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搭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搭石》教学反思优秀3篇

《搭石》教学反思优秀3篇

《搭石》教学反思优秀3篇《搭石》教学反思篇一《搭石》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我们本周刚刚学习完。

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

学习本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一、识字教学,点面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识字教学,我先让整体认识本课要求会写和会认的字词,以及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想象画面理解,联系生活体验理解,也有教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等。

比如在初读课文后认读生字词时,不但要求学生读准,部分词语还进行了拓展,如“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ABCC形式的词语,借此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积累的这种形式的词语,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

在教学“协调有序”一词,学生对“协调有序”的理解一直是抽象的,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又通过学生体验走搭石的节奏加以理解。

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

在学习“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语,相机学习生字“绰”,课件出示字典的三种解释,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应该是姿态柔美,然后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和图片来理解,并通过朗读体会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美,达到了感性理解和个性思维的统一,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文本教学,品读文美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一中心句,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悟老人摆搭石,摆出了助人美;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含着的谦让美;“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体现的敬老美,同样都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人景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如上了年纪的人摆搭石的场面,通过学生想象老人发现不平稳的石头到放平稳,再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才离开这个过程,他会想什么,做什么,体会他认真负责,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搭石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搭石 优质版教案

教师板书(无私奉献)(设计意图:语文课堂上的语文味要通过朗读、品悟语言文字表现出来,语言不是无情物,通过品悟语言文字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升华情感;通过想象,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场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出示课件53)主题概括。

2.(出示课件54—56)课堂演练。

结束语:一排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排搭石,就是一段协调的舞,姿态婀娜;一排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排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

希望同学们课下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继续品味搭石的深意。

3.(出示课件57)布置作业。

搜集借物喻人写法的文章读一读,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搭石》作为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落实“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这两个语文要素的基础。

在本课的教学中,本着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精神,主要做到: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两点。

第一,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本节课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角度地读,感受当时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之美、声音之美、人影映入小溪中的倒影之美,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第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

如在第2—4自然段的学习中,让学生在阅读后体会、交流。

学生通过老人摆搭石时的动作,想象这些词语传递的生活画面及人的心理活动,感悟老人那为他人着想的心灵之美。

在第4自然段中,通过两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学生感悟到了乡村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谦让、互敬互助、尊老敬老的心灵之美,这些都是透过外在的描写感悟文中所蕴含的人性美。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搭石”这种围赤定石的方法。

–掌握使用石块进行搭建结构的基本技巧。

–能够通过搭建石结构培养观察力、耐心和动手能力。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搭石活动,培养学生的友爱和团结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整理好所需的石块、图纸和搭石工具。

2.确保教室桌面整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3.准备好介绍“搭石”活动的教材和视频资料。

4.分组准备好小组合作所需的任务分工表和合作规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搭石”这种方法的应用领域和意义,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搭石现象。

•看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对搭石活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 学习搭石方法•教师示范搭建基本结构,让学生观察并模仿操作。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石块的形状和大小,制定搭石的计划。

3. 小组合作搭石•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搭石任务。

•学生按照任务分工表,合作完成搭石任务,强调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4. 展示和讨论•每组完成后展示他们的作品,让学生彼此欣赏和学习。

•引导学生讨论搭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反思•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能积极合作?•学生在搭建过程中表现出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如何?•教师是否充分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搭石”的意义?•是否需要调整教学设计或引入更多互动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延伸阅读•《搭石的由来和发展》:探究搭石在不同文化中的历史渊源和应用。

•《搭石在工程中的应用》:了解搭石在工程建筑领域中的创新应用和发展趋势。

六、参考资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搭石》课本教材•互联网相关资源搜索以上是本文对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搭石头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搭石头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石头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常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动手实践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搭石头的技巧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工具,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石头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搭石头的技巧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使用工具,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法: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实践教学法:注重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石头、工具等实物,以便进行实践活动。

2.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石头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石头的重要性。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搭石头有什么技巧吗?”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示范搭石头的步骤和方法,边示范边讲解。

重点强调正确使用工具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帮助。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自己的实践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

同时,引导学生总结搭石头的技巧和方法。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搭石》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搭石》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搭石》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搭石的形成、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图形象,适合学生学习。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让学生理解搭石的形成过程、了解搭石的种类和作用,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观察图片和理解文字描述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存在困难,如“搭石”、“瀑布石”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专业术语,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搭石的形成过程、种类和作用,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搭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搭石的形成过程、种类和作用,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搭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运用搭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搭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课文、观察图片来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搭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准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向学生展示搭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搭石的特点。

b.提问:“你们听说过搭石吗?搭石是什么?”c.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搭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a.向学生展示搭石形成过程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搭石的形成过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准“间隔、懒惰、俗语、清波漾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准备:拍摄搭石,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两课时教学流程:一、渲染情境,揭开文本之面纱。

1、看大屏幕: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非常美丽。

可是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21搭石),齐读课题。

请同学翻开课文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读课文)2分钟左右二、初读文本,相约便民之搭石。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划出文中写搭石的句子。

2、组织交流。

(1)师:同学读书都非常的认真,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谁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请一生说)你找的很准确。

(2)、师质疑: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呢?谁也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大屏幕出示:“挽”。

“挽wǎn”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生:卷起来的意思。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搭石 》公开课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搭石 》公开课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搭石》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搭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准确理解课文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

2. 教学内容•课文《搭石》的主要内容和背景介绍。

•课文中的生字解释及语段理解。

•通过课文欣赏,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识和了解。

3.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相关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搭石》这篇课文的学习。

第二步:学习课文•分段逐句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

•解释生字生词,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课文赏析•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

•分析课文的情感色彩,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变化。

第四步:课文讨论•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互相提问回答,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兴趣。

4.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和能力。

5. 教学评估•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维活跃程度、提问回答能力等。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搭石》这篇课文的教学,使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文明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较强,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的课文阅读能力有待提高,有些学生在生字和语段理解上存在困难。

另外,课堂上有些学生表现较为消极,缺乏表达和沟通的勇气。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课文训练和引导学生多表达,展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搭石》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搭石》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搭石》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搭石》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乡村小路上的故事,通过描述人们如何互相帮助,协调配合,共同搭石过河,展现了一种美好的乡情和村民之间的和谐相处。

本文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互帮互助,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但部分学生在情感体验和团队协作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中的互帮互助,培养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感受课文所展现的乡情和村民之间的和谐相处,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的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引导法:教师以情感人,以情促知,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美好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想象自己在乡村小路上,引出课文《搭石》。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村民之间的互帮互助。

4.情感体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任务,如模拟搭石过河,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

5.深入讨论: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美好情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团结协作。

6.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第【1】篇〗《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一中心句,抓住“老人摆搭石、行人走搭石,面对面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四个画面,来逐步体会。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老人摆搭石时,我引导学生们体会“无论……只要……一定……”这几个词语时,从中体会老人是为他人着想时,学生一时找不出来,我引导学生运用去掉词语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从中学生就很快的就找到了其余的词语了。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老人的心灵美,然后又回到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理解了人性美。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一行人走搭石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也就是我抬起脚来,你——跟上去,你抬起脚来,他——跟上去,声音——踏踏的,像轻快的——音乐。

这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协调有序”这个词语,再利用多媒体展示“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人们走搭石的情景,让学生更形象的体会那画一般的美景,然后采用师生接读的方法去感悟美。

学习“两人面对面”“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情景时,我先让学生想象,当两个相对而行时,他们会怎么做,如果不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体会谦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而最后又抓住“理所当然”一词,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指的是尊敬老人的美好品质。

总之,在这节课上,我采用了补白、想象、朗读感悟,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不同形式,有详有略地带领学生逐层深入领悟到家乡人们纯真、质朴的美好心灵。

正因为形式多样,也给了学生更宽广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于是在课堂上学生才表现得生龙活虎。

这也提醒了我在今后的备课中,一定要把备学生提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学反思5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学反思5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学反思5篇《搭石》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美丽,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我预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部编版五班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学反思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悄悄无闻中凸现。

而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写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布满了诗情画意的和谐美。

我在教学中以同学自读自悟为基础,注意引导同学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观赏、升华。

提倡共性阅读,珍视独特体验。

以“美”作为学习这个自然段的主线,贯穿始终。

一、以查找美统领全段这篇课文文字虽然浅显,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

这正为同学的共性化阅读供应了想象的空间。

在学习第3自然段开头,让同学读书,谈谈自己的感受,有同学谈到了这个自然段很美,像画一样,我立即抓住这个“美”字做文章,让同学快速地扫瞄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

同学潜心阅读全段,完全可以得出各具共性的阅读体验。

同学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

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同学走进了这一行走搭石的人,开头感受“搭石”,观赏“搭石”,查找美的画面。

二、抓住关键词句感知美在教学第3自然段“行人走搭石”时,我引导同学抓住“协调有序”,师生合作读,想象人们“走搭石”的画面;让同学敲击桌子发出的“踏踏”声,仿照一行人走搭石的声音,从而形象地感受了课文中描写的“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引导同学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想象画面,感受那藏于文字之中的美。

通过同学的回答人们走搭石没有人突然止步,感受心灵美。

从而整段的音乐美、画面美、心灵美浑然一体,同学对文章的理解得到升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搭石》的故事情节。

2.掌握关键词和词语的意思。

3.理解作者通过讲述搭石的故事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能力目标1.能够描述、复述故事情节。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和词语进行简单句子的书写和造句。

3.能够进行简单的思辨,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动机。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鼓励学生帮助他人。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爱护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搭石》的故事情节和核心内容。

2.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和词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搭石的故事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1.启发学生思考搭石的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2.让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内容感受到互助、友爱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分析1. 课文内容《搭石》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寓言故事,故事中讲述了小动物们为了解决问题而发挥智慧,共同努力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引导学生反思并思考如何把这种互助友爱的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3.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搭石的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如何让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感受到互助友爱的力量。

五、教学设计1. 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软件或教具呈现一些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搭石”。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搭石”这个词有什么了解?它可能和什么有关?2. 学习活动(30分钟)•听读课文《搭石》,教师讲解生字词语。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哪些动物?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学生交流: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故事?分享给同伴。

3. 拓展活动(15分钟)•分组进行小绘画比赛,绘制搭石场景或人物形象。

•学生展示,相互欣赏。

4.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这个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提出自己对友爱互助的想法,并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5搭石》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5搭石》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5搭石》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搭石》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描绘农村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搭石,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团结、互助的关系。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富有韵味,通过搭石这一小事,反映出大道理,教育学生要懂得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珍惜团结的时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有一定的基础。

但搭石这一生活现象可能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情、具体的动作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珍惜团结的时光,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搭石这一生活现象的理解,以及作者通过搭石所传达的团结、互助、谦让等价值观的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情、具体的动作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3.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课文录音:准备课文朗读的录音,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力训练。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词语、句子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谈话、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搭石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搭石》本篇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一幕幕情景,文章语言朴质,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我们展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以及一心为他人的人性美。

这是一篇乡土气息浓重的文章,它通过淳厚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下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相互忍让过搭石的一幕幕画面,表现了人们纯朴、勤奋、老幼相敬的难得品格和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美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人、故乡事无穷而深刻的缅怀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意思,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惰”。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四、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为我们有效地展开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搭石以及搭石所描绘的生活场景离我们有点儿远,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五、说教法学法1、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中心句,让学生重点体会三幅感人画面,去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进行感悟。

以“美”作为主线,贯串课堂始终,从看得见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见的人性美、情感美,让学生从文中去寻找、发现美,感悟、体会美,抒发、表达美,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2、我注重朗读、速读。

通过一次次地朗读、速读练习,让同学们品味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体会人间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

部编版《5.搭石》教案、教学设计(共4篇)

部编版《5.搭石》教案、教学设计(共4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5.搭石》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背景,导入。

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

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导“惰、衡”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搭石》教案5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搭石》教案5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搭石》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搭石》。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品味课文,感受搭石的美丽与自然和谐;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观察事物、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品味课文,感受搭石的美丽与自然和谐。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特点。

进而引入课文《搭石》。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搭石?3. 课堂讲解(2)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讲解,如“突兀森郁”、“盘曲而上”等,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搭石的美丽与自然和谐。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引导解答。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用“像……一样”写一个句子。

6.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观察事物才能写得生动形象?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明白观察事物的方法和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搭石》2. 重点词语:突兀森郁、盘曲而上、自然和谐3. 观察事物方法:细心观察、抓住特点、发挥想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观察日记。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发挥想象,运用修辞手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2. 作业题目:用“像……一样”仿写一个句子。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搭石》教学设计(精选6篇)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搭石》教学设计(精选6篇)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搭石》教学设计(精选6篇)部编本五年级上册《搭石》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紧扣文中所流淌的美,引导学生感悟。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指导书写“暴”。

2、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引导质疑,培养学生读中质疑的能力。

3、指导朗读感悟课文,体会搭石上的风景美,人情美。

4、领悟作者留心观察事物并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朗读感悟课文,体会搭石上的风景美,人情美。

2、领悟作者留心观察事物,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情景图)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

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每当作者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吧。

2、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交流收获1、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本课字词。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相信词语难不倒大家了)第一组:俗语谴责懒惰汛期(平翘舌音读的很准确)第二组:间隔联结一行人你发现了什么?(这组字中都有多音字)第三组:山洪暴发清波漾漾理所当然2、指导“暴”字。

(上下结构,下面是个日子,要写的扁一点,下面有两部分组成,撇捺要写的稍微长一点,最下边是个象水底,水字发生了变形。

写完的同学,自己对照一下课本,看看是否写正确写漂亮,写不规范的同学,课下在练习)三、初步感知,寻找美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110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什么是搭石?(听明白了吗?开始读吧)2、同学们读书都非常认真,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你找的非常准确,读的也很流畅)板书,搭石简笔画,边画边一起说说什么是搭石。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搭石》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是一篇描写农村生活的文章。

文章通过描述农村孩子们搭石、运石、堆石的场景,展现了农村孩子的勤劳、智慧和团结精神。

课文语言朴实,情节生动,富有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旨在通过描写农村孩子的劳动场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生活场景的课文有一定的接受度。

但是,对于农村劳动场景的认知可能存在不足,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把握文章的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把握文章的主题,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农村劳动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农村劳动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生词和短语。

3.讲解生词和短语: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把握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

6.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拓展训练。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搭石》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搭石》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搭石》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在家乡的生活片段,描绘了石头的各种用途,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石头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本文语言朴实,情节生动,富有生活气息,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理解石头的特点和价值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农村生活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农村生活的艰辛和乐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石头的特点和价值;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珍惜资源,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石头的特点和价值;2.难点:理解石头的价值,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农村生活,体验搭石的乐趣;2.互动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3.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知促情,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心。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石头实物:准备一些石头,让学生触摸、观察,了解石头的特点;3.学习单:设计学习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农村景象,引导学生感受农村生活。

提问:“你们知道石头在农村生活中的作用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出课文《搭石》。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角色的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搭石》这篇课文选自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是一篇描写农村生活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农村孩子们搭石玩耍的情景,展示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性格和农村生活的乐趣。

课文语言朴实,情节生动,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文旨在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述性文字有一定的感悟。

但农村生活对于城市里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因此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农村的生活环境。

此外,学生对于通过朗读感知文本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农村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难点: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表演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插图、农村生活图片等,辅助教学。

2.道具:准备一些石头,用于课堂表演。

3.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农村景色,引导学生谈论对农村生活的印象。

然后引入课文《搭石》,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孩子们为什么喜欢搭石?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学反思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学反思(通用1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学反思 1《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在教学本课时,我的成功之处在于:一、以读带讲,读中感悟。

因为本文文质兼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人们的人性美的赞美,所以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来设计“读”这一环节的。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个性朗读,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如初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

”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在读中找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2.再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在书上找一找。

”通过学生的理解朗读,很快就能体会到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过小溪时很麻烦,从而明白了“脱鞋挽裤”的含义,知道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什么过小溪。

3.品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搭石的美,就好像走进了作者的心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本单元以“速读”为主题,包含《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4篇课文,以及“习作:‘漫画老师’”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本单元所选的 4 篇课文通过不同事例,表现了人物的不同特点,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学会结合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

本单元的习作是“漫画”老师,先想想老师有什么突出特点,再选其中的一两件能突出特点的具体事例来写,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语文园地”可以结合朗读、想象、背诵等多种形式教学,总结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5 搭石1.认识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平衡、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学习速读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了哪些让我们感受到美的画面。

4.抓住重点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重点练习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难点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1.字词教学。

本课词汇丰富,朗读时不容易上口,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初读。

教师要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圈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检查自读课文时要注意正音,“绰”是卷舌音,“汛、谴”是前鼻音,“衡”是后鼻音;“间”是多音字,在“间隔”一词中读四声,不要读成一声。

2.阅读理解。

初读课文,提醒学生学会默读,学会浏览,学会一目十行,读后说说主要内容;指导学生读通课文,读懂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理清全文脉络,弄清楚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要会概括第2~4自然段中展现人们美好心灵的三幅画面的内容。

本单元的阅读要求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在阅读本文时,我们应自主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在速读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表达运用。

作者通过记录身边小事,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谦让,让我们感受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学习作者借助小事表达真情的方法,即抓住平凡小事中能够引起情感共鸣的地方,使事情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这种通过平凡小事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

1.预习提纲(1)初读课文,默读浏览,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回读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着怎样美好的情感。

(4)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2.多媒体课件(1)关于作者刘章的资料。

(2)搭石的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平衡、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感知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初读课文,同学们用了哪些好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呢?(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答案)注意力集中,一目十行,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暂时跳过……2.初读课文,同学们大概知道了什么?3.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有着数不胜数的风景名胜,你认为什么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师生交流,畅所欲言。

5.在作者刘章的家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师板书课题:搭石(齐读课题)6.设疑问难。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课题,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请教作者刘章?(预设归纳学生的话题: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为什么作者刘章认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出示课文的中心句,导入新课,并且由课题引出问题,在“搭石”和“风景”之间划上联系的同时,也打上了问号,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二、检查预习。

1.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请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1)指名读词语。

(2)通过读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①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

——哪个字让你有很大的感觉?(暴)②我仿佛看到溪水涨得很快。

——哪个字让你有很快的感觉?(猛)师:同学们真棒!能用读词语抓关键字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平衡谴责(3)指名读词语。

(4)谁能说说“谴责”的意思?(责怪)责怪就是谴责的近义词。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平衡”的意思。

(平稳)那么“间隔、懒惰”又是什么意思?你又是怎么理解的?间隔懒惰(5)可以用给“间隔”找近义词,给“懒惰”找反义词的方法进行理解。

小结:给词语找近义词或反义词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脱鞋挽裤协调有序人影绰绰(6)指名读词语。

(7)理解“脱鞋挽裤”。

①查字典了解“挽”的意思,再创设情景理解“脱鞋挽裤”的意思。

②读这个词语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看到作者刘章所描述的情景:没有搭石时,人们出工、收工需要——(生:脱鞋挽裤),赶集、访友需要——(生:脱鞋挽裤),来来去去,需要——(生:脱鞋挽裤);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不再需要——(生:脱鞋挽裤),赶集、访友,来来去去,都不再需要——(生:脱鞋挽裤)。

师:也许正因为如此,(手指课件,引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8)学法迁移,理解其他重点词语:师: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上出示的这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仿佛看到了一道家乡的风景?理解运用: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把这些词带入中心句“(),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中朗读。

(9)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评价。

词语教学应该是有层次、有质量的,“脱鞋挽裤”的教学先从读准字音开始,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字义,做动作理解词义,再结合课文语境理解ꎬ然后把“脱鞋挽裤”代入课文中心句中朗读,并把这种学习方式迁移到“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教学中,力图使词语教学高效、丰满、立体。

2.读长句子,检查朗读情况。

师:词语会读了,那课文会读吗?老师选择了几个长句子,谁敢挑战一下?出示句一: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出示句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出示句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指读长句子,正音,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

指导长句的朗读,让学生在熟练的基础上,读通课文,读熟课文,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长句子读正确、读通顺了,老师相信大家读课文肯定没问题,现在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交流:预设:课文写了每年秋天,家乡的人们都要摆搭石。

课文写了人们来来去去都要从搭石上经过。

课文写了人们过搭石时要注意保持平衡。

……3.同学们真会读书,粗略一读就知道了这么多。

刚才,大家都提到了一个词“搭石”,那什么是搭石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4.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教师巡视。

在读通顺、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四、初品“搭石”,引发深思。

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阅读第1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1)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2)自由朗读,质疑: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

)(3)小结本课,引出下节课要讨论的话题: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那么,为什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后面的内容,共同寻找答案。

第一课时的结尾,教师针对下节课的内容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既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又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课外,他们会在课后思考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学习动机被唤醒,真正做到了主动学习。

五、描红临摹,规范书写。

1.课件演示“惰”的写法,介绍与“惰”字相关的文化,观察字形,并得出书写要点。

2.学生书写。

3.教师点评。

写字是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训练项目,可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忽视了这个训练要求。

高年级的写字教学应该有重点地进行指导,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2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展开想象、质疑问难、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展开学习,理解课文,体会乡亲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并从中受到启发。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一、复习导入,构建阅读背景。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指名朗读)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道风景?(第2~4自然段)3.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的风景?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构建阅读话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积累。

本课时围绕中心句展开学习,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目的。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想象拓展。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分为几个板块展开学习)1.课件出示: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指名朗读,质疑:读着读着,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相机板书:善良)(2)理解“踏”:师:(走到一名学生跟前)假设你现在就是这位大叔,您今年高寿啊?您这么急着赶路,一定有什么急事吧?我看到您刚才已经从搭石上过去了,怎么又回来了呢?我还发现您在这块搭石上踏了几个来回,您这是——(学生回答)师: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踏”?(生答)师:是啊!正是这个小心的“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了这位老人的善良,你能有感情地把这句话读出来吗?(学生练习读出感情)2.体会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

师: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如此善良,你觉得中年人会怎样做呢?青年人呢?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呢?(学生交流)预设: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