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ppt课件
动静结合,全面养生法
适量运动
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选择合适 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 、瑜伽等,以促进气血流通和
身体健康。
静坐冥想
通过静坐冥想等方式调整呼吸 和心态,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
饮食调养
遵循中医饮食原则,合理搭配 食物以达到平衡营养的目的。 如多食用五谷杂粮、蔬菜水果 等天然食品。
起居有序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生活规 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优
质的睡眠质量。
05
中医养生与现代医学结合
Chapter
中西医结合养生的优势与特色
优势互补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现代医学强调实证和微观分析, 两者结合可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养生效果。
防治未病
中医养生注重“治未病”,现代医学重视预防医学,两者在预防 疾病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
养生的目的
追求健康、长寿,提高生命质量 。
中医养生的历史与传承
01
02
03
中医养生的起源
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通 过实践逐渐积累了养生经 验。
中医养生的发展
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 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理 论体系和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的传承
通过师徒相传、家族传承 等方式,将中医养生理念 和方法不断传承至今。
根据个人的饮食、起居、运动等 生活习惯,制定符合个体需求的 养生计划。
体质辨识 年龄性别 地域环境 生活习惯
根据中医体质分类理论,辨识个 体体质类型,为制定个性化养生 方案提供依据。
考虑地域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如南方湿热、北方干寒等,调 整养生方案。
顺应自然,四季养生法
春季养肝
春季万物复苏,肝气升发,应注 重养肝护肝,如保持心情愉悦、 增加户外活动、饮食清淡等。
中医养生常识PPT课件
饮食调养
多吃黑色食物和咸味食物,如黑芝麻、黑豆 、海带等,以补肾益精。
起居调摄
注意保暖措施,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慢跑、 打太极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情志调护
保持心情平静愉悦避免恐惧和过度兴奋情绪 以利于肾气固藏。
03
饮食调养在中医养生中作用
食物性味归经及其对健康影响
食物性味
中医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四性和酸、 苦、甘、辛、咸五味,不同性味的食物对人 体有不同的作用。
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养生中应用
治未病思想
中医强调“上工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和调养,避免疾病的发 生和发展。
在中医养生中应用
中医养生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 ,达到预防疾病、保健延年的目的。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养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现代医学对中医养生认识
02
案例二
某体育明星运用推拿按摩手法 缓解运动疲劳,提高竞技水平 。
03
案例三
某企业家坚持拔罐刮痧等非药 物疗法养生,成功改善亚健康 状态。
04
总结
非药物疗法在中医养生中具有 重要地位,针对不同人群和需 求可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在饮食调养中应用
根据药食同源的理念,在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具有 药用价值的食物,如山药、枸杞、红枣等,以增强身体的抵 抗力。
不同体质人群饮食宜忌指导
平和体质
饮食宜均衡,多样化, 忌偏食。
阳虚体质
宜食温阳之品,如羊肉 、韭菜等;忌食生冷寒
凉食物。
阴虚体质
宜食滋阴润燥之品,如 鸭肉、百合等;忌食辛
评估身体状况
在制定运动计划前,应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 行全面评估,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健康
中医养生ppt课件(图文)
中医养生ppt课件(图 文)
目 录
• 中医养生概述 • 中医养生与人体健康 • 中医养生的核心方法 • 中医养生与疾病预防 • 中医养生与现代医学结合 • 中医养生的未来展望
CHAPTER 01
中医养生概述
中医养生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整体观念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 情志等方面,以维护和促进人体健康、延缓 衰老的一种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与疾病预防
未病先防的理念
强调预防
个性化养生
在未出现疾病症状之前,通过养生手 段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根据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 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实现针对性 预防。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注重 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平衡,通过调节饮 食、起居、运动等方面,达到预防疾 病的目的。
女性养生
注重经期、孕期和产后的中医 调养,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 度劳累。
CHAPTER 03
中医养生的核心方法
饮食养生
饮食有节,起居有序
01
强调饮食要有规律,不追求过饱,遵循“早餐吃好,午餐吃饱,
晚餐吃少”的原则。
食物性味与身体需求相个人体质和季节的食物。
03
文化传播与教育
中医养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通过多种渠道在国际上
传播与推广,提高人们对中医养生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中医养生的挑战与机遇
传承与创新
如何在传承中医养生精髓的同时,结合现代科技进行创新,是中医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
国际竞争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中医养生将面临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与合作机遇。如何在国际 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同时积极寻求合作,是中医养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目 录
• 中医养生概述 • 中医养生与人体健康 • 中医养生的核心方法 • 中医养生与疾病预防 • 中医养生与现代医学结合 • 中医养生的未来展望
CHAPTER 01
中医养生概述
中医养生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整体观念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 情志等方面,以维护和促进人体健康、延缓 衰老的一种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与疾病预防
未病先防的理念
强调预防
个性化养生
在未出现疾病症状之前,通过养生手 段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根据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 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实现针对性 预防。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注重 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平衡,通过调节饮 食、起居、运动等方面,达到预防疾 病的目的。
女性养生
注重经期、孕期和产后的中医 调养,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 度劳累。
CHAPTER 03
中医养生的核心方法
饮食养生
饮食有节,起居有序
01
强调饮食要有规律,不追求过饱,遵循“早餐吃好,午餐吃饱,
晚餐吃少”的原则。
食物性味与身体需求相个人体质和季节的食物。
03
文化传播与教育
中医养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通过多种渠道在国际上
传播与推广,提高人们对中医养生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中医养生的挑战与机遇
传承与创新
如何在传承中医养生精髓的同时,结合现代科技进行创新,是中医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
国际竞争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中医养生将面临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与合作机遇。如何在国际 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同时积极寻求合作,是中医养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医养生知识培训ppt课件
情志致病特点
02
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导致疾病发生或加重。
情志与疾病关系
03
不同情志变化对脏腑影响不同,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
忧伤肺、恐伤肾等。
心理调适技巧和方法分享
情志相胜法
根据五行相克理论,采用一种情志去纠正或克制另一种过激情志 的方法,如悲胜怒、恐胜喜等。
移情易性法
通过改变生活环境和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达到排遣情思、改 变心志的目的。
节气变化和日常保健提醒
顺应四时变化
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特点,调整 作息和饮食,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注意保暖与散热
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感冒。夏天注意防晒 和散热,冬天则要注意保暖。
日常保健小贴士
多喝水、保持适量运动、均衡饮食、保持良好心 态等都是日常保健的重要方面。
THANKS
感谢观看
02 脏腑与经络养生
五脏六腑功能及相互关系
五脏功能
心主血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 肺主气司呼吸、肾主水藏精。
六腑功能
胆主决断、胃主受纳、小肠主吸收、 大肠主传导、膀胱主排泄、三焦主 气化。
五脏六腑相互关系
五脏与六腑通过经络相互连接,构 成人体内部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 藏精而不泻,六腑传化而不藏,共 同完成人体的生理功能。
免损伤脾胃阳气。
特殊人群饮食宜忌及注意事项
孕妇饮食宜忌 孕妇在饮食上应注重营养均衡和食品安全。宜食富含蛋白 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和 有毒有害的食物。
老年人饮食宜忌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应多食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忌食过硬、过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注重饮食的 多样性和适量性。
八段锦
中医养生保健ppt课件
总结词
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详细描述
运动养生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突然过度 运动或长期不运动。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逐 步增加运动量,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精神养生
总结词
保持心情愉悦,调和情志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情绪的稳定和愉悦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精神养 生强调调和情志,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或长期压抑。建议保 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通过调节 情绪来保持身心健康。
总结词
适当运动
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 中医保健方法,延缓衰老、
提高生活质量。
01
02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 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
体质、促进新陈代谢。
03
04
合理饮食
注重营养均衡,适当增加蛋 白质、钙质等营养成分的摄 入,如鸡蛋、牛奶、豆腐等
。
中医保健
可采用中药调理、按摩、艾 灸等中医保健方法,改善老 年人的身体机能,延缓衰老
中医保健
04
可采用中药调理、按摩、拔罐等中医保健方法, 改善女性的生理机能,保持健康和美丽。
THANKS
传播受限
由于语言、文化等因素,中医养 生的传播受到一定限制。
中医养生的未来发展
加强科学研究
加强中医养生理论的科 学研究,探索其有效性
及机制。
融合现代医学
将中医养生与现代医学 相互融合,形成更加完 善、科学的养生体系。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中医养生人才的培 养和传承,提高专业水
平和服务质量。
06
中医养生保健案例分享
运动养生
总结词
适量运动,强身健体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强健身体。适量运动有 助于增强脏腑功能,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建议选择适 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避免过 度运动导致疲劳和损伤。
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详细描述
运动养生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突然过度 运动或长期不运动。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逐 步增加运动量,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精神养生
总结词
保持心情愉悦,调和情志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情绪的稳定和愉悦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精神养 生强调调和情志,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或长期压抑。建议保 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通过调节 情绪来保持身心健康。
总结词
适当运动
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 中医保健方法,延缓衰老、
提高生活质量。
01
02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 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
体质、促进新陈代谢。
03
04
合理饮食
注重营养均衡,适当增加蛋 白质、钙质等营养成分的摄 入,如鸡蛋、牛奶、豆腐等
。
中医保健
可采用中药调理、按摩、艾 灸等中医保健方法,改善老 年人的身体机能,延缓衰老
中医保健
04
可采用中药调理、按摩、拔罐等中医保健方法, 改善女性的生理机能,保持健康和美丽。
THANKS
传播受限
由于语言、文化等因素,中医养 生的传播受到一定限制。
中医养生的未来发展
加强科学研究
加强中医养生理论的科 学研究,探索其有效性
及机制。
融合现代医学
将中医养生与现代医学 相互融合,形成更加完 善、科学的养生体系。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中医养生人才的培 养和传承,提高专业水
平和服务质量。
06
中医养生保健案例分享
运动养生
总结词
适量运动,强身健体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强健身体。适量运动有 助于增强脏腑功能,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建议选择适 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避免过 度运动导致疲劳和损伤。
中医养生-PPT课件
01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02
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03
头发光泽,无头皮屑;
04
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衡量人体健康的具体标志:
01
便得快,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而且感觉良好。
02
03
五快
“五快 ”“ 三良好”
01
02
说得快,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走得快,行走自如,步履轻盈
衰老的原因
社会因素
01
自然环境
02
遗传因素
03
精神因素
04
劳逸失度
05
饮食因素
06
疾病与意外伤害
07
早衰的原因
测定早衰的指标
有专家提出测定早衰的自我观察指标 12 条:
视力下降(戴老花镜、看书眼睛疲劳) 。
听力减退。
牙齿脱落。
面部皱纹增多。
腕力减弱,关节活动不灵活。
食欲减退。
02.
食方:鲤鱼赤小豆汤、苡米红枣粥、冬瓜粥。
03.
常用的食养食疗食谱
常用的食养食疗食谱
通大便类 核桃仁、芝麻、香蕉、蜂蜜、杏仁、胖大海、燕麦等。
理气类
桔皮、小茴香、豆蔻、桔子、柚子等。
活血化瘀类
红糖、酒、桂皮、黑木耳、桃仁等
常用的食养食疗食谱
常用的食养食疗食谱
十、补益类 1、补阴:甲鱼、乌龟、水鸭、燕窝、银耳、海参、糯米、芝麻、蜂蜜、枸 。 杞子。双耳汤(银耳、黑木耳、冰糖)蒸服(1 小时) 2、补阳: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核桃仁。 壮阳狗肉汤(加菟丝子、附片各 10g 袋装) 、肉苁蓉羊肉粥。 3、补气:猪肉、鸡肉、兔肉、牛肉、鱼类、山药、土豆、香菇、胡萝卜、 豆腐。清蒸参芪鸡(参、芪各 20g) 。 4、补血:羊肉、鸡、鸭、甲鱼、肝脏、龙眼肉、枸杞子、桑椹子、蜂蜜。 四物炖鸡汤。 5、养心:猪心、羊心、桂圆肉、大枣、莲肉、酸枣仁。 6、补肺:猪肺、猪血、瘦肉、鸡、梨子、核桃仁。 7、养肝明目:猪肝、羊肝、枸杞子、桑椹子、菊花、菠菜、芝麻、绿茶。 8、补肾填精:动物肾脏、鞭、脑髓、乌龟、甲鱼、海参、羊肉、胎盘、核 桃仁、黑芝麻、黑豆、黑米。
中医养生完整ppt课件
企业员工健康管理中的中医养生策略
01
02
03
04
个性化健康评估
根据员工的年龄、性别、体质 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中医养
生方案。
工作场所调整
改善办公环境,如增加绿植、 播放舒缓音乐等,以缓解工作
压力。
定期健康讲座
邀请中医专家进行健康讲座, 普及中医养生知识,提高员工
健康意识。
企业合作医疗机构
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为员工 提供针灸、推拿等中医养生服
情志与养生关系
情志概念
指喜、怒、忧、思、悲、 恐、惊七种情绪变化,直 接影响人体健康。
情志致病
过度或持久的情绪刺激可 导致疾病发生或加重,如 怒伤肝、喜伤心等。
情志养生
通过调节情绪、保持心态 平和来维护健康,如琴棋 书画、品茗论诗等陶冶情 操的活动。
03
中医养生方法与实践
饮食养生法
饮食有节,起居有序
1 2
传统运动养生法
介绍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方式 ,阐述其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及实践方法。
现代运动养生法
推荐适合现代人的运动方式,如慢跑、瑜伽、游 泳等,分析其运动特点及对身体的积极影响。
3
运动注意事项与误区
提醒人们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运动 前后的热身与拉伸、避免过度运动等,同时指出 一些常见的运动误区。
解释针灸按摩如何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等方式来调节 身体机能、缓解病痛。
常见针灸按摩手法与技巧
介绍一些常见的针灸按摩手法,如推拿、拔罐、艾灸等, 并讲解其操作技巧及适用症状。
针灸按摩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提醒人们在进行针灸按摩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选择正规 医疗机构、避免在特定情况下进行针灸按摩等,并指出一 些禁忌症。
中医养生ppt课件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分别对应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行 相生相克的理论说明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制约。
藏象理论
五脏六腑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 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 膀胱、三焦。五脏主藏精气,六 腑主传化物。
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 本物质,它们的生成、输布和代 谢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汤等。
咳嗽
中医通过润肺、清肺、温肺等方式 治疗咳嗽,如用杏仁、款冬花、紫 苑等中药材。
腹泻
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 通过健脾、止泻等方法治疗腹泻, 如用白术、茯苓等中药材。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调理
失眠
失眠是亚健康状态的表现之一, 中医通过养心、安神等方法治疗 失眠,如用酸枣仁、远志等中药
材。
疲劳
中医养生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与应用
结合
中医养生与现代医学在理论上存在很大的差 异,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需 求的提高,两者逐渐走向结合。
应用
中医养生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预防保健、 康复治疗、心理调节等方面。与现代医学结 合后,中医养生在临床治疗、疾病预防和健
康管理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THANK YOU
体质调理
针对不同的体质类型,中医提出了相应的调理方法,如饮食调理、运动调理、药物调理等。这些方法 旨在帮助患者改善体质,预防疾病。
03
中医养生的方法
饮食养生
01
02
03
04
饮食有节
节制饮食,不过饱也不过饥, 避免食物过热或过冷,少吃油
腻食物。
多样化饮食
饮食应多样化,搭配合理,包 括蔬菜、水果、五谷杂粮、蛋
中医养生ppt课件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分别对应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行 相生相克的理论说明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制约。
藏象理论
五脏六腑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 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 膀胱、三焦。五脏主藏精气,六 腑主传化物。
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 本物质,它们的生成、输布和代 谢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汤等。
咳嗽
中医通过润肺、清肺、温肺等方式 治疗咳嗽,如用杏仁、款冬花、紫 苑等中药材。
腹泻
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 通过健脾、止泻等方法治疗腹泻, 如用白术、茯苓等中药材。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调理
失眠
失眠是亚健康状态的表现之一, 中医通过养心、安神等方法治疗 失眠,如用酸枣仁、远志等中药
材。
疲劳
中医养生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与应用
结合
中医养生与现代医学在理论上存在很大的差 异,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需 求的提高,两者逐渐走向结合。
应用
中医养生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预防保健、 康复治疗、心理调节等方面。与现代医学结 合后,中医养生在临床治疗、疾病预防和健
康管理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THANK YOU
体质调理
针对不同的体质类型,中医提出了相应的调理方法,如饮食调理、运动调理、药物调理等。这些方法 旨在帮助患者改善体质,预防疾病。
03
中医养生的方法
饮食养生
01
02
03
04
饮食有节
节制饮食,不过饱也不过饥, 避免食物过热或过冷,少吃油
腻食物。
多样化饮食
饮食应多样化,搭配合理,包 括蔬菜、水果、五谷杂粮、蛋
中医养生ppt课件
中医养生学(全套课件403页)
(3)衰老是生物的基本内在特征,同一种生物 具有共同的衰老过程。
衰老的形态特征:
(1)毛发变白和脱落; (2)皮肤干枯,肌肉萎缩; (3)髓(骨)变、齿脱落; (4)体态改变;
衰老的自我判断指标:衰老早期表现是慢性疲劳
1.清晨起床就感觉身体不适;2.搭乘公共汽车时, 不愿跑步去赶车;3.上楼或行走时,容易摔交;4. 不愿接触周围同事或上级领导;5.写文章速度减 慢,且感文笔苦涩;6.讲话经常出错,有时前言 不接后语;7.对别人的讲话或工作不放心;8.记 不住至亲好友的名字、住址和电话号码;9.厌恶 油腻食物;10.饭菜中喜爱加入浓厚的调味品; 11.双手觉得发紧、发硬;12.双眼经常好像睁不 开;13.精神不振,总想喝茶、咖啡提神;14.经 常不由自主地打呵欠;15.不由自主地用手托腮; 16.习惯于把脚放在椅子或桌子上;17.吸烟和 (或)喝酒多;18.体重下降或超重;19.经常便 秘或腹泻;20.晚间难以入睡。
《灵枢•天年篇》记载:“人之寿百岁而 死”。
《老子》则提出:“人生大期,以 百二十为限”。
中国古代医家、学者与现代研究不谋而和!
(二)寿命
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 老化以至死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 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寿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 在比较某个地区或某个社会的人类寿命时,通 常采用平均寿命。
二、以预防为主为理论核心 临床医学的任务是促进疾病向健康转化,而 中医养生学的任务是“治未病”,体现了 “预防为主”的理论核心,包括“未病先 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等内容。
三、以综合施养为原则 人类健康长寿并非一朝一夕,一功一法的摄 养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及同 一个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 以恒地进行综合施养,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衰老的形态特征:
(1)毛发变白和脱落; (2)皮肤干枯,肌肉萎缩; (3)髓(骨)变、齿脱落; (4)体态改变;
衰老的自我判断指标:衰老早期表现是慢性疲劳
1.清晨起床就感觉身体不适;2.搭乘公共汽车时, 不愿跑步去赶车;3.上楼或行走时,容易摔交;4. 不愿接触周围同事或上级领导;5.写文章速度减 慢,且感文笔苦涩;6.讲话经常出错,有时前言 不接后语;7.对别人的讲话或工作不放心;8.记 不住至亲好友的名字、住址和电话号码;9.厌恶 油腻食物;10.饭菜中喜爱加入浓厚的调味品; 11.双手觉得发紧、发硬;12.双眼经常好像睁不 开;13.精神不振,总想喝茶、咖啡提神;14.经 常不由自主地打呵欠;15.不由自主地用手托腮; 16.习惯于把脚放在椅子或桌子上;17.吸烟和 (或)喝酒多;18.体重下降或超重;19.经常便 秘或腹泻;20.晚间难以入睡。
《灵枢•天年篇》记载:“人之寿百岁而 死”。
《老子》则提出:“人生大期,以 百二十为限”。
中国古代医家、学者与现代研究不谋而和!
(二)寿命
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 老化以至死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 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寿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 在比较某个地区或某个社会的人类寿命时,通 常采用平均寿命。
二、以预防为主为理论核心 临床医学的任务是促进疾病向健康转化,而 中医养生学的任务是“治未病”,体现了 “预防为主”的理论核心,包括“未病先 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等内容。
三、以综合施养为原则 人类健康长寿并非一朝一夕,一功一法的摄 养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及同 一个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 以恒地进行综合施养,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中医养生保健ppt课件
22
1、清静养神
• 中医认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调神摄生, 首贵静养。《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 因此,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使人的精神 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做到摒除杂念, 内无所蓄,外无所逐。
• 清静养神的方法:主张专心致志、精神静谧, “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避免“多思 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 劳”。
完整版ppt课件
16
一、四时(四季)养生
• 夏季(夏长),养生者应继续保持早睡早 起,夏季睡眠不足,应以午睡、小憩补之。 精神情绪上切戒急躁。神情愉快,意气舒 畅,人体腠理才能宜通。锻炼时以体肤出 汗为宜。 此时应进食益气生津、清暑解热 之品,如绿豆汤或绿豆粳米粥,也可经常 喝一些绿茶、菊花茶等。以消阳补阴,符 合夏季“养长”的道理。
4
2、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
•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 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 力,是中医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黄帝 内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 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志意 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 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人们应 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 良好心态。
•
五、不贪饱。老年人饮食宜八分饱,如果长期贪多求饱,既增加胃肠的
消化吸收负担,又会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猝死。
•
六、不贪酒。老年人长期贪杯饮酒,会使心肌变性,失去正常的弹力,
加重心脏的负担。同时,老人多饮酒,还易导致肝硬化。
•
七、不贪咸。老年人摄入的钠盐量太多,容易引发高血压、中风、心脏
病及肾脏衰弱。
•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 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 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 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 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 的整体统一。
中医养生保健ppt课件
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
秋季
03
秋季气候干燥,中医养生方法以养肺为主,多 吃白色食物如梨、藕等。同时,注意避免过度
劳累和情绪波动。
夏季
02
夏季气温高,人体易出汗,中医养生方法以清 热解暑为主,多吃西瓜、绿豆等食物。同时,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
冬季
04
冬季气候寒冷,中医养生方法以养肾为主,多 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同时,注意保
中医养生保健ppt课件
$number {01}
目 录
• 中医养生保健概述 • 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 • 中医养生的方法 • 中医养生的应用 • 中医养生的未来发展
01
中医养生保健概述
中医养生的概念和历史
总结词
中医养生的概念
中医养生的历史
中医养生的现代意义
中医养生的概念、历史和发展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调 节身体和精神状态,以达到预 防疾病、延年益寿和身心健康 的目的。
精神养生
总结词
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是中医养生的核心之一,有助于调节人体的气机,增强 免疫力。
详细描述
中医建议人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同时,中医也强调要 避免过度思考和焦虑,以免耗伤心血和脑力。此外,中医还提倡进行放松训练和 冥想等心理调节方法,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
药物养生
中医养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可 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医经典《黄 帝内经》等著作,经过数千年 的实践和发展,中医养生逐渐 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越来 越注重健康和养生,中医养生 因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具有越来越重要 的意义。
秋季
03
秋季气候干燥,中医养生方法以养肺为主,多 吃白色食物如梨、藕等。同时,注意避免过度
劳累和情绪波动。
夏季
02
夏季气温高,人体易出汗,中医养生方法以清 热解暑为主,多吃西瓜、绿豆等食物。同时,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
冬季
04
冬季气候寒冷,中医养生方法以养肾为主,多 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同时,注意保
中医养生保健ppt课件
$number {01}
目 录
• 中医养生保健概述 • 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 • 中医养生的方法 • 中医养生的应用 • 中医养生的未来发展
01
中医养生保健概述
中医养生的概念和历史
总结词
中医养生的概念
中医养生的历史
中医养生的现代意义
中医养生的概念、历史和发展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调 节身体和精神状态,以达到预 防疾病、延年益寿和身心健康 的目的。
精神养生
总结词
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是中医养生的核心之一,有助于调节人体的气机,增强 免疫力。
详细描述
中医建议人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同时,中医也强调要 避免过度思考和焦虑,以免耗伤心血和脑力。此外,中医还提倡进行放松训练和 冥想等心理调节方法,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
药物养生
中医养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可 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医经典《黄 帝内经》等著作,经过数千年 的实践和发展,中医养生逐渐 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越来 越注重健康和养生,中医养生 因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具有越来越重要 的意义。
中医养生课件ppt
深入理解中医养生理念
01
通过学习,我对中医养生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意识到养生
的重要性。
掌握实用养生方法
02
课程中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养生方法,如食疗方案、运动技巧等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03
学习后我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
关注身体。
鼓励大家积极实践所学知识
持之以恒,付诸实践
脏腑经络在养生中应用
根据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可以采取相应的养生 方法来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达到防病治病、延年 益寿的目的。
例如,按摩相关穴位可以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针灸疗法可 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平衡;食疗可以根据不同脏 腑的特性选择相应的食物来补益或调理脏腑功能等。
03
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实践,才能取得理 想效果。
与家人朋友分享
将所学到的中医养生知识与家人朋友分享,共同提高健康水平。
不断学习与探索
中医养生博大精深,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更好地掌握养 生之道。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兴趣爱好
培养兴趣爱好,如音乐、绘画、书法等,以 陶冶情操,舒缓压力。
社交互动
与他人交流、倾诉,共同分担压力,寻求支 持和帮助。
运动锻炼
参加适度的运动锻炼,如瑜伽、太极拳等, 以调和气血,缓解压力。
培养良好心态,促进身心健康
知足常乐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珍 惜当下,不盲目追求物质 享受。
积极进取
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勇于面对挑战,努力实 现自我价值。
特点
强调天人合一、形神共养、阴阳 平衡、因人而异等原则,注重整 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养生ppt课件
20
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法
立春
宜食补肝阳,可食用韭菜、刀豆、黄豆芽等。
Hale Waihona Puke 雨水宜食祛湿,可食用荠菜、山药、鲫鱼等。
惊蛰
宜食养肝阴,可食用枸杞子、黑芝麻、蜂蜜等。
2023/11/29
21
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法
1 2
春分
宜食疏肝气,可食用菠菜、芹菜、豆芽等。
立夏
宜食养心气,可食用绿豆、青椒、番茄等。
3
小满
宜食清热利湿,可食用冬瓜、丝瓜、苦瓜等。
2023/11/29
心态影响内分泌
不良心态会影响内分泌系 统的正常运作,导致激素 分泌紊乱,从而影响身体 健康。
心态影响睡眠
心态不平静会影响睡眠质 量,长期失眠、多梦、易 醒等会影响身体各系统的 正常运转。
16
调整心态的方法
培养积极心态
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 困难,保持乐观、积极的 心态,增加对生活的热爱 和信任。
秋季养生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应遵循养肺、润燥的原则,多食用滋 阴、润肺的食物,如梨、银耳、蜂蜜等,以顺应秋收之气 。
2023/11/29
夏季养生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应注重养心、健脾、清热、化湿 ,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荷叶、西瓜等, 以顺应夏长之气。
冬季养生
冬季是闭藏的季节,应注重补肾、养肝、温阳,多食用温 性、滋补的食物,如羊肉、核桃、黑豆等,以顺应冬藏之 气。
2023/11/29
22
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法
2023/11/29
芒种
01
宜食消暑生津,可食用西瓜、芒果、绿茶等。
夏至
02
宜食清心降火,可食用豆腐、莲子、百合等。
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法
立春
宜食补肝阳,可食用韭菜、刀豆、黄豆芽等。
Hale Waihona Puke 雨水宜食祛湿,可食用荠菜、山药、鲫鱼等。
惊蛰
宜食养肝阴,可食用枸杞子、黑芝麻、蜂蜜等。
2023/11/29
21
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法
1 2
春分
宜食疏肝气,可食用菠菜、芹菜、豆芽等。
立夏
宜食养心气,可食用绿豆、青椒、番茄等。
3
小满
宜食清热利湿,可食用冬瓜、丝瓜、苦瓜等。
2023/11/29
心态影响内分泌
不良心态会影响内分泌系 统的正常运作,导致激素 分泌紊乱,从而影响身体 健康。
心态影响睡眠
心态不平静会影响睡眠质 量,长期失眠、多梦、易 醒等会影响身体各系统的 正常运转。
16
调整心态的方法
培养积极心态
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 困难,保持乐观、积极的 心态,增加对生活的热爱 和信任。
秋季养生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应遵循养肺、润燥的原则,多食用滋 阴、润肺的食物,如梨、银耳、蜂蜜等,以顺应秋收之气 。
2023/11/29
夏季养生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应注重养心、健脾、清热、化湿 ,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荷叶、西瓜等, 以顺应夏长之气。
冬季养生
冬季是闭藏的季节,应注重补肾、养肝、温阳,多食用温 性、滋补的食物,如羊肉、核桃、黑豆等,以顺应冬藏之 气。
2023/11/29
22
二十四节气养生方法
2023/11/29
芒种
01
宜食消暑生津,可食用西瓜、芒果、绿茶等。
夏至
02
宜食清心降火,可食用豆腐、莲子、百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引按跷、针灸等,几乎涵盖了当今所有 的养生方法。
第四节 完善(晋隋唐时期)
一、道家学说与道教养生术
道教学说围绕着生命问题展开教理教义, 以此作为养生思想的枢纽,主要内容有:
1、导养得理、以尽性命
2、脏腑养生
3、环境养生—“道法自然” 4、四时养生 5、饮食养生 6、起居养生 7、精神养生—“得道成仙” 8、形体养生 9、呼吸养生 10、服饵养生
(四)艮趾无咎
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成为中医未病先 防、防微杜渐以预防为主的养生观的基础。 “治未病“。 《易· 系辞下》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 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 保也”。
(五)反身修德 通过道德的提升来保养精神,使人处于良 好、愉悦的心境之中,这正是养生所求的 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
年益寿为目的的学科。
中医养生学涉及到现代科学中预防医学、心理学、 行为科学、医学保健、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 医学等多学科领域。
第二节
中医养生的特点
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1、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
“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2、以辨证施养为实践特点
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二、以和谐适度为宗旨 1、养生保健体现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人 体健康的基本标志。 2、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之中。无太过,无不及。 “不偏不倚”。
(三)返璞归真、柔弱为贵
道家崇尚返璞归真,老子主张无 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 的单纯状态。
(四)气功导引、形神兼养 养生主张以静养神、以动养形。道家汲 取了春秋以前宣导养生术的精华,创立了 一套顺乎自然的气功养生法。
三、儒家养生说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宣扬仁义礼乐之教, 对我国政治、文化和教育都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医,鲜明地体现于中医文化的人 文内容,最突出的一是医德,将“仁”贯穿于 “医”中;二是学风,注重“学”与“思”的 结合。其论养生,则与修身、处世等伦理密切 相关。
(一)倡修身养性,重道德情操 儒家思想以“仁爱”为核心,主张“仁者爱人”。 注重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修养,“养心保神” “仁者不忧”、“仁者寿”。
(二)处事不偏不倚,行为中庸中和 儒家思想以“中庸”为行为准则。“中” 指不偏不倚、无太过无不及;“和”指合乎 节度;“中”是天下之本根状态,“和”是 天下最终的归宿,达到中和是一切事物运动 变化的根本目的。
(三)以食养食疗为特色
是中医食疗学真正独立成为
专门学科的标志。
(四)房中养生形成体系
房中养生学说,包括房中养生之思想、 技巧、卫生、方药、防病等诸方面, 为 “性学”而奠基。
(五)重视妇幼Leabharlann 健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从社 会角度将妇幼保健摆在重要位 臵的医家。
(六)着力推广、普及养生功法
向人们宣传导引、吐纳、按摩等 养生方法。
第三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生 命 一、生命的起源
《周易》认为,宇宙万物源于太极,《易•系辞上》云: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为阳 “--”为阴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认为道是生成万物,又隐含于万物之中的内在本源。
道家以精气名道,进而提出人的生命为天地精气所化, “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
天地之间,万物之中,以人的生命最为贵重。 道家认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天地为万物父母,而人则为万物之首。 儒家说:“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 《内经》“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第二节 寿 命
一、天年
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
《素问· 上古天真论》说:“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嵇康《养生论》说:“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
2、针对各自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进行养生。 重视按照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反对千篇一 律、一个模式开展养生活动。
五、以适应范围广泛为模式 养生的目的是防病,其适应对象包括所有 未病之人、患病之人、病愈之人;或不同体 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人;甚至每个人 一生,自妊娠于母体之始,直至耄耋老年, 每个年龄阶段都存在着养生的内容。
影响寿限的原因:
1、先天禀赋强弱,是决定寿限的主要因素。
《素问.上古天真论》 “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肾气有余。” 《医学正传· 医学或问》说:“受气之两盛者,当得中上之 寿;受气之偏盛者,当得中下之寿;受气之两衰者,能保养仅 得下寿。”
2、后天的保养也是影响寿限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3、地理气候环境也能够影响人的寿限长短。 如秘鲁维尔卡旺巴(长寿谷)、我国广西巴马地区 等长寿村落。 4、社会因素,医疗条件等。
特点的养生学体系。
(一)《内经》论养生的基本观点
1、生命观
养生学认为:生命存在的性质是物质的,生 命由物质化生,生命活动就是物质的运动。
(1)生命的物质基础—精
《灵枢· 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
(2)生命活动的动力—气
《素问· 宝命全形论》说“人生于地,悬命于 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 地为之父母”
二、生命存在的时空特征
中医理论认为,人类生命存在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特征。
首先,人处于自然界天地中,有着与天地同样的精气作为物质 本源,必然随自然界固有的时空变化规律而变化。 其次,人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 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 影响。 再次,生命的生长壮老已的变化规律,也是 生命时空特征的体现。
11、丹功养生 -“外丹”“内丹”
二、佛教养生思想
佛教对中医养生学影响最大的莫过
于其“禅定”。禅定,又称参禅,取
静中求思之意。其对中医养生的意义: 一是清静调神、调心,使各种意念归 于静止;二是参禅,实为一种佛家气 功.从中进一步丰富中医气功养生的 内容。
三、三教归一及其与医学养生的融合
唐末五代及两宋又出现了“三教圆融”
《周易》被视为中国哲学与 文化的源头。
(一)天人合一
是《周易》哲学思想的核心。
(二)八卦顺逆 一为顺式养生法:顺着阴阳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 自然规律来养生。 二为逆式养生: 逆着阴阳变化规律进行养生。如 返老还童,延缓衰老等。
(三)潜龙勿用 处事当静而不动,不可妄为,以伺时机。
“精神内守”。
《乾卦· 初九》曰:“潜龙,勿用”。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 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 释家养生和武术家养生等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探索
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的理论和方法为宗旨,形成养生系统理论,并指导
保健活动,从而达到强身防病、防变、防复,以延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萌芽(上古时期)
猎食--食养的萌芽,产生“医食同源”--食养、食疗
钻木取火—既促进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又可驱寒暖身,
防病养生的方法 狩猎--体育保健活动(运动养生) 养息--“气功”养生术 巢居--躲避野兽的袭击,适应气候的变化--环境养生
第二节 奠基(春秋战国时期) 一、《周易》养生学说
二、我国预期平均寿命的变化趋势
平均预期寿命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医学发展水平。
三、健康长寿的特征
养生的目的是延年益寿,而这种长寿是建立在健康的 基础之上的。 一般而言,健康长寿的基本生理特征如下:
(一)头面的骨肉、眼神、面色、听力、齿发
1.骨高肉满 2.眼睛有神 3.面色红润 4.双耳聪敏 5.牙齿坚固
(三)重生活起居,调饮食五味
孔子首论起居养生,留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之说。
儒家思想还体现于其饮食观上:其一,强调饮食 “守礼”;其二,强调饮食无过、无偏,讲究食物 配伍;其三,倡导饮食卫生。
第三节 形成(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把先秦文史哲中的养生说与 医学融为一体,构建出符合中医自身规律与
(4)疏通经络
《内经》构建了完整的经络学说,明确其作用为 “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 《灵枢.经脉》还指出:天寿过度者皆气脉常通, 故养生当以经络通畅、气血周流为要旨。
2.养生方法
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内经》创造了 许多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与技巧,如调情
志、慎起居、适寒温、和五味、节房事、
三、生命的本质
人生命的本质,在于构成人的“气”及其运动变化。
首先,气是构成人并发挥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包括来自父母 先天的真精元气和后天水谷精气,它决定了人生命力的强弱,生 命的寿夭。 其次,气的运动变化是生命活力所在,也就 是说“气化”是生命活动的内在动力。 再者,生命的维持还依赖于神的健康。
四、贵重生命
中医学借鉴了太极、道、精气的思想,提出“太虚寥廓, 肇基化元,万物资始。”而“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 命之曰人”。明确人之生命与万物一样本源于天地精气,由天之 阳气和地之阴气相合相感而成。 《内经》认为父母精气结合构成个体生命的 先天之精,《灵枢.决气》说:“两神
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的局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唐.孙思邈,其 在医药和养生实践方面作出了不 朽贡献,同时也是融道儒佛与医 为一体的先驱者,著《千金方》 等,是集养生术大成之作。
(一)以“治未病”为养生的基本原则
《千金要方· 养性序》曰:“善养性者, 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二)将精神养生置于首位
以道为最高信仰、以道德修养为基础、 以清静无为为核心,并充分协调形神 关系,注意众术兼修的精神养生思想。
三、以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为核心 1、养生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预防疾病。要长寿 就必须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病愈防复。
(形成“治未病”的思想)。
2、中医养生学,创造性地将预防疾病与延缓 衰老二者相统一。“正邪相搏”。
第四节 完善(晋隋唐时期)
一、道家学说与道教养生术
道教学说围绕着生命问题展开教理教义, 以此作为养生思想的枢纽,主要内容有:
1、导养得理、以尽性命
2、脏腑养生
3、环境养生—“道法自然” 4、四时养生 5、饮食养生 6、起居养生 7、精神养生—“得道成仙” 8、形体养生 9、呼吸养生 10、服饵养生
(四)艮趾无咎
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成为中医未病先 防、防微杜渐以预防为主的养生观的基础。 “治未病“。 《易· 系辞下》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 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 保也”。
(五)反身修德 通过道德的提升来保养精神,使人处于良 好、愉悦的心境之中,这正是养生所求的 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
年益寿为目的的学科。
中医养生学涉及到现代科学中预防医学、心理学、 行为科学、医学保健、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 医学等多学科领域。
第二节
中医养生的特点
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1、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
“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2、以辨证施养为实践特点
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二、以和谐适度为宗旨 1、养生保健体现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人 体健康的基本标志。 2、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之中。无太过,无不及。 “不偏不倚”。
(三)返璞归真、柔弱为贵
道家崇尚返璞归真,老子主张无 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 的单纯状态。
(四)气功导引、形神兼养 养生主张以静养神、以动养形。道家汲 取了春秋以前宣导养生术的精华,创立了 一套顺乎自然的气功养生法。
三、儒家养生说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宣扬仁义礼乐之教, 对我国政治、文化和教育都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医,鲜明地体现于中医文化的人 文内容,最突出的一是医德,将“仁”贯穿于 “医”中;二是学风,注重“学”与“思”的 结合。其论养生,则与修身、处世等伦理密切 相关。
(一)倡修身养性,重道德情操 儒家思想以“仁爱”为核心,主张“仁者爱人”。 注重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修养,“养心保神” “仁者不忧”、“仁者寿”。
(二)处事不偏不倚,行为中庸中和 儒家思想以“中庸”为行为准则。“中” 指不偏不倚、无太过无不及;“和”指合乎 节度;“中”是天下之本根状态,“和”是 天下最终的归宿,达到中和是一切事物运动 变化的根本目的。
(三)以食养食疗为特色
是中医食疗学真正独立成为
专门学科的标志。
(四)房中养生形成体系
房中养生学说,包括房中养生之思想、 技巧、卫生、方药、防病等诸方面, 为 “性学”而奠基。
(五)重视妇幼Leabharlann 健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从社 会角度将妇幼保健摆在重要位 臵的医家。
(六)着力推广、普及养生功法
向人们宣传导引、吐纳、按摩等 养生方法。
第三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生 命 一、生命的起源
《周易》认为,宇宙万物源于太极,《易•系辞上》云: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为阳 “--”为阴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认为道是生成万物,又隐含于万物之中的内在本源。
道家以精气名道,进而提出人的生命为天地精气所化, “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
天地之间,万物之中,以人的生命最为贵重。 道家认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天地为万物父母,而人则为万物之首。 儒家说:“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 《内经》“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第二节 寿 命
一、天年
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
《素问· 上古天真论》说:“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嵇康《养生论》说:“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
2、针对各自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进行养生。 重视按照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反对千篇一 律、一个模式开展养生活动。
五、以适应范围广泛为模式 养生的目的是防病,其适应对象包括所有 未病之人、患病之人、病愈之人;或不同体 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人;甚至每个人 一生,自妊娠于母体之始,直至耄耋老年, 每个年龄阶段都存在着养生的内容。
影响寿限的原因:
1、先天禀赋强弱,是决定寿限的主要因素。
《素问.上古天真论》 “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肾气有余。” 《医学正传· 医学或问》说:“受气之两盛者,当得中上之 寿;受气之偏盛者,当得中下之寿;受气之两衰者,能保养仅 得下寿。”
2、后天的保养也是影响寿限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3、地理气候环境也能够影响人的寿限长短。 如秘鲁维尔卡旺巴(长寿谷)、我国广西巴马地区 等长寿村落。 4、社会因素,医疗条件等。
特点的养生学体系。
(一)《内经》论养生的基本观点
1、生命观
养生学认为:生命存在的性质是物质的,生 命由物质化生,生命活动就是物质的运动。
(1)生命的物质基础—精
《灵枢· 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
(2)生命活动的动力—气
《素问· 宝命全形论》说“人生于地,悬命于 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 地为之父母”
二、生命存在的时空特征
中医理论认为,人类生命存在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特征。
首先,人处于自然界天地中,有着与天地同样的精气作为物质 本源,必然随自然界固有的时空变化规律而变化。 其次,人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 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 影响。 再次,生命的生长壮老已的变化规律,也是 生命时空特征的体现。
11、丹功养生 -“外丹”“内丹”
二、佛教养生思想
佛教对中医养生学影响最大的莫过
于其“禅定”。禅定,又称参禅,取
静中求思之意。其对中医养生的意义: 一是清静调神、调心,使各种意念归 于静止;二是参禅,实为一种佛家气 功.从中进一步丰富中医气功养生的 内容。
三、三教归一及其与医学养生的融合
唐末五代及两宋又出现了“三教圆融”
《周易》被视为中国哲学与 文化的源头。
(一)天人合一
是《周易》哲学思想的核心。
(二)八卦顺逆 一为顺式养生法:顺着阴阳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 自然规律来养生。 二为逆式养生: 逆着阴阳变化规律进行养生。如 返老还童,延缓衰老等。
(三)潜龙勿用 处事当静而不动,不可妄为,以伺时机。
“精神内守”。
《乾卦· 初九》曰:“潜龙,勿用”。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 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 释家养生和武术家养生等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探索
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的理论和方法为宗旨,形成养生系统理论,并指导
保健活动,从而达到强身防病、防变、防复,以延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萌芽(上古时期)
猎食--食养的萌芽,产生“医食同源”--食养、食疗
钻木取火—既促进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又可驱寒暖身,
防病养生的方法 狩猎--体育保健活动(运动养生) 养息--“气功”养生术 巢居--躲避野兽的袭击,适应气候的变化--环境养生
第二节 奠基(春秋战国时期) 一、《周易》养生学说
二、我国预期平均寿命的变化趋势
平均预期寿命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医学发展水平。
三、健康长寿的特征
养生的目的是延年益寿,而这种长寿是建立在健康的 基础之上的。 一般而言,健康长寿的基本生理特征如下:
(一)头面的骨肉、眼神、面色、听力、齿发
1.骨高肉满 2.眼睛有神 3.面色红润 4.双耳聪敏 5.牙齿坚固
(三)重生活起居,调饮食五味
孔子首论起居养生,留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之说。
儒家思想还体现于其饮食观上:其一,强调饮食 “守礼”;其二,强调饮食无过、无偏,讲究食物 配伍;其三,倡导饮食卫生。
第三节 形成(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把先秦文史哲中的养生说与 医学融为一体,构建出符合中医自身规律与
(4)疏通经络
《内经》构建了完整的经络学说,明确其作用为 “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 《灵枢.经脉》还指出:天寿过度者皆气脉常通, 故养生当以经络通畅、气血周流为要旨。
2.养生方法
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内经》创造了 许多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与技巧,如调情
志、慎起居、适寒温、和五味、节房事、
三、生命的本质
人生命的本质,在于构成人的“气”及其运动变化。
首先,气是构成人并发挥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包括来自父母 先天的真精元气和后天水谷精气,它决定了人生命力的强弱,生 命的寿夭。 其次,气的运动变化是生命活力所在,也就 是说“气化”是生命活动的内在动力。 再者,生命的维持还依赖于神的健康。
四、贵重生命
中医学借鉴了太极、道、精气的思想,提出“太虚寥廓, 肇基化元,万物资始。”而“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 命之曰人”。明确人之生命与万物一样本源于天地精气,由天之 阳气和地之阴气相合相感而成。 《内经》认为父母精气结合构成个体生命的 先天之精,《灵枢.决气》说:“两神
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的局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唐.孙思邈,其 在医药和养生实践方面作出了不 朽贡献,同时也是融道儒佛与医 为一体的先驱者,著《千金方》 等,是集养生术大成之作。
(一)以“治未病”为养生的基本原则
《千金要方· 养性序》曰:“善养性者, 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二)将精神养生置于首位
以道为最高信仰、以道德修养为基础、 以清静无为为核心,并充分协调形神 关系,注意众术兼修的精神养生思想。
三、以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为核心 1、养生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预防疾病。要长寿 就必须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病愈防复。
(形成“治未病”的思想)。
2、中医养生学,创造性地将预防疾病与延缓 衰老二者相统一。“正邪相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