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
钱钟书
![钱钟书](https://img.taocdn.com/s3/m/076cc218b7360b4c2e3f64a5.png)
1933年钱钟书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亲自告诉他要破格录取他留校,陈福田、吴宓等教授都去做他的工作,想挽留他,希望他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可他一口拒绝道: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率真狂傲可见一斑。
●痴气率真,未将直气折王侯
虽然是学者,但钱钟书处理起平常的事情也并不是一个“道貌的儒者”,生性率真的他反而有某些学者所不具备的痴气,甚或是“凶玩”。
无论别人如何褒贬,钱钟书却等闲视之,1989年《钱钟书研究》编委会成立,他对这事却极力反对,曾向发起人之一、学者舒展抗议:“昆仑山快把我压死了。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又说:“读书人如叫驴推磨,若累了,抬起头来嘶叫两三声,然后又老老实实低下头去,亦复踏陈迹也。”
●横扫清华,风华绝代的幽默才子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立即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
钱锺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清宣统二年十月二十日(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
钱锺书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
钱钟书谦逊的例子
![钱钟书谦逊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0245d65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1f.png)
钱钟书谦逊的例子
钱钟书是一位非常谦逊的学者,他的谦逊例子有很多。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在一次与编剧孙雄飞和导演黄蜀芹的谈话中,孙雄飞向钱钟书及其夫人杨绛讨要他们的菱并请签名题字。
钱钟书微笑着将《围城》一书摊开,将毛笔微蘸墨汁,然后称孙雄飞为“兄”,并在扉页上写下“雄飞兄存览”五个字,作为他们一段文字之交的纪念。
2、对于年轻人,钱钟书一向以友相待,不摆长者和老师的架子。
王水照曾师承钱钟书,不敢说自己的本领“如孙悟空所谓自家会的”。
一次见面对钱钟书说:“我是您的学生,有‘文’可证。
当年我的进修计划和您的审批意见俱在,白纸黑字。
”钱钟书听了大笑:“给你写的题签,特地盖上我的印章,已经表示咱们的交情了。
”但事后写信,钱钟书仍以平辈待之,称王水照为“贤弟”“贤友”“吾兄”。
这些例子都表明了钱钟书的谦逊和友善,他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品格高尚,值得人们敬仰和学习。
散文家:钱钟书(中国)人物简介
![散文家:钱钟书(中国)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2db1c6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16.png)
钱钟书:中国著名散文家人物简介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钱钟书的生平与创作历程
钱钟书的出生背景与家庭环境
钱钟书出生于1910年,江苏无锡人
• 父亲钱基博是著名学者和教育家
• 母亲杨绛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
家庭环境对钱钟书的影响
• 《围城》的幽默讽刺,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弊端
示了人生的困境和无奈
• 通过对主人公命运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 通过讲述主人公的爱情和婚姻故事,展现了人生的百态
• 《围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现代散文的经典之
• 散文幽默、讽刺,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作
《谈艺录》的文化艺术随笔
作品简介
• 《谈艺录》是钱钟书的一部文化艺术随笔,探讨了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问
端
• 通过对人性、社会、文化等问题的探讨,展现了钱钟书独特的思想魅力
• 《人·兽·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04
钱钟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钱钟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钱钟书的影响
• 钱钟书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 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钱钟书的散文语言优美、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 善用典故、谚语,丰富散文的内涵
• 散文中充满智慧和哲理,引人深思
• 文字幽默、讽刺,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 通过修辞手法,展现了钱钟书独特的文学才华
钱钟书散文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深度
文化内涵
• 散文中蕴含丰富的文化知识,展现了钱钟书深厚的文化底蕴
钱钟书生平简介
![钱钟书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2f386857fd5360cbb1adb42.png)
钱钟书生平简介钱钟书简介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一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
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
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德语,亦懂拉丁文、意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
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昆仑。
60年来,钱钟书先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淡泊名利,甘愿寂寞,辛勤研究,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几代学人,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钱钟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天资过人,青少年时就喜好古经典籍,故而练就了文史方面的“童子功”。
他在文学上是一个全才,既是一位大学者,又是一位大作家。
他学贯东西,在中国古典诗词,西方语言文化方面都有所建树。
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在一个风气开通、历史转型时期的特殊结晶。
台湾著名作家、诗人兼讲座教授余光中分析当代中文时,常称道钱西学列于中国人之第一流,两岸三地之作家如陶杰、宋淇,行文之时,亦多交许赞之。
钱氏于中文一面,文言文、白话文皆精,可谓集古今中外学问之智慧熔炉。
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户晓。
1998年12月19日,中国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主要著作:1937《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论文)1941《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5《猫》(讽刺小说)《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7《围城》(著名长篇小说)1948《谈艺录》(1949年6月版)1958《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8月版)1978《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1979《旧文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版);1980《诗可以怨》(《文学评论》1981年1期)1981《管锥编》、《管锥编增订》(中华书局1982年9月出版)1984《也是集》《谈艺录》(增订本)(中华书局9月版)1985《七缀集》1988《模糊的铜镜》(《随笔》1988年第5期)1995《槐聚诗存》1996《石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月版)2003《钱钟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3卷本影印版(商务印书馆7月版)2005《宋诗纪事补订》2011《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全20册影印版(商务印书馆8月版)(《容安馆札记》)《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尚未出版)。
中国现代作家钱钟书生平简介
![中国现代作家钱钟书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36ca7c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b.png)
中国现代作家钱钟书生平简介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现代作家钱钟书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钱钟书简介最开始听说钱钟书这个名字是上学时学的那篇叫《围城》的文章,接下来就说说钱钟书简介,钱钟书简介说的是钱钟书一生的简要介绍,钱钟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家,创作了四篇散文,一篇小说和十五篇学术著作。
钱钟书,1910年的时候江苏无锡出生,他家是一个教育世家,正是因为这种环境,在钱钟书十五岁那年,他开始系统的阅读,这么过了四年,好习惯也带来了好的结果,钱钟书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就读清华大学的外国语文系。
在探索知识的海洋中,又过了三年,在清华大学的古月堂前,钱钟书遇到了未来的另一半,杨绛,恋爱一年,两人就订婚了,订婚后的钱钟书依旧在知识的海洋中拼搏,就在1935年,钱钟书第一名成绩成了英国的留学生,他的另一半也跟着去了。
去了英国,钱钟书更发奋了,仅过了两年,钱钟书就获得了牛津大学学士学位,而就在这一年女儿钱媛出生。
这样的一个人才,在1938年带着老婆和孩子回国了,成为清华大学的教授,次年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写出的好文章也越来越多了,这些文章对后人的影响那是非常大的。
1998年的时候,残忍的疾病没有放过这位伟大的人物,钱钟书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他的这一生真可谓,重于泰山。
钱钟书和杨绛钱钟书和杨绛都是中国的栋梁,他们有着相同的志趣,但是他们有一点不同的是杨绛还是一个戏剧家,他们生活在一个朝代,命运让两个人成为校友,最后又成为相濡以沫。
钱钟书是1910年出生在江苏,而杨绛则是1911年出生在北京。
钱钟书和杨绛在1932年之前那就是两个个体,钱钟书少时是跟着大伯的,在他十一岁那年,大伯就去世了,虽然他还有父亲,但是父亲只能支付得起一部分钱,钱钟书就靠着自己的懂事度过了那段日子。
钱钟书的故事
![钱钟书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08bdec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a.png)
钱钟书的故事钱钟书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他的一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钱钟书出生在一个知识渊博的家庭,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校长,母亲是一位教育家,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留学于美国,学成归来后一直从事教育和文学研究工作。
钱钟书的故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的爱情故事。
他与杨绛相识于美国留学期间,两人情投意合,相濡以沫,最终结为夫妻。
他们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经典爱情故事。
他们相濡以沫,相互扶持,一起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留下了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
除了爱情故事,钱钟书还有许多令人敬佩的品质。
他一生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著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智慧和幽默,对人生、社会、人性等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钱钟书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
在中国历经动荡的年代,他曾多次遭受政治斗争的冲击,甚至被迫离开故乡,这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即便在逆境中,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不断地创作和探索,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钱钟书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具备坚韧不拔的品质,即便在逆境中也要保持乐观,不断追求知识,不断创作,不断探索。
他的爱情故事也告诉我们,真挚的爱情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相互扶持,共同面对人生的坎坷,才能走得更远更久。
总而言之,钱钟书的故事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温情的故事,他的一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传奇,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追求知识,不断创作,不断探索,与爱人相互扶持,共同面对人生的坎坷,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关于钱钟书先生的故事10则
![关于钱钟书先生的故事10则](https://img.taocdn.com/s3/m/219b4ad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4b.png)
钱钟书先生的故事关于钱钟书先生的故事10则导语:钟书先生将他的博学和才华不但写进了他的书里,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时时地流溢出来,使世人为之惊佩与赞叹,为之敬仰!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钱钟书先生的相关材料,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被窝里吃蛋糕1994年10月30日这天,是夏衍先生的生日,夏先生让自己的女儿给因病住在医院的钱钟书先生送来一块蛋糕。
钱先生胃口大开,兴致勃勃地坐病床上手托着蛋糕品尝。
偏巧在这个时刻,中央电视台的一位摄影记者,夜袭队进庄般溜进病房,蹲身蹭步,跪姿***。
开始拍时钱先生并没有理会,咬嚼如初。
天下人的后脑勺模样一般,而要显“庐山真面目”还需转个180度,渐渐地这位记者胆子壮了起来,虎跃龙腾般转到钱先生正面拍摄。
措手不及的钱先生为了保护尊容撩起被子,连头带蛋糕一起捂了进去,全然不管白、红奶油弄得满头满身满被子。
惹得周围人哈哈大笑,弄得这位摄影记者哭笑不得,面露窘态。
香港某报刊记者闻悉此事情节,略事渲染,撰写了《被窝里吃蛋糕的钱钟书》。
钱钟书先生知此文后,引用了那位摄影记者的话:“真不给面子。
”八十四,未必死钱钟书先生在1994年住院的消息不胫而走,关心他的各界人士无不担心,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说法:“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盖因这两个岁时为人生的大坎。
这年钱先生正好84岁,亲朋好友们在别人面前谈起他时都报以先生的虚岁。
遍读天下奇书、童心未泯的钱钟书先生知道后哈哈大笑:“钱某68岁的时候,没成大款呀。
88岁的时候要成新资产阶级了。
”这84岁的大坎是奈何不了他这个无神论者的。
简·芳达是左派国际红星1979年3月,钱钟书先生随中国社科院派出的代表团出访美国、法国。
4月23日,在访问哥伦比亚大学时会见了《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作者夏志清先生(夏先生曾在该书中设专章介绍了钱钟书先生的文学成就)。
随后,钱先生在夏的陪同下出席了该大学为他举办的座谈会。
虽然钱先生事前毫无准备,但仍是应对如流,有问必答。
钱钟书中国知名作家个人生平介绍
![钱钟书中国知名作家个人生平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545e23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7.png)
THANKS
感谢观看
钱钟书与博尔赫斯
钱钟书在文学创作上受到博尔赫斯的影响,对超现实主义文学有着深入的研究 和探索。
05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意义
对文学创作的启示与意义
创新与独树一帜
钱钟书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在文学界独树一帜。他的作品如《围城》等,通过幽默、机智的笔触揭示了人生的荒诞和社会的种种弊病,对 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933年毕业后,钱钟书考取了英国 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牛津大学埃
克塞特学院攻读英国文学。
在清华大学期间,钱钟书广泛涉猎文 学、哲学、历史等领域,打下了坚实 的学术基础。
1937年,钱钟书回国后先后在暨南 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等高校任 教,并出版了多部具有影响力的学术 著作。来自02文学创作与成就
跨学科融合
钱钟书的作品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储备。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
对现实主义的批判与反思
钱钟书的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描绘,反映了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的反思和关注。
对人格培养与文化价值观的启示
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
钱钟书一生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 求,不随波逐流,为后人树立了 人格独立的典范。他的文学作品 也传递出对精神自由和独立人格 的崇尚。
文化自信与传承
钱钟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 人物,他的作品体现了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他通过自 己的创作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 的魅力,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作 出了贡献。
外界干扰。
勤奋好学
他具有极高的学习热 情和毅力,不断深入 研究各种领域的知识
钱钟书 简介
![钱钟书 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990d5293169a4517723a3d7.png)
译文赏析
Whom every thing becomes, to chide, to laugh,To weep; whose every passion fully strives;To make itself, in thee, ; fair and admired! ——Antony and Cleopatra William Shakespeare 嗔骂,嬉笑,嘀泣,各态咸宜, 嗔骂,嬉笑,嘀泣,各态咸宜,七情能生百 媚。
作品介绍《林纾的翻译》 作品介绍《林纾的翻译》
林纾的翻译》是钱钟书在1964 1964年对林纾的翻译成 《林纾的翻译》是钱钟书在1964年对林纾的翻译成 就发表的一篇广泛性评论文章,全文约两万多字, 就发表的一篇广泛性评论文章,全文约两万多字, 收录于《七缀集》一书。 收录于《七缀集》一书。 “集翻译批评与理论建树于一炉”,“博瞻综赅.融 集翻译批评与理论建树于一炉” 博瞻综赅. 中西学理之长;深识创见. 中西学理之长;深识创见.成钱氏一家之 ”“可视为 钱钟书的翻译论》 可视为《 言。”“可视为《钱钟书的翻译论》”(罗新璋 语.1990/8) 借助于对林纾翻译的解读, 借助于对林纾翻译的解读,表达自己的翻译观点和 理论。 理论。
• 三、“化”: •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 ’”, 国文字转成另一国文字, 国文字转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 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 风味,那才能说算得上人于“化境” 风味,那才能说算得上人于“化境”。 • 化即是转化(conversion),即上文所述的“将 化即是转化(conversion),即上文所述的“ ),即上文所述的 一国文字转成另一国文字”; 一国文字转成另一国文字” • 化即是归化(adaptation),将外文用自然而流 化即是归化(adaptation), ),将外文用自然而流 畅的本国文字表达出来; 畅的本国文字表达出来; • 化即是“化境”。也即是“原作的‘投胎转世’, 化即是“化境” 也即是“原作的‘投胎转世’ 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这 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这 与傅雷 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和以译莎士比亚 重神似不重形似” 名闻遐迩、成绩卓著的朱生豪的“ 名闻遐迩、成绩卓著的朱生豪的“保持原作之神 异曲同工之妙。 韵”有异曲同工之妙。
钱钟书有过几个女人
![钱钟书有过几个女人](https://img.taocdn.com/s3/m/0719630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f.png)
钱钟书有过几个女人钱钟书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出生于1917年的上海,凭借其成熟的文学观点,风格让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作家之一。
就钱钟书的个人生活而言,他共婚三次,有过三个妻子,他的三个妻子也曾经成为他的朋友、在各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钱钟书第一任妻子是叶孤城,叶孤城曾经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和大提琴家,他们于1938年结婚,历时一年半,在1940年底离婚。
当时,他们只有21岁,叶孤城已经远离钱钟书,继续自己的音乐生涯,成为几乎所有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受到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钱钟书的第二任妻子是程砚秋,程砚秋是一名心理学家,也是当时著名的社会激进主义者,她与钱钟书于1943年结婚,婚姻一直持续到1963年。
在钱钟书去世之前,程砚秋也带领着钱钟书,给了他很大的支持,以及给予钱钟书最大的尊重。
钱钟书的第三次婚姻是与马英华结婚,马英华是钱钟书的学生,他们于1965年结婚,并一直持续到钱钟书去世。
钱钟书的三次婚姻更多的是出于对爱的寻求,而非出于任何商业原因。
三个女人都是钱钟书最珍贵的财富,也让他的文学创作更加深厚,有更多的感受跟表达。
二、钱钟书有丰富的文学作品钱钟书是一位无国界的作家,一生著述有价值,他的作品被称为“钱氏世界”,钱氏世界令全球读者着迷,在他的作品之中,他有着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知,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其中包括了《杂文集》、《西厢记》、《阮玲玉》、《孔乙己》等一系列著名的小说,也有许多的短文散文,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认可。
钱钟书的作品展示了他的丰富情感和审美,他的作品是一部不同领域的文化典籍,他的作品中的文学思想源自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也受中外文学的影响,获得国际关注,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三、钱钟书有多少当代女性受到他的影响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钱钟书对当代女性影响巨大,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在展示女性的精神品格和男性特质,成为一种新的概念,对当代的新一代的女性有着巨大的影响。
钱钟书
![钱钟书](https://img.taocdn.com/s3/m/65eec00f866fb84ae45c8db6.png)
第六、七章是第三个单元,主要描写三闾大学里的明争暗斗。上自校 长、训导长、各系主任,下至职员、学生、甚至还有家属,都卷入了 一场令人头晕目眩的人事纠纷。职业上的排挤,情场上的竞争,堂而 皇之的例行公事,见不得人的谣诼诽谤、阴谋诡计,一时间三闾大学 成了竞相逐鹿的舞台。一些学者文士粉墨登场,他们之中有李梅亭那 样满口仁义道德a、满腹男盗女娼的半旧遗老,也有韩学愈那样外形 木讷、内心龌龊、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有高松年那样道 LOREM IPSUM DOLOR 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却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 也有汪处厚那样依附官僚、谋取职位、意在结党自固、终于自蹈覆辙 的阿木林;有陆子潇、顾尔谦那样一心攀龙附凤、专事吹拍、浅薄猥 琐的势利小人,也有范懿、汪太太那样虽然混迹学府、却只在情场上 显露头角、推波助澜的名门女士。
主要作品
1979 《旧文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出版);《管锥 编》(中华书局8月初版) 1980 《诗可以怨》(《文学评论》1981年1期)
1981 《管锥编》、《管锥编增订》(中华书局1982年9月出版)
1984 《也是集》(香港广角镜出版社3月出版);《谈艺录》 (补订本)(中华书局9月第1版)
人物介绍
总体概况
在写《人· 兽· 鬼》的时候,钱钟书似乎还是着迷 于讽刺嘲笑,着迷于妙语连珠,着迷于意蕴题旨,
人物形象却都还模模糊糊。而《围城》则不然,不
但有李梅亭、曹元朗、高松年、周经理、范小姐等 寥寥勾勒几笔却给人深刻印象的漫画式人物系列, 更值得珍视的是方鸿渐和孙柔嘉这两个独特的人物。
方鸿渐
骂,但他总不当着其他孩子的面骂。钟书十一岁,考取东林小学,而伯父不久也去世了。尽管
父亲负责他的学杂费,但其它开支无法弥补,没有作业本,他就用伯父曾钉起的旧本子;笔尖 断了,他就把竹筷削尖替用。钟书十四岁考上桃坞中学,父亲在清华大学任教,对钟书的作文
钱钟书-简介
![钱钟书-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dfb96b2960590c69ec376e0.png)
作品欣赏
• 《写在人生边上》 • 是钱先生的散文集。收入《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等十 篇。作者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以旁 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博闻善说,睿智幽默, 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算得上一个独特的品种。 • 《人.兽.鬼》 • 是钱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共收作品四篇。其中, 《上帝 的梦》描写了人的孤独和人际关系的疏离;《猫》讽刺 了一群无聊的知识分子,可以看作《围城》的雏型; 《灵感》所表现的是自作自受和精神产品的异化;《纪 念》则是写家人、夫妇间无法弥合与沟通的疏隔。
勤奋成就天才
• 他19岁一入清华便立下“横扫图书馆”的志向,每日只从图书馆抱回一大
堆书,边看边划下佳句。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 字。而且但凡他看过的书,阅读一遍,基本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
• 他对学术事业的态度,用严肃认真、兢兢业业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是远远不
够的,他的《谈艺录》初版于1948年,到1984年再版,所作的补订,篇幅 几与原作相等。补订本不但增加了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辨析和阐发,还大量 吸收了西方新学科、新理论的成果。
钱钟书中国知名作家个人生平介绍课件
![钱钟书中国知名作家个人生平介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06b2e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4.png)
《也是集》 《七缀集》 《模糊的铜镜》 《石语》 《钱锺书手稿集 容安馆札记》 《宋诗纪事补订》 《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年份 1941年 1945年 1945年 1947年 1995年
主要作品
文学作品
作品 《写在人生边上》
《猫》 《人·兽·鬼》
《围城》 《槐聚诗存》
体裁 散文集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集 长篇小说 诗词集
主要作品
治学方法
钱锺书学术方面的贡献,不仅在于产生了许多重要学术著作,而且在于创建了一种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特殊治学方法。他 的治学方法独标高格,主要是打通、参互和比较。钱锺书在学术研究中,坚持不懈地从事打通学术壁障的工作。他说: “吾辈穷气尽力,欲使小说、诗歌、戏剧,与哲学、历史、社会学等为一家。”他的《谈艺录》是中国第一部广采西方 文科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艺的学术著作;《管锥篇》是他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书中引述4000位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 数万条书证。参互就是在学术研究中,以社会科学的多种方法交替推挽、相互经纬。钱锺书经常从文化典籍中摘出一个 观念,以此引端类推,并从大量的著作中剖贝取珠,一一编结在前引观念之下。他在许多著作中,把对于文学现象的分 析,纳入一个文化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与文学并列的哲学、宗教、语言、历史、艺术等等学科,统统被用以阐释文学。 所谓比较,就是为显真黜感,探究规律,对大量的文学现象甚至包括非文学现象进行对照、分析和综合,揭示其间相同、 相异或共生相成之性质。钱锺书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他读书既多,思辨又精,常能在古来无人着眼处 独具慧眼。钱锺书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均做出了杰出的成绩。
创作特点
文化影响
钱锺书给予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钱锺书以 一种文化批评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在精熟中国文化和通览世界文化 的基础上,钱锺书在视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苏醒的头 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 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 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 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 特殊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
钱钟书
![钱钟书](https://img.taocdn.com/s3/m/d2051af6cc22bcd127ff0c6d.png)
局9月第1版) 1985年《七缀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2月出版) 1988年《模糊的铜镜》 ( 《随笔》1988年第5期) 1995年《槐聚诗存》 (三联书店3月出版) 1996年《石语》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月出版) 2003年《钱钟书手稿集 容安馆札记》 3卷本 影印版(商务印书馆7月版) 2005年《宋诗纪事补订》(三联书店) 2011年《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全20册 影印版(商务印书馆8月版)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尚未出版)。
钱钟书 - 生平
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 1923年十三岁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3—1935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外文系讲师。 1937年从牛津大学英文系毕业,获得副博士(B.Litt)学位。同年,入法国巴
钱钟书 -《谈艺录》
《谈艺录》是中国最后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 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艺 的书。全书45万字,古来诗家作品多所评骘,唐以后一 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更被重点论列。
本书征引或评述了宋以来的诗话近130种,中国诗话史上 的重要著作几乎都被涉及。举凡作者之心思才力、作品之 沿革因创、批评之流敝起衰等等,都包容其中。各节论述 具体入微,多所创见,行文则或兼综、或条贯,或评点、 或专论,长短自如,不拘一格。采二西而反三隅,引述西 方论着500余种,内容包括曾作为思想理论界显学的佛学、 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 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等。
现代汉语八大家
![现代汉语八大家](https://img.taocdn.com/s3/m/5babbb6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8.png)
现代汉语八大家**现代汉语八大家****引言:**现代汉语八大家,是指在20世纪至21世纪初,对汉语语言学和文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八位杰出学者。
这些学者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卓越的研究成果和对汉语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作为时代楷模。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八位学者的生平、学术成就及其在现代汉语领域的突出贡献。
**一、钱钟书先生(1899-1996)**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教育家,以其卓越的语言学研究而著称。
他在《围城》等文学作品中运用独特的语言风格,深刻地揭示了社会问题。
在语言学领域,他的《现代汉语三百问题》成为学习现代汉语的经典教材,为语言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王力先生(1900-1989)**王力,中国语言学家,以其对古代汉语的深入研究而为人称道。
他的代表作品《古代汉语》系统地总结了汉语演变的历史脉络,对古代汉语的音韵、语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他的研究为汉语史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研究古代文献的重要参考。
**三、杨仁和先生(1912-1988)**杨仁和,中国语言学家,以其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而为人敬仰。
他的《现代汉语语法》被誉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经典之作,系统地阐释了汉语的语法规律。
他对语法现象的深入剖析为后来的语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四、石钟山先生(1909-2009)**石钟山,中国语言学家,以其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而为人称颂。
他的《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是对现代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系统总结,对于理解汉语词汇的形成规律和内在联系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石钟山先生的研究为汉语词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丁义珍先生(1911-2009)**丁义珍,中国现代汉语语音学家,以其在语音学领域的深刻研究而著称。
他的《现代汉语语音研究》系统地剖析了现代汉语的音韵规律,对汉语语音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丁义珍先生的贡献不仅在学术界有目共睹,同时也为汉语国际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钱钟书
![钱钟书](https://img.taocdn.com/s3/m/a1c8e7588e9951e79b8927ef.png)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
10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学教育,19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享有“文化昆仑”之誉的钱钟书,是当代“第一博学鸿儒”。
有位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
”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但博学多才的钱钟书幽默、率真的个性更有看点,这里选录数则,以飨读者。
有趣的名字来历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自幼过继给伯父钱基成。
据长辈说,钱钟书出生那天,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遂为他取名“仰先”,取“仰慕先哲”之义,字“哲良”。
翌年,钟书“抓周”。
结果他抓了一本书,父亲钱基博为他正式取名“钟书”。
后来他成了一个“只要有书可读,别无需求”的学者,竟应验了“抓周”和父亲取名的期望。
于是“钟书”成了他的学名,“仰先”就成了小名,家人便习惯叫他“阿先”、“先儿”、“先哥”。
鉴于“先”与“亡”近义,又将“先”字改为“宣”。
1920年,10岁的钱钟书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钟书改字“默存”,意为要他少说话。
后据夫人杨绛介绍:钟书曾说“其实我喜欢‘哲良’,又哲又良——我闭上眼睛,还能看到伯伯给我写在练习簿上的‘哲良’”。
这也许是因为他思念伯父的缘故。
杨绛觉得他确是又哲又良,不过他“痴气”盎然的胡说乱道,常使他不哲不良——假如淘气也可算不良。
“默存”这个号显然没有起到克制作用。
因为他放下书本,又全没正经,专爱胡说乱道。
钱家人爱说他吃了痴姆妈的奶,有“痴气”。
痴气率真的天性钟书打小就爱看书,常跟伯父上茶馆喝茶,伯父花一个铜板给他买一个大酥饼吃,又花两个铜板向小书铺子或书摊租一本小说给他看。
家里的小说只有《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等正经小说。
钟书在家里已开始囫囵吞枣地阅读这类小说,把“同呆子”读成“岂子”,也不知《西游记》里的“呆子”就是猪八戒。
书摊上租来的《说唐》、《济公传》、《七侠五义》之类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家里不藏。
钱钟书先生的简介
![钱钟书先生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ec8ec3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6.png)
钱钟书先生的简介钱钟书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具有真正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中国人也为外国人最喜爱的作品。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钱钟书先生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钱钟书先生的简介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
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钱钟书的性格怎样钱钟书作为文人,钱钟书的性格中却有着一份坦率直白,他从不装腔作势。
他敢说敢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钱钟书接受到了宴会的邀请,钱钟书毅然决然的拒绝了邀请,即便是江青点名邀请他也不去,有人给钱钟书编理由说自己身体不好,借着这个理由就不用去了,可钱钟书不行,他说我自己身体这么好,不用编,不想去就不去不需要任何理由。
由此可以看出钱钟书的性格不仅是坦率而且还不会趋炎附势,他一贯坚持自己的想法,即便是得罪他人,也不会违背自己的意愿。
钱钟书的性格出来坦率直白,还有乐观积极的性格,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钱钟书也被批斗,在这段时间中,钱钟书遭受着各种折磨,外在的表现有剃光头,其他的一些文人感觉这是很大的耻辱,然而钱钟书却乐观的说我想剃光头的愿望终于有人帮我完成了。
在同一件事件上钱钟书的反应表现出来了他遇到困难仍然乐观的精神性格。
因为钱钟书的对文学颇有研究,在当时也是文化界的名人,因为电视要采访名人,钱钟书也是其中一位,可钱钟书拒绝了这个要求,即便是给他钱,他也不接受。
可见钱钟书有一种不贪图名利,淡薄的性格。
钱钟书在写作时候真的是一丝不苟,每一个细节他都会仔细查阅,可见钱钟书的性格还是十分谨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钱钟书先生
教学目标
1.体会钱钟书先生淡薄名利、学贯中西的独特人格魅力,感受作者对钱钟书先生的崇敬之情。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白描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说明:
本文节选自《北向之痛——悼念钱钟书先生》,作者黄永玉是当代著名的画家,与钱钟书先生之间交情颇深,“文革”期间还曾相邻而居。
在他的笔下没有过多的修饰,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让人物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去“塑造”自己。
这一手法的运用,使得一个知识渊博却又不计较名利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形象呼之欲出,令人印象深刻。
而看似作者隐蔽了起来,其实对于钱钟书先生真切凝炼的崇敬之情读者在字里行间中一览无余。
因此通过文本的学习,学生能对白描的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能对钱钟书先生——“民国第一才子”有进一步的认识,感受他独特的魅力。
建议一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作者运用高超的白描手法,凝练、生动地将钱钟书先生的形象展现。
2.难点:体会钱钟书先生淡薄名利、学贯中西的独特人格魅力,感受作者对钱钟书先生的崇敬之情。
说明:
白描是这篇文章的重要表现手法,也是授课的主要内容。
但是如何将这一术语引入课堂,让学生理解而非机械地记忆却是学习的障碍点。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本分析能力,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分析学生能够对人物进行把握,能够发现正是钱老先生自己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塑造了自己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的形象,而非作者直接进行评论。
这就是白描表现手法的特点,教师只要介绍稍加即可。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人物性格、品质的把握不能够概念化以及脱离文本,学生阐述自己对于人物的理解必定是以文本为依据的。
教学过程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进行学习。
由学生先对文本进行点读,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读书笔记,在班级范围内进行交流、评比。
“白描”知识点如何落实,教师可视学生的阅读情况而定。
练习举隅
1.制作一期主题为“我心目的大师”的手抄报,选取你喜欢的一位作家,以文字说明的形式介绍作家生平、主要作品、学术成就、轶事掌故等,并进行编辑、排版。
2.在现代作家中,鲁迅先生也是一名“白描”能手,在他的小说《故乡》、《孔乙己》中都有精彩的白描描写,选择一个文本中的白描片段进行分析,说说这种表现手法对人物刻画的可取之处。
提示:《故乡》中(闰土的)“眼睛也象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显示了其生活的艰辛。
《孔乙已》中“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是属于“短衣帮”的;“穿长衫”则表明他是“读书人”,与“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的“长衫主顾”有某些共同之处;“唯一的”说明在酒店里只有他一个是这样的,身份很特殊。
他喝酒的方式和衣着的不相称,反映了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
从经济上说,他的地位很低的,是属于“短衣帮”的,但在思想意识上,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仍然把自己看成高人一等的“读书人”。
3.推荐阅读:《黄永玉,大师之境》 2008年第24期《读者》
4.推荐阅读:《比我老的老头》黄永玉作家出版社 /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