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教育的原点看“高效课堂”——基于省庄二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回归原点看教学 把握支点促教学
回归原点看教学把握支点促教学一、教学的使命和目标教学是学校的主要任务和责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关键环节。
教学的使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的目标是通过知识和能力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的原点教学的原点是学生。
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的支点教学的支点是课程。
课程是教学的基本要素,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教学的支点是课程,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四、教学的关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同配合。
教学的关系包括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课程与教学方法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等。
五、教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的手段和途径。
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注重灵活多样,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的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评价要科学客观,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七、教学的改革教学改革是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
教学改革要着眼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动教育现代化。
八、教学的创新教学的创新是教育事业的灵魂。
教学要注重创新,开展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探究性学习,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九、教学的责任教学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教师要以责任心和爱心对待教学,积极投入教学工作,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十、教学的前景教学是教育事业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是教师的使命。
教学要着眼于未来,不断创新,开拓进取,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教学中,要回归原点,把握支点,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支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
相信在教育部的倡导和引导下,教育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为我国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到教育的原点看“高效课堂”》
学习《回到教育的原点看“高效课堂”》心得体会颜徐学校许建祥学习了《回到教育原点看“高效课堂”》,使我的感触很深,让我对“高效课堂”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真正的高效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是彻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高效课堂”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高效课堂”是促使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课堂;“高效课堂”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高效课堂”是关注全人教育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人的教育。
要把课本知识当成游乐园,教师带着学生在知识的园地游玩,学生主动学习,在快乐中接受知识。
必须坚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实施,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高效课堂。
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在教学中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理清思路、研读课标,把握教材,明确目标;研究学法、掌握学情、营造环境,依照以学定教的课堂模式、灵活运用。
高效课堂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课堂的中心是高效,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
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
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作为一位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艺术、是一项本领。
在追寻教育的“原点”中构建高效课堂
在新课改 的背景 下 , 全力实施 素质 教育 , 课时大 幅度减 少, 但是 内容 并没 有减少 。那么 , 我们 该 怎么做 , 才 能在 有
限的时间里 , 完成 既定 的教 学任 务 呢?提高 课堂 教学 效率 就显得非常重要 了, 现 实迫 切需 要 高效 的课 堂。基 于对 高 效课堂 的理解 , 我们 认为在实践 中应做到 以下几方 面。 提 高效率 。 让课堂成 为学生成 长的摇 篮 毋庸置疑 , 提高课 堂效率是 高效课堂 的前提条 件 , 这就 要求教师课前 、 课中、 课后都要做相关 的准备 工作 。
、
生活或具体情境 中引入数 学新 知 , 让学 生在 有效 的情境 中 产生学 习和探 索 的兴趣 。教 师要 善 于 了解 学生 的学 情 , 结 合教学 内容 , 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 象 的教 学情境 , 激发学 生 的学习兴趣 , 引导他们积极 、 主动参 与到学 习 中去 。教师 通 过创设情境使学 生产生 学 习新知 的动 机 , 积极 投入 到探 索
提, 那 么备课备什 么?教 师备课 的重要 指导 思想 不 是备 教 师怎样教 , 而是备 学 生怎样 学 。教师 要关 注学生 的学习基 础、 学 习状态 , 精 心设计 教 案 , 要充 分分 析学 生对 哪部 分 内 容学 习困难大 , 应该如何实施 , 对哪 部分 内容 学生 容易产生
师在课堂教学 中的 每一个 具 体行为 都应 当精 心地 思考 、 精 巧地设计 。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 堂教 学行 为的有效性呢? 1 . 教师要着 力 打造平 等 、 和谐 的师生 关 系。教师 要放
新课 j l 导学 2 n l 4 . 7
・ 课 堂 教 学 与研 究 ・
在 追 寻 教 育 的“ 原 点 "中 构 建 高 效 课 堂
回归原点看教学 把握支点促教学
回归原点看教学把握支点促教学1. 引言1.1 回归原点回归原点,是指回到最初的起点,重新审视和思考问题。
在教学中,回归原点就是重新审视教育教学的初心和目标,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让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而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回归原点看教学,就是要明确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只有回到教学的起点,才能找到最适合学生发展的路径,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回归原点也意味着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指导和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教学的支点教育的支点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承担着教学的关键作用。
支点不仅指导着教学方向,还支撑着教学过程的稳定和顺利进行。
教学的支点就像建筑物的基石,如果没有坚固的支点,整个建筑将难以稳固。
在教学中,支点有着多重含义。
支点代表着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支点还包括了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的支点需要建立在清晰的教学目标基础上,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
支点也涵盖了教学资源和环境的营造。
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支撑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教学的支点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只有把握好支点,才能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
2. 正文2.1 回归原点看教学回归原点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回到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和核心目标上来,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回归原点看教学就是要让教师不被繁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所迷惑,而是始终保持对教学核心的清晰认识和把握。
回到原点看“有效教学”
回到原点看“有效教学”回到原点看“有效”继承(传统)与发展(改革)的关系现实(领导、学生、家长的要求;教师对改革的现状;所谓改革后的现状)与理想的矛盾(但不破不立),理性看改革近日在《人民教育》上看到一句话:“总结反思以往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和教训,就教育内部而言,要使教学改革工作真正取得突破,观念更新是前提,课堂教学是核心,掌握学情是基础,学生发展是目的。
”的确,要谈教学改革或“减负高效”,首先就要回归课堂这一主阵地,回归学生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若要寻找高效课堂的真谛,需要回到育人看课堂;回到原点看“有效”,就应该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
我想:有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渴望、自主参与、情意投入、智慧迸发、能力生成等都不能欠缺。
一、有效课堂教学要弄清“低效教学”与“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眼中有、无“学生”问题。
(一)低效课堂:课上无“学生”,从听到的两堂初三复习课谈起:1.专题复习讲座化:以讲座的形式讲解专题知识。
课堂上教师“全作为”,学生“无作为”;老师忙活,学生轻松:课堂只见教师的讲,没有学生的思维;只有知识的机械罗列,没有学生的练习巩固。
教师用自己“讲的活动”替代学生“学的活动”。
2.专题复习练习化:以练习的形式替代专题知识的梳理与巩固。
课堂分两时段,前半节练习,后半节知识梳理;看似讲练结合,实则讲练两张皮。
表面上看,学生已经“有作为”,但学生的练习缺乏针对性,知识梳理没有立体感,学生依然未能主动、有效地建构知识和有意义的学习。
显然,这两堂课是低效的。
究其因,是课堂未能基于学生的学情与学生的发展,课上无“学生”。
“学生仿佛是教师中的附属;教学,仿佛是一种入侵,一种心灵殖民行为。
”课堂上,教师关注更多的是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学生意识极弱。
对一线教师来说,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都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表现出来的。
也许一个教师能流利地讲述“素质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等概念和理念,但在日常教学实际中这些理念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课堂教学改革的“原点”与“支点”
课堂教学改革的“原点”与“支点”汪瑞林近年来,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学生站到课堂中央,教师的角色身份发生变化,“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正在悄然发生。
但是,面对如火如荼的课堂教学改革,也有一些教师发出感叹:各种新名词和新概念层出不穷,各种课堂教学新模式和新主张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
许多学校在推行翻转课堂、学科融合、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课堂教学改革时,并未真正把握其精髓,只是生搬硬套、盲目跟风。
正因如此,国家督学、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多次呼吁:课堂教学改革要回到“原点”!笔者以为,回到课堂教学的“原点”,就是回归教育的本质、本义,就是以人为本,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这是教学改革超越时代的逻辑起点。
一切教学改革,倘若违背了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不管课堂气氛多么热烈、互动多么活跃、形式多么丰富多彩,都不会是好的课堂,也不会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除了回到“原点”,还应找准“支点”。
当前,各学科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落到实处。
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旨归,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支点,离开这一支点,教学改革将陷入无处着力的窘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具体化,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了反映学科本质的学科核心素养。
这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分解和落实,也是确定课程目标、遴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当前,我们迫切需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支点,引导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向三个方向发展。
一是将价值导向融入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科育人的理念,找到学科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法治意识、责任担当意识、国家主权意识、生态文明意识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回到教育的原点
回到教育的原点作者:韩金山来源:《江苏教育》2012年第22期基础教育的原点,就是以课程的教育合力,彰显学生的个性潜质,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思维能力,拓展认识视野,初步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近年来,连云港市基础教育以全面实施建构式生态课堂为抓手,强力推进省市课程基地建设和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向着基础教育的原点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全力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效益迈上新台阶为了实现“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推动全体教师前行,引领全体学校进步”的目标,我们提出了“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理念。
“建构式生态课堂”,就是利用和延伸学生的心理本能,维持学生主动而高昂的学习劲头;整合学习资源,以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变教师为“学师”,彰显教师的帮助、点拨、组织、示范等作用;变教室为“学室”,学生自主学习、互教互学、思维碰撞、共同建构、尝试运用等成为常态;优化教学环境,实现实践、实验、探究、体验、感悟等多样化的学习。
1.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构建“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理论体系。
教学改革,理论先导。
连云港市教育局以教研室为核心,通过调查研究,厘清制约高效课堂的主要因素;通过学习考察,总结先进学校的优秀经验;通过理论学习,梳理指导教学改革的理论体系。
在此基础上,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调动基层学校教科研的积极主动性,集全市之力,构建“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理论体系。
首先,教研室率先垂范,大力引领课题研究。
一是鼓励教研员围绕“建构式生态课堂”,积极申报省级课题研究。
目前,连云港市教研系统,承担省级研究课题30多项。
二是加强课题承担人的培训力度。
今年暑期,连云港市教研室组织或承担培训15轮次,涉及中小学各个学段各个学科。
三是深入一线,让教研员成为新课改的指导者和实践者。
其次,建立招标体制,破解“建构式生态课堂”难题。
2010年上半年,连云港市教研室就20个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课题,公开向全市招标,得到了全市各县区教研室和各中小学的积极响应。
回归原点看教学 把握支点促教学
回归原点看教学把握支点促教学教学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生成长的支点,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良好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
当前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回归原点,把握好教学的支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将从回归原点看教学和把握支点促教学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回归原点看教学回归原点,意味着把教学问题放在原始状态下进行全方位的审视,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们需要回归到教学的本源,认真思考教学的初心和本质。
教学的初心在于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
在回归教学的原点时,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公民。
回归原点看教学,就是要让教师认识到,教学的目的不是追求分数和排名,而是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二、把握支点促教学把握支点,意味着找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从而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需要把握教学的支点,促进教学的改善和提高。
把握好课程建设的支点。
课程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学的灵魂。
我们需要注重课程建设,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优质课程,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把握好教学方法的支点。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手段,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
我们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把握好评价机制的支点。
评价是教学的反馈,是教学的动力。
我们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对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使学生在教育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把握好师资队伍建设的支点。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高效课堂回归教育的原点
高效课堂回归教育的原点摘要:高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育理想。
本文主要论述一位普通小学校长在高效课堂教学这方沃土上的追寻与探索:提升行动理念,架构目标体系,形成基本范式,提炼基本策略,完善评价体系。
高效课堂教学回到教育的原点,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育原点;教育理想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9-0012-04我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农村实验小学,在历任领导的努力下,如今已成为江阴市素质教育四星级学校。
然而,我们发现,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学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效益不高。
因而,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就成了我校发展的目标聚焦点、行动突破点、特色发展点。
我们设想通过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规范和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方法,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提升高效课堂教学的行动理念――关注师生生命成长高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关注教学的高效性;同时,高效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必须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以合乎教学目标为实质,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关键。
高效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既指向教师高效地“教”,又指向学生高效地“学”;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关注教师的教学效益,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我们首先提升高效课堂教学的行动理念。
1.高效课堂的一个基本点: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高效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探索、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的过程。
要始终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高效课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重视培养每一个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回到教育的原点看“高效课堂”
像这样 的事 ,老陈没 少 “ 涂”着 办 了,不过都 办得让学 生满 意 ,令 糊
同事佩服。 “ 学生 的事 ,哪有那么多是非对错。为了给他们 留点余地 ,保
住 自尊 , 涂一点又何妨 ! 糊 ”谁说 老陈糊涂 , 心里明 白着 呢 ! 他
( 自《 摘 中国教育报》2 1 .01 0 01 .5)
32
隰 惑 赣
( 一)“ 民课 堂 ”为合格公 民做准备 公
这 里 的 “ 民课 堂 ” 不是 道 德教 育 的概 念 ,而是 为公 民做 准 备 公 的教 育 的课 堂 。在 我 看 来 ,省 庄 二 中的 每 一 堂课 、每 一 个 教 育 活 动
是班 里男 生冬写 给倩 的情 书 ,谁都 知道 这是一 块烫 手 山芋 ,处 理不好 ,就
会伤 害到冬 ,甚 至殃及 到倩 。老 陈把信 里有称 谓 的上半截 和有署 名 的下半 截撕 下来 ,点火烧 了。然后拿 着剩 下 的中间部 分走进 教 室。 “ 天 ,我捡 今 到 一封信 ,可惜 上半截 和下 半截都 没 了 ,也不 知道 是谁 写的 ,写给谁 的 。 从 中间部分判断 ,可 能是所谓 的情 书 。”话音 刚落 ,班里一 阵嘘唏 …… “ 节班会课就 以 中学生早 恋为题 ,大家相互 交流意见 吧! 陈开 门 这 ”老 见 山 ,把绣 球抛 给 了大 家 。学 生立 即冷 静下来 ,开始 发 言。 “ 们 当下 , 我 还不适 合恋爱 。” “ 实 ,男 女 同学可 以正常 交往 。” “ 其 既然大 家观点 鲜
都是 在 为 学生们 成 为 未来的合 格 公 民做 准备 。 我赞 赏李明尚校 长的话 : “ 堂改革源 自尊重 ,实施过程 中时 课 时 处 处都 体 现 出平 等 、 民 主 、 自由、 公 正 的作 风 , 学 生不 自觉 中 ,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最新】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山东大学徐显明校长在济南的一次演讲中说得好:〞没有道德的教育是一种罪恶〞,〞我们应该从行为养成的道德要求出发,严禁我们的幼儿园去教孩子学写字,去教孩子学算术,去教孩子学英语,而应从自己提书包.帮同学做事.向长辈行鞠躬礼开始,从小学会如何尊敬长辈,如何跟同伴打交道,如何料理自己的事务.〞可是当今中国学前教育现象是许多家长.幼儿园和社会培训机构为了吸引生源和财源,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残忍〞的教育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教育工作者丧失了自身的责任和良知的行为,更是教育犯罪的行为.因此,中国的教育士改革与开展必须要以特有的敢为人先的胆略和气魄,力求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一个政府一个部门系统如果在前行途中,因为路走得远了.走得久了,而忘了出发的原点,就会导致形式大于内容.好心办坏事,就会脱离群众.动摇党的执政根基.现实中,很多政策的出台.工作的启动,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走着走着就变了形.走了样,滋生了无数脱离实际的〞下有对策〞.所以,当我们的工作遇到矛盾.困难的时候,内心感到苦恼.困惑的时候,对未来迷惘.无措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回到原点,问一问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道路的起点.江河的源头,婴儿的降生.种子的发芽,工程的奠基.工程的启动,求学.入职的第一天,这些都是纯粹质朴.孕育希望.饱含力量的原点.对于党员干部来讲,这个〞原点〞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是对群众的感情,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前进的道路上,永不忘记这个〞原点〞,始终用这个〞原点〞来校正观念.行动和方向,我们才能继续更多的辉煌,教育同样如此,让中国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陶行知教育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希望自己的学生除了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还要多学本领,追求真理,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在育才学校,学生们每天上午上文化课:语文.外语.数学.哲学.下午上专业课:文学.音乐.戏剧等,还要进行劳动.军事训练和社会调查,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有一段时间,有的学生厌烦了这样紧张的生活,在自习时间偷偷地打扑克.老师发现了,上前劝阻,他们还说这是〞有劳有逸〞.一天晚上,陶行知走过男生宿舍,顺便进去看看,正赶上有七八个男生在打扑克,玩得很带劲.陶行知没作声,站在旁边看着.一个同学突然发现了陶校长,急忙推旁边的同学,几个人慌忙放下扑克,羞愧地站起来,低着头等着挨批评.陶校长一句话也没说,沉默了一会儿就转身走了.第二天,陶校长在全校会上讲述了抗日战争形势后问:〞抗日需要人才,将来建国需要人才,你们难道可以浪费自己的时间吗?你们有多少本领要学啊!我要你们自觉地把扑克牌交出来,像烧鸦片烟一样地把它烧掉!要知道,时光是最可珍贵的.〞孩子们低着头,把一副副扑克牌放在台上,堆成一垛.陶校长用火柴点燃了牌,又温和地对孩子们说:〞有人说’有劳有逸’,’逸’就只能玩扑克?你们可以练琴.写诗.作画,也可以打球.下棋……只有多学一点本领,将来才能建设国家.时光可贵,一去不回啊!〞从此,学生们都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了.从>可以解读出陶行知对教育原点的思想,那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本应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基点是现实的人.在生活世界中,〞人〞〞类存在物〞,也不是离群索居的〞唯一者〞.他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活动的具体的.通过知觉实际被给予的,能够在经验中观察到的〞现实的人〞.承载生命的个体存在:现实的人首先是存在于可感肉身之中的生命个体.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决不是抽象的虚构,而是可以摸得到.看得见的,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真实存在.人的生命既寓于一个个不同的个体之中,个体生命的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个性化〞,正是马克思所说的〞个性化的个体〞.相对于〞类〞的普遍存在和整体化的社会而言,每个个性化的个体都可以理解为一种〞例外〞.〞例外〞虽然寓普遍于其中,但其〞本身同时却又负有一种任务,即要成为某一一次性实现的任务,这条违背普遍走向的道路即使不是它所愿望的,毕竟是它所必需的〞 .应该成认每一个生命体的个体都是在走着一条〞例外〞是千差万别的存在,人总是〞每一个人〞的教育.它必然持有尊重个性的理念.教育不是要用社会整体的理念与目标去完全涵盖取代个人所追寻的生活意义,不是要在抽象化的整体价值的名义下舍弃个人生活的多样性〞自主性〞象物.自主性是在为人的普遍具有的特性,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总是趋向于坚守自己的自主性,总是力图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变.改善现有的生活.作为自主性的存在,自由就是人存在的根本问题.应该成认,每个个体的生命活动都必然是社会性的活动,是在社会中,通过社会而进行的.然而任何社会性的活动都必然要以个体的自主独立活动为其前提,离开了个体自主性的开展,社会的开展必将受阻,伴随而来的必定是强制与压迫.旧体制下要求人们一切都按最高指示办,一切行动听指挥,从会被开工具的人.教育要破除以往控制人.约束人的传统取向,而以人的解放为其要旨.在启发人的自主意识觉醒中,充分释放出人的生命潜能,解放人的思想,改变传统国民性中保守性.依附性的一面,培植独立.创新的新型人格,这是当今中国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站在人的自主性立场上考察教育问题时,一方面要成认教育立足于生活的实然之中,但这决不意味教育的功能只在使人对生活实然确实认和肯定,教育的更为重要的功能是在引导人对于实然生活作出在的根据.那种被动追随现存体制.规定.思想,甘当社会政治经济附庸的教育,其实是已经失去存在根据和意义的教育.>还告诫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任何一个个体都必定是社会的.他总是和其他众多个体结成为社会关系的,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社会活动中生成的.生活本身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生活中的人只能是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中的人.教育所要回归的人,是生活中现实的人,是活动中的人.关系中的人,也即是社会的人,是和社会.他人不能须臾相别离的人,而不是那种仅仅存在于抽象思维之中的孤立存在.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一方面表现在外在的活动之中,每个个人的活动都只能是在关系中的活动,即使是在从事单独的活动时,他也不可能〞摆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这种活动中的联系既表现于现实空间,也表现于历史的传承.另一方面,这种关系又表现在每个个体的内在人格的构成方面.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人是在与他人.社会交互作用中生成的.在交互作用中,人在实现对象的人化之同时又在不就成了他的人格构成要素.从现实生活出发理解个人,就不能将之认作是孤独的单个生命体的存在,作为生命载体的个人必然要把他人.社会包括在自己的本质之中.人的生命体的独特存在方式就是他必然要成为一种众多生命复合体的存在.因此,教育的重要使命就在引导和促进人的社会化,使人成为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教育可以使人逐渐从孤独的自我中走出来,不断扩大和丰富人的生活.生活经验,使人得以置身于广体与社会相统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社会在人中,人也在社会中.教育所要回归的人,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个体既作为一个独立的分子,又作为社会共同体中有机的组成而存在.但愿中国的教育快点醒悟,让教育真正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省庄二中学习感受
小先生制课堂带给我的反思
我的泰安学习之行第二站——省庄二中省庄二中开展的是“小先生制”课堂,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代替教师做课堂主持,教师退居其次,只是从旁指点,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就好。
最初我觉得挺新奇的,虽然我们一贯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还给学生,不允许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但像省庄二中这样落实得如此彻底却是少见。
但走近学生,深入课堂,我的好奇逐渐被惊叹取代。
在课堂上,我看到了两位小主持神采飞扬,在引领其他同学学习的过程中充分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而其他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投入,整个课堂没有了被遗忘的角落,人人自主学习,也能其他人合作探究。
是啊,也许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最起码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是自信的。
你说、我说、大家说,课堂就是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学生们在这里学习、活动、幸福地成长。
反观我们的做法,给了学生太多的禁锢,严重束缚了他们的手脚,生怕学生们做不好,习惯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授课模式亦步亦趋,对于问题的理解稍有偏颇就赶快给出标准答案,学生对课堂越来越缺乏兴趣,没有了参与的热情,长此以往,我们的课堂没有了学生的本性流露,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行走在课改这条道路上,我们一直在探索,试图寻找适合自己的理念和模式,这次的外出学习,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会把已
经学到的与正在进行的好好融合,也会把两个学校的先进经验在本学科组推而广之,努力去打造属于我们实验中学自己的特色课堂,品牌学校!。
回归原点看教学 把握支点促教学
回归原点看教学把握支点促教学教育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然而,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应试教育的过度强调、学生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欠缺、教师教育效果的不够理想等等。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回归原点,把握支点,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成为重中之重。
回归原点,就是要回到教育的本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应试机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不只是死记硬背和机械应对考试。
教育教学是一种艺术,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鼓励他们探索和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素质。
把握支点,就是要找准教学的关键点,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学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关键环节。
因此,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的目标。
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家庭要关注子女的学习情况,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努力学习,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只有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教育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总之,回归原点,把握支点,促教学的关键在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共同努力促进教育的发展。
教育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归原点看教学 把握支点促教学
回归原点看教学把握支点促教学1. 引言1.1 教学回归原点教学回归原点,即指教学回归最初的目的和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杂乱无章。
回归原点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学的本质在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将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有序地展开,才能使教学更加有效,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学回归原点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过程,还可以引导学生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回归原点,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保持教学的纯净性和高效性。
教学回归原点不仅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
教学回归原点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核心。
只有回到教学的本初状态,才能让教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育工作者应当牢记教学回归原点的重要性,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培养优秀的人才做出积极的努力。
1.2 支点作用支点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通过设定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支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学习当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支点促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精心设计支点,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和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支点作为教学中的关键节点,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回归原点:教学目的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回归教学的原点,就是要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从而更好地指导学习行为和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教学目的应当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目的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确定教学目的时,要结合学科发展和学生需求,确保教学目标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
回归原点看教学 把握支点促教学
回归原点看教学把握支点促教学【摘要】在教育变革的背景下,回归原点看教学成为当下迫切需要的举措。
重新审视课程设置,强调教学方法的重要性,重塑教师角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及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成为关键。
通过回归原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的核心价值,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支点促教学,则是在回归原点的基础上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方式。
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到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支点促教学的实施将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积极的变革。
回归原点看教学的价值在于重新认识教育教学的本质,支点促教学的实施意义在于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而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育变革、回归原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角色、学生终身学习、教学质量、教学的价值、支点促教学。
1. 引言1.1 教育变革的背景教育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变。
在信息爆炸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的目标和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教育的变革不仅仅是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理念的更新。
在这个时代,学生需要掌握更多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教育的目标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教育变革的背景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需要回顾教育的本质,重新审视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引领社会的进步,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变革,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使命和价值。
不仅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的未来而奋斗。
1.2 回归原点的意义回归原点意味着重新审视教学的本质和目标,不断反思和修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教育形式不断变革和发展,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但有时候过分追求新颖和前沿,却忽视了教学的根本。
回归原点看教学 把握支点促教学
回归原点看教学把握支点促教学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教学是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社会,教学工作已经成为了各个教育单位的重中之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教学工作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回归原点,重新审视教学工作,把握教学支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首先需要回归原点,重新审视教学的本质。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回到这一原点,我们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的作用,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我们需要把握教学的支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的支点是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环节之间的联系。
只有把握好这些关键环节,才能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把握好教学目标这一支点。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是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所在。
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为学生的学习指明前进的方向。
我们应该把握好教学内容这一支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只有掌握好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和有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回归原点的基础上,我们要关注教学理念的创新。
教学理念的创新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是教学工作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我们需要关注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的改进。
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的改进是教学工作不断提高的保障。
我们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智能教室等,拓宽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我们还需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关系到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回归原点看教学 把握支点促教学
回归原点看教学把握支点促教学教学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它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
如何才能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回归原点,把握支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回归原点,指的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回归到为人教育的初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放在第一位。
我们不能仅仅追求学术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不能只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应试能力,而忽视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
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把握支点,指的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关键的环节和要点,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对话。
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
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也是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去学习和探究。
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创新精神。
只有通过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回到原点看高效课堂
回到教育原点看“高效课堂”——基于泰山区省庄二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是高效课堂(1)精神饱满的课堂即高效课堂。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人欲罢不能的课,实现高效就要让人有兴趣。
(3)高效课堂就是学生没有一刻会闲下来打瞌睡,会集中所有的注意力来听讲。
(4)真正的高效能带动起每一位同学的兴趣,使每一位同学都学有所获,所以还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5)刚上课的10分钟,这段时间很重要,要尽量通过事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有兴趣了,学习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看了学生们关于高效课堂的精彩见解,面对现实中那么多死气沉沉、有时沉寂得让人发慌的课堂,我们这些教育者感到多么汗颜!学生们的理解多么准确,他们似乎比我们更懂教育。
我们不能不大声高喊:学生没有兴趣的课堂不存有高效课堂,死气沉沉的课堂没有资格谈高效课堂。
我以前谈到,与国外孩子相比,中国的孩子最缺什么?缺乏兴趣、诚实和独立性。
在学校里,我竟然很少看到真实的课程表,让孩子们何谈诚实?如此单调的学校生活,天天都超量上课、海量作业、考试地狱,还谈什么兴趣?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以五分钟为单位控制学生的时间,还有什么独立性?而什么都包办代替,什么都不用学生动脑、思考、做决定,那里还有什么责任感生成的土壤?而一旦学生失去了兴趣、独立性、责任感,奢谈什么创新人才的培养?(二)促使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课堂是高效课堂(1)师生能够积极互动才算是高效课堂。
(2)应减少小组合作,合作过多会妨碍独立思考水平并养成依赖习惯,会使同学们对自己小组讨论的内容十分了解,但对其他小组负责的内容掌握得很差!并且同学之间的讨论只能停留在表面,不可能像老师一样上升到理论层面,举一反三完全没有办法做到!(3)动不动就问就讨论,会让我们自主思考水平下降,遇到难题时再去问,这样我们才会记住这个题,因为我们确实思考过了。
高效课堂必然是多向度的以问题交流与探究为纽带的师生与生生间多维互动的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
回到教 育 的原 点看 “ 高效 课 :’ 凿’ j =
基于省庄二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 张志 勇
就 这 几年 , 为基 础教 育 管 理 者 , 我 非常 高 兴 的 老师 传授 知识 的方 法技 巧 丰富 了 , 算得 上 是一 堂高 作 令 是, 我省既 有在 全 国产 生 广泛影 响 的农 村教 育改 革 典 效 的语 文课? 的确值 得 我们做 实事 求是 地 反思 。” 这 透 过这 位 高 中老 师 的 反思 , 们 不得 不 说 , 效 我 高 树 津县 北 宋 一 中这 样 一批 农 村初 中课 堂教 学 改 革 的新 课堂 必须 走 出知识本 位 的窠 臼 , 立全人 教 育 的高效 典型。 省庄 二中 的课堂 教学改 革 , 到底 就是让 小先 生 课 堂 观 。 说 主宰课堂 ; 宋一 中的改革名 为“ 北 零作业 下的课 堂教学 ( 引发 学生 学 习兴 趣 的课 堂是 高效课 堂 一)
由此 , 于 中小学 高效课 堂 的探索 、 究 与交 流 , 关 研
一
讲 。真 正 的高效 能带 动起 每 一位 同学 的兴 趣 , 每 一 使
时成 为 “ 学 ” 似 乎 谈 课堂 教 学 改 革 必谈 “ 显 , 高效 课 位 同学 都 学有 所 获 ,还 要 注 意 不 同层 次 的学 生 的 需 堂 ”但 人们对 于“ 。 高效课 堂 ” 的认 识 , 从理论 到实践 , 说 要 。刚上课 的 1 0分钟 , 段 时间很 重 要 , 尽量 通过 这 要 的与做 的 , 从校长 、 教师 到学生 , 说各话 。我对 “ 各 高效 事 例 弓 发学 生 的 兴趣 , 兴趣 了 , 习效 率 自然 就 上 1 有 学 课堂 ” 了一 些调 查和思考 。这里 , 做 既有老 师和学 生的 去 了 。 观点 , 也有我对 省庄二 中教 学改革 经验 的认 识 。 面对 现 实 中那 么 多死 气沉 沉 、 有时 沉寂 得让 人发
讨 论 只能停 留在 表面 , 不可能 像老 师 一样 上升 到理论 课堂 必须坚 持 “ 知识 与技 能 、 程与方 法 、 感态度 价 过 情
一
、
高效课 堂 : 足 于“ 人教 育” 四条 标准 立 全 的
慌 的课 堂 , 我们 这 些教 育 者 感到 多么 汗颜 !学生 没有
评 价 一堂课 是不 是高 效课 堂 ,其标 准 是 什么 ? 请 兴趣 的课 堂不 存在 高效 课 堂 , 气 沉沉 的课 堂没 有资 死 看一 位高 中教师 的 反思—— 格谈 高效 课堂 。 “ 课 程 已实 施 五年 有余 , 观 地 讲新 课 程 的理 新 客
师生 能够积极 互 动才算 是 高效课 堂 。 减少小 组 应
合作 ,合作 过 多 会妨 碍 独 立思 考 能 力并 养成 依 赖 习 惯 ,会 使 同学们对 自己小组讨 论 的 内容 十分 了解 , 但 过 育人 的形 式 不 同—— 或培 育人 。 或扼 杀人 而 已!无 对 其他 小组 负责 的内容 掌握得 很 差! 且 同学 之 间的 疑 , 并 只传授 知识 的教 育 , 扼杀 人 的教 育 。因此 , 是 高效
的教 学环 节是 否多 , 老师 教授 这 些知识 运 用 的方 式 方 独 立性 、 责任 感 , 谈 什么 创新 人才 的培养 ? 奢 法是 否丰 富 。 知识 的容 量大 了 , 堂 的教 学环 节多 了 , 课 ( ) 二 促使 师 生 、 生生 多维互动 的课 堂是 高效课 堂
张 志 勇/ 国家 督 学 , 山东 省 教 育 厅 副 厅 长 , 究 员 研
。 l
20 0 1
无论 什 么时 候 , 我们 都 不能 忘 记 : 育 的本 质 是 教 育人 。无论什 么时候 , 没 有脱 离人 的教 育—— 只 不 都
型— —杜 郎 口中学 ,又有成 长 着泰 安市 省庄 二 中 、 利
改 革” 。这 些改革各 有特点 , 但都 把课 堂教学改 革作 为
精 神饱 满 的课 堂 即高 效课 堂 。兴 趣 是最 好 的老
主 阵地 。同时 , 在强 力规 范办 学行为 的前提 下 , 我省普 师 。实现 高效 就要让 人 有兴趣 。高效课 堂就 是学 生没 通 高中在新课 程改 革中普遍 重视高效课 堂 的研 究 。 有一 刻 会 闲下 来 打 瞌 睡 ,会 集 中所 有 的 注意 力 来 听
我曾 经 谈到 , 国外 孩 子相 比 , 国 的孩 子最 缺 与 中
念老师 们 已记取 了不 少 , 比如 现 在看 老 师们 的教 学设 什么 ?缺 乏 兴趣 、 实和 独 立性 。在学 校里 , 诚 我竟 然很
计 , 学 目标 那 里 会赫 然 摆 放 着这 三 项 目标 : 识与 少看 到 真 实 的课 程 表 , 孩 子们 何 谈 诚 实? 此 单 调 教 知 让 如 能力 , 程 与方 法 , 过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 再看 课堂 的实 的学 校 生 活 , 天都 超 量 上课 、 量作 业 、 试 地狱 , 但 天 海 考 以 际 操作 ,就发 现老 师们 对新 课程 的理 念记 取得 多 , 领 还 谈 什么 兴趣 ?从 早晨起 床 到晚 上睡 觉 , 五分钟 为
悟得少; 摆放 得 多 , 实践 得 少。 ”
单 位 控 制 学 生 的时 间 , 有 什 么独 立性 ? 还 而什 么 都 包
“ 我们 看 看 那 些关 于 高效 课 堂 评 课 的条 条 框 办 代 替 , 么都 不 用学 生动 脑 、 让 什 思考 、 决定 , 里 还 做 那
框 。 多 的还 是考 查 一 堂课 知识 的 容量 是 否 大 , 堂 有 什么 责任 感 生成 的土 壤 ?而 一旦 学 生失 去 了兴趣 、 更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