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为安防行业提供新机遇

合集下载

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1月份新闻发布会 介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热点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1月份新闻发布会 介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热点问题

中国产经CHINESE INDUSTRY & ECONOMY◎V 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1月份新闻发布会介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应热点问题鞍2020年11月17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网上方式举行11 月份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由政策研 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主持,介绍经济运行实物量指标、投 资项目审批、价格运行、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十四五”规划《纲 要》问计求策活动等情况,并就媒体关注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 建设、今冬采暖保供、服务消费新 模式、“十四五”时期重大基础设 施建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企业债券注册发行进展、推广以工 代赈新举措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60余家境内外新闻媒体70余名 记者参加了本场发布会。

【孟玮】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11 月份新闻发布会。

下面,先向大家 通报五方面情况,之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第一方面,关于电力运行等实物 量指标从发电量看,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4.6%。

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25.4%, 14.7%,8.1%,火电、核电发电同比分别下降 1.5%、0.3%。

1—10 月, 发电量同比增长1.4%,增速持续回升。

从用电量看,10月份,全 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6%,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 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0.9%, 7.7%, 3.9% 和 4%。

分地区看,全国29个省(区、市) 用电正增长。

1—10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8%。

从货运量看,10月份,全 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7.2%,增 速较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正增长。

第二方面,关于重大项目 审批情况今年10月,我委共审批核 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个,总投资106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等领域。

第三方面,关于价格运行情况 从居民消费价格看,10月份,CPI 同比上涨0.5%,涨幅较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CPI 环比下跌0.3%,其中食品价格是主要影响因素。

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作者:陈丽媛来源:《江汉论坛》2015年第06期在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长江论坛”2015年4月8日在武汉东湖宾馆成功举办。

在论坛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会上,与会专家和领导就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重大意义、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意义重大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院士指出,城市发展到今天,竞争不是单个对单个,单体是无法崛起的,而是“群”对“群”。

城市群是近50年来大国城镇化的主要趋势,美、英、日、法等发达国家中单个巨型城市逐渐被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网络状城市群所取代。

2030年前中国城镇化的三大重点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通江达海、联结东中西的长江经济带。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旦在长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之间起到连接作用,并将市场统一起来,将形成带动超过1/5国土面积、约6亿人的发展新动力。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是加快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重要载体,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湖北是长江流经里程最长、岸线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中肩负重要责任,要借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东风,按照建设“文化长江、生态长江、经济长江”的思路,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湖北段新一轮开放开发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指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具体化措施,为中部地区、特别是湘鄂赣三省加强合作,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提供操作平台,将显现出巨大的聚合带动效应。

湘鄂赣三省联手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发展正是因时顺势之举,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形成东、中、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局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战略目标: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战略目标: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地开始陷 于 “ 龙头之争 ” ,错过了迈进 “ 第 四极” 的一次历史性机遇 。 为 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提高创新能力 ,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 能 力 ,应将长江 中游城市集群打造成继长三角 、京津冀、珠三角 的中国经
济增 长 第 四极 。 二 、 文献 综 述
洲 、湘潭、岳 阳、益 阳、常德 、娄底 、衡阳)和江西鄱 阳湖生态经济 区 ( 南昌、九江、景德镇 、鹰潭、上饶 、 新余 、抚州 、宜春 、吉安) ; 关中平原地区 , 包括西安 、铜川 、宝鸡 、咸阳、渭南 、商洛 ; 成渝地区 ,包括重 庆、成都 、自贡 、德阳、遂宁 、内江 、南 充、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引育
长 江中游城市集群是指以湘鄂赣 三省 现有 的武 汉城市圈 、湖南 “ 3 + 5 ”城市群和郡阳湖生态经济 区等三大 城市群为依 托,通过整体 规划 和集成建设形成 的一体化的城市群集合体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具有 得天 独厚的区位 、便利的交通和相对丰富的资源优势 ,经过多年 的积 累 ,形 成了较 为雄厚 的产业和科教基础 , 且城 市群发展正处于工业化 中期 的初 级发展阶段 , 城市规模体系不断完善 ,是我 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的城市 群之一。 2 0 1 0 年 9月 ,中国发展研究基 金会 在北京 发布 了 《 中 国发展 报告 2 0 1 0 :促进人 的发展的 中国新 型城 市化 战略》 ( 简称 《 中 国发展 报告 2 0 1 0 ) ) 。此报告确立 了今后重点发展 的8 个大城市群 :哈长 ( 黑龙江哈 大齐和吉林的长吉) 、闽东南 、江淮 、中原 、长江 中游 ( 长 株潭 、武汉 城市圈 、昌九) 、关 中平原 、成渝和北部 湾。此外 ,明确 了环渤海 ( 京 津冀 、辽中南 和胶东半 岛) 、长三角 、珠 三角等 3 个 特大城市群 为我 国 经济增长的三极。湖北省社科 院长江 流域经济研究所 所长彭智 敏认为 , 中国希望培育一个新 的城市 群为经 济增长 “ 第 四极 ” 的动机 已十分 明

长江新区专项规划方案

长江新区专项规划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为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潜力,推进武汉市长江新区建设,特制定本专项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1. 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2. 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智慧化、宜居化的新型城区。

3. 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4.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三、规划原则1. 绿色低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以人为本:关注人民群众需求,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创新驱动: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4. 协同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四、规划内容1. 产业发展规划(1)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

(2)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水平。

2. 城市空间布局规划(1)形成“一心、两轴、多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以长江新区中心片区为核心,打造区域发展引擎。

两轴:沿长江两岸布局产业发展轴,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多片:根据功能分区,形成多个产业片区。

(2)加强城市交通规划,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

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加强生态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

(2)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

(3)推进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

4. 社会事业规划(1)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3)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规划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规划实施。

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和人才。

3. 加强资金投入,确保规划项目顺利实施。

4. 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总之,长江新区专项规划方案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长江新区的发展潜力,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

内容解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 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 能力显著增强。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武汉、长株潭等都市圈同城化实 现实质性突破,南昌都市圈培育取得积极进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7%;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高,综合立体交通进一步完善,铁路总里程达到1.4万公里,基本实现城市群内主 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新型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基本形成,产业分工更加合理、协作效率大幅提升,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建成,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7%以上。
2022年2月24日,中国政府发布《国务院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的批复》(以下简称 《批复》),原则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
方案பைடு நூலகம்文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
长江中游城市群地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 崛起、巩固“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点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加快长江中 游城市群协同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编制本实施方案。
方案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 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 能力显著增强。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武汉、长株潭等都市圈同城化实 现实质性突破,南昌都市圈培育取得积极进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7%;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高,综合立体交通进一步完善,铁路总里程达到 1.4万公里,基本实现城市群内主 要城市间 2小时通达,新型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 群基本形成,产业分工更加合理、协作效率大幅提升,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建成,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 长 7%以上。

长江中游城市群工程机械布局正当时

长江中游城市群工程机械布局正当时

长江中游城市群工程机械布局正当时
编者按:我国近来接连出台重量级区域规划。

在发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后,京津冀规划呼之欲出之时,长江中游特大城市群规划率先落子,规划背后蕴藏着大量商机,工程机械行业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对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从《规划》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城镇化建设提出了重点布局,将带来一大批的水利、交通、城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来说,又是一剂令人振奋的强心针。

相信随着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的陆续展开以及各项战略规划的落地实施,工程机械将迎来更大利好,投资布局正当时。

挺进第四极布局正当时
从2013 年的《武汉共识》,到2014 年的《长沙宣言》,再到2015《规划》的出台,三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正一步步从概念走向实践,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向也在加速推进。

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分别形成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3 大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 万平方公里,1.15 亿人口,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世界上城市数量最多、面积最大、人口规模最多的城市群。

该区域2014 年的经济总量超过4.5 万亿元,位于长三。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为安防行业提供新机遇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为安防行业提供新机遇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为安防行业提供新机遇据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同时《规划》明确了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长江中下游城市群规模一是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强化武汉、长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依托沿江、沪昆和京广、京九、二广等重点轴线,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促进省际毗邻城市合作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二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围绕提高综合保障和支撑能力,统筹推进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和现代化水平。

三是产业协调发展。

依托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建立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机制,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基地,有序推进跨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是共建生态文明。

着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健全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机制,共同构筑生态屏障,促进城市群绿色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格局。

五是公共服务共享。

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全面加强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文化繁荣,联合开发人力资源,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

六是深化对外开放。

把握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共建开放通道和平台,推进国内外区域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拉动市场需求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城市群的建设大步推进城镇化了进程,扩大城镇化规模。

大规模的新城镇建设,必然极大刺激相关市场需求,当然也是对安防行业的正向影响。

市场规模相当可观。

促进企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享。

对此安防行业应利用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安防水平辅助城市群的安全建设。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近期工作要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近期工作要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近期工作要点的通知【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发文字号】武政[2014]54号【发布部门】武汉市政府【发布日期】2014.08.16【实施日期】2014.08.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近期工作要点的通知(武政〔2014〕5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近期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武汉市人民政府2014年8月16日武汉市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近期工作要点为贯彻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战略部署,落实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武汉共识》和《长沙宣言》有关议定事项,进一步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发展,发挥其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核心增长极,特提出我市近期工作要点如下。

一、开展专项研究(一)开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总体规划研究。

积极参与国家组织开展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写工作,争取将我市更多政策诉求纳入该规划,并配合国家、省做好规划各项衔接落实工作。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二)开展规划领域专项研究。

开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研究,为武汉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空间协调对接提供支撑,并积极探索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独特路径,助推长江中游城市群对接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

(责任单位:市国土规划局;协助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社科院等)(三)开展交通基础设施专项研究。

开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环形高速铁路网研究,推进构建2小时交通圈;开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岸线资源开发保护研究,提高岸线资源集约利用率;建设武汉航运交易所,构筑航运市场交易平台;建设长江中游航运公共信息共享保障平台,推进城市群航运信息共建共享;积极配合开展“645”长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研究工作,为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提供依据;开展长江中游城市群陆地港布局研究,促进港口、口岸和保税功能的延伸。

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负责人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3月26日,国务院以国函〔2015〕62号文正式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了《规划》。

《规划》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43号)关于“鼓励和支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战略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精神,由我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共同编制的。

出台并组织实施《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全面理解《规划》编制背景、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推动《规划》组织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负责人就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了解读。

一、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具备哪些基础和条件?答: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上饶市及抚州市、吉安市的部分县(区),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万亿元,年末总人口1.21亿人,分别占全国的3.3%、8.8%和8.8%。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长江中游城市群山水相连、人文相亲,自古以来就有着特殊的文化渊源,经贸往来非常密切,具有发展成为跨区域特大型城市群的深厚基础。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2.07•【字号】鄂政办发[2014]10号•【施行日期】2014.0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鄂政办发〔2014〕10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省交通运输厅《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纲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4年2月7日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纲要(省交通运输厅)前言武汉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交汇处,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长江中游吞吐量规模最大、水运市场最活跃、航运要素最密集的对外开放港口,在我国中部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充分发挥长江水运优势,推进武汉城市圈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将湖北省打造为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战略支点,湖北省在“十一五”初期提出了以武汉新港和武汉城市圈为主要依托,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战略构想。

为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潜力,带动流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务院于2011年初印发《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

将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纳入国家战略,标志着长江航运和沿江经济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战略部署,切实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了《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纲要》。

在研究范围和重点上,本规划纲要着重突出武汉新港,兼顾武汉城市圈其他港口发展;重点关注长江干线,以及其他为武汉新港集疏运服务的重要内河航道和陆路通道;着眼于服务中西部腹地,着力构建对接长江上中下游、沿海港口和现代物流的港航服务体系,同时从战略层面将航运中心相关的临港产业等纳入研究视野。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论坛综述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论坛综述

2012年2月10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三省会商会议”在武汉召开,三省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为贯彻落实三省会商会议精神,推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加快建设,鄂湘赣三省经协主管部门和三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并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和湖北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承办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论坛”同月26日在武汉东湖宾馆举行。

论坛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曾成贵、湖北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主任盛国玉分阶段主持。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田承忠、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刘苏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和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等出席论坛。

来自三省的100余名专家学者、会议代表参加此次论坛,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的4名代表也应邀参加并介绍了推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合作的经验。

会上,三省经协部门负责人签订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一、关于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意义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宏观层面而言,有利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增强国家竞争力;对中部三省而言,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水资源保护、利用和打造长江“黄金水道”。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田承忠在致辞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中部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奠定了基础。

当前国家有关中部区域发展的规划、政策都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提供了有利支撑,而三省本身也具有良好合作的历史基础,鄂湘赣三省合作兼具“天时、地利、人和”,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蓄势待发,区域协作时不我待。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刘苏社认为,构建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形成跨省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大城市群,是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发展阶段和合作基础,顺应城市化发展规律和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演变而做出的重大选择,是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深化区域分工合作,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正式印发重点布局三大城市群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正式印发重点布局三大城市群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重点布局三大城市群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37期近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

纲要对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等各方面任务作出了具体部署,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纲要提出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格局。

其中,“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两翼”是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9月12日,环保部发布了8月全国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空气质量状况。

8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9.6%,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PM2.5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7%;PM10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5%。

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3.6%,同比提高21.6个百分点。

PM2.5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2%;PM10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3%;臭氧超标率为12.7%,同比下降8.2个百分点。

9月12日,央行同时进行了7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45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均持平于上期。

与此同时,央行进行了28天期逆回购询量,系4年来首次在年中进行。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28天期逆回购的询量,体现了央行以长换短,综合抬高市场杠杆成本,倒逼机构主动去杠杆的指导意图。

近日,为保护银行卡持卡人合法权益,央行等六部门发布通知,决定于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联合整治非法买卖银行卡信息专项行动。

武汉应如何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

武汉应如何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

武汉应如何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摘要:2013年2月23日,长江中游的主要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在武汉经过商议,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战略合作协议》(武汉共识),将联手打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即致力于成为新时期我国内生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制高点、引领点和集聚点。

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大背景下,以及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部署下,中部城市群应该积极争取政策优惠,逐渐增强自身各方面的实力,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往来,发挥城市群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本文将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代表城市--武汉作为分析对象,从交通、区位、金融、生态建设等几个角度来探讨中部城市应该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增长。

关键词:武汉;长江中游城市圈;城市群效应;经济增长一、城市群效应与长江中游城市群概述法国地理学者戈德认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随着人类社会城镇化的发展,形成一个个聚居的城市,而城市之间又相互建立联系。

随着规模的扩大,这些单个的城市便倾向于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的城市群。

城市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包括经济联系、产业分工与合作,以及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相互影响。

城市群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大量的集聚产生经济的规模效应,通过分工进行优势互补,带动整个区域城市经济的良性互动和飞速增长。

当前,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已经成为我国快速发展的三个城市群,其GDP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7.8%,9.6%和10%。

我国这三个规模最大的城市群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极”,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飞跃式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就我国经济增长点的地域来看,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国家政策优惠方面的待遇也存在明显差别。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落实湖北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任务清单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落实湖北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任务清单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落实湖北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任务清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8.07•【字号】武政办〔2024〕83号•【施行日期】2024.08.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落实湖北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任务清单的通知武政办〔2024〕8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武汉市落实湖北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任务清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认识。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和市委工作安排,坚决扛牢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化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聚焦重点问题,开展集中攻坚,持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加快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换为绿色发展优势。

二、加强组织领导。

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统筹,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园林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市级牵头单位按分工落实牵头抓总职责,明确专项行动年度任务、措施、责任清单,强化督促指导。

各区履行属地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年度安排,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加强市区纵向联动和部门横向协同,落实落细工作举措,形成工作合力。

三、加大宣传力度。

及时报送工作信息,选树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

创新宣传方式,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壮大志愿服务力量,畅通群众监督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全社会共抓长江大保护的良好氛围。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8月7日。

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意义、优势和对策建议

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意义、优势和对策建议

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意义、优势和对策建议作者:匡楚玉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8年第09期摘要:长江中游城市群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长江中游城市群有区位、交通、人才、经验和产业优势,但存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趋同等问题。

本文针对当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空间布局和城镇一体化、构建协同机制以及打造“一带一路”产业集群、推进对外开放一体化等对策建议,以此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优势;产业;对策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优势为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顺应全球化的发展,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的载体,随着城市间联系的日益紧密,作用越发重要。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圈,经济发展的增速高于全国水平,是中国经济稳定至关重要的调节器。

大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承东启西的战略作用,有利于东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推动中部崛起,提升中部地区竞争力,更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扭转区域发展不均衡,促进“一带一路”发展,有利于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将地球村联系得更紧密。

大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有利于发挥中部地区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还可以更有效地满足国内需求,充分调动约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

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涉及湖南、湖北、江西的31个市,范围包括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

1.区位和交通优势长江中游城市群处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间位置,位于长江流域的中游,是沿海经济向内地发展的中转站。

长江中游城市群向东承接长江三角洲,向南连接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向北承接京津冀城市圈,向西连接成渝经济圈。

长江中游城市群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2009年底,武广高铁开通,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将G字头的高速动车组列车投入运营,我国高铁建设从此进入新时代。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规划SWOT分析---框架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规划SWOT分析---框架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规划SWOT分析一、背景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1+8)、环长株潭城市群(3+5)、环鄱阳湖城市群(1+8)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4年的经济总量超过4.5万亿元,位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之后居第四位。

2014年年末总人口目前约为1.21亿。

2015年4月5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实施。

这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首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式定位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和“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二、SWOT分析(一)区域竞争优势(S)1)区位条件优势:中三角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面积最大,是长三角的3倍,珠三角的5倍,而且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山水相连、人文相亲,自古以来就有特殊的文化渊源,经贸往来密切,具有发展成为跨区域特大型城市群的深厚基础。

长江中游城市群临江达海,经济腹地广阔,拥有一大批现代化港口群、区域枢纽机场以及铁路、公路交通干线,基本形成了密集的立体化交通网。

2)科技水平优势: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优势明显,工业门类较为齐全。

已经形成了汽车、电子信息、钢铁、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家电等现代化支柱型产业,战略性新型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

3)人居环境优势: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间公共服务共享度较高,租金、住房、土地价格水平相比长三角与珠三角等地区也具有明显优势。

并且还具有丰富的城市景观,赋予了城市群休闲、游憩和生态等各种功能,能有效促使城市多功能、可持续发展。

4)人力资源优势:长江中游武汉、长株潭、环鄱阳湖三个城市群拥有普通高等学校260所,在校学生数达到277.54万人,为全国重要的科教和智力资源密集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下城市空间联系度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

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下城市空间联系度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

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下城市空间联系度研究以武汉市为例严慧慧
【期刊名称】《中华建设》
【年(卷),期】2018(000)009
【摘要】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对于统筹长江流域和全国国土开发、促进中部崛起、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2页(P106-107)
【作者】严慧慧
【作者单位】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中小城市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思考:以湖北荆门市为例 [J], 何玉芹
2.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保护刑事司法协作机制的完善——以武汉市江汉区法院143份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判决为例 [J], 王道玮;刘莹
3.长江中游城市群开放战略研究 [J], 陈昭
4.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视野下洞庭湖生态补偿机制政策体系研究 [J], 杨芳;邝奕轩
5.公共服务的策略互动对城市群经济集聚的影响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J], 廖玉玲;宋美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为安防行业提供新机遇
据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同时《规划》明确了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长江中下游城市群规模
一是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强化武汉、长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依托沿江、沪昆和京广、京九、二广等重点轴线,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促进省际毗邻城市合作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二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围绕提高综合保障和支撑能力,统筹推进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和现代化水平。

三是产业协调发展。

依托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建立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机制,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基地,有序推进跨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是共建生态文明。

着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健全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机制,共同构筑生态屏障,促进城市群绿色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格局。

五是公共服务共享。

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全面加强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文化繁荣,联合开发人力资源,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

六是深化对外开放。

把握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共建开放通道和平台,推进国内外区域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拉动市场需求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城市群的建设大步推进城镇化了进程,扩大城镇化规模。

大规模的新城镇建设,必然极大刺激相关市场需求,当然也是对安防行业的正向影响。

市场规模相当可观。

促进企业发展
《规划》中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享。

对此安防行业应利用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安防水平辅助城市群的安全建设。

同时在对外开放的政策下,安防行业也应抓住契机,不仅在以往的以自我生存发展创新为基础,同时要加强与国外先进的安防行业合作,学习其先进的安防技术、发展理念及管理经验。

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

总结:
新一轮的城市群建设,不仅给安防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同时也是给行业的发展施加了一种正向的压力,面临城市群发展对安防技术产品的新需求,企业只要学习、创新,提高自身的安防技术,完善自身的安防产品,满足市场的新需求,就是把握住了发展机会。

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会进一步深化,国内市场空间广阔,企业只要“自身硬”,就会在一波波的发展浪潮中抓住机遇,不断发展长大。

显而易见,将来安防行业的前景无限广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