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检测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手足口检验报告

手足口检验报告

手足口检验报告简介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简称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儿童和婴幼儿较为常见。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等症状。

准确的手足口病检验报告对于疾病的监控和管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手足口病检验报告的相关内容和解读。

检验项目手足口病的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通过采集患者口腔、咽喉、粪便等样本,使用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的核酸,以确认感染。

2.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3. 免疫学检查:包括血清学检测和咽拭子检测,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和病毒抗原,判断感染的阶段和免疫状态。

4. 病毒分离与培养:将患者样本接种到特定细胞系中进行培养,通过观察病毒形态和增殖情况,确认感染的病毒类型。

报告解读手足口检验报告中的各项指标都具有一定的参考范围和意义。

下面对常见的指标进行解读: 1. 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果表示患者体内含有肠道病毒的核酸,确认感染。

阴性结果并不排除手足口病,因为该检测方法可能会受到采样时间和方法的限制。

2. 血常规:手足口病的患者常常出现白细胞计数偏低和淋巴细胞计数偏高,这是炎症反应的表现。

3. C反应蛋白:该指标可反映炎症的程度,手足口病患者常常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4. 抗体水平: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患者体内的病毒特异性抗体,IgM抗体的阳性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处于急性期,IgG抗体阳性可能表示已经产生了免疫保护。

结论手足口检验报告中,通过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和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手足口病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

同时,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水平,还可以评估免疫状态和预测疫苗的效果。

这些结果对于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传染风险、制定治疗方案和预防手足口病的流行至关重要。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方法(1)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方法(1)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方法
4.1 咽拭子:用2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同时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将拭子头浸入含3ml采样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4.2 鼻拭子:将1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轻轻插入鼻道内鼻腭处,停留片刻后缓慢转动退出。

取另一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以同样的方法采集另一侧鼻孔。

上述两根拭子浸入同一含3ml采样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4.3 鼻咽抽取物或呼吸道抽取物:用与负压泵相连的收集器从鼻咽部抽取粘液或从气管抽取呼吸道分泌物。

将收集器头部插入鼻腔或气管,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3ml采样液冲洗收集器1次(亦可用小孩导尿管接在50ml注射器上来替代收集器)。

4.4 咽漱液:用10ml不含抗菌素的采样液漱口。

漱口时让患者头部微后仰,发“噢”声,让洗液在咽部转动。

然后将咽漱液收集于50ml无菌的螺口塑料管中。

无条件的可用平皿或烧杯收集咽漱液并转入10ml螺口采样管中。

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

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

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肠道病毒属A组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热出疹综合征,主要感染病原体是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 virus A16, CV-A16),近年来CV-A6和CV-A10感染也呈现上升趋势。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肠道病毒而多次发病。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主要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或溃疡和/或手掌、足底等部位出现皮疹。

然而,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出血或肺水肿、心肺功能衰竭等重症表现,且病情进展迅速,部分重症患儿可引发死亡。

我国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

监测结果发现,2009年以来我国每年报告100-200万手足口病病例,1-3万重症病例和数百例死亡病例,而多数重症患者与EV71感染有关。

手足口病在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和死亡数排位中均位列前5,给我国儿童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随着防控工作对疾病监测要求的逐步提高,现行手足口病监测系统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⑴各地执行重症病例的诊断标准不一,难以对临床严重程度和变化趋势进行监测;⑵全国所有区县均开展轻症病例的病原学监测,监测质量难以保证;⑶未掌握标本采集数、肠道病毒检测结果阴性数以及未检测数,无法全面准确估计手足口病病例中的病原体分布特征。

为促进手足口病的科学防控,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手足口病监测,特制订2014版监测方案。

新版监测方案主要具备以下特点:⑴细化重症病例的诊断标准,加强重症和死亡病例的监测;⑵增加地市级哨点监测,提高监测质量;⑶开发“手足口病监测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全国监测数据,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自本监测方案执行起,《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中关于监测部分内容同时废止,但《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继续执行。

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法(2014年版)

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法(2014年版)

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肠道病毒属A组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热出疹综合征,主要感染病原体是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 virus A16, CV-A16),近年来CV-A6和CV-A10感染也呈现上升趋势。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肠道病毒而多次发病。

大多数患者病例,⑵增加地市级哨点监测,提高监测质量;⑶开发“手足口病监测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全国监测数据,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自本监测方案执行起,《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中关于监测部分内容同时废止,但《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继续执行。

一、目的(一)阐明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和临床严重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二)阐明我国各省、市、县手足口病中EV71、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病原构成的动态变化,为预测预警严重程度较重的地市或区县提供依据。

(三)掌握EV71和CV-A16的基因型和基因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掌握非EV71非CV-A16其他肠道病毒的优势血清型别和变化规律。

(四)掌握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规模、特点和处置情况。

二、监测病例定义断标准。

1.(1(2(3(42.(1(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V-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V-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4)急性期血清EV71或CV-A16IgM检测阳性。

(二)重症手足口病定义为出现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并伴有以下任一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或循环系统并发症: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包括脑干脑炎)、脑脊髓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或心肺功能衰竭。

上述并发症的定义分别为:1.无菌性脑膜炎:发热,伴头痛、呕吐和/或脑膜刺激征,不伴有意识改变,脑脊液检查结果符合病毒性感染的表现,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检测技术方案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检测技术方案

附件1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检测技术方案一、采集标本的种类、保存和运输(一)粪便标本.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粪便标本,用于病原检测。

粪便标本采集量5—8g/份,采集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管内,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4℃暂存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二)咽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含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15ml外螺旋盖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4℃暂存并在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三)血清标本.各省(区、市)在手足口病流行年份中均应采集EV71 和CVA16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的双份血清。

采集急性期(发病0-7d)和恢复期(发病14—30d)双份配对血清用于阐明和分析EV71和CVA16感染后IgG和IgM抗体的动态变化,评价血清学抗体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静脉采集3-5ml全血,置于真空无菌采血管中,自凝后,分离血清,将血清移到2ml外螺旋的血清保存管中,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将血清置于-20℃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四)疱疹液。

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中分离到病毒即可确诊该病毒为病因,可同时采集多个疱疹作为一份标本。

先用75%的酒精对疱疹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将疱疹挑破用棉签蘸取疱疹液,迅速将棉签放入内装有3—5ml保存液(含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采样管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所采集标本4℃暂存立即(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方案

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方案

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方案为规范手足口病的标本采集、运送及实验室检测操作程序,提高检测准确性,从而为手足口病的明确诊断和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原则和程序手足口病的诊断一般是通过采集适当的临床标本后进行病毒分离和病毒鉴定,如果没有采到合适的临床标本,或无法进行病毒分离,也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如中和实验)来检测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或直接从临床标本中检测病毒的核酸来诊断(见下图: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流程图)。

一般是由省级病毒实验室进行病毒的分离,爆发疫情范围较大时,国家参比实验室也可以提供技术支持。

病毒分离成功后,送至国家参比实验室进行鉴定或复核,同时对全国手足口病的病原进行病毒学监测。

国家参比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在30日内将结果反馈给省级实验室。

很多血清型的肠道病毒能引起手足口病,不同细胞系对不同病毒的敏感性是有所不同的,而不同时期肠道病毒的流行株也不同。

通常用于肠道病毒分离的细胞系为RD细胞(对CA16和EV71敏感)、HEp-2细胞(对某些柯萨奇B组病毒敏感)等,联合使用上述两种或更多细胞(如Vero细胞)有助于分离到更多的肠道病毒。

使用血清型特异性的中和抗血清进行的中和实验是肠道病毒鉴定的基本方法,如果使用了适当的抗血清,实验结果是比较可靠的。

因为肠道病毒包括若干个血清型,通常使用组合抗血清进行鉴定,有些组合抗血清已经商品化。

当无法进行病毒分离或得不到适用于病毒分离用的标本时,血清学检测可以为肠道病毒的感染提供一个间接的证据。

一般用急性期血清及恢复期血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抗体滴度呈四倍或以上增高证明有急性感染。

但是,无症状的肠道病毒感染也是常见的,所以对检测结果的解释要慎重一些。

为了提高检测速度,也为了辅助中和实验法进行毒株鉴定,最近很多实验室都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目前,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肠道病毒进行定型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要根据检测目的选择使用适用的方法。

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工作方案

聊城市2010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工作方案(试行)2009年,我市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手足口病疫情,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了较大危害。

为做好2010年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做好病原学监测的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强我市手足口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学型别,为科学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病原学依据,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山东省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山东省手足口病监测方案(试行)》、《关于加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1.了解我市手足口病流行毒株的型别及分布情况。

2.掌握我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对象监测对象为医疗卫生机构诊断的手足口病临床诊断典型病例、手足口病(危)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及聚集性病例。

相关病例定义如下:(一)临床诊断病例。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1.典型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2.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实验室检测做出诊断。

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二)聚集性病例。

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三、病例标本的采集种类和采取要求(一)标本种类:新发典型病例须同时采集大便(双份间隔24小时以上)、咽拭子和/或疱疹液;对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危)重症病例,可采集脑脊液标本;其他标本(包括死亡病例标本)采集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要求实施。

(二)对每个病例的标本要详细填写采、送样登记表(附件4)和个案调查表/ 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附件3/4)。

手足口标本采样及上送要求

手足口标本采样及上送要求

血管,在室温放臵2 h,待凝固后分离血清。
注意事项
1.粪便:发病一周内,量要足、密闭螺 旋盖容器内 2.咽拭子:发病3日内、有力度、不要触及 舌头 3.疱疹液:皮肤消毒 4.血清:双份,血清析出后臵2ml冻存管内 上送,勿溶血,急性期(发病0-5 天),恢复期(发病14-28天)。
标本量:不可过少 时 间:送检要及时 粪便盒:螺旋盖 标本的质量:失水、长霉 新登记表:普通、聚集或暴发、重症、死亡 两份表格:采样登记表(新),个案调查表 血 清:臵2ml冻存管内(螺旋盖),双份。 全血标本不能冷冻。
第一层容器
第二层容器
第三层容器
谢 谢
手足口标本采集 上送要求
病原学简介
实验室诊断方法 标本采集
标本上送
一、病原学特点
1、形态结构
20面体立体对称 无包膜
单链RNA
2、分型
柯萨奇病毒 A组16、4、5、7、9、10型 B组2、5型 埃可病毒肠道病毒A组
3、抵抗力
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在4℃可存活 1年,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尤其适合 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耐酸,在 PH3.5仍然稳定 75%酒精、5%来苏尔、乙醚无效
4、致病性
传染源:患者的粪便、唾 液、咽部分泌物、 污染的食物、水泡内容物 多途径:粪—口途径、呼吸道、密切接触 口鼻内分泌物在发病后一周内最强 肠道排出病毒,时间可达8—12周之久 肠内感染、肠外症状
采用WHO提出的三级包装系统: 第一层容器:装样品,要求防渗漏。样品 应臵于带盖的试管内,试管上应有明显的 标记,标明样品的编号或受检者姓名和采 集时间。在试管的周围应垫有缓冲吸水材 料,以免碰碎。 第二层容器:要求耐受性好、防渗漏、容 纳并保护第一层容器,可装多个第一层容 器。将试管装入专用带盖的容器内,容器 的材料要易于消毒处理。 第三层容器:放在一个运输用外层包装内, 应易于消毒。外面要粘贴B类传染性物质 UN3373标记。

手足口病怎样采集粪便

手足口病怎样采集粪便

手足口病怎样采集粪便文章目录*一、手足口病怎样采集粪便*二、手足口病如何处理*三、手足口病食疗方手足口病怎样采集粪便1、手足口病怎样采集粪便用容器内的小勺挑取少许新鲜粪便(约小黄豆大小),应选择其中有脓血、黏液的部分或颜色异常部分,如无异常,则可自粪便表面不同部位及粪便深处多部位取材,标本量一般30~50mg,放入干燥清洁有盖的塑料盒内1小时内送检。

无粪便而又必须检查时可经肛门指诊获取粪便。

灌肠后的粪便常因过稀及混有油滴等而不适宜检验。

患者在家中留取标本时,送检过程中应采取保温措施,因为阿米巴原虫可在低温下失去活动力从而不宜查到。

检查蛲虫卵时,在清晨排便前自肛门四周皱襞处拭取标本,寄生虫卵标本立即送检。

应连续送检3天,以避免因某些原虫或蠕虫的周期性排卵现象而漏检。

应采用无菌有盖容器。

普通细菌培养:取有脓血、黏液部分的粪便3g以上,液体粪便取3mL以上置于无菌瓶中,立即送检。

难辨梭菌培养及难辨梭菌毒素检测:粪便标本应充盈整个无菌小瓶,立即送检。

2、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

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

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

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3、手足口病怎么检查常规检查:末梢血白细胞数减低或正常;尿、便一般无异常。

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

手足口病如何处理手足口病其实并不可怕,对于感染了手足口病的患儿,病情较轻的孩子,医生多数建议自行回家进行隔离、孩子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

在休息的过程中,给孩子容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辅助使用一些抗病毒及对症的药物;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监测工作方案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监测工作方案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监测工作方案各县级医疗机构、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川疾发[2011]93号)要求,切实加强全县手足口病监测工作,防止我县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生,减少重症病例、严防暴发疫情的发生,根据我县实际,特制订工作方案:一、疫情监测1、疫情报告1.1、散发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接诊的符合手足口病病例定义的所有病例进行网络报告,按法定丙类传染病管理。

1.2、聚集性病例报告: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暴发定义: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手足口病(1周内同一幼托机构/学校发生2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罹患率达到20%时,或幼托机构/学校发生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聚集性定义: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2、病原学监测2.1、监测时间:20**年1月至12月。

2.2、监测对象及内容:散发病例监测:县医院每月采集7例,县妇幼保健院每月采集3例散发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或疱疹液送交县疾控中心。

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集所有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相关标本或尸检标本,每起暴发疫情应采集不超过10份病例标本,24小时内送县疾控中心。

3、个案流调住院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为95%,暴发或聚集性病例的调查率100%。

二、物资储备1、样品采集物品:县级医疗单位、各中心卫生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储备必要的病毒采样专用盒。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技术方案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技术方案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技术方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手足口病标本采集技术方案一、采集标本的种类、保存和运输(一)粪便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 3 日内的粪便标本,用于病原检测。

粪便标本采集量 5-8g/份,采集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管内,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4℃暂存 12 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二)咽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 3 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

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 3-5ml 保存液(含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15ml 外螺旋盖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4℃暂存在 12 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三)血清标本。

各省(区、市)在手足口病流行年份中均应采集 EV71 和 CVA16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的双份血清。

采集急性期(发病 0-7d)和恢复期(发病 14-30d)双份配对血清用于阐明和分析 EV71 和 CVA16 感染后 IgG 和 IgM 抗体的动态变化,评价血清学抗体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静脉采集 3-5ml 全血,于真空无菌采血管中,自凝后,分离血清,将血清移到 2ml 外螺旋的血清保存管中,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将血清于-20℃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

(四)疱疹液。

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中分离到病毒即可确诊该病毒为病因,可同时采集多个疱疹作为一份标本。

先用 75%的酒精对疱疹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将疱疹挑破用棉签蘸取疱疹液,迅速将棉签放入内装有 3-5ml 保存液(含 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采样管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手足口病监测方案

手足口病监测方案

手足口病监测方案一、背景和意义手足口病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该病在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增多的趋势,尤其在幼儿中发病率较高,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手足口病监测方案对于及时掌握疫情信息、早期干预和做好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监测目标1.把握疫情动态:了解手足口病的季节性流行特点和病例发病程度,及时预警和确定疫情防控措施。

2.发现和研究疫情变异:监测手足口病病毒的类型和亚型变化,为疫苗研发提供依据。

3.评估防控效果:通过监测数据评估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提出调整建议。

三、监测指标1.疫情监测指标:a)疫情报告率:统计每个地区的手足口病发病报告数,反映疫情的患病程度。

b)发病率:统计每个地区的手足口病发病人数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为不同地区之间的疫情比较提供依据。

c)疫情流行特点:统计每季度和每年不同病毒亚型的发病情况,分析流行特点。

2.病原学监测指标:a)病毒分离情况:对手足口病病人样本进行病毒分离,检测不同亚型的病毒种类。

b)病毒变异情况:对病毒分离的阳性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病毒的变异情况。

3.预防控制措施评估指标:a)疫苗效果评估:统计每个地区疫苗接种率和发病人数的关系,评估疫苗的预防效果。

b)防控策略效果评估:统计每个地区防控措施的实施情况和疫情数据变化,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

四、监测方法1.疫情监测方法:a)建立疫情报告系统: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系统,准确报告每起手足口病病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b)统计疫情数据:根据每个地区的疫情报告数据,分析和统计总体疫情情况和季节性变化。

c)掌握疫情形势:及时掌握疫情形势,向上级卫生部门汇报,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疫情防控策略。

2.病原学监测方法:a)采集样本:从每个地区的手足口病病人中采集咽拭子、糞便等样本。

b)进行病毒分离和检测:将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和PCR检测,检测不同亚型的病毒。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方案(修改版)[1]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方案(修改版)[1]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本次疫情的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疫情处置工作,根据卫生部和省有关文件与技术方案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处置目的1.采集相关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明确病原并进行分型鉴定;2.收集临床资料,以了解不同型别肠道病毒的致病性、毒力、所致疾病临床类型及救治等;3.阐明本次流行/暴发的传播方式及感染的危险因素等,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4.评价不同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

二、调查处置程序(一)核实诊断首先了解诊断是否明确,是否可靠。

若诊断明确、可靠,则可明确疫情性质;否则需要进行初步调查来核实,与参与诊治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了解就诊的病人情况,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必要时亲自对现症病例进行体格检查和采样检测,并询问其发病经过、诊治过程、有关的流行病学史、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

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疫情作出初步判断。

(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1.应开展调查疫情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监测系统报告、托幼机构和学校报告、群众反映、媒体报道、疫情通报等途径获知本辖区出现下列手足口病疫情情况时,应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⑴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⑵住院病例。

⑶聚集性病例(学校与幼托机构一周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

⑷全县的首发病例。

2.调查容和方法⑴个案调查病人基本情况、发病经过、临床表现、治疗与转归、流行病学史(活动情况、饮食饮水卫生情况、病前类似病人接触史等)、密切接触者。

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验结果以及流行病学特点,了解手足口病发病及疫源地环境情况,病例发病前发病前7天活动围及暴露史与接触史:接触时间、接触方式、接触频率、接触地点、接触时采取防护措施情况等,以便控制疫情蔓延,积累资料,作为当地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

在进行个案调查时应注意:对调查表中虽然没有列入,但有流行病学意义的容也应详细询问和描述,尽可能收集一切对阐明流行有关的材料,特别要注意详细收集指征病例和特殊病例的资料。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技术方案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技术方案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技术方案一、采集标本的种类、保存和运输(一)粪便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 3 日内的粪便标本,用于病原检测。

粪便标本采集量 5-8g/份,采集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管内,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4℃暂存 12 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二)咽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 3 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

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 3-5ml 保存液(含 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15ml 外螺旋盖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4℃暂存在 12 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三)血清标本。

各省(区、市)在手足口病流行年份中均应采集 EV71 和 CVA16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的双份血清。

采集急性期(发病 0-7d)和恢复期(发病 14-30d)双份配对血清用于阐明和分析 EV71 和 CVA16 感染后 IgG 和 IgM 抗体的动态变化,评价血清学抗体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静脉采集 3-5ml 全血,于真空无菌采血管中,自凝后,分离血清,将血清移到 2ml 外螺旋的血清保存管中,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将血清于-20℃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

(四)疱疹液。

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中分离到病毒即可确诊该病毒为病因,可同时采集多个疱疹作为一份标本。

先用 75%的酒精对疱疹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将疱疹挑破用棉签蘸取疱疹液,迅速将棉签放入内装有 3-5ml 保存液(含 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采样管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所采集标本 4℃暂存立即(12h 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2024手足口病防控

2024手足口病防控

手足口病监测(一)
聚集性病例定义 一周内,
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 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班级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手足口病监测(二)
手足口病原学监测 常规监测:以县为单位,发病高峰期每月最少
消毒液一次性杯子半杯,形成500mg/L浓 度;消毒方法:将体温表浸泡15分钟后再 用毛巾擦干; 4、手消毒方法:用0.5%碘伏搽拭5 分钟。
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停课标准
一、托幼机构/小学以班或宿舍为单位,一周内发 现2例手足口病例,或出现一例重症病人或死 亡病例,该班和同一宿舍停课10天,并及时 向区县疾控中心报告,托幼机构/小学的保健 医生对其他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发现 异常及时就医;
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 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不要让居家治疗的 患儿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 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需住院,可 居家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பைடு நூலகம்
手足口病的防控(五)
医疗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 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加强预检分诊,专辟诊室(台)接诊发 热、出疹的病例。增加候诊及就诊等区域的清洁消毒频次, 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例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 双手消毒,或更换使用一次性手套;
3. 诊疗、护理手足口病病例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 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时消毒;
二、托幼机构/小学一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 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 评估后,全园停课10天,完成终末消毒,并 通过消毒效果评估达到合格要求可申请复课;

手足口病的PCR检测

手足口病的PCR检测

手足口病的PCR检测对于手足口病的准确和迅速的诊断以及疾病的控制和治疗非常重要。

在手足口病的诊断中,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

PCR技术通过检测病毒的核酸序列,可以准确、敏感地确定手足口病的存在与否,并区分不同的病毒血清型。

目前,我国对手足口病进行检测,通常采用聚合酶链式(PCR)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对人粪便和咽拭子样本中C4亚型EV71型、CA16型及其他型(如CA2、4、5、、7、9、10、和CB1、2、3、4、5等)肠道病毒鉴别检测。

一、我国手足口病原谱现状在我国手足口病(HFMD)的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 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

不同时期和地区的HFMD病原谱可能存在差异,这部分是由于肠道病毒的流行规律,另一部分可能受到近年EV71疫苗应用的影响。

在过去的20年中,HFMD在亚太地区频繁爆发,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健康。

曾经,肠道病毒71型是导致HFMD危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

然而,随着肠道病毒的不断变化,非EV71等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HFMD的比例显著增加。

这意味着HFMD的病原谱正在发生变化,除EV71外的其他肠道病毒也开始成为引起HFMD的重要病原体。

这一变化可能对疫苗的研发和防控策略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监测来了解病原谱的动态变化,以便更好地应对HFMD的流行和控制。

二、手足口病PCR检测的原理手足口病PCR检测是一种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分子诊断方法,旨在检测手足口病毒的核酸序列。

该方法通过扩增病毒的特定DNA或RNA片段,从而实现对手足口病毒的快速、准确的检测。

PCR检测的原理基于DNA的复制过程,它涉及三个主要步骤:变性、引物结合和延伸。

手足口病检测与样本采集指南

手足口病检测与样本采集指南

• 静脉采集2~3ml全血,置于真空无菌采
血管中,自凝后,分离血清,将血清置
于-20℃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
标本保存与运送
☆病原学检测样本: 12小时内检测:4℃储存 超过12小时检测:-20 ℃储存,-70 ℃长期储存 运送:带冰送检 ◇血清学检测样本: 血清、脑脊液:-20 ℃储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送:带冰送检
★填写《手足口病病例标本送检登记表》
实验室诊断
• RT-PCR检测病毒核酸 • 检测项目: PE EV71 CA16
核酸检测基本操作程序
核酸提取---------去掉蛋白质、脂类和盐, 得到纯的核酸 核酸扩增---------使核酸的量达到可以检测 的水平 核酸检测---------根据核酸片段有无和大小 判断是否为目标DNA
肛拭子标本
• 把采集后的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 (PBS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 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 燥。 • 无PBS,可以使用流感的采样液。
疱疹液样本的采集
• 在HFMD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或脑脊液中 分离病毒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可同时采集多个疱疹作为一份标本,用消毒针将 疱疹挑破用棉签蘸取疱疹液,迅速将棉签放入内 装有3~5ml保存液(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 用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 杆,旋紧管盖并密封。
咽拭子标本的采集
• 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 原检测。
• 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 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 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维持液或 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采样管中, 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 封,以防干燥
血清标本的采集

手足口病监测方案

手足口病监测方案

手足口病监测方案一、背景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症状,易在儿童群体中传播。

为了及时掌握手足口病的流行状况,制定手足口病监测方案十分必要。

二、监测目标本监测方案的目标是: - 及时掌握手足口病的疫情动态,包括发病人数、发病地区等信息; - 追踪手足口病病例分布情况,确定高风险区域; - 提供数据支持,辅助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监测内容1.病例监测–医疗机构要及时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情况,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严重程度等。

–按照相关规定,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类和编码,并在病例报告中注明。

2.流行病学调查–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患者的相关信息,如患病时间、接触史、病情发展等。

–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尽可能揪出可能的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3.样本采集–对手足口病病例患者进行样本采集,主要包括咽拭子、粪便等。

采样过程需符合相应标准和规范。

4.实验室检测–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核酸检测、血清抗体检测等。

5.监测数据统计与分析–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制作监测报告,包括病例数量、病例分布、病例流行趋势等。

四、监测实施1.监测网络–建立手足口病监测网络,包括各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单位。

建立联系机制,定期信息交流。

2.监测人员培训–对从事手足口病监测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监测方案、样本采集与处理、实验室检测等方面的知识。

3.数据收集与报告–各级医疗机构要及时收集手足口病病例信息,并按规定上报。

–监测中心要负责收集、整理监测数据,制作监测报告,并定期向相关单位通报监测结果。

4.信息公告–及时公布手足口病监测结果,包括疫情通报、高风险地区提示等信息,以引导公众加强防控措施。

五、应急措施1.当手足口病暴发或高发地区发现时,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监测和疫情排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2.加强对幼儿园、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中场所的监测和管理,并配合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脑脊液标本。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可采集脑脊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或核酸检测。采集时间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3 天内,采集量为1.0~2.0ml。采集后立即装入无菌带垫圈的冻存管中,4℃暂存立即(12h 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但EV71 感染神经系统时,很难在脑脊液中检测到EV71 病原。临床标本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要避免反复冻融。标本采集后要全程冷藏或冷冻保存和运输,12 小时内送达实验室。依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肠道病毒或潜在含有肠道病毒的标本按B 类包装,置于冷藏保存盒内运输,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可采用陆路或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但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强烈震动、重力挤压等现象。在送到省、地、市级CDC实验室时,包装盒内应带冰且包装完整。在上送标本的同时,需附带相关的《手足口病病例临床标本采样登记表》。
许多细胞系可支持人肠道病毒(如EV71、CVA16)生长。对于检测手足口病的病原来说,建议所有怀疑含EV71、CVA16 等肠道病毒感染的标本均需接种到以下两种细胞系:?? RD细胞,来源于人横纹肌肉瘤细胞。?? HEp-2细胞,来源于人喉癌上皮细胞。
3.标本的处理
(1)粪便标本和肛拭子的处理
4.接种和观察(病毒分离)
(1)通常使用8ml 的斜面试管培养细胞,传细胞时,每管加细胞培养液1.5ml。显微镜下观察单层细胞,以确保细胞是健康、无污染的。一个健康的单层细胞会在传代后48 小时左右形成;
(2)倒掉生长液(GM),换上1~
(11)如果7d 之后没有CPE 出现,那么盲传1 代继续观察7d。(注意:同一病例标本的细胞培养物不能混在一起再传代,例如:不同细胞的培养物应单独传代);
(12)盲传两代后,仍然没有出现CPE 的,则判定为阴性;
(13)注意:如果接种后24h 内出现CPE,很可能是标本中的非特异性成分导致的毒性反应。取100μl 阳性分离物传二代,继种细胞中。这时应被认为是第一代。
B:微生物污染:由于细菌污染而造成培养液混浊或细胞死亡经常使病毒造成的CPE 无法确定或根本无法出现。重新取原始标本,用氯仿或抗生素处理,按上述步骤重新接种到新鲜细胞上。
C:盲传:有时一周之后传代细胞会老化,甚至细胞对照也出现了病变。这时已接种标本的试管应在-20℃冻存,融化后取0.2ml接种到同一类型的新鲜单层细胞中,再观察7~10d。如果盲传两代后仍然没有产生CPE,那么认为这个标本是阴性的。
6)在确保离心机的盖子盖好和离心桶密封的情况下,用冷冻离心机在1500g 条件下离心20min;
7)在生物安全柜中将每1 份标本的上清液分别吸入2 个有外螺旋盖的冻存管中(如果上清液不清澈,应再用氯仿处理1 次);
8)1 管粪便悬液冻存于-20℃作为备份,另1 管存于4~8℃以备接种。
(2)疱疹液标本的处理
5.病毒分离结果解释
RD 细胞支持HFMD 的主要病原体-CVA16 和EV71 等多种肠道病毒的复制,CVA16 和EV71 均能在RD 细胞培养中引起特殊的肠道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PE),表现为细胞圆缩、分散、胞浆内颗粒增加,最后细胞自管壁脱落。但相同滴度的CVA16 和EV71 在RD 细胞中生长的速度不同,EV71 的
(六)尸检标本。
采集脑、肺和肠淋巴结等重要组织标本,每一采集部位分别使用单独的消毒器械。每种组织应多部位取材,每部位
应取2~3 份约5~10g 的组织,淋巴结2 个,分别置于15ml~50ml 无菌的有外螺旋盖的冻存管中,采样管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四)疱疹液。
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中分离到病毒即可确诊该病毒为病因,可同时采集多个疱疹作为一份标本。先用75%的酒精疱疹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将疱疹挑破用棉签蘸取疱疹液,迅速将棉签放入内装有3~5ml 保存液(含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采样管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所采集标本4℃暂存立即(12h 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附件1: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检测技术方案
一、采集标本的种类、保存和运输
(一)粪便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 日内的粪便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粪便标本采集量5~8g/份,采集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管内,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4℃暂存12 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保存液
Eagle`s 液(MEM) 80.5ml
3%L-谷氨酰胺200mM 1.0ml
胎牛血清 5.0ml
7.5%NaHCO3 溶液 3.5ml
B 液:
试剂品名 加入量
MgCl2.6H2O 0.10g
溶解于100ml 蒸馏水中,10psi(70Kpa)15 分钟高压灭菌。
C 液:
试剂品名 加入量
CaCl2 0.10g
溶解于100ml 蒸馏水中,10psi(70Kpa)15 分钟高压灭菌。
2.病毒分离细胞系
(6)使用倒置显微镜每天观察细胞培养管,以观察有特征性的肠道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PE)的出现(如细胞变圆,折光增强并脱离管壁等);
(7)记录接种管和对照管细胞所发生的变化至少一周,记录CPE(1+-4+)、提示细胞受毒性反应、老化或污染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1+,<25%;2+,25%~50%;3+,50%~75%;4+,75%~100%);
(三)血清标本。
各省(区、市)在手足口病流行年份中均应采集EV71 和CVA16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的双份血清。采集急性期(发病0~7d)和恢复期(发病14~30d)双份配对血清用于阐明和分析EV71 和CVA16 感染后IgG 和IgM 抗体的动态变化,评价血清学抗体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静脉采集3~5ml 全血,置于真空无菌采血管中,自凝后,分离血清,将血清移到2ml 外螺旋的血清保存管中,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将血清置于-20℃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
Eagle`s 液(MEM) 86.5ml 92.5ml
3%L-谷氨酰胺200mM 1.0ml 1.0ml
胎牛血清 10.0ml 2.0ml
7.5%NaHCO3 溶液 2.5ml 3.5ml
1.2ml 的维持液(MM);
(3)每一份标本需要同时接种2 支RD 细胞和2 支HEp-2 细胞,正确标记每支细胞培养管(包括标本的编号、日期、传代数);
(4)每一种细胞至少标记一管作为阴性对照;
(5)每支试管接种0.2ml 的标本悬液,培养温度要求36℃。(或者使用吸附的方法接种病毒:接种标本前,倒掉生长液(GM),每支试管接种0.2ml 的标本悬液,培养温度为36℃;吸附1 小时后,换上1.5ml 的维持液(MM)。同样每份标本需同时接种2 支RD 细胞和2 支HEp-2 细胞。
(二)咽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 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 保存液(含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15ml 外螺旋盖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4℃暂存并在12 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
霉素100u/ml,链霉素为100μg/ml。完全PBS 液的配置:取以下1 份B 液和1 份C 液加到8 份A液中即为完全PBS 工作液。
A 液:
试剂品名 加入量
NACL 8.00g
二、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或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即可诊断该病毒为病因。用于采集咽拭子的无菌拭子要放在标本保存液中,如含5%牛血清维持液。用于分子生物学诊断的标本采集与病毒分离标本的采集方法一样。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标本应在病例发病后尽早采集,尽快检测。不能立即检测的标本应冷冻保存。对于血清学诊断,急性期血清应该在发病后尽早采集,恢复期血清在发病两周后采集。标本保存液的配置见下表:
(8)如果有特征性的肠道病毒CPE 出现,要如实记录,并观察直到75%的细胞发生变化(3+CPE),然后储藏在-20℃以备二次传代;
(9)第一代培养见可疑细胞病变时应继续传代,待细胞病变稳定出现后-20℃或-70℃冻存;
(10)一代阳性分离物再传二代,如果又有明显的CPE 出现,将病毒保存在-20℃冰箱(二代病毒)。因二代病毒滴度高于一代病毒,所以选用二代病毒进行鉴定;
青、链霉素 1.0ml 1.0ml
(各10000U/ml)
(2)粪便标本和肛拭子的处理液
完全PBS 液中加 提取或病毒分离。
(3)脑脊液标本的处理
脑脊液标本通常直接用于病毒分离。
(4)咽拭子标本的处理
咽拭子要在标本运输(保存)液中充分搅动(至少40 下),以洗下拭子上粘附的病毒及含有病毒的细胞等,用于病毒分离时,需要冻融一次(防止多次冻融),使细胞破裂,释放病毒颗粒。然后在4℃条件下,10000rpm 离心20min,用上清接种到细胞上或直接提取RNA。如果发现有细菌污染,须用滤器过滤除菌。
KCL 0.20g
Na2HPO4(无水) 0.91g
KH2PO4 0.12g
用600~800ml 蒸馏水溶解以上盐类,加蒸馏水补至1000ml,10psi(70Kpa)15 分钟高压灭菌,即为不完全PBS 工作液(不含钙镁离子)。
青、链霉素 10ml
(各10000U/ml)
三、实验室检测操作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