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天气系统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1. 天气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天气系统的分类:高压系统、低压系统、中性系统。

3. 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气压、温度、湿度、风向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天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2. 讲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3. 介绍天气系统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4. 案例分析:观察和分析实际天气系统的影响。

第二章:高压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高压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掌握高压系统的形成和变化。

教学内容:1. 高压系统的特征:气压高、天气晴朗、风力较大。

2. 高压系统的形成:空气下沉、温度升高、水汽减少。

3. 高压系统的变化:推移、减弱、消失。

教学活动:1. 讲解高压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分析高压系统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 案例研究:高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实例。

第三章:低压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低压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掌握低压系统的形成和变化。

教学内容:1. 低压系统的特征:气压低、天气阴雨、风力较大。

2. 低压系统的形成: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增多。

3. 低压系统的变化:发展、减弱、消散。

教学活动:1. 讲解低压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分析低压系统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 案例研究:低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实例。

第四章:中性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中性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掌握中性系统的形成和变化。

教学内容:1. 中性系统的特征:气压适中、天气多云、风力较小。

2. 中性系统的形成:空气水平移动、温度适中、水汽适量。

3. 中性系统的变化:稳定、转变、发展。

教学活动:1. 讲解中性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分析中性系统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 案例研究:中性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实例。

第五章:天气系统的观测和预测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系统的观测方法和技术。

2. 掌握天气系统的预测原理和方法。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教材《自然地理》第二章第五节《常见天气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系统的形成机制、分类及其天气特征;常见天气系统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 学会识别和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提高天气预测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概念及天气特征。

难点:天气系统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气压分布图、天气符号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地图、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天气系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15分钟)讲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结合地球仪、气压分布图进行直观演示。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识别和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标注不同天气系统的位置,并分析其天气特征。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7. 课堂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实时天气变化,分析当前天气系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常见天气系统》2. 板书内容:气旋、反气旋的概念及特点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特征天气系统的识别和分析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地区的天气系统,并预测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

列举三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2. 答案:答案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天气系统的变化。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气象学与天气学》教材第三章,详细内容涉及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气旋、反气旋、锋面和高压脊等天气系统的形成、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重点分析我国常见的几种天气系统,并通过实例讲解其作用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分析天气图,判断天气系统种类及其对天气影响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气象现象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和高压脊等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天气图上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气象图表、天气图、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常见的天气现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天气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a. 气旋、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和特征b. 锋面的定义、形成和分类c. 高压脊和低压槽的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我国某地区的天气图,识别天气系统种类及其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天气系统识别和分析的例题,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天气图。

5. 随堂练习:发放天气图,让学生独立分析并识别其中的天气系统。

六、板书设计1. 常见的天气系统分类2. 气旋、反气旋、锋面、高压脊和低压槽的特征3. 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某地区近期的天气图,识别并分析其中的天气系统。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否到位,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气象预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气变化,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可开展天气观测、气象小论文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气象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和运用;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的基本知识,包括冷锋、暖锋和锢钝锋;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与特征;以及常见的天气现象与对应的天气系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基本天气系统的概念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和天气图表识别不同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3.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图的分析,不同天气系统带来的具体天气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天气图表、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图、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介绍锋面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它们过境时的天气变化。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析最近一周内的本地天气图,识别天气系统,讨论其对本地天气的影响。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如何从天气图中判断气旋、反气旋和锋面系统的位置及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6. 讨论与解答(10分钟)学生展示随堂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快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气旋与反气旋定义特点天气影响2. 锋面系统冷锋暖锋锢钝锋天气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地实际天气,推测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

2. 答案作业答案将提供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最终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天气图分析的能力。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分析天气变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天气系统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暖气团、锋面等。

2. 了解各种天气系统的基本特点和形成的原理。

3. 学习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如:高压系统带来的晴朗天气,低压系统带来的阴雨天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难点:理解天气系统的形成原理和天气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形成原理。

2. 利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天气系统。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天气系统的认识和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 进行户外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天气系统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讲解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暖气团、锋面等常见天气系统的基本特点和形成原理。

4. 户外观察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亲身感受天气系统带来的天气变化。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常见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形成原理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分析天气变化的能力。

3. 考查学生对天气系统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七、教学拓展:1. 探讨天气系统与气候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系统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2. 介绍气象学在天气预报、气候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关注气象灾害预警,提高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

八、教学资源:1. 教案、PPT、图片、图表等教学资料。

2. 户外观察实践所需的仪器设备(如气温计、湿度计等)。

3. 互联网资源,如天气预报、气象科普网站等。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感受天气系统的变化。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思想设计:本节课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和课标理念,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把研究性学习方法引入课堂,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身边的生活资源、创设情景。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为原则。

具体方法为: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身边的素材提供素材,提出学习目标和任务、组织教学、服务学生学习。

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自己动手等活动为主,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借用适时适量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丰富课堂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掌握知识学习。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感到地理中有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兴趣。

一、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本节教材是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第四块内容。

前三块内容讲述了有关大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一个升华,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与运用,实践操作与应用性更强,和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

虽然内容贴近生活,但是理论性很强,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而处于高一阶段的学生,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少,空间想象能力薄弱,这给教学增加了难度,但是他们这个年龄的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喜欢与人竞争,在表现的同时,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当得到大家的赞同的时候,会增强信心及表现欲。

据此,在设计的时候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自觉完成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暖气团的性质。

●了解锋面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理解和掌握冷锋、暖锋形成的原因,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

●学会辨别并绘制冷暖锋系统。

②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对比,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冷暖气团,冷暖锋,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绘制锋面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③德育目标通过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学习、识别锋面系统,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观念。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2.5《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锋面系统和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学会阅读和绘制锋面示意图,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示意图。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2、通过分析天气变化,使学生懂得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掌握常见锋面系统和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的特点的特点。

2、能分析锋面天气图。

三、教学难点3、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低压、高压天气系统与天气。

四、教学准备课件。

七、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增强认图、辨别图的能力。

2、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课前观看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3、师生合作,对比分析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低压、高压天气系统与天气。

目标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运用导入:每天的天学生看课件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直观理解天气现象讲授新课: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一、气团讲解气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启发学生受同气团以及单一气团控制情况下的天气特征。

二、锋面系统讲解锋面的定义、特点。

介绍锋面的形成过程及分类。

○1课件演示冷暖锋的形成、移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启发学生判断锋前和锋后。

归纳冷暖锋的区别(1)从气团运动状况来看: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2)从降水来看:冷暖锋都形成降水,冷锋降水主要在锋线之后,暖锋降水在锋线之前;冷锋形成的降水强度大,历时短,多降暴雨;暖锋形成的降水强度小,历时长,多为连续性降水。

(3)从锋面坡度看:冷锋的锋面坡度陡,暖锋的锋面坡度缓。

(4)从天气状况看:(气温、气压)(5)从符号看:○2介绍准静止锋与天气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观察冷暖气团的性质差异,分析不同气团控制情况下的天气。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天气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教学内容:1. 天气系统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天气系统的组成:大气、水汽、能量。

3. 天气系统的特点:动态性、复杂性、可预测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天气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系统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课件:展示天气系统的图片和示意图。

2. 视频:播放天气系统的影响实例。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天气对日常生活影响的事例,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兴趣。

2. 讲授:讲解天气系统的定义、组成和特点。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系统的重要性。

4. 展示:播放天气系统的影响实例,加深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

作业:1. 复习天气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2. 思考天气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章:大气环流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环流系统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大气环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教学内容:1. 大气环流系统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大气环流系统的组成: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大气压力。

3. 大气环流系统的特点:全球性、季节性、不对称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大气环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环流系统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课件:展示大气环流系统的图片和示意图。

2. 视频:播放大气环流系统的影响实例。

教学活动:1. 复习:回顾上一章节的天气系统概念。

2. 讲授:讲解大气环流系统的定义、组成和特点。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环流系统的重要性。

4. 展示:播放大气环流系统的影响实例,加深学生对大气环流系统的理解。

作业:1. 复习大气环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2. 思考大气环流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类型及其特征
3. 能够解释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4. 能够分析和预测天气系统的变化
教学步骤:
1. 导入
老师简单介绍天气系统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 探究
通过展示气象卫星图像和气象雷达图像,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天气系统的组成和特征。

3. 讲解
分别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类型: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前冷锋、暖锋以及台风等,包括它们的形成原因、特征和影响天气的规律。

4. 实践
让学生参与天气系统的观测,使用天气图、风向仪等工具,判断当前天气系统的类型和特征,并预测天气变化。

5. 拓展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天气系统类型,如台风、低压槽等,并分析它们对不同地区天气的影响。

6. 总结
对本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重要性和预测的必要性。

7. 展示
让学生制作天气预报报告,展示他们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天气预测能力。

8. 作业布置
让学生利用气象网站或其他工具,观察并记录本周天气系统的变化,并写下自己对未来的天气变化的预测。

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包括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报告的天气预测准确性和合理性。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气象学与天气学》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为: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气旋、反气旋、锋面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气象图分析天气系统,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提高他们关心天气、保护环境的思想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重点: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的基本概念,学会分析气象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气象图、黑板、粉笔。

2. 学具:气象图分析工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现象,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兴趣,导入新课。

细节:播放台风、沙尘暴、寒潮等天气现象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天气现象背后的天气系统。

2. 知识讲解:(1)气旋:讲解气旋的定义、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反气旋:讲解反气旋的定义、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锋面:讲解锋面的定义、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气象图,讲解如何判断气旋、反气旋、锋面,并预测天气变化。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分析气象图,判断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气旋、反气旋、锋面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板书右侧:气象图分析方法和天气预测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给定的气象图,判断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

2. 答案:详细解答步骤和天气变化预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气象预报,了解更多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气象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气旋、反气旋、锋面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 气象图分析方法和天气预测步骤。

3.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一、气旋、反气旋、锋面的形成原因及特点1. 气旋的形成原因:气旋是由于地球自转、地表非均匀加热和大气层结不稳定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旋转性低气压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第一章:大气的基本概念1.1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1.2 大气层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1.3 大气的成分及其作用1.4 大气的热量平衡第二章:气压系统2.1 气压的定义及其测量2.2 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2.3 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与特点2.4 气旋与反气旋第三章:温度系统3.1 温度梯度与风3.2 冷暖空气的交汇与天气变化3.3 锋面的类型及其特点3.4 温度系统对天气的影响第四章:湿度系统4.1 湿度的概念与测量4.2 湿度梯度与湿度锋4.3 降水的基本类型及其形成机制4.4 湿度系统与天气关系第五章:天气系统相互作用5.1 高压、低压、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5.2 锋面系统的相互作用5.3 天气系统与中国主要天气现象5.4 天气系统与气候的关系第六章:天气预报方法6.1 气象观测资料的获取6.2 气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6.3 数值天气预报模型6.4 卫星云图和雷达图的解读与应用第七章:重要天气系统实例分析7.1 台风的形成与影响7.2 寒潮的成因与影响7.3 梅雨季节的特点与影响7.4 沙尘暴的成因与防治第八章:气候系统8.1 气候系统的组成8.2 全球大气环流模式8.3 海洋环流对气候的影响8.4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第九章:天气与人类活动9.1 农业与天气9.2 交通与天气9.3 健康与天气9.4 环境保护与天气第十章:气象灾害及其防御10.1 洪涝灾害的成因与防御措施10.2 干旱灾害的成因与防御措施10.3 地震的成因与预防10.4 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大气的基本概念补充说明: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层的变化,气候是指长时间内大气层的平均状态。

大气层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大气的成分及其作用是学生需要理解和记忆的重点内容,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等成分的作用。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高压和低压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压和低压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分析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高压和低压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和机制。

2. 教学重点: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影响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地图、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我国近期的天气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2)讲解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讲解气旋和反气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 实例分析:分析近期我国发生的典型天气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进行解答。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高压和低压系统:形成、特点、影响。

2. 锋面系统:形成、特点、影响。

3. 气旋和反气旋系统:形成、特点、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2)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气旋和反气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2. 答案:(1)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地球表面形成高压和低压区域。

特点:高压区域气压高,天气晴朗;低压区域气压低,天气阴雨。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气象学基础》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的形成与变化、锋面系统的识别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气象图表、数据等分析天气系统,提高实际观测和预测天气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气象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索自然现象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高压系统、低压系统、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变化过程及其在实际天气预测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象图表、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气象图表展示近期的天气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天气会有这样的变化?天气系统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25分钟)(1)讲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和锋面系统的定义。

(2)详细讲解这三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气象图表,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提供的气象图表,识别天气系统,并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2.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锋面系统的特点3. 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4. 气象图表分析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高压系统、低压系统、锋面系统的特点。

(2)根据提供的气象图表,分析天气系统,并预测未来天气变化。

2. 答案:(1)见课堂笔记。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分析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气象预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变化,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培养环保意识。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优质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优质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教材《自然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内容包括: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概念、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天气图,识别和预测天气系统带来的天气变化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注天气、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天气图。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近期我国各地的天气变化,引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天气现象?”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气团:介绍气团的概念、分类和特征,结合天气图讲解气团的移动规律。

锋面:讲解锋面的形成、分类和特征,分析锋面天气的特点。

气旋与反气旋:介绍气旋、反气旋的概念、特征及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天气图,分析不同天气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案例分析:讲解近期我国某地出现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识别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

4. 例题讲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目中涉及的天气系统。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答疑解惑: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常见天气系统》2. 内容:气团:概念、分类、特征、移动规律锋面:形成、分类、特征、天气特点气旋与反气旋:概念、特征、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近期我国某地出现的天气系统,描述其特征并预测未来天气变化。

绘制气旋和反气旋的天气图,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气团的概念及其分类、锋面的形成与分类、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团、锋面、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学会分析天气图,识别常见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团、锋面、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图的分析与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地图、天气图、指南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不同地区天气现象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天气的关注,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 基本概念学习:(1)气团:讲解气团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锋面:介绍锋面的形成、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高压和低压系统:阐述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天气图,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识别常见天气系统。

4.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锋面天气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分析天气图,识别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几道关于天气图分析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气团2. 锋面3. 高压和低压系统4. 天气图分析七、作业设计2. 课后反思: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反思自己在分析天气图时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天气图的分析与解读2. 实践情景引入:天气图分析的应用3. 例题讲解:结合天气图识别天气系统4. 作业设计:深入理解天气系统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一、天气图的分析与解读1. 识别等压线:等压线是天气图上最基本的线条,它表示相同气压值的点连接成的线。

等压线的分布和形状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气旋和反气旋的、结构、运行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天气系统能力的提高。

3.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原理和运行规律。

教学重点: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球仪。

2. 学具:地图、图表、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期的天气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内容讲解:(1)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气旋和反气旋的、结构、运行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实例,让学生分析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 锋面系统(1)形成(2)特点(3)影响3. 气旋和反气旋(1)(2)结构(3)运行规律(4)对天气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分析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详尽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 1一、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2、通过阅读地图,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正确的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认识基本的天气符号,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

3、形成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思想观念,同时树立人地协调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难点】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生活实例导入。

通过提问学生“今天你们觉得外面怎么样?阴?晴?冷?暖?这些都是描写哪些方面的知识?”并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常说的天气与气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有区别吗?”导入新课。

环节二:讲授新课1、天气和气候结合教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讲解补充共同完成下列表格。

【练一练】下列词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风和日丽”—天气、“四季如春”—气候、“东边日出西边雨”—天气2、天气预报和常见天气符号【过渡】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多媒体播放收看天气预报)【问题】(1)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2)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3)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学生活动】(1)看卫星云图。

(2)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3)根据天气符号识别天气情况。

【教师活动】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基础知识】 一、锋面系统1天气系统和天气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天气时刻在变化;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 气团(1) 概念:在水平方向上大气的物理属性主要指温度、湿度和稳定度•对比较均匀的大块空气块。

(2) 分类:冷气团、暖气团 (3) 冷暖气团的比较 气团温度 湿度 密度 与锋面的位置关系 冷气团 低 小 大 在锋面以下 暖气团高大小在锋面以上温度较高 湿度较大 气压较低锋面附近:湿度、温度、气压、风差异大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1) 锋面:当性质不同的两个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叫做锋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叫做锋线。

锋: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暖气团冷气团温度较低 湿度较小 气压较高3.锋面系统(2)锋面的三大特征①锋面有坡度:锋面在空间向冷区倾斜,具有一定坡度。

②气象要素有突变:气团内部的温、湿、压等气象要素的差异很小,而锋两侧的气象要素的差异很大。

③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由于锋面有坡度,冷暖空气交绥,暖空气可沿坡上升或被迫抬升,且暖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因而,空气绝热上升,水汽凝结,易形成云雨天气。

(3)锋面的分类4.主要的准静止锋(1) 华南准静止锋主要活动于南岭山脉或南海地区。

一年四季都可见到,但多出现于冬春两季,秋季出现最少。

冬季降水不 强,春夏季可发生暴雨,持续数天,甚至10天以上。

华南准静止锋的位置,随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

冬半年,锋面北侧冷高压势力强大,锋区位置偏南;夏半年,锋面南侧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使锋区位置偏 北。

(2) 江淮准静止锋每年夏初,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大陆上南下的冷空气交锋、对峙,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形成了一 种著名的天气系统一一江淮准静止锋。

它是形成梅雨的重要天气系统。

“清明时节雨纷纷”“黄梅时节家 家雨”,都是梅雨天气的真实写照。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分类及其特征。

2. 学会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提高天气预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与反气旋、锋面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不同天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气象图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气象学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期我国各地的天气变化,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详细讲解气旋与反气旋、锋面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实例,讲解如何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系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天气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2. 常见天气系统分类及其特征(1)气旋与反气旋(2)锋面系统3. 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4. 例题讲解与分析5. 课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旋与反气旋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答案:(1)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四周向中心辐合。

常带来阴雨天气。

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中心向四周辐散。

常带来晴朗天气。

(2)根据天气图分析,该天气系统为锋面系统。

预测未来天气变化:锋面过境时,天气变化剧烈,可能出现阴雨天气;锋面过后,天气逐渐转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天气变化,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系统,提高天气预报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气象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地理》必修1的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2课时)一、教材分析与处理(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介绍锋、气旋、反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关系,在本单元中起到小结与实际应用转承的作用,在前面两节的基础上论述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影响,是从理论向实际的分析应用过渡的节点,也为下面介绍全球的天气变化作了必要的准备。

本节课与本章其它三节课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论述了大气对地球的影响,在整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全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之一。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知识结构分析如下图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锋面系统和气旋与反气旋天气系统,分别从概念、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天气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其中锋面系统中冷锋和暖锋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准静止锋为了解内容。

在了解上面两大天气系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理解锋面气旋,为能力检验拓展模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冷暖锋结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高低压天气系统的形成与结构特征2.教学难点:☞ 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高低压系统 常见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暖锋 冷锋准静止锋结构特点 概念 天气特点 形成过程☞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等压线图的判读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天气系统。

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

例如,冷锋在我国影响范围甚广,几乎遍及全国,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

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更好的了解我国的气候,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压、低压天气系统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的天气系统。

如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是在副高的控制下形成的灾害天气。

为什么把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作为本节的难点呢?一是锋面的形成和概念比较抽象;二是冷暖锋过后的地区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发生明显变化,易混淆和遗漏;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

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易混淆,再加上南北半球方向的不同更增加了记忆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记忆常见的天气系统(如冷锋、暖锋)的概念和特征☞理解和掌握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和对天气的影响。

☞提高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能够判读常见的天气系统图☞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在老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掌握由现象探究本质,再由原理解释现象的方法3.情感态度欲价值观:☞加深对我国天气变化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国家☞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了解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规律,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自我探究能力,但地理空间的抽象思维能力依然不够成熟,需要创设情境进行引导。

2.心理特点:高一的学生学习任务较繁重,注意力易分散,但对新奇的变化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利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授课,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基于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此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内容,现拟定以下教学方法: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比较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和演示法。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一步步推敲思考,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有多对对比性概念出现,如冷锋与暖锋、高压与低压,适宜用比较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对于比较抽象的冷暖锋、气旋的气流状况等,用动态幻灯片展示,形象生动;由于本节课内容较难,教师讲授仍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以动画演示变化,以图像增强效果,增加可视性和吸引力,将抽象形象化。

四、学法指导☞ 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规律;☞ 从事实案例出发,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与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活力;☞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讨论,自我归纳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流程设计图:分为四大模块(一)【视频导入,复习引出】 (10分钟) 1) 用多媒体展示近几天有代表性的一段天气预报的画面(涉及锋面和气压概念) 视频导入,复习引出 多法并用,新课讲授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动画演示 思考归纳 看图分析 总结概括 动态演绎 比较分析小组讨论制作表格 练习巩固,能力提高 模块一模块二 模块四 模块三2)复习提问: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大气的运动与全球性大气环流,刚播放的天气预报中有大气的运动和大气环流吗?(引导学生回忆复习)3)引出新课:正是基于这些大气的运动和环流才有了我们现在各种各样的天气,那么刚刚视频中提到的锋是什么呢?它们又是怎样影响天气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让学生初步认识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二)【多法并用,新课讲授】(65分钟)1)锋面系统(35分钟)从刚刚的天气预报中,提到了锋这个名词,那么什么是锋呢?[通过这样设计,使学生从感官上接受概念并能运用以前的知识更好的理解念,为下面的知识做好铺垫]✧动画演示,思考归纳设计思路: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和形成1.概念:冷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2.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

(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适时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再度扩展,加深对锋面结构的理解]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三种类型]4.锋面类型与天气☞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冷暖锋概念☞结合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冷暖锋及对天气影响的异同☞简单介绍准静止锋,以梅雨为例(了解)教师总结讲解:锋面是影响我国的重要的天气系统,又以冷锋势力最强,范围最广,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秋末春初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

✧小组讨论,制作表格☞每四人一组分析讨论冷暖锋的区别与联系,并自行制定对比表格☞制定完后抽查3到4组,检查制作情况,最后纠正错误、补充不足,得出结论。

参考表格:气流运动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降水时间降水位置冷锋冷气团主动运动阴天、下雨、大风气温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时间短强度大锋后暖锋暖气团主动运动连续性降水气温湿度上升,气压降低,天气转晴时间长强度小锋前[结合动画的展示,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表格是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参与,以及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获得知识、得出结论,有利于解放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2)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30分钟)✧看图分析,总结概括1.结合世界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介绍低压与高压的概念、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找出高压脊、低压槽[强调: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动态演绎,比较分析2.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北半球气旋的形成、结构及其天气3.由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并归纳总结出气旋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气流特征、结构特点和天气状况,制作成表格1。

4.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北半球高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自行完成表格2。

(三)【练习巩固,能力提高】(10分钟)1.下图中正确反映某地暖锋过境期间,该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答案及解析:B 过境前处在冷气团控制下,气温较低;过境时,天气变化剧烈,气温上升较快;过境后处在暖气团控制下,气温较高且稳定。

2.下面为两幅台风图像,观察回答台风是气旋还是反气旋?为什么?(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我国的常见的天气系统中的冷锋、暖锋,这两大天气系统和天气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

别外,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是地理学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突破本节课的关键,希望大家能够多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课后作业:1.收集资料,分析近几天来西安天气变化主要受什么天气系统的影响。

2.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的气压分布图,读图分析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EF是脊线还是槽线___________。

(2)A、B、C、D是四条锋线,属于冷锋的是______。

(3)图中大陆上的强高压名称是__________,就气流状况而言属于__________,这时我国广大的东部地区盛行_____________风。

(4)如果A锋移动的速度较快,这时我国北方常出现_______________天气。

如果B锋能形成降水,那么雨区在B锋的哪一侧?____________。

(5)G点和A点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___。

六、教学评价1)学生行为评价观察看学生的学习状况、状态,对本节课的重视和喜爱程度。

主要采用非数量化的观察记录法。

☞看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是否专心☞看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是否进行了认真的探索思考☞看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否由个体学习到主动合作学习☞看学生对本节课的态度,是否感兴趣,表现是是否活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每个环节学生的行为差异,总结各环节的不足与优势,以便改进和指导将来的教学工作。

2)教学过程及效果评价主要采用量化评价和非量化评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测验评分量化学习效果。

☞通过课堂巩固练习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课后作业是两道中等难度的延伸性开放性题目,主要考察学生过程与方法的掌握状况☞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达成度,评价主体是学生,主要采用访谈和观察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