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做叶的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们做叶的事业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已经成为课改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述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由“苦学”转化为“乐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显其独具魅力的一面。
一、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行道。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也曾说过“教学未见趣,必不乐学”。
由此可见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习的效果。
传统教学中枯燥的讲解,煽情的演说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多媒体教学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紧紧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我在教学《花未眠》一文时,首先用几幅精美的花的图片,吸引学生的视觉,感染学生的心灵,激起其审美感受。
再配以教师深情的语言,引导学生将直观感受转化为心理感受,然后导入新课,使学生带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兴致勃勃地品味川端康城对美的感悟和思考。
讲解探究作者思想时,又展示了几幅中外艺术家的作品,用艺术家的审美眼光来验证作者的美学理解,引导学生将视野从课堂转移到生活,积累了美的体验,升华了对生活的认知。
整个课堂中,学生学有所获,效果极佳。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方便地突出教学重点,并有效地突破难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通过声情并茂的音视频画面,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所教学的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的声色兼备、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等优势来强
化重点,突破难点自然效果明显,但要注意太多的图文画面和影视资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学习主题,误导学生,进而影响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太多的直观材料又会影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离开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一味追求屏幕的“漂亮、精辟和丰富”,一定要考虑其媒体材料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实效性。
如在讲授《琵琶行》一文时,字词积累,作者介绍没有必要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浅易的识记知识甚至没必要在课堂上占用过多的时间,预习指导时即可一带而过,多媒体呈现的重点是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和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梳理。
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乐曲中感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响效果,学生领略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才能深切感受到隐藏其中的情感。
这样既对文中作者的情感做了充分的印证和强化,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有助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位置。
这种以应试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与现代的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也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是否能够把知识讲清讲透已不再是重要的评价依据。
所以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前台的“演”变为了后台的“导”,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钻研教材和如何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如何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研究,便于学生能在生动活泼的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就由消极被动的地位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枝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将勇于进取,不断探索,努力使新课堂这朵鲜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姿,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