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遇春先生的作品集

合集下载

梁遇春:“春朝”一刻值千金

梁遇春:“春朝”一刻值千金

梁遇春:“春朝”一刻值千金梁遇春:春朝一刻值千金(懒散汉的懒散想头之一)十年来,求师访友,脚印走遍天边,回想起来给我最大优点的却是迟起,由于我现在脑子里一切些聪明的想头,灵敏的意思多半是早上无精打采地赖在床上想出来的。

我真应该写几句话赞许它一番,一起还能够告知有志的人们一点迟起艺术的门径。

谈起艺术,我尽管是外行人,不过关于迟起这门艺术倒可说是一位行家,由于我既具有明察秋毫的批判才能,又带了甘苦备尝的实践精力。

我天天总是在或许规模之内,尽量地滞在床上──是咱们的神庙──看着射在被上的日光,暗笑四围人们无谓的匆忙,回味前夜的痴梦──那是比做梦还有意思的事,──细想迟起的优点,唯我独尊地躺着,东倒西倾的斗室马上变做一座高兴的皇宫。

诗人画家为着要寻求自己的幻梦,完结自己的痴愿,宁可献身全部物质的高兴,受尽亲友的诟骂,他们从艺术里能够得到无量的安慰,那是他们实在的国际,外面的国际关于他们反变成一个空无。

迟起艺术家也具有平等的精力。

戋戋尽管不是一个迟起大师,可是关于本行艺术的确有无限的热忱──艺术家的疯狂。

所以让我拿自己做个比如罢。

当我是个小孩时分,我的日子由家庭替我组织,毫无艺术的自觉,早上六点就起来了。

后来到北方念书去,北方的气候是培育迟起最好的膏壤,许多同学又都是程度很高的迟起艺术专家,所以绝好的环境同朋辈的商讨使我领略到迟起的深味,我的忠于艺术的热度也一天一六合增高。

暑假年假回家时期,总在全家人吃完了早饭之后,我才敢动起床的想法。

老父常常对我说清晨新鲜空气的优点,母亲有时说到重温稀饭的费事,慈祥的祖母也多次向我姑母说早上三日当一工(我的姑母老是起得很早的),我尽管万分不肯意失丢大人们的欢心,可是为着忠于艺术的原因,竟然甘愿开罪老人家。

后来老人家知道我是无可救药的,反动了怜惜的心肠,他们早上九点钟时分走过我的房门前仍是用着足尖;人们温情地放纵咱们的缺点是最简单刺动咱们麻痹的良知,可是我总舍不得违弃了心爱的艺术,所以仍是悔恨地照样地高卧。

梁遇春《途中》阅读答案

梁遇春《途中》阅读答案

梁遇春《途中》阅读答案梁遇春《途中》阅读答案途中梁遇春①我是个最喜欢在十丈红尘里奔走道路的人。

②车子里面和路上的人们具有万般色相,你坐在车里,只要睁大眼睛不停地观察三十分钟,差不多可以在所见的人们脸上看出人世一切的苦乐感觉和人心的种种情调。

你坐在位子上默默地鉴赏,同车的客人们老实地让你从他们的形色举止去推测他们的生平与当下的心境;外面的行人一一现你眼前,你尽可恣意瞧着,他们并不会晓得,而且他们是这么不断地接连走过,你很可以拿他们来彼此比较。

这种普通人的行列的确是比什么赛会都有趣得多,路上源源不绝的行人可说是上帝设计的赛会,当然胜过了我们佳节时红红绿绿的玩意儿了。

并且在路途中我们的心境是最宜于静观的,最能吸收外界的刺激的。

我们通常总是有事干,在未到目的地以前,我们的方寸是悠然的,不专注于一物,却是无所不留神的,在匆匆忙忙的一生里,我们此时才得以好好地看一看人生的真况。

③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说起,途中是认识人生最方便的地方。

车中、船上和人行道可说是人生博览会的三张入场券,可惜许多人把它们当做废纸,空走了一生的路。

我们有一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所谓“行万里路”自然是指走遍名山大川。

通都大邑,但是我觉得换一个解释也是可以的。

一条路你来往走了几万遍,凑成了万里这个数目,只要你真用了你的眼睛,你就可以算是懂得人生的人了。

俗语说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我们不幸未得入泮①,只好多走些路,来见见世面罢!对于人生有了清澈的观照,世上的荣辱祸福不足以扰乱内心的恬静,我们的心灵因此可以获得永久的自由。

可见条条的路都是通自由的路;所怕的就是褥璧参弹;鼹不窥路的人们,他们自甘沦落,不肯土’的确是无法可办守读j箨是阀箍地去了解人皇,走路是直接地去了解人生,一落言诠②,池非真谛,断以我觉得:彳卷书可以.躺野不念,万里路非放步走去不可。

④了解自然,便是非走路不可。

但是我觉得有意的旅行倒不如通常的走路那样能与自然更见亲密。

吻火-梁遇春

吻火-梁遇春
“眼好中久完不见全,不好同久的不鲁见迅。,”是一边那说么着的一边向 我点头。 和蔼、可爱,平易近人。
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 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 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 在开着玩笑。——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片段三
五岁时,我总喜欢让妈妈背着,把头轻轻地偎在 妈妈的肩膀上。那时的妈妈还很年轻,一头黑亮 平直的秀发乖乖的趴在肩头。每当我的脸伏近肩, 总有一股幽幽的花香直冲我的味蕾。但是无论这 股香气如何侵犯我的脑袋也掩盖不了妈妈肩膀的 味道——那才是妈妈的味道——温暖、无私、伟 大的味道,没有矫作,没有隐藏,不像刺鼻的牡 丹,也没有浓烈的茉莉的味道。那时候总想着, 妈妈的肩膀是不是种着满满的一大片的五颜六色 的郁金香,要不怎么会如此的诱人?
希腊人崇尚智慧,他们心目中掌管智 慧的神祗是美丽而神通广大的雅典娜。 没有几个古代文明像希腊一样涌现过 那么多的哲人和圣贤。花开花落,寒 来暑往,月移星动,江河奔腾,希腊 人总是困惑于大千世界的捉摸不定, 乐于探求亘古不变的真理。智者们灵 光闪动,思索不竭,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和色诺芬就是在这种条件 下纷纷摘取了智慧王国的桂冠。
锤炼准确的词语
片段二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
有人说本了片什段么可通笑过的鲁话迅,先鲁生迅的先“生笑笑得”连和烟卷都 拿不住跟了我,开常常的是“笑玩得笑咳”嗽,起小来小。 生活片 有 述一 林天》下,段午我,鲁一结迅走合先进几生卧个正室在去动校,作对从,着那反瞿圆复秋转抓白椅住的上鲁《迅海先上 生转过“来笑了”,向来着描我写,,还给微我微们站一起了个一常点人。
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
————小处着墨,大处着眼

救火夫 梁遇春阅读附答案

救火夫 梁遇春阅读附答案

救火夫梁遇春阅读附答案救火夫梁遇春①三年前一个夏天的晚上,我正坐在院子里乘凉,忽然听到接连不断的警钟声音,跟着响三下警炮,我们都知道城里什么地方的屋子又着火了。

我的父亲跑到街上去打听,我也奔出去瞧热闹。

远远来了一阵嘈杂的呼喊,不久就有四五个赤膊工人个个手里提一只灯笼,拼命喊道,“救”“救”……从我们面前飞也似的过去,后面有六七个工人拖一辆很大的铁水龙同样快地跑着,当然也是赤膊的。

他们只在腰间系一条短裤,此外棕黑色的皮肤下面处处有蓝色的浮筋跳动着,他们小腿的肉的颤动和灯笼里闪烁欲灭的烛光有一种极相协的和谐,他们的足掌打起无数的尘土,可是他们越跑越带劲,好像他们每回举步时,从脚下的地都得到一些新力量。

水龙隆隆的声音杂着他们尽情的呐喊,他们在满面汗珠之下现出同情和快乐的脸色。

他们只顾到口里喊“救”,那么不在乎地拖着这笨重的家伙往前直奔,他们的脚步和水龙的轮子那么一致飞动,真好像铁面无情的水龙也被他们的狂热所传染,自己用力跟着跑了。

一霎间他们都过去了,一会儿只剩些隐约的喊声,我的心却充满了惊异,愁闷的心境顿然化为晴朗,真可说拨云雾而见天日了。

那时的情景就不灭地印在我的心中。

②从那时起,我就想当一个救火夫,他们真是世上最快乐的人们。

当他们心中只惦着赶快去救人这个念头,其他万虑皆空,一面善用他们活泼泼的躯干,跑过十里长街,像救自己的妻子一样去救素来不识面的人们,他们的生命是多么有目的,多么矫健生姿。

他们一心一意想营救难中的人们,他们尝到无数人心中的哀乐,那班人们的生命同他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他们忘记了自己,将一切火热里的人们都算做他们自己,这样子他们生活的内容丰富到极点,又非常澄净清明,他们才是真真活着的人们。

③救火夫不单是从他们这神圣的工作得到无限的快乐,他们从同拖水龙,同提灯笼的伴侣又获到强度的喜悦。

他们那时把肯牺牲自己,去营救别人的人们都认为比兄弟还要亲密的同志。

不管村俏老少,无论贤愚智不肖,凡是努力于扑灭烈火的人们,他们都看做生平的知己,因为是他们最得意事的伙计们。

梁遇春灵智散文小品的文体创新

梁遇春灵智散文小品的文体创新

梁遇春灵智散文小品的文体创新梁遇春一生写了36篇灵智与文化内涵浑融的抒情言志散文,其散文的内容涉及到文艺、教育、爱情、朋友、家庭、社会等各种知识领域,有些作品自由挥洒了他的超人见解和文化积累,在对人生的灵性的剖析中浓缩了他洞悉世事的智慧,这一类的文章以《一个“心力克”的微笑》、《谈“流浪汉”》、《途中》、《春朝一刻值千金》、《泪与笑》、《天真与经验》、《观火》等为代表。

在梁遇春的这些散文小品中,灵智的言说和文化的书写总是融会得那么灵巧、严密。

读梁遇春的抒情散文小品,总感到作者文思飞腾,语出惊人,对事理的见识别有洞天。

在《春醪集》中,他作出这样的陈述:“我觉得我们年轻人都是偷饮了春醪,所以醉中做出许多好梦,但是正当我们梦得有趣时候,命运之神同刺史的部下一样匆匆地把我们带上衰老同坟墓之途。

”这里用了《洛阳伽蓝记》中的一段典故,把青春期的美好和短暂表达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梁遇春在抒情言志散文中表达的文化内蕴和智慧灵光,伴随着他灵巧捕捉到的思想和情趣俱佳的审美意象,在随笔体的散文结构中焕发着惊人的生命活力。

梁遇春的文化底蕴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影响,冯至曾说:“从他散文里的旁征博引就可以看出,他还是从书本里得到的更多。

”[1]梁遇春毕业于北大英文系,他对西方文化很熟悉,而且理解得透彻,他的散文小品在针对现实人生问题而纵意挥洒性情时,总能轻巧地将中西方文化的“典故”引入行文中,这些“典故”经他的创造性阐释,十分贴切和深刻地表达了人情事理,也自然、灵活地抒写了他独具情韵和品味的心智、性灵。

梁遇春的中国传统文学功底相当扎实,他那种纵笔驰骋、兼容并包的文风颇有晚明小品风味。

他的散文构思和表达,熔冥想、情韵、哲理于一炉,而且中外语言、句法的融会也能做到轻松自如,也就是说,梁遇春的散文从结构、内涵、行文方式,到语词的运用,都深得西方随笔体散文及中国古代性灵散文的精髓,而且,作者以超群的智慧和才情将中西性灵散文给予会通。

梁遇春简介

梁遇春简介

人物生平梁遇春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别署驭聪,又名秋心,1906年出生于福州城内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8年秋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学(今福州第一中学)。

1922年暑假始,梁遇春先入北京大学预科,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于1928年毕业,因成绩优秀,留系里任助教。

后由于政局动荡,北大工作陷入停顿状态,梁即随温源宁教授赴上海暨南大学任教。

1930年又与温源宁同返北大,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负责管理北大英文系的图书,兼任助教。

1932年夏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年仅27岁。

梁遇春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并兼写散文,署名梁遇春,别署秋心、驭聪、蔼一等。

他的译著多达二、三十种,多是英国的,也有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其中以(英)《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影响较大,成为当时中学生喜好的读物。

他的散文则从1926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及《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集成《春醪集》(1930年)和《泪与笑》(1934年)出版。

他的散文总数不过五十篇,但独具一格,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

好友冯至称他足以媲美中国唐代的李贺,英国的济慈,德国的诺瓦利斯。

尽管梁遇春不是诗人,他的散文却洋溢着浓浓的诗情,成就虽不能与这几位短命的诗人相比,然而短短六年的丰富著述证明他们的才情与勤奋。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著作书目:《春醪集》(散文集)1930,北新;《泪与笑》(散文集);1934,开明;《梁遇春散文选集》1983,百花;《春醪集梁遇春——《春醪集》》1序2讲演3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4醉中梦话(一)5“还我头来”及其他6人死观7查里斯`兰姆评传8文学与人生9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10文艺杂话11醉中梦话(二)12谈“流浪汉”13“春朝”一刻值千金14“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泪梁遇春——《泪与笑》与笑》1泪与笑2天真与经验3途中4论知识贩卖所的伙计5观火6破晓7救火夫8她走了9苦笑10坟11猫狗12这么一回事13无情的多情和《梁遇春散文选集》多情的无情14毋忘草15黑暗16一个“心力克”的微笑17善言18KISSING THE FIRE(吻火)19第二度的青春20又是一年春草绿21春雨22GILES LYTTON STRACHEY,1880-1932编辑本段人物评价梁遇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被忽略的角色,在短短27年的生命里,他只给我们留下了37篇小品文和二三十部译作。

《春醪集》读书报告

《春醪集》读书报告

青春的自由——《春醪集》有感之前没有接触过梁遇春的散文,对他也没有太多的了解,只能从《春醪集》中看到他的经历。

大部分的文章给我的感觉就是洋溢着青春的激情,也许是他写作时年龄与我相近,所以那种青春的感觉就更加强烈。

就如同我们大学生一样,他也会“吐槽”一些不合理的事情,也会嘲讽一下不正确的思想,富有智慧和情趣。

就如同对他文章的评价所说:“在理性与智慧锻压下冒出的火焰,故尤为动人。

”可以说第一篇《讲演》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文中用杜威先生等人演讲的故事,讽刺很多讲演都是大而无用,并不能学到什么东西,人们听讲演无非是“爱群心理”。

比如“讲完了,人又波涛汹涌地挤出来,若使在这当儿,把所听的也挤出来,那就糟糕了”,语言很幽默生动,这也是梁散文的特点,而且这个观点就是很奇特的,即使现在看来,也是和大部分人的想法相违背的。

我自己就是一个比较喜欢参加讲座的人,虽然像梁遇春所说,大部分时候都是没有用的,不过我认为这种事还是不能太过功利,也许现在看来确实没用,也没学到什么东西,但是我看到了一些讲师的风采,知道了一点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也就足够了。

青春是最好的时光,多看看总会有好处的,所以演讲还是要听一些的。

《还我头来》就是一篇明显充满青春自由气息和理性思考的文章,文章提出了他担忧的问题“大学生的态度,观点总是大同小异”,质疑思想界的文力统一。

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如他所说“他们头头是道,十八般武艺无一不知。

鲁拙的我看着不免有无限的羡慕同妒忌。

”反讽自己思想“平淡凡庸”,来反对当时主流思想家虚伪的面目,身心不能投入其中,只是顾及面子。

“一个人对游戏的态度愈是郑重,游戏愈是有趣”,是的,人生应该多一些趣味,不应该随意敷衍,青年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权威者也不应强加他们的思想,而应该真正去关注现实生活。

这篇文章引用了很多英文语段,而且举了几个外国作家的例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这也是梁散文的一大特点,当然,也是被诟病很深的一点,有掉书袋的嫌疑。

象牙塔里的呐喊——论梁遇春的小品文

象牙塔里的呐喊——论梁遇春的小品文

J 然 没 彳 模 仿 ? 的 散文 创 作 人 家 , 而 是 以 [ 己 的肯 春 激 表 现 在 写 作 卜,就 是 将 [我 的情 感 过 多地 注 入 , 甚 至 给 人 丁 时 J 情硐J 不 /。 得 [己的 小 品文 [成 j 情使 J J …的伊利、 ” ( I ‘ 。 后人 称其 为 “ 家 中 以无 病 呻 吟 之 感 。周 作 人 的 小 出 文 表 面 看 似 冲 淡 , 实 际 去 ¨


充满激 情的 “ 春 写作 ” 青
“ 叫 ” 以 来 , 中 文 坛 不 乏 讴歌 青 春 之 作 , 如 郭 洙 血 若 在 l 1 …版 的诗 集 《 2 年 9 殳神 》 ,它 以强 烈 的革 命 精 神 ,
的 难 i 活 处境 的 逼 迫 ,所 以始 终 沉 浸 存 奇 思 幻 想 巾 做 浪 漫 上 义 的 艺 术 格 激 了 巾 青 年 冲 破 旧 力 的 斗 志 , 生 若 美好的梦 ,发 周 作人 、林 ‘ l 意 气 的 。论 。 5 生 ’ ; ’ 存 “ U 洲 后 变得 或 无 为或 幽默 , 血 ” 被 鲁 迅 称 作 “ 岁 诗 人 ”; 郁 达 夫 的 《 沦 》 则 以 第 ‘ 摩 沉 人
不 禁 诧 芹 , 仪两 小 散 文集 (《 醪集 》 13 午 版 , 收有 j 林 语 等 作家 的疏 离 政 治 , 与梁 遇 春 的 河 然 犬 成 相 比 ,有 春 90 ‘ 二 篇 散 文 ; 《 与笑 》 13印 …版 ,收 有 汨 94 篇敞文) 居 点 刻 崽 经 营 的 味道 。虽 然 梁 遇 春 对 未 来感 到 迷 惘 ,但 是 存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一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梁遇春散文

梁遇春散文

梁遇春散文初次接触到这个题目时,是在基础写作课上,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这位天才作家的散文,至今想不起来推荐理由,满脑子想的是一位天才作家作品会是什么样的……首先介绍一下作者生平:梁遇春(1906-1932)于1924年(时年18岁)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28年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

翌年返回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后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时年26岁),英年早逝。

世人对他的评价:他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散文创作领域的一颗彗星,他逝世后,文坛痛惜失去了一位风格独特的“文体家”。

文学史家唐弢《晦庵书话》里指出:“我喜欢遇春的文章,认为文苑里难得有他那样的才气,像他那样的聪明绝顶,像他那样的顾盼多姿的风格。

每读《春醪集》,不免为这个死去的天才惋惜。

”文章简介:顾名思义,《泪与笑》写的是“我”在世间所遇到的流泪瞬间以及“惊心动魄”的笑,两者形成对比,最后得出泪水更具生活气息的结论。

在描写泪与笑的意义之后,又用年华消逝、泪泉干涸来表示惋惜,从侧面强化了泪比笑意义重大的观点,可算是构思巧妙。

读文梳句:(关于“我”们的笑的描写)“有时候我们倒霉起来,整天从早到晚做的事没有一件不是失败的,到晚疲累非常,懊恼万分,悔也不是,哭也不是,也只好咽下眼泪,空心地笑着。

”“我们一生忙碌,把不可多得的光阴消磨在马蹄轮铁,以及无味敷衍之间,整天打算,可是不晓得为甚这么费尽心机,为了活着用尽苦心来延长着生命,却又不知道活着有何用处,自己并没有享受生活过,总之黑漆一团活着,夜阑人静,回头一想,那能够不吃吃地笑,笑时感到无限的生的悲哀。

”“就说我们淡于生死了,对于现世界的厌烦同人事的憎恶还会像毒蛇般蜿蜒走在前面,缠在身上,我们真可说倦于一切,可惜我们也没有爱恋上死神,觉得也不值得花那么大劲去求死,在此不生不死心境里,只见伤感重重来袭,偶然挣些力气来叹几口气,叹完气免不了失笑,那笑是多么酸苦的。

”(关于他人口里传来的笑)“失望人的傻笑,下头人挨了骂对于主子的陪笑,趾高气扬的热管对贫贱故交的冷笑,老处女在他人结婚席上的干笑,生离死别时节的苦笑——这些笑全是‘自然’的跟我们为难,把我们弄得没办法,我们承认失败了的表现,时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

梁遇春作品分析

梁遇春作品分析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

1928年秋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

翌年返回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

后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

文学活动始于大学学习期间,主要是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和写作散文。

梁遇春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并兼写散文,署名梁遇春,别署秋心、驭聪、蔼一等。

他的译著多达二、三十种,多是英国的,也有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其中以(英)《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影响较大,成为当时中学生喜好的读物。

他的散文则从1926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及《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集成《春醪集》(1930年)和《泪与笑》(1934年)出版。

他的散文别然总数不过五十篇,但是另辟蹊径,独具一格,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

著作书目:《春醪集》(散文集)1930,北新;《泪与笑》(散文集);1934,开明;《梁遇春散文选集》1983,百花;《春醪集》1序2讲演3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4醉中梦话(一)5“还我头来”及其他6人死观7查里斯`兰姆评传8文学与人生9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10文艺杂话11醉中梦话(二)12谈“流浪汉”13“春朝”一刻值千金14“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泪与笑》1泪与笑2天真与经验3途中4论知识贩卖所的伙计5观火6破晓7救火夫8她走了9苦笑10坟11猫狗12这么一回事13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14毋忘草15黑暗16一个“心力克”的微笑17善言18KISSING THE FIRE(吻火)19第二度的青春20又是一年春草绿21春雨22GILES LYTTON STRACHEY,1880-1932梁遇春资料梁遇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被忽略的角色,在短短27年的生命里,他只给我们留下了37篇小品文和二三十部译作。

然而,正如他在给徐志摩的悼文中所写的那个吻火者,梁遇春留给后世的,是一个率性而为的蹈火者形象。

吻火

吻火
吻火
梁遇春
作者简介
梁遇春,福建闽侯人。1924年入北京 大学英文系,1928年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 学。大学期间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其 中《英国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尤为 当时青年读者所喜爱。并出版散文集《春 醪集》《泪与笑》等。其作品多致力于人 生探索与内心世界的剖析,既对现实的黑 暗和灵魂的堕落充满愤怒,有热忱地追求 理想的境界与健全的人性。
徐志摩的人生历程
感情: 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法学——历史——政治经济学
学业:
创作:
单纯的自然、完美的梦境——关 照社会现实、关注下层人民
感情:叛逆,追求爱情、自由
学业:率性
创作:创新
积 极 的 生 活 态 度源自 初步感知本文是一篇精彩而独特的怀人散文。文 章通过对徐志摩的灵魂世界的描写,表现了 作者对“隔江观火”的人生态度的否定和对 “吻着人生之火”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徐志摩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新月派” 的代表人物,其意外死亡曾引起巨大反映, 在文学界、教育界和新闻界都引发了声势浩 大的悼念活动。梁遇春和徐志摩似乎并无非 常密切的交往。他的散文主要发表在《新月》 刊物上。和徐志摩的交往就是《新月》做的 媒介。梁遇春的这篇悼念文章却另辟新径, 从数量极为可观的“悼徐”文章中脱颖而出, 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以“有一种人生像吻火”为题 写一段文字,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达你对本 文思想内容的深刻认识,150字左右。
惊奇、探索、含有无穷情调。
透过那“惊奇的眼神”,作者揭示了 徐志摩怎样的个性特征?
这惊奇的眼神反映出徐志摩对待生活的 一种心态,对人世的悲欢,对自然的美景, 对未知世界,他都是惊奇着,天天有兴致。 这种生活态度使这位浪漫的诗人时时刻刻对 生活充满热情,探索人生的美好、新鲜。哪 怕是面对悲哀,他也不垂头丧气,以一种积 极的态度来面对。

梁遇春春雨读后感300字范文

梁遇春春雨读后感300字范文

梁遇春《春雨》的读后感400字梁遇春《春雨》的读后感“斗室中默坐着,忆念十载相违的密友,已经走去的情人,想起平生种种的坎坷,一身经历的苦楚,倾听窗外檐前凄清的滴沥,仰观波涛汹涌似无止期的雨云,这里一切的荆棘都化做清静的白莲花了……”我将它抄录下来,我喜欢这段话,喜欢这文字的肉体和肉体上飘逸的灵魂,喜欢字里行间透着的那一段清愁,那才是绝代的风华啊!我也常常静坐在窗边,想眼前身后的事,想自己简单却又复杂的经历。

是涉世太深?太浅?或者是没文化?太浅薄?总之,到头来我都困倦、疲累,沉落下去,从没化作过“清净的白莲花”。

《春雨》,我慢慢地翻下去。

果真象春雨细密而又绵长,滋润着我精神的每一粒细胞,我立刻就和梁遇春熟识了。

真的,好多绝妙之笔都和我想过却说不出来的一样。

我一定去拜访你,假如你活着。

可惜,你却27岁的时候便早逝了。

为什么以前没见到过梁遇春这个名字呢?历史啊,不过是几十年的功夫,便将一粒珍珠深埋于瓦砾之中了。

梁遇春《春雨》的读后感400字梁遇春《春雨》的读后感“斗室中默坐着,忆念十载相违的密友,已经走去的情人,想起平生种种的坎坷,一身经历的苦楚,倾听窗外檐前凄清的滴沥,仰观波涛汹涌似无止期的雨云,这里一切的荆棘都化做清静的白莲花了……”我将它抄录下来,我喜欢这段话,喜欢这文字的肉体和肉体上飘逸的灵魂,喜欢字里行间透着的那一段清愁,那才是绝代的风华啊!我也常常静坐在窗边,想眼前身后的事,想自己简单却又复杂的经历。

是涉世太深?太浅?或者是没文化?太浅薄?总之,到头来我都困倦、疲累,沉落下去,从没化作过“清净的白莲花”。

《春雨》,我慢慢地翻下去。

果真象春雨细密而又绵长,滋润着我精神的每一粒细胞,我立刻就和梁遇春熟识了。

真的,好多绝妙之笔都和我想过却说不出来的一样。

我一定去拜访你,假如你活着。

可惜,你却27岁的时候便早逝了。

为什么以前没见到过梁遇春这个名字呢?历史啊,不过是几十年的功夫,便将一粒珍珠深埋于瓦砾之中了。

因为恨,所以爱——《春雨》解读

因为恨,所以爱——《春雨》解读

因为恨,所以爱——《春雨》解读梁遇春先生是文坛上一颗闪亮却短暂的流星,在这个世上他仅仅活了26年。

梁遇春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天已经不大有人提起。

但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他却是文坛上颇有名气的青年才俊,曾被称为“中国的爱利亚(今译“伊利亚”,即英国十九世纪初著名散文大师兰姆笔名)”。

作品不多,除了二十余种外国文学作品的译著,他自己的文字主要就是那本薄薄的,收有36篇散文小品的《春雨》了,是他《春醪集》和《泪与笑》两个小册子的合集。

作品以“快谈、纵谈、放谈”而有别于他者,自成一家。

《春雨》集子中有一篇题为《春雨》的文章,是赞咏春雨的。

被编选在高中第三册《语文读本》里。

读过这篇文章的学生说“语言不错但不太好懂;要表达什么不太清楚”。

对于学生的疑惑,因为少有现成的解读文章可资参考,大多数教师采取了回避政策,惟恐说了误人子弟。

我读过几遍,有些心得,有些体悟,说出来供大家参考和批评。

谚语说“春雨贵如油”,但大多数人还是不那么喜欢春雨的。

总觉得下雨天会让人有诸多不便,天色也被染得灰蒙蒙的,因而整个身心都跟着心烦意乱起來。

作者是歌赞春雨的,“整天的春雨,接着是整天的春阴,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了”,“我虽然爱濛濛茸茸的细雨,我也爱大刀阔斧的急雨”,“可是最妙的境界恐怕是尺牍里面那句滥调,所谓‘春雨绵绵’罢”,无论是细雨,还是急雨,梁先生都喜欢着,热爱着。

文章第一段开头,梁先生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春阴、春雨的愉悦与晴朗的骄阳那令人厌恶的样子明显地比对着。

于是“悲惨的地球”忽然遇上了晴天“欣欢的气象”,便凸现了宇宙中那“白痴成分”;一些喜爱春光的人們,利用朗朗晴日到公园大街、名胜地方休闲,竟是“得意忘形”地把自己“弄到变成为四不像”。

以夸饰的手法把晴朗的骄阳贬得一文不值,借此烘托对春雨的钟爱。

接着梁先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呈现“整天的春雨,接着是整天的春阴,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了”的理由。

首先,梁先生所喜爱的“春雨”厌富济贫。

书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读梁遇春

书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读梁遇春

书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读梁遇春“窥破窗纸梦见黎明的人”——戈麦《厌世者》在南国奇异而深沉的夜色中读完梁遇春先生为世人留下的两本小册子《春醪集》和《泪与笑》,很久没有体会过的痛感包裹住全身,上一个让我有痛感的作家是高中时读的刘亮程。

高中时的我有一派热情,那时在新语文读本上读到梁的《观火》,我想,可能是彼时的灵魂之火大得惊人,所以对这生命的呢喃只是草率地扫视,并不曾仔细品尝。

考了大学,从南京到北京,被自由与虚无的幻景攫住,被可厌而无趣的生活蚕食,到了瘟疫肆虐的时节,有幸完整地阅读梁遇春的作品,如一颗银色的流星于窗前掠过,从他的文字里可以得一些慰藉。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语言学家,散文家翻开《春醪集》的序,我以为碰见了一位年轻的酒神,教我痛饮眼前用青春发酵的大半杯春醪,教我在沉醉中翩翩起舞的道理,可读罢全书,梁先生何曾把这酒饮下呢,诶,他这一生只来得及把这琼浆含在口中,未敢下咽,便已登上天乡。

梁遇春的气质,总让我想到卡夫卡,承受着生命无尽的欠然,时而流泪时而大笑,终归于苦笑。

苦笑,是我对梁先生思想冒犯的注解,其实大部分真正打动人心的文学都可归于苦笑二字,“做人就是这样苦笑地站着,从地球向太空做无目的的狂奔”,山顶洞人如此,梁先生如此,今日的每个人亦如此。

借用电影《大佛普拉斯》里的一句话,哪怕在今天,人们已经可以轻易漫游太空,而每个人内心的宇宙,却终究无法抵达。

生存在这世上,看着繁冗人间诸多的灵魂,感受着龃龉的现实与模糊的理想对峙,唯有苦笑才能暂时把这矛盾搁置,把那如黄油般黏在心上的黑暗化开。

我的第一个话题关乎爱情,若欲使青春得几分光荣,爱或许是唯一值得的东西。

在爱中我们该如何安置自己呢?其实不必考虑,能让全身心投入爱情,已经是莫大的幸运。

在写给自己写的信中,梁先生不止一次地露出这番渴盼,他说:“在这短促的一生,我们最大的需求同目的是爱“,他说:”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一个人这样爱我、信我,来向我找些同情及热泪,真好像一片洁白耀目的光线,射进我这精神上之牢狱“。

高中语文吻火梁遇春课件

高中语文吻火梁遇春课件

只要抓住“有学识快速阅读”这两个关键
词语,就理解这个句子的基本意思了
快速阅读有三种表现方式
3.组合式阅读,即群读。要想做到群读需要经过不
断地训练才能达到要求。我们可以找一篇通俗易懂
03
的短文来进行群读,训练自己一次扫视3~5个字或词。
经常进行这样训练,快速阅读速度就能大大提高。
以 跳 读 的 方 式翻阅 全书
锤炼准确的词语
片段二
❖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
有人说本了片什段么可通笑过的鲁话迅,先鲁生迅的先“生笑笑得”连和烟卷都 拿不住跟了我,开常常的是“笑玩得笑咳”嗽,起小来小。生活片 ❖ 有 述一 林天》下,段午我,鲁一结迅走合先进几生卧个正室在去动校,作对从,着那反瞿圆复秋转抓白椅住的上鲁《迅海先上 生转过“来笑了”,向来着描我写,,还给微我微们站一起了个一常点人。
阅读虞琰《悼志摩诗人》,讨论徐志摩的
人格魅力。
悼志摩诗人
虞琰
பைடு நூலகம்
原野布满了狂风,
狂风吹起了灰尘:
痛快的飞腾、喊叫与奔跑,
是这一个走掉了的诗人!
关外布满了马蹄,
马蹄踏断了草颈。
这时应当有千百万首诗,
我们在需要一个诗人!
小结:本文是一篇精彩而独特 的怀人散文。文章通过对徐志 摩的灵魂世界的刻画,表现了 作者对“隔江观火”的人生态 度的否定和对“吻着人生之火” 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问题探究
1.《吻火》的体裁是什么? 人物散文
2.题材又是什么? 银灰色的眸子、吻火
3.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答:精选了两个典型的侧 面——“惊奇”的眼睛和 “吻火”的动作,来展示诗 人灵魂和风采。
4.徐志摩的眼睛不是银灰色的, 作者为什么说“我记得最清楚 的是他那双银灰色的眸子”?

名家散文:《泪与笑》

名家散文:《泪与笑》

名家散文:《泪与笑》泪与笑作者:梁遇春匆匆过了二十多年,我自然也是常常哭,常常笑,别人的啼笑也看过无数回了。

可是我生平不怕看见泪,自己的热泪也好,别人的呜咽也好;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出声,这些怪异的笑声,有时还是我亲口发出的。

当一位极亲密的朋友忽然说出一句冷酷无情冰一般的冷话来,而且他自己还不知道他说得会使人心寒,这时候,我们只能哈哈哈莫名其妙地笑了。

因为若使不笑,叫我们怎么样好呢?我们这个强笑或者是出于看到他真正的性格(他这句冷语所显露的)和我们先前所认为的他的性格的矛盾,或者我们要勉强这么一笑来表示我们是不会给他的话所震动,我们自己另有一个超乎一切的生活,他的话不能损坏我们于毫发的,或者......。

但是那时节我们只觉得不好不这么大笑一声,所以才笑,实在也没有闲暇去仔细分析自己了。

当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苦痛缠着,正要向人细诉,那时我们平时尊敬的人却用个极无聊的理由(甚至于最卑鄙的)来解释我们这穿过心灵的悲哀。

看到这深深一层的隔膜,我们除开无聊赖的破涕为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有时候我们倒霉起来,整天从早到晚做的事没有一件不是失败的。

到晚上疲累非常,懊恼万分,悔也不是,哭也不是,也只好咽下眼泪,空心地笑着。

我们一生忙碌,把不可再得的光阴消磨在马蹄铁轮,以及无谓敷衍之间,整天打算,可是自己不晓得为甚这么费心机,为了要活着用尽苦心来延长这寿命,却又不觉得或者到底有何好处,自己并没有享受生活过,总之黑漆一团活着。

夜阑人静,回头一想,哪能够不吃吃地笑,笑时感到无限的生的悲哀。

就说我们淡于生死了,对于现世界的厌烦同人事的憎恶还会像毒蛇般蜿蜒走到面前,缠着身上。

我们真可说倦于一切,可惜我们也没有爱恋上死神,觉得也不值得花那么大劲去求死,在此不生不死心境里,只见伤感重重来袭,偶然挣些力气,来叹几口气,叹完气也免不了失笑,那笑是多么酸苦的。

这几种笑声发自我们的口里,自己听到,心中生个不可言喻的恐怖,或者又引起另一个鬼似的狞笑。

梁遇春散文《她走了》

梁遇春散文《她走了》

梁遇春散文《她走了》```markdown第一篇范文梁遇春散文《她走了》读后感读完梁遇春的散文《她走了》,我深感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们在爱情中的无奈与挣扎。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真挚的情感,让人陷入深思。

《她走了》这篇散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主人公在失去心爱的人后的内心独白。

文中描述了他们在最美好的年华相遇、相知、相爱,却终究无法抵挡命运的安排。

在这场爱情的拉锯战中,主人公表现出了深深的无奈:“她走了,走得那么坚决,那么义无反顾。

我留不住她,也留不住时间。

”文中对爱情、生活和人生的思考让人感慨万千。

作者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人们在爱情中的执着与迷茫。

梁遇春运用丰富的比喻、象征手法,使人陷入对美好回忆的追寻:“那时候的日子,就像一幅画,色彩斑斓,让人陶醉。

”这篇散文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并未将重点放在描述爱情的甜蜜,而是更多地展现了失去后的痛苦与反思。

这种写法让人更能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正如文中所说:“我们曾经那么接近,如今却相隔天涯。

”在文章的结尾,主人公对爱情的认识发生了转变,从最初的绝望逐渐走向成熟:“我明白了,失去的,终究是失去了。

生活还要继续,我不能永远活在过去。

”这种成长和顿悟让人感慨万千。

从这篇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梁遇春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他运用独特的视角,将爱情、人生、命运等主题融入其中,让人在读后产生共鸣。

1. “她走了,走得那么坚决,那么义无反顾。

我留不住她,也留不住时间。

”(描述主人公的无奈)2. “那时候的日子,就像一幅画,色彩斑斓,让人陶醉。

”(描绘美好的回忆)3. “我们曾经那么接近,如今却相隔天涯。

”(展现命运的无奈)4. “我明白了,失去的,终究是失去了。

生活还要继续,我不能永远活在过去。

”(主人公的成长与顿悟)``````markdown第二篇范文《她走了》:一场关于时间与记忆的哲思在梁遇春的散文《她走了》中,我看到了一场深刻的关于时间、记忆与存在的哲思。

梁遇春《途中》阅读训练及答案

梁遇春《途中》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途中今天是个潇洒的秋日,飘着零雨,我坐在电车里,看到沿途店里的伙计们差不多都是懒洋洋地在那里谈天,看报,喝茶——喝茶的尤其多,因为今天实在有点冷起来了。

还有些只是倚着柜头,望望天色。

总之纷纷扰扰的十里洋场顿然现出闲暇悠然的气概,高楼大厦的商店好像都化做三间两舍的隐庐,里面那班平常替老板挣钱、向主顾陪笑的伙计们也居然感到了生活余裕的乐处,正在拉闲扯散地过日,仿佛全是古之隐君子了。

到了北站,换上去西乡的公共汽车,雨中的秋之田野是别有一种风味的。

外面的蒙蒙细雨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只是车窗上不断来临的小雨点,同河面上错杂得可喜的纤纤雨脚。

此外还有粉般的小雨点从破了的玻璃窗进来,栖止在我的脸上。

我虽然有些寒战,但是受了雨水的洗礼,精神变成格外地清醒。

我是个最喜欢在十丈红尘里奔走于道路的人。

我现在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差不多总在两点钟以上,这已经有好几月了,我却一点也不生厌,天天走上电车,老是好像开始蜜月旅行一样。

车子里面和路上的人们具有万般色相,你坐在车里,只要你睁大眼睛不停地观察三十分钟,你差不多可以在所见的人们脸上看出人世一切的苦乐感觉同人心的种种情调。

并且在路途中我们的心境是最宜于静观、最能吸收外界刺激的。

我们通常总是有事干,正经事也好,歪事也好,我们的注意力免不了特别集中在一点上,只有路途中,尤其走熟了的长路,在未到目的地以前,我们的方寸是悠然的,不专注于一物,却无所不留神,在匆匆忙忙的一生里,我们此时才得好好地看一看人生的真况。

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途中是认识人生最方便的地方。

车中、船上、人行道可说是人生博览会的三张入场券,可惜许多人把它们当做废纸,空走了一生的路。

我们有一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谓行万里路自然是指走遍名山大川,通都大邑,但是我觉得换一个解释也是可以。

一条路你来往走了几万遍,凑成了万里这个数目,只要你真用了你的眼睛,你就可以算是懂得人生的人了。

有意的旅行倒不如通常的走路那样能与自然更见亲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作书目:《春醪集》(散文集)1930,北新;《泪与笑》(散文集);1934,开明;《梁遇春散文选集》1983,百花;
《春醪集》
1序
2讲演
3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
4醉中梦话(一)
5“还我头来”及其他
6人死观
7查里斯`兰姆评传
8文学与人生
9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
10文艺杂话
11醉中梦话(二)
12谈“流浪汉”
13“春朝”一刻值千金
14“失掉了悲哀”的悲哀
《泪与笑》
1泪与笑
2天真与经验
3途中
4论知识贩卖所的伙计
5观火
6破晓
7救火夫
8她走了
9苦笑
10坟
11猫狗
12这么一回事
13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
14毋忘草
15黑暗
16一个“心力克”的微笑
17善言
18KISSING THE FIRE(吻火)
19第二度的青春
20又是一年春草绿
21春雨
22GILES LYTTON STRACHEY,1880-19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