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药物等
急救药箱物品清单
急救药箱物品清单急救药箱是一种常见的急救工具,用于处理急性伤害和突发疾病。
为了确保急救药箱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以下是一份标准的急救药箱物品清单,包括必备的药品和工具:1. 外用药品:- 碘伏:用于消毒伤口,预防感染。
- 纱布:用于包扎伤口,止血。
- 创口贴:用于小面积伤口的简单包扎。
- 医用胶带:用于固定纱布和绷带。
- 消毒棉球:用于消毒伤口。
- 消毒喷雾:用于消毒大面积伤口。
2. 内服药品:- 维生素C片:用于增强免疫力。
- 感冒药:用于缓解感冒症状。
- 抗过敏药:用于缓解过敏反应。
- 镇痛药:用于缓解轻度疼痛。
- 抗生素药膏:用于涂抹在伤口上,预防感染。
3. 工具和设备:- 剪刀:用于剪断绷带和纱布。
- 医用手套:用于保护急救人员和伤者的双手。
- 口罩:用于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 救心丸:用于心脏病突发时的急救。
- 救命针:用于紧急情况下进行气管切开。
4. 其他物品:- 冰袋:用于冷敷肿胀或者疼痛的部位。
- 温度计:用于测量体温。
- 紧急联系电话列表:包括家庭医生、急救中心和其他紧急联系人的电话号码。
以上是一份标准的急救药箱物品清单,这些物品能够满足大多数常见的急救需求。
然而,根据个人的需求和特殊情况,可能需要增加或者减少一些物品。
因此,建议定期检查急救药箱的内容,确保其始终保持完整和有效。
请注意,在使用急救药箱时,应遵循正确的急救程序和操作方法。
如果遇到严重的伤害或者疾病,请即将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或者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匡助。
外用药原料
外用药原料
外用药原料是指用于制备外用药物的材料,包括植物提取物、动物提取物、化学药物、天然药物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用药原料:
1. 植物提取物:常用的植物提取物包括薄荷油、槐角、冬瓜藤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2. 动物提取物:常用的动物提取物有蜂蜜、蜂蜡、鱼胆油等,具有抗菌、滋润等作用。
3. 化学药物:常用的化学药物有抗生素、抗炎药、抗真菌药物等,用于治疗感染、炎症等外用疾病。
4. 天然药物:常用的天然药物有黄连、胶鱼腥草等,具有抗菌、止痒等功效。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外用药原料,具体使用情况还需要根据疾病的病因和症状来确定使用哪种外用药原料。
在使用外用药物时,应该根据药物说明书或者医生的建议来正确使用,并注意用药的注意事项和副作用。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行选择,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疾病选择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等。
2. 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应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
在使用外用药物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外用药物一般不宜长期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或对皮肤造成损害。
2. 用药前应先清洁皮肤,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3. 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药物过量或使用不当导致皮肤刺激或过敏反应。
4. 如出现皮肤过敏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
并咨询医生。
总之,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是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皮损特点以及药物的性质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制定的。
在使用外用药物时,应注意正确选用药物种类和剂型,并遵循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原那么简介皮肤疾病是指出现在皮肤上的病变,包括炎症、感染、过敏和其他一些病变。
外用药物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皮肤疾病的方法,通过直接在皮肤外表应用药物来到达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的原那么和考前须知。
外用药物的分类外用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1.糊剂:可以形成一层薄薄的保护膜,用于保护皮肤或防止水分流失。
2.软膏:由油性基质制成,可以在皮肤上形成一层薄膜,提供保湿效果和药物渗透。
3.凝胶:通常由水性基质制成,易于在皮肤上吸收,并且不会残留油脂。
4.溶液:通常含有一种或多种药物,可以直接在皮肤上喷洒或涂抹。
根据疾病的类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医生会选择适宜的外用药物类型。
外用药物的选择原那么在选择外用药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类型:不同的皮肤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外用药物。
例如,对于炎症性皮肤病,常使用外用激素类药物;对于感染性皮肤病,常使用外用抗菌药物。
2.病情严重程度: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不同浓度的药物。
轻度病情可以选择低浓度的药物,而重度病情可能需要高浓度的药物来获得更好的效果。
3.年龄和孕妇:对于婴儿、儿童和孕妇,药物选择需要更加谨慎。
一般来说,应防止使用含有激素的外用药物,并选择对婴儿和孕妇较为平安的药物。
4.耐受性和不良反响:某些外用药物可能会导致皮肤刺激、过敏等不良反响。
在使用前,需要对药物进行敏感性测试,并注意观察使用后是否产生不适反响。
外用药物的使用考前须知在使用外用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清洁皮肤:在使用外用药物前,需要先用温水洗净患处,去除油脂和污垢。
这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并且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2.正确涂抹:在涂抹外用药物时,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药物说明书或标签上的使用方法进行涂抹。
防止过度使用或涂抹到健康皮肤上。
3.防止接触眼睛和口腔:有些外用药物会引起眼睛和口腔的刺激或不良反响,使用时需要注意防止接触到这些部位。
4.按疗程使用:对于长期使用的外用药物,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疗程使用,不要随意停药或延长使用时间。
皮肤科用药一览表(皮肤科)
皮肤科用药一览表(皮肤科)
这份文档旨在提供一份皮肤科用药一览表,以帮助您了解和熟悉常用的皮肤科药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皮肤疾病和相应的治疗药物:
1.痤疮:
外用药物:
过氧化苯甲酰(___)
酒石酸巴克诺汀(Bacitracin)
氧化锌(Zinc Oxide)
口服药物:
吡硫糖铵(Sulfur)
铜酚咖啡酸(___)
___(Minocycline)
2.湿疹:
外用药物:
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
氧化铅(Lead Oxide)
小苏打(Baking Soda)
口服药物:
氯雷他定(Loratadine)
苯海拉明(___)
地塞米松(___)
3.银屑病:
外用药物:
___(Anthralin)
屈嫩特(Calcipotriene)
氟替卡松醋酸酯(Fluticasone nate)
口服药物:
___(Minocycline)
苯酚酸(Coal Tar)
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皮肤疾病和相应的药物,并不代表完整清单。
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以获得正确的诊断和建议。
本文档仅供参考,不作为具体用药建议。
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或皮肤科专家获得个性化的用药建议和指导。
参考资料:
/pmc/articles/PMCxxxxxxx/
http://___2010/15.7/2.html。
外用药物的使用流程
外用药物的使用流程1. 药物选择当需要进行外用药物治疗时,首先需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
常见的外用药物包括局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抗真菌药物等。
根据不同的症状和病因,选择适合的药物非常重要。
2. 清洁皮肤在使用外用药物之前,需要先将患处皮肤进行清洁。
可以用温水洗涤患处,使用温和的洗涤剂清洁皮肤表面,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
确保患处干燥和清洁,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和疗效的发挥。
3. 使用药物接下来,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法和剂量。
常见的外用药物使用方式包括药膏、乳膏、喷雾、液体等。
根据病情,可以直接将药物均匀涂抹在患处,或者用棉签、药棉沾取适量药物进行敷贴。
4. 按摩吸收在药物涂抹到患处后,可以适当进行按摩促进药物吸收。
使用手指轻轻按摩患处,帮助药物更好地渗透皮肤并发挥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度按摩或用力过大,以免引起皮肤过敏或损伤。
5. 避免接触水和摩擦使用外用药物后,应尽量避免患处接触水和过多摩擦。
特别是在涂抹药膏后的前一段时间内,应尽量避免接触水。
可以避免热水浸泡、游泳等活动,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6. 注意用药时机和频率每种外用药物都有不同的用药时机和频率要求,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一般情况下,外用药物的使用次数和用药时长需要根据病情调整。
在使用药物期间,应及时咨询医生并定期复诊,以便及时调整用药计划。
7. 注意药物储存使用完外用药物后,应将药物储存在避光、干燥、阴凉的地方。
避免暴露于阳光直射或高温环境中,以免影响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同时,将药物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位置,避免误食或误用。
8. 注意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外用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如果出现皮肤红肿、瘙痒、刺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同时,定期复诊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的问题。
注意事项:•在使用外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如需对敷贴进行固定,可用透气性好的纱布或医用胶布固定。
简述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简述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外用药物指的是涂抹或擦拭在皮肤表面的药品,其使用原则如下:
1.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包括抗感染药物、消炎药物、止痒药物等。
在使用药物前,应先咨询医生并详细了解药物的作用、用途和副作用。
2. 清洁受影响区域:在使用外用药物前,先用温水洗净受影响的皮肤区域,尽量避免使用肥皂或强烈刺激性物质。
3. 适量使用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使用适量的药物涂抹或擦拭在受影响的皮肤上,避免过量使用或反复涂抹以免引起副作用。
4. 严格按照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根据药物说明,按照规定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进行使用。
不应多次涂抹或延长使用时间,除非医生建议。
5. 监测效果和副作用:使用外用药物后,应定期观察治疗效果和任何可能的副作用。
如果出现不适或副作用,应立即咨询医生。
6. 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在使用外用药物时,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减低药物的疗效。
7. 储存和保管药物:正确储存和保管外用药物,避免阳光直射、
潮湿和高温环境,保持药物的稳定性和功效。
8. 遵医嘱:使用外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嘱托,按照医嘱进行使用并定时复诊。
总之,合理使用外用药物能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使用之前应了解药物的说明和副作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常用外用药物
常用外用药物一、外用药物的剂型种类1.溶液剂:是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清液体剂型,可供局部涂擦、洗涤、湿敷等。
2.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具有吸收水分、保持皮肤表面干燥、减轻外界对皮肤的摩擦刺激等作用,适用于急性炎症性皮损或涂软膏后外撒粉剂以利于附着和吸收。
3.洗剂:指专供涂抹、敷于皮肤的外用液体制剂,是用水和乙醇为分散介质。
洗剂具有消炎、杀菌、收敛、保护等作用,如红皮病型银屑病时常用炉甘石洗剂外涂。
4.酊剂:是药物的酒精溶液,具有消毒、杀菌、止痒等作用,但不能用于急性炎症和糜烂渗出的皮损。
5.乳剂:油和水混合并加入乳化剂而制成,兼具亲水性和亲脂性,又分为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两大类。
前者对水的亲和性大,涂于皮肤后水分散失较快,能起到冷却、止痒的作用;后者则易被油稀释,性质比较稳定,适用于干性皮肤。
6.软膏:是软膏基质和药物混合制成的一种均匀、细腻、半固体、具有适当稠度的外用制剂。
其中油性基质具有柔软保护、防止干裂、软化厚鳞屑的作用,水性基质则有不油腻、易涂展、易洗除、释放药物快等优点。
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以软膏类制剂为多。
7.糊剂:是大量药物粉末和液体石蜡、凡士林、羊毛脂、蜂胶等机质混合制成,其稠度较高,粘着力不如软膏。
糊剂一般又有两种类型,脂肪性糊剂有吸收分泌物、保护创面的作用,性质缓和,刺激性小,适用于鳞屑性皮损;乳剂型糊剂除含粉状药物之外,用凡士林、羊毛脂等制成乳剂型。
8.硬膏:指药物和固体或半固体的粘性机质混合,涂于布基或其他裱褙材料而成,是一种粘柔带韧性的固体剂,市面上最常见的有肤疾宁硬膏。
硬膏主要适用于比较局限的慢性、肥厚、浸润的皮疹。
二、外用药物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合理、正确地使用外用物对解除病人疾苦,减少毒副反应,使药物能充分发挥疗效都是至关重要的。
1.熟悉常用外用药物剂型的性质、特点熟悉常用外用药物剂型,应了解每种剂型的制备特点,以及添加的辅形剂、溶剂、助溶剂、透皮吸收促进剂等,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皮肤外用药物常用剂型和药物
皮肤外用药物常用剂型和药物皮肤外用药物剂型包括溶液、酊剂和醑(xǔ)剂、粉剂、洗剂、油剂、乳剂、软膏、糊剂、硬膏、涂膜剂、凝胶、气雾剂等。
一、溶液溶液是指药物的水溶液。
主要作用:具有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湿敷,湿敷有减轻充血水肿和清除分泌物及痂等作用,溶液中如果含有抗菌消炎成分的可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治疗。
常用药品:3%硼酸溶液、0.05%~0.1%小檗碱溶液、1:8000高锰酸钾溶液、0.2%~0.5%醋酸铝溶液、0.1%硫酸铜溶液等。
二、酊剂和醑剂酊剂和醑剂是指药物的乙醇溶液或浸液,酊剂是非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醑剂是非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
主要作用:酊剂和醑剂外用于皮肤后,乙醇迅速挥发,将其中所溶解的药物均匀地分布于皮肤表面,发挥其作用。
常用药品:2.5%碘酊、复方樟脑醑等。
三、粉剂粉剂是指一种粉状药物。
主要作用:有干燥、保护和散热作用。
主要用于无糜烂和渗出的急性皮炎皮损、特别适用于间擦部位。
常用药品: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粉等。
四、洗剂洗剂也称振荡剂,为30%~50%粉剂与水的混合物,两者互不相溶。
主要作用: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作用。
常用药品:炉甘石洗剂、复方硫黄洗剂等。
五、油剂油剂是用植物油溶解药物或与药物混合。
主要作用:有清洁、保护和润滑作用。
主要用于急性皮炎和湿疹。
常用药品:10%樟脑油、25%~40%氧化锌油等。
六、乳剂乳剂是油和水经乳化而成的剂型。
主要作用: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均可配成乳剂,具有保护、润泽作用,渗透性较好的,主要用于亚急性、慢性皮炎。
油包水型,有轻度油腻感,主要用于干燥皮肤或在寒冷季节使用。
不包油型,容易洗去,适用于油性皮肤。
七、软膏软膏是用凡士林、单软膏(植物油加蜂蜡)或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的剂型。
主要作用:具有保护创面、防止干裂的作用,软膏渗透性较乳剂好,加入不同药物可发挥不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等疾病,由于软膏可阻止水分蒸发,不利于散热,因此不宜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的渗出期等。
抗生素与皮肤感染选择合适的外用或口服药物
抗生素与皮肤感染选择合适的外用或口服药物皮肤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于细菌、病毒或真菌等微生物引起。
对于感染的治疗,抗生素是常见的选择之一。
抗生素可以通过外用或口服的方式使用,具体选择哪种方式需要根据感染的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判断。
1. 外用药物:外用药物是指将药物直接涂抹在皮肤感染的部位上,以达到抑制细菌生长和杀灭细菌的目的。
1.1 软膏和乳膏:软膏和乳膏是一种常见的外用药物形式,适用于湿疹、脓疱病等轻度感染。
常见的抗生素软膏包括盐酸红霉素软膏和妥布霉素软膏等。
涂抹在感染部位后,药物可以直接发挥作用,并可以缓解症状。
1.2 喷雾剂:喷雾剂是一种方便使用的外用药物,适用于面积较大的感染,如烧伤、创口等。
常见的抗生素喷雾剂包括新霉素喷雾剂和庆大霉素喷雾剂等。
它们可以均匀地喷洒在感染部位上,使药物能够充分覆盖并发挥作用。
1.3 化脓性感染的湿润敷料:对于化脓性感染,湿润敷料也可以作为一种外用药物的选择。
湿润敷料可以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促进愈合和预防继发感染。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选择合适的湿润敷料,如纱布、药棉和抗菌敷料等。
2. 口服药物:口服药物是指将药物通过口服的方式进行投入,通过消化道吸收到达全身,发挥治疗作用。
2.1 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抗生素,适用于一些轻度和中度的皮肤感染。
如苯笔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进行使用,抑制感染的细菌生长。
2.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适用于一些复杂和严重的皮肤感染。
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它们通过口服的方式吸收到全身,并抑制感染的细菌生长。
2.3 抗生素的合理用药:不管是外用药物还是口服药物,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非常重要。
我们要遵循医嘱,在规定的剂量和疗程内进行用药。
同时,应该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问题,避免滥用抗生素带来的不良后果。
结论:对于皮肤感染的治疗,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都是有效的选择。
常见的外用药物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常见的外用药物及正确的使用方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外用药物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皮肤疾病和创伤的治疗中。
然而,由于药物的种类繁多,正确使用外用药物成为一项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外用药物及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用于治疗感染性皮肤疾病的常见药物。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外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
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首先要清洁患处,并且保持手部清洁。
然后,将适量的药膏涂抹在患处,并轻轻按摩,使药物均匀分布。
使用抗菌药物时,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不同患处使用不同的药物,避免交叉感染。
二、消炎药物消炎药物是用于治疗炎症和红肿的药物。
常见的消炎药物包括外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
在使用消炎药物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
通常情况下,外用激素药物应遵循“少量、短期、局部、渐减”的原则,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非甾体抗炎药物可以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使用,但不宜过量使用。
三、止痒药物止痒药物是用于缓解皮肤瘙痒的药物。
常见的止痒药物包括外用抗组胺药和外用激素药物。
在使用止痒药物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
外用抗组胺药通常适用于轻度瘙痒,可以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使用。
外用激素药物应遵循“少量、短期、局部、渐减”的原则,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四、修复药物修复药物是用于促进伤口愈合和修复损伤皮肤的药物。
常见的修复药物包括外用维生素药物和外用修复药物。
在使用修复药物时,要保持伤口清洁,并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
外用维生素药物可以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使用,但不宜过量使用。
外用修复药物通常适用于创伤后的修复期,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五、防晒药物防晒药物是用于预防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的药物。
常见的防晒药物包括外用防晒霜和外用防晒喷雾。
在使用防晒药物时,要选择适合自己肤质和需要的产品,并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通常情况下,防晒药物需要在阳光照射前15-30分钟涂抹在皮肤上,并且每2-3小时重新涂抹一次。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和治疗外科疾病,包括创伤、疮疡、肿瘤等。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是指应用于皮肤或局部组织的药物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使用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药物选择要合理。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首先要选择适合的药物,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常用的外用药物包括草药、中药制剂、外伤药、痔疮药等。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确保疗效与安全性。
2.剂量要准确。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剂量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剂量过大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其他副作用,剂量过小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对于孩子、老人和孕妇等特殊人群,剂量更要谨慎使用。
3.适当加减。
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的使用应及时进行适当加减。
有些药物对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反应,有时需要个体化调整剂量。
此外,有些药物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使用,如热敷、按摩等。
4.遵循个体化原则。
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对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的反应也会有差异。
医生在选择外用药物时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特点,综合考虑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不同的人对同一药物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可能不耐受某些药物,有的人可能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反应,因此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进行药物选择。
5.注意外用方法。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的使用还要注意外用方法。
一般来说,外用药物可以涂抹、湿敷、熏洗等,具体方法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病情的不同进行选择。
涂抹药物时要均匀、细心,不可过度擦伤皮肤;湿敷时要洁净、温度适宜,湿敷时间要控制好;熏洗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等意外情况发生。
6.注意药物储存。
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在使用前后都要注意药物的储存。
药物要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日晒和潮湿。
对于已过期的药物要及时处理,以免误用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总之,中医外科学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是选择合理的药物,准确掌握剂量,适当加减,个体化治疗,注意外用方法和药物储存。
简述皮肤疾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简述皮肤疾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外用药物是用于治疗皮肤疾病的药物,使用外用药物时需要遵循一些使用原则:
1. 选择适合病情的药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如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类固醇药物用于治疗炎症等。
2. 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使用前需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以及使用频率。
3. 清洁皮肤:在使用外用药物前,应清洁患处皮肤,并保持干燥。
可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轻轻洗涤患处,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拍干。
4. 准确使用药物:将适量的药物挤出,均匀涂抹在患处皮肤上,轻轻按摩以促进吸收。
避免直接接触药物的开口处,以免引起污染。
5. 避免刺激性物质:使用外用药物时,尽量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物质的清洁剂、化妆品等,以免加重皮肤症状。
6. 注意合理搭配其他治疗措施:外用药物一般与其他治疗措施相结合使用,如内服药物、物理疗法等。
按照医生的指导同时使用其他治疗措施,可以增加治疗效果。
7. 按规定完成用药周期: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用药周期,不可自行停药或过量使用。
8. 注意药物的保存:将外用药物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使用过期的药物或改变药物外观的药品要及时丢弃。
总之,使用外用药物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注意患处皮肤的清洁和护理,同时遵循用药周期。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明显,应及时咨询医生。
(整理)常用外用药物
常用外用药物一、外用药物的剂型种类1.溶液剂:是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清液体剂型,可供局部涂擦、洗涤、湿敷等。
2.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具有吸收水分、保持皮肤表面干燥、减轻外界对皮肤的摩擦刺激等作用,适用于急性炎症性皮损或涂软膏后外撒粉剂以利于附着和吸收。
3.洗剂:指专供涂抹、敷于皮肤的外用液体制剂,是用水和乙醇为分散介质。
洗剂具有消炎、杀菌、收敛、保护等作用,如红皮病型银屑病时常用炉甘石洗剂外涂。
4.酊剂:是药物的酒精溶液,具有消毒、杀菌、止痒等作用,但不能用于急性炎症和糜烂渗出的皮损。
5.乳剂:油和水混合并加入乳化剂而制成,兼具亲水性和亲脂性,又分为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两大类。
前者对水的亲和性大,涂于皮肤后水分散失较快,能起到冷却、止痒的作用;后者则易被油稀释,性质比较稳定,适用于干性皮肤。
6.软膏:是软膏基质和药物混合制成的一种均匀、细腻、半固体、具有适当稠度的外用制剂。
其中油性基质具有柔软保护、防止干裂、软化厚鳞屑的作用,水性基质则有不油腻、易涂展、易洗除、释放药物快等优点。
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以软膏类制剂为多。
7.糊剂:是大量药物粉末和液体石蜡、凡士林、羊毛脂、蜂胶等机质混合制成,其稠度较高,粘着力不如软膏。
糊剂一般又有两种类型,脂肪性糊剂有吸收分泌物、保护创面的作用,性质缓和,刺激性小,适用于鳞屑性皮损;乳剂型糊剂除含粉状药物之外,用凡士林、羊毛脂等制成乳剂型。
8.硬膏:指药物和固体或半固体的粘性机质混合,涂于布基或其他裱褙材料而成,是一种粘柔带韧性的固体剂,市面上最常见的有肤疾宁硬膏。
硬膏主要适用于比较局限的慢性、肥厚、浸润的皮疹。
二、外用药物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合理、正确地使用外用物对解除病人疾苦,减少毒副反应,使药物能充分发挥疗效都是至关重要的。
1.熟悉常用外用药物剂型的性质、特点熟悉常用外用药物剂型,应了解每种剂型的制备特点,以及添加的辅形剂、溶剂、助溶剂、透皮吸收促进剂等,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常用外用药物配制及用法
常用外用药物配制及用法
外用药物是指用于局部治疗的药物,常用于皮肤疾病、创伤和
其他外伤等病症的治疗。
以下是常见的外用药物配制及用法的介绍。
消炎药膏
配制
消炎药膏的配制需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和外用基质,如药膏基
质或凝胶基质。
将抗生素药物与基质按照比例混合,并充分搅拌均匀,确保药
物分散均匀于基质中。
用法
清洁患部后,将药膏均匀涂抹于患部表面。
轻轻按摩以促进药物渗入皮肤。
根据医生的建议,每天使用2-3次,直到症状缓解。
消炎喷雾剂
配制
消炎喷雾剂的配制需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和溶剂,如脂溶性溶剂。
将抗生素药物与溶剂按照比例混合,并充分搅拌均匀,确保药物溶解于溶剂中。
用法
将喷雾器对准患部,按下喷雾器使药物喷洒于患部表面。
根据医生的建议,每天使用2-3次,直到症状缓解。
维生素敷贴剂
配制
维生素敷贴剂的配制需要使用维生素片剂和敷贴剂基质,如橡胶敷贴剂或丙酸纤维素敷贴剂。
将维生素片剂粉碎成细粉,并与敷贴剂基质混合均匀。
用法
清洁患部后,将维生素敷贴剂贴于患部表面。
确保贴片充分贴附,并避免水或湿度对贴片的影响。
根据医生的建议,每天更换新的敷贴剂。
总结
常用外用药物配制及用法根据具体的药物成分和病情而有所不同。
在使用外用药物之前,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以确保正确的使用剂量和频率。
使用外用药物时,应注意清洁患部和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科普知识点总结
药物科普知识点总结一、药物的定义1.药物是指用于治疗疾病、改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的化学物质或生物制剂。
药物包括化学合成药物、天然药物和生物制品等。
药物的种类繁多,涉及到多个领域,如化学、生物、医学等。
2.药物通过口服、注射、贴敷等途径进入人体内部,通过改变生物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或者改善健康状态的目的。
3.药物的剂型多种多样,包括片剂、胶囊、口服液、颗粒剂、针剂、贴剂等,不同剂型对应不同的给药途径和用药方式。
二、药物的分类1.按照作用方式,药物可以分为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
化学药物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生物制品是指源于生物体或者以生物技术手段生产的药物,如重组人胰岛素、基因工程干扰素等。
2.按照用途,药物可分为治疗药物和预防药物。
治疗药物是用于治疗已经出现的疾病或者症状,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预防药物是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如疫苗、预防药物等。
3.按照化学结构,药物可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抗生素、激素、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4.按照给药方式,药物可分为口服药物、注射药物、外用药物等。
5.按照药物的来源,药物可分为天然药物和合成药物。
天然药物是指源自天然物质,并经过提取、纯化而得到的药物,如中草药、植物提取物等;合成药物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而得到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西药等。
三、药物的作用1.治疗作用:许多疾病或者症状需要药物治疗才能够得到缓解或者根治。
例如,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抗肿瘤药物用于治疗肿瘤。
2.预防作用:预防药物可以在疾病爆发之前就起到预防的作用。
例如,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3.改善健康状态:一些慢性疾病或者长期症状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以维持健康。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来控制病情。
4.控制症状:一些症状需要短期或者长期服用药物来缓解或者控制,如头痛、发烧、咳嗽等。
四、药物的剂量和用法1.药物的剂量是指每次用药的量和用药的频次。
皮肤外用药物种类及其作用
皮肤外用药物种类及其作用药物经皮吸收是外用药物治疗的理论基础。
一、皮肤外用药物特点及影响因素外用药物治疗时皮损局部药物浓度高、系统吸收少,因而具有疗效高和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包括皮肤角质层厚度、药物分子大小、药物浓度、用药时间长短以及外用药物基质类型等。
二、皮肤外用药物的种类(一)清洁剂1.主要作用清除渗出物、鳞屑、痂和残留药物。
2.代表药物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1:1000呋喃西林溶液、植物油和液体石蜡等。
(二)保护剂1.主要作用保护皮肤、减少摩擦和缓解缓解刺激2.代表药物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淀粉等。
(三)止痒剂1.主要作用减轻局部痒感。
2.代表药物5%苯唑卡因、1%麝香草酚、1%苯酚、各种焦油制剂、糖皮质激素等。
(四)角质促成剂1.主要作用促进表皮角质层正常化,收缩血管、减轻渗出和浸润。
2.代表药物2%~5%煤焦油或糠馏油、5%~10%黑豆馏油、3%水杨酸、3%~5%硫黄、0.1%~0.5%蒽林、卡泊三醇软膏等。
(五)角质剥脱剂1.主要作用使过度角化的角质层细胞松解脱落。
2.代表药物5%~10%水杨酸、10%间茶苯二酚(雷锁辛)、10%硫黄、20%~40%尿素、5%~10%乳酸、0.01%~0.1%维A酸等。
(六)收敛剂1.主要作用凝固蛋白质、减少渗出、抑制分泌、促进炎症消退。
2.代表药物0.2%~0.5%硝酸银、2%明矾液、5%甲醛。
(七)抗细菌剂1.主要作用杀灭或抑制细菌。
2.代表药物3%硼酸溶液、0.1%依沙吖啶、5%~10%过氧化苯甲酰、0.5%~3%红霉素、1%克林霉素、0.1%小檗碱、1%四环素、2%莫匹罗星、2%夫西地酸等。
(八)腐蚀剂1.主要作用破坏和去除增生的肉芽组织或赘生物。
2.代表药物30%~50%三氯醋酸、纯苯酚、硝酸银棒、5%~20%乳酸等。
(九)抗真菌剂1.主要作用杀灭和抑制真菌。
2.代表药物2%~3%克霉唑乳膏、1%益康唑、2%咪康唑、2%酮康唑、1%联苯苄唑、1%特比萘芬、10%十一烯酸、5%~10%水杨酸、6%~12%苯甲酸、10%~30%冰醋酸、5%~10%硫黄等。
皮肤外用药生物等效性研究
皮肤外用药生物等效性研究皮肤外用药是治疗皮肤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病变部位,属于局部作用药物。
生物等效性试验简称BE试验,生物等效性试验费用主要包括医院费用、检测费用、临床CRO服务费、统计费用四个部分。
不同于全新药物的药物临床试验,生物等效性试验主要针对已上市的药品,该类试验在我国目前大力推进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中被大量采用。
一般而言外用药不用做BE,但是如果是通过透皮吸收,吸收到体内再发挥药效,并能够测定血药浓度的,可以进行BE研究,需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
美迪西生物医药是一家CRO公司,该公司具有符合GLP资质的动物实验室和检测中心,可以用比格犬或食蟹猴等大动物进行动物BE实验,为制剂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降低临床BE风险。
局部作用药物可以直接将药物传递到作用位点,局部皮肤用药的生物等效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根据药物自身特点,所用研究方法有所区别。
选择局部作用仿制药的最佳生物等效性测定方法时,需要考虑药物作用位点、药物传递机制、药物释放机制、药物作用机制、全身吸收性、水溶性和方法可行性等因素。
1、FDA认可的皮肤外用药物仿制注册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大致有3类:(1)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豁免对于皮肤外用溶液剂,由于药物的活性成份可从剂型中完全释出,并且溶液中不含任何对药物活性成份吸收有影响的辅料时,则可以豁免临床试验。
(2)体内药效法此类方法的前提是药物产生的效果对用药剂量的变化有足够的灵敏度以检测出两种药品的不同之处。
例如研究显示,皮质类固醇激素在应用部位可引起皮肤褪色并且这个反应已被证实与临床有效性相关,随后,FDA在1995年的指导原则中提出,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制剂可采用皮肤褪色试验来进行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比较。
(3)临床试验法除上述两种情况,对于大多数皮肤外用制剂,其生物等效性研究需要通过临床终点来评价,即需进行临床等效性试验。
皮质类固醇激素类皮肤外用药也是通过临床终点来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街道口幼儿园家长宣传栏
外用药,有备无患
好动的孩子经常会发生磕磕碰碰,因此,出现擦伤、撞伤、摔伤等情况也在所难免。
专家表示:父母可在家里准备些外用药,以便能做及时的处理。
酊剂
有清凉止痒、消炎的作用,大多有刺激性,眼睛、口腔、会阴部等黏膜处禁止使用。
使用过程中如皮肤出现红肿、水疱、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用清水冲洗。
皮肤有急性炎症或渗出糜烂的患者,不得使用酊剂,有皲裂皮损的患者也不宜使用酊剂。
软膏
常用于干燥皮肤病和角化皮肤病,如牛皮癣、皮炎等。
糜烂性和渗出性皮肤疾病不宜使用。
使用软膏前先将患病处用温水浸泡10~30分钟,使角化的厚皮泡软,再涂上软膏,有利于吸收。
涂药后患处不要加任何东西覆盖,以防影响疗效。
霜剂
有止痒、消炎的作用。
用药前先用温水洗净皮损部位,以便让药物更好地接触患处。
用药后暴露患处,不要包扎。
用药的面积不要超过皮损面。
每日用药1~2次,小孩或皮肤较嫩的地方,每天用药1次。
粉剂
主要作用在于使皮肤干燥、光滑,去汗除湿,可用于治疗痱子、小儿尿布皮炎。
禁用于有糜烂和渗液的皮肤病的治疗,因为粉剂和渗液混合,可形成硬而厚的痂,反而使皮肤感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