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方案范文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患儿3436例实验室检测结果论文

手足口病患儿3436例实验室检测结果论文

手足口病患儿3436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手足口病患儿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提供帮助。

方法:对3436例手足口病患儿病毒学、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及血糖(glu)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感染肠道病毒71型(ev71)1745例,柯萨奇a组16型(coxa 16)病毒936例,二者同时感染205例,其余病例两项均为阴性;wbc增高786例;crp增高409例;alt增高256例,ast增高1125例;ck-mb增高1389例;glu增高的有288例,降低的有709例。

结论:我市手足口病患儿主要由ev71病毒感染,其次为coxa 16感染,重症病例出现wbc、crp及血糖升高,合并心肌损伤者占相当比例。

关键词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心肌损伤近年手足口病(hfmd)患儿较往年有明显上升趋势,为进一步探讨该病的发病规律和流行趋势,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该病的爆发流行,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实验室依据,现将2010年3月~2010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343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对象:3436例为2010年3月~2010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手足口病患儿。

其中男2012例,女1424例;年龄3个月~11岁(3.5±0.2),其中普通病例2985例,重症病例451例。

临床诊断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观察指标:病毒学、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及血糖(glu)检测方法:血常规检查采用迈瑞bc-2900三分类血细胞计数仪;crp采用基恩科技有限公司的quikread检测系统及配套试剂;生化检验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ev71和coxa 16均由贝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根据国家《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X版)》,《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X版)》和《X 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技术指南(X版)》的要求,制定我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工作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实时监测我市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和手足口病毒株型别分布与变异变迁趋势。

(二)实时监测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流行特征及病原变化趋势,加强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三)及时发现和处置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保障居民健康。

二、监测病例定义手足口病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定义参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X年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WS58—X)。

(一)临床诊断病例。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二)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肠道病毒(CV-A16 EV-A71、CV-A6 CV-A10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V-A16 EV-A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V-A16 EV-A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三)临床分类。

1.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2.重症病例:(1)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①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②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③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三、病原学监测内容与方法(一)重症和死亡病例监测。

1.监测病例。

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重症、死亡病例2.监测内容和要求。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概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红疹等症状。

其病原体主要为肠道病毒,传播途径多为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临床表现】初期症状:发热、咳嗽、流涕、喉痛等。

口腔症状:舌质上出现许多小疱,薄皮不破,疼痛明显。

一两天后,这些疱变成浅表而多孔的溃疡,边缘清晰、质地硬、底部红肿。

舌尖或齿龈上亦可有疱疹状改变。

皮疹症状:局部皮肤呈现出退热后的出疹现象,以手、脚和口周围最为明显。

皮疹为小大小的红色凸起,周围有淡红色晕圈,容易有水疱。

手掌、足底出现红色斑块,周围皮肤常有轮廓清晰的浅黄色边缘带,疹子很快在几天内褪去。

其他症状:可能出现腹泻、呕吐、乏力等症状。

【鉴别诊断】手足口病需与其他具有皮肤和口腔症状的急性发热病鉴别:(1)口腔症状鉴别:口腔症状是手足口病的主要表现,应与其他口腔病鉴别,如口腔溃疡病、口腔扁平苔藓、萎缩性口炎等。

(2)皮疹症状鉴别:手足口病的皮疹主要表现在手、足、口周围,而不出现全身广泛性皮疹,应与天疱疮、水痘、荨麻疹等疾病鉴别。

(3)发热症状鉴别:像手足口病一样具有发热等症状的疾病很多,如流行性感冒、流感、腮腺炎、百日咳等。

【诊断标准】(1)典型手足口病:患者有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典型表现。

(2)不典型手足口病:与典型手足口病相比,可能某些症状和表现未达到典型标准,但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

【实验室检查】(1)肠道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测。

(2)口部溃疡、皮疹分泌物、咽拭子或鼻拭子涂片中肠道病毒核酸检测。

【治疗】对于无特效治疗的病毒性感染,常规治疗和对症治疗是主要手段。

包括:(1)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物过于辛辣刺激。

(2)对于轻度发热的患者可采取物理降温法。

(3)皮疹状况较轻者可使用轻度的外用药膏以舒缓皮肤。

(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5)对于口腔溃疡较严重者可使用口腔消炎药或外用药物治疗。

(6)个别情况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或特定药物治疗,需听从医生意见。

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工作方案

聊城市2010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工作方案(试行)2009年,我市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手足口病疫情,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了较大危害。

为做好2010年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做好病原学监测的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强我市手足口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学型别,为科学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病原学依据,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山东省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山东省手足口病监测方案(试行)》、《关于加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1.了解我市手足口病流行毒株的型别及分布情况。

2.掌握我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对象监测对象为医疗卫生机构诊断的手足口病临床诊断典型病例、手足口病(危)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及聚集性病例。

相关病例定义如下:(一)临床诊断病例。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1.典型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2.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实验室检测做出诊断。

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二)聚集性病例。

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三、病例标本的采集种类和采取要求(一)标本种类:新发典型病例须同时采集大便(双份间隔24小时以上)、咽拭子和/或疱疹液;对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危)重症病例,可采集脑脊液标本;其他标本(包括死亡病例标本)采集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要求实施。

(二)对每个病例的标本要详细填写采、送样登记表(附件4)和个案调查表/ 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附件3/4)。

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方案

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方案

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方案一、背景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及个别患者可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病原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传播途径多样,传染性强,传播机制极易实现。

2008年3月以来,安徽省阜阳市发生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同时全国其他部分地区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手足口病疫情。

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及《杭州市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10版)》等文件要求,制定本监测方案。

二、监测内容(一)病原学监测(1)监测点设臵(2)监测内容3、实验室检测样品采集粪便、咽、肛拭子标本为主,亦可按要求采集其它标本,需妥善保存标本运送至区疾控中心,要求每月22日前上送当月采集标本。

附表1 市医院手足口病病例临床标本采样/送检登记表采样单位: 填表人:填报日期:联系方式:2附件1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送检要求一、采集标本的种类、保存和运输(一)粪便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粪便标本,用于病原检测。

粪便标本采集量5-8g/份,采集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管内,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注意用油性标识笔,下同),4℃暂存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二)咽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

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含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15ml外螺旋盖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4℃暂存并在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方法分析

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方法分析

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方法分析摘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逐渐实现变革,临床医学研究不断深入,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威胁儿童健康的手足口病病症研究不断深入,儿童患有手足口病之后临床症状非常明显,病情比较严重时会引发并发症甚至会死亡。

对手足口病进行详细分析,基于临床实践和相关理论分析,探究科学的检测方法,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并且根据研究结果进行针对治疗,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大面积爆发。

关键词: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方法;分析多种肠道病毒感染之后很容易引发手足口病,临床具体分析了解可知此种病症病毒传播途径比较广泛,十年前全球范围内对手足口病流行做了详细的论述分析,就我国的手足口病感染实际情况来看,每年国内大约有105万人感染手足口病,此种病症严重威胁国内儿童的健康。

目前在临床研究中相关研究人员研制出了针对此项病症的疫苗被称为ev71疫苗,但是手足口病由于多种程度病毒感染所致,各种病毒交叉感染之后目前研制出的ev71疫苗并不能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所以需要基于当前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肠道病毒检测方式,对手足口病病人体内存在的病毒类型进行明确,然后根据实际病毒种类选择针对性策略解决,利用此种方法可以在手足口病病人患病早期快速检测诊断,有效抑制手足口病在大范围内传播。

一、病毒分离培养法对病毒感染性疾病进行准确鉴定利用病毒分离方法是临床鉴定中的标准所在,利用病毒分离培养法鉴定疾病主要是针对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和选择不同的病毒株,了解细胞的特性对其病毒敏感性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培养病毒工作。

就目前实验室内培养的细胞来看主要是针对以下病毒:人横纹肌肉瘤细胞,其主要是对肠道病毒EV71型和柯萨奇CVA16病毒比较敏感;人喉癌上皮细胞,主要是对柯萨奇病毒的B组比较敏感等。

病毒分离培养法应用过程中需要采集含有病毒的病人的粪便、咽喉洗液或者相关成分,利用此些物质进行进一步处理后续制成悬液进行接种,分析病毒的敏感细胞接种后进行培养,病毒分离培养的整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之间。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
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 部;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维持液或生理盐水) 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 防干燥。4℃暂存立即(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 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第11页/共18页
• (三)血清标本 • 采集急性期(发病0-3d)和恢复期(发病14-30d)双份配对血清用于抗体检测。静脉采集3~5ml全血,
第5页/共18页
根据手、足、口等部位典型皮疹即可作出HFMD临床诊断,流行病学接触史有助于诊断,临床诊断病例中符合
下列之一, 1.病毒分离



验二室、诊
断实病验例室: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 毒。
第6页/共18页
• 2.血清学检验 • 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
第3页/共18页
• 为了提高检测速度,也为了辅助中和实验法进行毒株鉴定,最近很多实验室都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目前,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肠道病毒进行定型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要根据检测目的选择使用适用的方法。
第4页/共18页
一、病原学
•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 萨奇病毒(Coxasckie virus) A组16、4、5、7、9、10 型, B组2、5、13 型;埃可病毒(ECHO viruses)和肠道病 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 Al6型最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 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 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 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 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 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

手足口标本采集技术方案

手足口标本采集技术方案

附件1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检测技术方案一、采集标本的种类、保存和运输(一)粪便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粪便标本,用于病原检测。

粪便标本采集量5-8g/份,采集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管内,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4℃暂存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二)咽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

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含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15ml外螺旋盖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4℃暂存并在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三)血清标本。

各省(区、市)在手足口病流行年份中均应采集EV71 和CVA16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的双份血清。

采集急性期(发病0-7d)和恢复期(发病14-30d)双份配对血清用于阐明和分析EV71和CVA16感染后IgG和IgM抗体的动态变化,评价血清学抗体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静脉采集3-5ml全血,置于真空无菌采血管中,自凝后,分离血清,将血清移到2ml外螺旋的血清保存管中,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将血清置于-20℃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

(四)疱疹液。

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中分离到病毒即可确诊该病毒为病因,可同时采集多个疱疹作为一份标本。

先用75%的酒精对疱疹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将疱疹挑破用棉签蘸取疱疹液,迅速将棉签放入内装有3-5ml保存液(含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采样管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所采集标本4℃暂存立即(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手足口病监测方案

手足口病监测方案

手足口病监测方案一、背景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症状,易在儿童群体中传播。

为了及时掌握手足口病的流行状况,制定手足口病监测方案十分必要。

二、监测目标本监测方案的目标是: - 及时掌握手足口病的疫情动态,包括发病人数、发病地区等信息; - 追踪手足口病病例分布情况,确定高风险区域; - 提供数据支持,辅助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监测内容1.病例监测–医疗机构要及时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情况,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严重程度等。

–按照相关规定,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类和编码,并在病例报告中注明。

2.流行病学调查–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患者的相关信息,如患病时间、接触史、病情发展等。

–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尽可能揪出可能的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3.样本采集–对手足口病病例患者进行样本采集,主要包括咽拭子、粪便等。

采样过程需符合相应标准和规范。

4.实验室检测–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核酸检测、血清抗体检测等。

5.监测数据统计与分析–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制作监测报告,包括病例数量、病例分布、病例流行趋势等。

四、监测实施1.监测网络–建立手足口病监测网络,包括各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单位。

建立联系机制,定期信息交流。

2.监测人员培训–对从事手足口病监测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监测方案、样本采集与处理、实验室检测等方面的知识。

3.数据收集与报告–各级医疗机构要及时收集手足口病病例信息,并按规定上报。

–监测中心要负责收集、整理监测数据,制作监测报告,并定期向相关单位通报监测结果。

4.信息公告–及时公布手足口病监测结果,包括疫情通报、高风险地区提示等信息,以引导公众加强防控措施。

五、应急措施1.当手足口病暴发或高发地区发现时,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监测和疫情排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2.加强对幼儿园、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中场所的监测和管理,并配合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水痘手足口查验实施方案

水痘手足口查验实施方案

水痘手足口查验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水痘、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容易在集中幼儿园、学校等场所流行。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和手足口病的传播,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查验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的。

本文档的目的在于制定水痘手足口查验实施方案,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操作流程,以便及时发现疑似病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三、实施方案。

1. 查验人员的职责。

(1)校园医务室医护人员负责每日对学生进行体温测量和身体状况观察,及时发现异常症状。

(2)教师在每日上课前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健康状况观察,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务室。

(3)家长在学生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向学校医务室报告并带孩子就医。

2. 查验流程。

(1)学生每天入校时,由校门口的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如发现体温异常,立即引导至医务室进行详细检查。

(2)医务室医护人员对疑似病例进行详细询问和体格检查,如发现疑似水痘、手足口病症状,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孩子就医。

3. 隔离措施。

(1)学校医务室设立专门的隔离观察区域,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确保病情不扩散。

(2)疑似病例隔离期间,学校加强卫生消毒工作,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4. 信息报告。

(1)学校医务室负责将疑似病例信息及时报告给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协助做好病例的排查和追踪工作。

(2)学校应及时向家长发布疫情通报,提醒家长注意学生的健康状况,做好个人防护和家庭环境消毒工作。

四、总结。

水痘手足口查验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学校医务室、教师和家长都应充分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及时发现和隔离疑似病例,共同维护学生的健康和校园的安全。

五、附录。

(1)水痘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宣传资料。

(2)学生健康状况观察记录表。

(3)疑似病例隔离观察记录表。

以上就是水痘手足口查验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全校师生和家长都能认真遵守,共同做好疾病防控工作。

儿童手足口病监测方案

儿童手足口病监测方案

儿童手足口病监测方案目标本监测方案的目标是及时监测和控制儿童手足口病的传播,保障儿童的健康安全。

监测内容1. 病例监测:收集儿童手足口病的病例信息,包括患病人数、年龄、性别、症状等,并记录病例的流行趋势和分布情况。

2. 疫情监测:定期收集和分析儿童手足口病的疫情数据,包括疫情报告、监测站点数据等,以评估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

3. 病原体监测:进行儿童手足口病病原体的监测,包括病毒类型和变异情况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 风险监测:评估儿童手足口病的传播风险,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暴发风险等,以指导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监测方法1. 病例监测:建立儿童手足口病监测系统,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病例,并确保病例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疫情监测:设立儿童手足口病监测站点,定期收集和汇总疫情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报告。

3. 病原体监测:采集患者标本,进行儿童手足口病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建立相应的病原体库,并进行监测和分析。

4. 风险监测: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评估儿童手足口病的传播风险,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监测措施1. 提高社会公众的儿童手足口病预防意识,加强个人卫生惯的培养和宣传。

2. 加强儿童手足口病的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疫苗的接种率。

3. 定期组织儿童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能力和水平。

4. 建立儿童手足口病防控的应急响应机制,及时组织和开展防疫工作。

监测评估1. 定期对儿童手足口病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包括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

2.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防控措施。

3. 汇总监测数据,编制监测报告,向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布监测结果和建议。

参考资料1. 《儿童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 《儿童手足口病监测与传染病预警技术指南》3. 《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手册》请注意:本方案仅供参考,具体监测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水痘手足口查验实施方案

水痘手足口查验实施方案

水痘手足口查验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水痘、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易在集体环境中传播。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手足口病的传播,需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查验方案。

二、查验对象。

1. 学校幼儿园,所有在校幼儿园学生;2. 相关单位,托幼机构、托儿所等儿童集中活动场所的儿童。

三、查验内容。

1. 水痘查验:a. 查验对象,所有在校学生;b. 查验方式,学校医务室或卫生室工作人员进行查验,对出现水痘症状的学生进行登记并通知家长及时就医。

2. 手足口查验:a. 查验对象,所有在校学生;b. 查验方式,学校医务室或卫生室工作人员进行查验,对出现手足口病症状的学生进行登记并通知家长及时就医。

四、查验流程。

1. 学校幼儿园:a. 学校医务室或卫生室工作人员每天对所有在校学生进行查验;b. 发现疑似水痘或手足口病症状的学生,立即进行登记并通知家长;c. 学生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病情报备和治疗工作。

2. 托幼机构、托儿所等儿童集中活动场所:a. 工作人员每天对所有儿童进行查验;b. 发现疑似水痘或手足口病症状的儿童,立即进行登记并通知家长;c. 家长应配合相关单位做好儿童的病情报备和治疗工作。

五、查验注意事项。

1. 查验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2. 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通知家长并建议就医,避免疾病传播;3. 学校和相关单位应做好病例登记和报备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

六、查验效果评估。

1. 学校和相关单位应每周对查验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2. 定期向家长和社会公布查验工作的成效,增强家长和社会的信心和支持。

七、总结。

水痘手足口查验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预防和控制水痘、手足口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相关单位应严格按照查验方案执行,做好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2024年手足口检查总结范本

2024年手足口检查总结范本

2024年手足口检查总结范本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简称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多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近年来,尤其是2024年,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本文对2024年手足口病检查总结范本进行详细描述,以供有需要的人们参考。

检查时间:2024年X月X日检查地点:XX儿童医院被检查对象:儿童A(男,5岁)、儿童B(女,4岁)等10名患儿一、病史患儿A和B的父母表示,他们的孩子近期出现了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症状,怀疑可能是手足口病。

通过详细了解病史,未发现其他特殊疾病史。

二、体格检查1. 体温检查:患儿A体温37.8℃,患儿B体温38.2℃,其他患儿体温正常。

2. 口腔检查:患儿A和B的舌质红,口腔黏膜有多处扁平疱疹和溃疡,其他患儿口腔黏膜正常。

3. 皮肤检查:患儿A和B的双手和双脚有红疹和水疱,其中部分有疼痛感。

其他患儿无明显皮疹。

三、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患儿A和B的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计数轻度增高。

2. 大便常规:未发现异常情况。

3. 拭子检查:从患儿A和B的咽喉拭子分离出肠道病毒,与手足口病病毒相符。

四、诊断与治疗根据上述检查结果,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结论如下:患儿A和B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其他患儿暂未发现相关症状。

治疗方案:1. 对症治疗:针对患儿A和B的症状,采取退热药物进行降温,并给予舒缓口腔疼痛的处理。

2. 隔离治疗:患儿A和B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直到症状缓解。

3. 饮食调理:饮食上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力。

五、健康宣教1. 家长教育:向患儿家长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鼓励他们严格做好患儿的个人卫生,减少传播风险。

2. 公众教育:借助社区、学校等渠道,向公众传播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并提醒大家注意个人卫生、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等。

手足口检查总结范本

手足口检查总结范本

手足口检查总结范本手足口病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是一种由肠道病毒组成的病毒感染。

它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在幼儿园和托儿所中常见。

手足口病通常表现为发烧、口腔和喉咙溃疡、皮疹和手足部红斑等症状。

及时进行手足口病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以下是手足口病检查总结的一个范本,供参考。

一、患者信息患者姓名:XXX 性别:男/女年龄:X岁主诉:发热、口腔溃疡、皮疹和手足部红斑二、病史患者在X日前出现发热、不适感、食欲不振等症状,随后出现口腔溃疡、手足部红斑。

据患者家属介绍,患者曾接触过其他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

三、体格检查1. 体温:患者体温为X摄氏度,发热表现较明显。

2. 口腔检查:口腔黏膜有溃疡、红肿等表现,舌苔薄白,颧弓区和腭扁桃体区有疱疹样损害。

3. 皮肤检查:患者手指、手掌、足底以及口周出现红斑、小水泡,皮疹常呈散在分布。

4. 其他系统检查:心肺听诊无异常。

四、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X X10^9/L,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升高。

2. 病毒学检查:采用核酸扩增技术检测肠道病毒的核酸,结果显示肠道病毒阳性。

3. 脑脊液检查(如有脑炎症状):脑脊液无异常。

五、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患者接触史和疫情情况,初步诊断为手足口病。

六、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 对症治疗:积极控制发热,适当给予退烧药物;口腔溃疡可使用口腔抗菌消毒液进行口腔清洁;皮疹部位涂抹局部抗病毒药物。

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饮食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多饮水,适量补充葡萄糖盐水。

3. 密切观察:监测体温、口腔病变、皮疹等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七、预后和随访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预后良好,病程一般在5-7天内可自愈。

对于年龄较小、免疫功能较差的患者,尤其是合并脑炎等并发症的患者,需密切观察和进一步治疗。

出院后,建议患者及家属继续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等预防措施,并定期复诊随访。

幼儿园手足口病排查与消毒工作方案

幼儿园手足口病排查与消毒工作方案

幼儿园手足口病排查与消毒工作方案一、手足口病概述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和接触传播。

该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学龄前儿童中,易在集体生活场所传播。

幼儿园作为儿童的主要集体生活场所,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排查与消毒工作方案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二、排查工作方案1. 儿童排查1.1 定期体温排查:每日上午入园前对所有幼儿进行体温测量,发现体温异常者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就医。

1.2 注意观察患病症状:密切关注幼儿的口腔、手掌、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疱疹等症状,一旦发现立即隔离并就医。

2. 环境排查2.1 定期消毒:对幼儿园教室、卫生间、玩具等重点区域进行定期消毒,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2.2 通风换气:保持教室通风,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

三、消毒工作方案1. 消毒原则1.1 选择合适消毒剂:在消毒时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剂等。

1.2 涂抹消毒:对桌椅、玩具等经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涂抹消毒,使用消毒湿巾对表面进行擦拭。

2. 消毒程序2.1 日常消毒:每日对教室、卫生间等区域进行日常清洁,并配合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2.2 紧急消毒: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患者,立即对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和环境进行紧急消毒。

四、我的观点与理解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中,排查和消毒工作方案的实施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预防措施。

通过排查工作方案,可以及时发现疑似患者并隔离治疗;通过消毒工作方案,可以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传播,保障幼儿园内的健康安全。

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预防工作的有效性。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我们对幼儿园手足口病排查与消毒工作方案进行了探讨。

首先对手足口病进行了概述,以了解该疾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

随后介绍了排查工作方案和消毒工作方案的具体内容和程序,并针对每一步进行了详细说明。

最后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强调了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方案

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方案

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方案为规范手足口病的标本采集、运送及实验室检测操作程序,提高检测准确性,从而为手足口病的明确诊断和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原则和程序手足口病的诊断一般是通过采集适当的临床标本后进行病毒分离和病毒鉴定,如果没有采到合适的临床标本,或无法进行病毒分离,也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如中和实验)来检测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或直接从临床标本中检测病毒的核酸来诊断(见下图: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流程图)。

一般是由省级病毒实验室进行病毒的分离,爆发疫情范围较大时,国家参比实验室也可以提供技术支持。

病毒分离成功后,送至国家参比实验室进行鉴定或复核,同时对全国手足口病的病原进行病毒学监测。

国家参比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在30日内将结果反馈给省级实验室。

很多血清型的肠道病毒能引起手足口病,不同细胞系对不同病毒的敏感性是有所不同的,而不同时期肠道病毒的流行株也不同。

通常用于肠道病毒分离的细胞系为RD细胞(对CA16和EV71敏感)、HEp-2细胞(对某些柯萨奇B组病毒敏感)等,联合使用上述两种或更多细胞(如Vero细胞)有助于分离到更多的肠道病毒。

使用血清型特异性的中和抗血清进行的中和实验是肠道病毒鉴定的基本方法,如果使用了适当的抗血清,实验结果是比较可靠的。

因为肠道病毒包括若干个血清型,通常使用组合抗血清进行鉴定,有些组合抗血清已经商品化。

当无法进行病毒分离或得不到适用于病毒分离用的标本时,血清学检测可以为肠道病毒的感染提供一个间接的证据。

一般用急性期血清及恢复期血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抗体滴度呈四倍或以上增高证明有急性感染。

但是,无症状的肠道病毒感染也是常见的,所以对检测结果的解释要慎重一些。

为了提高检测速度,也为了辅助中和实验法进行毒株鉴定,最近很多实验室都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目前,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肠道病毒进行定型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要根据检测目的选择使用适用的方法。

手足口病实训报告模板范文

手足口病实训报告模板范文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我对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应对手足口病的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院传染科四、实训内容1. 病原学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2. 流行病学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传播途径包括:(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绢等物品。

(2)飞沫传播: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

(3)饮用或食用被污染的水和食物。

(4)通过受患者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

3. 临床表现手足口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表现为:(1)发热:多数患儿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体温在38℃-39℃之间。

(2)口腔溃疡:口腔黏膜出现疱疹,伴有疼痛。

(3)疱疹: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部分患儿疱疹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会阴部。

4.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诊断为手足口病。

实验室检查包括:(1)病毒分离:从患儿疱疹液中分离出病毒。

(2)血清学检测:检测患儿血清中的病毒特异性抗体。

5. 治疗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治疗主要包括:(1)对症治疗:发热者给予退热药;口腔溃疡者给予口腔护理;疱疹处给予局部消毒。

(2)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

(3)支持治疗:保证营养、休息,加强个人卫生。

6. 预防(1)加强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加强晨午检工作,发现异常或传染病及时上报。

五、实训过程1. 观察患者病情:在实习期间,我跟随导师学习了手足口病患者的观察方法,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口腔、皮肤等部位的观察。

手足口病监测方案

手足口病监测方案

手足口病监测方案一、背景和意义手足口病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该病在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增多的趋势,尤其在幼儿中发病率较高,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手足口病监测方案对于及时掌握疫情信息、早期干预和做好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监测目标1.把握疫情动态:了解手足口病的季节性流行特点和病例发病程度,及时预警和确定疫情防控措施。

2.发现和研究疫情变异:监测手足口病病毒的类型和亚型变化,为疫苗研发提供依据。

3.评估防控效果:通过监测数据评估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提出调整建议。

三、监测指标1.疫情监测指标:a)疫情报告率:统计每个地区的手足口病发病报告数,反映疫情的患病程度。

b)发病率:统计每个地区的手足口病发病人数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为不同地区之间的疫情比较提供依据。

c)疫情流行特点:统计每季度和每年不同病毒亚型的发病情况,分析流行特点。

2.病原学监测指标:a)病毒分离情况:对手足口病病人样本进行病毒分离,检测不同亚型的病毒种类。

b)病毒变异情况:对病毒分离的阳性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病毒的变异情况。

3.预防控制措施评估指标:a)疫苗效果评估:统计每个地区疫苗接种率和发病人数的关系,评估疫苗的预防效果。

b)防控策略效果评估:统计每个地区防控措施的实施情况和疫情数据变化,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

四、监测方法1.疫情监测方法:a)建立疫情报告系统: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系统,准确报告每起手足口病病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b)统计疫情数据:根据每个地区的疫情报告数据,分析和统计总体疫情情况和季节性变化。

c)掌握疫情形势:及时掌握疫情形势,向上级卫生部门汇报,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疫情防控策略。

2.病原学监测方法:a)采集样本:从每个地区的手足口病病人中采集咽拭子、糞便等样本。

b)进行病毒分离和检测:将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和PCR检测,检测不同亚型的病毒。

开展新生入学的手足口病制定筛查方案

开展新生入学的手足口病制定筛查方案

开展新生入学的手足口病制定筛查方案1. 简介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强、易暴发的儿童常见病,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制定手足口病筛查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2. 目标制定新生入学的手足口病筛查方案的目标是早期发现患有手足口病的新生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诊断、治疗和防控,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保护学生的健康。

3. 方案内容为了实现筛查的目标,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3.1 健康问卷调查在新生入学前,学校应向学生家长发放健康问卷,并详细了解新生的个人健康状况。

特别关注是否有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等手足口病的症状。

3.2 体温检测在新生报到时,学校应当利用红外线体温测量仪对所有新生进行体温检测。

若发现有新生体温异常,特别是发热的情况,应立即隔离并通知其家长。

3.3 口腔检查学校应请医生或护士对新生的口腔进行检查,特别关注是否有口腔溃疡的症状。

若发现疑似手足口病的症状,应引导新生及家长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3.4 宣传教育学校应向新生及其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宣传,介绍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帮助他们增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5 卫生管理学校应加强卫生管理措施,包括保持教室、宿舍、餐厅等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并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惯的培养,如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等。

4. 实施与监测为了确保筛查方案的有效实施,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筛查工作。

同时,定期对筛查方案进行评估与监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5. 结论通过制定新生入学的手足口病筛查方案,可以提高对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和控制,保护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学校应与家长和社区卫生部门合作,共同落实好筛查方案的各项措施,促进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持续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实验室检
测方案
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方案
为规范手足口病的标本采集、运送及实验室检测操作程序,提高检测准确性,从而为手足口病的明确诊断和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原则和程序
手足口病的诊断一般是经过采集适当的临床标本后进行病毒分离和病毒鉴定,如果没有采到合适的临床标本,或无法进行病毒分离,也能够经过血清学检测(如中和实验)来检测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或直接从临床标本中检测病毒的核酸来诊断(见下图: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流程图)。

一般是由省级病毒实验室进行病毒的分离,爆发疫情范围较大时,国家参比实验室也能够提供技术支持。

病毒分离成功后,送至国家参比实验室进行鉴定或复核,同时对全国手足口病的病原进行病毒学监测。

国家参比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在30日内将结果反馈给省级实验室。

很多血清型的肠道病毒能引起手足口病,不同细胞系对不同病毒的敏感性是有所不同的,而不同时期肠道病毒的流行株也不同。

一般见于肠道病毒分离的细胞系为RD细胞(对CA16和EV71敏感)、HEp-2细胞(对某些柯萨奇B组病毒敏感)等,联合使用上述两种或更多细胞(如Vero细胞)有助于分离到更多的肠道病毒。

使用血清型特异性的中和抗血清进行的中和实验是肠道病毒鉴定的基本方法,如果使用了适当的抗血清,实验结果是比较可靠的。

因为肠道病毒包
括若干个血清型,一般使用组合抗血清进行鉴定,有些组合抗血清已经商品化。

当无法进行病毒分离或得不到适用于病毒分离用的标本时,血清学检测能够为肠道病毒的感染提供一个间接的证据。

一般用急性期血清与恢复期血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抗体滴度呈四倍或以上增高证明有急性感染。

可是,无症状的肠道病毒感染也是常见的,因此对检测结果的解释要慎重一些。

为了提高检测速度,也为了辅助中和实验法进行毒株鉴定,最近很多实验室都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当前,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肠道病毒进行定型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要根据检测目的选择使用适用的方法。

检测结果的评价
如果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特别是分离自脑脊液、疱疹液,那么很可能该病毒就是病因病原。

当无法进行病毒分离或未分离到病毒时,血清学诊断方法能够作为病毒感染的间接证据。

对于难以分离到的肠道病毒,分子生物学方法如RT-PCR是很有用的。

肠道病毒有时引起无症状感染,因此实验结果的实际意义应结合临床过程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解释。

实验室诊断标准
根据手、足、口等部位典型皮疹即可作出HFMD临床诊断,流行病学接触史有助于诊断,临床诊断病例中符合下列之一,即为实验室诊断病例:1,患者的粪便标本、咽拭子标本中病毒分离阳性率远高于对照人群;
2,肠道病毒型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1∶256;或恢复期血清中肠道病毒型特异性中和抗体较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增高;
3,在病变组织中如疱疹液或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
4,自患者血清、疱疹液或脑脊液等标本中检测到病原体核酸。

一、标本采集对象
标本采集对象是暴发疫情出现时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病例和病例发病所在社区(村)的临近无病例的社区(村)或托幼机构的5岁以下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人群)。

用于病毒分离的标本包括粪便、咽拭子和疱疹液,如果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能够采集脑脊液标本。

对于血清学诊断,需要在急性期和恢复期采集双份血清标本。

临床标本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要避免重复冻融,如果不能确保-20℃的条件,应该在0~8℃运输和保存。

标本应冷冻运输,运输时要附有必要的信息,如标本编号、发病日期和标本采集日期。

二、标本种类及采集、运送
(一)粪便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7日内的粪便标本,用于病原检测。

粪便标本采集量5~8g/份,采集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管内,4℃暂存立即(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二)咽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

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

4℃暂存立即(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三)血清标本
采集急性期(发病0~3d)和恢复期(发病14~30d)双份配对血清用于抗体检测。

静脉采集3~5ml全血,置于真空无菌采血管中,自凝后,分离血清,将血清置于-20℃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

(四)疱疹液
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中分离到病毒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同时采集多个疱疹作为一份标本。

先用75%的酒精对疱疹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将疱疹挑破用棉签蘸取疱疹液,迅速将棉签放入内装有3~5ml保存液(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

所采集标本4℃暂存立即(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五)脑脊液标本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要采集脑脊液标本,进行病原和抗体检测,从脑脊液中分离病毒也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采集时间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3天内,采集量为 1.0~2.0ml。

采集后立即装入无菌带垫圈的冻存管中,4℃暂存立即(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六)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标本采集
选择典型病例所在的托幼机构、或所在村,以新发病例密切接触者为采样对象,采集单份粪便和血清标本。

(七)健康对照的标本采集
选择患儿发病所在社区(村)的临近无病例的社区(村)或托幼机构。

采集5岁以下的儿童单份粪便和血清标本。

三、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或脑脊液中分离病毒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但对于不同血清型的肠道病毒,脑脊液中的病毒分离率是大不相同的。

用于采集咽拭子的无菌拭子要放在适当的保存液中,如维持液或生理盐水,以防干燥。

用于分子生物学诊断的标本采集与病毒分离标本的采集方法一样。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标本应在病例发病后尽早采集,尽快检测。

不能立即检测的标本应冷冻保存。

对于血清学诊断,急性期血清应该在发病后尽早采集,恢复期血清在发病两周后采集。

四、实验室检测操作流程
(一)病毒分离
1.试剂配置
(1)细胞的生长液、维持液的配制见下表
生长液(GM)维持液(MM)Eagle`s液(MEM) 86.5ml 92.5ml
L-谷氨酰胺200mM 1.0ml 1.0ml
胎牛血清10.0ml 2.0ml
7.5%NaHCO3溶液 2.5ml 3.5ml
P.S溶液*(青霉素及链霉素) 1.0ml 1.0ml
(2)粪便标本的处理液
完全PBS液中加入P.S溶液,终浓度为青霉素500单位/ml,链霉素为500μg/ ml。

2.病毒分离细胞系
许多细胞系可支持人肠道病毒(如EV71、CA16)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