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制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收促进剂一览表
类 型 举 例 药 物 作用机制
亚砜类
二甲基亚砜,癸 基甲基亚砜
氢化可的松,水杨 酸,溴乙啡啶,茶 碱,氟灭酸,丙炎 松等
角质层细胞内蛋白质变性; 破坏角质层细胞间脂质的有 序排列; 脱去角质层脂质和脂蛋白
2-吡咯酮,5-甲 咖啡因,正辛醇, 基-2-吡咯酮,1, 吡咯酮类 苯甲酸倍他米松, 5-二甲基-2-吡咯 甲灭酸 酮
脂肪酸及 其酯
渗入角质层脂质,影响其有 油酸,肉豆蔻 序排列;降低角质层脂质双 水杨酸,雌二醇, 酸异丙酯,丙 分子层的相转变温度;引进 芬太尼,硝酸甘油, 角质层脂质固-液相分离和晶 二醇二壬酸酯, 肝素,吲哚美辛 癸二酸二乙酯 型转变;增加药物在角质层 的分配 月桂醇硫酸钠, 氟灭酸,水杨酸 泊洛沙姆 使角质层脂质排列无序化; 乳化皮肤表面脂质,改善药 物在角质层分配 作为溶剂增加药物在角质层 的溶解度;脱去角质层脂质; 渗入角质层脂质,影响其排 列的有序性 使角蛋白溶剂化,占据蛋白 质的氢键结合部位,减少药 物-组织间结合;增加并用的 其他渗透促进剂在角质层的 分配
皮肤水化
疾病状态(牛皮癣
其它
湿疹)
三、剂型与制剂的影响
剂型(凝胶剂>乳剂>骨架型贴片) 给药系统组成
介质、处方中成分、 高分子材料基质、 皮肤表面和给药系统的pH
1
第五节 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
药剂学方法:透皮吸收促进剂、脂质体等
化学方法:药物结构改造,透皮前体药物
物理学方法 :离子导入、电致孔、超声波
胺类
尿素,十二烷 基-N,N-二甲 氨基乙酯
பைடு நூலகம்
5-氟尿嘧啶
促进角质层水化,在角质层 形成亲水性孔道;破坏角质 层脂质结构
酰胺类
二甲基甲酰胺, 咖啡因,正辛醇, 二甲基乙酰胺 氢化可的松
低浓度时分配进入角蛋白区, 高浓度时影响角质层脂质的 流动性 将药物形成包合物,提高溶 解度,并可把药物分子传递 到皮肤表面
皮肤内存在着一些代谢酶,主要在 活性表皮内。主要积累部位是角质层
四、药物在皮肤内的渗透过程
1.角质层内扩散系数:10-9~10-13 cm2/sec 2.活性表皮中扩散系数:10-7cm2/sec 左右
五、药物在皮肤内的扩散动力学
Fick定律
C0,介质中的药物浓度
第四节 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
低浓度分配进入角蛋白,高 浓度影响角质层脂质流动性 并促进药物在角质层的分配; 增加角质层的水含量 渗入皮肤角质层,降低细胞 间脂质排列的有序性;脱去 细胞间脂质形成孔道;增加 角质层含水量;降低角质层 脂质的相转变温度
月桂氮艹 卓酮及其 月桂氮艹卓酮 类似物
氯林可霉素磷酸酯, 褐霉素钠,氟尿嘧 啶,丙缩羟强龙, 地塞米松,醋酸环 戊酮缩去炎松
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机理:
①囊泡与皮肤角质层紧密接触,吸附并融合 到皮肤表面导致界面处的药物热力学活度梯 度提高——药物的渗透推动力 ②表面活性剂——渗透促进剂作用 ③囊泡进入角质细胞间脂质中,破坏角质层 的屏障作用 ④脂质双分子层作为药物限速膜
常用的经皮吸收促进剂:
①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 子型和卵磷脂) ②有机溶剂类(乙醇、丙二醇、乙酸乙酯、 二甲基亚砜和二甲基甲酰胺) ③月桂氮卓酮 (laurocapam,azone)及同 系物 ④有机酸、脂肪醇(油酸、亚油酸、月桂醇) ⑤角质保湿与软化剂(尿素、水杨酸、吡咯 酮类) ⑥萜烯类(薄荷醇、樟脑、柠檬烯等)
表面活性 剂
醇类
乙醇,异丙醇, 水杨酸,雌二醇, 纳洛酮,左旋-18正十二醇,正 辛醇 甲基炔诺酮
多元醇类
丙二醇,丙三 醇
水杨酸,5-氟尿嘧 啶
萜烯类
桉树脑,d-苎 烯,橙花叔醇
普鲁卡因,吲哚美 辛5-氟尿嘧啶,肝 素
促进药物在角质层的扩散; 破坏角质层细胞间脂质屏障; 提高组织电导率,打开角质 层极性孔道;增加药物从基 质向角质层的分配
第一个经皮给药系统上市
东莨菪碱 (Alza发明,Ciba-Geigy上市)
11个药物:东莨菪碱、硝酸甘油、可
乐定、雌二醇(含或不含炔诺酮或左 炔诺孕酮)、睾酮、芬太尼、尼古丁 和利多卡因 40-50种正进行评价、试验
其他3% 透皮制剂10%
缓控释制剂 13% 口服控释制剂 51%
肺部吸入制剂 23%
导入、无针技术等
一、经皮吸收促进剂
理想渗透促进剂:
无药理活性、无毒、无刺激性、无致
敏性 迅速起作用 不引起体内营养物质及水分损失 与药物、基质和皮肤有良好的相容性 无嗅无味
促进剂促进透皮吸收的机制:
改变角质层类脂排列
影响角质层水合作用 溶解皮脂腺管内皮脂 扩大汗腺和毛囊开口
透皮给药系统优点:
1)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 降解,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影响, 个体差异小 2)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 3) 血药浓度恒定,避免血药浓度峰谷现象, 降低毒副反应 4)使用方便,随时中断给药
透皮给药系统的局限性:
①仅适于少数药物,只有作用剧烈的药物才 是理想候选药物 ② 控释膜破裂或损坏,可能导致严重的后 果
一、药物性质
1. 药物分子大小 Stokes-Einstein定律 KBT D = ───── 6πηr
分子量的负效应
2. 熔点 (低熔点) 3. 溶解度与分配系数 4. 分子形式(分子型、离子型)
二、生理因素
种族与个体差异 皮肤渗透性的部位差异(阴囊>耳后>腋
窝区>头皮>手臂>腿部>胸部)
二 经皮给药系统的类型
膜控释型─ 复合膜型 充填封闭型 经皮给药系统─ 骨架扩散型─ 聚合物骨架型 胶粘剂骨架型
第三节 药物经皮吸收过程
一、给药系统中药物的释放 1.骨架型 药物溶解于骨架中 药物微细的粒子分散于骨架中
2.膜控释型 均质膜
微孔膜
二、药物在皮肤内的扩散过程
三、皮肤的代谢与贮库作用
第一节 概述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也 称为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 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的装置释放,通 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系 统的控释给药剂型。
198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