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合集下载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PPT课件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PPT课件
种类: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以及粘 胶剂、离子交换树脂等。
用途: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化工、建筑、通 讯、国防及医学与生活用品。
5
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
可分为四部分: 生产基本的化工原料; 合成单体; 单体的聚合(或缩聚) ; 聚合物树脂加工塑制为成品。
6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来源
生产基本化工原料:煤焦油、天然气和石油裂 解气等。以石油裂解气应用最多,主要有不饱 和烯烃和芳香烃类化合物(如乙烯、丙烯、丁二 烯、苯、甲苯、二甲苯等) 。
单体合成:乙烯、氯乙烯、丙烯腈等。
7
生产过程中的助剂:催化剂、引发剂、调聚 剂、凝聚剂、防老剂、增塑剂、固化剂、着 色剂、发泡剂等。
37
实 例3
上海某铰链厂试制一种以四氟乙烯、六氟乙烯共聚物 (简称F46)为原料的工程塑料零件。 其工艺流程为:F46→加热至33℃→热压成型。 1992年5月22日,该厂4名中班工人在试制该产品, 晚上8时许,即感咳嗽、喉痛、胸闷、气急等,至晚 11时,试制仍未成功,下班回家后,4人均感上述症 状加重,并伴有乏力、肌肉酸痛等,当晚至次日早晨 4名职工先后去医院就诊,均被诊断为有机氟聚合物 热裂解物中毒。经现场调查,车间内无防护措施,通 风条件差,也未见有个体防护用品。
5.皮肤:皮肤经常接触氯乙烯,可发生皮肤干燥、皲裂, 丘疹、粉刺或手掌皮肤角化及指甲变薄等。部分工人 可发生湿疹样皮炎或过敏性皮炎。
21
6.生殖系统:氯乙烯女工及男工配偶的流产、 胎儿畸形,氯乙烯女工妊娠并发症等增多。
7.氯乙烯致癌作用:肝血管肉瘤、肝癌 8.其他: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的损害
高分子化合物在加工、受热时,产生的有害物 对健康的影响。如树脂、氟塑料在加工或塑制、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四)热解产物毒性
聚氯乙烯薄膜(加热)包装肉类产品:呼吸 困难占23.5%,咳嗽47%,多痰占35.3%。时间肺 活量降低,部分有哮喘发生。
商用肉类包装机每次用热点丝切割聚氯乙烯 薄膜产生的:HCl 1~10g, CO 2~4g, 丙烯醛 25~150ng,苯和甲苯小于5~20ng。
在聚合物加工成塑制品的成型加工过程中: 稳定剂:增加聚合物对光、热、紫外线的稳定性 增塑剂:改善聚合物的流动性和延展性 固化剂:是聚合物变为固体 润滑剂: 着色剂: 发泡剂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四)热解产物毒性
高分子化合物在空气中氧化。受热、紫外线照 射及加工过程中,被氧化。除了释放单体外(未聚合) ,同时产生裂解产物:CO、HCI、光气等。如聚氯 乙烯在300 °可以裂解为氯化氢和二氧化碳, 600°有 光气、氯气产生。吸入后可导致急性肺水肿和化学 性肺炎。发生急性中毒。
轻度 无
固化剂
二乙烯三胺 间苯二甲胺 改性胺类
重度 重度 中度
轻~中或重度 轻~中或重度 轻~中度
活性稀释剂 环氧苯基醚
中度
极强或中~强度
环氧丁基醚
中度
极强或中~强度
路吾漫将—漫 上其下—修而远求—兮索, ————————————————————————
(二)单体毒性 所有单体对人体均有毒性。 (三)助剂的影响(添加剂的类型)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环氧树脂及其某些添加剂的刺激与致敏能力
——————————————————————————
化学物
名称
刺激强度
致敏强度
——————————————————————————
单体

讲稿8-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PPT课件

讲稿8-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PPT课件

产品质量问题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 物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导 致产品性能下降或不合格。
生产效率降低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 物可能对工人健康造成影 响,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进而影响生产效率。
04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毒物 的控制与预防
毒物控制措施
密闭化生产
采用密闭的生产设备和 管道,减少有毒物质的
泄漏和扩散。
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减少员工直接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应急处理措施
01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详细 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救 援程序、救援器材等。
02
进行应急演练
03
建立紧急救援队伍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提 高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自 救互救能力。
建立专业的紧急救援队伍,配备 必要的救援器材和设备,以便在 事故发生时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讲稿8-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 物ppt课件
目录
•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概述 •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种类 •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毒物的危害 •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毒物的控制与预防 •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安全与防护 •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研究与展望
01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概述
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与特性
06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 物研究与展望
毒物研究现状
毒物种类与分布
目前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涉及的毒物主要包括有机溶剂、 催化剂、添加剂等,这些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广泛存在,对 环境和工人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毒物排放与处理
大部分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中,毒物的排放量较大, 且处理难度较高,现有的处理技术难以实现完全的净化。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 物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处理不当可能 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土壤生态系统 的健康。

卫生学-教案之-第8版没有-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2019.12.05

卫生学-教案之-第8版没有-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2019.12.05
30
二、氯乙烯
㈠理化特性及接触机会
氯乙烯(vinyl chloride, VC),是制 造聚氯乙烯(PVC)的单体。 略 分子式:CH2=CHCl;分子量: 62.5;常温下为无色 气体,略有芳香味,在12~140C时为液体,沸点-13.9 0C, 蒸气压403.5 kPa(25.70C),易燃易爆,与空气混合时的爆 炸极限为3.6%~26.4%(容积)。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极 易溶于乙醚、四氯化碳。
⑵慢性中毒:对症治疗,注意营养,适当休息,给予保 肝治疗。治愈后调离原岗位,有肝病或肢端溶骨症者应及早 调离。
41
㈥预防
容器、管道密闭,加强通风。 卫生标准:PC-TWA :10mg/m3;PC-STEL:25mg/m3。 注:PC-TWA—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8h/工作日,40h/ 工作周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STEL— 一个工作日内任 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短时间(15min)接触限值。 无毒清釜:清釜过程中,工人进釜前进行釜内通风换气、 戴通风式面具,在另一人监督下入釜清洗。 健康监护:掌握职业禁忌证:①慢性肝炎;②类风湿关节 炎。定期检查。 职业病:①职业性慢性氯乙烯中毒(GBZ 90);
36
⑵肢端溶骨症:特点是末节指骨骨质溶解性变化, 仅见于聚氯乙烯合成的清釜工,发病工龄最短者一年。 最初为雷诺氏症,X线可见末节指骨粗隆边缘呈半月状缺 损,最后发展至指骨变短、变粗,杵状指。
⑶肝脏损伤:实验发现氯乙烯对肝脏具有刺激作用, 刺激肝细胞增生、引起肝脏损伤,并可引起肿瘤。氯乙 烯工人可出现一般肝病的表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 可有黄疸、腹水等。长期接触高浓度氯乙烯单体的清釜 工可发生肝血管肉瘤。
识障碍;b.呼吸、循环衰竭。 ⑶慢性氯乙烯中毒 ①轻度中毒:出现乏力、恶心、食欲不振等全身症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中毒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中毒

处理原则
急性中毒 及早移离现场,保持呼吸通畅,换去污染衣服. 及早移离现场,保持呼吸通畅,换去污染衣服.呼吸 停止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吸氧.并给予对症处理, 停止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吸氧.并给予对症处理, 维持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眼或皮肤污染的, 维持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眼或皮肤污染的, 应尽快用大量清水冲洗. 应尽快用大量清水冲洗. 慢性中毒 可给予保肝及对症治疗.符合外科手术指征者, 可给予保肝及对症治疗.符合外科手术指征者,可行 脾脏切除术.肢端溶骨症患者应尽早脱离接触. 脾脏切除术.肢端溶骨症患者应尽早脱离接触. 其它处理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Chloroethylene Poisoning GBZ90-2002
急性氯乙烯中毒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短时间内吸入大剂 量氯乙烯气体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 量氯乙烯气体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 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慢性氯乙烯中毒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较长时期接触氯乙烯 以肝脾损害为主要表现, 气体引起的以肝脾损害为主要表现 以及肢端 气体引起的以肝脾损害为主要表现,以及肢端 溶骨症,肝血管肉瘤等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 溶骨症,肝血管肉瘤等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中毒
定义及特点
由一种或者几种单体,经聚合或缩聚而成, 由一种或者几种单体,经聚合或缩聚而成,分子量达 数千至数百万的化合物,通称高分子化合物,又名聚 数千至数百万的化合物,通称高分子化合物, 合物或共聚物. 合物或共聚物. 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包括塑料,合成纤维, 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 橡胶以及粘胶剂,离子交换树脂等. 橡胶以及粘胶剂,离子交换树脂等. 特点:高强度,耐腐蚀,绝缘性能好,无毒或毒性低. 特点:高强度,耐腐蚀,绝缘性能好,无毒或毒性低. 应用广泛. 应用广泛.

高分子化合物中毒 共24页PPT资料

高分子化合物中毒 共24页PPT资料
聚合:指许多单体连接起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 过程,此过程中不析出任何副产品,例如聚乙烯; 缩聚:是指单体间首先缩合析出一分子的水、氨、 氯化氢或醇以后,再聚合为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例如酚醛树脂是由苯酚与甲醛缩聚而成。

一、概述
2、来源和分类

天然
分 高分子化合物



合成
物 高分子化合物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高分子化合物中毒
蛋白质、纤维素、 棉、天然橡胶……
塑料、合成橡胶、 合成纤维、合成树 脂、树脂……

一、概述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高分子化合物中毒
3、性质与用途 强度高、质量轻、隔热、隔音、透光、绝缘性 能好、耐腐蚀、成品无毒或低毒等特性。 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化工、建筑、通讯、 国防、日常生活用品等方面。 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二、氯乙烯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高分子化合物中毒
3、毒理学-2
代谢:氯乙烯 氧化氯乙烯(CEO) 氯乙醛(CAD)
CEO、CAD等中间代谢产物与谷胱甘肽(GSH) 结合随尿排出。
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作用下进行。

二、氯乙烯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高分子化合物中毒
4、临床表现-1
急性中毒 检修设备或意外事故大量吸入氯乙烯所致,多见于聚合釜 清釜过程和泄漏事故。 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呈现麻醉作用。轻度中毒者有眩晕、 头痛、乏力、恶心、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重度中毒 可出现意识障碍,可有急性肺损伤(ALI)甚至脑水肿的 表现,严重患者可持续昏迷甚至死亡。 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引起局部损害,表现为麻木、红斑、 浮肿甚至组织坏死。

二、氯乙烯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高分子化合物中毒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4)血液系统:溶血和贫血倾向,部分出现轻度 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等。
5)肝脏:早期为一般肝病表现,后期肝明显肿 大,肝功能异常,并有黄疸腹水等。肝血管肉瘤 (hepatic angiosarcoma)
6)皮肤:皮肤干燥、皲裂、丘疹、手掌皮肤角 化、指甲变薄。部分出现湿疹样皮炎或过敏性皮 炎。
接触组为工龄超过1年的氯乙烯接触工人
基本原料和单体
基本原料有煤焦油、天然气和石油裂解气等。 以石油裂解气应用最多,主要有不饱和烯烃和芳 香烃类化合物。
常用的单体多为不饱和烯烃、芳香烃及其卤 代化合物、氰类、二醇和二胺类化合物,多对健 康有影响。
助剂
在单体的生产和聚合过程中可接触各种助剂 (添加剂)。如催化剂、引发剂、调聚剂和凝聚 剂等。
2. 职业性TDI哮喘:应立即脱离接触。给 予对症处理,如用平喘药(异丙肾上腺素等)。
防治肺部感染和肺水肿。
预防
1.工艺改革:用沸点较高的异氰酸酯类代 替TDI。
2.控制车间TDI浓度:密闭、加强通风。 最高容许浓度为0.2mg/m3。
3.加强个人防护:送风面罩。
就业禁忌症: 心脏或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病史。
诊断
1.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大剂量氯乙烯气 体,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为主要临床表现, 并排除其它病因,方可诊断为急性氯乙烯中毒。
2.慢性中毒:有长期接触氯乙烯的职业史, 主要有肝脏和/或脾脏损害、肢端溶骨症及肝血 管肉瘤等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现场危害 调查与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它疾病引 起的类似损害,方可诊断为慢性氯乙烯中毒。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中毒
高分子化合物又名聚合物或共聚物。其分 子量达几千至几百万,但其化学组成比较简单, 均由一种或几种单体,经聚合或缩聚而成。

高分子化合物.ppt

高分子化合物.ppt

yxy
2
2005.10.31
一、概述 二、常见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一)氯乙烯 (二)含氟塑料 (三)二异氰酸甲苯酯
3
yxy
2005.10.31
一些常见的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尼龙粉末 有机玻璃
聚丙烯
高分子人造血管
聚四氟乙烯
聚乙烯
yxy
PVC管材
塑料泡沫
4
2005.10.31
一、概述
•定义: 高分子化合物(又称聚合物或共聚物) 分子量几千~几百万,但化学组成较简单。 由一种或几种单体聚合或缩聚而成。
yxy
5
2005.10.31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有机 高分子化合物有哪些?
天然高分子: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天然橡胶等。
有机高分子
合成高分子: 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
yxy
6
2005.10.31
一、概述
• 高分子化合物特点: • 1、范围广泛: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以及黏合剂、
离子交换树脂等。 • 2、性能优异:高强度、耐腐蚀、绝缘性能好、成品无
yxy
22
2005.10.31
概述
物质
高分子 化合物
作用条件
产物及效应
燃烧 有毒气体
CO、HCN
含C、Cl、F及 N的聚合物
燃烧
窒息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
HCl、HF、COCl2、Cl2
yxy
23
2005.10.31
一、概述
• 高分子化合物本身对人无毒或低毒,但高分子化合物 的粉尘,如聚氯乙烯粉尘,吸入后可致肺轻度纤维化。 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粉尘可致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 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或致敏作 用。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添加剂的类型
在单体生产和聚合中: 引发剂:促使聚合反应开始的物质。 调聚剂:调节聚合物的分子量达到一定的数值 凝聚剂:是聚合物形成的微小胶粒凝聚成粗粒和小块
在聚合物加工成塑制品的成型加工过程中: 稳定剂:增加聚合物对光、热、紫外线的稳定性 增塑剂:改善聚合物的流动性和延展性 固化剂:是聚合物变为固体 润滑剂: 着色剂: 发泡剂
聚合:许多单体连接起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
程。在此过程中,不析出任何副产品。
缩合 单体间先缩合析出一个分子水、氨、氯化氢
或醇,再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苯酚
甲醛
酚醛
一、概述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种新兴工业。近年来发展 迅速 1907年美国开始生产少量酚醛树脂,这是最早的 塑料,主要用作电绝缘器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德国生产了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 1935年,第一种合成纤维-锦纶66研制成功 1940年英国合成了涤纶 1950年,美国杜邦公司研制了聚四氟乙烯、高压 聚乙烯、低压聚乙烯、聚丙烯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对工人健康影响—单体
常见毒物 石油裂解气:乙烯、丙烯、丁二烯等; 苯系化合物等 使用单体: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稀、丙 烯腈等
毒性及防护不仅涉及生产工人的健康, 而且几乎关系到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卫生问题。
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等在食品工业中经常使 用的塑料。聚氯乙烯制品在接触酸和油脂时易分解并析出氯化氢和 氯,其中的稳定剂铅化合物中的铅的析出量也增高。聚乙烯塑料制 品中不含有增塑剂和稳定剂,是较理想的食品工业用品,但接触脂 肪后可分解成有害的低分子化合物而污染食品,因此仅适用于非脂 肪性食品的盛放和包装,规定用于接触食品的塑料制品中单体和添 加剂的最高含量及在腐蚀、热和各种溶剂作用下分解产物的容许量 ,是塑料食具和包装材料毒性评价的主要任务。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高分子化合物中毒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高分子化合物中毒
(丙烯腈)
.
二、生 产 过 程
◆生产基本的化工原料 ◆合成单体 ◆单体的聚合或缩聚 ◆聚合物树脂加工制成成品
基本原料
助剂
单体
高聚物
成品
.
◆单体(monomer) 组成高分子化合物的
简单原料。
.
◆聚合(polymerization) 许多单体连接起 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不析出任何副 产品。
82%
分布于皮肤、肝脏、肾脏等器官
18%
.
氯乙烯
P450
氧化氯乙烯
氧化
作用于DNA、RNA、蛋白质
谷胱甘肽
氯乙醛
醛脱氢酶
S-甲酰甲基谷胱甘肽N
氯乙酸
S-甲酰甲基半胱氨酸
谷胱甘肽
氧化
S-羧甲基谷胱甘肽
S-(2羟乙基)-半胱氨酸
CO NH2
2
硫代二乙酸
N-乙酰-S-(2羟乙基)-半胱氨酸
.
毒性 低毒类
.
处理原则
脱离现场、卧床休息 给氧 激素的运用:早期、足量、短程 维持呼吸道畅通 心肌炎 防治感染 防治肺纤维化 定期复查
.
预防 加强企业卫生管理 限制接触浓度 防毒面具 职业卫生健康查体:禁忌症
.
五、二异氰酸甲苯酯
CH3C6(NCO)2
.
理化特性
乳白色液体或结晶 强烈刺激性 密度:1.21g/cm2 沸点250℃,蒸汽密度6.0g/L 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
入院查体:T 36.2℃,P 88次/min,R 18次/min,BP 105/60mmHg,神志清,精神差,思维、语言不连贯。 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头颅无畸形,双眼瞳孔等圆等大, 对光反应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微红,伸舌居中, 咽部无充血。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 畸形,呼吸运动正常,双肺呼吸音正常,心脏听诊未见 异常。腹部未见异常。四肢活动正常。双上肢肘关节远 端及双下肢膝关节远端痛觉、温觉减退,跟腱反射减弱。

培训资料-讲稿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培训资料-讲稿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 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聚氨酯泡沫塑料制造 过程中的关键反应之一; 应避免受潮。
▪ 遇热、明火、火花会着火。 ▪ 加热分解放出氰化物和氮氧化物。
精选课件
12
接触机会
▪ 制造和使用TDI; ▪ 已制成的聚胺酯树脂和泡沫还含有少量未反应
的TDI,遇热即从成品中释放出来; ▪ 使用聚胺酯清漆、粘胶剂、密封剂及聚胺酯产
24
处理原则(1)
▪ 急性中毒 应立即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液体污染眼
或皮肤时,应用清水彻底冲洗。吸人TDI有粘膜 刺激症状者应密切观察;早期吸氧对症处理,给 于糖皮质激素,限制水量,合理使用抗生素,注 意肺水肿预防和处理。
精选课件
25
处理原则(2)
▪ TDI吸人后可刺激呼吸道粘膜,发生急性炎症反应,从
而使气道反应性增强,引起哮喘发作。
精选课件
16
毒作用表现
1.急性中毒 2.支气管哮喘 3.皮肤致敏作用
精选课件
17
急性中毒
接触较高浓度TDI时,可产生眼和上呼吸道刺 激症状。眼部有发痒、辛辣痛感、流泪、视物模 糊和结膜充血等症状,可发生角膜炎或角结膜炎; 并 有咽喉干燥、剧烈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可有喘 息性支气管炎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肺水肿。可 伴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等)。
▪ 单体的聚合(或缩聚) 聚合成聚氯乙烯树脂
▪ 成品加工塑制
薄膜、管道、日用品及其他
精选课件
8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来源
▪ 生产基本化工原料
有煤焦油、天然气和石油裂解气等。
▪ 生产单体过程中产生的毒物(多见)
多为不饱和烯烃、芳香烃及其卤代化合物、氰类、二 醇和二胺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多数对人健康有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物
名称
刺激强度
致敏强度
——————————————————————————
单体
环氧氯丙烷
中度
中~强度
双酚A
轻度
无~轻度
低分子环氧树脂 轻度或中度 强~极强
环氧树脂 中分子环氧树脂 高分子环氧树脂 轻度
轻度 无
固化剂
二乙烯三胺 间苯二甲胺 改性胺类
重度 重度 中度
轻~中或重度 轻~中或重度 轻~中度
O CH +H2O
酚醛
O CH n
酚醛树脂
一、概述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种新兴工业。近年来发展 迅速 1907年美国开始生产少量酚醛树脂,这是最早的 塑料,主要用作电绝缘器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德国生产了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 1935年,第一种合成纤维-锦纶66研制成功 1940年英国合成了涤纶 1950年,美国杜邦公司研制了聚四氟乙烯、高压 聚乙烯、低压聚乙烯、聚丙烯
(二)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
裂解
重油
乙烯
汽化
液氯
氯气
氯化
二 氯
-HCl
氯 乙
聚合



聚氯乙烯 树脂
CH CH + HCl
电石
乙炔
转化
聚合 氯乙烯
聚氯乙烯 树脂
重油裂解制造氯乙烯(联合法)工艺过程
(三)常见高分子化合物单体及活性代谢产物
H
H
CC
Cl
H
氯乙烯
H
H
CC
Cl O H
氧化氯乙烯
H
H
CC
H
苯乙稀
H
H
CC
NC
H
丙烯腈
H
H
H
CC
CC
H
H
Cl
2-氯丁二烯
H
H
CC
OH
氧化苯乙烯
H
H
CC
NC O H
氧化丙烯腈
H
H
H
CC
CC
H
H O Cl
氧化氯丁二烯
(三)常见高分子化合物单体及活性代谢产物
在体内的代谢方式大致相同,被氧化成为环氧化物, 与核酸结合,致癌和致突变。
三、高分子化合物毒性
(一)聚合物的毒性
聚合:许多单体连接起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
程。在此过程中,不析出任何副产品。
连接
许多单体
高分子化合物
连接
CH2 CH2
(CH2 CH2 )n
连接
CH2 CHCl
(CH2 CHCl )n
缩合 单体间先缩合析出一个分子水、氨、氯化氢
或醇,再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OH +HCHO 缩合
苯酚
甲醛
连接 O CH
呼吸系统:聚丙烯腈、聚氯乙烯、聚已内酰胺和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酯的粉尘,出现慢性支气管炎、咽炎和肺炎等慢性呼 吸道炎症,肺纤维化变;
皮肤、粘膜:刺激作用、变态反应;皮炎和湿疹 长期埋入体内(美容假体):轻度炎症、腐蚀、肉芽肿或肿瘤;
环氧树脂及其某些添加剂的刺激与致敏能力
——————————————————————————
我国聚乙烯生产能力逐年增加: 我国现有聚氯乙烯生产厂79家,2001年全国聚氯
乙烯生产能力达到360万吨,产量约310万吨。 2005年,我国的聚氯乙烯生产能力将超过400万吨。 2010年我国的聚氯乙烯能力可达到600万吨左右。 2005年我国聚氯乙烯的消费量为600万吨,2010年 可达800万吨。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对工人健康影响—单体
常见毒物 石油裂解气:乙烯、丙烯、丁二烯等; 苯系化合物等 使用单体: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稀、丙烯 腈等
毒性及防护不仅涉及生产工人的健康, 而且几乎关系到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卫生问题。
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等在食品工业中经常使用 的塑料。聚氯乙烯制品在接触酸和油脂时易分解并析出氯化氢和氯, 其中的稳定剂铅化合物中的铅的析出量也增高。聚乙烯塑料制品中不 含有增塑剂和稳定剂,是较理想的食品工业用品,但接触脂肪后可分 解成有害的低分子化合物而污染食品,因此仅适用于非脂肪性食品的 盛放和包装,规定用于接触食品的塑料制品中单体和添加剂的最高含 量及在腐蚀、热和各种溶剂作用下分解产物的容许量,是塑料食具和 包装材料毒性评价的主要任务。
合成纤维在解决衣着问题美化生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合成纤维制 品透气性差,有的品种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甚至引起湿疹。合成纤维 衣料在着火时先呈熔融状态粘着皮肤而易至灼伤。有些国家规定婴儿 衣服不用合成纤维制作。其中添加的某些阻燃剂和增塑剂等,具有致 突变性,甚至动物致癌实验阳性。
大量塑料建筑材料用于楼房建设,而从其中释放的甲醛
(一)聚氯乙烯树脂 四个部分 1、生产基本化工原料:
石油或天然气裂解形成乙烯、二氯乙烷,
2、合成单体:氯乙烯 3、单体聚合或缩聚:聚氯乙烯树脂 4、聚合物加工:各种塑料产品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对工人健康影响
不同的生产阶段对工人健康产生影响 基本化工原料的生产 生产中的助剂(添加剂) 树脂、含氟塑料在加工、受热时产生的毒物。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一、概述 二、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 三、高分子化合物毒性
氯乙烯
一、概述
(一)高分子化合物(macromolecular compound)定义
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其分子量为几千~几
百万,分子构成简单,由一种或几种单体(monomer)聚 合或缩聚而成,又称为聚合物(polymer)或共聚物 (copolym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如蛋白质、核酸、纤维素、羊毛、棉、天然橡胶、
淀粉等。
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等。
按照骨架和主链的成分: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N\O) 无机高分子化合物(其他元素,Si、O )
应用形式主要为:
塑料(plastic);合成纤维(synthetic fiber);合成橡胶(synthetic rubber); 涂料(dope);粘胶剂(stickness agent)
其它:离子交换树脂等。
高分子化合物的优点(特性)
高强度、抗腐蚀、绝缘性、质量轻、成品无毒或低 毒;机械、光、电、热、声学等多方面优异性能。
应用范围广泛,医学领域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 各种纤维导管、血浆增容剂、人工肾、人工心脏 瓣膜等。
光导纤维、感光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液晶、仿生高 分子材料。
二、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
活性稀释剂 环氧苯基醚 环氧丁基醚
中度 中度
极强或中~强度 极强或中~强度
———————————————————————————
(二)单体毒性 所有单体对人体均有毒性。 (三)助剂的影响(添加剂的类型)
塑料增塑剂:二烃基锡 刺激性 稳定剂:铅化合物 此外,固化剂、着色剂、填充剂、发泡剂等 (邻苯二甲酸酯、硬脂酸酯、有机硅、有机铝等)。 机械结合→周围环境(与人体接触或污染水、食物 等); 通常它们的含量少,对接触者影响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