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现状、问题与反思高校太极拳开展的个案分析

现状、问题与反思高校太极拳开展的个案分析

现状、问题与反思:高校太极拳开展的个案分析李振辉为深化太极拳项目在高校的开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访谈等方法,以A高校为例,调查其太极拳运动的开展情况。

研究表明,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后,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的文化和内涵、锻炼效果具有一定的认识与认同,对太极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喜欢,对坚持练习太极拳表现出一定的意愿,身体健康状况得到一定改善。

A高校太极拳开展出现的问题有学生对待太极拳课程的态度消极化、太极拳的难学与课时数的较缺相冲突、教师专业技能有限、太极拳的“形式功能”被放大。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优化对策:加大社团扶持力度,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定期开展教师培训与检查工作;延长对学生太极拳掌握程度的考核。

1 前言太极拳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至今,门派、套路多样,具备颐养身形、击技防身、文娱表演等功能。

大学生练习太极拳:一是发挥太极拳健身价值,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二是帮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三是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的传承与发展。

现全国已有不少高校开设太极拳课。

部分学校将太极拳课程设置为基础必修课,要求学生在规定学年里必须修够一学分的太极拳课程。

若是强制不感兴趣甚至厌恶太极拳的学生上太极拳课,会影响太极拳在高校内普及的效果。

在这种带有强制性色彩的课程安排下,如何更好有效促进太极拳在校园里普及,使得此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在校园里实现传承与发展,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校一品”背景下,某省某市A高校以二十四式太极拳作为体育特色项目,要求全体大一新生在第一个学期进行二十四式太极拳学习。

本研究以A高校为例,采用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该校太极拳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审视其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太极拳运动在高校中的开展提供优化途径。

2 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的认知情况调查2.1 学生对太极拳文化认同和特征认知调查显示,98.7%的学生认为太极拳属于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只有91.9%的学生认为太极拳课有利于学生接触了解中国文化。

竞技太极拳发展现状与对策

竞技太极拳发展现状与对策

竞技太极拳发展现状与对策作者:侯楠楠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5期[摘要]太极拳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习练人数也最多,因为它不仅集竞技、技击、健身于一体,还在技术技法中传达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拳术博大精深的精髓。

然而当前竞技太极拳的发展却出现了许多问题,阻碍了竞技太极拳的发展,本文就目前太极拳发展的现状予以分析,并提出完善对策。

[关键词]竞技太极拳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115-01一、竞技太极拳在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武术被列为奥运项目对太极拳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在如何继承发展太极拳技术上,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动作上重视优美,忽略攻防严谨的倾向全国武术专题研讨会上曾把追求形象美作为套路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是符合套路的运动规律的。

但是不应偏解,在太极拳运动中最为突出的,如有些运动员单纯追求姿势上的好看,而导致上肢动作一味展开,下肢动作经常出现虚步、上大弓步等,力求低而身体倾斜,有些腿法由收胯变为开胯等等。

看上去似乎形象美了,但忘记了怎么有力表现具有武术形态特征的本色美。

太极拳的动作形象应当是攻防严谨、饱满而有力的形象,一味追求舒展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二)竞赛中动作技术雷同例如:运动员的太极拳动作空架势多,传达的拳术拳意不清晰,大动作多,小动作少等。

而追究其本质原因,在于拳术的规则制定上缺乏鼓励创新的机制和导向,运动员之间在交流学习时,谁是冠军,就模仿学习谁的套路,缺乏独立创造的钻研精神。

武术不同于体操等项目,它的技术源泉在民间、传统套路中有很多可以汲取的技术方法,经过学习和钻研,结合竞技运动的特点进行改进和再创造,以丰富充实技术内容。

由此,竞技太极拳才会更有生命力和展现力。

(三)训练准备中技巧难度关注过大,丢失了太极拳本质的精髓竞技太极拳的起源也是以技击性为主的攻防套路动作,在习练上讲求人体的上下、内外、形神的配合,动作要舒展飘逸,充分展现柔中带刚的劲力。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引言: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太极拳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逐渐增强。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太极拳的发展现状1.1 传统太极拳的传承传统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核心,具有独特的技法和哲学内涵。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太极拳的传承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传统太极拳的传承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种挑战。

其次,一些传统太极拳的技法和理论需要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和生活方式,这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传统太极拳的传承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和实践。

1.2 太极拳在健身领域的发展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

太极拳注重身心的协调和平衡,可以提高人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太极拳在健身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太极拳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并积极参与其中。

太极拳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教练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以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1.3 太极拳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太极拳在国际间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太极拳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和研究。

同时,太极拳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太极拳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以提高太极拳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二、太极拳的未来发展策略2.1 加强太极拳的传统传承传统太极拳的传承是太极拳发展的基础。

为了保护和传承太极拳的精髓,需要加强太极拳的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的太极拳专业人才。

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太极拳研究机构和组织太极拳比赛等方式,推动太极拳的传统传承。

2.2 创新太极拳的教学方法太极拳的教学方法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和生活方式。

可以结合现代科学理论,研究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和效果,开发出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谈谈太极拳运动的现状和发展

谈谈太极拳运动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 ,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 前, 太 极拳 主要 有陈式 、 杨式 、 孙式、 吴式 、 武式 、 赵 《 中国武术协会审定出版了《 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 堡、 武 当等七 大 流派 , 当然还 有 其他 分 支 。 1 9 5 7年 以 编 、
。2 0 0 8年奥 运会 的开幕 式 , 太极 拳 的魅 力 征 服 来, 国家先 后 创 编 的多 套新 编 太极 拳 套 路 , 主要 有 八 教 程 》
交 流活 动也 日益 频繁 。 可见 国家越 来越 重视 太极 拳运 影响门派 的声誉或结下恩怨 , 都是点到为止 。目前太 除拳 、 械、 套 动 的发展 , 并对其加强管理 , 促使太极拳运动朝着健 极 拳 比赛 是各 流派公 开 交流 的主要 途径 ,
康的方 向发展 , 使之逐步走 向科学化 、 规范化和法治 路比赛, 还有推手比极拳 功法 本身 的完善 和提 升 。
二、 如何 促 进 太 极 拳 运 动 的发 展
就太极拳的功法本身而言 , 陈式 、 杨式 、 孙式 、 吴
论 的研究 和发 展作 出了贡献 。 目前 , 我 国太 极 拳运 动 式 、 武式 、 赵堡 、 武当等各式太极拳 , 都有其长处和局 的理 论 主要是 由道 家理论 、 中医理 论 ( “ 气” 理论 、 阴 阳 限 。陈式包 含 了刚劲 ( 强烈 的 打击 ) 和急 速 的旋转 、 跳
这些套路 比较讲究动作 的规范性 , 注重外在 的欣赏价


我 国太 极 拳 运 动 的 发展 现 状
值。 第三种是以太极拳的动作为基础改编的各种艺术
套 路 。第 四种是 为 了方便 学 习 , 为初学 者 提供 的简 化
其 主 流是好 的、 健康的, 大 多数 分 太 极 拳起 源 于 我 国古 代 道 家武 术 ,相 传 由张 三 套 路 。这种 种形 式 , 丰创立。明末清初 , 河南省温县陈家沟著名拳师陈王 支 是 为人 民群 众 身心 健 康 服务 的 ,成 千 上 万 的练 功 通 过 习练 太极 拳重 新 获得 了健康 。2 0 0 6年 , 太 极 廷创 建 了陈式 太极 拳 。经 过 数百 年发 展 , 演 变 出有 代 者 , 表 性 的杨 、 吴、 武、 孙 等一 系 列 流派 。新 中 国成 立 后 , 拳 被 列入首 批 国家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名 录 。 在 党 和政 府 的支持 与 指 导下 ,太 极拳 运 动 重 新 焕发 青春 , 朝气 蓬勃 。 1 9 7 8年 1 1月 1 6日, 邓小平 题 词 “ 太 其一 , 从 宏 观 管 理上 看 , 我 国 的太极 拳 运 动 发展 出现 良好 的趋 势 。 太极 拳运 动发 展 已进 入政 府 的管理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以柔和的动作和流畅的呼吸为特点,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身心健康的练习方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太极拳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太极拳的现状1. 太极拳的普及程度太极拳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许多人将太极拳作为一种健身运动进行学习和实践。

在中国,太极拳已经成为大众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社区和健身中心都设有太极拳课程。

在国外,太极拳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许多国家设有太极拳协会和培训机构。

2. 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其传承和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许多太极拳大师通过教学和演示活动,传承太极拳的技艺和哲学。

同时,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也致力于太极拳的研究和推广,为太极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3. 太极拳的应用领域除了作为一种健身运动,太极拳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太极拳被用于医疗保健领域,被认为可以改善身体健康和治疗某些疾病。

此外,太极拳还被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被认为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心理素质。

二、太极拳的未来发展策略1. 推广太极拳的健康价值太极拳作为一种身心健康的练习方式,其健康价值应得到更广泛的认知和推广。

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健康讲座、举办健身活动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太极拳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益处。

同时,可以与医疗机构合作,推动太极拳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

2. 弘扬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身体锻炼方式,更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艺术。

应该通过举办太极拳文化节、展览和演出等活动,向公众展示太极拳的文化魅力和深厚底蕴。

同时,可以开设太极拳文化课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拳的哲学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

3. 加强太极拳的科学研究太极拳的发展需要有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太极拳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源自于太极,发展于太极,并体现了中华武术之精神,它是中国古老的易学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东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当代的太极拳发展也不可否认地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太极拳的濒危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太极拳的传承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所在,探索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探索出保持太极拳较强活力的方式。

1 太极拳的濒危状况经过几百年的历史长流的洗礼,太极拳演变出诸多流派。

回顾往昔,太极拳的发展道路坎坷而又充满荆棘。

新中国成立前的战火频繁、灾荒连年和外族侵入,新中国成立后频繁的政治运动,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使得太极拳几近濒危,不但一些武术套路、器械套路失传,保留下来的也有所弱化。

然而,太极拳也有过一段大普及、大推广时期,那便是改革开放后。

即便如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也开始趋向利益化和商业化,这也给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带来了严重的冲击,部分拳械套路濒临消亡,太极拳原创地环境及部分古迹、文物遭到破坏,给太极拳的普及、发展带来了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太极拳的全面传承面临困境,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太极拳及其相关文化将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因此,我们应该唤醒人们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正视太极拳所蕴含的价值,他对太极拳的传承和普及具有深远的意义。

2 太极拳的传承价值2.1 太极拳集健身养生双重功能为一体太极拳的理念宗旨就是周易,由于太极拳的基础为圆转,具有弧形特点,所以将该拳术命名为太极。

太极拳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外刚内柔、身心兼练,同道家所强调的归真、重返自然与和谐关系相统一,其中和谐不仅仅指的是人类之间的和谐,还包括大自然同人类间的和谐。

正因此,太极拳运动备受人们的青睐,所以对太极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保护研究工作意义重大。

2.2 体现了传统文化特征的文化形态具有悠久历史的太极拳是一个集百家之长、内涵丰富的武术文化,而太极拳的诸多特点和内涵都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所赋予的。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标题: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引言概述: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太极拳在近年来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爱慕。

然而,太极拳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现状出发,探讨其未来的发展策略。

一、太极拳现状分析1.1 传统与现代融合太极拳作为传统武术,如何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许多太极拳爱好者在练习太极拳时,更注重其养生功效和内在的修身养性,而忽略了其实战的功能。

这导致了太极拳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1.2 传播渠道不畅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武术,其传播渠道相对有限。

虽然有许多太极拳培训机构和团体,但是大多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地域性较强。

这导致了太极拳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传播受到限制。

1.3 师资队伍不足太极拳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武术,需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来传授。

然而,目前太极拳师资队伍普遍不足,导致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二、太极拳未来发展策略2.1 加强传统与现代融合太极拳传统与现代融合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

太极拳爱好者应该注重太极拳的实战功能,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同时也要注重太极拳的养生功效,让更多人了解太极拳的内在价值。

2.2 拓展传播渠道太极拳的传播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展,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向更多人传播太极拳的知识和技艺。

同时,也可以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建立太极拳培训机构,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太极拳。

2.3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太极拳的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提高素质,可以通过举办太极拳培训班、组织师资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实战经验,确保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

三、结语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在未来的发展中,太极拳需要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太极拳爱好者和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太极拳的发展之路。

浅谈大数据视觉下太极拳的发展

浅谈大数据视觉下太极拳的发展

浅谈大数据视觉下太极拳的发展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太极拳这一传统的中国武术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大数据视角出发探讨太极拳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大数据在太极拳领域的应用价值,探索如何利用大数据推进太极拳的发展。

太极拳是一种综合性的武术形式,它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艺术精髓,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养和提高。

太极拳最初是作为防御技艺出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化为一种强调内在修养和身体协调的健身方式。

在中国,太极拳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广泛的身心保健运动方式。

然而,随着社会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太极拳的发展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如何将太极拳发扬光大并吸引更多的人去参与,成为摆在太极拳爱好者和从业者面前的问题。

另一个大数据在太极拳领域应用的领域是运动的监测和评估。

太极拳目前还缺乏一个确切的、客观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很多太极拳从业者往往只能通过自我感受或别人的评价来判断自己的表现和水平,这种方法显然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和误差,同时也限制了太极拳的发展和推广。

大数据可以通过传感器、摄像头、心率监测器等设备,对太极拳运动员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包括身体姿态、肌肉活动、心率变化等,从而得出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使太极拳从业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表现和进步情况,推动太极拳的发展。

除此之外,大数据还可以应用于太极拳的推广和宣传。

如今,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平台之一,通过社交媒体,太极拳从业者可以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播给更多的人。

大数据可以对社交媒体上的用户行为和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制定更科学的宣传策略和规划,吸引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和从业者。

总之,大数据为太极拳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大数据,太极拳从业者能够更好地优化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同时也能够通过大数据的手段来推广和宣传太极拳,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加入到太极拳的行列中来。

相信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太极拳一定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太极拳练习者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太极拳练习者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V L1 J o 6 No Jn 20 a .0 2
文 章 编 号 :1 0 — 9 2 2 0 ) 1 0 1 3 0 79 1 【0 20 - 5 0 O
我 国太极 拳 练 习者 的现 状 分析 与对策研 究
李 大 虎
( 阳 师 范高 等专 科 学 校 体 育 系 . 肃 西 峰 7 50 ) 庆 甘 40 0
1 太极 拳 练 习者 的现 状 与分 析
1 1 太 极 拳 练 习 者 的 现 状 .
( ) 国太极拳 练 习者 的年龄分 布 以中老 年为 主体. 2 职 业 分布 以 国家机关 干部 和离 退 1我 () 休人员 为 主体. 3 体质状 况并 不 良好 , 染 小病 和 有 慢性 病 的各 占 2 . 和 3 . . 4 受 () 偶 44 28 ( ) 中、 高等 教育 的人 占 7 . . 5 已婚 率 为 8 . , 、 各 占 鹕 . 、6 5 . 6 练习 的时 间 55 () 54 男 女 5 5 . ( ) 以早 晨 练 习为主. 7 练 习环 境以公 园 、 () 广场 和居 民健 身点 为 主要 练 习场所. 8 对太 极拳 的 理 ()
( )从受 教育 的程 度上看 , 国太极 拳练 习者 中 7 . 的人 受 过 中、 4 我 50 高等 教育 , 充分反 映 了练 习太极拳 的人数 与文 化层 次成正 比例 , 也反 映 了我 国工 人 、 民受 教 育程 度低 的 现象. 农 由 于农 村地 理位 置和 自然条 件所致 的经济 、 化教育 的 落后 , 文 形成城 乡之 间在 政 治、 经济 、 化教 文 育 的严重差 别. 改革开 放 以来 , 强普九义务 教育 , 加 建立希 望工程 , 我 国农 村的学 校教育有 所 使 发展 , 但仍 需加 大发展 教育力 度 和幅度 , 改善农 村 的经济 、 文化教育 条件 , 高农 民的生活水 平 提 和健康 意识 , 真正 实施 全 民健 身计划 . ( )我国 的太 极 拳练 习者 已婚率 为 8 . , 、 比例为 蚰 . 和 5 . . 的女性多 于 5 54 男 女 5 65 说 男性, 良好 而稳定 的家庭 环境 是练 习太极拳 的基础 , 只有家庭 生 活 和协 美满 , 人才 有兴 趣 参 与 太极拳 练 习 , 保持 平静 的心态 , 在太极 拳练 习中休 养生 息 , 年益寿 , 受运动 的快 乐 . 延 享 ( )我国太极 拳练 习者 以公园 、 场 和居 民健身 点等户外 练 习所 为 主, 6 广 这与 千 百年来 我 国 的传统 养生 文化有 关 , 追求 人与 自然 的完美结合 , 、 、 天 地 人溶 为一体. 者 , 再 城市 喧 闹纷 繁的环 境 , 闭而单 调 的家庭 生 活使 中老年人感 到晚年 生 活 的孤独 与 寂寞. 以 , 们喜欢 到户 外参 封 所 他 加练 习 , 吸收 大 自然清新 的空气 , 同时增 进中年 老年人 间的相互 了解与交 流. ( ) 练 习时问 上 , 国太极 拳练 习者 中 8 . 把练 习时 间安排在早晨 , 7在 我 54 这与 我 国的传统 生活 习惯 , 喜欢 早晨 锻炼有 关 , 我 国民间的传统 炼 武 习惯 是农 闲时间 或 在 晚上进行 . 国运 而 美 动医学研究 证 明 : 晚上的锻炼 比早晨 锻炼好 , 为晚上 练 习可增 大人在休 息 时 的肺 活量 , 因 改善 增 强休息 时循环 与代 谢功能 . 这些 观点还有 待研究 , 以便指 导练 习者选择科 学的练习 时 间. ( )我 国太极拳 练 习者 练 习时只重 健 身 治病 和心 理 调节 , 8 对技 术 动作 的规 范性 重视 程度 不够 , 对太极 拳 理论知 识缺 乏 了解. 由于 中老年人 的体 质 状况 ; 老多病 , 肢 力量 与柔 韧 性 、 年 下 身体协调性 差 的原 因 , 使他们 在练 习太极拳 时动作 流于形式 , 并且 对太极拳 的理论 知识不 太 了 解, 身的思 想导 向使 他们忽视 了拳 的含义 . 健 这对继承 和发扬 太极拳 极其不利 .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向来备受人们的爱慕和推崇。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太极拳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点。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现状出发,探讨其未来的发展策略。

一、太极拳的现状1.1 传统与现代融合:太极拳作为传统武术,向来以来都注重传承和保护传统技艺。

然而,在现代社会,太极拳也需要与时俱进,融合现代元素,才干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

1.2 师资力量不足:太极拳是一门技艺繁复的武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传授。

但目前,太极拳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导致传承不畅,影响了太极拳的发展。

1.3 缺乏统一规范:太极拳的教学内容和标准并不统一,各地的太极拳流派繁多,导致学习者难以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也影响了太极拳的传播。

二、太极拳的未来发展策略2.1 宏扬传统文化: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应该继续宏扬传统文化,传承太极拳的精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慕太极拳。

2.2 提升师资水平:加强太极拳师资的培训和选拔,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保证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

2.3 制定统一标准:建立太极拳教学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制定相关的考核体系,让学习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太极拳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三、加强太极拳的推广和宣传3.1 利用新媒体平台: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展太极拳的推广和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预到太极拳的学习和传播中。

3.2 举办比赛和表演:组织太极拳比赛和表演活动,提升太极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预太极拳的发展。

3.3 开展太极拳文化交流:与国内外的太极拳团体和组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太极拳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推动太极拳在国际上的发展。

四、培养太极拳人材4.1 开设太极拳专业课程:在学校和培训机构开设太极拳专业课程,培养更多的太极拳人材,为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人材支持。

4.2 设立太极拳奖学金:设立太极拳奖学金,鼓励学习太极拳的学生积极参预,提高太极拳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近10年来太极拳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对策

近10年来太极拳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对策

第28卷第4期2010年8月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28No.4Aug.2010近10年来太极拳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对策肖伟(盐城工学院体育与艺术教学部,江苏盐城224051)摘要:针对太极拳理论研究类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理论研究还处于基础理论研究阶段;研究内容主要以太极拳生理生化和太极拳教学为主;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三类理论研究发展不协调;同一时期内重复性研究较多;研究方法的实施缺乏科学性等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今后太极拳理论研究的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太极拳;理论研究;现状与对策中图分类号:G85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0)04-0045-04The A 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Recent T en-yearTheoretical R esearch ofT aijiquanXIAO Wei(Physical and Art Dept.in Yancheng Engineering College,Yancheng 224051,Jiangsu China)CLC number:G852.11Abstract:Looking up the article of Taijiquan theory,found that,Taijiquan theory is still in the basic research stage;which is mainly about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ole of Taijiquan and its teaching use.In the course of the research,there are some problems,for instance,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types of theoriesis lack of coordination;Repetitive researches exist in the same period;the implement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lack of scientificity,in order to 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is on the research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aijiquan Theory in the future,their consequential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article.Key words:Taijiquan;Theoretical research;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008-2808(2010)04-0045-04近些年来,中国在全社会、全世界范围内对武术内容进行了大力推广与普及,太极拳作为锻炼身体、调节心理、健身养生的体育类武术项目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引言: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身体锻炼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太极拳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太极拳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策略。

一、现状分析1.1 传统与现代融合不足太极拳作为传统武术,注重内功修炼和精神修养,但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更注重健身效果和实用性,导致传统太极拳在一些地方难以吸引更多人参与。

1.2 师资力量不足太极拳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武术,需要专业的师资指导,但目前太极拳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很多地方缺乏高水平的太极拳教练,影响了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

1.3 缺乏科学化训练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多为口传心授,缺乏科学化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导致一些学习者无法系统地掌握太极拳的精髓,影响了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

二、发展策略2.1 推动太极拳的现代化发展应该注重太极拳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通过创新训练方法和形式,使太极拳更符合现代人的健身需求,提高太极拳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该加大对太极拳师资的培训力度,提高师资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吸引更多有潜力的年轻人加入太极拳教育事业,为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2.3 科学化训练理念引入应该引入科学化的训练理念和方法,结合现代运动科学知识,建立太极拳的科学化训练体系,帮助学习者更系统地掌握太极拳的技术要点和内涵,提高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质量。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3.1 推动太极拳国际化应该加强与国外太极拳组织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太极拳在国际上的传播和推广,提高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2 开展太极拳文化交流活动可以通过举办国际太极拳比赛、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太极拳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3.3 借助国际平台推广太极拳可以利用国际体育赛事、文化节庆等平台,展示太极拳的魅力和魄力,吸引更多外国人学习和了解太极拳,推动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及发展战略

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及发展战略
中国传统文化 太极拳的国际 化传播及发展 战略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太 极 拳 的 历 史 与 文 化 内 涵
03 太 极 拳 的 国 际 化 传 播 现 状
04
太极拳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 施
05
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挑战与 机遇
06
太极拳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 融合
太极拳与东方其他武术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太极拳与日本空手 道的交流:太极拳 对日本空手道的影 响,如太极拳的呼 吸、动作、技巧等
太极拳与韩国跆拳 道的交流:太极拳 对韩国跆拳道的影 响,如太极拳的呼 吸、动作、技巧等
太极拳与印度瑜伽 的交流:太极拳对 印度瑜伽的影响, 如太极拳的呼吸、 动作、技巧等
太极拳与泰国泰拳 的交流:太极拳对 泰国泰拳的影响, 如太极拳的呼吸、 动作、技巧等
旅游产业: 太极拳可以 作为旅游项 目的一部分, 吸引更多游 客到中国旅

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前景展望
挑战:文化差异、语言障碍、推广方式单一
机遇:全球健康意识提升、文化交流需求增加、科技手段助力
前景:太极拳有望成为全球流行的健身方式,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战略:加强文化传播与交流,创新推广方式,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传播 效果
03
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现状
章节副标题
太极拳在国际上的传播历程
19世纪末, 太极拳传入 日本,成为 日本武术的
重要流派
20世纪初, 太极拳传入 欧美,成为 西方人认识 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途

20世纪中叶, 太极拳传入 东南亚,成 为当地民众 喜爱的健身
运动
21世纪初, 太极拳传入 非洲,成为 非洲人民了 解中国传统 文化的窗口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太极拳运动科研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太极拳运动科研现状分析

第19卷第3期邯郸学院学报2009年9月Vol.19No.3Journal of Handan College Sept.2009改革开放30年我国太极拳运动科研现状分析李富刚(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摘要:以1979—2008年间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13种体育类核心期刊和《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上有关太极拳方面的学术论文(共310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30年来我国太极拳运动科学研究的现状.得出:我国太极拳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攀升的过程;研究领域与方法从单一学科研究到交叉学科研究、描述性研究到实证性研究、技术性研究拓展到多个不同领域等的研究;研究内容具有不平衡性,主要集中在太极拳健身价值、教学、现状发展、文化和技术训练等方面;基金课题较集中在上海、河南、天津、福建等4个省(市)地区;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体.建议:各级决策部门高度重视、扩大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等.关键词:太极拳;科研现状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030(2009)03-0026-07收稿日期:2009-09-15作者简介:李富刚(1979—),男,河南偃师人,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助教,硕士.————————————————————————————————————————————1前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钟声敲响,历史的车轮已滚过了整整30个春秋.在这30年里,我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节节攀升,各种娱乐、休闲与健身活动层出不穷.太极拳作为一门古老的东方体育活动以其不朽的魅力在现代生活中重焕异彩,日渐成为民众青睐的健身项目.因此,对于太极拳运动的科学研究日趋成为科研工作者较为关注的领域,本文试图以13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山东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体育与科学》)和《中国运动医学杂志》30年来有关太极拳运动科研方面的310篇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期望了解和掌握各个时期太极拳研究的特点与问题,进而对未来太极拳运动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加快推进我国太极拳运动的健康发展.2分析与讨论2.130年太极拳科研论文的现状2.1.130年太极拳科研论文现状分析据统计,30(1979—2008年)年间13种体育类核心期刊和《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刊登的有关太极拳科研论文共计310篇(不包括会议、比赛信息等).从图1我们可看出我国太极拳运动科学研究的论文数量基本呈现出不断攀升、逐渐增加的趋势.具体说来可分为两个阶段:2.1.1.1缓慢发展阶段(1979—1998年)这20年中论文共计93篇,1995和1996年论文量最多,均为9篇;平均每年约5篇论文,前10年基本都低于平均数,后10年基本高于平均数,总之,这一时期的论文总量和平均量都不高,发展较为缓慢.主要原因是:11982()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武术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挖掘传统武术,抢救武术文化遗产,是当前的急迫任务”.[1]446(2)从事太极拳科学研究的人员队伍相对较薄弱民间传统体育学硕士点少,博士点只上海体育学院一家招生(1997年才开始招生).(3)这一时期职称的评定对科研的要求相对不高.(4)体育类学术刊物相对较少,并且大多数是季刊和双月刊,刊登量相对有限.2.1.1.2快速发展阶段(1999—2008年).从表1可看出,自1999年始,太极拳科研论文量开始大幅增长,年平均论文量达到21-22篇,10年的论文总量共计217篇,发展较为迅速.原因是:(1)太极拳科研工作者的增加.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师资队伍也日渐壮大.而且,随着博士点、硕士点的增加(截至2007年,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点共45个,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点从1997年只有上海体育学院一家单位增至目前的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三家单位),研究生的数量也大幅度提升,各学校对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发表论文量有相应的要求,这也进一步壮大了太极拳科学研究的队伍.(2)各级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加大了课题立项数量,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从事科研的资金保障.(3)体育类核心期刊有所增加,期刊发行周期缩短.如:2004年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增添为核心期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等都从原来的双月刊变为现在的单月刊,大大增加了论文的刊载量.表11979—2008年来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太极拳论文统计一览表年份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合计篇数年份篇数0198963199055199141199262199365199483199594199695199751199862964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篇数总计13211419233621242026217310194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202020302040205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年份论文(篇)图11979—2008年来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太极拳论文统计一览表2.1.230年太极拳科研论文研究内容分布特点据表2显示:1979—2008年间太极拳科研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6个方面:太极拳健身价值研究、太极拳教学方面的研究、太极拳文化研究、太极拳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太极拳技术训练研究、太极拳社会化竞赛方法、规则与赛制研究等.总的说来,这几大方向在这30年里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研究内容具有不平衡性.其中对太极拳健身价值研究的论文量最多,为148篇,占论文总量的47.74%;太极拳文化研究65篇,占20.97%;太极拳教学方面的研究31篇,占10.00%;太极拳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30篇,占9.68%;太极拳技术训练研究,占9.68%;太极拳社会化竞赛方法、规则与赛制研究6篇,仅占1.94%.此外,太极拳在中小学的教学、太极拳产业化运作、市场化运作、网络化运作、太极拳在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的研究等涉及较少,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适当的关注与重视.2.1.330年太极拳科研论文基金课题的种类分布特点在310篇论文中,有22篇是基金课题论文(详见表4),7篇省部级课题(分别是:4个教育部博士基金课题,1个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个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一五”规划课题),18个厅局级课题,基金项目占论文总数的6.13%.说明国家对太极拳科学研究重视不够,立项课题主要为各省教育局和高等院校课题,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相对较少.原因主要是太极拳项目是非奥运项目,国家本来就未列入重点研究项目.另外,从课题立项的分布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上海、河南、福建、天津等四个省(市)地区,占基金总篇数的54.54%,这说明我国太极拳课题研究立项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2.230年太极拳科研论文研究主要成果分析2.2.1太极拳技术训练研究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我国太极拳科研工作者对太极拳技术训练方面展开了一些研究.如:1984年张顺江等人的《太极拳技击原理初探》[2]28-40,23首次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下,以“三论”为方法,高等数学为手段,对太极拳技击原理进行了系统分析.不过,1987年,学者习云太就以《〈太极拳技击原理初探〉质疑》[3]41-45一文从6个方面对太极拳运动技击原理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再思考.刘志成等人[4]15-22运用三维高速摄影和三维测力台同步测量的先进方法,对传统的“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拳理论用现代生物力学方法进行了科学的定量分析,填补了太极拳生物力学定量研究领域的空白.2000年后蔡金明[5]345-346运用力学公式:“Ft=m(v-v0)”分析了太极推手的力学过程,从理论上阐明了太极推手为何要十分讲究“沾连粘随、不丢不顶”.田金龙博士的《太极拳“根”的技术之研究》[6]57-61采用力学原理,并与太极拳演练技术紧密结合,围绕“扎根”和“拔根”对太极拳“根”的技术进行分析.此外,他还对太极拳中“沾粘连随”与“敷该队吞”两大技法进行了比较分析,[7]51-53,66得出两大技法原理一样.总之,这些论文都为我国太极拳运动技术训练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推动太极拳技术训练的科学化进程.2.2.2太极拳文化研究—年期间,研究者对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孟乃昌[]5指出太极拳以阴阳学说表21979—2008年全国核心期刊太极拳论文按研究内容统计一览表研究方向论文数量(篇)比例(%)合计(篇)1太极拳锻炼健身价值研究2太极拳教学方面的研究3太极拳文化研究4太极拳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5太极拳技术训练研究1483165303047.74%10.00%20.97%9.68%9.68%6太极拳社会化竞赛方法、规则与赛制研究6 1.94%310表31980—2008年体育类核心期刊太极拳论文基金课题的种类统计分析课题种类论文数量(篇)合计(篇)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课题42上海体育学院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3上海市重点学科资助课题(T0902)1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5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7-JKGAC-138)16河南省社科联重点调研课题17天津理工学院“育苗课题”18天津高教局管课题19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020103)110集美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4411C16140)111集美大学科研基金资助课题(4411-S40117)11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规划课题(TWB1057)113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课题(2007Q003)114、辽宁省教育厅课题(20060474)115安徽省教委教学研究资助课题子课116福建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JB99016)117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资助项目(04C557)22219791999.847-2为指导,以现代科学知识加以研究.吴庆华[9]79-81运用石塔心理学派的思想来研究太极拳所具有的阴柔美与阳刚美、曲线美、节奏美、形神和谐美、理性美等审美特征.温力[10]1-4探讨了中国哲学中的太极观念对太极拳的影响.张林艳[11]60-61,57分析了太极拳运动体现出民族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和“天人合一观”.2000—2008期间,太极拳文化研究进一步深入,张俊博士的论文[12]175-179提出:“太极拳秉承道教贵生思想,以健身、养生、悟道为旨趣.力主太极拳要以技击为末、养生为本.太极拳修炼从体育层次的‘养生’开始,经过技击,在更高阶段即哲学层次上以悟道的形式向‘养生’复归,实现自己价值定位,充分了悟自身在世界上的价值,使自我与世界达到统一和谐.”他所倡导的健身、养生、悟道的修炼过程与当下人们对健康、对生命的追求理念也是一致的.郭志禹[13]57-61从构成要素、结构功能、机理与文化举隅详细阐释了中国太极拳文化系统的3个子系统(运动健身、运动健心、运动养生),提出:“运动健身子系统主要适合青少年、中年人群,运动养生子系统主要适合老、弱、病人群,运动健心子系统连接其他两个子系统,适合运动健身也适合运动养生.”另外,郭志禹从历史文化学的角度考证了太极拳的养生文化,[14]49-52,59姜娟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太极拳的健身文化价值.[15]42-44总之,太极拳文化方面的研究论文颇多,成果颇富,深化了太极拳的文化含义.不过,这方面的重复性研究也较多.2.2.3太极拳现状与发展研究对太极拳现状与发展的研究始于武东的《对1994年全国太极拳推手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16]93-96此文以1994年全国太极对手赛为研究对象,从比赛弃权和取胜场次,比赛胜负比分,使用技术动作得分情况以及对运动员的有关问卷调查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表明:(1)目前太极推手总体水平低,选手差别明显.(2)技术动作单一,技术风格雷同.(3)训练体系不完善,手段不利.(4)太极推手必将成为走向世界的新型民族对抗项目.杨静[17]52-54探讨了竞赛规则的演变对我国太极拳传统派别间的协调发展、健康发展、竞技化发展等起到了积极作用.李绍成[18]64-66将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历程概括为由乡村走进城市、由北方传向南方、由传统步入现代、由中国走向世界四段历程;发展特色在于其自身的本固枝荣、舍己从人、著盛研丰和益寿延年.关于社区太极拳的现状研究主要有广州市社区太极拳活动[19]99-101、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的情况[20]75-77、临沂市社区太极拳活动[21]47-49等,它们都探讨了社区太极拳活动的特征与存在的诸多问题.李旺画[22]43-46将太极拳与瑜伽进行比较来探讨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对策,吕韵钧[23]24-26将中国太极拳习练者与日本太极拳习练者进行对比得出:(1)两国参加太极拳练习的群体中主要是以离退休的中老年人为主体.(2)两国太极拳练习者在太极拳练习的时空特征上有显著差异,表现为中国的太极拳练习者喜欢安排在早晨和公园等户外的公共场所进行练习;而日本太极拳练习者主要在体育馆里练习为主,并且时间安排较为分散,自主性差.综上所述,太极拳科研工作者从比赛、规则、社区、项目比较、国内与国外比较等方面对太极拳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为我国太极拳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方略.2.2.4太极拳教学方面的研究太极拳课与其它项目体育课相比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学起来较为枯燥,而且太极拳轻灵、缓慢、柔和的运动特点与许多青年学子活泼好动的秉性并不十分吻合,因此,对太极拳的教学研究必然成为研究者关注与思考的对象.如1991年陈秀龙的《普修课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法探索》[24]57-61提出:把“分段式”教学法改变为“三环节”教学法,即抓学习动机、基础训练与套路教学.并表明,“三环节”教学法比传统的“分段式”教学法效果好.这是我国第一篇探讨太极拳教学的科研论文,开辟了我国太极拳教学、教法的研究领域.紧接着孙建国[25]53-57依据运动生理学中的诱导现象和技能迁移原理,设计了适宜太极拳初学者采用的圆运动练习方法,它能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吕广臣[26]110-111的对练法提出:从练好“站桩功”到基本功,再到套路的联系方法.杨玉冰[27]687-688以盲人为研究对象,探究盲人如何通过教学学会太极拳,开启了研究盲人太极拳教学的先河.杨春元[28]79-82,86对体育人文教学进行探索,提出体育人文研习型教法的观点,并从太极拳入手探讨了这一教法的价值取向,且对其作用和意义作了简要的归纳.此外,沈剑英的目标化教学方式[29]101-103、曾锡银的动作攻防含义[30]148-149、王汝英的探究型教学法[31]112、彭鹏的“体操式”教学法[32]96-98、杨敏的表象训练方法[33]68-69、胡勇刚的反馈法[34]8-10、邓凤巧的语言提示法[35]90、肖亚玲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36]961-962,985等论文都对太极拳教学、教学效果的提高等进行了研究,丰富了我国太极拳的教学方法,对太极拳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但利用现代科技设备(如动画模拟教学)等方法进行太极拳教学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对太极拳教学评价、教学测试标准方面的研究也期待着进一步开展.2.2.5太极拳竞赛、规则的研究就太极拳竞赛与规则方面的研究来说,竺玉明[37]60-63从武术竞赛的两种评分标准探讨了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评分标准及其分值比重的分配首开这一领域的研究,紧接着高娅[38]63-65运用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当代日本武术太极拳竞赛体制的结构(即年度全国性太极拳竞赛,地方太极拳竞赛,民间太极拳竞赛等),为我国太极拳竞赛体制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但温力[39]15-18则从太极拳柔和、缓慢、轻灵的技术特点入手,认为太极拳比赛缺少竞技体育所必须的区分度,得出太极拳不宜继续作为竞技武术比赛项目的结论.并指出:“如果太极拳脱离了竞赛规则的限制,将以更自由、更多姿的方式,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更全面的推广和发展.”笔者认为这篇论文对太极拳现行的比赛规则提出了质疑,促使我们对太极拳的竞赛体制展开更深入的思考,以期找出更合理的太极拳竞赛模式.总之,这些研究成果都为我国太极拳竞赛规则的制定提供相应了的理论参考,推动了我国太极拳运动的快速传播与发展.2.2.6太极拳健身价值研究太极拳健身价值研究一直是太极拳科学研究中较受瞩目的领域,30年来学者运用运动生理、生化测试等多种方法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好地对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笔者将其分为两个阶段来详细探讨.2.2.6.1太极拳健身价值研究的基础阶段(1979—1989)1979—1989年间,这一阶段有关太极拳健身价值研究的论文仅有14篇,这些论文采用相应的实验仪器与多种研究方法,对太极拳对慢性疾病的治疗机制[40]7-14、太极拳对人体经络波的影响[41]45-46,26、太极拳练习的能量消耗和甲皱微循环变化[42]1-7,19、太极拳练习与“淤血”改善[43]5-8、太极拳练习对唾液免疫球蛋白含量[44]8-9、血清四类免疫球蛋白含量[45]12-14、血浆[46]66-68、心率血乳酸和血糖浓度[47]74-79、血脂、血清钙磷指标[48]1-6、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变化[49]55-58的影响、太极拳练习对肌电图[50]64-69、心室性期的影响[51]、太极拳对妇女抗衰老的作用[52]64-65等多个方面展开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与研究.总的说来,尽管这一时期我国太极拳健身价值研究涉及到的研究内容已比较广泛,但论文数量与研究深度都略嫌不足,这与当时武术发展的主要任务、实验条件、科研队伍等因素密切相关.2.2.6.2太极拳健身价值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1990—2008)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太极拳运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关太极拳健身价值研究的论文量也迅速提升,据统计,体育类核心论文达到了134篇.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表明:(1)从研究内容上看,我国科研工作者对太极拳健身价值研究范围很广,内容主要涉及到太极拳对人体血压、血脂、血糖的影响研究、太极拳对心肺功能的影响研究、太极拳对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研究、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功能的影响、太极拳对人脑功能的影响研究、太极拳对人体骨骼、脊柱的影响研究、太极拳健身强度的研究等七个方面的研究.反映出我国科研工作者对太极拳健身价值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为太极拳锻炼提高人体健康提供了有力的科学实证.(2)从研究方法和研究仪器上看,实验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数量化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力有所提升,医学设备仪器(如Qualisys红外光测量方法、脑电图进行功率谱分析、经颅多普勒(TCD))等)的使用,增强了太极拳健身价值研究的精确性.(3)从研究对象上看,中老年人是研究对象的主体,这不仅反映了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太极拳的习练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群.总之,我国太极拳科研工作者在这十几年中对太极拳健身价值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是全方位的,研究的整体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太极拳健身价值研究领域中所存在的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细化与深化、研究对象不够广泛、实验仪器陈旧、研究方法滞后等问题.3结论与建议3.1结论30年来,我国太极拳运动的科学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攀升的过程.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从单一学科研究到交叉学科研究、描述性研究到实证性研究、技术性研究拓展到多个不同领域等的研究,为我国太极拳运动科.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然而,由于实验仪器陈旧,研究方法不多(主要就是实验分组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等因素,使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较少,重复性研究较多.通过30年太极拳科研论文的分析与讨论,得知:(1)太极拳科学研究内容具有不平衡性现象,大多数都集中在太极拳健身价值、技术训练、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太极拳健身价值方面的研究表现突出,为我国开展太极拳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2)国家和各级政府机构重视不够,基金课题立项偏少.(3)课题立项具有较强的不均衡性,主要集中在上海、河南、天津、福建等4个省(市)地区.(4)研究对象不够广泛,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体.3.2建议3.2.1政府机关和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各级决策部门要重视太极拳运动事业的发展,进行有目的的科研立项,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使太极拳健身价值研究健康、有序的发展.3.2.2扩大研究对象以往关于太极拳健身价值研究主要以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如老年人平衡功能、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等问题的研究,而以儿童、少年以及青年人群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在武术段位制进中小学的旗帜下,今后要尽量加大以儿童、少年等人群为主的太极拳健身价值研究.3.2.3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科技书刊编辑部主任李晓宪先生在2003年全国武术科研管理与科研知识培训班上讲到“低水平重复研究,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远离我们实际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和研究方法有关系.”可以说,科研方法的突破成为研究成果由量转变为质的关键点,比如尽管我国科研工作者对习练太极拳的人群进行了生理、生化、心理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与国外相比,我们的实验研究仪器、方法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可与国外先进生命科学实验室联合,共同研究太极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参考文献:[1]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2]张顺江,袁旦.太极拳技击原理初探[J].体育科学,1984,(3).[3]习云太.《太极拳技击原理初探》质疑[J].成都体院学报,1987,(3).[4]刘志成,门惠丰.太极拳推手中绷发技术生物力学原理初探[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9,(4).[5]蔡金明.对太极拳推手过程的力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3).[6]田金龙.太极拳“根”的技术之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4).[7]田金龙.太极拳中“沾粘连随”与“敷该队吞”两大技法进行了比较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24(3).[8]孟乃昌.太极拳的哲学基础[J].体育文化导刊,1987,(4).[9]吴庆华.太极拳的审美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1994,104(2).[10]温力.中国哲学的太极观念与太极拳[J].武汉体育学院,1995,111(4).[11]张林艳.关于太极拳运动的思维方式及其民族文化精神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6,32(12).[12]张俊.试论道教哲理对太极拳的影响[J].宗教学研究,2007,(1).[13]郭志禹.中国太极拳健康文化系统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14]郭志禹.太极拳养生文化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2).[15]姜娟.太极拳健身文化价值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2).[16]武冬.对1994年全国太极拳推手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8(4).[17]杨静,王建华.竞赛规则的演变对推动太极拳发展的意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7,(1).[18]李绍成.太极拳运动发展之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3).[19]李蓬.广州市社区太极拳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学刊,2001,(1).[20]李之俊,沈勋章,阮恩茜,庄剑青.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5).[21]杨永惠.临沂市社区太极拳活动的现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6).[]李旺华太极拳与瑜伽的比较——兼论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5)[3]吕韵钧中日太极拳练习者基本特征的社会调查与分析[]体育科学,,(5)22.J .200727.2.J .199818.。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引言概述: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之一,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拳法技巧吸引了众多的拳友和爱好者。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太极拳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现状出发,探讨太极拳的未来发展策略。

一、太极拳的现状1.1 传统太极拳的保护与传承传统太极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目前,一些太极拳团体和机构积极组织太极拳比赛、表演和培训,以促进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太极拳的保护力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1.2 太极拳的现代化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太极拳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现代太极拳注重健身效果和实用性,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和城市居民。

一些太极拳教练也将太极拳与其他健身方式结合,创造出了更多的太极拳衍生项目,如太极拳健身操、太极拳减肥操等。

1.3 太极拳的国际传播太极拳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太极拳协会和学校,组织太极拳比赛和交流活动。

一些国际太极拳比赛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和观众。

太极拳的国际传播不仅促进了太极拳的发展,也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二、太极拳未来发展的策略2.1 加强太极拳的科学研究太极拳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运动方式,其内涵和功效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加强太极拳的科学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太极拳的原理和效果,为太极拳的教学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2 推动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太极拳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推广。

政府可以加大对太极拳的宣传力度,鼓励学校和社区组织开设太极拳课程,提供更多的太极拳培训机会。

同时,太极拳团体和机构也可以积极组织太极拳比赛和表演,吸引更多的人参预。

2.3 加强太极拳教师队伍建设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

政府可以加大对太极拳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太极拳教师的专业素质。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浅谈太极拳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当今社会,太极拳作为一种健身运动和传统文化的代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爱慕。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太极拳的发展现状1. 太极拳的普及程度太极拳的普及程度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学习太极拳。

不仅在中国,太极拳在全球范围内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太极拳协会或者太极拳学院,为人们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2. 太极拳的应用领域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武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健身保健、养生保健、心理调节等领域。

许多医疗机构和健身俱乐部都引入了太极拳课程,以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3. 太极拳的比赛和表演太极拳的比赛和表演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

各级太极拳比赛和表演活动的举办,不仅提高了太极拳的知名度,还促进了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

二、太极拳发展的影响因素1. 传统文化的影响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太极拳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宏扬密不可分,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太极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健康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身运动。

太极拳作为一种健身运动,其独特的动作和呼吸方式,使其成为了许多人选择的健身方式之一。

3. 科学研究的推动科学研究对太极拳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太极拳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科学研究的推动提高了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和信任,进一步促进了太极拳的发展。

三、太极拳未来发展策略1. 加强宣传和推广太极拳在一些地区和群体中的知名度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

可以通过举办太极拳比赛、表演和展览等活动,提高太极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引入创新元素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武术,需要与时俱进,引入一些创新元素。

可以将现代科技与太极拳相结合,开辟出一些适合现代人的太极拳课程和训练方法。

论太极拳运动的现状和发展

论太极拳运动的现状和发展

论太极拳运动的现状和发展拥有太极智慧与力量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健身术、养生术和具有极强技击性的武术气功。

一、我国太极拳运动的发展现状太极拳起源于我国古代道家武术,相传由张三丰所创立。

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著名拳师陈王廷创建了陈式太极拳。

经过数百年发展,演变出有代表性的杨、吴、武、孙等一系列流派。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太极拳运动重新焕发了青春,得到很大的发展。

1978年11月16日,邓小平为太极拳题词“太极拳好”,不仅为太极拳本身下了最好的定义,证明太极拳不愧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同时也为太极拳普及、推广、发展、提高指明了方向。

当前太极拳主要分为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赵堡、武当等七大流派,当然还有其他分支。

其中河北邯郸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皆由河南焦作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吴式太极拳是在杨氏太极拳基础上形成,河北保定孙氏太极拳源于武氏太极拳,此外还有赵堡太极拳的分支和式太极拳。

1957年以来,国家先后创编的多套新编太极套路,主要有: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太极拳。

另外,针对不同的门派,又创编了杨氏四十式、陈氏五十六式、吴式四十五式、孙氏七十三式和武式四十六式太极拳。

太极拳功法本身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种形式:一种在理论上有所发展的传统套路。

这些套路,较多地保留了各式太极拳的原生态的东西。

第二种是根据竞赛需要改编的竞赛套路。

这些套路比较讲究动作的规范性,注重外在的欣赏价值。

第三种是以太极拳的动作为基础,改编的各种艺术套路。

第四种是为了方便学习,为初学者提供的简化套路。

这些太极拳运动发展主流是好的、健康的,大多数分支是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服务的,成千上万的练功者通过太极拳习练重新获得了健康。

我国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冯小军
【期刊名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4)001
【摘要】太极拳运动在我国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而当今我国太极拳的发展有多个制约,主要是:普及面不广,普及的阶层差异大;教法落后,缺少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各派缺少交流;竞赛水平不高,影响力不大.太极拳运动发展的对策是:改革太极拳运动的教法,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高竞技水平,扩大太极拳的影响力;促进太极拳走实体化和职业化道路.
【总页数】3页(P126-128)
【作者】冯小军
【作者单位】广东教育学院,体育系,广东广州,5103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7
【相关文献】
1.我国冰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J], 王安洪;孙玉巍;李阳;王丽颖;王福全;姜淼淼;刘春华
2.我国高尔夫运动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 王保亮
3.我国高尔夫运动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 王保亮;
4.我国青少年攀岩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J],
5.我国跆拳道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J], 刘稳; 胡毅; 刘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1期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2月v01.24No.1JournalofGua“gdongEducationInstituteFeb.200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我国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冯小军(广东教育学院体育系.广东广州510303)摘要:太极拳运动在我国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而当今我国太极拳的发展有多个制约,主要是:普及面不广,普及的阶层差异大;教法落后,缺少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各派缺少交流;竞赛水平不高,影响力不大。

太极拳运动发展的对策是:改革太极拳运动的教法,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高竞技水平,扩大太极拳的影响力;促进太极拳走实体化和职业化道路。

关键词:太板拳;对策;教法;以武养武;师资;竞赛中图分类号:G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754(2004)01一0126一0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保健体育的精粹,其健身效果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肯定。

然而,目前对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的尚不多。

本文就我国太极拳运动发展的现状和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一、我国太极拳运动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太极拳运动起源于我国明末清初。

陈式太极拳创始于著名拳师陈王廷,陈王廷是河南省温县陈家淘人。

从陈王廷起,陈氏世代传习太极拳,不断对原有的拳套进行加工提炼,逐步形成近代所流传的一、二路拳套。

陈氏太极拳经过近百年发展,演变出有代表性的杨、吴、武、孙四大流派‘…。

太极拳创始初期是以搏斗为主要目的,真正将太极拳作为健身的主要手段还是在解放后。

从50年代开始,为了突出太极拳的群众性和健身性,原国家体委武术处决定以流传和适应性最广的杨式太极拳为基础,组织有关专家,本着易练易学、简明精练的原则,创编了24式太极拳,同期叉组织专家整理了传统杨式大槊子套路,改编为《88式太极拳》;70年代束为深化太极拳普及推广工作和竞赛需要.又编制了《48式太极拳》,80年代还推出了一系列竞赛太极拳套路”1。

为了进一步弘扬太极文化,加强国际太极拳的交流和发展,河南省温县从1992年开始,已成功地举办了四届国际太极拳年会,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

80年代以来,基本上每年都有举办规模不—-的太极拳比赛和交流研讨活动。

这对我国太极拳竞赛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同时各种流派的太极拳书的出版也对太极拳的普及和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太极拳的发展进入了振兴时期。

太极拳在我国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当前阻碍我国太极拳运动发展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1.普及面不广.普及的阶层有较大的差别练太极拳的人绝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说明太极拳在中老年人这一阶层普及率较高,而青壮年这一阶层普及率就差多了。

出现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太极拳动作轻柔收稿日期:2003一09一01作者简介:冯小军(1965一),男,广末丰顺人,广东教育学院体育系讲师。

第l期冯小军:我国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望缓慢,很多人都认为太极拳是老人打的拳,这是对太极拳认识不全面的表现。

其实太极拳是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拳术,运动量可大可小,特别是太极推手这一练习手段很适合年青人练习。

2.传统太极拳教法落后,缺少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当代太扳拳,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太极拳博大精深难以理解,学成有相当难度。

很多人学拳很多年仍不得要领,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水平问题。

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教导学生理解拳理,领会精髓,少走弯路,这是太极拳教学中的关键所在。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落后,并且严重阻碍了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因此,太极拳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更是当务之急。

3.各派缺少交流+阻碍太极拳发展从古至今,在武术门派中流传下来带有封建色彩的门派意识很多,其中之一是只允许本门人之间交流武艺,不能与外门人交流拳技,要交流只有打擂台,一比高低。

这种传统传至现代,就是各种武术比赛。

太极拳分为五家门派:陈、杨、武、吴、孙。

在国家政策宽松之下,五家门派均建立了拳社。

五家拳社社长可以坐在一起开会,研讨全民健身,发展武术事业,但是不能相互学习,交流拳艺。

如果在一起交流拳艺,也只是各门派拳师带各家弟子表演而已。

各门派之间绝少在公开场合互相交流,特别是名师之间的交流,深恐交手有所闪失,影响门派的名声或结下恩怨。

只有抛开“门户之见”,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才能促进太极拳的进一步发展。

4.竞赛水平不高,影响力不大太极拳比赛是各门派公开交流的主要途径,除拳、械、套路比赛,还有推手比赛。

由于各门派的套路不同,所以只有推手比赛才能真正起到交流切磋的作用。

但目前我国推手比赛水平较低,真正能运用太极拳技法的不多,所以观赏性较低,社会影响力也不大。

造成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宣传不够,很多人不知道太极推手是怎么回事;(2)竞赛规则不够完善,选手的发挥受到限制;(3)参赛选手水平不高。

二、我国太极拳运动未来发展对策1.成立太极拳组织领导机构以往各门各派都是独自为政,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

2002年3月4—6日,太极拳五门派掌门人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就如何在世界范围内更广泛传播中国传统太极文化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需要成立一个组织机构来领导太极拳运动的发展。

2,做好宣传工作,转变陈旧观念太极拳强身健体、祛病延寿的效果已经得到公认。

但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太极拳、学练太极拳?我们认为,关键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影视、书刊、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太极拳,让人们对太极拳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改变太极拳是老年人才练的狭义观念,让更多年轻人喜欢太极拳,加入到练习太极拳的行列,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太极拳。

3.改革太极拳传统教法,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传统的言传身教,师傅教徒弟的方法已经落后了,改革势在必行。

怎样才能让习拳者少走弯路,用最短时间领悟太极拳的拳理与拳法.这是太极拳教学改革的重点。

通过创办太极拳高校的方式来改革太极拳的教法,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最佳途径。

具体做法如下:(1)目的:培养太极文化的推广者和传播者,继承和发展太极拳艺术,改革太极拳传统教法,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2)学制:四年,人学者大专或同等学历,稍知太极拳理论。

(3)理论课程:古、现代哲学;人体解剖学;养生学}人体生理学;太极理论;美学等。

(4)动作课程:各式太极拳套路、器械套路、推手、散打等。

(5)师资:聘请各派掌门人和真正掌握太极拳理论的太极拳师执教。

(6)在高校内成立太极拳科学研究所,所内集中国内最负盛名的太极拳师开展太极128广东教育学院学报第24卷拳科学研究”]。

太极拳的教学也需科研的指导,通过研究所内研究人员的科研指导,对传统教法进行改革,用最短的时间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太极拳师资队伍,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太极拳运动行列中米,为太极拳的推广打下厚实的基础。

4.在普及中提高我国太极拳竞技水平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普及中提高竞技水平是太极拳运动发展的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太极拳竞技水平在世界上一直名列前茅,但我们应清醒认识到,我们的竞技水平还不是很高,在推手对抗这个项目没有什么优势。

近几年,其他国家的竞技水平提高很快,我们只有不断提高竞技水平.才能保证我们的领先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5.太极拳要以武养武,走实体化和职业化道路太极拳运动属非奥运会项目,国家把有限的体育经费大都投入到了奥运会重点项目的发展中,非奥运会项目的基础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所需要的资金就更为短缺。

太极拳像其他所有非奥运会项目一样,在享有国家资金投入、新闻媒体宣传、比赛奖励额、人员调配等方面与奥运项目相比有很大差距o]。

因此太极拳要以武养武,走实体化和职业化道路。

运动项目管理走协会实体化和职业化发展的路子.既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适应国际体育发展趋势的必然,也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H]。

我国太极拳运动应积极创造条件。

努力推进实体化和职业化的进程。

可以借鉴全国散打擂台赛成功的经验,举办全国太极推手擂台赛,修改竞赛规则,提高太极推手比赛观赏性。

充分利用社会吸引力进行创收,为太极拳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及社会土壤。

参考文献:[1]武冬.太极拳普厦套路全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9.2—10.[2]陈立农.我国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口].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1).[3]张忠秋.我国非奥运项目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999,(4).(责任编辑黎尚健)ThePresentStateofTaijiquanDevelopmentinChinaandSOlutiOnsFENGXia00u“(DeptofPhysicalEducation,GuangdongEducation1nstituteGua“gzhou.Guangdong.510310,P.R.China)Abstract:Taijiquanhasahistoryofhundredsofyearsinourcount。

yAftermakingasurveyandconsultingtheliterature.thisessayintendstopointoutthatthedevelopmentofTa讲quanhasbeenhinderedbythefollowingelements:1helowpopuIa“zation.thedlfferencesi“popula“zingstages,thebackwardteachlngmethod0109y,thelackofhighqualltyteachingstuffandtheexchangebetweendifferentschools,lowinnL【enceandlowlevelc。

ntest.Hence,Tabiquanwillhaveabreakthfough。

nlythroughtheinnovationofteachingmethodology.improvementintheproficien。

y。

ftheteachingstuffandthelevelofcontestandtheenhancementofitsprofesslonalism.Keywords:Ta幻iquan;methodology;soIution;contest;teachingstuff我国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作者:冯小军作者单位:广东教育学院,体育系,广东广州,510303刊名:广东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EDUCATION INSTITUTE年,卷(期):2004,24(1)被引用次数:12次1.武冬太极拳普及套路全书 19992.陈立农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期刊论文]-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1(01)3.张忠秋我国非奥运项目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期刊论文]-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9(04)1.期刊论文董国兴.Dong Guoxing竞技太极拳与传统太极拳的区别及训练对策-搏击·武术科学2007,4(5)太极拳以古太极图所含哲理为基本拳理.太极拳主要分为竞技太极拳和传统太极拳两类,而当今武术竞赛的发展以竞技太极拳为主,因此,科学地安排竞技太极拳的训练方法,是促进竞技太极拳发展,使竞技武术与国际体坛接轨的主要措施之一.只有这样,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才能在新世纪有一个新的发展.2.学位论文刘凤霞新规则试行后竞技武术太极拳自选套路技术发展现状研究2004本文根据武术竞赛新规则修改实施后,对竞技武术自选套路太极拳技术发展状况及其相应的训练对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阐明太极拳在动作规格、演练水平和难度动作方面的技术发展现状,同时着重论述了太极拳运动训练的内容安排、训练的重点及训练对策的研究,以适应规则的要求,比赛的需要,为竞技武术套路太极拳运动的训练、比赛和规则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