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n
2020-2021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杏坛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2020-2021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杏坛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https://img.taocdn.com/s3/m/9c4b42caa26925c52dc5bfa9.png)
2020-2021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杏坛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共15分,本题包括13道小题,1~11小题,每题1分;12、13小题,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雪糕融化B.电灯泡通电发光C.吃进的食物被消化D.晾晒衣物2.如图所示仪器没有经过磨砂处理的是()A.集气瓶B.滴瓶C.广口瓶D.烧杯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4.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状态B.密度硬度C.熔点沸点D.氧化性可燃性5.下列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都能导电B.都是黑色固体C.硬度都很小D.都由碳元素组成6.下列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A.放出热量B.产生大量白烟C.火星四射D.生成黑色固体7.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8.认识物质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空气B.干冰C.液氧D.生铁9.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能源的推广利用,节约了化石燃料B.新材料应用于航空制造,利用的都是其物理性质C.煤炭的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D.新药品的研发,可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10.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将饮料瓶放入厨余垃圾桶B.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C.使用煤炉时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水泥砂浆C.液氮D.汽水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C.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黄色气体D.铜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会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B.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物为黑色粉末状物质C.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出现小水珠D.铁丝生锈后产生一种红棕色固体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0分)14.用化学用语填空。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b1188867ec102de3bd89af.png)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四个短语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海市蜃楼B.木已成舟C.蜡炬成灰D.叶落归根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矿泉水B.生理盐水C.冰水混合物D.干净的果汁3.下列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4.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A.硫粉B.木炭C.铁丝D.红磷5.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下列认识不合理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B.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键康提供保障C.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有力支撑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符合“低碳经济”理念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7.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8.下列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的是:A.二氧化氮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物9.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镁和碘反应时,无明显现象,若向其中滴入几滴水,则迅速反应,且反应前后水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未改变,则上述反应中水是:A.催化剂B.反应物C.生成物D.不相干的物质10.属于缓慢氧化的变化是:A.木炭燃烧B.食物腐败C.蜡烛燃烧D.火药爆炸11.下列可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量筒B.集气瓶C.试管D.烧杯1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13.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碳酸钙――→高温氧化钙+二氧化碳B.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C.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D.水――→通电氢气+氧气14.下列关于空气及其组成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体积占比最大的是氮气B.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很多电光源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15.某同学用量筒准确量取20mL某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A.大于9mLB.小于9mLC.等于9mD.不能确定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17分)16.(5分)在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字母...):A.空气B.二氧化硫C.红磷D.五氧化二磷E.水F.氧气G.氮气(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经典试题解析—高一化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三校联考
![经典试题解析—高一化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三校联考](https://img.taocdn.com/s3/m/660a11c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3.png)
D.钠盐、钾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碳酸盐是根据盐中的阴离子分类的,它和钠盐、钾盐之间是交叉关系,D错误;
故选C。
10.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醋酸除去水垢:2H++CaCO3=Ca2++CO2↑+H2O
D. 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实验①中高锰酸钾能将浓盐酸氧化成黄绿色气体Cl2,该反应中,高锰酸钾为氧化剂,Cl2为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因此氧化性MnO >Cl2;实验②中Cl2能将FeCl2氧化生成黄色的FeCl3,Cl2做氧化剂,FeCl3是氧化产物,故氧化性Cl2>Fe3+;实验③中Cl2能与I-反应生成I2,Cl2为氧化剂,I2为氧化产物,故氧化性Cl2>I2。
故选C。
11.下列与Cl2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B. 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0.1mol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0.2mol电子
D.Cl2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Cl2具有氧化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氯气中Cl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既可以被氧化,又可以被还原,故A错误;
D、CCl4和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氯化钠,符合“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5.对四组无色透明溶液进行离子检验,四位同学各鉴定一组,他们的实验报告的结论如下,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思品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思品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3764a548d7c1c709a14512.png)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请各位考生注意:1.本试题共2页,总分60分。
2.请将试卷左侧的内容填完整。
3.答卷时请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1.2018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
3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海南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说明改革①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②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④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①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能够实现社会的同步富裕②适合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③解放了生产力,能够实现同等富裕④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3.“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③要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④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2016年12月20日,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
他强调,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我们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决定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
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因为①中国的未来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础在创新②时代发展呼唤创新③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④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近年来,“晒客”一词蹿红网络。
2020-2021学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cc012e4693daef5ff73d41.png)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100分,60分钟)一、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白糖C.植物油D.白醋2.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溶质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3.下列除垢或除污过程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A.自来水洗手B.食醋除水垢C.汽油除油污D.洗洁精除油污4.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A.水B.酒精C.汽油D.苯5.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 g水后变成10%,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A.50 g B.10 g C.100 g D.40 g6.实验室欲配制0.9%的生理盐水100 g,下列操作步骤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9 g NaClB.用烧杯量取99.1 mL水C.在量筒中配制溶液D.配好后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7.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C.溶质的溶解能力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溶液都是混合物8.向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3 g NaCl固体和12 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A.20% B.22.5% C.25% D.30%9.某温度时,将20 g KNO3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饱和,下列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m(溶质):m(溶剂)=20:120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C.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D.降温后,有固体析出10.已知20 ℃时,NaCl和NaNO3在100 g水中最多分别能溶解36 g和88 g。
序号①②③④⑤固体种类NaCl NaCl NaNO3NaNO3NaNO3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⑤11.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C.通过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将食用油溶解于水形成溶液D.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1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B.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时仅发生扩散吸热的过程13.如果所配制的6%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A.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B.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撒落在桌面上C.量取水的体积偏小D.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1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溶质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C.欲使100 g 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变成10%,可向其中加入5 g KNO3固体D.25 ℃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 g水析出a g晶体,再蒸发10 g水析出b g晶体,a与b不一定相等1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C.医用碘酒是碘的水溶液D.添加溶质是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二、填空题(31分)16.(5分)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卷 (116)(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卷 (116)(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c8186e4a7302768e9939a7.png)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卷 (116)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0分)1.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 制作陶胚B. 天然气燃烧C. 金属冶炼D. 光合作用2.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分子在不断运动B. 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C. 分子之间有间隔D. 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3.有关硬水和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硬水洗涤衣物不容易洗净B. 硬水通过蒸馏可以得到软水C. 硬水烧开后有白色沉淀产生D. 硬水通过过滤就可以得到软水4.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
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 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B. 汽车油箱着火时用水浇灭C. 酒精在桌面上着火时用湿布盖灭D. 图书档案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5.关于燃料和能源的利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B.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不一定通过燃烧反应来实现C. 火力发电,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D. 化石燃料的使用带来诸多环境问题,所以应使用清洁燃料替代化石燃料6.下列对几种气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 氮气在干燥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21%C. 氢气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D.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7.下列各图反映的是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的关系图(横坐标为加热时间t),其中不正确的是()A. 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时间关系B. 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变化情况C. 加热氯酸钾的对比情况:a添加了二氧化锰,b未添加二氧化锰D. 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8.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子序数为30B. 核外电子数为30C. 元素符号为ZnD. 相对原子质量为65.39 g9.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描述的是同一化学符号,此化学符号是()甲:表示一种物质乙:表示一个分子丙:表示由两种元素组成丁:表示一个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A. NH3B. O3C. HCND. ClO210.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事实解释A.木炭能做燃料木炭具有可燃性B.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石墨具有导电性C.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焦炭具有氧化性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A. AB. BC. CD. D11.在化学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从下列各图的气密性检查结果判断,装置漏气的是()A. B. C. D.12.实验中有些变化虽然是“<”或“>”的,但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符合的是()A. 铜丝的质量为m g,在火焰上灼烧后的质量为n g,则m<nB. 木炭的质量为m g,在火焰上灼烧后所有灰烬的质量为n g,则m>nC. 浓盐酸的质量为m g,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为n g,则m>nD.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 g,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为n g,则m<n13.如图是镁元素、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B. 表示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EC. 镁元素与氯元素的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等D. 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1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 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1:1D.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5.食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7032a20b1c59eef9c7b41a.png)
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中含二氧化氯(ClO2),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 B. C. D.2.某物质有硬的外观,银白的金属光,一些同学认为它是铁。
在讨论中,有的学生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拿磁铁吸一下”属于科学中的()A. 实验B. 假设C. 观察D. 做结论3.下面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B. C. D.4.科学探究离不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加热液体B. 过滤C. 熄灭酒精灯火焰D. 称量固体物质5.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氧气——火箭发射——可燃性B. 干冰——制冷剂——升华吸热C. 氮气——食品防腐——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D. 稀有气体——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苹果腐烂B. 石蜡熔化C. 酒精挥发D. 蔗糖溶解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右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反应物肯定不属于氧化物B. 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电解水的反应C. 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D. 该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8.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后是纯净物B. 水能够溶解所有物质C. 物质着火都能用水扑灭D.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导致水体污染9.下列有关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A. 点燃某可燃物,在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的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可燃物一定是H2或含有H2B.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沉淀生成,可能是因为盐酸太浓C. 某混合气体能使灼热的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且导出后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D. 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水蒸气、氮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干燥剂(假定每步都充分吸收),最后只剩下氮气10.下列图像对应的关系正确的是()A. 甲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B. 乙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C. 丙表示硫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D. 丁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产生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11.某物质经分析知道:它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种物质属于氧化物B. 这种物质属于混合物C. 这种物质属于化合物D. 这种物质不属于单质12.小明对于蜡烛燃烧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如图所示),蜡烛减小的质量等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B. 在燃烧的蜡烛上方罩上干冷烧杯,看到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C. 将大烧杯罩在燃烧蜡烛中,一会儿,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 已知蜡烛的主要成分C x H y燃烧的方程式是C x H y+33O225CO2+16H2O,则物质的化学式是C25H32二、填空题(共8题;共25分)13.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________(倒或正)放,原因是________标签向着手心原因是________.14.请从H、C、O、N、Na、Fe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1)一种液态的可再生燃料________;(2)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3)纯碱________;(4)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物形式)________。
2020-2021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溶液的浓度的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溶液的浓度的综合题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b4328ea6c30c2258019e32.png)
2020-2021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溶液的浓度的综合题含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1.20℃时,将等质量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a、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B.图乙a、b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图丙M表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来源】2016届河北省邯郸市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带解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图甲a中的溶质没有溶解完;B选项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中M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D选项中30℃时ab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考点:溶解度曲线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来源】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一中学2019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答案】B【解析】【分析】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里面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是催化剂,故A不正确;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B正确;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也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的反应,也可以是酸碱中和反应;故C不正确;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D不正确。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1710a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a.png)
【详解】A、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正确;
B、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石墨是自然界最软的物质,物理性质不同,错误;
C、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错误;
D、石墨有导电性,可以做电极;金刚石没有导电性,不能做电极,错误。
故选A。
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D、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可以是氮气等,故D错误。
故选:A。
18.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品红滴入水中扩散,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B.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C.两滴靠近的水滴合成一滴,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氢气燃烧生成水,说明保持水 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氧原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不符合题意;
B、由“石”字旁和“气”字旁可知,硫、氧均属于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不符合题意;
A.通电后可观察到两极附近均有气泡产生
B.图中气体b是氧气
C.该实验得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D.可用点燃的方法来检验a气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通电后可观察到两电极附近均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B、A玻璃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是纯净物,不含氢气和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生铁和不锈钢均属于合金,都是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e46360f6767f5acfa0c7cd2b.png)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化学试卷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题号一――^'二总分得分得分评卷人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八.刻舟求剑队滴水成冰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八.氧气稀有气体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抱薪救火^氮气I X 聚沙成塔IX 二氧化碳1倾倒液体 日.称量食盐4丨“高钙牛奶”中的钙是指〈^八.钙单质1钙元素5丨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八.挥发性溶解性6丨下列科学家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是〈八.拉瓦锡8丨门捷列夫匕道尔顿了.下列符号既可以表示一种物质,又可以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的是〔^八.?68^ 020^ 002 ^). 03韩原子匸.氧化性15.过滤0‘钙分子IX 密度I X 阿伏伽德罗九年级化学试卷第1页(共6页)8丨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八.镁―氧气—氧化镁日.石蜡^氧气—二氧化碳I水I I氧化汞—汞^氧气I X酒精I氧气―二氧化碳十水1下列事实不能证明空气中含水蒸气的是〔〉八.晚秋季节,空气中常弥漫大雾对着干而冷的玻璃吹气,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匕寒冷的冬天,窗户的玻璃上出现一层冰花13.干而脆的饼干在空气中会变软10.实验时若不慎碰翻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采取的措施是〔〉八.用嘴吹灭用书扇灭^用灯帽盖灭IX用湿抹布扑灭11.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八.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1将农田中产生的秸秆就地焚烧I X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12.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八.车胎在阳光下爆裂~-分子体积变大’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0^闻到不远处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I X钢轨夏天缝隙变小~~原子之间间隔变小13.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八.氢分子氧原子匕水分子I X氢原子和氧原子14.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入.02队 20 ^ 02^15. 20215.保护水资源、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八.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匕使用含磷洗衣粉I X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16.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八.16?16 〔657X10 ^817168九年级化学试卷第2页(共6页)17.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八.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1在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没有改变匕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13.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18.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0八.该元素原子序数为14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元素的相对原于质量为28丨091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19.下列各图中“馨”和“〇”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八820丨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主要目的是I得分评卷人二、填空题(共26分,每空1分)九年级化学试卷第3页(共6页)21.〔4分)请用化学符号填空:⑴氦气―〔3)4个水分子03个氯离子-(斗)镁元素―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13. —氧化碳22^〔6分)空气和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化学试卷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化学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a87206c6a216147916112825.png)
A.重雾霾天气应加强户外运动
B.化肥施用过量会造成水体污染
C.空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
D.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7.下列有关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钢是一种化合物B.不锈钢用于制作医疗器械
C.焊锡的熔点比纯锡的熔点高D.黄铜的硬度比铜的硬度小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中的单质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19.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1)A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C→B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
(4)反应C+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洗洁精清洗餐具油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将三种物质各20g在t2℃配成120克溶液,然后迅速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肯定没有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
(3)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可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A。
20.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阁所示,其中C为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试回答:
A.反应后溶液的质量:A >B >CB.消耗金属的质量:A >B >C
寒假综合复习试题3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寒假综合复习试题3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8864a277232f60dccca1d0.png)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寒假综合复习试题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Ca—40 Fe—56Cu—64 Zn—65 Ag—108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春节即将来临,下列生活中的变化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鞭炮爆炸B.咀嚼馒头时感到有甜味C.布艺加工成新衣服D.使用煤气作燃料烧菜2.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问的间隔变小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1 B.2 C.3 D.6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液体的倾倒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C.点燃酒精灯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5.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H ②Fe3+③④P2O5⑤NaClOA.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有①④⑤B.表示阳离子的有②③C.④中数字“2”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两个磷原子D.⑤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6.某校同学提出下列建议:①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垃圾分类;④垃圾减量;⑤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⑥提倡不使用含磷洗衣粉;⑦农业上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A.①②③④⑥⑦B.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⑤⑥⑦D.全部7.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方案(试行第三版)》中提到可试用利托那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利托那韦的化学式为C37H48N6O5S2,下列关于利托那分子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5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B.每个分子中含2个硫元素C.氮、氧原子个数比为6:5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8.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B、C、D四种物质都是氧化物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D.反应中A、B物质的质量比为17:229.等质量的镁、锌、铁三种金属分别跟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能够正确反映时间(t)和产生氢气质量(m)关系的曲线是()A B C D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二、非选择题11.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1)3个汞原子______(2)1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3)铵根离子;(4)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5)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1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化学式填空.(1)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气体单质是________;(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3)既可作为消毒剂,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液体试剂是___________;(4)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氧化物是________。
上海市奉贤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奉贤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ee547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0.png)
C、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管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假设碳酸钙完全分解
,如果 ,说明碳酸钙完全分解。符合题意。
A
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碳酸钙
高温烧至质量不再变化
B
排空气法收集气O2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
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MnO2中,观察
D
区分CO和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钙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高温烧至质量不再变化可以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碳酸钙,正确;
【答案】(1).石油(2).SO2(3).CO(4).隔绝氧气(5).化学(6).HC1(7).+1(8).6.02×1023
【解析】
【分析】
【详解】①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煤燃烧生成的CO2、SO2、CO等气体中,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故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一氧化碳有毒能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物质是CO;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B.活性炭消除水中异味
C.一氧化碳冶炼金属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消除水中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2020-2021学年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2020-2021学年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5ad4f5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0c.png)
2020-2021学年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铁矿石炼铁C.瓷器打破D.苹果榨汁2. 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列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B.围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积C.空矿泉水瓶回收利用D.大量开采化石燃料缓解能源危机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4.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防腐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是化学变化5.下列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B.金刚石C.铁D.氯化钠6.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水银、洁净的空气B.生铁、大理石C.干冰、可乐D.金刚石、冰水混合物7.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意义正确的是A.2O:2个氧分子B.N 2:2个氮原子C.Fe 2+:一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D.: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8.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是酸雨、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其中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向空气排放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它们主要是……… ().A.CO和CO 2B.SO 2和CO 2C.NO 2和SO 2D.O 3和CO 9.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净水剂﹣﹣吸附性B.干冰﹣﹣制冷剂﹣﹣升华吸热C.石墨﹣﹣做电极﹣﹣优良的导电性D.一氧化碳﹣﹣冶炼金属﹣﹣可燃性10.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B.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C.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体积变大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双手紧贴试管外壁,再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B.加热KClO 3并用排水法收集O 2,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C.CO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铜再通CO气体D.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先倒入接近10mL的液体,后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12.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是不同种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表示的是离子13.下列替换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B.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C.铁丝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的水可用细沙代替D.图书、档案着火,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也可使用水基型灭火器14.静静发现炒菜所用的食盐为加碘食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ad99a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e.png)
香坊区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学业发展水平监测英语学科(九年级)考生须知∶1.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00 分钟。
2. 答题前, 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 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 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5. 保持卡面整洁, 不要折叠、不要弄脏、弄皱, 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20 分, 每小题1分)选择最佳答案。
1. In the following words, which underlined(划线)word has the same sound as the under-lined letter of the word “d ou bt”?A. coupleB. courageC. announce【答案】C【解析】【详解】句意:在下面的单词中,哪个带下划线的单词与单词“d ou bt”的下划线字母发音相同?考查字母发音。
cou ple[ˈkʌpl]夫妇;cour age[ˈkʌridʒ]勇气;announce[əˈnauns]宣布;doubt[daut]怀疑;三个选项的划线部分发音中C选项的发音与题干中单词发音一致,故选C。
2. Which pair of the words with the underlined letters has different sounds?A. alive primeB. thirsty wealthC. alien manage【答案】C【解析】【详解】句意:哪一对划线字母的单词有不同的发音?考查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
alive/əˈlaɪv/,prime/praɪm/;th irsty/ˈθɜːsti/,wealth/welθ/;a lien/ˈeɪliən/,ma nage/ˈmænɪd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
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该原子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
D.该原子的质量由构成其原子的质子和电子决定
6.下列有关碳单质的性质和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坚硬,石墨很软,是因为金刚石中的碳原子不再运动
B.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碳具有还原性
C.活性炭常用来制作防毒面具因其具有良好吸附性
A.曲线①表示的是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
B.b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
C.等质量不同聚集状态的碳酸钙参加反应,粉末状碳酸钙产生CO2多
D.对比曲线①②中a、b或c、d两点实验数据,可比较锥形瓶内的反应速率
二、填空题
11.按要求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_____(填元素符号)
(2)金刚石的化学式_____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10.数字化实验可以准确、直观的比较实验结果。先用质量相同、颗粒大小不同的碳酸钙与浓度相同的盐酸反应,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得锥形瓶内气压变化情况并绘制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3)实验室常用_____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其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室常用固态的亚硫酸钠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若选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硫,气体从导管口_____(填“a”或“b”)端通入,理由是_____。
四、流程题
13.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3)高铁酸钾(K2FeO4)是常用的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4)氯化钠的构成粒子的符号_____
(5)硫酸铁的化学式_____
(6)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比较大的原因是_____
三、实验题
12.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从A-E中选),验满的方法是_____。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步骤③中,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为硫的另一种氧化物,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X的化学式为_____。
(3)经过进一步净化,含较多杂质的水煤气转化为合成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步骤④中生成的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织布B. 耕田
C. 生火D. 灌溉
物质
苯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质量/g
3.9
9.6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6.6
2.7
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m的值为13.5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物质X能在氧气中燃烧D.物质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9.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小马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_____(“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观点。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小红按如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单质组成
B.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26个氢分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26:23
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5.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4.我省盛产好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绿茶享誉国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循环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和少量未完全分离出去的甲醇。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和液化”流程的优点: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4.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1)。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2.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
A.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化成航空燃料
C.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
D.使用电动汽车,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3.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D.碳单质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
7.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
8.(【最新】浙江宁波,19题、)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