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25军的长征历史及相关故事

合集下载

红25军的光荣历史和战斗故事精选

红25军的光荣历史和战斗故事精选

红25军的光荣历史和战斗故事精选欧阳歌谷(2021.02.01)提起长征,人们往往注重的只是红军“三年夜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支很是特殊的长征步队,那就是出生于我们安徽金寨的红25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1931年建立于金寨县麻埠镇,原属红四方面军编制。

1932年10月,其73.74师随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转移。

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以其留下的75师和皖西部分红军为基础,重建了红25军。

蒋介石闻讯即集中重兵对鄂豫皖苏区进行连续的“清乡”、“清剿”和“围剿”。

对此,红25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第一篇:红25军的光荣长征史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召开常委会,讨论红25军战略转移问题,最后决定红25军向平汉铁路以西的桐柏山区和伏牛山区转移。

11月16日,红25军共2900余人,由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长征。

1935年5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沟口等战斗,破坏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建立了鄂豫陕苏区,军队成长到3700余人。

1935年8月3日,红25军进入甘肃,攻占两当县城。

随即北上,11日北渡渭河,进占秦安,威逼静宁,切断了西(安)兰(州)公路交通。

17日攻占隆德,此后翻越六盘山,向东挺进。

21日,在泾川县的四坡村与拦截之国民党军1个团激战,将其全歼。

战斗中,政治委员吴焕先牺牲。

9月15日达到陕甘苏区的永坪镇,第二天同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结束长征。

1935年8月18日,红军第25、第26、第27军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

红25军改编为第75师。

毛泽东曾称誉红25军的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年夜功。

一、班师北上1934年深秋,年夜别山地区。

由于10多万国民党军队在这里围剿红军,破坏人民政权,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因而很多处所成了庐舍成墟、田园荒芜的无人区。

坚持年夜别山武装斗争的红25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领导下,虽然不竭冲击仇敌,终因人少(只3000人),武器弹药缺乏,供给困难,无法从根本上修改苏区形势。

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宁夏

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宁夏

Special topic 专题编辑|屈梦夏红军在宁夏(二)66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67红二十五军是长征中第一支进入宁夏地区的红军部队。

红二十五军在政委吴焕先、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率领下,经过艰苦转战,挥师西出秦岭,北渡渭河,于1935年8月15日,到达今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

部队决定休息三天,开展群众工作,然后向陕北进军。

兴隆镇、单家集一带是回民聚居区,在部队到达前,吴焕先就在红军中进行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

吴焕先多次向部队发出指示:要争取革命成功,必须反对大汉族主义,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

并制定了“三大禁律,四项注意”。

红军到宁夏后,不仅严格执行以上规定,还普遍开展了群众工作。

部队指战员宿营后,一方面深入农户家中宣传群众,一方面帮助回民群众挑水、扫院,以实际行动赢得回民群众的欢迎,回民群众盛赞红军是“仁义之师”。

红军到单家集的第二天,吴焕先召集当地有声望的老人和阿訇座谈,宣传我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的政策纪律,并讲明红军来此地只是稍作休息,不征粮要款、不拉夫、抓丁,以解除回民群众的思想顾虑,安定人心。

会后,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等领导隆重地拜访了清真寺阿訇,并赠送了绣有“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锦幛和6只大壮羊、6个大元宝等礼品。

清真寺的阿訇看到红军如此敬重回民,十分激动。

他们按照民族礼节宴请了军领导,并且赶着60多只羊背上染成一道红色的壮羊,喜气洋洋地到军部作了回拜。

军医院的同志也在院长钱信忠的带领下,热情地为驻地群众送医治病,深受群众欢迎。

8月17日中午,部队离开兴隆镇和单家集时,回民群众聚集街头,在街道两旁设置几案,摆上点心、油、香,依依不舍地为红军送行。

受红军的影响,当时就有很多回族青年加入到红军中。

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宁夏章建培1935年8月16日,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徐海东和政委吴焕先在宁夏单家集1935年8月15日长征来到宁夏的红二十五军部分领导人。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

六十五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孤军远征十个月,艰苦转战万余里,先期到达陕北,为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会师陕北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别具特色的光辉篇章。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五周年的前夕,我们访问了原红二十五军的老战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请他回顾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的有关情况,并给了这段历史一些重要的补遗。

问:刘老,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五周年,您作为当年长征的亲历者,请为我们介绍一下红二十五军这支部队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的情况好吗?答:好的。

红二十五军组建于1931年10月,隶属红四方面军。

1932年10月,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分别编入方面军各师,红七十三师跟随方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红七十五师留在鄂豫皖边坚持斗争。

同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以红七十五师和红九军二十七师合编,重新组建红二十五军,下辖第七十四师和第七十五师,继续坚持大别山区的革命斗争。

重建后的红二十五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的领导下,经受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严峻考验,先后取得了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长岭冈、斛山寨等战斗的胜利,一度发展到12000余人,并重新组建第七十三师。

但由于敌人的强大,加之省委领导左倾盲动错误的战略指导和肃反,红二十五军自身损失很大,处境十分艰险。

1934年8月,中央军委派粤赣军区红22 师师长程子华到鄂豫皖苏区,向鄂豫皖省委传达了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红二十五军主力要作战略转移,去建立新的根据地。

这样,不仅部队能够得到发展,同时也能把敌军主力引走,减轻鄂豫皖根据地的压力,利于留下的部分武装长期坚持斗争。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和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的实际,省委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实行战略转移。

问:根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红二十五军是打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开始长征的,红二十五军为什么要打出这样一个旗帜,他的意义是什么?答:1934年7月初,在中央苏区的红七军团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指示,曾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先期由瑞金出发北上,向闽浙赣边区挺进。

永坪会师:最早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

永坪会师:最早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

永坪会师:最早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作者:呼东方来源:《新西部》2016年第07期红二十五军在中共军史上是一支谜一样的部队。

这是惟一一支没有过雪山和草地的长征部队,也是长征中惟一一支创建了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队伍。

这支长征中人数最少的队伍,在长征结束时兵员比出发时不减反增,经历数百场战斗从未失败。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支队伍后来走出了97位共和国的将军。

1935年9月16日,陕北永坪镇。

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前的一个月,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与一天前刚刚到达这里的红二十五军正式会师。

在后来的中共党史和军史中,都对这次的会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创建陕甘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西北地区红军,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一起,打破了敌人的重兵…围剿‟,为党中央把革命的大本营安置在西北创造了条件。

”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也曾说:“徐海东部队之由陕南经陇东入陕北,乃偶然作成中央红军之向导。

”为何一支远离中央苏区、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出发的年轻部队,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一支“儿童军”的远征1932年10月,在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时,中共鄂豫皖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在黄安西北的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除留红二十五军的两个师和地方武装部队就地坚持斗争外,主力部队转移至外线作战。

据原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军参谋长戴季英回忆:“四方面军走后,省委在长冲开过好几次会议。

我是从四姑墩赶到长冲的。

大约半个月之后,省委就决定以七十五师和皖西部分红军为基础,重建红二十五军。

为什么叫红二十五军?主要是为了纪念红二十五军的原军长蔡申熙,当时已得知他在河口战斗中牺牲了。

”而据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证实,红四方面军主力于1932年秋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仅一个半月后,“那些牺牲者的遗孤以及留下来的红军子弟,重新组建了红二十五军。

这支地道的儿童军就连各团、营、连的领导成员,也都是些20岁上下的毛头小伙子。

”据军史记载,红二十五军长征时,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年龄稍大一点的是副军长徐海东,也才33岁。

长征途中唯一得到壮大的红军队伍(红25军).

长征途中唯一得到壮大的红军队伍(红25军).

长征途中唯一得到壮大的红军队伍——红25军长征中人数最少的一支队伍,走出了97名共和国的将军。

——这,就是孤军完成长征的红25军。

历时10个月,转战近万里,最先到达陕北;经历数百场战斗从未失败,长征结束时兵员比出发时不减反增;与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却能独立作出北上抗日决策,主动策应全局,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奠定了重要基础……这就是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独特的作用的红25军。

组成红25军的战斗员,大都是13岁至18岁的“红军子弟”红25军曾是红四方面军的一部。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说,红四方面军主力于1932年秋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仅1个半月后,那些牺牲者的遗孤以及留下来的红军子弟,重新组建了红25军。

“这支地道的‘儿童军’,就连各团、营、连的领导成员,也都是些20岁上下的毛头小伙子。

”这些年轻的红军将士以尚显稚嫩的肩膀,独立撑起了曾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大旗。

国民党集中20万兵力的反复“围剿”,加上红军本身“左”倾冒险主义和错误“肃反”的影响,红25军重建不久就面临生存危机。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1个多月后,中央指示终于随着程子华的到来传到了25军:到外围去,建立新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16日夜晚,在夜色掩护下,这支仅余2900人的队伍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迤逦西进。

“完全是孤军行动,经常与强敌打遭遇战。

”河南省罗山县史志研究室主任王远德说,蒋介石调动30多个团的优势兵力进行堵截、追击,红25军几乎每天都行走在死亡的边缘。

“走着走着,数不清的敌人一下子就冒出来了。

紧要关头,军政委吴焕先抽出一把大刀第一个冲上去。

军领导带头,大家都不要命了。

就靠这么一股劲,一次次从敌人虎口脱险……”曾任军部卫生员的老红军李天忠,忆及70多年前的往事仍感惊心动魄。

部队最高领导带头挥刀在一线冲杀,是这支部队中常见的现象,也正是他们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一个重要原因——军长程子华直到逝世前,仍担任着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

红军长征小故事

红军长征小故事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历史长河中的七十年,往事依稀恍若梦。

人们从历史的星空中,寻找那些不朽的灵魂。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在湘江血战五昼夜,突破封锁,渡过湘江。

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

1935年1月,红10军团在江西怀玉山陷入国民党军队重围。

方志敏等不幸被捕入狱,从容就义。

他在《可爱的中国》中喊出的那情满天下的“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的誓言,激励无数人献身于革命事业。

主力红军走了,占领革命根据地的国民党军疯狂“清剿”。

留在南方8省15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以“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种遍革命花”的气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曾是党的创始人之一的何叔衡,在敌人围追堵截中英勇跳崖,壮烈牺牲。

中共中央原负责人瞿秋白面对敌人枪口,盘膝而坐,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

蒋克敏是镇安县三义乡白云寺人,1916年出生,少时家里生活极苦。

1932年他16岁,看到红四方面军从凤镇经金井河至曹家坪,沿途打土豪、除劣绅,联想到自己家庭负债累累,受人剥削,难脱困境,便产生了参加红军的强烈愿望。

1934年冬,红25军攻陷镇安县城。

接着到镇安、山阳边境一带开展游击活动,蒋克敏便在山阳姬家河参加了红25军。

参军后他被分在红25军225团二营六连当战士,当年冬天就随军参加了蔡玉窑战斗,歼敌42师一个团,以后随军迂回于湖北郧西和陕南,开始了艰苦的革命斗争。

1935年春,他随军在洋县华阳镇歼灭了敌张飞生的警二旅,折回在柞水九间房打散了警三旅。

继而东进洛南打开了洛南县城,丹凤县城。

1935年春,敌人派庞炳勋师围剿红军,红军迂回在山阳银花、丹凤洛峪一带,歼灭了不少敌人。

接着红军直插商南,守卫荆紫关的伪保安团500多人吓得屁滚尿流,一跑了之,红军顺利占领荆紫关。

此时,敌调动44师部自商南清油河西进围剿,红军决定转移,边走边打,时值1935年8月底。

在陕南与敌周旋中,蒋克敏参加大小战斗近百次。

红军长征大事记略

红军长征大事记略

红军长征大事记略红军长征大事记略1934年8月7日,红军第6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移,10月下旬与红3军(后恢复红军第2军团番号)会师。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从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21日-11月15日,中央红军先后通过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

1934年11月16日,红军第25军2900余人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强渡湘江,减为3万余人。

湘江之战后,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的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

1934年12月30日-1935年1月6日,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并于7日占领遵义。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举行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

1935年1月29日-3月21日,四渡赤水河。

5月9日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

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共8万余人放弃川陕苏区,开始长征。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彝民区。

25日,强渡大渡河。

29日,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7月,红25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一次、第二次“围剿”,开辟了鄂豫陕边苏区。

1935年6月18日,中央红军到达懋功地区,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1935年9月16日,红25军在陕甘苏区的永坪镇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

接着,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举行会议,决定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1935年8月15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率领由第5、第9、第31、第32、第33军组成的左路军,从卓克基地区出发,向阿坝地区开进;21日,前敌总指挥部率领由第1、第3、第4、第30军组成的右路军,从毛儿盖地区出发,向班佑、巴西开进。

1935年9月10日,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继续北上,17日拂晓,夺取天险腊子口。

红25军的光荣历史和战斗故事精选

红25军的光荣历史和战斗故事精选

红25军的光荣历史和战斗故事精选提起长征,人们往往注重的只是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长征队伍,那就是诞生于我们安徽金寨的红25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1931年建立于金寨县麻埠镇,原属红四方面军编制。

1932年10月,其73.74师随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转移。

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以其留下的75师和皖西部分红军为基础,重建了红25军。

蒋介石闻讯即集中重兵对鄂豫皖苏区进行连续的“清乡”、“清剿”和“围剿”。

对此,红25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第一篇:红25军的光荣长征史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召开常委会,讨论红25军战略转移问题,最后决定红25军向平汉铁路以西的桐柏山区和伏牛山区转移。

11月16日,红25军共2900余人,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长征。

1935年5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沟口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建立了鄂豫陕苏区,部队发展到3700余人。

1935年8月3日,红25军进入甘肃,攻占两当县城。

随即北上,11日北渡渭河,进占秦安,威逼静宁,切断了西(安)兰(州)公路交通。

17日攻占隆德,尔后翻越六盘山,向东挺进。

21日,在泾川县的四坡村与拦截之国民党军1个团激战,将其全歼。

战斗中,政治委员吴焕先牺牲。

9月15日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结束长征。

1935年8月18日,红军第25、第26、第27军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

红25军改编为第75师。

毛泽东曾称赞红25军的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一、出师北上1934年深秋,大别山地区。

由于10多万国民党军队在这里围剿红军,破坏人民政权,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因而很多地方成了庐舍成墟、田园荒芜的无人区。

坚持大别山武装斗争的红25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领导下,虽然不断打击敌人,终因人少(只3000人),武器弹药缺乏,供给困难,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苏区形势。

红军长征的时间过程_红军长征的意义

红军长征的时间过程_红军长征的意义

红军长征的时间过程_红军长征的意义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军长征的时间过程,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目录☆长征的简介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返回目录☆长征的部队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

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红2、6军团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会师后,以红2、6军团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

两军会合后,对张国焘的反党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斗争。

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

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一个新局面。

<<<返回目录☆长征的时间过程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红军长征大事记略

红军长征大事记略

二万五千里的平平仄仄:红军长征大事记略高擎长征精神火炬英雄史诗红军长征大事记略1934年8月7日,红军第6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移,10月下旬与红3军(后恢复红军第2军团番号)会师。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从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21日-11月15日,中央红军先后通过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

1934年11月16日,红军第25军2900余人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强渡湘江,减为3万余人。

湘江之战后,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的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

1934年12月30日-1935年1月6日,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并于7日占领遵义。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举行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

1935年1月29日-3月21日,四渡赤水河。

5月9日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

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共8万余人放弃川陕苏区,开始长征。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彝民区。

25日,强渡大渡河。

29日,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7月,红25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一次、第二次“围剿”,开辟了鄂豫陕边苏区。

1935年6月18日,中央红军到达懋功地区,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1935年9月16日,红25军在陕甘苏区的永坪镇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

接着,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举行会议,决定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1935年8月15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率领由第5、第9、第31、第32、第33军组成的左路军,从卓克基地区出发,向阿坝地区开进;21日,前敌总指挥部率领由第1、第3、第4、第30军组成的右路军,从毛儿盖地区出发,向班佑、巴西开进。

六年级语文上册: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优课专用备课素材word-2019人教部编语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优课专用备课素材word-2019人教部编语文

长征,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象征。

十个历史事件,十段永恒传奇。

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六年级语文上册: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优课专用备课素材word-2019人教部编语文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

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3万∶40万。

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长征: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宁夏

长征: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宁夏
留下 了足迹 。特别 是毛泽 东在 翻越 择 ,对于实现 中国共 产党的抗 日救 都具有伟大的意义 。 从此 , 六盘 山时 写下 了气壮 山河 的 《 清平 国主张 ,
乐 六盘 山 》 名词 。随着 它的传播 ,
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使古 老的 陇 山 ( 即六盘 山古 称 ) 重
放光芒 ,名扬天下 。


伺新字 ( 宁 夏博物馆研究馆员 )
SPE( ' I AI r r ( ) l ’ I ( 专题
编 辑f 扁梦 霾

反 大
以 一 挑



众 盛
红 二十五军 长征经过 宁夏



以 县

帅 月


章 建培
、 ,
中国共 产党 领导 的中 国工农 红
第二 ,红军西征将宁夏部分 地
军在宁 夏的一 系列 革命活 动所造 就 区纳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的红色 区 9 3 6年 5月 1 8日,中 共 中 的物质 与非 物质 的遗据地 ,迎
六军 团和红 四方面军北上 , 第一 ,中国 共产 党为 了抗 日救 接红二 、
国 ,决 定进 行战 略大转 移 ,开展举 并促 进东北军 、第 十七路军形成抗
世 闻名的 二万五 干里 长征 ,北上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 ,团结抗战 ,进而
日 。担任红 军北 上抗 日第 二先遣 队 促进中华 民族的抗战 ,组建 中国人 的红二十五军 , 在程子华 、 吴焕先 、
r1
路军 ,经过 半年多的征战 ,解放了
山区 。
0 0 平方 公里 的大 继 红 二 十 五 军 之 后 ,1 9 3 5年 陕甘宁 地 区近 4

红二十五军在长征中的宣传动员工作

红二十五军在长征中的宣传动员工作

红二十五军在长征中的宣传动员工作作者:王加友徐波王刚来源:《百年潮》2017年第05期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河南省光山县花山寨举行第十四次常委会。

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16日红二十五军2900余人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红二十五军历时10个月,途经四个省,转战近万里,于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省延川县永平镇(今永坪),16日同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胜利会师。

红二十五军是长征先锋,是长征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工农红军。

红二十五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武装,在长征途中,从部队领导到普通战士,都非常重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努力做好宣传、组织工作,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为长征胜利和创建新的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实行战略转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红二十五军的诞生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地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据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有关文件精神,作出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的重大决定。

16日,红二十五军发布了由省委常委兼秘书长郑位三起草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简称《宣言》)。

《宣言》本着“不能坐视国民党将中国出卖给日本,特调动一部分队伍组织北上抗日先遣队,领导并组织群众去打日本帝国主义,收回华北失地”的精神,对红军指战员、沿途群众进行党的抗日政策教育,对围堵的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势力进行“反对投降卖国”“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抗日宣传,充分调动广大红军的积极性,激发广大人民的抗日热情,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宣言》的发布,对沿途民众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红军长征的意义起了重要作用。

11月下旬,红二十五军途经河南泌阳时,当地有许多地主豪绅盘踞的围寨,而且大都配有武器,不时对红军进行骚扰阻拦。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精神与红色基因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精神与红色基因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精神与红色基因作者:孙伟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7年第10期文/孙伟红二十五军是从大别山走出的一支英雄部队,是四支长征红军中率先到达陕北苏区的部队,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孕育者和弘扬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的讲话中,多次提到这支部队,如“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

在列举他们在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役战斗时,专门讲到了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

还讲到“西北地区红军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一起,打破了敌人的重兵‘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安置在西北创造了条件” 。

红二十五军能作出这样的贡献,与弘扬长征精神、传承大别山红色基因与精神密不可分。

探讨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精神与红色基因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了解长征精神的来龙去脉,增强文化自信,而且对于发挥“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与精神族谱”的协同与整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二十五军的伟大功勋与长征精神伟大的精神造就伟大的战士、伟大的军队和伟大的奇迹。

红二十五军以自己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功勋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红二十五军是一支对中国革命作出独特贡献的部队。

一是孤军北上的童子军。

1934年8月,中央军委派粤赣军区红22师师长程子华向鄂豫皖省委传达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红二十五军要作战略转移,去建立新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在花山寨会议上,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到桐柏山或伏牛山一带创建根据地。

当时的省委书记是徐宝珊。

红二十五军政委是吴焕先,军长是程子华,副军长是徐海东,他们都是革命斗争中历经不同工作岗位历练,具有坚强党性和丰富经验的领导者。

当时红二十五军平均年龄大约在13~18岁,军长程子华29岁,政委吴焕先27岁,副军长徐海东34岁。

后来被《共产国际》刊物称为“儿童军”。

红二十五军在孤军北上途中遭到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马家军、东北军、西北军的围追堵截。

长征最先到达陕北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是

长征最先到达陕北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是

长征最先到达陕北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是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是下面是WTT整理的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是,供大家参考!红二十五军从1935年7月16日离开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至9月15日到达陕北永坪镇,两个月内,攻占两当、秦安、隆德三座县城,经过多次激战,终于打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地实现了预定的战略意图,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加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力量,成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队伍。

徐海东一肩挑三担吴焕先牺牲后,鄂豫陕省委常委临时商定,由于程子华负伤未愈,军政委和省委书记均由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兼任,待以后有机会再开省委扩大会议选举。

在此关键时刻,徐海东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勇挑革命重担,稳定了部队的思想情绪,坚定了胜利的信心。

“徐海东在领导和指挥红二十五军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在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在西征北上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行动中,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旧址管理员杨青山说,“他顾全大局,勇于负责;他足智多谋,指挥果断;他作战勇敢,临危不惧;他团结同志,联系群众,关心、爱护战士。

毛泽东等人曾多次对徐海东作过很高的评价。

”四坡村战斗的胜利,使敌人暂时不敢向红二十五军逼近。

红二十五军为继续钳制敌人,即西进金龙庙,威逼崇信县城;南下什字镇,逼近灵台县城。

并在崇信县与灵台县之间的上良镇、梁原镇、赤城镇等地积极活动。

每天都派人搜集报纸,访问客商,极力探寻有关中央红军北上动向的消息,由于条件所限,又没有电台联络,迟迟得不到中央红军的消息。

这时,由兰州乘汽车驰援之敌第六师十七旅已经到达泾川县城,敌第三十五师继续向泾川附近集结调动,陕甘边之敌第五十一军一一三师由凤翔、清水向北推进到陇县、马鹿镇一带,敌第三军十二师也由武山、甘谷等地向华亭县方向尾追而来,对红二十五军形成合围之势。

省委和军领导考虑到一时难以获得中央红军的确实消息,而敌军日益逼近,红军部队连日在大雨和泥泞中行军作战已很疲劳,伤病员也难以安置,便按照沣峪口、佛坪两次会议确定的北上方针,决定立即北上陕甘革命根据地,与陕甘红军会师。

军史大事记(1927年——1937年)

军史大事记(1927年——1937年)

军史大事记(1927年——1937年)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发动南昌起义,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标志着人民军队建设的开端。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开始在井冈山地区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11月14日,中共黄麻区特委领导黄安、麻城两县农民和农军举行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等领导广州起义。

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农军的配合下,发动湘南起义。

1928年3月初,贺龙、周逸群等领导发动桑植起义。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农军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领导发动平江起义。

1928年10月,中共中央军事部成立。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领导发动百色起义。

1929年12月底,中国共产党红军第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确立红军建军原则。

1930年3月,中共中央军事部改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1930年5月中旬,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在上海秘密召开,研究确定红军建设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

1930年8月23日,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湖南浏阳县东北的永和市组成。

1930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等法规、条例。

1931年1月15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宁都成立。

1931年11月7日,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湖北黄安县七里坪组成。

1931年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

1932年12月,红军第四方面军进军川北,开始创建川陕边根据地。

1933年5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成立。

红军长征的故事 简介

红军长征的故事 简介

红军长征的故事简介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这些故事应该被后人所铭记。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红军长征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红军长征的故事篇一在红军女战士队伍中,有一位年仅11岁的小姑娘,只见她身背一条线毯、腰别一把横笛,手拄一根木棍,一路歌唱、吹奏为大家鼓劲,她就是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

王新兰,1924年出生于四川宣汉一个富裕家庭,她的叔叔王维舟是着名的中共早期党员。

在叔叔的影响下,王新兰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先后加入共产党。

王新兰7岁时,因为人小,不易引起白匪注意,党组织常让她传递秘密文件。

1933年红四军入四川,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他任军长。

当时王新兰只有9岁,虽然年幼,但在家人的熏陶下,也领悟了不少革命道理。

红军要长征了,家里只留下王新兰和多病的母亲。

看到王新兰终日如坐针毡的样子,15岁的姐姐、红军女战士王新国看出了妹妹的心事,知道她希望跟着红军一起走。

于是,在姐姐王新国的鼓励下,王新兰鼓足勇气报名参加红军。

深明大义的母亲对此感到特别欣慰,只是担心王新兰年龄太小,红军不收。

时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的徐立清接待了她们。

当他见到王新兰扎着两个羊角辫、个头还没有步枪高时,便微笑着问:“你这么小能干什么?”王新兰惟恐红军首长把自己看小了,便大着嗓门说:“我什么都能干!”徐主任见她率真的样子,哈哈大笑:“哦?什么都能干?那就说说你能干些什么。

”“好!”听首长话有松口,王新兰的劲头更足了:“我会写字,会跳舞,会吹奏,还会唱歌!”说着她还用手在地下写了几个字让徐立清看。

这时,姐姐王新国也在旁边帮腔:“首长,您就收下我妹妹吧!您别看她年龄小,可她已经为党工作好几年了。

”她如数家珍般把王新兰几年来为党传递情报的事讲给徐立清。

徐立清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嗯,不错,不错。

”专心听王新国说完,徐立清转而对王新兰说:“小妹妹,不是红军不要你,只是你的年龄太小了……”一听又没希望了,王新兰发起了小孩脾气:“小?小怎么了?哪个天生会打仗,还不是一点点学起来的。

红军长征中的小故事经典

红军长征中的小故事经典

红军长征中的小故事经典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一些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也有很多,为此,店铺分享了4个长征中的小故事,仅供参考。

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1:披着袈裟当红军人物小传:天宝,藏族,原名桑吉悦希,1935年参加红军,同年入党,是最早的藏族党员之一。

“天宝”是毛泽东给他取的汉族名。

在四川省,天宝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仅当过喇嘛,当过红军,当过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的党委书记,而且他的汉名还是毛主席亲自取的。

1917年2月,天宝出生在四川省马尔康县党坝乡,原名叫桑吉悦希,这个乡是藏族聚居区,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男孩都要送进寺院当喇嘛,藏语叫“扎巴”。

桑吉悦希有三兄弟,他是老大,很小的时候就进寺院当了喇嘛。

党坝乡位于阿坝地区东南部,交通十分不便,平时很少有外地人来。

桑吉悦希所在的寺院很小,只有22个喇嘛,没有活佛,桑吉等小喇嘛跟着老喇嘛学藏文、经文。

如果不是红军的到来,桑吉也许就会当一辈子喇嘛。

天赐良机,1935年,红四方面军撤出川陕苏区,转移到阿坝地区一带,等待同中央红军会师。

“方头圆脑”,“灭族灭教”,“共产共妻”……国民党散布的谣言,在藏民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他们对红军误会重重,纷纷逃到山上藏了起来。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桑吉胆子大,加上又是喇嘛,就想留下来看护寺院。

老喇嘛心里没有底,还是让桑吉随大家躲上山去。

藏民们在树林的掩护下,偷偷观察着红军,看他们到底有没有三头六臂。

有比较才有鉴别,他们发现这支队伍和国民党兵截然不同:不进寺院,不住民房,对藏民态度友好,尽管言语不通,也笑嘻嘻打着手势想同藏民交流,还把土司头人的东西分给穷人。

胆子大些的年轻人,蹑手蹑脚摸下山,慢慢试着接触红军。

他们惊奇地发现,同国民党宣传的恰恰相反,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打土豪,分田地,处处为穷人着想。

渐渐,红军受到了藏民的欢迎,有的送茶水,有的送鸡蛋,有的强烈要求参加红军。

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

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

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在中国红军的长征中,发生了很多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吧!直罗镇大捷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蒋介石企图以3倍于红军的兵力,将中央红军、陕北红军以及先期到达的红25军一起消灭。

如何站稳脚跟?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在陕北富县县城西北方向45公里的直罗镇布下口袋阵。

1935年11月20日,国民党东北军先头部队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进入直罗镇。

同时,第106师、111师也进入了直罗镇西北地区。

21日拂晓,战斗打响。

红1军团自北、西北、东北方向,红15军团自南、西南、东南方向,同时发起攻击。

至24日上午,红军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击毙第109师师长牛元峰,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激战嘉陵江1935年初,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云、贵、川的作战,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

3月28日晚,担任渡江主攻部队的30军在四川苍溪县塔山湾主渡口强渡,撕开了四川军阀的西岸防守。

与此同时,31军、9军也分别在鸳溪口和阆中以北渡口直插嘉陵江西岸。

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达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各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歼敌1万余人。

突破腊子口腊子口,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跨越的最后天险,周围群山耸立,峡道宽仅8米。

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只有一座1米多宽的木桥可通行。

山后,敌人3个团纵深部署,企图堵死红军北上之路。

1935年9月16日下午,红军先锋红4团向天险发起冲锋。

由于峡口太窄,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十几次冲锋都告失败。

关键时刻,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战士毛遂自荐,第一个攀上绝壁,把突击队员悄悄带到敌人背后……拂晓,红色的战旗插上腊子口,北上通道打开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25军的长征历史及相关故事六安新闻网讯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80周年。

提起长征,人们往往注重的只是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长征队伍——诞生于安徽金寨的红25军。

同时,红军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亦是诞生于湖北红安、成长于安徽金寨。

安徽金寨人民乃至安徽皖西(六安)人民为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无私的奉献。

为了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进一步发扬光大红军精神、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2016年,革命老区金寨县将举办一系列的庆祝、纪念活动。

缘于此,笔者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查阅大量档案资料、搜索多家新闻网站,获得了有关红25军长征的丰富资料。

为飨读者,笔者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此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熟悉历史、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拼搏前行。

第一部分红25军是4支长征队伍之一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县城700多座,牺牲营以上干部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参加长征的红军队伍共有4支: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三支是红25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是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队伍。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32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部队(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改编为八路军:西安事变爆发后,1937年8月25日,北方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15师,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20师,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29师。

南方的红军游击部队和南方八省游击队则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番号撤销。

第二部分红25军的长征历史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1931年建立于金寨县麻埠镇,原属红四方面军编制。

1932年10月,其73.74师随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转移,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以其留下的75师和皖西部分红军为基础,重建了红25军。

蒋介石随即集中重兵对鄂豫皖苏区进行连续的“清乡”、“清剿”和“围剿”。

对此,红25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鄂豫皖省委于1934年11月11日召开常委会,讨论红25军实行战略转移的问题。

决定红25军向平汉铁路以西的桐柏山区和伏牛山区转移。

11月16日,红25军共2900余人,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长征。

1935年5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沟口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建立了鄂豫陕苏区,部队发展到3700余人。

1935年8月3日,红25军进入甘肃,攻占两当县城。

随即北上,11日北渡渭河,进占秦安,威逼静宁,切断了西(安)兰(州)公路交通。

17日攻占隆德,尔后翻越六盘山,向东挺进。

21日,在泾川县的四坡村与拦截之国民党军1个团激战,将其全歼。

战斗中,政治委员吴焕先牺牲。

9月15日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结束长征。

1935年8月18日,红军第25、第26、第27军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

红25军改编为第75师。

毛泽东曾称赞红25军的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红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途经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个省,转战近5000公里。

它是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单独转移并先期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队伍。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是皖西人民的子弟兵,在长征过程中,创下了不朽的功绩,主要表现:1、红25军是4支长征队伍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工农红军,是长征先锋;2、红25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增员的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途中,抗击了敌人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不仅没有减员,到达陕北时,部队还增加了800多人;3、红25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创建了根据地(豫陕、鄂陕边区十余县)的中国工农红军。

在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大部分受损的情况下,红25军却在鄂豫陕边区播下了红军种子、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4、红25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发展了地方游击师、红74师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工农红军增加了新鲜血液。

当然,在长征过程中,红25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积劳病逝;2、红25军政委吴焕先英勇牺牲;3、正副军程子华、徐海东身负重伤。

第三部分红25军长征大事记一、长征之前1、1934年2月下旬: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调东北军9个师到鄂豫皖边区,继续进行第5次“围剿”;2、1934年4月10日:鄂豫皖省委召开会议,讨论党中央批转的《关于鄂豫皖苏区战争经验的研究和今后作战的建议》,初步确定了在边沿地区恢复和开辟根据地的方针;3、1934年4月16日:鄂豫皖红25军和红28军在金寨豹迹岩会师,红28军编入红25军;4、1934年4月20日: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高山寨召开会议,决定到苏区边沿地区恢复和开辟根据地;5、1934年4月25日:鄂豫皖省委召开第二次常委会,做出了《省委关于粉碎第五次围剿中鄂豫皖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案》;6、1934年7月初:中共鄂豫皖省委收到中央关于组织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通知和适时转移出去创造新的苏区的指示;7、1934年7月中旬:红25军在罗山县朱堂店至铁铺一带恢复和开辟了一块游击根据地;8、1934年9月上旬:在红25军英山县陶家河地区进行恢复根据地的工作;9、1934年10月9日:鄂豫皖省委召开第五次常委扩大会议,做出《为完全粉碎第五次“围剿”而斗争的决议》;10、1934年11月4日:鄂豫皖省委率红25军进入金寨葛藤山地区活动时,收到鄂东北道委郑位三的来信,其大意是:党中央派来鄂豫皖工作的程子华已到道委,建议省委率红25军赶赴鄂东北。

省委当即决定省委率红25军赶赴鄂东北;11、1934年11月6日——7日: 红25军离开葛藤山向西挺进,接连突破敌军商城——麻城、商城——新集、双柳树——新集以及潢川——麻城的封锁线;12、1934年11月8日:红25军刚到光山县斛山寨地区休息,尾追之敌10个团就跟踪而至,形势十分紧迫。

为此,红25军领导果断决定,在斛山寨伏击跟踪之敌。

此战一举毙伤俘敌约4000余人,使尾追之敌再也不敢跟踪追击了,为鄂豫皖省委召开花山寨会议讨论红25军的长征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13、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花山寨举行第14次常委会,讨论红25军实行战略转移问题。

会议根据鄂豫皖根据地实际情况和党中央及周恩来副主席指示精神(1934年7月26日《关于组织抗日先遣队的通知》),讨论并决定率红25军向平汉路以西鄂豫边界的桐柏山区和豫西的伏牛山区实行战略转移,留部分武装重建红28军,继续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红25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以82师和地方武装为基础所组建的红28军继续坚持了三年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1938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14、1934年11月13日;红25军于罗山县殷家湾、何家冲一带进行整编补充;15、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2980名指战员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罗山县铁铺乡何家冲村出发向西挺进,开始长征;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参谋长戴季英、政治部主任郑位三。

二、长征第一阶段(从河南进入陕西南部)1、1934年11月17日:红25军于罗山县朱堂店以南之罗古寨击退敌“豫鄂皖三省追剿队”第5支队的进攻,突破敌人在三里城到五里店的封锁线,当晚趁夜暗从信阳以南的东双河和柳林之间的王店(今王庄村)越过平汉铁路,后经青石桥、黄龙寺、月河店、金桥进入豫鄂交界的桐柏、枣阳一带,实现了战略转移初步目标;2、11月19日:红25军进入桐柏山区后,该地区距平汉铁路和汉水较近,机动范围狭小,加之敌重兵压境,难以立足发展;3、11月20日:在太白顶上的河南、湖北界碑处,鄂豫皖省委召开紧急会议,认为该地区不具备创建根据地的条件,立即采取向南佯攻枣阳,取道豫西平原,挺进伏牛山区,相机创建新的根据地;[4、11月22日:红25军直抵桐柏县城以西五十里之洪仪河、太白岭、界牌口一带,并派很少数部队佯攻湖北枣阳,徐海东亲率一个团的兵力前来攻打枣阳。

令敌人意想不到的是,红军在枣阳仅打了几枪,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撤退了,突然从枣阳以北的韩岗(枣阳市太平镇五里桥村)掉头东进,并在保安寨冲破敌“追剿队”第5支队的拦阻,又在桐柏县以西之歇马岭(临时军部就设在岭下的寨下庄)、栗园一带击退敌“追剿队”第2支队的进攻。

在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带领下,折向东北,绕道桐柏平氏镇,泌阳城东,经马谷田、刘庄铺、贾楼等地,乘虚北上,跳出了敌人的追堵合围,到达驻马店西北的山区;5、11月25日:红25军经象河关到达王店(舞钢)、土凤园、小张庄一带,这时离许(昌)南(阳)公路只有五十余里,过了公路即是伏牛山东麓。

公路沿线中,只有方城独树镇附近的马庄、七里岗、砚山铺一带敌人防备空虚,可以趁机强过许南公路进入伏牛山东麓;6、11月26日:26日下午红25军正准备从方城独树镇附近的七里岗、马庄、砚山铺一带,强过许南公路时,突然遭到预先抵达该地区的敌1个旅和1个骑兵团的阻击。

同时敌“追剿纵队”五支队和1个师又随后紧追,形势相当严峻。

加上那天的气候条件极为恶劣,我军发现敌人较迟,一时陷入被动。

红25军向七里岗之敌发起冲击,以图杀出一条血路,冲过公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