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三大战役

合集下载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优秀教案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优秀教案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2.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3.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2.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

(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2.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学生回答: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革命。

3.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解放区的土改有哪些成效?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解放区的农民从亲人参军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5.教师过渡:那么,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的解放战争,又有哪些发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前线战况。

(二)国共大决战1.教师讲述: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随后,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反攻,共消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进入被动防御作战。

2.教师讲述: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020-2021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2课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教案 岳麓版

2020-2021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2课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教案 岳麓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22课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把握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

把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

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时期。

过程与方法:通过争辩等形式,培育同学的思辩力量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通过观看纪录片《大决战》片段,使同学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生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成功,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毁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三大战役的成功表明,党中心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学习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学习难点:对于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确定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快速失败缘由的生疏。

对渡江战役捍卫了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的生疏。

【同学预习指导】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在课本勾画,补充即可。

留意做到要点化、序号化)一、“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1.土地改革的目的:解决__土地__问题。

2.实施:颁布__《中国土地法大纲》__,1948年底,解放区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3.作用:满足了农夫的__土地__要求,极大地调动了他们革命和生产的乐观性,掀起了__参军参战__和____支援前线__的热潮。

二、国共大决战1.辽沈战役:__1948__年__9__月,__林彪__、__罗荣桓__发动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__锦州__,乘胜攻克__沈阳__,东北全境解放。

2.淮海战役:__1948__年__11__月,__刘伯承__、__陈毅__、__邓小平__、__粟裕__、__谭震林__等,率领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以__徐州__为中心,发动淮海战役,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3.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__聂荣臻__指挥的华北解放军联合发起平津战役。

第18课三大战役教学设计

第18课三大战役教学设计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

2.掌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

3.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时期。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

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1.三大战役。

2.百万雄师过大江。

●教学难点1.渡江战役的意义。

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教学方法1.诗词导入法。

可以用关于本节内容的诗词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讨论法。

3.图文结合法。

本课两大内容都需结合地图学习,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战争的发展进程。

4.引导分析法。

对于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原因,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

5.图表法。

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对相关内容作出归纳,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

●教具准备1.投影仪。

2.挂图《三大战役示意图》《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

3.《大决战》等影片及相关设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请看投影。

[投影显示]同学们,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后写的。

诗中不仅表明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挡使中国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表达统一中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独立完整这样一种心声。

那么,渡江战役是怎么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怎样解放的?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大战役的教案

三大战役的教案

三大战役的教案教案标题:三大战役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战役: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和赤壁之战。

2. 理解这些战役的重要性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淝水之战:a. 战役概述:战役的背景、参战双方及其主要将领。

b. 战役过程:战役的具体经过、关键事件和策略。

c. 战役结果:战役的胜负、对历史的影响。

2. 巨鹿之战:a. 战役概述:战役的背景、参战双方及其主要将领。

b. 战役过程:战役的具体经过、关键事件和策略。

c. 战役结果:战役的胜负、对历史的影响。

3. 赤壁之战:a. 战役概述:战役的背景、参战双方及其主要将领。

b. 战役过程:战役的具体经过、关键事件和策略。

c. 战役结果:战役的胜负、对历史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三大战役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每个战役的背景、参战双方、将领等进行讨论,并记录下来。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信息。

4. 教师讲解:对每个战役的概述、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讲解,解释其重要性和影响。

5. 学生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每个战役的关键事件和决策过程,加深对战役的理解。

6.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每个战役的重要内容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7.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更多的战役和历史事件。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和故事相关于每个战役的背景和关键事件。

2. 小组讨论记录表格。

3. 角色扮演道具和指导材料。

4. 历史书籍、文章和互联网资源。

评估方法:1. 小组讨论记录表格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角色扮演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3. 学生对战役重要性和影响的总结和讨论。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撰写关于这些战役的短文或演讲稿。

2.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就这些战役的结果和影响展开讨论。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通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本课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数据,生动展示了三大战役的战斗过程和伟大胜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解放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战争策略、战役影响等方面,学生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的历史背景、政治环境等方面可能了解不足,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双方及战争结果;认识三大战役在中国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战争、解读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群众英勇斗争的结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双方及战争结果。

2.难点:三大战役在中国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战争背后的战略思想和战术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战争背景、战役过程及战争意义。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役基本信息。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役背后的战略思想和战术运用。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战役,分析战役特点及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战役图片、数据和战争背景。

3.教案:编写详细教案,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过程。

4.辅助材料:准备相关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和补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解放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三大战役的基本信息。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战役图片、数据,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战役过程。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说课稿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说课稿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是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通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敌人主力,最终取得全国解放的历史事件。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三大战役的详细过程、意义以及全国解放的历史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及战果;掌握三大战役在中国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敬意,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全国解放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及战果;三大战役在中国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和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的历史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历史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解放战争的视频,引导学生回顾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及战果。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战役,分析战役的特点、意义,并在全班进行分享。

4.讲授法:教师对三大战役进行总结,强调三大战役在中国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和意义。

5.提问法: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学方案设计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学方案设计
使学生理清知识线索。
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查漏补缺。
3分
1分
9分
8分
9分
8分
2分
5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真正代表。
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南京解放
难点
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正确认识渡江战役的作用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
1.背景
2.辽沈战役(1948.9—11意义)
3.淮海战役(1948.11—1949.1意义)
18.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
指出三大战役的背景,引导学生讨论“我军为什么把战略决战的突破口放在东北?”
观看视频“辽沈战役”。
指导学生回答:
(1).辽沈战役的指挥者是谁?(2).辽沈战役中参战的是哪支解放军?(3).辽沈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2.淮海战役
观看视频“淮海战役”。
指导学生回答:
(1).淮海战役的指挥者是谁?(2).淮海战役中参战的是哪几支解放军?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教学方案设计
课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课型
新授课
教法与学法
讲读与自主学习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史实的能力。
回答课件中的问题
观看视频“渡江战役”,然后回答南京解放的意义是什么?

三大战役教案

三大战役教案

三大战役教案【篇一:《解放战争》教案】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内战背景的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展示,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及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采取的策略和方针得到了人民的真正拥护。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重庆和谈和三大战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不同方式的努力,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斗争,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这一胜利对中国和世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意愿出发,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

这一问题需要联系时代背景认识战后的政治形势和国共两党的意图,所以是难点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原因和意义,须从本单元内容整体分析和认识,知识跨度大、理论性较强,学生不容易掌握,故又是一难点。

一、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 1、内战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合作探究1]运用课本内容,并适当补充材料,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内战爆发的背景。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教案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教案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简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覆灭的史实,理解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分析三大战役示意图,锻炼和提高阅读历史地图,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用表格归纳概括三大战役的概况,掌握归纳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北平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增强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通过学习,树立对共产党的拥立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过程。

【难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毛泽东在1949年4月写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提问:这首诗里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讲述的是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事件,表达了中共领导人统一中国,维护国家独立的决心。

教师过渡,导入新课: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渡江战役之前广大的江北地区又是如何取得解放的?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三大战役1.背景教师播放解放战争纪录片视频片段,提问:到1947年,战争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党军队的状况如何呢?请同学们继续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国民党丧失了200多万精锐部队,困守孤城、被动防御。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共中央认识到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2.过程教师过渡:三大战役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观看相应的纪录片视频。

教师播放辽沈战役纪录片视频片段,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战争的经过。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强调:时间是1948年9月~1948年11月,作战部队是东北野战军,指挥者是林彪、罗荣桓两位将军,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的是锦州,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初中历史三大战役解析教案

初中历史三大战役解析教案

初中历史三大战役解析教案年级:初中主题:三大战役解析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三大战役(宜昌会战、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分析并比较三大战役的主要特点和战术特点。

3. 了解中国人民抗战期间的抗敌斗争精神和付出。

教学内容:1. 宜昌会战2. 百团大战3. 平型关大捷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三大战役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和战术特点。

难点:分析战役胜负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三大战役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学习宜昌会战(15分钟)1. 介绍宜昌会战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分析宜昌会战的主要特点和战术特点。

三、学习百团大战(15分钟)1. 介绍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分析百团大战的主要特点和战术特点。

四、学习平型关大捷(15分钟)1. 介绍平型关大捷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分析平型关大捷的主要特点和战术特点。

五、比较和总结(10分钟)1. 讨论三大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总结中国人民在抗战期间的奋斗精神和牺牲付出。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写一篇关于中国人民抗战中的三大战役的比较分析作文。

教学评估:1. 口头问答:随堂进行问题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展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三大战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分析比较这些战役的特点和影响。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三大战役初中历史教案

三大战役初中历史教案

三大战役初中历史教案
目标:通过学习三大战役,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及三大战役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三大战役(25分钟)
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年)
- 背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背景
- 过程:鸦片战争的全过程及主要战役
- 结果:中国签订《南京条约》的影响及意义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背景
- 过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全过程及主要战役
- 结果:中国签订《北京条约》的影响及意义
3. 抗日战争(1937-1945年)
- 背景:日本侵华的原因及背景
- 过程: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主要战役
- 结果: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影响
三、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就三大战役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2. 教师总结三大战役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及启示,强调历史重要性和价值。

四、作业布置(5分钟)
1. 学生撰写关于三大战役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2. 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三大战役的相关知识。

五、课堂结束(5分钟)
教师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初中历史三大战役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三大战役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三大战役试讲教案教学内容:三大战役(宝康、鸦片、日甲)教学目标:1. 了解三大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掌握三大战役的具体过程和结果;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1. 三大战役的历史背景;2. 三大战役的具体过程;3. 三大战役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和把握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2. 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三大战役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图表资料;3. 复习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战役?战役对一个国家的意义是什么?二、学习三大战役(30分钟)1. 宝康战役- 介绍宝康战役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分析宝康战役的过程和结果;- 探讨宝康战役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鸦片战争- 介绍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分析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 日甲战争- 介绍日甲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分析日甲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探讨日甲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讨论与总结(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三大战役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启示;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应该如何理解历史事件和教训。

四、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总结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写一篇短文。

五、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并鼓励学生多多思考和探索历史事件的深层含义。

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对三大战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及内容。

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和效率。

《三大战役》学习任务单

《三大战役》学习任务单

《三大战役》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

2、了解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

3、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
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的情感。

本课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本课难点:
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

新课预习:
1、年9月,、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歼灭敌军多人。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第一次取得了数量的优势。

2、1948年月,、、、、等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为中心,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到1949年1月,解放军全歼被围之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奠定了基础。

3、在淮海战役的同时,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联合发起平津战役。

解放军按“”的顺序,先后攻克、等地,北平国民党守军司令率领部队接受和平该编。

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多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4、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东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20课_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备课资料.doc

第20课_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备课资料.doc

第20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备课资料【自主梳理】: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背景:1948年秋,国民党军队主力被迫收缩在一些_______和重要______附近。

2.决战概况战役名称起止时间指挥者参战部队作战方针意义辽沈战役48.9—48.11 林彪、罗荣桓东北解放军关门打狗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48.11—49.1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中间突破分割歼灭歼敌55.5万,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平津战役48.11—49.1 聂荣臻、林彪、罗荣桓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先打两头再取中间歼和该52万,华北全境解放。

3.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三大战役共歼敌____余人,国民党军队的_____基本被消灭,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__________的基础。

二、渡江战役1.时间:__年4月21日,______和______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战线:解放军在东起_____、西至______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

3.结果:_____年4月23日,_____解放,统治中国___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第13课课文内容歌谣巧记:三大战役大决战,歼敌154余万,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家王朝就完蛋。

解放战争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合作探究】1、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取得胜利?(P103)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①从战争性质、人心向背方面分析。

②从战略决策、指挥正确与否和士气高低、军队战斗力强弱等军事方面分析。

③从国共两个营垒内部变化趋势方面分析:国民党方面美援继绝(国民党挑起内战时,得到大量美援。

但国民党的腐败、军事上的溃退,使得美国逐渐失去信心,减少甚至停止了援助)、蒋桂分裂;共产党方面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空前壮大。

④从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分析,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2、解放军为什么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北平?这种和平解放的方式有什么好处?(P101)①首先可以从平津战役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来考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集体备课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集体备课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集体备课会一、引言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涵盖了从清朝末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时期。

为了更好地备课,我们举行了这个集体备课会,旨在全面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潮,为教学提供更好的素材和参考。

二、清朝末年的社会动荡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影响下,试图改革满清政府体制的一次尝试,但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和失败。

三、民主革命与国共合作1.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学生运动的爆发,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北京政变:北京政变是冯玉祥、吴佩孚等北洋军阀对袁世凯实行政变的事件,导致了袁世凯的死亡。

3. 中共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党之一,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四、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 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

2. 长征: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战略转移,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 三大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重要战役,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五、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开放1. 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

2.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破坏。

3.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现代化建设而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开启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

六、结语通过这次集体备课会,我们全面回顾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来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培养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培养优秀的中国公民做出贡献。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3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3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第3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教案第3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运用图解法,使学生了解三大战役的战况,明确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本课涉及的人名、地图、战役名称比较多,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采用了画示意图、列表格等方式来理清线索,对比归纳知识,充分利用了历史地图建立空间感,以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三大战役的基本战况,明确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师应培养和锻炼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解法,了解三大战役的战况。

采用画示意图、列表格等方式来理清线索,对比归纳知识。

组织学生先阅读教材并分析概括,教师再予以总结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三大战役,感受大气磅礴的战争场面和解放军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风采,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三大战役的基本战况和战略战术教学难点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讲述法、图解法教学媒体幻灯机、自制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新课导入】师:(自然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到了人民解放战争出现了转折,那么转折后的战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战略大决战。

第3课战略大决战(板书)【讲授新课】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概括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并与上节课学习的战略反攻前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进行比较,总结战争时机的变化。

)生:(阅读并概括)师:(总结)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减少,并分别被钳制在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和华东的战场上,只能担任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的守备。

而解放军的总兵力有了显著增长,全军也有了强大的炮兵和工兵,攻防能力大大提高。

这些情况与上节课同学们所学到的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有了很大的转变,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当机立断,抓住战机,指挥发起了向国民党军主力进攻的大决战——三大战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组活动时间
主备人记录人
历史组知识
链接学法
指导
展示指导
学生展示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A .三大战役胜利
B .北平和平解放
C .南京解放
D .新中国成立
5、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B )1.认真阅读课文,重点弄清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和战果;1.由合作小组完成知识问题中的问题;
2.学生个人讲述你所了解和所知道的中国解放战争的故事。

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2.到多媒体教室观看三大战役的故事。

2、解放战争期间,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D ) A .辽沈战役 B .渡江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淮海战役
3、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 C A .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B .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 .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 .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4、国民政府统治垮台的标志是( A )
签名:
本次活动应到 人,实到 人,请假 人,缺席 人。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 战略进攻的开始; 第18课 三大战役
一、三大战役的概况
二、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共 和 改编国民党 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渡江作战。

23日,。

意义:标志着 。

自主检测
1、当人们站在长春市内公园的解放碑前,不禁会想到1948年使长春获得解放的那场战役,它是(A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重难点
目标
1.掌握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和战果;
2.掌握渡江战役及其意义;
重点: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和战果;难点: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和战果;
知识(展示)问题学习过程
组员补充栏
研讨课题
第18课 三大战役
主备人主备栏
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的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为主展开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