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三章三节二课
目标:分析三大决战;体现灵活战术及人民主力作用
重点: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
难点:三大战役过程及示意图
三、战略决战的胜利
1、决战时机成熟:
(1)时间:1948年秋(解放战争第三年)
(2)形势: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兵力、士气、民心),国民党军队兵力不足,只能重点防守一些战略要地。
2、辽沈战役:
(1)首战选择东北战场的原因:
①东北战场兵力对比解放军占优势;②东北敌军孤立分散,补给困难;
③对东北地区是撤是守,国民政府举棋不定;④首战东北可粉碎敌人战略收缩企图;⑤东北决战结束后可配合华北、华东作战;⑥可用东北工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2)战术:“关门打狗”
1948年9月12日至1948年11月2日,西进廖耀湘,锦州范汉杰,长春曾泽生、郑洞国,57天47万,消灭新一军、新六军两支王牌,国民党军变成290万,我军300万。
3、淮海战役:中原、华东配合;1948年11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
战术:“临机处置一切”(特点:规模大、地位高、协调好、战术好)
刘、陈、邓为常委,邓为书记。三大妙笔:拖住白崇禧(敌人对刘伯承三怕:进关、过江、入川);截断徐蚌线;攻占宿县(十字架)。“吃一个,夹一
个,看一个”。张克侠三个师2.3万人起义。黄百韬(碾庄,“碾稻谷”);黄维(双堆集,“堆黄花”);杜聿明(陈官庄,“装木土”)。消灭第五军、第十八军两支王牌。65天55万。
4、平津战役:东北、华北配合;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战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和平改编”
天津陈长捷顽抗;北平傅作义和解(女儿傅冬菊)。63天消灭和改编52万。
5、三大决战的意义: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6、大决战胜利原因
(1)中共中央决策正确;
(2)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3)解放区人民大力支援;
(4)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和革命群众贡献力量。
总之,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