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合集下载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生产力是指社会成员共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能力。

生产关系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分工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三个方面。

统一价值论认为,由于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为生产力服务的,因此把生产力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主体,把生产关系看作是为这一社会性主体服务的社会事物。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人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人们之间也要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这就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辩证统一于生产方式。

生产力最终决定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变革;生产关系则直接规定生产方式的性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

在新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来以后的一定时期内,生产关系的性质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基本上是相适合的,这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而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这时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虽然也有矛盾,但不具有对抗性质,因此,不会、也不需要对生产关系进行根本变革。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适合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就逐渐变成不适合新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了,矛盾就日益激化起来,其性质也由非对抗转化为对抗,这时就必然要提出根本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要求,于是就进入到根本改变生产关系性质的阶段。

在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实现以后,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不适合又转化为适合,从而又在新的基础上开始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适合到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适合,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无限的前进运动过程。

这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形式。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通俗理解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通俗理解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通俗理解一、生产关系的定义及其影响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约束的关系。

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角色、权利、义务等问题,以及资源的配置、利益的分配等方面。

生产关系直接影响着人们在生产中的行为和工作方式,进而影响着整个生产系统的运转。

生产关系的性质主要包括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劳动关系等。

所有制关系指的是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如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国有制等;分配关系是指生产成果的分配方式,如按劳分配、按需分配、按投入分配等;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之间相互的依存、互助和合作关系,以及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劳资关系等。

生产关系的变化会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从而影响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

二、生产力的概念及其作用生产力是指单位时间内生产活动中生产对象的有效劳动量。

生产力的高低决定着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和质量。

提高生产力是实现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生产力主要包括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技术水平。

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产品数量;资本生产率是指单位资本投入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技术水平是指生产活动中所运用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方法。

生产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效率、加大资本投入、引进先进技术等方式来实现。

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密切相关的,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生产关系是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关系的不合理会限制生产力的释放和提高。

例如,私有制下的生产关系可能导致生产力的低下,而集体所有制或国有制下的生产关系可能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

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又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于生产关系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促使生产关系的适应和调整。

因此,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提高生产效率,必须不断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优化,同时通过提高生产力来推动生产关系的升级,实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作用的。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生产力在狭义上指再生生产力,即人类创造新财富的本事。

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内容。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个体间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作为一个活的有机体,其发展是由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推动的。

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这一矛盾运动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当生产力发展到必须程度时,原有的生产关系难以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这就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相应改变;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必然要求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

整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以至整个社会生话的重大变革,都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

一个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历史时代,它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观念形态以及整个社会形态具有何种性质,最终是由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不一样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同一社会形态不一样阶段的区分和发展,也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社会发展是由阶级斗争、人民群众的作用等直接推动的,这些动力最终也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而阶级和阶级斗争最终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阶级同生产发展的必须历史阶段相联系,它是在生产有必须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情景下产生和存在的;阶级斗争根源于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的经济利益的冲突,其目的和任务是解决经济利益的深刻矛盾,为生产力发展扫清障碍、开辟道路;阶级斗争的状况是由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状况决定的。

生产力.生产关系各自含义以及各自三要素和他们的关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各自含义以及各自三要素和他们的关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各自含义以及各自三要素和他们的关系1、从横向来看,生产力分为个人生产力、企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从纵向来看,生产力分为短期生产力、长期生产力;从层次来看,生产力分为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

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的功能,组成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社会文化制度体制环境——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就是组成生产力系统的要素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如果对称,生产力发展速度就快;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如果不对称,生产力发展速度就慢。

生产力系统结构的对称程度决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所以生产力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资源再生的结果,是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

生产力发展是增长向发展转化的中间环节。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是生产力要素构成的系统与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环境构成的体系聚合匹配的结果。

2、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形式的基本概念。

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第一次使用生产关系概念。

根据马克思的阐述,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历史发展形态的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和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

恩格斯言简意赅地指明了马克思这一发现的过程:“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两极世界理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综合运用唯物辩证法、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和社会形态学视角研究分析世界历史结构基础上认为,从两极世界进程的总体上看,自然实践(生产力)的先进性程度决定了社会实践(生产关系)的统一范围;从每代进程及每代进程内部宏观的整合上看,东西方在社会实践上和自然实践上呈交互促进关系;从每代进程内部整合的微观机制上看,一国的社会实践变革和自然实践变革要受到每代两极世界秩序的大格局决定;社会实践越来越先进,社会实践差别越来越小直到社会实践消亡;自然实践越来越先进,自然实践差别越来越小;两极进程中间环节越来越少,周期越来越短,地理上越来越整合;秩序断裂带条数越来越少,断裂层次越来越低,断裂带逐渐长合。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联 系
2024-01-04
目录
• 生产力概述 • 生产关系概述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影响 • 现代社会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结论
01 生产力概述
生产力的定义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
动者三个基本要素。
生产资料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 用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生产工具 ,是生产力中最为重要的组成
按照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不同,可以将生产关系分为市场经济
03
和有历史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 不断变化。
生产关系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在生产关系中的 地位和利益是不同的。
生产关系具有复杂性,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 等多个方面,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03 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的相互影响
部分。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 中所加工、改造的自然物质, 如原材料、半成品等。
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技能 和知识的人,是生产力中最具 能动性的因素。
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01
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02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其素质和技能水平直接决 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01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随着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生产关系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以适应新
的生产力水平。
02
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水平决定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进而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
质。
03
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生产关系的调整
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
03

广东事业单位招聘2018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考试版】 - 事业单位真题

广东事业单位招聘2018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考试版】 - 事业单位真题

广东事业单位招聘2018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考试版】-事业单位真题1:液态水和合适成分的空气看来对生命的出现是不可或缺的。

得到这一结论的前提条件是:()单项选择题有些行星上已形成了完成光合作用的条件目前已知的生物都需要水和空气来维持生命在其他行星上已经发现了液态水和氧气的存在已发现一些新的生命体仅需要水即可维持生命2:超市:消费者单项选择题医院:患者法院:犯人学校:老师军队:军人3:建设现代农业,要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新突破。

单项选择题发掘开发寻求挖掘开发寻找发掘开辟寻找挖掘开辟寻求4:设立最低工资的初衷是维护低收入的贫穷工人,但到头来这些人却找不到工作。

有最低工资的规定,雇主当然是选聘生产力较高或较“可爱”的了。

在美国,最低工资增加了种族歧视——支持这种结论的研究很多。

最低工资制度让一些人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

单项选择题一些雇主有种族歧视工资太低不能维持生活没有了报酬上的就业优势生产力不能满足雇主的要求5:民间文化同以官方为代表的正统文化和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精英文化,并非_______的。

举例来说,它像无垠无际的沃土,_______着正统文化和精英文化,而衰落了的正统文化和精英文化又如枯枝败叶一样,流落于民间,丰厚了它的土层。

填入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单项选择题相依相伴,培育全然隔绝,滋养此消彼长,维系泾渭分明,培养6:乙遭车祸昏迷在路上,甲途经发现后雇计程车将乙送往医院,并帮其支付医药费,在救助过程中,甲的名牌衣服因染有乙的血渍而不能使用,同时乙的贵重手表遗落在事故地点,甲因疏忽而未能发现。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单项选择题甲应赔偿乙手表遗失的损失乙应偿付甲雇用计程车的费用乙应偿付甲帮其支付的医药费乙应赔偿甲衣服不能使用的损失7:行政监督的对象是()。

单项选择题行政相对方行政主体国家行政机关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8:英国帝国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宣布,他们利用癌症病人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制成了一种抗癌疫苗,这种疫苗能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就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 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人起主导作用)。

劳动资料:生产工具。

劳动资料还包括生产的动力系统、能源系统、运输系统、自动控制和与电有关的信息传递系统、劳动场所以及其他辅助物件。

劳动对象: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物质。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合称生产资料(物)。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其它两个方面)、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一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二者关系: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⑵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时候,生产力能够较快地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适应,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创造性学习;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勤于动手善于动脑,从小发明小制作做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保护和培养好奇心,多问多思,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好习惯;经常阅读科普著作,感悟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善于逆向思维,运用发散思维,把握知觉想象和灵感。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就的原因?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主要原因: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③坚持党的领导④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⑤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⑥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等.中国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原本关系为了更清楚的说明,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矛盾,就让我们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搞清楚。

那么,什么是生产关系呢?我们知道,生产者在生产中会结成一定的矛盾关系,而生产关系就是指生产者在生产中结成的矛盾关系。

当然,有怎样的生产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就会有怎样的生产关系,而有怎样的生产关系,也会有怎样的生产者之间的矛盾关系,这是一致的、统一的。

比如,原始社会的生产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原始人群共同狩猎式的矛盾关系,所以,那时候也一定会有与之相一致的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

而封建社会的生产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地主和农民之间剥削的矛盾关系,所以,那时候也一定会有与之相符的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这说明,生产关系是随着生产者之间的矛盾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的。

但是,生产力不能独自与生产关系产生矛盾关系,它只能与生产者一起,在生产中结成不同形式的生产关系。

就是说,生产力也是从属性的构成生产关系的一个要素,从属性的决定生产关系的一个要素,而生产关系中也包含有一定的人们的生产力的矛盾关系。

但不是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因为,生产力不能独自存在,它是依附在生产者身上的从属“事物”,所以,脱离生产者,生产力也是无法独自决定生产关系的。

比如,一个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生产者,他如果不进行劳动和生产,那么,他就不能产生一定的生产关系,而他自身的生产力也是不能脱离他而独自产生生产关系的,只有生产者进行一定的劳动和生产,才能在生产过程中结成不同形式的生产关系,依附在这个人身上的生产力也才能跟着一起产生生产关系。

这说明,形成生产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者和生产者的劳动,而决定生产关系的主要因素也是生产者和生产者的劳动,但决不单纯是依附在生产者身上的生产力。

因为,生产力只是生产关系的一个从属性的构成要素,它不能独自存在,更不能独自与生产关系构成矛盾并决定生产关系,它只能与生产者一起在劳动和生产中构成和决定生产关系。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矛盾运动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矛盾运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根本动力之一。

该考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会考察的比较细,在这里大家需要把握以下内容:第一,基本知识点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含义生产力: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

这里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1.生产力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2.生产力是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在物质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同样地在这里要注意一点: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1.生产力在这里要注意以下几点:1.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资料。

2.劳动资料也叫劳动手段,指的是人在劳动过程中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标志。

3.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中最重要的要素,在实体性要素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2.生产关系在这里同样要注意几点:(1)静态和动态相比,更易考察静态的内容;(2)静态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非常重要。

它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最本质的关系,是判断各种社会形态性质的客观依据。

第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同样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中,贯穿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这条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

下面以一道真题来测验一下:例:1.下列哪些要素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过程称为生产过程?( )A.人的劳动、劳动工具B.人的劳动、劳动工具、劳动资料C.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D.人的劳动、劳动资料、生产工具系统1.【答案】C。

解析:生产过程中,参与的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引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也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和变革的重要理论基础。

生产力指的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劳动工具、掌握的技术和科学知识等方面的能力;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和组织形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复杂而辩证的关系,互为因果,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途径。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定义和特点1.1 生产力的定义和特征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利用劳动工具、掌握的技术和科学知识等方面的能力。

它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两个方面。

物质生产力是指人们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如工厂、设备、原材料等;而精神生产力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的非物质资源,如技术、知识、组织管理等。

生产力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源泉。

- 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历史和社会性。

- 生产力是不断革新和创新的。

1.2 生产关系的定义和特征生产关系是指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和组织形式。

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和生产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关系决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权益分配、社会分工、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

生产关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生产关系是生产活动的一种社会形态。

- 生产关系是历史和制度的产物。

- 生产关系是人们通过劳动交往而形成的。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关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2.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互动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又相互作用。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产资料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也不断增强。

这种生产力的提高要求适应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从而促使人们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寻求更高效、更合理的生产方式。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一)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是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一切物质技术要素的总和。

生产力包括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结构,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

生产关系的这三个方面体现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之中,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社会关系。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集中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第一,生产力特别是生产工具的性质,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第二,生产力通过决定劳动组织社会分工,决定了人们走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第三,生产力决定产品的分配形式,生产力通过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及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归根到底也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形式。

任何社会的分配形式都不能超越该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体现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两个主要方面:第一,生产关系的相对独立性;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作用”。

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第二性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构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劳动者在物质文明何精神文明 产品生产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劳动互助、 产品生产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劳动互助、 合作关系就是生产关系。 合作关系就是生产关系。是人类本质社会 关系互助依存的总和。 关系互助依存的总和。 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 中的客 观存在。 观存在。任何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 下进行的, 下进行的,没有生产关系的生产是不存在 的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
(1)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有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 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就严重地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 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规律 说明: 说明: A、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必 A、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必 然性和长期性。 然性和长期性。 B、以 三个是否有利于” B、以“三个是否有利于”为根本判断 标准。 标准。 C、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根本标准 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根本标准。 C、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根本标准。 D、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必然 D、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必然 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E、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向高级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向高级阶段---E、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向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发展。ຫໍສະໝຸດ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决定
生产力
反作用于
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生产力的状况(包括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发展要 )生产力的状况(包括生产力的性质、 求)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性质和形式 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 就是说, 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定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定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定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对于理解社会
发展和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力的定义
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改变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生产
力包括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生产组织形式等因素,是社会发展和生产活动的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通过提高生产力水平,可以实现资源的
有效利用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

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生产关系的定义
生产关系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
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劳动关系等内容。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反映,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

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不同生产关系下的社会
制度和文化形态也有所不同,如私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会导致不同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发展路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密切关联的,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生产力的发展要
受制于生产关系的约束,而生产关系又会受到生产力的推动而改变。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产力的提高不仅需要科技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创新,还需要适应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总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深入研究和
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名词解释(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名词解释(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名词解释(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名词解释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一定时间内,用于生产物品或提供服务的劳动和资本所产生的效果或产出。

它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反映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是指单位劳动投入所创造的价值或产出。

例如,一个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资本生产力•资本生产力是指单位资本投入所创造的价值或产出。

例如,投资于设备、工具或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效益。

科技生产力•科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对生产力水平的促进作用。

包括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科技研发等。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形成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

它包括了所有参与生产的人们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关系。

所有制关系•所有制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使用权的关系。

包括公有制、私有制等不同形式的所有制。

分配关系•分配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结果的分配方式。

包括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管理者与劳动者之间等不同角色之间分配权益的关系。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之间或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相互关系。

包括雇佣关系、劳动合同关系等。

商品关系•商品关系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买卖商品的方式进行交流和交换的关系。

包括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

示例解释•以劳动生产力为例,当一个工人每天制作100个零部件,而另一个工人每天只能制作50个零部件,前者的劳动生产力高于后者。

•在资本生产力方面,一家工厂引进了新的自动化设备,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了50%,这就是资本生产力的提升。

•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可以通过创新的科学技术来实现,例如新的制造工艺或产品研发,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推动社会发展。

•在所有制关系中,公有制下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而私有制下的生产资料则归个人或私营企业所有。

•分配关系的不同体现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收入分配方式,例如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资本主义社会实行市场竞争决定分配。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包括: 生产决定交换。其作用表现在: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 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交换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 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也并不独立于生产之外。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
1
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
2
5.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02
2.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是直接生产过程内部活动的交换;另一方面是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地区、企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产品交换;再一方面是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
1.世界三次科技革命 18世纪7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19世纪70年代,以电、化学品、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等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经历新的科技革命,其核心是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领头的高科技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 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是,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科技进步促使一批新兴工业部门的涌现和发展,从而扩大了生产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01
科技进步使原有的传统工业不断地得到改造,从而大大提高了这些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重新焕发出发展的活力;

11核心考点十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1核心考点十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核心考点十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导入:古代,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就需要有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为了获取这些资料,就需要对物质资料进行生产。

在劳作过程中,人们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人与人之间也要发生关系。

这两个关系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本节课知识逻辑:一、生产力(1)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

(2)生产力要素生产力要素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一类为非独立的附着性、渗透性要素。

前者构成生产力的硬件,后者构成生产力的软件。

1.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劳动资料:也称作劳动手段,是人们用以改造、作用劳动对象的各种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体系,是人们劳动过程中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在生产力的构成中是决定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重要基础,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志。

高教: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如何,主要取决于生产工具的质量和数量,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劳动对象:是生产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是人们将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对象,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原始森林、地下矿藏等;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加工的物体,如钢材、棉花等。

劳动对象是使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前提。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二者合称生产资料。

劳动者:是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

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中最重要的要素,在构成生产力的诸实体性要素中起主导作用。

(高教)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劳动者一般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在现代生产中,脑力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日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高新技术领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具有直接同一的趋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123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123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答:(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的: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答: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由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引起的。

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工作日延长,从而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而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的条件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3)此外,个别企业可以采用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来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各个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力。

资本积累及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答:资本积累是指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有:第一,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剥削程度越高,积累的数量就越多。

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如何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如何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如何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从字面意思上可以看到是生产的能力的意思,人要活着就是要生产吃的、喝的、玩的和用的。

但是这些东西不是凭空产生,是人从自然界中加工得来的,所有要生产我们就去自然界生产,那就刚好符合我们定义的讲解。

生产力是人改造自然的能力。

改造中需要很多要素,有些要素可以独立存在,看得见摸得着。

比如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现在通过一个例子的讲解理解就好。

例如:渔夫拿着鱼竿去钓鱼。

在刚刚我们给的案例中,我们看到,改造自然的人是劳动者,鱼竿是工具,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劳动资料,被改造的鱼是劳动对象。

那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掌控一切的是这个渔夫。

因为在那里钓鱼、怎么钓鱼、和谁去钓鱼都是渔夫说了算。

所以劳动者对此次活动起的作用是主导作用。

同时我们发现,劳动资料是生产力的客观标志。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产的能力强不强,要看手里的工具,假设你要去农田中,你看到有人用先进的农机具生产和拿着锄头干活的两个人,很明显是开着拖拉机的农民今天的收获更多一些。

最终我们发现,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

有些东西我们未必看得见摸得着,比如说科学技术,这些东西是属于非实体性要素的,科学技术我们可以通过机器看到、书本看到,他们的存在是需要依靠书本或者是一些机器,所以不能存在的是非实体性要素。

(2)生产关系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产品的分配形式三者的组成。

一个案例说明所有。

一个家庭中,家中母亲掌握所有的资料(钱),于是我们看到母亲大人成了这个家中食物链的顶端,而父亲成了食物链的底端,等到了月底分红的时候,我们看到母亲大人一手安排发钱,母亲掌管所有,而父亲只有每个月几百块钱的零花钱。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生产资料归母亲所有,谁拿着这个东西谁就掌握了它,所以大家在日常中的地位不一样,母亲和父亲一个在顶端一个在底端,同时到了月底如何分红也确定好了。

讲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涵及其构成

讲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涵及其构成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涵及其构成在第一讲我们提到,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和把握,必须首先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由什么来推动的呢,就是由社会的基本矛盾来推动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社会的基本矛盾。

我们知道,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领域也不例外。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从社会领域中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来看,社会矛盾有基本矛盾和非常基本矛盾之分。

社会基本矛盾就是历史地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矛盾。

马克思将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概括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四个范畴,并阐明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两对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先来看第一大矛盾——生产力和关系的矛盾一、生产力的内涵及构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产方式就是我们直接观察到的社会生产的外观面貌。

在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论基础,政治经济学的各种理论是这一矛盾运动的展开和具体化。

因此,深入、科学地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对于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与深化有着十分基础的意义。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它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物质标志,也是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
在事业单位关于公共基础的考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部分是考察的重点,并且相比起其他部分而言,马哲除了对哲学原理以及方法论的记忆,更多的是需要理解,因此分析类题目考察较多。

在马克思两大历史贡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中,题目对于唯物史观的考察要更为频繁一些,而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考察又更为重要一些。

生产力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古猿通过劳动转化为人进而产生社会生产力,是生产力形成的标志和历史上的开端。

所以,生产力其实就是人实际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也是劳动产出的能力,是具体劳动的生产力。

生产力要素中有实体和非实体之分,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者,也即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劳动资料,在其中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是可以用来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志,也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生产工具越趋于先进,例如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后,生产工具从原先的铜器转变为铁器;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包括未加工的自然物(原始森林、矿藏)以及只经过初加工的原材料(钢铁、棉花)。

而其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

非实体性要素主要考察科学技术,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周期日趋缩短,对于生产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衡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也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例如奴隶社会生产资料归奴隶主所有,封建社会生产资料归封建地主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例如奴隶社会中,奴隶主与奴隶之间是奴役的关系,封建社会中,地主与农民之间是压迫的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生产结束之后产品如何去分配的问题,例如奴隶社会中,几乎所有产品都归奴隶主,而奴隶在当时可以被当作商品买卖所以不参与分配,封建社会中,地主分得大量的产品,剩余的极少部分产品归农民。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可以决定社会的不同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