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测试题(5)
辽宁省抚顺市第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抚顺市第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19年5月3日,《国民新闻》有这样一则报道:“山东问题经过各国代表与代表的商议,按照的主张解决,英美最终向的公义投降。
”这一解决方案A.化解了中日两国的矛盾B.引发了中日两国的对抗C.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D.消除了的冲突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按照的主张解决,英美最终向的公义投降”可知,英美和的做法侵害了中国的主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C项正确。
该方案不会化解中日两国的矛盾,只会加剧两国矛盾,A 项错误。
由材料可知,该方案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而不是中日两国对抗,B项错误。
该方案不可能消除的冲突,反而会加剧在中国的争夺,D项错误。
2. 1919年5月,清华大学师生在操场上焚烧日货。
这种举动①属于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②表达了我国人民反对强占山东的决心③表现了清华师生的爱国情操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 3. “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
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
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
”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义和团运动参考答案:D在义和团运动曾经攻打过西什库教堂,所以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义和团运动而非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以甲午中日战争,所以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西什库,义和团战士曾经攻打西什库,所以是义和团运动。
4. 允许外国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办工厂的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参考答案:C5. 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
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的公共权力”的特征是A.外儒内法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D.实行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实行专制主义集权制度。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单元测试5 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中国茶叶输英总值在 1781-1790 年间是 9626 万元,英国毛织品等 货物输华总值在 1781-1793 年间是 1687 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 1/6。 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 ) A.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 B.操控三角贸易,发展制造工业 C.协定中国关税,控制中国海关 D.推行鸦片贸易,改变贸易格局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英贸易中,英国商品销路不畅,中国处于出超 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杨内乱”“金田一役”指的是太平天 国运动,“曾、胡、左、李迭握朝权”“满汉权力消长”指的是汉族官僚 地位上升。由此可知,材料意在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晚清传统的政治 权力结构,故 B 项正确。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是地主阶级,材料未体现出地 主阶级地位的动摇,故 A 项错误;材料不是说明洋务运动的兴起,故 C 项 错误;汉族督抚势力崛起冲击了中央集权,不是“瓦解”,故 D 项错误。
解析 材料中林则徐在通令中强调,茶叶、大黄对于西方人的作用很 大,西方人没有它们无法生存,同时认为这是中国对于西方人的恩赐,体 现了他仍受到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故 D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林则徐 主张平等商贸往来,故 A 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只是强调茶叶、 大黄对于西方人的作用很大,并没有体现抵制西方掠夺原料的观点,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林则徐并没有认识到西方工业革命后要求扩大商品市场的 经济形势,故 C 项错误。
解析
8.某同学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列了一个大事年表,请你给这个表选 个恰当的标题( )
1851 年 金田起义 1853 年 太平军北伐 1853 年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追求财富平均 1856 年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 1864 年 在湘军、淮军和洋人的联合进攻下失败 A.农民阶级的抗争和局限 B.农民阶级发展资本主义 C.农民阶级的英勇与智慧 D.农民阶级抵制外来侵略
历史高一测试题及答案
历史高一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统一文字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国家治理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A.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寻找建文帝B. 展示国威C. 进行贸易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B4. 清朝中叶,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矛盾是什么?A.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 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C. 民族矛盾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A5.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A. 推翻了封建君主制B. 实行了民主共和制C.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建立抗日根据地B. 组织群众抗日C. 进行游击战争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A. 社会主义B. 资本主义C. 封建主义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A8.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政治运动频繁B. 经济建设停滞C. 文化教育受损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什么?A. 引进外资B. 发展市场经济C. 加强对外贸易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21世纪初,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变化?A. 经济实力增强B. 国际影响力提升C.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隋文帝杨坚实行了________制度。
答案:科举2. 唐朝时期,著名的“开元盛世”是由哪位皇帝开创的?答案:唐玄宗3.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海防,明成祖朱棣下令建造了________。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亦做了此类规定。
此类规定() A.使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属于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经济往来C.体现了清政府与列强共同利益诉求D.反映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的侵略要求2.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
也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毛泽东还曾说过:“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这是因为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A.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B.反封建反侵略C.主张改变君主专制政体D.反对外来侵略3.国学大师钱穆曾指出:“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
”他之所以这样评价太平天国,主要依据是()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进步性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D.太平天国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4.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他所评价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洋务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5.某校兴趣小组整理了以下历史信息,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①虎门销烟①火烧圆明园①《马关条约》①义和团运动A.侵略与反抗B.近代化的探索C.内战烽火D.殖民扩张6.1757年之后,广州成为清朝惟一对洋商开放的口岸。
1846年,“各国运往内地的通商货物,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
导致这一变化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下图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日、朝、俄四国关系的漫画。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五周测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某某市某某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五周测试题一、选择题1.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 : “公元 383 年 , 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个“流亡政府”是 ( ) 。
A. 东汉B. 西晋C. 东晋D. 北魏2. 据《晋书王敦传》记载 : 东晋谚称“王与 ( 司 ) 马 , 共天下”。
这反映了 ( ) 。
A. 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 , 尊重大司马的治国意见B. 东晋时期士族门阀势力强大 , 威胁皇权C. 东晋时期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D. 两晋时期的政治某某化倾向3. 南朝历史始于公元 420 年 , 止于公元 589 年 , 历经四个王朝 , 南朝是指( ) 。
A. 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B. 我国南方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C. 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D. 我国南方地区并存的四个朝代4. 东晋南朝时期 , 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 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
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 。
A. 北方大量人口南迁B.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 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5. 《中国大历史》一书有许多精彩论断。
如 : “淝水之战后 , 拓跋建立北魏政权 , 这一新兴王朝 , 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 , 拓展农业基础 ; 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 , 直接向农户征税 , 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 , 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 , 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
”根据材料判断 , 该书作者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主要是 ( ) 。
A. 朝代更替B. 经济政策C. 民族矛盾D. 中央集权6. 迁都丧失了拓跋贵族集团的强有力支持 , 造成某某新贵与平城老人之间的疏离和对立 , 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 , 酿成日后的政治危机。
北魏孝文帝迁都在地理位置上最明显的变化是 ( ) 。
A. 由南迁到北B. 由北迁到南C. 由东迁到西D. 由西迁到东7. 东晋时期,北方十五国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
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突出法治B.对君主的制约C.对权力的监控D.实现共和参考答案:C2.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A.铁幕演说发表B.杜鲁门主义提出C.马歇尔计划提出D.北约成立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对“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得知“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提出。
选项中B项符合题意。
A项是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C项是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
D项是冷战在政治方面的表现。
所以选B。
3. 二战后资本主义出现许多新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是A..福利制度的形成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C.第三产业的兴起D.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参考答案:B略4. 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发达,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
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A.法律至上原则B.人文主义精神C.自由公正意识D.天赋人权思想参考答案:B5.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重新高涨,迎来所谓“新经济时代”。
这一时代的到来,主要得益于A.国家干预,全面调控B.市场调节,保护竞争C.削减开支,紧缩货币D.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参考答案:D6. 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A.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B.德国最早进行了福利国家建设C.工业迅速发展带来新的社会问题D.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中时间可知,当时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但是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而促使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建立起社会保险体系,故C项正确,D项排除;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差距,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而无法得出最早建立,故B项排除。
河南省平顶山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测试试卷及解答
河南省平顶山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测试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主要是因为A. 人们的饮食习惯B. 自然环境的影响C. 耕作技术的差异D. 地域文化的不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业的形成。
选项A,饮食习惯属于文化习俗的范畴,它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而不是导致农业布局形成的直接原因,故排除。
选项B,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主要依赖自然环境进行生产活动。
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水稻的生长;而北方则气候相对干燥,更适宜粟类作物的生长。
因此,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形成南稻北粟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故B 项正确。
选项C,耕作技术虽然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但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耕作技术的差异并不显著,不足以导致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故排除。
选项D,地域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它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是导致农业布局的直接原因,故排除。
2、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 奖励耕织B. 废除井田制C. 推行县制D. 奖励军功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
选项A,奖励耕织主要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国家的粮食储备和财政收入,与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
选项B,废除井田制是土地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打破了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但这与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也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
选项C,推行县制是商鞅变法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加强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使国家权力更加集中和统一,从而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的萌芽,故C项正确。
选项D,奖励军功主要是为了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与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也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
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 私学的兴盛B. 士人阶层的活跃C. 社会大变革D. 诸侯争霸频繁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高一历史必修1全册同步检测2-5
2-5基础检测一、选择题1. (2011·福建学业水平测试)英国史学家约翰指出:“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这里的“她”是指()A.古埃及B.古罗马C.古印度D.古希腊2.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而古代中国却走上中央集权道路。
导致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自然地理因素有()①山地多②港湾多③岛屿多④人口众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有人说:“希腊文明的产生,恰恰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天时、地利和人和。
”这句话当中的“人和”因素指的是古希腊的()A.海外移民B.奴隶众多C.文化交融D.城邦制度4.亚里士多德曾就雅典的民主政治评价说,“政治家所治理的人是自由人”,他们所执掌的权威为“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付托的权威”。
由此可以看出()A.雅典社会是人人平等的社会B.雅典公民享有不少民主权利C.雅典是一个高度自治、轮番而治的国家D.雅典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国家5.(2012·南京模拟)克利斯提尼根据地区原则划分阿提卡的基层组织。
阿提卡被分成三个区域:(一)雅典城及其近郊;(二)内陆中央地带;(三)沿海地区。
每个区域分为十个部分,名为三分区。
三个区域的一个三分区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落,这种部落……唯有在公民大会表决期间才能集合起来。
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消灭贵族特权产生的基础B.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C.为十将军的产生布局选区D.壮大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6.(2012·北京模拟)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其中的“公民”是() A.全体国民B.全体成年国民C.所有的成年男子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7.(2012·连云港高一检测)伯利克里时代的公民巴斯塔和妻女居住在雅典一个小山村,作为一家之主的巴斯塔()A.因担任政府公职获得工资B.妻子参与国家议事期间,在家照顾女儿C.因家庭贫困被禁止参加公民大会D.与妻子一起参与国家议事时,把女儿托付他人8.(2012·临沂高一检测)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9.(2012·宿迁期末)“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
现代历史测试题及答案高一
现代历史测试题及答案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年份是:A. 1914年B. 1916年C. 1918年D. 1920年答案:A2. 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位?A. 陈独秀B. 胡适C. 鲁迅D. 梁启超答案:D3. 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的起始年份是:A. 1928年B. 1929年C. 1930年D. 1931年答案:B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事件发生在:A. 1940年B. 1941年C. 1942年D. 1943年答案:B5.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是:A. 原子弹的威胁B. 盟军的进攻C. 苏联的参战D. 国内经济崩溃答案:A6.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主要原因是:A. 核武器的威慑B. 经济竞争C. 意识形态的对立D. 联合国的调解答案:A7. 19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中,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的演讲:A. “我有一个梦想”B. “自由的钟声”C. “独立宣言”D. “权利法案”答案:A8.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标志性事件是: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二届三中全会C. 十三届三中全会D. 十四届三中全会答案:A9. 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A. 冷战的结束B. 德国的统一C. 欧洲的分裂D. 苏联的解体答案:A10.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A. 唯一的继承国B. 苏联的一部分C. 欧洲的一个独立国家D. 北约的成员国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事件是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A. 第一次世界大战B. 第二次世界大战C. 冷战D. 工业革命答案:A, B, C2. 以下哪些人物是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A. 陈独秀B. 胡适C. 鲁迅D. 孙中山答案:A, B, C3. 以下哪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要战役?A. 斯大林格勒战役B. 诺曼底登陆C. 珍珠港事件D. 柏林战役答案:A, B, D4. 以下哪些是冷战时期的标志性事件?A. 朝鲜战争B. 越南战争C. 古巴导弹危机D. 柏林墙的建立答案:A, B, C5. 以下哪些是20世纪末的重要国际事件?A. 苏联解体B. 柏林墙倒塌C. 欧盟成立D. 9/11恐怖袭击答案:A, B, C, 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______市投下了原子弹。
高一历史单元测试五
高一历史单元测试五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关于1956年中国社会的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中国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D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本质上是A片面的强调公有制B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水平C追求农业发展的高速度D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1958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我们从中得到的主要教训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B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发展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4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我们的方向,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这反映出当时A党中央忽视客观规律,经济建设急于求成B党和国家加快改造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党和政府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D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急需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5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的含义是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最初是由于A“反右倾”斗争的影响B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影响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D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影响7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直接国际因素是A帝国主义对中国继续封锁B苏共二十大全面否定斯大林C世界性反社会主义浪潮的出现D国际局势趋向缓和8中共“八大”确定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其直接原因是A破除了对斯大林模式和苏联经验的迷信B中国经济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C中央领导人的调查研究D《论十大关系》的理论指导9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最主要的因素是A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B苏联政府中断对我国的经济技术援助C自“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的“左”倾错误D严重的自然灾害10七千人大会的主要历史作用是A体现了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B肃清了“左”倾错误的危害C从指导思想上清理了“反右倾”斗争的错误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1“七千人大会”期间,代表们“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
高一历史必修一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实行王位世袭制B.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形成地方服从中央的制度答案:D.形成地方服从中央的制度。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改革。
以下不属于他改革的是:A.推行郡县制B.实行三公九卿制C.颁布秦律D.设立锦衣卫答案:D.设立锦衣卫。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明朝时期的政治特点?A.废除丞相,设立内阁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C.设立军机处D.实行八股取士答案:C.设立军机处。
二、简答题4、简述唐朝的政治制度改革及其影响。
答案:唐朝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同时设立了节度使,加强了地方权力。
这一改革影响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A.火药B.造纸术C.印刷术D.针灸术2、下列哪一项事件与秦始皇有关?A.焚书坑儒B.孝文帝改革C.淝水之战D.贞观之治3、下列哪一项不是发生在唐朝的事件?A.安史之乱B.唐太宗即位C.唐玄宗开元盛世D.唐末农民起义4、下列哪一项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5、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A.曲辕犁B.牛耕C.水稻D.棉花的种植6、下列哪一项与明朝郑和下西洋无关?A.促进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B.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C.发现美洲新大陆D.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7、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A.书法B.中国画C.京剧D.杂技8、下列哪一项与唐朝的对外关系有关?A.马可波罗来华B.鉴真东渡C.玄奘西行D.郑成功收复台湾9、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A. 《本草纲目》B. 《聊斋志异》C. 《桃花扇》D. 《天工开物》10、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A.张衡地动仪B.毕昇的活字印刷术C.郭守敬的《授时历》D.李白的诗歌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由东汉时期的________发明。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 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最终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是在()A. 禹时期。
B. 舜时期。
C. 夏启时期。
D. 商纣时期。
2.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内服与外服制度。
D. 井田制。
3. 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 分封土地。
B. 分封爵位。
C. 规定义务。
D. 规定贡赋。
4. 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 嫡长子继承制。
B. 兄终弟及制。
C. 大宗与小宗制。
D. 宗族制。
5. 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宗法等级,维系这一等级关系的纽带是()A. 财产。
B. 地位。
C. 信仰。
D. 血缘。
6. 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 互为表里。
B. 前后继承。
C. 名称不同的一个制度。
D.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具体内容。
7.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不包括()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实行民主选举制。
8.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其核心是()A. 规定皇位世袭。
B. 建立三公九卿制。
C. 推行郡县制。
D.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9. 秦朝三公九卿制中的三公不包括()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10. 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主要目的是()A. 发展地方经济。
B. 加强中央集权。
C. 促进民族融合。
D. 保证边疆稳定。
11.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攻打匈奴。
D. 修筑长城。
12.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推恩令。
B. 盐铁官营。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历史学科测试卷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 有考古学家认为,不同文化的“撞击”是文明起源的形式之一。
下面示意图中的“Y”形北方一中原文化连接带,“在中国文化史上曾是一个最活跃的民族大熔炉,距今六千年到四五千年间中华大地如满天星斗的诸文明火花,这里是升起最早也是最光亮的地带”。
根据该理论,这一时期最有可能在这条文化带发生“撞击”的是()A. 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B. 仰韶文化、红山文化C. 二里头文化、龙山文化D. 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2.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 公共墓地出现B. 农业的产生C. 贫富分化加剧D. 文字的使用3. 古人云:“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
”文中的“家天下”反映的是()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内外服制D. 郡县制4. 研究商朝历史,下列可作为直接证据的是A. 远古炎黄传说B. 河南二里头遗址C. 殷墟甲骨卜辞D. 《史记·殷本纪》5. 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身份使用乐器乐舞的规模天子“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64人诸侯“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48人卿大夫“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32人士“特悬”:悬挂的乐器—面排列16人A. 贵族生活腐化B. 血缘色彩浓厚C. 音乐发展迅速D. 社会等级森严6.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而到战国时自称为“王”,是最高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战国时期()A. 分封制的崩溃B. 各国实力的均衡C.井田制的盛行 D.儒法合流的趋势7. 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高一历史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历史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化石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之一,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大量的石器和石片,成堆的灰烬、烧骨和烧焦的朴树籽,以及动物化石。
据此可以判断北京人A.大量使用陶器和从事原始农业B.结成群体,共同劳动C.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程D.会制造简陋的工具和使用火2.西周时,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
这说明分封制A.促进了文化认同及族群融合B.弥合了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C.有效避免了宗族内部的冲突D.实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直接管理3.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周王直接统治的天子之地(王畿)仅有二百余里,仅为七个县人口三万而已,而据估计,战国末年中国人口大约两千万人。
这一事实反映了A.分封制已遭到破坏B.等级秩序被打破C.新的社会制度确立D.周王室日渐衰微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稿。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生之徒”。
这段材料最有可能选自A.《论语》B.《老子》C.《墨子》D.《韩非子》5.国学大师钱移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A.均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都推动了国家统一的实现C.由“贵族政治”变为“官僚政治”D.均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建立6.秦朝时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些措施的最深远历史影响是A.使秦朝政局保持稳定B.加强了民族团结C.防止了外敌侵略D.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7.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候的半数,史称“酎金夺爵”。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五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五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
上述场景出现在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抗美援朝时期D.大跃进时期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3.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
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
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4.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②尼克松总统访华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④邓小平访问美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
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
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
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6.“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12月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12月测试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既有大小之别,又有姬姓和异姓的不同,姬姓之中又有嫡系和旁支之分。
嫡系姬姓的大国,或封在商代原有王畿,或封在中原靠近夷狄的地方;旁系姬姓的大国则分封到较远的四方去;异姓则多为小国,多数封在更远的四方。
这反映出A.分封制下的等级秩序B.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基础C.分封制下的内外亲疏D.分封制稳定了西周统治2.秦朝完成统一后,以咸阳为中心,修建了两条驰道,一条向东,通往燕、齐之地,一条向南,直达吴楚旧地。
此后又陆续建成咸阳直达九原的直道、西南地区的五尺道、翻越五岭地区的新道。
秦朝修建道路的主要目的在于A.提高行政效率B.加强经济交流C.促进边疆开发D.巩固国家统一3.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统一后的西域,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统计当地户口,"汉之号令班西域矣"。
由此可见,西域都护府的设置A.消除了北方的边患威胁B.表明西域已纳入汉朝版图C.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D.使汉朝疆域达到最大范围4.先秦及秦汉时期,出行通常以马车为主,牛车主要是用来拉柴运物,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上至王公贵族,下到普通百姓,人们纷纷以乘坐牛车为荣。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战乱频繁,经济凋敝B.民族交融,相互影响C.北民南迁,经济南移D.社会转型,享乐盛行5.隋炀帝增设四方馆,专门用来招待四方来宾。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期末测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秦朝“焚书坑儒”的表述,正确的是()A. 禁止儒家思想在社会上的传播B. 巩固了秦朝大一统的局面C.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D. 儒家思想从此走向衰落答案:C解析:秦朝“焚书坑儒”的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但这一措施过于极端,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C项正确;秦朝“焚书坑儒”是禁止除秦朝规定的书籍以外的其他书籍在社会上传播,A项错误;秦朝“焚书坑儒”是暴政的表现,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项错误;西汉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D项错误。
2.北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 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 加剧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C. 保证了农民的耕作时间D.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解析:北宋时期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地主阶级掌握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农民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交纳地租,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D项正确;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负担加重,A项错误;土地兼并导致农民生活困苦,但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并非因此加剧,B项错误;C项是均田制的作用,北宋时期并未实行均田制,C项错误。
3.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答案:C解析: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都是皇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的中央机构,它们的主要职责是参与机要政务,但都没有决策权,C项正确;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都没有统领六部的权力,A项错误;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都没有决策权,也不负责朝廷日常事务,B项错误;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都是中央机构,不负责地方的军政事务,D项错误。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文字是: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大篆2. 周朝的分封制是:A. 诸侯国的建立B. 封建社会的形成C. 奴隶社会的延续D. 郡县制的前身3. 春秋时期,孔子提倡的“仁”的思想主要体现在:A. 礼仪B. 政治C. 经济D. 军事4.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A. 郡县制B. 世卿制C. 宗法制D. 封建制5. 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 统一思想B. 强化皇权C. 促进经济发展D. 改善民族关系6.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导致了社会动荡 D. 阻碍了文化发展7. 宋朝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 农业的繁荣B. 手工业的兴起C. 商业的兴盛D. 交通运输的便利8. 元朝时期,实行的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强化了地方势力B. 促进了民族融合C. 削弱了中央集权D.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9. 明朝时期,海禁政策的实施,对中外交流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中外交流B. 阻碍了中外交流C. 加强了对外贸易D. 减少了对外战争10. 清朝前期,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是:A. 经济的繁荣B. 文化的兴盛C. 民族关系的和谐D. 军事的强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
1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货币制度是________。
13. 唐朝时期,著名的“贞观之治”指的是唐太宗________的统治时期。
14. 宋朝时期,著名的“靖康之变”发生在________年。
15. 明朝时期,著名的“永乐大典”是由________主持编纂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请简述唐朝时期开放的民族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完整word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 小题,每题 2 分,合计50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1. 唐代掌管起草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查政令的机构分别是()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2.一名日自己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允许其创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此刻()年年年年3.《明太祖实录》记录明初中央" 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相互颉顽(伯仲之间),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因此稳定。
" 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A.不设丞相,和缓君臣矛盾B.各机构同等,防止权益集中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升D.增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4.以下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论,不正确的选项是()A.是人类历史上初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场面C.是成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试试D.推进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A.贵族制和民主制 B .贵族制和老百姓制C.君主制和寡头制D.寡头制和僭主制6.20 世纪70 年月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由()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崩溃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停提升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降落D. 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英国经过财产阶级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经过独立战争确定了共和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
据此,请回答7、8 题:7.英国《权益法案》宣布的意义在于()A.使议会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益B.为限制王权供给了宪法保障C.宣布取销了封建制度D.宣布取销了君主制8.美国1787 年宪法表现的原则,不包含()A.中央集权原则 B. 分权限制原则C.民主原则D.民族同等原则9.“冷战”正式开始的标记是()A.铁幕演说发布B.杜鲁门主义提出 C .马歇尔计划提出D.北约成立10.1971 年 7 月 , 中美两国同时发布通告 , 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接见中国, 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2003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一历史测试题(5)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是为了()A.抵制外来经济侵略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C.缓和阶级矛盾D.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2.早期维新派在政治上的主张有()A.实行君主立宪B.振兴工商业C.推翻清政府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世纪末,维新运动发展起来,据此做3—7题:3.戊戌变法的社会基础是()A.光绪帝和部分清政府官员B.下层人民群众C.近代无产阶级D.开明地主.民族资产阶级和爱国知识分子4.康有为指出“瓜分豆剖”.“渐露机芽”,如不及时变法“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这反映康有为的变法目的是()A.学习西方B.挽救民族危亡C.发展资本主义D.打击顽固派势力5.维新变法从宣传维新思想转变为一场政治运动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B.强学会成立C.保国会成立D.康有为开办万木草堂6.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的先师,来论证资产阶级变法的合理性,这主要体现了()A.孔子的思想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B.儒家思想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根深蒂固C.资产阶级改良派本身政治上的软弱 D.孔子的变法思想与维新变法思想相近7.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维新派同顽固派.洋务派展开了一场论战。
据此做8—10题:8.顽固派的《请毁新学伪经考片》中说“(康有为)惑世诬民,非圣无法……圣世不容,请焚《新学伪经考》而禁粤士从学”,这是因为此书()A.否定了孔子的圣人地位 B.批判了封建的伦理道德C.批判了专制主义的君主制度 D.动摇了顽固派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9.维新派与洋务派主张的根本区别在于()A.学习西方技术B.鼓励开矿建厂C.改革教育制度D.改革政治制度10.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核心主张是()A.要不要变法B.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D.要不要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政治1898年,戊戌变法在光绪主持下展开。
据此做11—15题:11.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12.促使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A.为争夺最高统治权B.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民族危机的加深D.康有为等人的宣传13.百日维新措施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B.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C.撤并政府机构,载汰冗员D.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14.百日维新期间,在光绪帝颁布变法招书的内容中,没有涉及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其原因是()①维新派的软弱性②顽固派的阻挠③帝国主义列强的阻挠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局限性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5.这场变法最终失败的直接原因是()A.慈禧太后勾结荣禄发动政变B.变法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C.维新派在政治上具有软弱性D.变法本身很不彻底19世纪末,义和团在我国北方兴起。
据此做16—18题:16.义和团运动首先于山东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山东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场B.帝国主义压迫清政府由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C.外国教会势力猖獗,恣意横行D.德国租借胶州湾.英国租借威海卫17.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侵略加深B.清政府卖国投降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D.农民阶级反抗精神强烈18.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义和拳改称义和团B.平原县义和拳取得平原大捷C.冠县义和拳攻打教堂D.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招抚”政策。
回答19—21题:19.“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的矛盾 D.农民阶级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20.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招抚”政策的目的是()A.招抚诱降B.控制利用C.镇压剿灭D.任其发展21.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B.没有先进阶级领导C.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 D.没有进行武装斗争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据此做22—23题:22.赫德在《中国实策论》中说:“故论中国最终之处分,则瓜分之事实无所逃避,而无奈瓜分政策,又不可据实行于今日”这是因为()A.总理衙门设立后中外一直“和好”B.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使帝国主义看到中国人民的潜在力量D.帝国主义在华矛盾难以平衡23.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C.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D.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回答24—25题:24.外国列强在《辛丑条约》中规定,要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外国商品输入中国 B.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C.保护外国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的干线 D.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25.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的是()A.总理衙门的建立 B.中国海关管理权由英国人操纵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二、阅读与思考:本大题共2小题,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
以我朝证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摘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自台湾事后(指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
……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根据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自的态度怎样?(4分)(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
(5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
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吹,旋再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材料二“此次义和团民之志,数日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以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回答:(1)材料一中义和团为什么要“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你怎样评价?(7分)(2)材料二中“因而用之”和“徐图挽救”的意思是什么?你对清政府招抚义和团怎样理解?(5分)三、问答题:共2题,25分。
28.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这种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概述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在挽救民族危机方面做出的历史贡献,比较这两次运动失败原因的异同点,两次运动相继失败说明了什么?(13分)29.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试结合史实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并谈谈你的认识。
(12分)高一历史测试题参考答案单元(五)一、选择题1、D2、A3、D4、B5、A6、C7、D8、D9、D 10、B 11、A 12、C 13、C 14、C 15、A 16、C 17、A 18、C 19、A 20、B 21、B 22、C 23、D 24、D 25、D二、读与思考26、(1)三权分立;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4分)(2)对农民起义持鄙视、轻蔑的态度,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希望得到他们支持。
(4分)(3)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既脱离人民群众,又幻想依靠帝国主义,采取改良的办法,是不可能成功的。
(5分)27、(1)因为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危机加深。
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但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外国的先进技术是根本不同的,义和团的这些行为带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7分)(2)暂时利用义和团,再慢慢想出对付的办法。
清政府的招抚是不得以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其真实目的是要利用,最后再镇压和出卖。
(5分)三、问答题:共2题,25分。
28、危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欣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这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接近完成,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他们便把瓜分矛头指向中国这块半殖民地,在中国展开竞争。
贡献: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挽救民族危亡,实行君主立宪法制,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发起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启蒙思想作用,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在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口号,英勇抗击侵华的八国联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并重创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农民自发的盲目反帝斗争都不能成功,必须由同时具有先进性和广泛群众基础的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才能真正挽救民族危亡。
(13分)29、特征:由敌视、对抗到勾结,再由抗击发展到完全屈服,成为列强统治中国之工具。
原因及影响:(1)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清政府试图坚持闭关锁国政策,以维护腐朽统治,因此组织了抵抗,显示出对抗特征。
政治腐败和经济落后,使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屈辱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侵略不以推翻清王朝为目标。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促使清政府与列强勾结,这便利了列强的对华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清政府与列强暂时“和好”局面出现,也促成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2)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剧,中国出现了边疆新危机,爆发了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清政府在组织抵抗时表现出更大的腐败和软弱。
义和团运动兴起之时,清王朝企图利用义和团反对外来侵略,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清王朝很快又转为与列强勾结,共同镇压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签订表明清政府完全屈服于外国列强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之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