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患儿3436例实验室检测结果论文

手足口病患儿3436例实验室检测结果论文

手足口病患儿3436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手足口病患儿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提供帮助。

方法:对3436例手足口病患儿病毒学、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及血糖(glu)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感染肠道病毒71型(ev71)1745例,柯萨奇a组16型(coxa 16)病毒936例,二者同时感染205例,其余病例两项均为阴性;wbc增高786例;crp增高409例;alt增高256例,ast增高1125例;ck-mb增高1389例;glu增高的有288例,降低的有709例。

结论:我市手足口病患儿主要由ev71病毒感染,其次为coxa 16感染,重症病例出现wbc、crp及血糖升高,合并心肌损伤者占相当比例。

关键词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心肌损伤近年手足口病(hfmd)患儿较往年有明显上升趋势,为进一步探讨该病的发病规律和流行趋势,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该病的爆发流行,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实验室依据,现将2010年3月~2010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343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对象:3436例为2010年3月~2010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手足口病患儿。

其中男2012例,女1424例;年龄3个月~11岁(3.5±0.2),其中普通病例2985例,重症病例451例。

临床诊断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观察指标:病毒学、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及血糖(glu)检测方法:血常规检查采用迈瑞bc-2900三分类血细胞计数仪;crp采用基恩科技有限公司的quikread检测系统及配套试剂;生化检验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ev71和coxa 16均由贝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及辅助诊断方法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及辅助诊断方法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及辅助诊断方法
郭根柱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5(031)025
【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以及相关辅助诊断方法.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者32例,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手足口病的病原菌,并与常规RT-PCR 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为手足口病常见的病原体,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与常规RT-PCR方法检测吻合度较高,肠病毒71型可作为早期诊断手足口病的指标之一.
【总页数】2页(P114-115)
【作者】郭根柱
【作者单位】222023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卫生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实时定量PCR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建立 [J], 蔚然;王良玉;高琦;胡文娟;窦海伟;向莉;辛德莉;郭东星
2.实验室常规检查在手足口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J], 叶迎宾;郭卫刚;章健;黄秀香
3.艾滋病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及患者检测指标 [J], 姚瑞霞
4.3种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检测结果比较 [J], 张榕;汪照国;等
5.手足口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实验室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J], 胡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疫情的传播至关重要。

因此,正确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一、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咽痛、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

患儿常常在发热后1-2天出现口腔溃疡,主要分布在舌头、口腔黏膜和软腭上。

同时,手掌、脚掌和手指、脚趾也会出现红斑、水疱和疱疹,这些症状是手足口病的典型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病毒分离是手足口病的金标准,可以通过病毒培养、PCR等方法来检测病毒。

此外,血清学检测也可以用于手足口病的诊断,包括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检测。

三、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行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方案(2010年版)》,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包括,1)发热,伴有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2)实验室检查阳性,包括病毒分离、核酸检测或血清学检测。

四、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水痘、荨麻疹、口腔溃疡性疾病等。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与这些疾病进行鉴别,以避免误诊。

五、治疗和预防。

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退热、口腔护理、皮疹护理等。

此外,对于重症病例,还需要进行积极的支持性治疗。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病毒源。

六、结语。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正确的诊断对于疫情的控制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诊断标准,及时准确地诊断手足口病,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希望本文所述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能够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3种不同方法对手足口病病原体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分析

3种不同方法对手足口病病原体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分析

3种不同方法对手足口病病原体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分别采用ELISA、普通PCR及实时荧光PCR检测手足口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临床检测手足口病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市发生的手足口病患者216例,采集咽拭子、血清、排泄物样本,分别采用ELISA、普通PCR及实时荧光PCR检测所采集样本,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结果:采用普通PCR、实时荧光PCR检测咽拭子与排泄物样本,排泄物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咽拭子样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PCR检测两种样本的阳性率比普通PCR检测阳性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ELISA法检测血清的阳性率比实时荧光PCR、普通PCR检查咽拭子、排泄物样本的阳性率较高。

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手足口病病原体阳性率比普通PCR高,可用于手足口病的早期检测,利用ELISA对手足口病患者血清样本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关键词:ELISA法;普通PCR法;实时荧光PCR法;手足口病手足口病[1-3]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以手、足、口腔疱疹或溃疡,并伴发厌食、乏力、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婴幼儿的正常发育。

相关研究表明,CA16和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感染的主要致病病毒[4,5]。

为预防手足口病的感染,提高对手足口病病原体检测手段,本研究分析了采用ELISA、普通PCR及实时荧光PCR的检测结果,为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样本采集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市符合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标准的216例患者的咽拭子、血清、排泄物样本各134份、210份、44份。

其中咽拭子样本在患者发病后3日内采集;排泄物样本、血清样本均在患者发病7日内采集。

1.2 试剂与设备核酸提取试剂盒(美国Invitrogen公司),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上海之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柯萨奇病毒A16(CA16)、肠道病毒71(EV71)PCR检测试剂盒与ELISA试剂盒(武汉百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高速离心机(德国Eppendorf公司),荧光定量PCR仪(美国AB公司7300型),普通PCR仪(美国BIO-RAD公司PTC-200型)。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集中儿童活动场所更为常见。

因此,对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识别和治疗患者,减少病毒传播。

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方案》,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咽痛、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主要通过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来确定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

一般来说,手足口病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随后口腔内会出现疱疹,手部、足部和臀部也会出现皮疹。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病毒分离和病毒核酸检测是比较可靠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病毒的类型和数量,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医务人员还需要注意手足口病
的流行病学特点。

手足口病主要在夏秋季流行,且易发生集体暴发。

因此,在诊断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尤其是接触史和暴
露史,以便及时采取隔离和防控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总的来说,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和流行病学特点三个方面。

医务人员需要结合这些方面的信息进
行综合判断,及时识别和治疗患者,减少病毒传播。

同时,公众也
需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及时就医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
减少病毒传播,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课件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课件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
总则
n 手足口病的诊断一般是通过临床标本进行病毒 分离和病毒鉴定。也可以通过血清学试验来检 测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或直接从临床标本中检 测病毒的核酸来诊断。
n 能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很多血清型,不 同细胞系对不同病毒的敏感性是有所不同的。 通常用于肠道病毒分离的细胞系为RD细胞(对 CA16和EV71敏感)、 HEp-2细胞(对某些柯萨 奇B组病毒敏感)及Vero细胞等。
五、标本种类及采集、运送
n (一)粪便标本
n 采集病人发病7日内的粪便标本,用于病 原检测。粪便标本采集量5~8g/份,采集 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管内, 4℃暂存立即 (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 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 箱。
n (二)咽拭子标本
n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 检测。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 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 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维持液或生理盐 水)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 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 4℃暂存立即( 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 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n 使用血清型特异性的中和抗血清进行的 中和试验是肠道病毒鉴定的基本方法, 如果使用了适当的抗血清,实验结果是 比较可靠的。因为肠道病毒包括若干个 血清型,通常使用组合抗血清进行鉴定。
n 当无法进行病毒分离或得不到适用于病 毒分离用的标本时,血清学检测可以为 肠道病毒的感染提供一个间接的证据。 一般用急性期血清与恢复期血清的检测 结果进行比较,抗体滴度呈四倍或以上 增高证明有急性感染。但是,无症状的 肠道病毒感染也是常见的,所以对检测 结果的解释要慎重一些。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 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 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

手足口病诊疗常规

手足口病诊疗常规

五、鉴别诊断
(五)暴发性心肌炎 以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需与 暴发性心肌炎鉴别。暴发性心肌炎无皮疹,有严重心 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发作表现;心肌酶 谱多有明显升高;胸片或心脏彩超提示心脏扩大,心 功能异常恢复较慢。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进行鉴别。
六、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重症治疗原则
吸氧、心电监护,适当应用抗病毒药物,控制 颅内高压,静脉免疫球蛋白,酌情应用糖皮质激 素,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严密观 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及早发现危重症征象。
早期机械通气的相关指征
高热,面部潮红、多汗,肢体抖动、易惊、昏迷, 血压进行性升高,心率改变(快或慢),呼吸节律的 改变,四肢末梢皮温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皮肤花斑、紫绀。出现肺水肿才上机,则12小时死 亡率>90%。机械通气关口前移是目前降低手足口病 死亡率的唯一可行措施。
Hale Waihona Puke 八、治疗(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 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3.病因治疗:可适当选用利巴韦林等 。
八、治疗
(二)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 颅压治疗,每次0.5-1.0g/kg,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 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噻米。
四、诊断标准
(一)临床诊断病例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 多见。 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 发热。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 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血清酶的实验室分析

手足口病血清酶的实验室分析
( M ) 者 按 病 程 和空 腹 血 糖进 行分 组 , 正 常 对 照 组 比较 尿 微 量 白蛋 白浓 度 的 变 化 。结果 : 病 程 延 长 , D 患 与 随 尿微 量 白 蛋
白浓 度 与 正 常 对 照 组 比较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O 0 ) 随 着 空 腹 血 糖 的升 高 , 微 量 自 蛋 白排 出量 升 高 , 异 有 显 著 性 P< . 1 。 尿 差
11 , L 6 倍 A T红细胞中的浓度比血浆高 3 倍, K在红 ~5 而C
细胞中含量极微或没有, 在病毒性心肌炎时 C K活性明显升 高[ ]对诊断及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 并且两组 c n T T水平
无一例达到心肌损伤诊断标准( . gmL , >O1n/ ) 因此不要 因 为单纯 aH D,D — B L H的升高而误认为心肌持续性损害而给手
11 一般资料 .
还可引起心肌炎、 无菌 38 8 例全部为确诊为手足 口病一般病例的患儿, 诊断标 腔黏膜溃疡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
脑干脑炎 , 重者可表现为急性驰张性瘫痪、 全脑 准为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 试行) 分为<6 。 岁组 性脑膜炎、 炎、 肺水肿或出血等, 最终导致死亡。 因此实验室的检测为临 (5 32例) 7 2 和 ~1 岁组(6 。 3 例)
它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一旦出现肾功能受
7 葡萄糖)O T 5 g ,G T2 h血浆葡萄糖浓度>1. m o L 11 m l 。 /
纳入病例组后依据病程及空腹血糖进行分组。 正常对照组随 机选择患者 6 例 , 2 例, 3 O 男 7 女 3例; 2 ~6 岁。均无 年龄 0 0 糖尿病、 肾病、 高血压病、 冠心病等疾病。

手足口病检测

手足口病检测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 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开展培训与交流
加强检测人员技能培训 与交流,提高检测水平

05
手足口病检测挑战与 展望
当前面临的挑战
早期识别困难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不典型,容易 与其他疾病混淆,给早期诊断带
来挑战。
病原体多样性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众 多,不同病毒类型之间临床症状 和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增加了检
04
手足口病检测策略与 建议
早期筛查与诊断策略
01
02
03
临床症状观察
对手足口病典型症状如发 热、手足口部皮疹等进行 早期识别和观察。
流行病学史调查
了解患儿及其密切接触者 是否有类似病例接触史, 以及近期是否到过疫情高 发区。
实验室检查
采集患儿咽拭子、疱疹液 或粪便等标本进行病原学 检测,以明确病原体类型 。
其他新技术应用
核酸恒温扩增技术
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点,可用于手足口病 的快速检测。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将生物识别元件与信号转换元件紧密结合的分析技术。利用生物传 感器技术检测手足口病病毒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微流控芯片技术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一种在微米尺度上操控流体的技术。该技术可集成多种生物化学反应于 一体,实现高通量、自动化的检测,有望用于手足口病的快速筛查和诊断。
测难度。
缺乏特效药物
目前尚无针对手足口病的特效药 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
求更高。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检测技术创新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技术的发展,未来手 足口病检测将更加快速、准确、便捷。

儿童手足口病检验与诊断

儿童手足口病检验与诊断

儿童手足口病检验与诊断发表时间:2018-03-14T14:43:08.2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作者:常娅莉[导读] 本实验室采用操作快速简便的金标法检测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IgM,为临床及时诊断手足口病提供了有效的实验室依据。

郑州儿童医院检验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摘要: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婴幼儿,主要经接触传播,夏秋季节在幼托机构常出现爆发流行,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疱疹性咽峡炎和手掌、足底、臀周皮疹,少部分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肺水肿、肺出血、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对于该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加深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关键词:手足口病;检验;诊断中图分类号:R512.5正文: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道。

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

该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对象 2015年 3月到2016年3月在郑州儿童医院感染科就诊的患儿 1694 例,一般症状为急性发热,口腔黏膜或手掌、脚掌部出现散在疱疹,部分患儿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状。

1.2 试剂:CoxA-IgM和 Echo-IgM 试剂盒(胶体金法)。

1.3 方法:将试剂室温平衡 30 min 后在加样孔加 2 滴洗液,待干;加 100 μL 血清,待干;再加 4 滴洗液,待干;然后 3 滴显色液,待干;最后再加 4 滴洗涤液,待干。

如果小孔中央出现 2 个均匀红色的圆斑为阳性,如果质控段有红斑、测试段无红斑或很浅,均为阴性。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技术方案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技术方案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技术方案一、采集标本的种类、保存和运输(一)粪便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 3 日内的粪便标本,用于病原检测。

粪便标本采集量 5-8g/份,采集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管内,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4℃暂存 12 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二)咽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 3 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

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 3-5ml 保存液(含 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15ml 外螺旋盖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4℃暂存在 12 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三)血清标本。

各省(区、市)在手足口病流行年份中均应采集 EV71 和 CVA16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的双份血清。

采集急性期(发病 0-7d)和恢复期(发病 14-30d)双份配对血清用于阐明和分析 EV71 和 CVA16 感染后 IgG 和 IgM 抗体的动态变化,评价血清学抗体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静脉采集 3-5ml 全血,于真空无菌采血管中,自凝后,分离血清,将血清移到 2ml 外螺旋的血清保存管中,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将血清于-20℃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

(四)疱疹液。

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中分离到病毒即可确诊该病毒为病因,可同时采集多个疱疹作为一份标本。

先用 75%的酒精对疱疹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将疱疹挑破用棉签蘸取疱疹液,迅速将棉签放入内装有 3-5ml 保存液(含 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采样管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所采集标本 4℃暂存立即(12h 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文章目录*一、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二、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途径*三、手足口病的一般症状表现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根据手、足、口等部位典型皮疹即可作出HFMD临床诊断,流行病学接触史有助于诊断,临床诊断病例中符合下列之一,即为实验室诊断病例:1、粪便标本、咽拭子标本病毒分离阳性率远高于对照人群;2、肠道病毒型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1∶256;或恢复期血清中肠道病毒型特异性中和抗体较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增高;3、在病变组织中如脑脊液或疱疹液中分离到病毒;4、自病人血清、脑脊液或疱疹液等标本中检测到病原体核酸。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途径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

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

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

手足口病的一般症状表现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

2、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

手足口病的PCR检测

手足口病的PCR检测

手足口病的PCR检测对于手足口病的准确和迅速的诊断以及疾病的控制和治疗非常重要。

在手足口病的诊断中,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

PCR技术通过检测病毒的核酸序列,可以准确、敏感地确定手足口病的存在与否,并区分不同的病毒血清型。

目前,我国对手足口病进行检测,通常采用聚合酶链式(PCR)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对人粪便和咽拭子样本中C4亚型EV71型、CA16型及其他型(如CA2、4、5、、7、9、10、和CB1、2、3、4、5等)肠道病毒鉴别检测。

一、我国手足口病原谱现状在我国手足口病(HFMD)的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 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

不同时期和地区的HFMD病原谱可能存在差异,这部分是由于肠道病毒的流行规律,另一部分可能受到近年EV71疫苗应用的影响。

在过去的20年中,HFMD在亚太地区频繁爆发,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健康。

曾经,肠道病毒71型是导致HFMD危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

然而,随着肠道病毒的不断变化,非EV71等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HFMD的比例显著增加。

这意味着HFMD的病原谱正在发生变化,除EV71外的其他肠道病毒也开始成为引起HFMD的重要病原体。

这一变化可能对疫苗的研发和防控策略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监测来了解病原谱的动态变化,以便更好地应对HFMD的流行和控制。

二、手足口病PCR检测的原理手足口病PCR检测是一种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分子诊断方法,旨在检测手足口病毒的核酸序列。

该方法通过扩增病毒的特定DNA或RNA片段,从而实现对手足口病毒的快速、准确的检测。

PCR检测的原理基于DNA的复制过程,它涉及三个主要步骤:变性、引物结合和延伸。

手足口病检测与样本采集指南

手足口病检测与样本采集指南

• 静脉采集2~3ml全血,置于真空无菌采
血管中,自凝后,分离血清,将血清置
于-20℃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
标本保存与运送
☆病原学检测样本: 12小时内检测:4℃储存 超过12小时检测:-20 ℃储存,-70 ℃长期储存 运送:带冰送检 ◇血清学检测样本: 血清、脑脊液:-20 ℃储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送:带冰送检
★填写《手足口病病例标本送检登记表》
实验室诊断
• RT-PCR检测病毒核酸 • 检测项目: PE EV71 CA16
核酸检测基本操作程序
核酸提取---------去掉蛋白质、脂类和盐, 得到纯的核酸 核酸扩增---------使核酸的量达到可以检测 的水平 核酸检测---------根据核酸片段有无和大小 判断是否为目标DNA
肛拭子标本
• 把采集后的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 (PBS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 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 燥。 • 无PBS,可以使用流感的采样液。
疱疹液样本的采集
• 在HFMD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或脑脊液中 分离病毒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可同时采集多个疱疹作为一份标本,用消毒针将 疱疹挑破用棉签蘸取疱疹液,迅速将棉签放入内 装有3~5ml保存液(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 用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 杆,旋紧管盖并密封。
咽拭子标本的采集
•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 原检测。
• 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 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 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维持液或 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采样管中, 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 封,以防干燥
血清标本的采集

手足口病案例

手足口病案例

手足口病案例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发生在儿童群体中。

本文将通过一个手足口
病的实际案例,来介绍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明,3岁,男,因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就诊于医院。

经过详细
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初步怀疑小明患上了手足口病。

经过实验室检查,发现小明的咽拭子标本中检测出了肠道病毒71型的核酸阳性,最终确诊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
皮疹。

在临床上,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毒学检测和临床症状。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退热、口腔护理、皮疹护理等。

小明的治疗方案是口服退热药物,口腔溃疡局部用药,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注意休息。

同时,家长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环境。

手足口病通常在1-2周内可以自行缓解,但在治疗期间,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
的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持续呕吐、抽搐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对于这类疾病,家长要及时了解相
关知识,加强预防意识,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及时就医治疗,以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希望本文的案例能够帮助更多家长更好地了解手足口病,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