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课内文言文阅读[上学期]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含答案 )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世说新语 >两则》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世说新语》 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是
_ (朝代) 人
_(姓名) 组织编写的。“谢
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 ___ _____”、地点“
12、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13、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14、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四、课文内容理解 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3、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4、对本文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吕氏春秋》又称《
》,是战国时期秦相
(儒家、法家、墨家、杂家)代表作品。
2、“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危害。
3、《杞人忧天》 选自《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和
。作者是
,
战国时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二、重点词语解释
穿:
溉汲:
溉:
汲:
及:
国人:
道.之:
宋君令.人:
对.曰: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他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谢安高兴地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
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陈太丘)离开之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发怒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舍下别人自己离开了。
”元方说:“您跟家父约定正午见。
您正午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表示歉意。
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七年级课内文言文阅读[上学期]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七年()班姓名:(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张.()目对.()日⑵明.()察秋毫..()⑶项.()为之强.()⑷徐.()喷以.()烟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B.以.虫蚁为兽扶苏以.数谏故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D.驱之.别院盖追先帝之.殊遇3.翻译下列句子。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4.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
”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答:(二)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
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⑴然数年恒.不一见恒:()⑵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连亘:()⑶城市依稀..而已依稀:()⑷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⒉选出加点词意思不相近的一项()A.无何..如拳如豆,遂不可见..,见宫殿数十所B.倏忽C.逾时..,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楼渐低,可见其顶D.未几⒊翻译下列句子:⑴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七年级上册全部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全部文言文《咏雪》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友过期不至,太丘去,行三十里。
以太丘为失期,对子曰:“吾不可以失信,有友期而我过期。
”子曰:“吾闻之,友道贵于信。
虽过期,尚可以待也。
”太丘曰:“过期不至者,吾恐其有故。
”子曰:“不然,过期而不至者,是无信也。
”太丘曰:“吾闻之,信者,道之枢也。
枢败则道废。
”子曰:“吾闻之,道贵于信,信贵于枢。
枢,所以主道也。
道,所以生信也。
信,所以生道也。
三者相生,不可废一。
”太丘曰:“善。
”遂止,待友至。
《论语》十二章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指道,可谓孝矣。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子曰:“父为子纲,子为父纲。
君为臣纲,臣为君纲。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矣己。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
为人臣者怀利而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而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而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元方卖宅陆少保①,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③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即陆元方。
少保,官职名。
②东都:指洛阳。
③遽:急忙,立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B.是欺之也/则是无信C.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D.不尔/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B(2)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
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解析】【分析】(1)A于:在/对。
B是:这是。
C言:话/认为。
D不:不是/通“否”,表疑问的语气词。
(2)根据句意: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
”故句子划分为: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元方宁愿房宅卖不出去,也绝不骗人,可见陆元方的为人正直。
他既做正直的人,又说正直的话,办正直的事。
卖宅虽然失败,却留下了他诚实、正直的美德。
金钱和美德,哪一个可贵呢?很容易辨析。
故答案为:⑴B⑵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⑶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
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初一上册经典必考课外文言文
初一上册经典必考课外文言文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想要了解初一上册经典必考的课外文言文,可以参考以下两篇文言文:
1.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一个人想买一双鞋子,他先在家里量好了自己脚的尺寸,用一根绳子记录下来,他随手将绳子放在座位上,就出门了。
他来到集市上卖鞋的店铺里,左挑右选,终于看好了一双鞋,正准备买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量尺寸的绳子放在家里忘带了,就说忘了带尺寸,要回家拿来尺寸再买,说完就走了。
他匆匆忙忙地赶回家,拿了放在座位上的绳子后,又匆匆忙忙地赶回集市。
来回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等他返回集市的时候,太阳都要下山了,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了。
他来到卖鞋子的店铺前,看到已经关门了,再看看自己脚上鞋子的大洞,十分沮丧。
旁人问他:“你给自己买鞋,为什么不直接试试大小,非要按量好的尺寸买鞋呢?”他说:“我宁可相信我量的尺寸合适,脚却不一定准确。
”
2.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卖兵器的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攻击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却无言以对。
这两篇文言文都是充满智慧的小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希望对你有帮助。
部编版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词文言文原文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和古诗词《世说新语》两则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诫子书三国·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狼清·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或词。
①乃悟前狼假寐__________②狼亦黠矣_________③止有剩骨_________④耽眈相向_________⑤意暇甚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请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
(用原文句子回答)(4)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答案】(1)睡觉;狡猾;通“只”;凶狠注视的样子;神情、态度(2)① 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还是)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身处险境要灵活机智,只有依靠勇气和智慧方能化险为夷。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止”:通“只”。
“意”:神情、态度。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寐”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睡觉”的意思。
同时“黠”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并”:一起。
“如故”:像原来。
“变诈”:欺骗手段。
“几何”:多少。
“耳”:罢了。
(3)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③。
【注释】①王戎:西晋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信然:确实如此。
(1)解释加下划线字词①尝与诸小儿游 ________②唯戎不动________(2)翻译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你认为文中七岁的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答案】(1)玩耍;只(2)树就在路边上并而有很多果实,这些一定是苦李子。
(3)王戎是一个能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观察进行推理判断,非常聪慧的孩子。
【解析】【分析】(1)本题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其中“戏”意思是“玩耍”。
(2)本题翻译需注意:子:果实;此:这;必:一定。
(3)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
据此分析可知,王戎是个聪明机智,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孩子。
故答案为:⑴玩耍;只⑵树就在路边上并而有很多果实,这些一定是苦李子。
⑶王戎是一个能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观察进行推理判断,非常聪慧的孩子。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和一些小朋友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二贾胡买石江宁有西域贾胡,见人家几上一石,欲买之。
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
一日,重洗磨,冀增其价。
明日,贾胡来,惊叹道:“此至宝,惜无所用矣!石列十二孔,按十二时辰,每交一时,辄有红蟢子①布网其上;后网成,前网即消,乃天然日晷②也。
今蟢子磨损,何所用之?”不顾而去。
【注释】①红蟢(xǐ)子:这里指石上自然形成的像红蜘蛛一样的东西。
②日晷(guǐ):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欲买之________ ②何所用之________ ③不顾而去________(2)请为文中划线句用“/”标出朗读停顿。
(限断二处)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至宝,惜无所用矣!(4)文中主人的做法让你想到了哪个成语?为什么?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蒲松龄,世称________,清代文学家。
(2)与“屠乃奔倚其下”中的“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恐前后受其敌B.场主积薪其中C.一狼洞其中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的意思。
(4)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复习题一、《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解词。
1、内集:家庭聚会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3、俄而:不久、一会儿4、骤:急速5、欣然:高兴的样子6、何:什么7、似:像8、差:大致、差不多9、拟:相比 10、未若:不如、比不上 11、即:就是 12、因:乘着、趁着儿女古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义:专指子女(儿子、女儿)三、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用原文填空。
时间:寒雪日地点:內人物:谢太傅(召集人兼主讲人)、兄子、兄女(听众)事件:咏雪五、问答题。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和睦、融洽、欢快、轻松2、对于谢太傅的出题,兄子和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兄子: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未若柳絮因风起)3、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从文中找出根据,并谈谈你的看法。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4、谢太傅为什么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太丘舍去(________)②则是无信(________)③及事讫(________)④先期一日(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时习之B.计日告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屈伸呼吸D.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4)文段理解。
甲与乙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答案】(1)舍弃,丢下;不讲信用;等到;约定的日期(2)D(3)听说使君你要来,我们很高兴,所以出来迎接你。
(4)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解析】【想】(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舍”:丢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复习)及答案《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四) 狼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 )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 )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 )驱.()如故..( )。
屠大窘.( ),恐前后受其敌.()。
顾.( )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 )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 )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 ),意.( )暇.( )甚。
屠暴.( )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 )其中,意.( )将隧.( )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 ),盖.( )以诱敌。
狼亦黠.( )矣,而顷刻..( )两毙,禽兽之变诈..( )几何..( )哉?止.( )增笑耳。
2、重点句子翻译。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7)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文章里的狼有什么性格特征?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6、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7、下列对本文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不应作让步,而是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 和“复投之”表现了刚开始屠户对狼的让步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明了狼人狡猾。
8、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对狼的本性尚未彻底认识,只采取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想。
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②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③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⑤博学而笃志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答案】(1)生气;反省;迷惑;喜好;坚守(2)①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②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3)温故知新、三省吾身、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下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孙叔敖痰,将死,戒其子日:“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问有囊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褫③。
可长有者。
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予,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权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
②荆:楚国的剐称。
③截(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1)下列各句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淫慢不能励精鼓励B.险躁则不能治性陶冶性情C.孙叔敖疾生病D.王数封我矣多次(2)下列各组句中的“而”的意义或用法与“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A.博学而笃志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家无井而出溉汲(3)下列对两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乙文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
B.甲文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论述,强调“静”,把失败归结为“躁”,“静”与“躁”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C.乙文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D.乙文“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②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答案】(1)A(2)C(3)A(4)①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诲女知之乎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己任B.不知为不知/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温故而知新/故善学者假人之长D.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_______(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简答。
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答案】(1)A(2)C(3)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4)①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初一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上学期]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七年()班姓名:(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张.()目对.()日⑵明.()察秋毫..()⑶项.()为之强.()⑷徐.()喷以.()烟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B.以.虫蚁为兽扶苏以.数谏故为.所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之.别院盖追先帝之.殊遇3.翻译下列句子。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4.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
”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答:(二)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
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⑴然数年恒.不一见恒:()⑵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连亘:()⑶城市依稀..而已依稀:()⑷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⒉选出加点词意思不相近的一项()A.无何..如拳如豆:遂不可见..:见宫殿数十所B.倏忽C.逾时..: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楼渐低:可见其顶D.未几⒊翻译下列句子:⑴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课内古诗词背诵及文言文阅读一、课内古诗词背诵1、《论语》: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⑦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2、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诗句是,4、辛弃疾的《西江月》诗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用互文的方法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图,即:。
6、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莺歌燕舞的景象的诗句是:,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交代诗人行踪的句子是: ,。
二、文言文阅读(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张.()目对.()日⑵明.()察秋毫..()⑶项.()为之强.()⑷徐.()喷以.()烟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B.以.虫蚁为兽扶苏以.数谏故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D.驱之.别院盖追先帝之.殊遇3.翻译下列句子。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4.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
”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答:(二)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
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⑴然数年恒.不一见()⑵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⑶城市依稀..而已()⑷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⒉选出加点词意思不相近的一项()A.无何..,见宫殿数十所B.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C.逾时..,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楼渐低,可见其顶D.未几⒊翻译下列句子:⑴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⑵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⑶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⒋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⒌山市的出现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到为初生阶段;为发展阶段;是高潮阶段。
(三)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世说新语》是由组织编写的。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⑴与友期.行⑵去后乃.至⑶相委.而去⑷下车引.之3.《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4.《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5.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四)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⑴天雨.墙坏():⑵而邻人之父.亦云():⑶暮而果大亡.其财():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筑,必将有盗。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答: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答:(五)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本文选自,此书为西汉淮南王编著。
成语“”出自于此。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⑵马无故亡.而入胡()⑶其马将.胡骏马而归()⑷此独以.跛之故()3.翻译下面的句子:⑴此何遽不为福乎?。
⑵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4.本文是一则(文体),其蕴含的道理是:。
(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撒盐空中差可拟③俄而..讲论文义()..雪骤()④与儿女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4、兄妹两人的“解”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三、赏析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海曰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曹操的《观沧海》: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是一首表达羁旅生活、思乡之情的诗,。
有人说,“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与全诗意境不符,你怎么认为?参考答案:一、1、《论语》: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曹操的《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或秋风萧瑟,洪波涌起;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海曰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辛弃疾的《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6、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一)1.⑴张开对着,向着⑵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羽毛⑶脖子同“僵”,僵硬⑷慢慢用 2.A 3.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4.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
(二)1.⑴经常⑵连绵不断⑶隐隐约约⑷通“才” 2.B3.⑴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
⑵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
⑶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4.回答抓住山市变幻莫测这一特征即可。
5.孤塔高耸;宫殿出现;城郭的出现;危楼的出现(三)1.刘义庆2.⑴约定;⑵才;⑶丢下;⑷拉3.“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可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5.守信用、讲礼貌。
(四)1.⑴yù下雨⑵fǔ老人⑶wánɡ丢失2.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⑵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老人干的。
3.家富,且“天雨墙坏”。
4.教育人们不可因人废言,要看意见正确与否。
(五)1.《淮南子·人间训》刘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2.擅长、善于。
逃跑。
带领。
因为。
3.(1)这一损失怎么就不会变成好事呢?(2)靠近边塞的人家,战死的青壮年占十分之九。
4.寓言祸与福和可互相转化,看待事物要持辩证的态度,要懂得努力将坏事变成好事的工作与生活方法。
(六).1、①家庭聚会;②差不多可以相比;③不久,一会儿;④指子侄辈2、①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3、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正确说法)家庭气氛4、言之成理即可,不讲理不得分三、赏析1、“曰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且“日”与“春”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
此句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一种自然的哲理: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2、此四句,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景即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最能反映作者博大的襟怀。
3、这是一首表达羁旅生活、思乡之情的诗,。
有人说,“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与全诗意境不符,你怎么认为?“小桥流水人家”本是极常见的景物,写在这里,却透出几分温暖、和美、幸福的气氛,与上下几句凄清悲凉的意境相比,更显悲凉凄清的气氛,更能表达羁旅在外的游子的浓重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