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心理调试

合集下载

大学生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大学生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大学生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择业和今后的发展。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一)焦虑、虚幻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人们生活中预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造成危险的、或者需要付出努力和代价的事物将要来临,而又感到自己对此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表现出的忧虑和不安,担心和恐慌。

择业焦虑的表现为担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能否找到适合发挥特长、利于自身成长的单位和工作环境,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等。

大学生择业中焦虑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就是急躁。

急躁往往使他们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焦虑在心理上会产生危机感、迷茫感,甚至是恐惧感。

许多大学生在焦虑之下产生虚幻心理,这是由心理冲突或害怕挫折引起的。

他们或幻想不参与竞争,就能找到理想工作单位,或幻想用人单位能主动找上门来。

持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容易脱离现实,幻想代替现实,整日处于幻想状态中,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产生很大的反差,很难找到理想职业。

(二)自卑、胆怯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原因(生理或心理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表现为对自己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怀疑自己,看不起自己,担心自己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在择业前,往往踌躇满志,很想一显身手。

而一旦受到挫折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减弱,自尊心受损,从而对自己全盘否定。

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会伴有胆怯心理,不敢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这在毕业生面试中表现尤为明显。

(三)盲目、攀比、从众青年大学生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发攀比心理。

从众心理表现为受大多数人的影响,思想、行为等出现的趋同。

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十分盲目、缺乏理性思考。

盲目、攀比、从众表现在择业过程中就是忽视自身特点,对自我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自己。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吴峻青王伟王波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就业压力增大成为引发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

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

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

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助于化解相关危机,维持高校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一、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心理调适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企业经营业绩下滑,薪酬水平降低,工厂倒闭、公司破产,企业用人减少,工人失业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全国普通高校2007届毕业生495万人,2008届毕业生559万人,2009届毕业生到达611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增长。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根据2006—2008年山东省各高校毕业生信息数据、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数据以及2009—2011年山东省各用人单位预计招聘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作了《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调查分析报告》,得出了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第一,人才需求和就业行业特征明显。

从山东省内历年的本专科人才需求情况来看,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信息传输、电脑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六个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

第二,企业成为吸纳人才的主渠道。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企业成为接收毕业生的主渠道,尤其是中小企业,更是接收本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力量。

2006年本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为73.53%;2007年本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为79.98%;2008年本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为96.21%。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适办法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适办法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一)存在“精英意识”,对工作期望值过高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已经实现了向“大众化”的转变,但不少大学毕业生仍存在精英意识,以“天子骄子”的身份自居,认为是“我去择业”,而不是“职业择我”,对就业单位和应聘岗位挑三拣四,特别明显的现象是在诸如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求学的学生在择业时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要求是苛刻的,都希望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作,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缺乏就业热情。

(二)不能正确认识和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当代大学生们毕业时都已意识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必须把自己放入人才市场与别人进行激烈竞争,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们往往顾虑重重,具体表现有:1.恐惧:有些学生由于在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和积累经验,求职的知识、能力、心理准备不充分,在因几次求职受挫后,产生恐惧心理,一提择业就心理紧张,甚至产生绝望心理。

2.急躁:有些大学生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在求职时草率急躁,对用人单位不作详细了解,草草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大学生的这种急躁心理,常常使他们烦躁不安,缺乏自制力。

3.自卑:有些大学生因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或性格内向或有某种生理缺陷而存在强烈的自卑心理,在择业时缺乏自信心,不敢大胆地推荐自己,不敢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个性。

4.孤傲:有些自身条件比较优越的大学生自视过高,在择业过程中看不上这单位,瞧不起那职业,这山望着那山高,好高骛远。

(三)不能正确认识成功,存在侥幸投机心理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渴求走捷径成功,梦想比尔·盖茨式的成功,一夜暴富,一举成名,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地去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

(四)依赖心理重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把择业希望寄托在自己父母、亲戚身上,寄希望于拉人情关系完成自己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也有一些大学生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希望学校做好“全职保姆”,表现出消极等待的心理,缺乏把握时机创造机会的主动性。

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心理辅导

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心理辅导

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心理辅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场竞争的加剧,对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的需求逐渐增多。

通过职业心理辅导,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探索职业发展方向,解决就业困惑,提升就业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大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辅导的方法和重要性。

第一部分:了解自己大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辅导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的个人兴趣、价值观、性格特点对于选择适合的职业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种了解自己的方法:1. 自我评估:通过自我评估工具,如职业兴趣测试、性格测试等,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倾向。

2. 观察和探索:多参与各类实习、社团活动、志愿者工作等,通过实践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在的职业倾向。

3. 心理咨询: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开展心理测评和深入交流,探索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第二部分:探索职业发展方向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大学生还需要通过职业心理辅导来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以下是几种探索职业发展方向的方法:1. 职业研究:通过阅读职业相关的书籍、报纸、杂志等,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发展前景等信息。

2. 实习和兼职:通过参加实习和兼职,亲身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帮助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3. 职业咨询:咨询职业发展专家,寻求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明确职业目标和规划职业发展路径。

第三部分:解决就业困惑职业心理辅导还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困惑。

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和选择困难是许多大学生面临的挑战。

以下是几种解决就业困惑的方法:1. 职业规划:通过职业规划的方法,如制定职业目标、规划职业生涯等,帮助应对就业困惑。

2. 就业辅导:参加就业辅导活动,包括职业培训、求职技巧培训等,提升求职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 心理支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倾诉求职中的困惑和不安,获得情感支持和应对策略。

第四部分: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职业心理辅导,大学生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以下是几种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方法:1. 职业技能培训:参加与目标岗位相关的技能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求职择业的心理调适

求职择业的心理调适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会遇到各种矛盾,如理 想与现实的矛盾,专业与爱好的矛盾,专业与地 域的矛盾,地域与家庭的矛盾,讲究实惠与精神 需求的矛盾等。这些矛盾,互相交织,互相作用, 是他们从来没遇到过的,这就使得大学生难免处 在一种心理不平衡和难以自拔的境地。
第二、大学生自身正处于人生心理矛盾突出 的阶段
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统一的主要表现是: 性格乐观开朗;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能比 较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并有效地支配自 己的行为;同时有积极的价值取向;人格 结构中无明显的冲突与分裂的现象。
5、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从社会关系的侧面反映一个
人的心理素质。人际关系和谐主要表现在: 乐于与人交往,在心理上能够接纳大多数 人,积极主动广交朋友;在与人交往中能 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不依赖别人,也 不驾驭别人,不卑不亢,言行举止与自己 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相符;严于律己、宽以 待人、正直诚实、乐于助人、与人相处和 谐愉快,使人有安全感。
长沙理工大学 就业指导教研室
大学生求职择业,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思 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也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 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 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成顺利 就业,而且可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 应职业及环境,尽快成材。
心理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人的 自身发展、人的活动效率及人对各种 环境变化的适应。
7、躯体化症状 躯体化症状是由于心理压力和生活方式而导 致的异常的生理反应。毕业前的大学生,由于心 理应激水平高、心理冲突强度大、挫折体验多, 加之一部分大学生性格上 本来就不十分健全, 因此容易导致某些躯体化症状,如头痛、头昏、 血压不正常、消化紊乱、背痛、肌肉酸痛、口干、 心慌、尿频、饮食障碍或睡眠障碍等。这些症状 若不及时排除,则会危及学生的身体健康及心理 健康。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适(一)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适(一)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适(一)摘要]大学生心理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严重,特别是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由于受到就业行势的严峻的困扰,心理健康问题尤其突出。

本文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提出了大学业生择业心理调适的一些方法,旨在帮助广大学子能顺利的进行角色转换。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职业一、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1.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表现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下四个方面(1)自负心理。

这种心理主要集中在成绩较好的毕业生当中。

他们往往被社会公认为学习成绩优秀,勤奋好学的榜样。

因而产生自负心理,择业要求过高,在择业过程中容易产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

(2)自卑心理。

这种现象与自负心理截然相反。

一些成绩较差或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面对当今社会日益尖锐的激烈竞争,总觉得自己“先天不足”,做事及做人都缩手缩脚。

自卑使他们缺乏自信心和竞争力,参加面试时心理忐忑不安,心理承受能力极差,遇到挫折概率较大,容易一蹶不振。

(3)急功近利心理。

有这种心理现象的学生往往在择业时看重职业的性质,自己的地位和报酬,一心只想进大城市,大机关,到挣钱多待遇好、工作轻松的单位,或渴望一步到位,这种心理不仅脱离实际,而且不利于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4)依赖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大学毕业生可分为两种倾向。

一是依赖大多数的从众心理,自己缺乏独立的见解,虚荣心和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合自身实际的选择;二是依赖政策,依赖他人的心理,他们不是主动去选择积极参与竞争,而是坐等学校给自己落实单位,或者依赖家长与亲友走后门、托关系,甚至让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一切由家长包办。

这会使得这些大学毕业生失去更多的机会。

同时,依赖心理也反映了这些大学生缺乏开拓能力和竞争精神。

2.产生上述择业心理的主客观原因(1)追求自我价值的完全实现是影响大学生择业心理的根本原因调查表明,目前许多大学毕业生更看重自己所学的专业,愿意在工作中把所学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应用上去,并以此为工作追求的最终目标。

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心理调试PPT课件

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心理调试PPT课件

会遭到淘汰,更有甚者会有过激行为。此刻,挫
折成了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精选PPT课件
33
(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可以尽快消除陌生感,促进熟悉新的 环境
保持有个良好的工作心态与生活心态 有利于增进集体团结合作 建立自己的人脉网
精选PPT课件
34
(七)勇于创业,寻求多途径就业
要有准确的观念与思路 对自己有一个合理
过程中产生的“怀恨”心理,“多数情况下没有具
体的实际行为,只是心里不满而已,随着社会的磨
练,心态也就平衡了”。
精选PPT课件
32
专家点评
固然报复能解一时之气,但是最终也只能给
自己带来恶劣的影响,甚至触犯国家法律,对求
职而言却无半点好处。在此,我们需要直面挫折。
所谓瑕不掩瑜,有了几次的失败,其势必会重新
自我评估,增强知识储备,提高自身能力,进而
消除暴躁情绪和自满心理,争取在接受下一轮挑
战时能够一举成功。此时,挫折对他的求职起着
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拥有这种潜质的人势必可以
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逃避挫折随之而来的
或是对自己的怀疑、或是对社会的不认同,自绝
求职无望,精神萎靡,一蹶不振。逃得过一时逃
不过一世,一旦再次遇到激烈竞争或是挫折必然
5
(二)失落心理
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 象得那么美好,
因此当发现现实 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 总会诱发挫败感, 失落感。
精选PPT课件
6
案例◆
2010届毕业生小王来自沈阳新民,直到今年3月 份他还未落实工作单位。刚好本溪有一家制药厂 要他,专业对口。然而他本人的择业意向却是: 单位地点必须在沈阳市,至于到沈阳市的什么单 位、具体做什么工作都无关紧要,除此以外, 什么单位都不考虑。 在这种心态下, 结果自然难以如愿。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一、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与障碍1.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1)急功近利。

这是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

它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味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

大学生择业的这一心理倾向,也为近年来诸多关于大学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报告所证实。

首先,这些被大学生首选的地区的职业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其次,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

这些为大学生普遍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选择。

(2)消极依赖。

指大学生在择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

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

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择业的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朋友、老师的社会关系。

在突然要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就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有害的。

(3)情绪波动。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在情绪上出现异常波动,较多的表现为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等消极的情绪状态。

一项大学生择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择业前抑郁焦虑普遍存在;并且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抑郁水平则低于男生。

造成大学生择业前情绪波动和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缺乏自信和足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恋爱困扰、家庭背景等。

(4)盲目攀比。

大学生未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自己的专业范围、职业兴趣与事业追求、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等,在择业过程中盲目地从众与趋新。

大家都想去沿海地区,他就想去沿海;听说金融、it行业热门紧俏,就想去这些行业谋一份职。

这种缺乏全盘考虑,没有切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职业追求,往往在择业时会经受不必要的挫折,延误或丧失就业机会。

2.大学生择业时常表现的心理障碍(1)焦虑。

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等。

大学生择业心理指导

大学生择业心理指导
择业的心理准备 与心理调试
本讲介绍毕业生踏入职场的心理准备, 帮助毕业生树立求职信心,找到自己的优 势竞争力;了解用人单位的核心需要;确 立合适的就业期望值;主动出击,敢于竞 争;愿意尝试,善用资源;准备承受拒绝, 坦然面对曲折。调整好求职心态,走出心 理误区。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择业的心理准备与心理调试
择业的几种常见心理障碍

2、幻想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小r是一个来自西北的毕业生,他在班上人缘挺好, 但成绩方面比较糟糕,在求职方面更是没有什么能拿 得出手的。在参加了几次招聘会,又回家打探了一番 后,他就整天处在一种观望的态度中。他觉得反正还 有这么多同学,比我优秀的同学都还没有找到工作, 我怕什么啊。急,也应该轮到他们先着急啊。他觉得 “车到山前必有路”,“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说不定哪一天就有单位找上门来了,还是一个好单位, 气死那些沉不住气的家伙。
择业的几种常见心理障碍



求职时不能没有自信,但是自信过了头, 就成了自负。自负的人不能客观看待自己的优 势,夸大了自己的优势,因此当心目中的高目 标不能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失望、挫折的心 理。 克服盲目自信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评价自 我,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①社会比较 ②自我静思 ③心理测验。

明确自己的求职定位和需求

1.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来考虑 2.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判断 3.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1 .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来考虑
有句富有哲理的话这样说:……请注意你的 习惯,习惯影响你的性格;请注意你的性格,性 格影响命运。 一般说来,外向型的人选择富有挑战性的工 作更适合自己的性格,而内向型的人选择比较稳 定的工作更合适。 我们很难想像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去选择谈判 代表,让一个活泼好动的人选择办公室工作。

大学生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

大学生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

2
性格与职业的选择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 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是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提出了 性格类型——职业匹配理论。他认为,学生的性格类 型、学习兴趣和将来的职业密切相关。他将人的性格 分为六种: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
粘液质的人情绪兴奋性低,安静沉稳,内倾明显,外部表现 少,反映速度慢,但稳定性强,偏固执、冷漠,比较刻板, 有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能埋头苦干,态度稳重,不易分心, 对新职业适应慢,善于忍耐。这类人适合于从事要求稳定、 细致、持久性的活动,如会计、法官、管理人员、外科医生
抑郁质的人敏感,行动缓慢,情感体验深刻,观察力敏锐, 易感觉到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小事物,易疲倦、孤僻,工作耐 受性差,做事审慎小心,易产生惊慌失措的情绪,往往是多 愁善感的人。他们适合于要求精细、敏锐的工作,如哲学、 理论研究、应用科学、机关秘书等。
喜欢掌管一些权力希望受到众人尊敬和获得声望希望在单位中起重要作用则可考虑担任行政官员对人的行为举止和心理状态感兴趣喜欢研究人的行为谈论人的问题那么相应的职业应该是心理学如果喜欢从事科学技术事业对分析推理测试等活动感兴趣长于理论分析和独立地解决问题也喜如果喜欢抽象的创造性的工作对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作感兴趣或者喜欢独立地工作对自己的学识和才能颇为自信长于解决抽象的问题而且喜欢了解周围世界则相应的职业是社会调查经如果对运用一定的技术去操作各种机器机械来制造新产品等感兴趣喜欢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东西例如喜欢使用工具机械等特别是喜欢大型的先进的机器其相应的职业应该是驾驶员机器制如果喜欢从事具体的工作希望能很快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愿意做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的制作工作并从完成的产品中得到满足相应的职业则是室内装饰园林美容手工制作机械维修等工作

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的心理因素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的心理因素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的心理因素及解决方法在现代社会,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陷入迷茫和矛盾之中,因此对所选择的职业产生深度疑虑。

本文将探讨导致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的心理因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一、心理因素1.社会期望大学生面临来自家庭、社会和同伴的巨大期望。

家庭希望他们能够选择一份稳定且高收入的工作,社会期望他们能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而同伴则会关注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

这种集体期望会使大学生感到沉重压力,产生职业选择上的不确定性和焦虑。

2.自我认同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对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建立非常重要。

职业选择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自我认同感。

当大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技能和目标抱有模糊的认知时,就会导致职业选择焦虑。

3.信息过载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各种渠道的大量职业选择信息,很难准确地了解每个职业的具体要求和前景。

信息过载使他们难以分辨哪些信息是值得信任的,导致不确定性和焦虑。

二、解决方法1.自我调适大学生应花时间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技能,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渐找到自己的职业偏好。

此外,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培训等活动,增强自我认知和心理调适能力,从而减轻职业选择焦虑。

2.理性思考大学生应树立理性思维,不要过分追求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而是注重自身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与此同时,他们可以积极寻找职业相关的资源和信息,包括研究自己所感兴趣的行业及相关职业的发展前景、要求等,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对待职业选择。

3.寻求支持网络大学生可以与身边的亲友、同学和专业人士交流,寻求他人的建议和支持。

这些人可以在职业选择上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大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减轻职业焦虑。

4.适应不确定性大学生需要认识到职业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能需要多次调整和尝试。

了解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是正常的,大学生应该学会适应这种不确定性,并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

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试

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试

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试一、常见的毕业生压力源有哪些?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干什么(无所适从、焦虑)。

简历投出无回音(不踏实、焦虑)。

同学间比较(例如:我的工作要比别人的好,为什么他的比我的好?不服气、自卑)。

父母亲的期望值高(担心、焦虑)。

害怕回家乡工作(担心、焦虑)。

害怕人际关系太复杂不敢迈入社会(担心、焦虑)。

担心本科生学历低缺乏竞争力(焦虑、自卑)。

二、常见的心理及应对方法1.焦虑心理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的笔试、口试、面试、心理测试感到心惊胆战。

有的同学对自己向往的单位因参加竞争人数众多、录用条件严格,而失去了主动争取的信心。

还有的女生怕性别劣势带来求职困难。

有的因大学学习成绩不好,拿不出像样的成绩表而烦恼,有的因自己动手能力低而紧张。

应对方法:树立竞争观念,克服求职心切、急于求成的思想,客观的分析自己,合理的设计求职目标,增强求职勇气,减轻焦虑情绪。

2.依赖心理不是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推销自己”,而是一味地等着家里亲戚、朋友给自己找路子,或者自以为自己有某些优越的条件,坐等学校帮忙落实单位。

应对方法:培养参与意识,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招聘活动或是主动参与某些社会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并逐步增强主体意识。

3.自卑心理对自己的个人能力、内在潜质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容易产生消极心理。

应对方法:➢正确评价自己,多找自己的长处,利用自己的优势以长补短,寻求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正确认识失败,克服恐惧心理,重新找回自信4.嫉妒心理嫉妒是对他人的成就、特长或优势地位既羡慕又妒嫉的情绪。

有的同学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求职条件好,或他人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就会产生羡慕,转而痛苦、不甘心,最后嫉妒他人的心态,甚至为不让别人超过自己,而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的手段。

应对方法:➢真诚待人➢互助互爱。

➢通过自我调节,及时排除不良的嫉妒意识。

5.怯懦心理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不多,很多毕业生在面试的时候会出现怯场的心理问题。

当前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调适

当前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调适

近 来, 高 教 迅 发 大 毕 生的 量 年 我国 等 育 速 展,学 业 数 迅
速增加, 随之而来的 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虽然我 国已经逐步建立起“ 市场导向、 政府调控、 学生推荐、 学生与 用人单位双向 选择” 学生就业市场 的大 机制, 但大多数高校 毕业生在面 对就业的 候, 时 仍会由 乏良 心理素质, 于缺 好的 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 为了 更好地完成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我们对福建省 某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 析。 调查由 两部分组成:一是问 卷调查, 印发问 5 0 份, 卷7 回 收有效问卷556 份;二是访谈调查, 对部分学生、 带班辅导 员及个别相关领导、 教师进行访谈, 弥补问卷调查的不 以
一 谢斌斌
(津州师范学院 生物系, 福建 津州 363侧 ) 刀
要:随寿 我国高 等教育事业的 发展, 持续 大学生 群体中出 各种各样的 心理, 择业心理对就业过程的影 现了 择业 其 响越来越大。 校 针对 响大 生 心 相关 紊, 科学 指导 高 应 影 学 择业 理的 因 建立 的 体系 引 学 形成 确 择业 理。 , 导大 生 正 的 心 , 关键词: 大学生;择业 心理;调适;指导 体系 ‘
作 简介:谢斌 l 98 ‘ ), , 师 学 生 者 斌( 1 男 津州 范 院 物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口 口 . .
. . . . .



当前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调适

浅谈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试

浅谈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试

浅谈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试随着毕业期的临近所有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在择业期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与困惑,针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各种心理不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适方法,对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和就业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签: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不适:调适一、引言对于今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言,又是拿着个人简历穿梭于各大招聘会场,准备毕业前实习选择职业方向的时候了。

择业是人生道路上所面临的一次重要选择,轻则影响择业成效,重则会影响到学习,为此许多同学都感到困惑不知如何下手。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们要进行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所以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节是各位择业生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二、大学生择业常见心理障碍与问题1、自卑心理与自负心理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不热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不如国办重点院校毕业生,自己技不如人,总拿着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去比较,因而求职屡次失败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从而转化成自卑心理。

与自卑心理相反,有的同学在学校里成绩一直很优秀,总是受到老师的关爱与同学的仰慕,从而有一种沾沾自喜,唯我独尊的自负心理。

造成自卑感自负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环境、家庭、学校或者社会等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心理因素造成。

这类学生由于看不清自己的位置造成求职中的失败。

大学生需自我把我、自我调整,先找一门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依赖心理与从众心理依赖心理很容易导致大学生择业种的盲目从众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迅速发展时期,人格快速发展逐渐完善,但是他们没有社会经验独立性不强缺乏个人主见容易受到社会重一些不良影响左右其思想状态,很少从自身优点出发认真分析自身能力并做出适合自己的择业选择。

一些独立性较弱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自主择业的能力,过多的听从他人意见、盲目跟风错失了就业良机。

大学生在就业前应认真分析自我能力及主、客观条件,从职业发展与个人前途去考虑,增加择业主动性果断决策。

择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择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六、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调适自觉性
理性情绪法(正确归因法)
大学生在运用理性情绪法时,应首先分析自己的消极情绪有 哪些,找出非理性观念(绝对化、完美主义、予取予求),并对 其进行挑战、质疑和辩论,同时对比两种观念下个人的内心感受, 鼓励自己向理性观念方面转化,从而排除不良情绪。
六、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调适自觉性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增强应变性
正确认识自己,确立合 理目标
培养竞争意识
要有诚信意识
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 高自我调适自觉性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从一次就业到多次就业
现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日趋健全,劳 动者的职业流动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大学生在确立职业时要认 识到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工作变换是极为正常的,期望一劳 永逸是难以现实的。职业生涯像一场马拉松,领先和落后都只是 暂时的。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现代社会 为我们提供了独立发展的空间,毕业生应不急于短时间内找一个 固定的铁饭碗,要学会在运动变化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六、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调适自觉性
情绪转移法
有时不良情绪是不易控制的,这时可以采取缓冲的办法, 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使自己没有时间、 精力、甚至空间,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以求得心理平衡。例 如,可以把择业问题暂时放一放,出去旅游,或学习一门技 术,或参加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
二、正确认识自己,确立合理目标 (一)学会认识自己
认识自我是择业过程的第一步。择业时,每个毕 业生都必须客观评价自己,全面了解社会需求。这样 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求职成功的心理基础,也是现代职业最为重要的职业品质之一。青年学生必须树立应有的自 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世上只有没能获得成功的人,没有不能获得成功的人。同时要积蓄自信的资本, 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培养自信的心理素质可以从下面3个方面着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择业心理调试这是一个充满机会又易流失机会的时代,这是一个面对求职大军失业恐惧的时代,这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这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全新的就业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是沉重的压力、又是严峻的挑战,为了不被这重负压垮,为了迎接这充满机会又令人恐惧充满失败的挑战,大学生必须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一、学生择业心态及偏差1、择业心态:即一般的心理趋势①功利心理②安全心理③求名心理④求闲心理⑤求便心理⑥竞争心理⑦奉献心理⑧从众心理⑨依赖心理2、择业心理偏差:即择业心理问题①择业自卑感②择业焦虑③择业嫉妒心理④择业怕苦心理⑤择业高傲心理(期望值过高,骄傲心理)二、择业前的心理准备弄清三个问题:1、“社会怎么样了?”(认清就业新时代的特征)①了解我国目前大学生择业方式的新发展、新趋势②了解新的就业形势及就业对人才的要求2、“我是谁?”(正确认识自我,进行角色转换)①了解我自己: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气质职业生理特征②角色转换:大学生-求职者(进入择业竞技角色)进入择业竞技角色必须:战胜自我战胜竞争对手战胜环境3、“我应干什么!”(择业必须遵循的原则)①符合社会需要原则②发挥个人素质优势原则③主动选择原则④分清主次原则⑤着眼长远,面向未来原则三、择业时的心理调试1、择业必备的心理素质:①要有信心②要敢于竞争并善于竞争③要正确对待挫折2、择业心理问题的调适心理误区的形成原因客观因素社会价值导向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市场经济要求等价交换和竞争,它唤起人们的热情和积极性的同时,也促使人们最大限度地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实现人生价值。

人们普遍认为,获得高薪的工作职位即实现了自身价值,职业待遇的高低成了衡量大学生价值的尺度,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倾向。

家庭因素,如父母的价值观、家庭经济情况等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

有的学生来自于偏僻落后的农村,父母把改变自己人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在一个远远高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生存发展。

而下岗职工则希望子女大学毕业后能获得一份报酬优厚、风险性较小的工作。

多数家长希望子女毕业后能到层次较高的单位,不希望子女碌碌无为、平平庸庸。

所以,这些学生在择业时必然要考虑物质利益,更重视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

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和我国传统封建主义糟粕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

在大学生中存在着拜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

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在择业上,必然表现出对大城市、外资企业、有权有钱的部门向往,从而把人引向自我中心主义。

另外,就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体制而言,还不能完全实现大学生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过渡,无法让他们从心理到能力上完全满足适应社会的要求。

这也是大学生择业心态不正常的直接原因之一。

主观因素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有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特点。

大学生主体意识较强,在探寻人生价值过程中崇尚“自我”,主张“自我选择”、“自我成才”、“自发发展”,突出强调个人价值,追求独立人格。

在贡献和索取之间,在义与利的价值选择上,大学生的商品意识日益增加,功利色彩日益浓厚,追求“务实”。

表现在择业上便形成了追求个人价值实现、才能的发挥和较高的物质待遇,寻找良好的工作环境。

他们已经一反过去那种“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老三到”为“到外资企业去,到国外去,到争钱最多的地方去”的“新三到”。

他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总希望尽快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场所。

但是,面对社会复杂环境,以及就业环节中的种种压力时,他们有的还不善于调整自己,不善于克服“危机”,因而容易出现心理失衡,与心理障碍的发生。

①择业期望值过高的调适调整择业期望值择业期望值是指大学生对职业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个人愿望的评估,适中的期望值是大学生正确择业的一个关键条件。

大学生择业期望居高不下,是近年来大学生择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贾玉亭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择业地点的选择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求职的工资底线”普遍较高,其平均值为2244.6元。

这反映出大学生在择业时,普遍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脱离实际,超过现实就业条件,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又不能及时调整期望值的情况。

这必然导致大学生择业的困难。

因此,大学生的择业期望值必须选择恰当的定位点,突出重点,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发挥自己才能和施展抱负的职业。

不能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愿把握就业机会,主动出击,力争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②择业自卑心理的调适在择业问题上,自卑感强的同学最主要的问题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

这是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的消极心理,面对改革的浪潮,看到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产生自卑心里是正常的,也是比较普遍的。

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的、环境的、家庭的或社会的等原因,但主要不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比如:在择业中总是自己拿不定主意,过分退缩,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说“行”,总是说,“试试看”,显得很没自信等。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有自卑感。

怎样消除自卑感呢?首先要相信自己,因为自卑主要产生于缺乏自信心。

车尔尼雪夫斯基有句名言:“假如一个总想着:‘我办不到’,那他必然会办不到。

”一个人的自信心并非与生俱有,而是在不断战胜困难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碰到困难和挫折。

正如有的人讲“上帝不会把所有幸运都送给别人,而把所有不幸带给你”。

应该说张海迪是最不幸的,她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能力,连行动的自由都没有。

但她身残志坚,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她不但获得硕士学位,还自学掌握了几门外语,翻译了大量的外文资料和著作,赢得了社会的承认,成为当代青年的楷模。

克服自卑感的最好办法是行动,在实际行动中逐步加强一种信念——我干什么都行。

自卑心理是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必须消除的心理障碍,市场经济需要开拓精神和自信心,这正是有自卑心理的人所缺乏的。

自信心是求职过程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求职时畏首畏尾会给人以无能的印象,使求职不易成功。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呢?首先,正确评价自己对有自卑感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评价自己的办法就是要纠正过低的自我评价,多找自己的长处,即使微不足道也不要忽略,这些本来就属于你的财富对于你恢复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人都有所长,利用自己的优势以长补短,寻求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可以有效克服自卑感。

其次,要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说:“别人能干好,我一定也能干好”,“我行,我一定能干好”等。

再次,克服惧怕心理。

不要怕失败,因为失败并不表示你不如别人,失败更不表示你一事无成。

充满自信心,是成功的前奏。

③择业焦虑的调适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大学生求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拓宽了大学生职业选择面。

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越重,择业心理压力便越大。

事实也是如此,毕业分配制度未改革,大学生们呼唤新的毕业分配政策的出台,想冲破旧制度的束缚;然而一旦把求职的自主权送到他们手中时,他们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竞争的风险及各种信息的刺激,反而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产生了危机感、迷茫感,甚至是恐惧感。

例如,这几年实施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以来,总有一部分人一时没找到工作,这本来是政常现象,要找到本人求职愿望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需要时间过程,甚至是机遇。

但不少同学怕自己走入这个行列而忧心忡忡。

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严格的录用程序:笔试、口试、面试、心理测试,感到胆战心惊。

尤其对自己向往和高职、高待遇的单位,参加竞争的人越多,录用条件越严格,有的同学就越失去了被录用的信心。

当然还有的因自己是女生而怕求职困难,有的因自己学习成绩不佳而烦恼,有的因自己能力低而紧张。

这些都是择业心理焦虑现象的表现。

刚走出校门,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对选择职业这一人生大课题产生择业的焦虑心理是正常现象。

加之我国刚刚进行毕业分配改革没几年,很多人对人才竞争不了解,没体验,心中无数也容易产生各种焦虑心理。

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使学生产生压力,这种压力是对自身惰性的进攻,它可增强人的进取心,人只有面对压力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产生求胜的心理和行动。

这样的战胜压力取得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

但是,如果心理上过度地焦躁、沮丧、不安,自己又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化解这些情绪,这些情绪就会成为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它会严重影响学生本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埋没他的潜能和才华,给就业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影响择业的发挥,埋没他的潜能和才华,给就业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影响择业的进程,甚至造成择业失败。

要克服焦虑的心理,主要是要更新观念,打破中国传统的事事求稳、求顺的思想,树立市场竞争的新观念。

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生活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恐怕要伴随你一生。

大学生求职过程就是竞争过程,即使你得到了比较理想的职业,如果没有竞争意识,不继续努力,也还可能丢掉这个工作。

有竞争必定会有风险和失败,确立了竞争意识,不怕风险和挫折,焦虑的心理必定得到缓解或克服。

当然还应克服择业心切、急于求成的思想。

这样做容易使择业失败,失败的体验又会强化沮丧、忧虑的情感。

客观地分析自己,合理地设计求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增强求职的勇气,也会减轻心理焦虑的程度。

④择业嫉妒心理的调适所谓嫉妒,就是在求职过程中对他人的成就、特长或优越的地位持既羡慕又敌视的情感。

这种情感的内化就是嫉妒心。

这种心理的主要特征是把别人的优越之外视为对自己的威胁,因而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是恐惧和愤怒,于是借助贬低、诽谤以致报复的手段来求得心理的补偿或摆脱恐惧和愤怒的困扰。

实际上这是一种变态的心理满足方式。

强烈而持久的嫉妒心往往会对本人及对方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某些国家正式将其列为一种心理疾病。

嫉妒心在大学生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只不过是轻重有别。

在实际生活中,任何理由都可以成为嫉妒的对象,如嫉妒别人长得高、漂亮,嫉妒别人能歌善舞,嫉妒别人朋友多,嫉妒别人学习好等。

在求职问题上嫉妒心理的表现如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求职条件好,或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产生羡慕,转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态。

甚至为不让别人超过自己,而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手段。

别人成功了则说风凉话、讽刺控苦、造谣中伤以发泄自己的恼怒。

在择业中嫉妒心会使人把朋友当对头,使朋友关系恶化,嫉妒心还会使团体内(班级或宿舍内)人心涣散、人际关系冷漠,嫉妒者本人也会增加内心痛苦和烦恼,甚至影响求职的顺利进行。

所以嫉妒心是于人于己都不利的不良心态,新时代积极进取的大学生一定要注意克服它。

嫉妒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心胸狭窄,虚荣心太强,名利思想太严重等,实质上是自私的表现。

嫉妒心是市场竞争中的一种不正当的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有害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