 你 专 业水 平 壶 ,就 总 想 把 壶养 得 油 润光 亮 ,于是 快速提 升 的一 种极好 的方式 。 但 有 些 人 由 于 性 格 比较 内 向 ,
葛 翘 出水利索 、盖子与壶身多严实、
蒸!”不 说 泥料 好 而 乱侃 一 通 的 ,这
理
财
5 3
编辑一 麦楚琼 贪慕虚 荣
右 此 志 青 在 南 摹 r 、 作 坐 下 阿
了一 把壶 而 强 人 所难 ,免 得伤 了朋 友
r H ] 和 卑
炫耀 ,恨 不 得让 所 有 人 都知 道 他 有
‘
独 自沉醉 喝酒 的人 有 “ 酒 圈 ” ,喝茶 能
乎,往往还能得到许多夸赞 ,但如果
在 市 场上 新做 拐 杖 中 ,最值得 一
般藏 者注意的是藤木拐杖 ,这种拐杖属
出 ,起 到 防 身或 刺 杀 的作 用 。这 种 拐 杖 剑 的起 源无 从 考证 , 民 间一 些 学者
2 0 1 1 年1 1 月 ,在 中 国 嘉 德 秋 拍 于天然拐杖 ,由野 生藤 条制成 ,最常见 “ 雅 玩 清 赏 —— 文 房 工 艺 品 ” 专 场 的是 白藤 条。这种野 生藤 条在生 长的时
杨 木诗 文竹 节 拐杖 以约3 0 万元 成 交 。
格调清雅的紫砂壶上书法
记录。 在其 发展过 程 中 , 书法也 是靠 实用 价值 和审美
价 值这 两条 腿 同时前 进 。从 《 稽 山刻石 》 《 山刻 会 、泰 石 》 《 山 刻石 》 秦 篆 的代 表 作 中 , 以看 到 当时 、峄 等 可 “ 实用 性 书 法 ” 的标 准 : 条 粗 细匀 称 , 晰可 寻 : 线 清 线
仍能深 深触 动知音 或 伯乐 的心 弦 .以至 余音 绕 梁三 日不绝 。这 就是紫 砂壶 艺传 世百 年后 仍 不失 风华 的 魅 力和价 值所在 紫 砂壶 与书 法从诞 生初 始 . 都是 以 实用 为 目的 。
书法在诞 生 之初 .文 字 的书写更 重要 的是 实用 性 的
年 间 . 壶风 格拙 朴 其
瓢 细酌 邀 桐 君 . 曼铭 ” 见 图 3 . ( )
达 老 辣 .气 势 奇 崛 苍 劲 。又 如 郭 祥 伯 书 铭 的百 衲
壶 有 : 云 山 百 “ 图1 “ 钿合壶” 铭文
线 条 粗 细相 衬 . 笔 情 婉 约灵 秀 . 意 态 旖旎 洒 脱 . 显 得 神 采 飞扬 。
2 6
第4 4卷 第 3期 2 1年 6月 01
江
苏
陶
瓷
V 1 4 No3 o . . 4
Ja g uC rmis in s ea c
Jn ,01 u e2 1
格调清雅 的紫砂壶上 书法
郭莉 萍 ( 复澄 艺术 馆 , 陈 宜兴 2 4 2 ) 1 2 1
赏壶 品茗历来 被视 为情 操 的陶冶 、 神 的升华 、 精 心灵 的 回归 .传 承这 种高雅 行为 方式 的紫 砂 壶上 书 法 自然 也就清新 儒雅 、 矫健飘 逸 了。 代壶上 书法 的 清 高手很 多 , 他们秉 着对 制壶 精益求 精 的态 度 , 在 笔 趣 画 中、 意在疏 密间 。 如笏 山书铭 的钿合 壶刻有 : 钿合 “
关于紫砂壶底款大全的资料
关于紫砂壶底款大全的资料北宋。
早期紫砂时期。
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紫砂古窑址,出土了早期的紫砂茶具残片。
经考证,其年代上限为北宋中期。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宜兴紫砂器的生产历史已有将近一千年了。
宋人欧阳修、梅尧臣等都写过歌咏“紫瓯”的诗词,或认为紫砂茶具在北宋已经诞生,而且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
1976年7月,在宜兴丁蜀镇的羊角山,发现古窑址的废片堆积,其中有早期的紫砂残片,泥色紫红,泥质粗糙,手工技术不高,成品有明显的火疵,复原所得大部份为壶。
羊角山窑,据判断年代上限不早于北宋中期,盛于南宋,下限延至明代中期。
这一发现,被认为印证了紫砂始于北宋的看法。
文献中确切记载的紫砂历史,是从明代正德年间供春学金沙寺僧制作茗壶开始的。
供春所制,据第一部紫砂艺术的专著--周高起在天启年间写成的《阳羡茗壶系》中所说,当时已经极难经见。
现存传世的供春壶,见于著录而且很著名的有两件:一件是“树瘿壶”,传说曾为吴大澄收藏,后为储南强所得,把下刻“供春”两字,裴石民配制壶盖,黄宾虹为之定名,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件是原罗桂祥先生收藏,后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壶底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两行楷书铭款的“六瓣圆囊壶”。
据顾景舟先生谈,曾见过树瘿状壶有十二件之多,不合文献所载供春壶的特点,似难以定为真品。
不过,传世供春壶作为明代中后期紫砂器的标志,时代赋予的地位还是不可忽视的。
明代中期。
据明.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创始》记载:金沙寺(宜兴湖父镇西南,为唐相陆希声山房)僧搏紫砂细土,搜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捏口、柄、盖、底,作成壶具。
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
金沙寺僧的确切年代,已经难以查考。
据推测应比供春年代略早,大概在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
考古发掘所见有明确纪年可考的紫砂实物,现在首推南京市博物馆的一件藏品。
这是一件提梁壶,通高17.7厘米,1965年出土于南京市中华门外马家山的明司礼大监吴经墓,同出的有嘉靖十二年砖刻墓志。
浅谈《大彬六方》的文化蕴意
历 史 不 过 百 年 , 但 其 积 存 的 历 史 文 化 和 传 统 艺 术 却 是 不 容小觑 的 。紫砂 陶 艺一 直是公 认的 中国 “ 闰 粹 ” ,存 当 代 大 舞 台 匕, 紫 砂 壶 扮 演 着 极 其 重 要 的 角 色 ,它 让
得十 分和 情 、
世 界 更 加 了 解 中 同 和 中 国 文 化 ,它 俨 然 已 是 中 国 的 一 张
富 的人砂
朴 ,制 法 粗 犷 ,质 坚 耐 用 , 罩 外 不 施 釉 。 随 着 饮 荣 品 茗 风 尚 的 发 展 与 盛 行 ,砂 壶 从 田 问 劳 作 的 携 水 用 具 而 进 入
庭 ,成 为 家 中 饮 荼 的 器 皿 。
窜 出 上 的 大 量 紫 砂 残 器 证 明 ,紫 砂 陶 器 远 存 宋 代 已 开
烧 造 执 把 注 水 壶 、提 梁 注 水 壶 等 均 是 源 于 生 活 , 自
民 间 , 经 创 造 而 又 用 于 生 活 的 生 日 用 品 。 其 造 型 简
艺 术 震 撼 力 ,其 作 品 内 存 的 精 、 气 、神 韵 诉 说 着 作 者 丰
【 关键词 】大彬六方,镶接成型 ;文化精髓
就 , 为 人 类 文 明 作 出 贡 献 利 用 紫 砂 陶 存 国 内 外 的 知 名
度 , 我 有 感 而发 ,制 作 _ 『 《大 彬 六 方 》作 品 。 《 大 彬 入 方 》的 造 型 多 用 直 线 组 成 ,壶 身 为 六 而
施 艺 。 存 此 , 没 有 扎 寞 的 制 作 基 本 功 足 很 难 完 成 的 。 玳
点 之 二 ,壶 身 主 体 的 六 个 断 , 首 先 要 求 牯 接 牢 阎 性 , 其 次 不能发生 千燥剐烧 战中的丝裂纹及 其平整度 。
书画收藏6字真经
1“真品”真画值钱,假画不值钱,这点道理人人皆知。
即使假画比真画画得还要好,但由于它是假的,也相同不值钱。
真品里边又存在原作或是新作的问题。
在特定布景、特定心情下创造出来的著作和后来创造的著作,其保藏价值也是不相同的。
2“精品”
一个画家一辈子能够创造很多著作,但不是每件著作都是代表作。
由于它与画家其时的情感、精神等各种要素都有联系,这些要素在翰墨之间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3“名品”
大家当然都愿意保藏名家的著作,但名家又分台甫家和小名家、“真”名家和“虚”名家,这些都要搞清楚。
名家的东西,通常来讲应当都是好的,由于他们中大多数都很仔细,欠好的东西通常不愿意往外拿。
当然,也有的名家为了应付或挣些润笔费,随意画两笔送人,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4“稀品”
清末和辛亥革命前的油画著作很少,因而很珍贵,有的乃至是国宝,必须由国家保藏。
这样的画不见得画得有多好,但由于它稀疏,是绝品、是前史的沉淀,物以稀为贵。
5“特品”
即特定期间的著作。
一位新加坡的保藏家很想保藏一些“文革”期间的著作,但由于那时这类著作既不展览也不印刷,于是他就保藏跟它有关的东西,如今这些藏品也很值钱了。
6“完品”
和瓷器相同,一件美术著作只要完整无损才更有保藏价值。
如果您想了解您手中藏品的收藏价值
如果您手中有珍藏的古玩产品想出手
如果您想寻找具有收藏价值的珍藏品
故宫博物院专家,10大销售渠道,广州汉藏文化帮你快速高价出手!
免费鉴定估价流程:
把藏品照片发给在线客服或邮箱1970641091@qq。
com400-883-4833。
紫砂壶收藏术语
紫砂壶是明清时期江苏宣兴地区所产的一种陶质茶具。
紫砂壶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即使是盛暑时节,所泡之茶仍不易馊。
由于泡茶日久,茶素慢慢渗入陶质中去,如果只泡清水,也有一股清清的茶香。
紫砂壶选泥、制作成壶坯等关键工序都是用手工操作的,因而制作十分精细。
陶坯一般多不上釉,以其自然色泽取胜,只是在陶坯成型后,上面印刻的书画诗文纹案都要用粉质颜料加填于轮廓中。
这种自然本色和着色方式是紫砂陶壶的一个显著特点。
对于初入紫砂界的朋友,五花八门的紫砂壶工艺常常让人感到头疼,其实掌握了下面的常用术语,就再也不用担心贻笑大方了,专业术语一出口,完全是个老手范。
▼光壶:分为圆器和方器两种。
圆器造型讲究“圆、稳、匀、正”,并要求“柔中寓刚”;方器要求“方中寓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
花壶:以仿生为主,表现自然界动、植物及生活中的形态,别具情趣。
筋囊壶:是通过线与线的交织与结合,给人以美感。
基本要求是筋纹随着造型形体的变化而深浅自如,线条纹理清晰。
包浆:其实就是指“光泽”,是在经历很长时间后才能养出来的自然光泽,这种光泽含蓄温润毫不张扬,区别崭新紫砂壶发出的“贼光”。
灌浆:是利用石膏的吸水性,将含有石蜡的泥浆加热注入石膏模中,冷却后将石膏模脱开,便可得到壶坯,经镶嘴、把,并脱蜡后烧制成壶。
掇只壶邵大亨清中期成交价 RMB 17,250,000上海宝龙201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全手工:制壶工艺大概过程:1.打泥片;2.围身筒;3.打身筒;4.搓壶嘴、钮、把;5.装壶嘴、钮、把;6.制壶盖;7.开壶口;8.修光、精加工;9.落印款。
全手工壶不仅可作为茶具使用及工艺品欣赏,还具有艺术收藏价值。
半手工:一般来说含有手工的成分在里面。
有的是壶嘴、壶把、壶盖等用手工制作,身筒用模具制作;也有的是身筒用手工来完成,其它用模具制作。
目数:通常来说是指的泥料的粗细。
目数越大,泥料也就越细。
反之,泥料的颗粒感就会很强烈。
紫砂泥料的陈腐:亦称陈化,古名养土,又俗称困料、困泥和储泥,是紫砂矿泥加工工序之一。
六方提梁 气韵以酌
诸 如 书法 、 画 、 国 篆刻 等 相 结合 的一 个历 史 模式 , 在
这一 时期所 设计 的一 些壶 型 。 构思精 巧 , 型别致 而 造
典 雅 . 紫砂壶 艺术 提升 到了它 的历史 高度 。 将 而延 续 到 了近代 ,设计 制作 紫砂 壶 的艺人们 逐 渐形 成 了包
容 吸 收的心 态 ,极 大 限度地 继 承和发 扬 紫砂艺 术 的
宜兴 紫砂 , 冠一 时 , 客文人 , 名 墨 情有独 钟 。 砂 紫 泥。 素有 “ 色 土 ” 五 之称 。 而盛 产 此 泥 的宜 兴 , 是 闻 更
程 度 上都是 遵循 了 自然 之法 ,只是 在不 死搬 硬套 的 开放 状态下 , 取兼 容并 蓄 , 采 或借鉴 、 提升 , 或 最终 形 成 整体 统一 、 饱满 丰韵 的紫砂壶 。 我 设计 制作 的这把 “ 六方 提梁壶 ” 见 图 1 , ( ) 在紫 砂 造 型 中一 般归 为光 货 的方器 类 ,但 由于增 加 了提
在 明代 . 砂壶 艺术 有 了早期 的发 展 , 紫 在这 一 时
整 体 观 赏 “ 方提 梁 壶 ” 通 过 裁切 规 整 的泥片 采 用 六 , 镶 接手 法拼 合成 的壶 身 , 壶肩 处微微 上跃 , 现 向上 体 的张力 : 肩之侧 辅 配 以跨 越 的提梁 , 整体六 方 的 壶 在 框 架之 上通 过提 梁 的抬升 , 型更显 浑厚 大气 : 身 壶 壶 虽 成六 方之 态 。 六 方之 中隐 约显现 出 圆扩之感 , 然 这
梁 这一 特定 元 素 , 是显 示 出更为 大气挺 拔 的质感 。 于
名 于世 的陶都 。宜 兴古 名为荆 溪 , 唐朝 始称 阳羡 , 宋 代 改称之 为宜兴 。 梅尧 臣诗云 :小石 冷泉 留早 味 , 宋 “ 紫 泥新 品泛春 华 。” 阳修 咏叹 :喜共 紫瓯 吟且 酌 , 欧 “ 羡君 潇洒有 余情 。”
六六大顺,左右逢源——紫砂壶“大彬六方”的制作感悟
2019年08月第52卷第4期79六六大顺,左右逢源----紫砂壶"大彬六方"的制作感悟吴立平(宜兴214221)摘要宜兴紫砂壶经过几百年的薪火传承,发展至今可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本文以紫砂壶“大彬六方”为例,浅谈其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紫砂壶;大彬六方;文化意境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因饮茶方式的改变而诞生,自明代起,紫砂壶受到文人雅士的关注和青睐,并由于文人的参与设计和推广,而呈现出精彩纷呈的造型,拥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摆脱传统实用器的范畴,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
宜兴紫砂壶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始终与时俱进,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是无数紫砂艺人匠心传承和锐意创新的结果。
1“大彬六方壶”的艺术造型紫砂壶的造型风格变化万千,如今精彩纷呈的紫砂壶造型大多由传统器型演变而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变化,经过历代无数艺人的智慧传承、开拓创新,发展出多种多样的造型。
按照不同的形态特点,紫砂壶大致可分为光器、花器和筋纹器,其中光器以简单的几何形体构成,最能体现紫砂壶素面素心、光华质朴的特性,深受人们的喜爱。
紫砂壶“大彬六方”属于光素器中的方器,是一款传统器型,由明代艺人时大彬所创制,可谓是经典权威的象征。
时大彬所制“大彬六方壶”造型严谨,呈几何六方形制,线面清爽、块面利落、棱角分明、造型挺拔,身筒方圆并济、鼓腹饱满,给人以刚柔并济、明快挺秀的阳刚之美。
经典虽然百看不厌,但也极易成为后人发展创新的屏障。
紫砂壶艺的发展离不开传承,更离不开创新,可以说传统是紫砂艺术的根,创新是紫砂艺术的魂。
此壶(见图1)在传统壶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和改进,既是对传统的一次挑战,也体现了壶艺人精益求精的匠心。
纵观整壶,其总体造型遵循传统要领,以壶钮为中心点,通贯六棱,直图1大彬六方壶达壶底,棱线曲中有直、直中有曲,身筒饱满匀称、刚柔并济,但相较传统器型,此壶身筒更为挺正,筒壁较直、高挺有力,更具阳刚之气;底部平足,稳定地立于平面,重心沉稳;肩部转折清晰明朗,短颈,平盖为压盖,与壶口完美契合,贴合紧密,平盖与壶底上下呼应,彰显出端庄稳健之势;珠钮方圆相济,立于盖面中央,可谓点睛之笔,流露出高远的意境;三弯流转折有度,显出向前拉伸的力量,壶流方圆相济,以棱线修饰,大圈把与壶流相互呼应,提升整壶气势。
曼生紫砂壶的铭文,很少有人看得懂
曼生紫砂壶的铭文,很少有人看得懂紫砂因其素雅端庄、泡茶存香的特点,广受文人喜爱,而到清时陈曼生,更是以书刻不少妙句壶铭书刻壶身,使得文人壶之名广为人知。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这些经典壶铭,背后的深刻含义让人动容。
01百衲壶壶铭:勿轻裋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
解意为切勿以貌取人,有内涵的贫士,往往能说出令人振聋发聩之言。
为人治学应该像百衲衣一样,必须虚怀广纳,不因人废言,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学识与胸襟,言之有物,汲之不穷。
02石瓢壶壶铭:不肥而坚,是以永年。
既是指器形收敛,质地坚硬,以切壶形。
又指饮茶可以消除肥腻,瘦而矍铄是健康的标志,长寿永年。
03井栏壶壶铭: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
此句既是指此壶大小恰到好处,用以饮茶最佳。
又寓学识有如人生必备之水,唯不停汲取,才能修身养性,颐养天年。
04合欢壶壶铭:八饼头纲,为鸾为䍿,得雌者昌。
八饼头纲是北宋时最好的贡茶龙凤团饼,鸾䍿(凰)即凤凰,暗示龙凤配,凤求凰。
得雌者昌取自列异传秦穆公得雌者霸典故,又与合欢壶铭切合。
05合斗壶壶铭: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
语出唐代诗人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北斗七星横卧南斗六星也已倾斜,银河水泻一般,挂在阑干上。
06周盘壶壶铭:吾爱吾鼎,强食强饮。
此壶三足形制取鼎,周盘暗韵太极,有形而无穷。
又直言喜爱,品尝佳茗,刻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07横云壶壶铭:此云之腴,餐之不癯,列仙之儒。
此句一则至壶身丰腴,二指茶饮清瘦。
取自苏轼诗“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
用典自《史记》,言众仙人居住在山林沼泽间,形体容貌皆清瘦,亦指此茶之丰富,饮之若仙。
08南瓜提梁壶铭:开心暖胃门冬饮,却是东坡手自煎。
出自苏东坡原诗句。
讲的是书法家米芾冒热送来门冬饮子,然后苏东坡午睡之后亲自煎茶的情境。
壶铭切情,表现内心饮茶之愉悦之情。
09石铫提梁壶铭:铫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穜。
铫的制式,抟制的工艺,从我制作以后,就不再是那种古老的方式了。
賞佘燕敏·藏六方
賞佘燕敏·藏六方
鸟吟檐间树,花落窗下书;
月出石镜间,身境两相悟。
一方顶三圆,方器之工更难。
此作壶体呈六方形,形体方中带圆,
线与面形成起伏节奏,刚柔并济。
泥质细腻洁净,做工精致,气韵俱佳。
壶体六方有圆意,稍高的底足托起壶体,微隆壶盖扁圆壶纽,
以六方线条向下延伸,
与壶盖、壶体、壶足和谐贯气。
耳形把,一弯流,
通体观之,严谨而不失法度,
稳重中透出大度古雅之气韵。
案头三尺,手持方寸,
一盏茶,一卷书,茶香中品古今,快哉。
佘燕敏
高级工艺美术师
1969年1月出生于宜兴陶都。
1988年从事紫砂工艺行业,创办《宜陶轩》紫砂工作室。
期间受多位名师指点,对传统圆器和花器有一定造诣。
作品古朴大方,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海内外收藏人士喜爱。
近年来多次受邀到各地进行现场全手工制壶展示,且作品多次被省级、国家级博物馆收藏。
2010年于中国美术学院高级研修班继续深造,不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后师承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华健、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吴奇敏夫妇精进方壶技艺。
储敏 时来运转,吉祥如意
时来运转,吉祥如意——论紫砂壶“时来运转”的创意构思储敏(宜兴214221)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宜兴紫砂壶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集实用性、观赏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始终长盛不衰,传递着远古历史的回声与当今和谐社会的畅想,在世界艺术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本文以紫砂壶“时来运转”为例,浅谈其造型及创意。
关键词紫砂壶;时来运转;造型;吉祥文化紫砂壶产于宜兴,深受宜兴得天独厚的天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溢着充沛的灵气,又得益于无数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集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于一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艺术具有时代性,而紫砂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始终长盛不衰,源于其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特性,始终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贴近人们生活,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和精神享受。
一把好壶离不开优美雅致的器型,器型是一把壶的基础,是展现其精神、气韵的前提。
紫砂壶造型讲究结构匀称、比例协调、统一美观,各部位细节精致又有整体美。
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给人以均衡饱满之感,讲究虚实、高低、动静的对比,通过泥料、形体和装饰等各方面的结合,呈现出一种形式美和意境美,从而突出主题,升华整壶的内涵。
紫砂壶“时来运转”(见图1)是典型的圆器,既有光器的简约质朴,又有花器的形象生动,抽象与具象相结合,形成各种变化,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欣赏此壶,壶身呈扁圆筒形,造型饱满稳当,身筒沉稳有力,通过运用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线条勾勒而成,极具张力,同时又给人以温婉如玉、圆润隽永之感;底部为圈足,底足较高,拔高了壶身,给人以沉稳而挺拔之感;身筒肩部和底部装饰圈线,上下统一和谐,又凸显出层次感和立体感;一弯流与壶身暗接,从壶身自然胥出,弧度自然柔和,壶流与圈把前后呼应,提升整壶气势,流、把、盖处同一平面,作品将点、线、面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壶颈较短,与圈足上下呼应,协调立体;壶盖平薄,盖沿微微盈起自然的弧度,似一块玉璧压于壶口,严丝合缝,壶盖为压盖形式,将整把壶的重心下压,与壶身形成缓冲与融合,结构精妙;壶钮为桥梁形,横跨盖面中央位置,起过渡协调作用。
紫砂壶收藏的八戒律
紫砂壶收藏的八戒律一、戒嗜财。
只所以将戒嗜财,列为八戒之首。
是因为今天的商业社会,一切都和利益挂钩,生活中的所有,几乎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
很多朋友最初介入收藏的目的,并非是因为喜好,而是出于一种当前媒体宣传中经常暗示的所谓巨大利益的驱动。
很多朋友很快进入收藏品领域又很快的退出,发现并非想象的那样,买一个罐子,买一张画,转手可以卖几十万,上百万,房子、车子、票子一夜俱来。
有的还损失了巨额的财产,被骗子迷惑。
更甚者参加违法的勾当,盗挖古墓、滥掘遗址、走私文物出境,使自己走入万劫不复之地,皆因嗜财。
二、戒虚妄。
收藏中有许多的故事。
可以说每一个收藏爱好者,都是从听故事开始的。
慢慢自己也加入了讲故事的行列中去。
讲故事对收藏的用处有三。
1、可以通过故事的述说,将精品变为普通品,将珍宝变为旧货破烂,可以便宜到手。
这类手段多出于高水平的玩家,大家通常叫做“捡了”,但此不同于“捡漏”。
此手段的获得需要锻炼,专家们不完全提倡使用,不过一切因人而异。
就此有句俗语大家要一定记住那就是"货卖识家",能体会此中滋味,你就会有许多老交情,否则你只能买一个人一次的便宜货。
2、通过故事的述说,将普通品变为精品,将旧货破烂甚至赝品变为珍宝,将去年的新东西,说成婆婆的妈妈的舅舅的姥爷从宫里带出来的工艺品,听完了,你信了,你兜里的银子就变成别人的了。
3、通过故事的述说,而博得名声,这就如同章克标先生描述的"登龙术"一样,在收藏这行当里,名声的价值非常大,不怕不懂,就怕没名。
有了名声,就有了………不说大家也明白。
但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分的清虚实。
不要最后自己也被虚进去。
三、戒痴愚。
痴,为迷。
愚,为蒙蔽。
收藏一定要有度,无度则万事俱废。
《笑林广记》中那费千金而得之,左手执虞舜之碗,右手持周公之杖,身披孔子之席,“求赐太公九府钱一文。
”的富豪,大家不应该忘记。
他的确并非是一个笑话,今日藏界确有如此者,想来都令人心酸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砂壶收藏六字经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一丸土。
”紫砂壶不仅能给人感观上的享受,更因为其制作原料的稀缺性,成品的唯一性能带来广泛的投资空间。
选购收藏一把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紫砂壶,要从“泥”、“形”、“工”、“款”、“功”、“名”六个字着去考虑。
明代中期以后,中国逐渐流行用茶壶泡茶,而宜兴紫砂壶因其具有“既不香,又无熟汤气”(文震亨《长物志》)的实用优势一跃成为饮茶的主要用具。
紫砂壶不但具有泡茶烹香的实用价值,还因其用材特殊考究、做工精巧细致、外形不媚不俗、内涵委婉含蓄而具有把玩收藏的价值。
从明代起,紫砂壶就成为追索求藏的对象。
选购收藏一把具有实用品和艺术品双重特性的紫砂壶,则需要从“泥”、“形”、“工”、“款”、“功”、“名”六个字着眼去考虑。
泥
“泥”是紫砂壶价值的根本所在,一把用纯正宜兴紫砂泥做出来的壶才具有现实的使用、投资、收藏价值。
紫砂壶具有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 陈茶不馊,暑越宿不起腻苔; 经得起温度冷热巨变的特点。
这些特点都缘于紫砂泥具有而其他泥没有的双透气孔结构,这种结构使紫砂壶能比其他材质的茶壶泡出更的茶,同时能较长时间地保存茶水而不变质。
在中国,只有在宜兴的丁山才能开采出这种具有双透气孔结构的紫砂泥。
因此在中国,紫砂泥是唯一的,用唯一的泥做出的壶当然也就是不可代替的。
除了结构上的差异,纯正的紫砂泥还因其“色不艳,质不腻”的特点给人感
官上的享受; 同时其原矿中含有的大量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会在泡茶的同时提供人体所需。
而与其他泡茶工具最大的不同在于,经过一段间的茶水滋养,紫砂壶能表现出“外类紫玉,内如碧云”(闻龙《茶翦》)的状态,紫砂也就有了紫玉金砂的名头,其浑身散发的黯然之光使品茶人对紫砂壶的感情非“陶醉”一
可以形容。
正是由于人们对紫砂壶的钟爱,几百年来不停地开采紫砂泥,使得紫砂泥的矿藏越来越少。
在清朝末期,红泥中的极品--朱泥就已经绝迹。
而现代工业化的大规模开采更加速了紫砂泥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消失。
紫砂泥在减少,紫砂泥中泥质最好的泥,如“底皂清”泥,因开采量及使用量大于其他泥种,以更快的速度在减少。
据紫砂界人士介绍,中国紫砂已经面临紫砂原矿减产、消失的尴尬局面,宜兴的紫砂泥矿层只能提供最多50年的原矿开采,随后,人们只能在记忆中去寻找紫砂原矿,而用纯正紫砂泥做的紫砂壶,因其在使用和保存中不可避免的消耗,存世量将会逐渐减少。
因此,现在介入用纯正紫砂泥做的紫砂壶市场是非常具有投资或收藏意义的。
形
紫砂壶的“形”千变万化,因为具有投资和收藏价值的紫砂壶皆由手工做成。
紫砂壶不仅聚集了手工艺人的创作智慧和心血结晶,更体现了手工匠人对紫砂壶的理解与期望。
虽然紫砂壶“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但作为中国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紫砂壶所追求的意境,应与茶道所追求的“涤净烦嚣,淡泊明志,超世脱俗”的意境想融洽,所以具有“古拙韵味”造型的紫砂才能被中国的传统文化所接纳。
根据“越时髦越容易被淘汰,越传统越容易被流传”的规律,古朴传统造型的紫砂壶比造型奇特的壶更具有的收藏的意义及升值的空间。
工
“工”是紫砂壶价值的灵魂所在。
一把壶的制成要经过几十上百道工序。
只有道道工序的精心制作,才能使壶恰如其分地体现紫砂泥的温润,才能使“形”
具有考究的基础,也才能不同紫砂壶“款”和“功”有了相互比较的根本。
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圈足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外,
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也一定要交待清楚、流畅。
在整体上,紫砂壶形态端正,
无别扭感觉之处; 在细节上紫砂壶“直则直,当曲则曲,当须则须,当毛则毛”,没丝毫含糊。
做工精良的紫砂壶或给人高昂情绪的激发,或给人气质内
敛的含蓄,不仅表达着作者的思想,更具有别于其他壶的“神”、“气”、“态”。
款
“款”是指镌刻在紫砂壶上的诗词书画及印款,这些也包含在紫砂壶的价值之内。
好的镌刻甚至是出自名人之手的镌刻,会大大提升紫砂壶的艺术性和收藏性。
宜兴一位壶商,曾请一位知名人士在一壶上刻下“品茶论道”四个字,此壶的价值就非同类壶所能比拟。
功
紫砂壶的另一价值体现在紫砂壶的使用“功”能上。
紫砂壶功能主要表现在容量适度、高矮得当、口盖严密及出水流畅四个方面。
“功”好的紫砂壶在一定的程度上比“功”不好的紫砂壶具有较高的价值。
一般来说,精细的做“工”可以使紫砂壶具有较好的使用“功”能。
但是有些紫砂艺人自身不喝茶也就缺乏对用紫砂壶泡茶的理解,不清楚不同茶叶要求紫砂壶在做工细节上的区别。
因此做出来的茶壶就算做“工”较好、“功” 能不错,可壶不能很好地体现不同茶叶的特点,使得品茶变得乐趣全无。
这样的紫砂壶的价值当然也不会很高。
名
紫砂壶的“名”是指壶的作者,作者的名气构成了紫砂壶的附加价值。
名头响亮的人做出的然比一般匠人的壶卖价卖得高,已故紫砂大师顾景舟的
一款石瓢就被拍卖出90万元的天价。
所以在投资收藏紫砂壶时,非常有必要考虑制壶之人的名气。
但这也需要投资者具有“慧眼识真”的本领,名气越大的人所做之壶,被仿冒的几率也会更大。
而仿冒的名家壶一旦被拆穿也就变得一文不
值。
只有在对紫砂壶和制壶人足够熟悉的情况下,投资名家壶才失为安全之举。
对于资金不太宽裕的紫砂壶爱好者来讲,也可注意和挖掘用料真实,做工精
细,有自己独特制壶风格,但现今名气较小的制壶者。
这种人就如同“黑马”,他日名气及口碑长足发展的时候,其壶的附加价值的增长定会给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
经过10年左右时间的调整,人们对紫砂壶的投资已经趋于理性,紫砂壶的
价格也开始从谷底向上攀升。
现在入紫砂壶的投资与收藏应该是比较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